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沈怡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两者又有着必然的关联与连续性,一般把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定义为“幼小过渡时期”。如何使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真正融入小学课程,是小学一年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以对幼小衔接理论与现状研究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从幼小衔接视角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提出了作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做好幼小衔接的若干教学策略:引导儿童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思维深度;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儿童化与科学性并重。

[关键词] 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常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最难教!究其原因,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知识准备少、学习习惯不到位,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从“零”教起。但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对学科知识的强化、学前培训的兴起,一年级老师面对的现实往往是:现在的孩子更难教了!学生间知识基础分化日趋加大,教得浅了孩子本来就会,教得深了部分孩子又吃不下,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因此与早期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研究“一头热”的现象不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对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时期的教学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并尝试在教学中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1990年至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开展的关于幼小衔接的合作项目——《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迄今为止我国开展时间较早但涵盖范围较广、具有权威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认为,把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作为“幼小过渡时期”,便于教育者在这一年中增强衔接意识,明确衔接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措施,实现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1。根据此项研究,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正处于“幼小过渡时期”。

2008年秋季起,上海市教委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期设置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课程与学校综合活动两部分,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展开,以期使初入学的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顺利进行

1北京地区项目领导小组.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 [J].教育科学研究,1994(5):23.

幼小衔接。

本学期2我执教一年级2个班的数学,每班48人,正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班内学生有的来自公办幼儿园,有的来自民办幼儿园,入学前的数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个体间差异较大;而我校所用教材又是注重思维训练的中科院实验教材浙教版《数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期初开展的学习准备期课程,在数学学科方面更多针对的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课堂常规训练,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仍然存在。然而小学阶段又有着严格的教学目标与进度,因此做到小学与幼儿园数学教学方面的顺利衔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天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活动中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开展相关的研究。

二、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对比

(一)教学内容对比

对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有明确的分段要求,以“数的领域”相关内容为例,列举如下表。

我校所用一年级数学教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选取“数与代数”领域中的相关内容,按单元排列如下表。

2注:具体时段为2012学年第一学期。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数与代数”领域的数学学习内容除第四单元外,大部分在幼儿园阶段已有所涉及。

(二)教学形式及达成要求对比

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主要以游戏为主,在操作、游玩中渗透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味”较淡,教学方式比较自由灵活,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尽管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目标的达成要求比较低,主要以幼儿的体会、感知、了解为主,学不学会不作过高要求,因此幼儿的掌握程度差异很大。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的趋势,片面强调教学效果及学习结果,偏重机械记忆,针对读、写、算等数学技能进行大量训练,使一些幼儿虽然掌握了技能却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的数学教学要求相对比较严格,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达成度要求,教学形式以讲解法、讨论法为主,教学活动中游戏色彩减弱,即便是动手操作也更强调学生在操作中的思维过程。在目标的达成度方面,对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基本达标。

(三)几点思考

1、通过对比发现,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绝大部分在幼儿园阶段有所涉及,两者重复较多,其实这不仅表现在“数与代数”领域,其他领域同样如此。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具学科特点,但儿童对重复的内容往往不感兴趣,那么小学一年级特别是第一学期教师究竟教什么?如何教?

2、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对幼儿目标达成度的要求不高,或者说从幼儿身心发展来看这些内容并不需要掌握,因此这也导致了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数学知识基础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时又该怎样处理呢?

