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_优思灵R_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_优思灵R_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_优思灵R_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_优思灵R_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 )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和安全性

曾俊1,杨刚毅1,徐

秋2,李伶3,李钶1,李生兵1,陈文雯1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重庆

400010;2.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重庆400052;3.重庆医科大学

检验系临床生化教研室,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以诺和灵R 为对照,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说明预混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 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 ,T2DM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44例T2DM 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优思灵R 组(n =22)和诺和灵R 组(n =22),治疗前和12周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空腹血糖(FPG )、餐后2h 血糖(2hPG )水平,肝肾功能、体重和BM I 值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患者HbA1c 、FPG 和2hPG 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前后两组间血脂、肝肾功能、体重和BM I 值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与诺和灵R 相比,优思灵R 在治疗T2DM 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关键词】2型糖尿病;优思灵R ;有效性;安全性【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12-29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 Injection (Usiling R )in

intensive treatment of type 2diabetes

ZENG Jun ,et al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siling R and Novolin R in treatment of type 2diabetes with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Methods :44cases of T2DM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1∶1)treated with Usiling R versus Novolin R ,and compared the HbA1c ,

FPG ,2hPG level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body weight ,BM I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fore and after 12weeks of treatment.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at the end of 12weeks ’treatment ,the decreased values of HbA1c ,FPG and 2hPG were all prov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Usiling R group and NovolinR group (P ≤0.05

),but the changes of HbA1c ,FPG and 2hPG from baseline to endpoint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P >0.05).The impact on blood lipids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body weight and BM I valu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so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Conclusion :Usiling R and Novolin R have similar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Key words 】T2DM ;Usiling R ;Efficacy ;Safety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胰岛素的来源、纯度、作用时间、效价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近20年重组DNA 技术的应用,生产出了高纯度(单组分)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是通过重组rDNA 技术生产的胰岛素,与内源性人胰岛素结构相同[1]。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 )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酵母表达体系生产的人胰岛素,与人体产生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致,具有相同的功能。本研究将国产优思灵R

与进口诺和灵R 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强化治疗中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共入选T2DM 患者44例

(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选标准: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BM I 为18.0~30.0kg/m 2。③服用1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除外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病情稳定且药物剂量稳定1个月以上,

血糖作者介绍:曾俊(1982-),女,硕士,

研究方向:糖尿病。

通讯作者:徐秋,女,副主任医师,E-mail :xuqiu1001@https://www.doczj.com/doc/778943719.html, 。

文章编号:0253-3626(2010)06-0945-03

临床研究

控制不佳者。④T2DM患者在筛选前仅使用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且药物剂量稳定1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佳者。⑤新诊断的未用任何降糖药物的T2DM患者。⑥糖化血红蛋白≤13%且≥7.0%,同时满足以下1项:空腹静脉血糖(FPG)≤16.7且≥7.0mmol/L,或餐后2h血糖(2hPG)≥11.1且≤25 mmol/L,或餐后2h以后血糖≥11.1且≤25mmol/L。排除标准:①在参加本试验前3个月内曾接受过其他研究药物。②肝肾功能受损,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③BM I≤18或≥30kg/m2。④在过去5年内有药物滥用史及酒精依赖史。⑤患者不愿意或不能够进行准确地血糖自我检测。⑥不能够依从研究者决定的胰岛素治疗和糖尿病饮食的患者。⑦出现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事件。⑧现在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⑨严重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⑩严重的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輥輯訛已知对试验药品或相关产品过敏。輥輰訛妊娠、哺乳或有意向妊娠,育龄期妇女未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輥輱訛有精神病史者。入选的T2DM 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进入优思灵R组(n=22例)或诺和灵R组(n=22例),分别接受优思灵R或诺和灵R皮下注射治疗。研究时间为14周,包括2周的筛选期和12周的治疗期。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于研究起始日起均停用降糖药物,优思灵R组患者给予优思灵R(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早、中、晚三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组每天早、中、晚三餐前15~30min给予皮下注射诺和灵R(诺和诺德生产);2组均每天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诺和灵N起始剂量为4~8U,短效胰岛素起始剂量为4~8U。根据FPG和3餐后

2h血糖调整剂量。在治疗第1、2、4、8、12周随访。筛选期、入组时和治疗12周后检测HbA1C和2hPG,每次随访检测FBG,进行有效性评价。筛选期及12周时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价。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根据变量类型,计数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于定量变量,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指标变化值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 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入选基线情况比较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 I)、体脂百分比(FAT)、HbA1c、FBG、2hPG,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说明2组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

2.2有效性的评价

治疗前后两组HbA1c、FBG和2hPG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优思灵R组HbA1c、FPG和2hPG下降幅度分别为2.50%,2.97mmol/L和5.56mmol/L;诺和灵R组HbA1c、FPG和2hPG下降幅度分别为2.18%,2.41mmol/L和5.55 mmol/L。但2组治疗前后指标的下降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安全性评价及其他

