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足进展

糖尿病足进展

糖尿病足进展
糖尿病足进展

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该类患者一生中发生足溃疡的概率大约是12% —-25%[1] ,足溃疡并发感染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因素,两者已经成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致残及心理和生理创伤的主要原因之一。63%的糖尿病足溃疡可见关键性的三联征:神经病变、足外伤和足畸形。由于外周神经病变,患者不能感受到提示有可能是创伤的疼痛信号,持续性的创伤和受损的感觉神经造成恶性循环, 最终将加速溃疡的恶化。我国国内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足病患者占门诊糖尿病患者的2%,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2.4%,大约80%的患者截肢是糖尿病足溃疡造成的。

(一)糖尿病足溃疡定义及分级

1.我国坏疽的临床分型及分级[2]

1.1 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患者,但从坏疽表现很难与其他非糖尿病坏疽相区别。但从大量坏疽病人临床观察,并通过527例住院糖尿病肢端坏疽资料分析,坏疽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三种临床表现。

1.1.1湿性坏疽

糖尿病湿性坏疽较多,占糖尿病肢端坏疽的78.0%。多因肢端循环机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坏疽轻重不一,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

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1)湿性坏疽前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浮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患者有疼痛,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能引起患者注意。

(2)湿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水疱、血泡、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病灶多发生在足底、足背、小腿或前臂。

(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波及到皮下肌肉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感染科沿肌间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4)中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

(5)重度湿性坏疽:深不感染蔓延扩大,骨与关节破坏,可能形成假关节,坏疽可累及部分足趾或部分足坏疽。

(6)极重度湿性坏疽:足波或手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脓、坏死,并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1.1.2干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干性坏疽较少,仅占坏疽病人的6.8﹪。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导致血流中断的远端肢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干性坏疽的面积较

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1)干性坏疽前期:常有肢端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怕冷,皮肤温度下降,肢端干枯,麻木刺疼或感觉丧失。间歇跛行或休息疼,多为持续性。

(2)干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苍白,血疱或水疱,冻伤等浅表干性痂皮。多发生在指趾末端或足跟部。

(3)轻度干性坏疽:常见手足指(趾)末端或足跟皮肤局灶性干性坏死。

(4)中度干性坏疽:常见少数的手足指(趾)及足跟局部较大块干性坏死,已波及深部组织。

(5)重度干性坏疽:常见少数的手足指(趾)或部分手足由紫绀色逐渐变灰褐色,继而变为黑色坏死,并逐渐与健康皮肤界限清楚。(6)极重度干性坏疽:手或足的大部或全部变黑坏死,呈木炭样尸干,部分患者有继发性感染时,坏疽健康组织之间有脓性分泌物。

1.1.3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较干性坏疽稍多见。占坏疽病人的15.2﹪,常见于糖尿病2型患者。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

1.2 我国的临床分级:

(1)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凉、颜色紫绀或苍白、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脂端刺痛或灼痛,常兼有足

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足的表现。

(2)一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3)二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蜂窝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被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足或指趾皮肤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4)三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趾(指)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5)四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夏科关节,部分趾(指)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或坏死。

(6)五级:足的大部或足的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干性或湿性坏疽,肢端变黑,尸干,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一般多采取外科高位截止手术。

2. 国际分型及分级

国际糖尿病足病工作组( IWGDF)将糖尿病足病定义为糖尿病患者踝以下累及全层皮肤的创面而与这种创面的病程无关。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混合性溃疡。最初形成溃疡的诱因主要有创伤和持续或反复的机械刺激,另外烧烫伤及动物和寄生虫的咬伤在发展

中国家也较常见[3]为了促进交流和指导治疗,采用合适的标准描述糖尿病足溃疡是必要的。国际上经典的分类方法是Wagner分类,其特点是关注溃疡的深度和是否存在骨髓炎或坏疽。分为以下5级(表1): 表1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德克萨斯州大学分类在分级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分期,特别强调

了组织血液灌注和感染。Texas大学糖尿病足分级分期方法如下(表2)

(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病变有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足部的一般表现: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缺血的主要表现:常见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当病人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疱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糖尿病足溃疡可按照病变性质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神经溃性溃疡:神经病

变在病因上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环良好。这种足通常是温暖的,麻木的,干燥的,痛觉不明显,足部动脉搏动良好。单纯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则很少见。神经-缺血性溃疡这些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这类患者的足是凉的,可伴有休息时疼痛,足边缘部有溃疡和坏疽。足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前足底,常为反复遭到机械压力所致,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保护性感觉消失,患者不能感觉这种异常的压力变化,不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发生溃疡后并发感染,溃疡不易愈合,最后发生坏疽。(三)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为: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往有足溃疡史,足畸形(如鹰爪足,Charcot足),胼胝,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独立生活的老年人,糖尿病知识缺乏者和不能进行有效的足保护者。对于这些目前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生给予具体指导,以防止足溃疡的发生。肢端缺血由于大小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血液黏度增大微血管发生障碍;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由于肢端缺血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双足畸形、痛觉丧失、出汗减少等都能增加足部创伤的危险性。

(四)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首先要进行科学评估。一是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如血糖,血压,血脂,营养状况,肝肾功能,有无心脑血管病变和是