基于此,我和组内的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做好数学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数学意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的若干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其学习兴趣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数学学习以游戏为载体,其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对形式的兴趣,而不是数学内容本身。近年来由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加之一些家长盲目的机械训练,使一些幼儿在入学前就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降低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我在暑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家访时,很多家长就说:“老师,我孩子的数学不是很好,10(或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大会,希望老师多教教他!”试想学前的孩子已经被自己的父母评价“数学不好”,那么他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还有多少兴趣可言呢?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但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多来自教材、教师的教法或为了提升自己在教师和同学中的地位等外部动机3,但外部动机常常不能持久,一旦达成目的动机就会下降。因此有趣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故事、动画等)固然重要,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外在形式转向数学知识本身,使其发现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其学习与探究的内部动机。《新课标(2011版)》也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即在学习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看到数学内在的本质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4。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数学知识鲜活起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初入学的小学生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对数学知识的关注很少,或者说比较单一与片面。开学第一天我问学生:“你知道数学课学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局限于:“加、减、乘、除”或“数数”等基本的算术知识。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诸如“比较”、“度量”、“图形与位置”、“统计”等内容都与数学有关,即使计算也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这是初入学的幼儿所不能体会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双向联系与运用,使学生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这么紧密,数学知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认识了“立体图形”后,我们设计了小练习,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去寻找和辨认家里的物体形状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的几何图形,更让孩子的视角从课堂走向了课外,从较小的学具模型关注到较大的具象实物(一些孩子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能辨认课上展示的教具学具,但对较大的物体如冰箱等却不能把握其形状),使他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与身边的事物也有联系,拉近其与数学的距离,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其次,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本质与表现形式往往具3冯维.小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7.

4 5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7-125.

有简洁、明确、强烈的规律性等特点5,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从而激发其好奇的天性并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学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4+5=5+4=9”这一形式后,结合书上的练习(见图1),

我启发学生:“这里的算式有什么相同之

处?”、“你能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吗?”学生

很快能口答:“1+6=6+1=2+5=5+2=3+4=4+3”,

当看到这样的等式时孩子们由于新奇感顿时

兴奋起来。这时教师追问:“你还能继续往下

写吗?”,有的孩子马上想到了“0+7”和“7+0”,此时教师再追问:“再往下写呢?”,学生由兴奋转入了沉默。当教师将形式改为“□-□”时,大家顿时醒悟过来,个个举起了小手,最后当一条长长的等式出现在黑板上时:“1+6=6+1=2+5=5+2=3+4=4+3=0+7=7+0=7-0=8-1=9-2=10-3=11-2=12-3”,教室里沸腾了,学生对这样的等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潜移默化中他们自发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形式美和规律性。两个班的孩子在写减法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按规律续写,连还未学的退位减法也根据规律写了出来。整个过程中学生对等式的意义有了更深地理解,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尽地跟我说:“老师,数学真有趣。”

(二)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其思维深度

之前的比较显示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与幼儿园在数学学习内容方面多有重复,但限于幼儿当时的思维发展水平未必对所接触到的数学概念都有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其理解大多是模糊的、表面的,很多知识与技能仅仅是简单地模仿和机械记忆而已。如一些孩子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看图列出正确的算式,说明其对加减法意义还未明确;有的孩子能背诵数的分与合,但在做加减法时仍要依靠扳手指解决,说明其对数的组成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作用并不了解。但是在小学阶段,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学生往往觉得似曾相识或已经知道结果,从而失去学习的新鲜感导致注意力下降继而影响后续的新知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展示其原有的知识基础,同时适时补充、点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渐清晰、深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挖掘所学内容中的思维深度,加强应用,进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

在学生掌握水平较高的数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内容的思考性,使学

(图1)