2组间治疗后体重、BM I、Tch、TG、HDL、LDL、ALT、AST、BUN和C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项目优思灵R组(n=22)诺和灵R组(n=22)检验统计量P 性别Gender男(Male)1112χ2=0.0910.763女(Female)1110

年龄(岁)Age49.82±15.2350.14±10.38t’=-0.0810.936身高Height(m) 1.61±0.10 1.61±0.09t=-0.1110.912体重Body weight(kg)58.43±12.3862.82±11.22t=-1.2310.225体重指数BM I(kg/m2)22.49±3.5324.21±3.74t=-1.5730.123体脂FAT(%)26.90±8.8230.57±10.48t=-1.2580.215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59±1.389.92±1.31t=1.6340.110空腹血糖FPG(mmol/L)10.83±3.3510.03±2.56t’=0.8850.381餐后2h血糖2hPG(mmol/L)14.02±4.7414.99±4.71t=-0.6820.499总胆固醇Tch(mmol/L) 5.40±1.28 5.13±1.15t=0.7440.461甘油三酯TG(mmol/L) 2.10±2.41 1.90±1.62t=0.3330.740高密度脂蛋白HDL(mmol/L) 1.33±0.27 1.31±0.36t=0.2080.836低密度脂蛋白LDL(mmol/L) 3.29±1.03 3.02±0.90t=0.9450.350谷丙转氨酶ALT(U/L)23.68±11.3529.86±14.56t=-1.5710.124谷草转氨酶AST(U/L)20.09±7.6722.59±8.66t=-1.0140.316尿素氮BUN(mmol/L) 6.69±3.37 6.06±1.78t=0.7810.439肌酐Cr(μmol/L)70.41±18.1367.05±19.51t=0.5920.557

表1优思灵R和诺和灵R2组一般临床生化指标比较(x±s)

优思灵R组诺和灵R组

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前治疗后差值HbA1c(%)10.59±1.388.09±1.13 2.50±1.62*9.92±1.317.74±1.25 2.18±1.37* FPG(mmol/L)10.83±3.357.86±3.21 2.97±4.31*10.03±2.567.63±2.06 2.40±2.71* 2hPG(mmol/L)14.02±4.748.46±3.65 5.56±4.91*14.99±4.719.44±2.76 5.55±4.25*表2优思灵R和诺和灵R2组疗前、疗后指标变化组内和组间比较(x±s)

项目优思灵R组(n=22)诺和灵R组(n=22)检验统计量P 体重Body weight(kg)58.42±11.5863.46±11.16t=-1.1780.245体重指数BMI(kg/m2)22.92±3.4224.50±3.95t=-1.4180.164总胆固醇Tch(μmol/L) 4.55±0.87 4.60±1.01t=-0.1530.879甘油三酯TG(μmol/L) 1.05±0.38 1.50±1.04t’=-1.9180.062

高密度脂蛋白HDL(μmol/L) 1.44±0.28 1.34±0.22t=1.3090.198

低密度脂蛋白LDL(μmol/L) 2.60±0.80 2.59±0.82t=0.0430.966谷丙转氨酶ALT(U/L)21.86±12.9724.64±12.52t=-0.7210.475谷草转氨酶AST(U/L)21.64±9.2420.91±5.26t=0.3210.750尿素氮BUN(mmol/L) 5.72±1.55 6.37±1.71t=-1.3210.194肌酐Cr(μmol/L)70.07±18.8865.97±15.74t=0.7820.439

表3优思灵R和诺和灵R2组疗后安全性指标组间比较(x±s)

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了轻度低血糖事件,其中优思灵R组1例(4.5%)受试者出现了2次低血糖事件,诺和灵R组共3例(13.6%)受试者出现了6次低血糖事件。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P=0.607)。

3讨论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实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3]。胰岛素的使用是血糖达标重要手段。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国产优思灵R与进口诺和灵R具有相似的产品特性,比较优思灵R与诺和灵R的疗效和安全性将有利于推广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并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思灵R和诺和灵R治疗糖尿病12周后均能有效的改善血糖,治疗前后两组HbA1c、FBG和2hPG均有明显的下降。HbA1c分别下降2.50%和2.18%,2组间下降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样2组FBG和2hPG的下降差值也无统计学意义;而且2组在治疗的各个阶段胰岛素的用量也非常接近。同时,优思灵R组各项安全指标均与诺和灵R组相近。低血糖事件、夜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2

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导致患者退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体重和BM I值均比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优思灵R在本研究中引起的体重增加的趋势与诺和灵R的影响相似。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优思灵R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此外,本研究也提示优思灵R和诺和灵R均有使TC、LDL下降的作用,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与诺和灵R相比,优思灵R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HbA1c、FBG和2hPG,对血脂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低血糖发生较少。因此,优思灵R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星映,冉爱琴,马力群,等.诺和灵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2):223.