否吸烟;二是局部的评估,如溃疡的大小深度及其诱因和有无感染,下胶的供血状况,有无足的畸形等。还应检查患者的对侧肢体和鞋袜是否合适。神经系统检查主要是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感觉。较为简便的方法是采用10g尼龙丝检查法。即用一根特制的10g尼龙丝接触于患者的大足趾、足底不同部位,如果患者没有感觉,则视为不正常。另一种检查方法是利用音叉或biothesiometer测定振动觉。Biothesiometer的功能类似音叉,其探头接触于皮肤,通常是大足趾。振动觉随着调整的电流增大而增强,由此可以定量地测出患者振动感觉。这些检查不正常者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人群。温度觉测定分为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可以利用皮肤温度测定仪。压力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有不同的测定系统,如MatScan系统、FootScan系统等。这些系统测定足部压力的工作原理是让受试者站在有多点压力敏感器的平板上,或在平板上行走,通过扫描成像,传送给计算机,脚印的不同部位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红色部分为主要受力区域,蓝色部分为非受力区域,以此了解患者有无足部压力异常。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行步态分析。糖尿病足的总压力未必异常,但是压力分布明显异常,尤其是合并胼胝者[4]

。在去除胼胝后,局部的压力可以减轻,从而避免发生溃疡[5]。骨头下面的组织厚度与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负相关,利用超声测定足底组织厚度来预测糖尿病足的危险性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触诊,扪及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来了解足部大血管病变。约有1/5一1/4的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

失,这些患者需要被密切监测或进一步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容易发生足溃疡,而且有更高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6],踝动脉一肱动脉血压比值(ABI)是反映下肢血压与血管状态的非常有价值的指标,正常值为0.9-1.4, <0.9为轻度缺血,0.5 -0.7为中度缺血,<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

坏疽。正常情况下,踝动脉收缩压稍高于或相等于肱动脉,但如果踝动脉收缩压过高[如高于200mmHg(1mmHg=0.133kPa)]或ABI大于1.4,则应高度怀疑患者有下肢动脉钙化。此时,应该测定足趾的血压。足趾动脉是不会钙化的。血管超声和造影检查均可以用于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程度、闭塞部位和有。无粥样斑块,既可为决定截肢平面提供依据,又可为血管旁路手术做准备[7]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有其特点,即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病变范围广,且往往是更远端的病变。跨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TcP02)也能反映周围动脉的供血。正常人足背TcP02大于40mmHg,小于30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TcP02小于20mmHg,足溃疡几乎没有愈合的可能。如吸入100%氧气后,TcP02提高10mmHg,则说明溃疡预后良好。局部感染的征象包括红肿、疼痛和触痛,严重者可并发骨髓炎。但局部的感染征象可以不明显甚至不存在,尤其是有神经病变的足。

(五)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

目前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充分清创、控制感染、增加血流灌注、护理创面和去除压力,细胞因子与

干细胞的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给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带来了新

的希望和途径。

1.综合治疗原则

糖尿病足的常规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措施, 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 局部清创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等。对于以缺血性病因为主者,如通过血管造影证实病变不是十分严重或无手术指征,

可给予扩血管药物及抗凝剂;如病变严重,可在保守治疗基础上施行

血管内介入治疗或行血管重建术,对于出现坏疽且伴有广泛性血管病变而不能行血管重建术的患者需立即截肢。神经性溃疡的处理需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对溃疡的发病机制采用有效措施以去除诱因、改善

神经营养、纠正代谢紊乱,尤其是要加强对足的保护,减轻某些原发病所造成的局部压力异常,如有足部畸形则需使用矫形鞋或矫形器,并

使用B族维生素、活性维生素B12、抗氧化应激药物、醛糖还原酶合性

溃疡的治疗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兼顾缺血性溃疡和神经性溃疡的

治疗措施。

2.生物材料在创面处理中的应用

创面的护理及敷料的应用:有效使用敷料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取

得最佳效果的有力保证。保持一个湿润清洁的创面治疗环境的观念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可以防止组织失水、细胞坏死、有利于血管的生成,加强各生长因子对靶细胞的交互作用,并且患者无不适感觉。湿润的

创面不再看做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虽然各种各样的敷料问世,但

生理盐水湿润的纱布仍是主要的敷料。还有很多临床医生提出应用带

有抗菌物质的含银或碘的敷料,但缺乏随机临床实验的比较。针对细胞生长因子缺乏、细胞活力不足等糖尿病溃疡难愈合的生理病理机制,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敷料,如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敷料和生物皮肤代替品(LSE),但费用较高,缺乏有效临床循证,有报道提倡只有在对常

规治疗反应差的过程中使用,第四周可作为一般治疗是否有效的观点。同种异体皮在无感染,无缺血的溃疡治疗中也有较好的效果。

从病理生理上讲, 创面的愈合是指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而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包括炎症期、修复期和成熟期。创面的修复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细胞及分子的运动,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和蛋白酶均参与此过程,所涉及的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FGF)、转化生长因(T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所涉及的细胞包括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所涉及的蛋白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纤溶酶、弹性蛋白酶等。因而通过某些生物因子的使用可刺激细胞的游行、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毛细血管的增生,从而促进创口愈合。(1)生长因子的使用糖尿病足溃疡为慢性难愈合性溃疡,与急性创口比较,慢性创口生长因子含量明显减少。反复创伤或感染后生长因子的作用容易受到抑制,而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及基质蛋白水平增加。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经久不愈的重要原因在于创面缺乏急性炎症反应,内源性生长因子释放减少,组织修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其细胞膜上生长因子受体“下调”,如使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可使巨噬细胞激活,促进内源性生长因子释放,直接作用于修复细胞,