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如,在认识“1-9”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数概念,能手口一致地点数,顺数与倒数,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明了,说明他们在学前对这部分的知识已掌握得较好。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作了两个改动:其一深化对数字“1”的概念理解,并强化其作为单位“1”的意义;其二强调对物体数量的多元化表征,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对于“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这样的问题,开始时学生回答较为单一,大多是“1个苹果、1支铅笔、1个人”等,具有如下特征:视角较微观,多为孩子身边视线所及的具体物体,只有个体而没有群体的概念。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对于“1”的基数意义掌握得较好,但也比较狭隘。于是我们在教学时进行适当深化,将“1”的意义由形象向抽象、由单个向整体、由基数意义向序数意义拓展,通过图片观察、启发交流等,孩子渐渐发现:“1”还可以表示1个正方形(学过的图形)、1滴水(微观)、1片大海(宏观)、1个教室(空间)、1盆苹果(整体)、1排队伍(群体)、1阵风(无实体)、1个想法(抽象)、第1名(序数)……,从而丰富了儿童对数的感知与体验。在其后的教学中,我们又用“几个1是几”这样的结构来深化“1”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为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组成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材在认数环节已逐步建立“实物—符号—数”的认数结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如“9只蜜蜂你可以用什么来表示?”(9个小圆点、9根小棒、数字9等),加强学生的多元表征能力,逐步渗透以形代物、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掌握水平较弱的板块,教师要注意深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适时补充、加强指导,从而使孩子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如,在学习了加法意义后,教材并没有独立的课时学习10以内加法的算法(而是附在加法意义一课中以练习形式呈现),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两极分化现象尤为严重。一小部分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已能熟练掌握,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计算很慢,有的孩子仅能靠扳手指完成,甚至个别孩子连扳手指都不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所接受的学前教育程度不同以外,与其身心发展水平也有关系,研究表明: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所要求的数抽象能力与入学前幼儿实际思维抽象能力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数的组成与加减实质上是一种抽象水平上的数运算6。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补充一节10以内加法的算法课,引导孩子探索加法的算法,同时也是分层教学的需要:对于会算的孩子来说为其提供多种解题策略,

6林嘉绥.幼儿数学入学准备调查报告[J].科研与教研,2000(2):33.

优化其自身算法,并使其了解到数学的解题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对于计算不熟练或扳手指的孩子来说,主要任务为学会一种较便捷的算法。在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探究“2+5”的算法,学生提供的算法多种多样:①直接算,即已形成条件反射;

②数数,经讨论后优化为从5往后数两个或在数射线上数;③想分与合:2和5合成7,再添上;⑤心里想算盘,先拨1颗上

珠,再添2颗下珠

扳手指的现象明显减少,计算熟练度与正确率有所提高,同时对接下来10以内的减法算法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本节课出乎我意料的是最后两种算法,由于计算简单以及例题中“5”的特殊性,学生把之前学的量的多元表征直接应用到了计算中,这也体现了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性,同时给了其他孩子一个启示:原来我们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应用的。事实上,这节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明显提高。此外也给了作为教师的我一个启迪:一年级孩子虽然年龄小、思维水平比较低,但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同样能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与应用意识。

(三)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儿童化与科学性并重

相对数学知识方面,幼儿园和学生家长在幼儿数学语言表达方面的关注程度都比较低,此外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关,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都比较低,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但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内部思维外化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能推动其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初入学儿童的语言表达往往是零碎的、简短的、形象的,如何使他们生活化的语言逐步转向精确的、严密的、科学性的数学语言呢,需要教师日常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

首先,在语言表达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名词来表达某些数学现象。如刚入学时在表述方向、位置时,学生常用的是“这里、那里、这个、那个”等指向不明确的词语,那么教师要及时介绍方位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在平时的表述中不断强化、运用。又如在学习了加减法后,教材中常常有这样的练习(见图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学过的数学名

词来表述规律,如:“第一个加数不变,

第二个加数每次减少1,和也每次减少1。”

尽管一开始的起步有些艰难,但通过教师(图2)

不断地强化与鼓励,学生还是可以顺利做到的,而当他能够流利表达的时候,相信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又向前进了小小的一步。

其次,数学语言的训练也要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循序渐进。如对于“1、2、3、4、5……”这样的递增现象来说,学生的语言表达由粗略到精确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要耐心等待。刚开始认数时孩子会说:“我发现它们是顺着数的”,思维水平较高的孩子会说:“它们是从小到大的”,对这样的表达教师要表示允许,特别强调后一种表达并完善:“它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到了加减法阶段,学生对数与数之间递增的数值感知更加清晰,他们会说:“它们一个比一个大1”,或“每次增加1”,即使一些学困生对此不能表达,但他也能对此类话语进行理解,这时教师要强化这样的表达:“它们从小到大排,每次增加1”,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日益精确。

最后,在加强语言表达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儿童语言的趣味性。如开学初用“数宝宝”来称呼数字,能给刚入学的幼儿带来亲切、趣味的感觉。又如“比轻