[2]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UKPDS33)[J].Lancet,1998,352:837-853.

[3]The Writing team for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 and complication research group.Effect of intensive therapy on the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1diabetes mellitus[J].JAMA,2002,287:2563-2569.

(责任编辑:冉明会)

注:*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早晨高血糖不易调整。早晨高血糖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提示两种可能:一种是“苏木杰现象”,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现早晨高血糖的现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7、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8、某些继发糖尿病 9、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10、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目标:把血糖降到4567(空腹4~5,餐后2小时6~7),控 制血糖不超过5678(空腹<5.6,餐后2小时<7.8) 糖尿病运动糖尿病中医药糖尿病饮食糖尿病与水果 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患者出现苏木杰反应大多由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

#3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面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面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4-07-11发表评论(4人参与)分享 【编者按】早在2009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所发表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指南中就明确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仍>9%时,可以直接起始胰岛素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也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和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但对于这部分患者,具体该如何起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停用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临床医生可以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中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如果您面对这样一位患者——男性,48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因近三个月体重减轻了5kg来就医。门诊查空腹血糖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2%。您准备给予怎样的降糖治疗呢? A. 生活方式干预 B.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C. 生活方式干预+胰岛素 这是一个关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血糖很高的病例的降糖治疗选择问题。近年来,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999-2005年,哈尔滨地区新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2007年上海地区研究发现,每年糖尿病新发病率远超过美国同期水平。虽然目前我国尚缺乏历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数据,但参考美国近年来新诊断患者的发病率,推算出的中国每年新发病例数在680~740万。而最新的覆盖全国的HbAlc 筛查网数据显示,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lc超过9%的患者比例达28.8%。由此可见,我国新发2型糖尿病人群存在两大临床特点—数量巨大和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可行性 近年来,有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获益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多。其实,早在1997年,就有研究发现,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为期两周的胰岛素泵治疗)后,病情缓解率达到70%(即不需要药物治疗,单纯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疗法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此后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的多个临床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胰岛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与_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而导致的。 胰岛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臀部注射吸收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可以根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 一、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4、某些继发糖尿病 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二、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 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 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 三、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 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U/h ,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 8----10 倍,高达1.5---4U/h ,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NPH或PZI,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 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早餐前或夜间高血糖,胰岛素〉50U/d,应睡前加注少量胰岛素, 有酮症者增加液体,必要时小剂量胰岛素维持静点)

(完整word版)糖尿病分期分级治疗方案

糖尿病分期分级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糖耐量状况、胰岛功能衰竭程度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可将糖尿病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晚期。 大量医学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在2型糖尿病前期,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机体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使血糖维持平衡,迫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过度分泌,因而此期的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并不低甚至还略高;以后随着病情的发展,β细胞功能由盛而衰直至失代偿,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到了糖尿病晚期阶段,患者胰岛功能趋于衰竭,并陆续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由此不难看出,在糖尿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胰岛素抵抗,而β细胞功能则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换言之,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其致病的主要矛盾各不相同,这就为糖尿病分期分级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糖尿病前期也叫糖耐量低减期,此阶段是正常人向糖尿病患者过渡的中间期,所涉及的人群包括年龄在45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巨大儿分娩史者、糖耐量低减者以及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者。这一阶段的患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日后有很高的糖尿病发生率以及高度的心血管病危险性,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本阶段的治疗,主要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包括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也可酌情选用药物,其目的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同时有效地防治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 胰岛功能失代偿之后就进入了糖尿病期。此阶段应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的前提下,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级治疗方案首先针对胰岛素抵抗这一关键环节,选用一种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这些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本方案适用于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的早期患者,如无效可进入2级治疗方案。 2级治疗方案联合应用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和餐后血糖调节剂(拜糖平、倍欣等),无效后可选择3级治疗方案。 3级治疗方案用胰岛素增敏剂及餐后血糖调节剂,再配以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或非磺脲类),适用于胰岛功能降低至正常人1/2的患者。无效后可进入4级治疗方案。 4级治疗方案胰岛素补充疗法,即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最常采用的方案是白天服用降糖药物,晚上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该方案适用于胰岛功能降低至正常人1/3的患者。 5级治疗方案停用一切促胰岛素分泌剂,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适用于胰岛功能完全衰竭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一日数次(2~4次)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必要时注射SGLT-2治疗各种并发症。 我们出于保护胰岛功能及减少药物副作用的考虑,当一种药物用至最大治疗量的一半时仍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时,建议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而不主张将一种药物加至最大量。以磺脲类药物美吡哒为例,其最大治疗量是30毫克/日(两片,3次/日),临床上一般是用5毫克(一片),3次/日,倘若效果不佳,则采取联合用药。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胰岛素是终身不可缺少的,目 前应用的速效胰岛素,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胰岛素分子结构上的某个氨基酸替换而制成的。大家都知道,使用胰岛素治疗是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糖尿病治疗方式。如何运用好胰岛素治疗?病友应与医生一起,监测血糖,研究讨论,摸索经验,选择剂量。病友如果能多加学习,自己熟练掌握注射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另外,掌握好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学问。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大体有以下几种。 餐前注射 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胰岛素是一种六聚体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后,需分离成单体后才能吸收入血,起效需时约30分钟。为了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常规胰岛素需在餐前注射。 餐前应监测血糖,按照餐前血糖值来决定胰岛素注射时间。但医学界对于餐前血糖值与注射时间的关系文献介绍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在住院期间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要求需严格些,具体为: 餐前血糖在3.9~6.7mmol/L的患者,在餐前15分钟注射,可适当多进食; 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者,在30分钟注射,按常规进食;