启动修复过程。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生长因子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有效性。PDGF是一种促细胞分裂剂和趋化剂,可作用于结缔组织和基质细胞,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动来改善局部伤口血管的功能。Smiell等[8]发现使用含有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rPDGF)的特殊敷料能使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比对照组增加39%。Steed[9]给予糖尿病神经性溃疡患者PDGF治疗20周后, 发现足溃疡的愈合率(50%)明显高于安慰剂组(36%)。EGF可通过与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伤口上皮的形成,在使用特殊敷料的同时,加用EGF 可进一步促进慢性糖尿病足的创面愈合[10] Tsang等[11]观察在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爱维治)敷料基础上加用不同浓度的EGF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发现浓度高的EGF其溃疡愈合率(95.00%)明显高于低浓度组(57.14%)和对照(42.10%),同时发现使用EGF的患者其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推测EGF是一种剂量依赖性促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分裂的刺激因子。但不同研究也显示使用生长因子类物质治疗足溃疡的愈合率并不相同,可能与研究设计、观察时间、患者本身及溃疡特点的不同有关,目前这一方法的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2)蛋白酶抑制剂伤口的愈合不仅与局部生长因子的水平有关,更取决于关键性蛋白酶、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平衡。与正常伤口不同,愈合较差的糖尿病足溃疡由于过度的炎症反应可引起蛋白酶反应相对增强,特别是MMPs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通过降解基质蛋白和生长因子来阻碍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推断局部或全身使用

蛋白酶抑制剂将有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强力霉素

(doxycyc2line)是一种有效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MMPs和干扰素α(TNF-α)转换酶。Chin等[12]观察到强力霉素可降低伤口皮肤MMP-8和MMP-13mRNA表达,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慢性足溃疡的愈合。Promogran是另一种蛋白酶抑制剂,Lobmann等[13]

通过研究证实使用含Pro2mogran的敷料,与对照组相比,虽然伤口皮肤MMPs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是MMP-9/MMP-2的比例明显下降,伤口愈合时间和愈合率亦优于对照组。

(3)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尽管生长因子有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但由于容易被伤口周围的蛋白酶降解以及缺乏有效的装置持续释放,因此,作为生长因子的“智能释放装置”———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有利于溃疡的愈合,还对创口面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愈合过程有帮助。生物皮肤替代物也称为生物活性的皮肤类似物,包括自身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物是通过组织生物工程获得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合成,可分为表皮、真皮及混合移植物,如人造皮肤(dermagraft)、皮肤替代物(graftskin)等。已证实与原使用0.9%氯化钠溶液敷料比较,上述物质可明显提高足溃疡的愈合率。它们具有生物活性,不仅为创口提供覆盖面,而且可以作为生长因子供体和分泌细胞外基质进入宿主创口,促进创口愈合。人造皮肤是一种半合成物质,Marston等[14]报道糖尿病足患者使用人造皮肤治疗不仅可促进溃疡愈合,还可降低溃疡的复发率。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人造皮肤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人造皮肤

治疗糖尿病足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推测与人造皮肤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有关。由于糖尿病足皮肤中胶原和生长因子分泌明显减少,在人造皮肤移植后,具有代谢活性的成纤维细胞可分泌真皮胶原、生长因子和其他一些基质蛋白,这些活性物质可迅速渗入伤口,作用于宿主,促进伤口愈合及提高愈合质量。Apligraf是另一种体表溃疡治疗药,来源于同种基因,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人工皮肤类似物,像人类皮肤一样,含有不同分化的表皮和真皮。真皮由成纤维细胞组成,具有机化结构蛋白和产生辅助的基质蛋白作用,表皮来源于角质化细胞,两者能在创口愈合过程中产生所有的正常皮肤含有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15]通过对112例非感染神经性糖尿病足溃疡使用Apligraf,并与对照组96例使用0.9%氯化钠溶液湿润的纱布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创口愈合率可达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而且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6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d,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的发展为慢性溃疡如糖尿病足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它能够为伤口正常愈合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和其他细胞成分,使糖尿病足溃疡越过漫长的炎症期。研究也证实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信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将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必须强调应用它会带来费用的提高,因此,只有当慢性足溃疡在使用其他目前常用的治疗办法无效时才考虑用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目前研究正立足于评价使用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的效价比。

4.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能提高肢体跨皮氧分压,进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及毒素产生,使巨噬细胞依赖氧的杀伤活性得以发挥。高压氧能明显增加伤口局部一氧化氮(NO)浓度,有利于伤口愈合。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如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均可引起大血管、小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可以引起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神经营养障碍,而充分的组织氧压又是控制感染和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高压氧治疗不仅能增加血氧含量,还可以减轻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增加胶原的产生,提高新生组织的血管化生,加强中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有利于溃疡愈合,加快愈合速度,降低截肢率。一项荟萃分析报道,高压氧作为糖尿病足溃疡的辅助治疗,可使伤口愈合率从48%升至76%,使截肢率从45%降至19%[16] Kessler等[17]将2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Ⅰ~Ⅲ级,无明显动脉病变,常规治疗无效)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高压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2次/d,治疗2周,结果发现高压氧组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2)明显增加〔从(21.9±

12.1)mmHg增至(454.2±128.1)mmHg,P<0.001〕,足溃疡面积〔(21.7±16.9)%〕较对照组〔(41.8±25.5)%〕明显缩小(P=0.037)。但是,目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来确定高压氧的治疗作用,并且要将其作为多学科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之一来维持远端肢体功能。

5.自体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的治疗: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未分化的原始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机体内的多功能细胞,以实现机体内部建构和自我康复能力。能

促进血管形成和侧支血管建立,改善远端肢体供血,可以作为糖尿病

足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如下肢远端流出道差或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然而,该方法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但其作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仍值得进一步尝试。大量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糖尿病足病理、生理方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溃疡愈合的新方法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如上述介绍的生长因子敷料、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高压氧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其中一些直接针对促进慢性溃疡环境中生长因子的活性,并且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但由于糖尿病足病因的多样性、临床表现的不一致性,要求临床医生必须根据糖尿病足患者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