重”一课中,在讲到三个物体的比较轻

重时(见图3),由于里面涉及到了不等

量的传递性,加之语言表述过长:“小狗比小猴重,小猪比小狗重,因此小猪也比小狗重(这个结果学生往往不能表达

到位),所以小猪最重、小狗最轻。” 学

生即使知道最终的结果也表达不清。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他们像在打比赛,小狗打败了小猴,小猪打败了小狗,那么小猪肯定能打败小猴。”虽然这样的表达不够精确,但形象化的语言使孩子们一下子豁然开朗。此时再让学生用比较的语言来说一说比的过程,就相对容易了很多。因此加强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并不是说要摒弃儿童自己的说法,使之生硬地使用教师的框架套路,而是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使他们的表达更规范、更精确、更有数学味。

四、收获与反思

“当一粒种子被移植到另一片土壤时,这粒种子可能会长得更加茂盛,也可能会枯萎。辛勤的园丁会寻求最好的方法让它重新焕发生命,而不是遭受挫折。”这是我们在探索研究中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在促进学图

3

生的适应与发展的同时,作为教师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收获:一是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有了更好地把握。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认知基础更为关注,也常常通过口头调查、访谈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等情况。

二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行为上的专业自觉。在实践中我们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来对教材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更加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与学习反应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应变能力与教学能力。

三是为数学学科方面做好幼小衔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策略。目前幼小衔接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衔接,或是围绕学生初入学的适应情况而展开,针对某一学科开展的研究比较少,我们的实践研究可以为这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帮助。

同时反思我们的实践,还需要在后续实践与研究中加以关注与改进之处:其一,如何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平衡。在实践中我们希望学生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本身,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现象,习得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教材所要求的符号意识、函数思想等),从而增强数学意识;但一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抽象的知识学习有时会发生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其二,加强两个学段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幼小衔接的研究关乎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必须增进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研讨,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辽宁·鞍山 教育理念 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㈡、教是为了不教。 ㈢、教学相长。 教学原则 ㈠、重德修身,育人为本; ㈡、遵循规律,重视基础; ㈢、扫清障碍,排除干扰; ㈣、找出关联,探索方法; ㈤、反复练习,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㈠“操作-体验-体现” ㈡、“三分法”:即分层引导-分步進行-分解动作 ㈢、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教学目的 用3·3·3“三会”的方法训练五大学习器官,提升五大学习能力。 教学特色及效果 训练眼、耳、口、手、脑五大学习器官;提升听、说、读、写、意五大学习能力。 我们以“3·3·3”学具训练为主,其它学科,任何知识都可以作为我们训练儿童提升学习能力的载体,所以我们不会局限任何形式和内容,一切都为了完成我们的训练目地,这样才能快速、高效的反映出效果。 我们一直致力于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效果。 ㈠、训练内容 1、由“静”入“定”的训练 2、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3、提高记忆能力的训练 4、提高观察能力的训练 5、提高视觉学习能力的训练 6、提高听觉学习能力的训练 7、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8、大肌肉运动训练 9、精细动作训练 10、感觉动作协调训练 11、提高情绪智力的训练