餐前血糖高于10.0mmol/L者,在餐前 45分钟注射,减少进食。 对于老年患者及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者,餐前血糖值要放宽些,具体为: 餐前血糖 7~10mmol/L者,餐前15分钟注射; 餐前血糖10~15mmol/L者,餐前 30分钟注射; 餐前血糖高于15mmol/L者,餐前45分钟注射。 单用中效胰岛素者需在餐前30~60分钟注射。 餐时注射 目前应用的速效胰岛素,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胰岛素分子结构上的某个氨基酸替换而制成的。 人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打开了常规胰岛素的六聚体形式,而成为单体结构,注射后不需要再分离成单体的过程,吸收快,起效时间短。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 速效胰岛素作用时间为1~3小时,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因而用于餐时注射时低血糖反应少见,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治疗。因为不需要在餐前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在治疗应用中为病友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速效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进食,以防止低血糖。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利弊谈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利弊谈 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胰岛素成瘾"之说。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及其亲友,经常会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忠告"--"千万别用胰岛素治,一用上就撤不下来。"作为医生,深感劝说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之难,如果病人"拒绝"一次,医生可能会苦口婆心地再劝,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医生都"无可奈何"地"尊重"了病人的"权利"。于是一个个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一次又一次地拖延了治疗,最后受害的自然是病人。 应当承认,就全国范围来说,有大量应该用胰岛素治疗而又坚决拒绝或逃避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这些人未得到合理治疗,血糖居高不下,最终因视网膜病变恶化而失明,或因肾功能衰竭而发生尿毒症,或因高脂血症、高血压而患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为什么人们对胰岛素治疗如此反感、恐惧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及目前胰岛素注射的不便。 糖尿病发展到某个阶段,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严重受损,所能分泌的一点胰岛素完全不够机体的需要,表现为即使大量口服降糖药也无效,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这种情况时间过长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这时选用胰岛素治疗是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越早,病情越容易控制;到了晚期,去医院抢救还是要用胰岛素挽救生命。可以说,这一阶段用不用胰岛素治疗是不以病人或医生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的"用上胰岛素就撤不下"的说法,其实这其中有以讹传讹的成分。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用胰岛素病情就恶化,就得住院,当然用上就撤不下来;但对于占糖尿病95%以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其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度过难关之后,还有机会改为原来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其原因是高血糖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损害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增加身体的胰岛素抵抗,二者都使血糖升高;用过一段时间胰岛素后,"疲劳过度"的β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高血糖控制后,其毒性作用也减轻,分泌的胰岛素可能会有所增加,加之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改用口服降糖药后,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会使血糖在较长时间内较为稳定。 还有一些情况是必须短期用胰岛素治疗的,比如肝功能不好、转氨酶高或活动性肺结核,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避免某些降糖药物对肝脏的副反应,而且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使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肺结核病灶较快痊愈。这些伴随的疾病一旦痊愈,可再恢复为口服降糖药治疗。至于一部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到晚期必须用胰岛素则另当别论,因这部分人不用胰岛素治疗就难以维持生命,当然救命第一,不容讨价。 胰岛素治疗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确实客观存在。每日三次餐前注射胰岛素者对早、晚餐前注射易接受,午餐前的胰岛素注射对"上班族"较为不便。大庭广众之下注射胰岛素后才能进食,还会对病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等于"告诉"别人:我是病人。中效胰岛素的问世,使需用胰岛素治疗但病情又不甚严重者,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胰岛素成为可能,可见,合理地使用胰岛素可以缓和人们的"拒绝"情绪。 拒绝胰岛素治疗的人群中,还有不少人是因为害怕疼痛。这些人可选用"无针注射器"来注射胰岛素。这