愈率。由于目前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完全治愈该病,故在强调多学科协助的基础上,指出预防重于治疗的重要性,通过大型的临床研究

提出合适的干预手段无疑对糖尿病足的疗具有重大意义。

(1)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骨髓的内皮细胞能在血管损伤部位分化形成新生血管,进而改善肢体血供。国外报道[18]利用抽取患者自体骨髓,直接注射至糖尿病足溃疡边缘,结合移植

自体皮肤胶原纤维可降解薄膜,成功治愈难愈性溃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可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最终结论有待于病例数的增加和远期效果随访观察。

(2)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痛苦小,采集的干细胞多。国内江茵[19]报道应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1例糖尿

病足患者, 9例明显好转。吴文俊[20]报道应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糖尿病足患者,移植前所有患者患肢均不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

移植后有明显的下肢血管再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缺少大样本,优劣尚无定论。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造血中枢,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可分化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骨髓干细胞是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在不同诱因条件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基质细胞等。CD34可选择性地在骨髓干细胞中表达,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聚集形成血管。干细胞移植利用这一原理将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肌肉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16]。糖尿病足发生溃疡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严重的下肢动脉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大截肢的主要独立因素,下肢动脉病变造成不同动脉发生闭塞后,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引起足部组织变性、坏死。如何建立下肢血液循环是糖尿病足研究的热点。2002年英国首先报道用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到下肢缺血性病变部位,结果发现在缺血肢体局部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并产生新血管。Bartsch等[21]对1例63岁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反复发作的足疡给予局部动脉及肌肉内分次注射从

骨髓中采取的单核细胞,计数约是1.57×108/L,8周后溃疡完全愈

合,6个月后行走距离明显增加,局部动脉血流增加23%,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移植的干细胞促进微血管形成和抗炎效应有关,提示动脉和肌内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方法。除了选择骨髓干细胞移外,Kawamura等[22]对5例糖尿病合并下

肢溃疡急需截肢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d后收集

外周血干细胞,约含4.2×107个CD+34细胞。在下肢缺血部位大约65个点左右分别植入0.5~1.0ml左右,结果发现患侧肢体温度恢复正常及症

状明显改善。国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谷涌泉等[23]对一例糖尿病足严重下肢病变患者给予自身干细胞移植后未截肢,下肢TcPO2达

30mmHg,行血管造影发现血管侧支丰富。栾景源等[24]对3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自身外周干细胞移植后足背静脉充盈,下肢转暖,静息痛消失,

间歇性跛行好转。上述研究证实骨髓干细能促进血管形成和侧支血管建立,改善远端肢体供血,可以作为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有效

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如下肢远端流出道差或

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然而,该方法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试

验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但其作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

段仍值得进一步尝试。

6.介入治疗

大部分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合并冠心病、颈动脉疾病和心功能衰竭。一些研究显示,下肢血管的介人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Won Heum Shim [25]选择了52例有足溃疡的病人,有的合并坏疽。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检查下肢动脉,评价足病的状态。52人中94%患者有下

肢血管粥样硬化阻塞性改变,其中65%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22例患者因血管正常、病变轻微或全身条件差没有接受介人治疗,其余30例动脉严重狭窄或梗阻的患者均接受了干预治疗,其中11例进行了球囊扩张治疗,18例支架治疗,1例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平均

年龄65岁,平均糖尿病史14年,33例合并高血压,18例肾功能不全(血肌醉大于15mg/L),合并脑血管疾病者30例。足部浅溃疡11例,深部组织感染和坏疽者分别是11例和31例。血管造影提示,显著病变组中平均病变长度为17cm,完全阻塞者占50%;2例患者病变局限,28例病变弥漫。

7.负压封闭吸引(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

20世纪70年代,在前苏联就有多篇文献关于探索应用负压治疗难愈的创面和伤口。1993年,Fleischmann等[26]首次将负压应用于创面感染的预防,发现所有创面清洁迅速,水肿消退增快,肉芽组织增生显著,创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组。其后,又将VAC治疗运用于感染创面治疗,效果满意。Morykwas等[27]研究并发展了负压伤口疗法,他们运用动物模型比较负压伤口疗法与盐水纱布敷料对慢性伤口的

疗效,结果显示VAC疗法对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降低细菌数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GrayL[28]同样发现VAC

较之盐水纱布包扎换药对于慢性创面的愈合有优势,VAC很少有不良反应。

负压吸引打断了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瓶颈,启动了自身愈合。负压吸引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如下几个因素有关:(1)封闭环境提供了一个湿润和保护性的创面床。.湿性环境现已被公认有利创面愈合。负压吸引提供了完全封闭的湿性环境,有利于保持细胞活力,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还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促进创面愈合。(2)负压吸引使创面形成低氧或相对缺氧的微

酸环境,能抑制创面细菌生长[29]运用负压伤口疗法,创面被透明贴膜完全封闭,阻止了外来菌的入侵。引流的通畅,还可将存留于伤口局部的坏死组织、细菌、分泌物等自伤口吸出,加速了清创过程,减少了细菌繁殖的培养基。

(3) 双向调节创面床的胶原含量,促进创面清创及组织重建。(4)负压吸引治疗使慢性创面周围血管床开放,促进血流灌注,使肉芽生长旺盛,为手术植皮覆盖创面提供了有利条件[30]负压吸引治疗,能调节糖尿病创面清创及组织重建过程,抑制创面细菌繁殖,加速创面血液灌注,从而加速自身愈合过程,为手术覆盖创面创造有利环境。