12、提高交往能力的训练 13、提高创造能力的训练 14、全脑潜能开发的训练 ㈡、训练效果 1、集中注意力提升100% 2、注意力品质提升3—5倍 3、持续力现阶段15—20分钟提升至50—60分钟 4、记忆力由死记硬背提升为图像记忆 5、思维敏捷力提升100% 6、整体观察力由视觉的辨识架构提升至意象的架构 7、想象力自由发挥、创意无限 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方法 一、“3·3·3”智能开发系统 ㈠课程简介 “3·3·3”总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杨玉英、朱法良两位研究员主持的科研项目,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多年的研究。 在研究进程中,它历经了国家级的教育科学研究五个五年规划:这个总课题最初的两个基础性课题分别作为国家级的教育科研“六五”和“七五”项目的子课题;从1991年起,该课题的三个基础性课题在“八五”、“九五”、“十五”都被独立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3·3·3”科研体系。 “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把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三化”,即“简化、深化、规范化”,力求其内容和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做、知行合一,为进入向社会普及推广阶段做准备。 ㈡教学目地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学会发展”打下“三种基本功”,它贯穿三个阶段:最初是学具操作训练的基本功,然后是“学会学习能力”的基本功,最后是“学会发展”的基本功。从根本上讲,以上“三种基本功”是“3·3·3”立足治本,本标兼治的关键,具体的内容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三个方面的理念和习惯,即 1、激发主体认知兴趣,培养不断的探索精神——变被动为主动; 2、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并不断形成习惯;(学生不依赖、教育者不包办代替) 3、养成“做事要有意识找、想、用好方法”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找好方法是提高效率,省时省力,而从内部的机制讲,它是智慧动作的有机组合,在寻找、掌握和快速操作的三个程序中,可以改变大脑的机能和结构,同时進行了身心三项基础能力训练。“身心三项基础能力训练”是: 1、“身心智慧活动能力”训练:是对人脑功能的训练,具体表现在人脑工作的三个环节,即“接收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展示加工结果”。它重点是“做事要有意识找、想、用好方法”,以达到“省时、省力和高效”,不断提高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同时开发人脑存在的第二方面潜能,即人脑结构和机能的可塑性。 2、“身心协调能力”训练:是对以大脑为核心的全身心進行的基础性训练。它使人体这部“机器”不仅能够正常运转,而且能够快速、灵活和和谐地工作,用通俗的比喻就是:“施底肥”、修理“学习机器”。它首先对身心的现有状态進行修复和训练,然后重点开发人脑存在的第一方面潜能,促使全身细胞动起来,特别是那些还“沉睡”着的细胞,使它们参与人的各项活动。这是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它适用于各年龄阶段,只是各年龄阶段训练的要求和方式不同。它也是对人的精细动作的强化训练。 3、“反思”能力训练:即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认识和调控的能力,它是人体这部“机器”自我管理的功能,表现在不断为机器“加油、修理和改進”,同时开发人脑存在的第三方面潜

幼小衔接班课程计划——拼音语文

幼小衔接班语文(拼音,阅读,识字) ——参考人教版语文教材 第一周 学习拼音(认识拼音字母,会读写) 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第二周 巩固学习拼音并加上声调一起再次学习汉语拼音 声调āáǎà 学习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单韵母 a o e i u ü 第三周 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第四周

能够拼写汉语拼音,并学习书本上的生字 1.一(yī) 二(èr) 三(sān) 四(sì) 五(wǔ) 六(liù) 七(qī) 八(bā) 九(jiǔ) 十(shí) / 烟亭台座枝yān tínɡ tái zuò zhī 第五周 巩固学习:回顾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对学习不够透彻的 拼音和汉字加强学习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2.太(tài) 小(xiǎo) 鸟(niǎo) 下(xià) 早(zǎo) 牙(yá) 上(shàng) /阳钟穿床餐yánɡ zhōnɡ chuān chuánɡ cān 3. 水(shuǐ) 火(huǒ) 山(shān) 木(mù) 马(mǎ) /园绿红花桥洞 荡yuán lǜ hónɡ huā qiáo dònɡ dànɡ 第六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第七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第八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对以上两个月的学习进行测试巩固(拼音,分清韵母声母,识字)教学反馈:课程结束时能与每位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状况 yī èr sān 一二三 shí mù hé 十木禾 shànɡ xià tǔ ɡè 上下土个 bá rù dà tiān 八入大天 rén huǒ wén liù 人火文六 qī ér jiǔ wú 七儿九无 kǒu rì zhōnɡ 口日中 le zǐ mén yuè 了子门月 bù kāi sì wǔ 不开四五 mù ěr tóu mǐ 目耳头米