最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法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法 杨雪丹孙玉哲 【摘要】简述了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适应性及方法。为了在强化血糖控制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低血糖反应。特别介绍了胰岛素使用中剂量与体质量的关系,以及胰岛素治疗中增敏剂的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血糖;增敏剂 1 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及适应性 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已经众所周知。对于1型的糖尿病和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需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发病初始β细胞尚存在一定功能,使得在刚发病数年内采用控制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即可理想控制血糖。传统观念认为2型糖尿病只有在出现如酮症等合并症及手术等应激条件下才选择胰岛素。容易产生一旦接受胰岛素治疗,即会变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错误观念。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而且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2型糖尿病一旦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胰岛素分泌缺陷将成为临床的主要矛盾。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已下降50%左右,随着病程延长,细胞功能进一步丧失直到衰竭。当空腹血糖达10.0~11.1 mmol/L 已出现明显的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口服降糖药物不是直接降低体内血糖,而是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这样必然加重胰腺负担。因此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使相当部分患者在一定时期内仅用控制饮食和运动而无须使用药物治疗即可使血糖保持较理想水平。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①糖尿病患者经合理的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未达到个体目标要求者,均可联合胰岛素治疗; ②对于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可以成为主要的降糖药物,因为非肥胖状态,胰岛素分泌缺乏可能是这些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矛盾; ③有口服降糖药物不适应证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胰岛素治疗。已有证据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使高血糖毒性尽快缓解,β细胞得到休息; ④无胰岛素过敏史。 2 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治疗分为补充治疗和替代治疗两种方法。 2.1补充治疗在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的补充治疗在临床已经使用了近20年,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睡前中、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使空腹血糖下降,从而改善全天的血糖水平。由于这种方案每天只注射一次胰岛素,操作简单,快捷,无需住院。因而患者比较容易认同。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22: 00后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②初始剂量为0.2μ/kg体质量; ③3 d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 U。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6 mmol/L。睡前加用胰岛素治疗依据是:患者空腹学糖升高的原因是夜间肝糖原产生过多或夜间药物作用减弱。当中效胰岛素在睡前注射时,其达峰时间在注射后6~8 h,恰在黎明时血糖最高时间段,从而使空腹血糖达到理想水平。2.2替代治疗常用胰岛素为速效、中效和两种预混胰岛素30R和50R。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一.概述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消除糖尿病的高血糖症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认识到,与口服药治疗相比,胰岛素治疗涉及更多的环节,如药物选择、治疗方案、注射装置、注射技术、自我血糖监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所采取的行动等。胰岛素治疗要比口服药治疗更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的合作。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继续指导患者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掌握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适当调节胰岛素剂量的技能,以控制高血糖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所有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接受教育,以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症状以及自救措施。 二.药用胰岛素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特点的差异,胰岛素又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控制血糖的能力相似,但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胰岛素类似物优于人胰岛素(附表1:胰岛素剂型;附表2:常用胰岛素及其作用特点)。 (1)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从动物(猪、牛)的胰腺组织中提取并纯化得到的胰岛素称作动物胰岛素,主要有猪胰岛素、牛胰岛素和猪牛混合胰岛素;药用人胰岛素是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人正规胰岛素(诺和灵)、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都是基因工程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人胰岛素的某些结构,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发生改变而成的,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甘精胰岛素(来得适)和地特胰岛素(诺和平)等都是应用此技术制取的人胰岛素类似物。 与胰岛素相比,胰岛素类似物的优点是: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速,避免了人胰岛素的起效时间需30~60分钟、必须餐前30分钟给药的缺点,仅邻近餐前15分钟注射,或于餐后即用,同时作用持续时间短。②贴近生理治疗。三餐时注射短效类似物及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准确地模拟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代谢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将血糖控制在更深范围,且不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③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时间与餐后血糖峰值同步,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升高。④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显著减少夜间低血糖发作。⑤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到<7%的标准。⑥注射部位的药物吸收较稳定,个体内的变化以及个体间的差异较小,吸收的变异度有很大的改善。另外,人胰岛素注射剂量较大时,可在皮下形成储存,疗效与持续时间难以预计,而类似物极少出现此类现象。⑦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物联合应用,将提高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且比通常预想的更容易实现节约费用的目标。⑧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糖尿病患者的缺陷常是餐后血糖调节受损,皮质激素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糖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但胰岛素类似物可改变此弊端。⑨胰岛素类似物不过度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较少介导增殖效应。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共10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 杨国庆,母义明 根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为家庭、国家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但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为达到尽早、有效、持久的血糖达标,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均至关重要。由于近年来大量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CDS根据最近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循证医学数据,针对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对于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终可能均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目标血糖水平[4]。现就新版指南中,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做一解读。 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 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治疗指南确立了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指南推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加1种口服降糖药(OHA)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最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在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2种或2种以上OHA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即可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是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自身特点的治疗策略。基础胰岛素不仅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进而实现血糖全面达标;更重要的是,可最大限度保留更多β细胞功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目前临床应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NPH)和长效胰岛素