糖尿病足病理、生理方面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溃疡愈合的新方法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如上述介绍的生长因子敷料、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高压氧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其中一些直接针对促进慢性溃疡环境中生长因子的活性,并且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但由于糖尿病足病因的多样性、临床表现的不一致性,要求临床医生必须根据糖尿病足患者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愈率。由于目前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完全治愈该病,故在强调多学科协助的基础上,指出预防重于治疗的重要性,通过大型的临床研究提出合适的干预手段无疑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Apelqvist J,Bakker K,van Houtum W H,et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abetic foot.International Working

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贺 班级:2016级专升本3班 学号:201626040325 完成日期:2016年11月5号

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 王贺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呈迅速上升趋势,且以其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合理而恰当的护理是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unceasing enhancement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cidence rapidly diabetic foot as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its incidence is rapidly rising trend,and for its high incidence,morbidit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s. Reasonableand appropriate nursing is reduce pai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mputation rat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研究进展 [Key words] Prevent;Nursing;Researchprogress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四大血管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足、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之一,是神经及血管病变引起足部感觉异常或缺血、合并感染失去活动能力所致,临床表现为足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经久不愈且合并感染,致残率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是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早发现、早预防和有效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1糖尿病足的定义: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1]。目前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发病最主要的原因[2-3]。 2糖尿病足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 戴建英等[4],通过度57例糖尿病足患者职业、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约85%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前有足部溃疡,而且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导致坏疽和截肢。而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重视不够,包括不注意足部卫生,穿鞋不合适,热水、炉火对足部的烫伤、灼伤以及修足导致足部破损等,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 爱足如爱美人面 ------11.14 世界糖尿病日致广大糖尿病患者六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谢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失去了双脚,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维艰。 对这一点的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 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因此足部护理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护理糖尿病足的要点: 1、积极控制糖尿病: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活动量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能量消耗间的平衡,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食。 1 / 5

原则上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食量分配各 1/3,应避免饱餐。 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 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好转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观察皮肤表现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泡、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 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矢,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局部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保持足部干净干燥。 每天用温水 39---40℃泡脚 20 分钟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不要用力揉搓。 脚汗多的人可在足趾间抹些爽身粉;而特别干燥者适当抹护肤品,涂于足部表面皮肤(不能涂于脚趾间)。 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挠抓;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嘱病人鞋袜应宽松、舒适。

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22T14:35:20.9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庞兴惠 [导读] 针对该病的治疗不断涌现着一些新的疗法。就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本文作了浅谈。 玉林市福棉区人民医院广西玉林市 537000 摘要: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该病的治疗不断涌现着一些新的疗法。就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简称DF)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一、关于糖尿病足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病即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蛋白等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基底膜增厚可达正常人的l0余倍。而且下肢较上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 2.肢端刺疼、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跛行、休息疼。下蹲起立困难、常持杖行走。 3.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 4.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5.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6.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二、糖尿病足的分型 根据肢端坏疽的性质及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皮肤损伤、感染化脓。病灶轻重不一、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局部常有红、肿、热、疼、机能障碍,严重时多伴有全身不适或毒血症、菌血症等表现。 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使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流仍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疽。 3.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部位。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常涉及肢端大部或全足坏疽。 三、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既有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坏疽、坏死、局部感染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而且往往在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同时,常伴有心、肾、脑等急慢性并发症。如果不能有效地全面综合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坏疽愈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三个治疗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治疗阶段、去腐阶段以及生肌阶段。以上三个阶段不是绝对分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治疗中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为:第一,控制高血糖:利用节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三大法宝,将血糖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有利于坏疽愈合。第二,抗感染: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直至感染控制。第三,扩管抗凝溶栓,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常用药物有654-2、川芎嗪、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等分期分批静脉点滴。一般每2l天为一疗程。以改善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打开微循环通道,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肉芽新生,使坏疽早日愈合。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新进展 (一)糖尿病足的微循环治疗 DM患者微血管损害是十分重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结果使多脏器受到损害,功能受到影响,所以糖尿病足患者应该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例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用一些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川芎嗪、灯盏细辛素、通心络胶囊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对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很有帮助。 (二)抗氧化剂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 抗生素的应用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上没有感染的溃疡不主张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溃疡,特别是湿性坏疽的患者,需要早期、联合、强力抗感染治疗,开始选用针对G+球菌和G桘球菌的广谱抗生素,兼顾厌氧菌的治疗,之后根据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酌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利于保持血管内膜的光滑,不利于血栓形成。常用普罗布考、维生素C、维生素E等。如果配合他汀类降脂药使用,会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通过特殊的药物及设备,经培养、动员、分离,将受试者自体骨髓或外周血的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分离出来,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中,使其逐渐分化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改善下肢供血。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原理是造血干细胞可以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细胞,骨髓中也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以生成新的血管。方法是通过采集300—500mL骨髓,然后从中分离出干细胞约30—40mL,制成细胞悬液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分段进行缺血小腿的肌肉注射,数周后血管造影显示下肢长出许多小血管。临床上下肢疼痛症状改善,皮温升高、溃疡愈合、间歇性好转。国内有几家医院或研究机构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已经取得另人振奋的结果。已经有医院成功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9124172.html,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曹灵张真稳朱妍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6期 【摘要】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等多方因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 由于缺乏有效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足患病率逐年增加。现就糖尿病足病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进展 DOI:10.14163/https://www.doczj.com/doc/7b9124172.html,ki.11-5547/r.2015.26.204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CAO Ling, ZHANG Zhen-wen, ZHU Yan.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1, China 【Abstract】 Diabetic foot (DF) is one of the sever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fection, and foot deformity. Morbidity of diabetic foot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effec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China. This paper provided a summary for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Treatment; Progress 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下肢血管病 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约15%的人群会发展成溃疡[2],若不能及时合理治疗会增加截肢风险,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超重者减轻体重,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限制足部活动,抬高患肢,避免寒冷、疼痛、紧张等,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因为烟酒会加重组织缺血缺氧,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不利于伤口愈合。 2 全身治疗