幼小衔接拼音识字教学计划方案资料

课程教学计划 拼音识字: 第一周()开学报名后,和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快速的熟悉了解孩子们(整理名单)然后开始学习,了解学习拼音的意义,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 学会认读6个单韵母ɑ、o、e、i、u、ü,读准音,认清形。 认识四声,知道字音是有声调的。 认识四线格,能够在四线格中描红。 能够从音节中找出6个单韵母,并跟老师进行拼读练习。 第二周() 学习8个声母b、p、m、f、d、t、n、l,读准它们的音,记住他们的字形 观察他们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学习声母与韵母的拼读音节,初步掌握带调拼读音节的方法。 学习6个声母g、k、h、j、q、x,读准它们的音,记住他们的字形观察他们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学习拼读音节,特别学习难点三拼音,注意声调。 学习j、q、x与ü相拼的规则 第三周()

学会7个声母z、c、s、zh、ch、sh、r,读准音,认会。 学会整体认读zi、ci、si,zhi、chi、shi,会读四声。 练习拼读四个声母zh、ch、sh、r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在拼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指导轻声的读法。 正确区分平、翘舌音。 学会6个复韵母ɑi、ei、ui、ɑo、ou、iu及四声,读准音,认清形。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ɑo、ou、iu组成的音节。 指导ɑi、ei、ui、ɑo、ou、iu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读准音节词,注意轻声的读法。 第四周() 指导学生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及四声,整体认读音节ye、yue。 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n、yun。指导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熟练拼读或直呼。 了解j、q、x与üe 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练习拼读双音词,注意轻声读法。 第五周() 学习四个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yuɑn。 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比较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拼读。总复习. 课时中间穿插识字(常用字的认识、小学题型中常出现的字)和写字

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学峰教育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2014、6)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 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理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相长。 教学原则: 重德修身,育人为本;遵循规律,重视基础;扫清障碍,排除干扰; 找出关联,探索方法;反复练习,学以致用。 数学: ㈠现阶段学习数学的目地:会计算、会解应用题、会找规律、认识图形。 ㈡教材选用: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结合训练强度,我们使用教材——同步奥数培优。㈢教学内容:数字、基本概念、计算口诀、解题技巧等。 ㈣教学方法: 1、认识数:利用百数图让孩子喜欢数字,跟数字交朋友,提升对数字的敏感度。 2、记忆基本概念。 3、诵读计算口诀,提升计算能力。现阶段孩子所学的计算,就是一个事实,不需要理解后去计算,比如:5+6=11,到什么时候,什么情景,5+6它都是等于11,变出花来它还是等于11,所以我觉的没有必要把一个事实的东西搞的那么复杂,反而把孩子弄糊涂了,不如利用记忆最佳时期快速的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好的用出来,多建立一些对学习数学的自信。 4、解题技巧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也是训练孩子思维的最好载体,我们会和孩子共同探讨这部分内容。 教学课程安排: 本次幼小衔接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完成一个讲义。家长配合,跟进速度。 第一讲数数第十四讲简单推理 第二讲比较第十五讲数图形(二) 第三讲分类 第四讲几和第几每次讲课时先出示例题,讲完后生上第五讲数图形(一)黑板演示。指生说说对不对?为什么?第六讲接着画然后集体练习。逐个指导,直到会做为第七讲认识钱币止。每一讲的练习卷,课前复印好,当第八讲数的分解与组成家庭作业,家长配合回家做。做完带来第九讲算一算理一理给老师检查批改,订正。 第十讲认识钟表 第十一讲巧填算式 第十二讲按规律填数 第十三讲合理分配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The work plan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complete work plan can make the work progress in an orderly manner, order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997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

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021幼小衔接教学计划(最新版)

2021幼小衔接教学计划(最新 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947

2021幼小衔接教学计划(最新版)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

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的学困生的比例。 三、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二)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幼儿园老师和一年级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是还要加强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

幼小衔接班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班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一、拼音 1.掌握单韵母a. o. e 的读音。 2.规范书写a o e 。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根据图形能说出正确的数字。 2.能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远近,轻重,粗细,厚薄,深浅。 第二课时 一、拼音 1.复习单韵母a. o. e 的读音。 2.规范书写a o e 。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能正确认识1-5各数。 2.根据图形能写出正确的数字。 第三课时 一、拼音 1.掌握单韵母i. u. ü的读音。 2.规范书写i. u. ü。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认识“>”、“<”、“=”。 2.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多少。 3.正确认识序数“第1”至“第5”。