糖尿病人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人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正确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人来说至关重要,国内外专家都提倡糖尿病人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见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由于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所以就要求糖尿病人自己学会注射胰岛素。不正确的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或造成皮肤发炎甚至破溃。那么糖尿病人自己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呢? 首先,针头应每次更换。很多患者为了省钱同时也觉得自己的胰岛素反正是自己专用的,就会反复使用一个针头,事实上所有的针头都是依照一次性使用标准生产的,重复使用3 次以上就会使针头产生倒刺,在推进拉出的过程中刺激皮下导致皮下脂肪增生,不利于血糖控制的效果。针头更忌混用,切勿多人共用针头。 其次,注射部位每次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为上臂侧面及稍向后面、大腿前侧及外侧、臀部、腹部,而在硬结处、瘢痕处和脐周5厘米内不能注射。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致皮下硬结,影响正常吸收。应该是在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不同部位间轮换注射。并且避免在一个点上反复注射,最好与上次的注射点距离约1手指宽度。 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尤为重要,注射前应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不建议用碘伏消毒。糖尿病人抵抗力非常低,消毒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局部感染,而且难以愈合,消毒范围以注射部位为中心5cm见方。胰岛素是皮下注射,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另一手握胰岛素注射器,将针头以45°~90°角快速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特别要注意的是,推注药液后不能立即拔出针头,应推注药液后继续保持针头停留10秒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胰岛素充分吸收。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胰岛素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多,胰岛素已成为许多糖尿病病人的终生伴侣。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并学会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只有正确注射胰岛素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标准?方案?指南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前言 糖尿病儿童不同于一般儿童,他们在长期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需求并随着成长而不断变化。1992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考虑到该群体的特殊性成立了专门委员会(Task Force)。1993年9月4日,儿童及青少年国际糖尿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for Pediatricand Adolescent Diabetes,ISPAD)在圣温森特(St.Vincent)提出应“提高全世界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的宣言。IDF专门委员会与ISPAD共同发布了“社会应对患病儿童和家庭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包括医疗、社会、公众、政府的各种努力以及企业的资源及支持”的宗旨。其后分别在1995年雅典,1997年里斯本和1999年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糖尿病大会上对圣温森特宣言中一些建议的实施计划加以评价,并按照计划于2000年出版了《ISPAD共识指南》(《ISPADconsensusguideline2000》)。该指南从定义、流行病学直至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分章节详细论述,特别贯彻了以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敦促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都应具备独立、平等和自立的意识。该指南出版后得到广泛欢迎,成为儿科内分泌医师乃至普通儿科医师治疗糖尿病的宝典。自2006年,《Pediatric Diabetes》连续刊登儿童糖尿病共识指南,并每2年对其进行1次更新。 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最主要手段。我国糖尿病患儿数量不断增长,但多年来胰岛素治疗尚无规范化指南而一直以经验为基础。各治疗中心之间差异甚大,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必要的更新,观念和方法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推进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以ISPAD指南2009为基准,参照多个国际学会的相关指南或共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各糖尿病治疗中心的诊疗经验,组织该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内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 胰岛素的种类和剂型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糖的主要手段。临床以DNA重组人胰岛素为主要剂型。近年有新的胰岛素类似物用于糖尿病治疗,为临床治疗提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标签:糖尿病;胰岛素;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慢性高血糖为公共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现将笔者所在科室使用胰岛素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1岁,住院天数最长达35 d,最短12 d。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长期的血糖波动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多安慰患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态稳定,配合治疗。强调糖尿病可防可治,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担心会成瘾,向患者说明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并举例说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2.2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2.2.1胰岛素的注射工具有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3种。专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器上直接表明胰岛素单位,减少发生剂量错误;胰岛素笔是一种笔式注射器,胰岛素笔直接装入笔内,不需抽取,易于携带;使用胰岛素泵时,将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装入其储药罐内,按预先设定程序注入体内,也可餐前追加负荷量。 2.2.2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1)胰岛素的分类有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两种,剂型有短效、中效、长效三种。(2)吸药顺序:长、短效或中、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性操作。(3)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启的胰岛素放于2 ℃~8 ℃冰箱保存,切忌冷冻。使用中胰岛素在室温(25 ℃左右)下保存一个月,避免高温及在阳光下暴晒,旅行外出可将胰岛素放于胰岛素专用(冷藏)包内保存。(4)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注射部位可选择上臂、臀部、大腿前侧、腹部等,硬结、瘢痕处不能注射。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长期注射胰岛素可引起局部皮肤反应,红肿、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出现硬结应行热敷或理疗。注射同一区域,两次注射间的距离在2 cm以上。(5)注射胰岛素时用乙醇消毒胰岛素瓶盖瓶塞,如为混合胰岛素应轻轻揉搓滚动混匀后在进行注射。短效胰岛素于餐前0.5 h皮下注射。(6)注意监测血糖,如发现血糖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探讨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6 年3 月第27 卷第3 期总第305 期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探讨 7. 8mmol/ L , 餐后血糖< 10mmol/ L 。国内祝方等[8] 通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者中有9 例患者可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获得6 个月 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 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 。而糖尿病在中国的严 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截至2003 年,中国已经成为糖 ,全球约有1. 5 亿糖尿病患者, 预计到2025 年将增加至3 亿[1] 田丰秋① 摘要:过去,人们(包括医护人员) 对2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存在许多误区。通过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 制,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 型糖尿病的意义,及胰岛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包括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以及2 型糖尿 病的治疗现状,来阐述胰岛素治疗对2 型糖尿病的必要性。 关键词: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587.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0772 (2006) 03 -0012 -03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TIA N Feng2qiu. Dalian Friendship Hospital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 Dalian 116001 , China Abstract :Inthepastyear ,people (includedoctorandnurse)havemuchmisunderstandingintheinsulintherapyintype2diabetes mellitus. This article makes some suggestion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nsulin therapy in 2 type diabetes mellitus ,based on the epi2 demiology of diabetes mellitus ,the recent situ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therapy ,the mechanism of type 2 diabetes , the importance of insulin therapy early in type 2 diabetes ,the kinds and the types of insulin ,and the used methods(complement therapeutics and substitute therapeutics ) .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sulin therapy ,mechanism 以上的持续良好的血糖控制,有5 例仅通过饮食控制就 可获得至少2 年的良好血糖控制即空腹血糖< 尿病第二大国, 拥有2 380 万糖尿病患者, 仅次于印 度[2] 。预计到2030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4 320 万[3]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 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从1986 年(0.9% ) 到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保存胰岛素,防止胰岛素贮存不当而发生腐坏,平时治疗时应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记录,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需要再冰箱冷藏层保存,且不宜长时间储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下,选择阴凉干燥处放置,避免阳光直射。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可如牛奶状。如果发现胰岛素瓶底有沉淀物,或液体内有悬浮物,有一层冰霜样物体黏附在瓶壁上,提示胰岛素可能发生变性,失去疗效或剂量不准确,不应再继续使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损坏、炎性渗出,必要时应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进行测量,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自己建立记录,以便作为复查时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立刻进食淀粉类食物,严重者可以进食糖果或喝糖水。如果仍不能缓解,应及早就医。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方便,经医生指导后常自行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却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实际上,注射胰岛素大有学问,糖尿病患者不妨先学习。