糖尿病足护理查房

入院时间:2017-8-5 入院诊断:中医:水火烫伤、热毒血瘀证西医:右足热姜水烫伤2%深n度查房日期:2017-9-20 查房地点:烧伤整形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主查者:*** 查房内容:一、责任护士汇报 1.现病史2.护理体检(生命特征、中医四诊内容、心理社会 评估)3.辨证分型4.主要护理问题5.护理措施(临证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二、讨论(按发言顺序、发言人姓名及职称)三、主持人提问(姓名、职称)四、护士长总结(最后评价:总体情况、护士仪表仪容、汇报病史、护理问题、是否体现病人及疾病特征、护理措施、护士参与度)五、反馈 一、责任护士汇报 1.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天(2017.7.31 )不慎被热姜水烫伤右足,伴剧烈疼痛,即刻起疱,部分疱皮剥脱,当时未至我院就诊,自体药膏(具体不详),后创面肿胀疼痛明显,故 于周四至我科门诊就诊,予清创包扎,后门诊每日换药,现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右足热 姜水烫伤2%n度-IV度”收治入院。入院时:神清,精神尚可,诉创面疼痛,口干喜饮、小便短赤,食欲欠佳,夜寐欠安,大便干结。专科检查:右足可见热姜水烫伤创面共约2% , 创面肿胀,创周红肿,疱皮剥脱,基底大部分苍白,部分干痂坏死,右足2、3趾完全坏死,触痛迟钝。患者舌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热毒血瘀证。施治原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患者入院时否认糖尿病史,追问病史,患者近1年自觉口干、多饮、多尿,双足麻木,足趾重。化验患者空腹血糖15.97 mmol/L。辅助检查:2017-8-7临检检验报告:中间 细胞计数0.80*10A9/L f,白细胞数9.90 *10A9/L f,中性粒细胞%77.6 %f,淋巴细胞%14.3 % 中性粒细胞数7.68 *10A9/L f, C-反应蛋白46.76 mg/L f。总蛋白64.0 g/L J,白蛋白36.5 g/L J。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静脉补液,头孢硫脒抗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服用四妙勇安汤合桃红四物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外用冬菊洗液创面浸浴熏洗,化腐清创,于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摘要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等多方因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足患病率逐年增加。现就糖尿病足病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进展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CAO Ling,ZHANG Zhen-wen,ZHU Yan.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Diabetic foot (DF)is one of the sever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and it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such a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infection,and foot deformity. Morbidity of diabetic foot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effec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China. This paper provided a summary for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Diabetic foot;Treatment;Progress 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约15%的人群会发展成溃疡[2],若不能及时合理治疗会增加截肢风险,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超重者减轻体重,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限制足部活动,抬高患肢,避免寒冷、疼痛、紧张等,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因为烟酒会加重组织缺血缺氧,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不利于伤口愈合。 2 全身治疗 2. 1 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其他一切治疗措施的基础,血糖控制良好,有利于控制感染、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因此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平稳控制血糖水平。 2. 2 抗感染治疗根据入院当天取自病灶创面的分泌物所做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理想的抗生素应具有高度抗病原菌的活性、

糖尿病足坏疽图片

糖尿病足坏疽图片 临床上根据病因,可将糖尿病足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混合性三类。 持续高血糖状态会造成人体微血管管壁变性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导致下肢组织缺血缺氧。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本身的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包括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血小板容易粘附聚集形成血栓,血液粘稠度增高),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足部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受累肢端末梢缺血坏死,干枯变黑,病变界线清楚,发展至一定阶段不经处理会自行脱落。—即糖尿病足干性坏疽。 (治疗前)双脚都出现了坏疽,右脚的四个脚趾基本上全部坏疽,已经坏疽的部分是无法恢复了,左脚的坏疽还只是在皮肤表面。 (治疗中)已经坏疽的脚趾是不可能的恢复了,要想控制住后面正常的部分不再发展需要把已经坏疽的部分去掉

(治疗后期)治疗后较轻的左脚已基本愈合。右脚的康复还需要一个过程 由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营养障碍和缺血性神经炎, 使机体缺乏对足部的保护措施(因为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从而极易引起物理性的损伤,一旦受损后,病理生理改变又使其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肢端体表局部软组织糜烂,形成浅溃疡,继之溃烂深入肌层,甚则烂断肌腱,骨质受破坏,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分泌物。形成湿性坏疽。 (治疗前)溃烂的已经不成形了,患者虽然脚部疼痛难忍,但是还坚持走路,所以脚后半部分已经严重变形