第四课时 一、拼音 1.复习单韵母i. u. ü的读音。 2.规范书写i. u. ü。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能正确分解5以内的数。 2.能正确组合5以内的数。 第五课时 一、拼音 1.掌握声母的读音。 2.规范书写。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清楚认识加数、加号、等号、和(得数)这几个概念。 2.能根据给出的图形进行5以内数的简单相加。 第六课时 一、拼音 1.复习声母的读音。 2.规范书写。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清楚认识减数、减号、等号、差(得数)这几个概念。 2.能根据给出的图形进行5以内数的简单相减。 第七课时 一、拼音 1.掌握声母的读音。

2.规范书写i. u. ü。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的认识。 2.综合练习一。 第八课时 一、拼音 1.复习声母的读音。 2.规范书写i. u. ü。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能正确认识图形和立方体。 2.能将同类物品正确分类。 第九课时 一、拼音 1.掌握声母的读音。 2.规范书写。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1.能正确认识并比较6、7。 2.能正确分解和组合6、7两个数。 第十课时 一、拼音 1.复习声母的读音。 2.规范书写。 3.能根据读音正确标出声调。 二、数学

大班幼小衔接教育教学计划

大班幼小衔接教育教学计划 大班幼小衔接教育教学计划【篇一】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

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

2021版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编号:YB-JH-0763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1版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2021版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

课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第一册 第1讲数一数,比一比 1~5的认识 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认 识多少、长短、高 矮、远近的含义; 2.认识1~5 3.认识并能正确使 用>、<、= 正确使用>、<、= 第2讲1~5的分解与组成 5以内的加减法1.掌握1~5以内的 加法 2.掌握1~5以内的 减法 1~5数的认识及加 减法的概念 第3讲0的认识 序数 复习(一)1.了解0的概念 2.正确表达序数; 3.复习前3讲 理解0的概念;会 使用序数表达 第4讲认识图形、物体,分 类1.结合实际,对平 面、立体图形能有 一个感性认识,并 能正确辨别 2.学会简单分类 知道常见平面和 立体图形的名称, 并能识别这些图 形;学会分类 第5讲6、7、8、9、10的认 识和加减法 复习(二)1.学会10以内基 本的加减法; 2.复习4、5讲 10以内数的认识 加减法的概念 第6讲10以内的连加、连减 1.学会基本的连 加、连减 准确计算 第7讲10以内的混合加减 复习(三)1.学会基本的混合 加减; 2.复习6、7讲 准确计算 第8讲11~20各数的认识 认识钟表1.认识11~20并能 在算盘上读出出 2.认识钟的时针、 分针,并能读整时 和半时 读钟的整时和半 时 第9讲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1.巩固数的分合 2.掌握进位加法 掌握20以内的进 位加法运算 第10讲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 复习(四)1.巩固进位加法, 了解加数交换位 置,得数不变; 2.复习8-10讲 掌握20以内的进 位加法运算 第11讲总复习巩固第一册内容, 完成练习

第二册 第12讲学习位置 1.在具体场景里体 会物体之间的位 置关系 2.能比较准确地确 定物体的位置,并 能按方位要求, 解决日常生活里 的简单问题。具体位置的辨认 第13讲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1.学会退位减法; 2.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 准确计算20以内 的减法 第14讲图形的拼组 复习(一)1.巩固所学的平 面、立体图形 2.;学会简单拼组; 3.复习12~14讲 学会图形的拼组 第15讲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读数、写数1.认识100以内的 数字并能准确读 出,写数 准确读、写100以 内的数字 第16讲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掌握100以内数 的先后顺序; 2.能准确比较大小 比较大小 第17讲整十数加一位数、相 应的减法1.掌握整十数的加 减法 准确计算 第18讲认识人民币 复习(二)1.认识硬币和纸 币; 2.复习15~18讲 不同币值的人民 币之间的换算 第19讲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1.整十数加、整十 数减; 2.两位数加一位数 和整十数 加减法的运算 第20讲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两位数减一位数 和整十数 2.复习100以内的 加减法 加减法的运算 第21讲认识时间,找规律 1.结合生活和学 习,掌握时间的概 念并能准确读时 钟 2.认识一些简单规 律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找规律