1、注射前充分消毒--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一般选择碘伏,待碘伏完全挥发再注射可预防刺痛。 2、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注射时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可经常轮换,避免产生硬结和脂肪肉瘤。 3、注射时间与注射部位统一--在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可以降低血糖波动性,确保吸收速度和吸收率一致,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等。 4、根据药效选择合适注射部位--皮下组织的厚度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吸收率,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和上臂,中长效胰岛素要求缓慢吸收,最合适的注射部位就是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或大腿。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2~4次控制血糖,有些患者经过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出现局部皮下硬结,皮肤感染,疼痛增加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考虑放弃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而导致的。 胰岛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其中腹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臀部注射吸收最慢,肢体介于二者之间。可以根据距离吃饭的时间选择注射部位,如果吃饭提前可选择腹部注射;延迟可选择臀部注射。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优选)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 方案, 氨基酸, 基因, 胰腺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类型的选择 * 动物胰岛素是动物胰腺的提取物经过纯化等一系列处理后生产出来的,对人来说属于异种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致敏,长期应用可能产生抗体导致疗效降低。 * 重组人胰岛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生物工程药物,具有与人内源性胰岛素完全相 同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是应用氨基酸修饰技术将重组人胰岛素的氨基酸结构进行改造,可改变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加快或延长其在体内的起效或作用时间,但由于其与人内源性胰岛素的结构不完全一致,对人来说也属于异源多肽,仍具有免疫原性,可能致敏, 或产生抗体导致疗效降低。 下述人群应选用人胰岛素: 已经妊娠或打算妊娠的妇女 过敏体质者 对动物胰岛素呈现免疫抵抗者 刚刚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者 希望间断应用胰岛素者 长期应用人胰岛素类似物而疗效降低者 接诊的新病人,不知其原来使用的胰岛素的种属 胰岛素给药方案 1、“胰岛素生理性供给”方案即每天3~4次注射(强化治疗方案)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 + 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每天共4次注射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午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 射3次 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 次 2、每天1~2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方案) BIDO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 早餐前预混胰岛素+ 晚餐前预混胰岛素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晚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 早餐前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