(治疗中)创面前部分基本长平,由于年龄、营养、下肢血管等因素的关系,患者的新 (治疗后)经过我院治疗后病情基本上痊愈了,烂脚终于治好了。 (治疗前)手术创面未愈合,并合并感染,脚掌心和侧面各有1*2*1cm 1*1*1cm创面,伴有臭味。 (治疗后)感染完全得到控制,而且看到已经长出了新的肉芽组织。 有部分患者会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两类病变并存,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和(或)小腿的湿性坏疽。这就是混合型坏疽。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2014年08月26日14:20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杨兵全);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许樟荣) 目前我国拥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发生足溃疡,其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其中大约85%的截肢是足溃疡所致;糖尿病足病患者医疗费用巨大,平均住院费用2~3万元,平均截肢费用也在3万元左右。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糖尿病及其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规范足病诊治行为,进而减少足病的发生以及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并提出今后糖尿病足病工作组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糖尿病足病事业的现状 糖尿病足病学组(2011年改名为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成立1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全体学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糖尿病足病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期许樟荣教授就我国糖尿病足病专业的发展及糖尿病足病工作的成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除此之外,我国的糖尿病足病工作还取得了以下成就: 1.临床流行病学方面:2003年Guan等组织了中国7个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关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提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踝肱指数(ABI)检查在50岁以上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生率高达19.47%;而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PAD发生率为1 2.2%,其中糖尿病人群中为15.1%,糖调节受损人群中为7.7%。2008年Liu等在中国8省市的12家教学医院进行了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2%,同时指出我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率和治疗率低。2009年,糖尿病足病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合作,在中国14省市的17家三甲医院进行住院患者慢性皮肤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特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真菌。 2.与足病相关的科学研究方面:2004年,严励等开始应用足底压检测分析系统,探讨我国正常人足底压力的正常值和分布,其后俞光荣团队也开展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两脚的足底压力参数(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等5种生理状态下,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体重和体质指数(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其后进一步开展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承受压力时间延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致足底压力-时间积分增高,后者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2]。预防和护理糖尿病足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皮肤溃疡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糖尿病足和截肢率。现就目前国内外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综述如下。 1 糖尿病足的预防 1.1健康教育糖尿病足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向糖尿病足患者宣教足部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几率。据调查,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早期对糖尿病足的防护重视不够,缺少足部护理的有关知识[3]。因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在院外治疗,对足部的防护知识极为缺乏,盲目错误的足部护理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有可能足部组织抵抗力减弱、损伤、感染。因此,抓住患者在院的机会,系統有效地灌输预防、诊治、护理糖尿病足的有关知识非常必要[4]。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5]。 1.2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服用药物,更不允许随意私自停药;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确保时间、剂量准确;注射部位经常轮换,以免产生硬结影响吸收[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病变的基础,积极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前提,让血糖长期保持在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左右,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7]。 1.3加强足部保健,消除诱因足部皮肤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的常见诱发因素。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治疗足部真菌感染及其他皮肤病。每天检查足部皮肤,注意有无水疱、擦伤、裂口等,观察局部皮肤的色泽及温度,测试末梢神经的感觉[8]。每晚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清洁。水温不超过35℃,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要避免足趾缝间擦破。脚擦干后涂上润滑油防干裂。每日洗脚后检查足部趾间有无皮肤裂伤、红肿、水泡等;观察患者的肢端是否存在血运不足情况,如皮肤凉、麻木刺痛、颜色发紫,感觉迟钝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无减弱或消失[9]。选择松软的棉袜,袜口不要过紧。选择合适的软底鞋。防烫伤,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末稍病变,对热、痛感觉不敏感,洗脚时要由家属代试水温,避免烫伤,同时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热水袋、热水壶、或电热毯取暖,以免烫伤;防异物扎伤,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如图钉、瓜子皮等,防止异物扎入脚底皮肤引起损伤和感染;穿鞋不当,长期穿窄小的鞋子可引起足趾挤压、足底或受压的部位形成鸡眼或老茧,甚至足骨质破坏变形或畸形;剪趾甲不当引起甲沟炎,不要把趾甲剪的过短,剪的过短容易剪破甲边皮肤造成伤口,引起感染[10]。

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论文

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 摘要: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血液循环不足, 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此病发展慢、病程长、治疗复杂、并发症多、疗效低、费用高、截肢率高, 是世界公认的四大顽固合并症之一。糖尿病足部病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治疗糖尿病足方法的创新, 糖尿病足的护理出现了新进展, 在原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增加了专科新技术的护理, 这就要求护士们不断拓宽知识面, 站在护理工作的前沿。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护理 1、定义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 或) 深部组织的破坏( 根据WHO 的定义) 。在临床上,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 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 血管容易形成血栓, 并集结成块, 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肢端神经损伤,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 形成脱疽[1] 。据统计, 全世界每天有2 880 人因糖尿病足溃烂而截肢, 我国的截肢率在20%~30%, 国外达50%。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坏疽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约15 倍) 。糖尿病伴有足部溃疡患者的死亡率大约是无足部溃疡糖尿病患者的2 倍。随着糖尿病足患者逐年增多, 形成了多学科合作的专业化治疗、护理技术。 2、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 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 2. 1足部的一般表现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 成袜套样改变, 脚踩棉絮感、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骨关节及韧带损伤可形成CH ARCOT( 夏科关节) 。X 线检查有骨质破坏。 2. 2缺血的表现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支端动脉波动消失、血管出现杂音。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当患者皮肤受损后易发生感染, 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

糖尿病足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护理研究进展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任冬梅 2018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足部保护、清创换药、血糖控制、中医药应用,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截肢率,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有效的护理是防止发生严重足部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病主要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细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据统计,有5%-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2]。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带来严重的损害并影响其生活质量,给身心造成极大痛苦。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在糖尿病足的预防、控制继发感染和促进溃疡愈合,护理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缺少良好护理的糖尿病足不可能取得满意疗效。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到足部保护、清创换药、血糖控制,护理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的应用越来越多,也为我们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 1.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良好的依从性及掌握相关的自我保健知识能够使截肢的发生率减少45%-85%[3]。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是治愈糖尿病足的基础,因此,需做好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 1.1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要学会自我管理,不能当作一种负担。 1.2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是如何引起的及其危害程度,发放糖尿病宣传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增强足部的防护意识。 1.3加强检查,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对疼痛、冷热、压迫感等不能清楚感知。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注意有无水疱和皮肤擦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病变失去感觉和因缺血缺氧失去活动能力,并继发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 ],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全球1.5亿患者中约有15%的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 :2]。美国每年有6万例非外伤性截肢患者,其中50%是糖尿病患者]3]。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 6.4%?10.6%。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及足部保健护理,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致残率。笔者就目前国内外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与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及血糖控制不满意有关。长期下肢血管病变使血管硬化狭窄、影响血供。长期神经病变可使足部皮肤痛觉、压力感觉阈值上升,足底压力承受部位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足部如出现损伤极易引起感染、溃疡和坏疽