数学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课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讲 1、让学生初步接触1~10 各数,经历简单 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 的过程中了解数一数学生数数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数出各物体和图形的数量; 3、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第二讲比一比:比长短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 比高矮教学重难点 用数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能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轻重的含义;第三讲比轻重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轻重。 知道轻重的含义,能用正确的数学语 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复习和巩固以前学习到的数的认识;1--10 数的认识 第四讲1--10 的认识及2、能够学会基本的加减法运算。1--10 加减法的概基本的加减法念 (一) 1、复习和巩固以前学习到的数的认识;1—10 加减法的概第五讲1—10各数的认 2、能够学会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念 识及加减法(二)1—10 加减法的运 算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能正确运用;知道多少的含义, 比多少2、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能用正确的数学第六讲数。符号表达比较的 结果 1、通过实物的辨认,对 4 种基本立体图形知道长方形、第七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和认识立体图形 2、能识别这些形体,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圆这些常见图形 主要特征。的名称,并能识别 这些图形。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常见图形;第八讲认识平面图形 2、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1、复习和巩固以前学习到的数的认识; 第九讲11— 20 各数的2、能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认识和加减法 (一) 11— 20 各数的1、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第十讲认识和加减法 (二)2、学会 11—20 的加减法 1、了解“同一类”及“分类”的含义; 2、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明白分类标准第十一讲分类不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的道理。知道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11—20 数的认 识加减法概念的理解 11—20 加减法的概念 11—20 加减法的运算 学会按照不同的标准给物品分类,能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分类的结果 第十二讲数一数第十三讲确定位置第十四讲认识钟面1、复习和巩固前面学习到的数各种物体和能够认识及分类 图形;个物体及图形,并2、能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数来数出各物体且能数出它们的 和图形的数量。数量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 系; 具体位置的辨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按认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1、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学会认识整点、半针、 12 个数、 12 大格;点、及接近整点的 2、学会看整时和半时;时刻,在钟面上画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出相应的时针、分 针。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幼小衔接教学计划,仅供大家参考。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 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本学期本班幼儿名,旧生名,新生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 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 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 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一、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 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 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 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 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

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 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 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 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 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 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 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 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 任课老师:蒋秋艳课时内容目标 第一课比一比、0—5的认识1、感知物体有高矮、长短、粗细的不同,并 知道这些不同都是比较出来的。 2、认识5以内的数字,并学习书写5以内的 数字。 第二课认识“> ”“<”和“=”, 序数1、认识“> ”“<”和“=”,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在序列中的位置 第三课1—5的分解与组合1、通过让幼儿实际操作,记录、探索"5以内 "的分解与组成,观察寻找出递增、递减规律, 感知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关系。 第四课5以内的加减法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 内的加减法。 2.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 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综合练习 第六课认识图形、物体、钟表, 分类1、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认识钟表的面,知道整点和半点。 3、学习按物体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与归类。 第七课6—10的分解与组成1、通过让幼儿实际操作,记录、探索"10以 内"的分解与组成,观察寻找出递增、递减规 律,感知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关系。 第八课6—10的加减法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 2.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 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析问题的能力. 第九课综合练习 第十课10以内的连加、连减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正确进行计算。2.初步培养幼儿连续看图 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十一课11—20各数的认识1、认识20以内的数字,并学习书写20以内 的数字。 2、学会比较20以内数字的大小。 第十二课20以内的进位加法:9 加几l.学会自主探索凑十的方法,知道9加几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懂得用凑十法把9转换成10加几计算,会看算式口算9加几。 第十三课8、7、6加几学会8、7、6转换成10加几计算 第十四课5、4、3、2加几学会5、4、3、2转换成10加几计算第十五课复习 第十六课测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