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的治疗 【摘要】胰岛素的发现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本文主要论述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糖尿病;机制;胰岛素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85%一90%,它的发病机制不同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 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其表现是不均一的,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则是以胰岛索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因此使得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异质性持征,如患者的发病年龄不同、胖瘦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不同。 1遗传因素 呈家族聚集性,2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是很常见的。2型糖尿病者,其父母亲发病率是85%,三代直系亲属遗传率是46%,同卵双生子患糖尿病的一致性为91%,这说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达90%以上。故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二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证明2型糠尿病与HLA无关。 2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决定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可能促进糖代谢紊乱以致糖尿病的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肥胖,饮食过量、体力活动减少。 2.1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肥胖或超重的人比体重保持正常的人容易患糖尿病,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肥胖及超重者绝大多数得的是2型糖尿病,它占全部2型糖尿病的50%一60%左右。据统计,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高4—10倍,严重肥胖者可高达20倍以上。因为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有缺陷,表现为受体数量减少或者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从而影响了胰岛素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肥胖患者在通过有效的手段减肥之后,胰岛素受体异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也可随之恢复正常,从而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减轻甚至完全控制。也有一些患者无不良生活习惯,但也肥胖,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这类病人进行减肥治疗常难收到满意的效果。 许多研究发现肥胖患者的体型与2型糖尿病更具有相关性,而且与肥胖有协同作用。当患者腰围/臀围的比值,男性>0.90、女性>0.85(即向心性肥胖)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若双亲中的1人或2人患糖尿病,则伴肥胖的

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

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 1.胰岛素的存放温度要求:胰岛素存放温度应该在2~8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直接影 响胰岛素的使用期限,甚至失效,应该避免受热或阳光直射,不能冰冻。如果不能正确存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2.关于胰岛素制剂、类型:胰岛素制剂从作用时间上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 超长效和预混,预混胰岛素根据中、短效胰岛素的比例有30R(内含30%短效胰岛素)、50R(内含50%短效胰岛素)。胰岛素剂型有瓶装和笔芯两种:瓶装胰岛素为10ml内含400单位胰岛素,0.1ml内含4单位;而笔芯胰岛素一支为3ml内含300单位胰岛素,0.1ml内含10单位胰岛素,如同样为短效胰岛素笔芯胰岛素剂量是瓶装剂量的2.5倍。因此笔芯胰岛素不能用1ml注射器来抽吸注射,必须安装在胰岛素笔芯内方可使用。 3.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的轮换原则、不同部位的胰岛素吸收快慢:人体的皮下均可 注射胰岛素,但最好选择远离关节、神经及血管的部位,如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1/4。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4.各类胰岛素的起伏及达峰时间:这对观察胰岛素的疗效和低血糖反应有着重要的作 用。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根据其药代动力学而制定的,如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皮下注射即刻起效,故可以进餐时注射;而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皮下注射后30min起效,2~4小时达高峰,持续时间6~8小时,故每日三餐前30min注射;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2~3小时起效,8~12小时作用最强,故可临睡前注射来控制次日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由于是短效和中效的混合,故可早晚一日两次餐前30min皮下注射。 5.选用腹壁注射胰岛素的优点:1)腹部对胰岛素吸收速度均衡,可防止血糖浓度波 动过大2)可减少运动对胰岛素吸收速度的影响3)腹部注射可选面积大,患者自行注射方便,可在腹壁行多点皮下注射。 如何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根据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满不在乎的病人,我们除宣教疾病的基本知识外,重点强调其危害性,使之重视所患疾病;对于惶恐不安的病人,我们首先安慰病人,着重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而对于沉默寡言、消极逃避的病人,我们耐心的开导、关心体贴,并请病情控制良好的其他病人现身说法,增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教育内容要制定标准的、切实可行的糖尿病教育计划,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材料;便于记录、整理、评价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表格。教育方法有:1)主动接触病人,积极进行交流:病人一入院,护士热情接待,自我介绍,为其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详细讲解病区环境、设备,主管医生、护士长,并询问病人有何要求,增进病人的信任。2)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问答式教育;随机性教育;如输液、发药时为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副作用等;课堂式集体化教育:每周指定一天下午定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日,分别由专科医生、护士长、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预防、治疗、饮食、运动等相关知识,并及时解答病人的提问;出院健康教育:在病人出院的前两天,为其系统地讲解糖尿病的自我监护常识,并在出院当天要求病人及家属复述重点及注意事项,演示指测血糖及胰岛素的注射,解答病人出院前的疑问并定期电话随访。 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 1.饮食不当:因呕吐、腹泻以及进食减少过者合并有胃轻瘫等并发症,影响食 物的吸收;空腹饮酒;延迟进食如空腹状态下进行一些用时较长的特殊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