:4]。另外,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因蛋白质的糖基化使动脉壁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破坏,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局部血流灌注不足]5]。再者,高血糖导致的代谢异常是神经病变的潜在启动与相关因子,持续高血糖组织内的蛋白质发生糖基化,使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神经递质的运输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梢感觉减退或异常]6 ]。总而言之,血管和神经的病变,再加上感染,共同促成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2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 早期表现为肢体皮温下降,足部发凉,上举后变苍白,下坠后发紫,静脉充盈迟缓,肢体抬高45° 1?2min后才出现浅静脉充盈,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后期皮肤变薄、萎缩、趾甲增厚,最终出现溃疡和感染,如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坏疽]7]。 3糖尿病足的分级 参照Wagner分级标准]8 ]。0级:指有发生溃疡的高度危险足,如周围神经、植物神经、血管病变,以往有足溃疡病史,足畸形, 下肢水肿等;1级:足表面溃疡,无感染,常为神经性溃疡;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和骨髓炎;4级:足局部或特殊部位坏疽,足缺血性特征,常合并神经病变;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 4糖尿病足的预防 4.1预见性健康教育对防治糖尿病足的作用

糖尿病足的防治

糖尿病足的防治 佛山市中医院糖尿病科王甫能主任医师 健康的双脚 ?脚是人身体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日常行动时刻都离不开一双健康的脚。?保持健康的双脚所需具备的条件: ?良好的血液循环 ?良好的感觉 ?良好的功能和形态 糖尿病足流行病学资料 ?糖尿病足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非常重要 ?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尤为重要 糖尿病与足病 ?患糖尿病超过5年以上,或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其足部就容易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严重的并发症,它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终身发病率高达15%-20%。?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每年的非外伤性截肢患者中有5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 ?在美国,每年有86000例患者因为糖尿病而截肢致残。在我国,则数量会更多。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花费巨大,平均单个溃疡的治疗费用在美国为4600美圆,在我国治疗费用在几千到数万元不等。 ?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足病?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足部畸形继发的各种损伤 ?感染 糖尿病下肢血运障碍 ?长期糖尿病可以影响下肢和足部的血 流供应。通常早期的表现有: ?-小腿抽筋 ?-足部苍白 ?-足趾冰凉、皮肤温度低 ?-严重者可因疼痛而出现跛足行走 ?下肢供血不足还将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 如何及时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早期发现各种临床表现: ?脚发凉、怕冷,皮肤苍白或青紫、水肿等症状。 ?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 ?出现伤口时,经久难愈。 ?相关的临床检查: ?足部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足部多普勒血管检查 ?皮肤温度减低 ?CTA 下肢动脉造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还会伤害你腿部和脚的神经。神经病变可以使你的脚出现一些异常的感觉,如疼痛、麻木、灼热、针刺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 ?影响感觉神经纤维的多发性神经病变 ?对疼痛和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糖尿病足(DFU)创面修复

糖尿病足(DFU)创面修复 DFU创面修复的基本条件是:创面经过清创,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深部脓肿得到充分引流,骨及创面感染得到有效处理,足部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全身营养状态逐步好转,创面进入修复期。 修复期处理原则是:为创面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基底肉芽组织快速增长使创面进入上皮化期,加速创面愈合。 创面修复期采用治疗方法较多,但应针对不同时期创面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一)敷料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可用于创面修复的敷料品种繁多,从传统敷料纱布、棉垫、凡士林纱布到现代敷料,依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透明敷料、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胶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生物型创面基质敷料等。 1.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是利用支持材料、含有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凝胶蛋白或多糖胶体粒子形成的敷料。水胶体敷料接触伤口,能有效吸收伤口渗液,在创面建立一个相对潮湿的环境。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任何一种水胶体伤口敷料比其他类型的敷料或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局部药膏更有效。适应证:有少量或中度渗出液的慢性伤口。

2.水凝胶敷料 水凝胶能通过组织自溶方式溶解黑痂及坏死组织,达到清创作用,并保持伤口湿润环境。目前研究显示在治疗足溃疡方面,水凝胶敷料较基本的伤口接触敷料更有效,但没有证据表明水凝胶敷料优于海藻酸盐、泡沫、水胶体和水纤维敷料以及蛆虫疗法、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建议基于患者及创面进行个体化的选择。适应证:干性、腐烂或坏死性伤口,但感染或大量渗出的伤口除外[329]。3.藻酸盐敷料 藻酸盐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等优点,能够减轻疼痛,吸收渗出液,保持湿润环境,减少伤口部位细菌感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藻酸盐敷料比其他类型的敷料或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局部药膏更有效。适应证:感染、渗出量大的伤口。 4.泡沫型敷料 通过选择不同的聚合材料、控制泡沫塑料的厚度可以针对性用于吸收不同伤口渗出液,可以减少伤口面积,并防止浸渍恶化。但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藻酸盐敷料比其他类型的敷料更有效。适应证:需要中度或高度引流渗液、没有感染的溃疡。 5.抗菌敷料 抗菌敷料主要是指含纳米银离子敷料,该敷料含有不同浓度的银原子,以不同的速率以带正电荷的银离子的形式释放到伤口床中。银离子与细菌细胞壁和酶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