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2016年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2016年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2016年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必修一经济生活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考向预测】

预测2016年高考,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与通货膨胀、汇率问题、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仍将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函数图像题和材料分析题仍将是主要的命题形式,选择与主观题都会涉及,其中简单的计算题也会涉及。

【知识网络】

第1课时商品与货币

【知识梳理】

一、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基本属性

①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③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不能同

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有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获得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的属性: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3.货币的主要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二、纸币和通货膨胀

1.纸币

(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职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等职能。

(3)发行:

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③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2.信用工具与外汇

(1)信用卡与支票

①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外汇和汇率

①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②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③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

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真题解析】

1.(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年高考四川卷)近年来,在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中流行着“CPW”一词。CPW=P/N(P为衣物单价,N为着装次数),常被用来衡量要购买的着装衣物是否“物有所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依据CPW概念,建议购买的衣物是( )

①会连穿几季的普通衣物

②婚纱等用于特定场合的衣物

③不常穿的名贵时髦服装

④耐用常穿价格偏高的牛仔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2课时多变的价格

【知识梳理】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②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正相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负相关。

3、价值规律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量。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量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真题解析】

1.(2012年高考福建卷)图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

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2.(2012年高考广东卷)《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

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近期,“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也时有所见。这说明( )

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

B.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

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D.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范围内

3.(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图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3课时多彩的消费

【知识梳理】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①居民的收入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B、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

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②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③其他因素:商品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政策因素等。

1.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未来收入预期。

③提高消费水平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消除两极分化。

④还要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

2.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类: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

(2)按消费目的分类:生存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享受资料的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③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④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2、理智的消费行为(正确的消费原则、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A.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B.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C.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A.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B.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真题解析】

1.(2013年上海)漫画《推销良机》(见右图)

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因为

A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

B.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

C.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

D.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

2.(2013年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专题二 生活、劳动与经营

【考向预测】

2016年高考,本专题可能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消费的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公司的类型和特点、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劳动者的就业观、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可能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的反作用、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等知识,对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知识网络】

私人轿车保

有量(万辆)

GDP (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 6.31 2010

3442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第4课时 生产与经济制度

【知识梳理】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B.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公有制的范围

A.国有经济。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集体经济。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

C.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①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②国家的政策:

A.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成分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含义 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生产资料私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

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

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

作企业中的外资部分。

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们生活、增加就

业。 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 引进外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

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扩大出

口。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C.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真题解析】

1.(2012年江苏高考)近年来,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日趋繁荣。目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交易总额超过5 000亿元,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2.(2013年江苏高考)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3.(2014年浙江高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2000年2012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资产从5.70万亿元增加到10.61万亿元,私营工业企业资产从0.39万亿元增加到15.25万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③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④应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

【知识梳理】

一、企业和公司

1、企业的含义和地位

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①公司是依法成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A.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B.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

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③公司的组织结构:

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3、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①公司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②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③公司的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二、劳动者

1、劳动与劳动者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技术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关于就业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③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A.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②内容: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③要求:

A.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B.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C.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D.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真题解析】

1.(2012年四川高考)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智力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的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间赚进5 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融入创意元素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B.用创新劳动提高文化商品的价值量

C.把满足消费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目的

D.依靠新颖的设计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2.(2013年新课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

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2012年全国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

的原因。

第6课时投资理财的选择

【知识梳理】

一、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1、存款储蓄

①存款储蓄的含义

②存款储蓄的种类

③存款储蓄的特点:流动性强、灵活方便;安全、风险低、收益低。

2、利息与利率

①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②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③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④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3、商业银行及其业务

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其一,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其三,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③作用: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掌握核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监督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股票、债券与保险

1、股票、股东和股息

①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②股票投资的收益:股息或者红利收入。股息源于公司利润,具有风险性。

股票上涨的差价。股价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很大的风险。

2、债券

①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债券的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③特点: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小,收益低于其他债券,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

金融债券收益低于企业债券、高于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风险低于企业债券、高于国债

和银行储蓄存款。

3、商业保险

①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②保险程序要求: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订立保险合同要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③保险的类别: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4.投资理财的风险与收益

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真题解析】

1.(2012年全国高考)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记账、账户管理等)。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 )

A.银行居于垄断地位

B.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

C.银行提供的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

D.银行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枢纽

2.(2012年江苏高考)一般情况下,银行利率提高股市会作出股票价格下降的反应。对于产生这一反应的合理解释是( )

①银行业利润高于其他行业

②投资者改变投资组合

③投资者预期企业利润下降

④股民的投资收益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3年新课标1)2011年我们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③我国居民高效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考向预测】

2016年高考,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的作用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知识,选择题和主观题仍可能是高考命题采用的基本形式,考生要结合热点材料重点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财政的作用等问题。

【知识网络】

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梳理】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③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分配调节机制)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C.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鼓励先富,也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真题解析】

1.(2012年安徽高考)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

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第8课时财政与税收

【知识梳理】

一、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①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②财政的作用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

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与支出

①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

④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⑤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①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③我国税收和种类:

A.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B.增值税和个人所得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税收与资本主义税收的主要区别)。

②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4、公民的要求:

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真题解析】

1.(2012年江苏高考)如下图所示,有利于

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

措施是(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年新课标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3.(2012年安徽高考)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向预测】

2016年高考,本专题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从命题形式看,既可能以选择题形式,也可能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本专题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主观题考查的重点,必背知识,其余的点主要考查选择题。

【知识网络】

第9课时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梳理】

一、市场调节

1、市场经济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②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③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自发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不正当行为)、盲目性(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盲目决策)、滞后性(作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有一定的时间差。)

(3)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只有把市场调节这只“无形手”和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手”相结合,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市场秩序

1、必要性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①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3、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加强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A.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B.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C.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②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A: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B: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通过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C:行政手段:是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真题解析】

1.(2012年江苏高考)目前,我国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国有企业只有60%,大型的民营企业仅为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2011年江西省稀土企业的利润仅为64亿元,而赣州一地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面对稀土行业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

①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②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013年山东高考)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3.(2013年海南高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可采取多种手段。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措施的有()

①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执照,推广高新技术运用

②加大财政技改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发展

④制定《能源发展“十二五刀规划》,推动行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10课时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知识梳理】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①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②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内涵):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①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④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关键)

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真题解析】

1.(2013年山东高考)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R&D经费支出(亿元)461658027063868710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314045340903401513473104519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材料三 科技发展丰富了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使表达和倾听更加贴近;科技发展振奋了国人的精神,航母入列,“神九”飞天、“蛟龙”入海……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8分)

2.(2013年浙江高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亿元) GDP (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10242

50.8

材料二 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⑴我国万元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⑵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12分)

00.5

11.52

2.532006200820102012每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氯)(千万吨)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2016年天津市高考政治试卷【高考真题】

2016年天津市高考政治试卷 一、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文件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拿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就是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的。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分)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表明()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3.(4分)2015年,中国外交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从夯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到巩固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参与解决伊核问题,到推动巴黎气候大会协议达成;从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进口商品降价,到多国调整对华签证政策,出入境更加方便,中国与世界进入了深度互动。从中可以看出()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国际关系时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最完整版)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1、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3)居民的消费还受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提高消费水平还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必要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总结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其中政治学科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掌握好每个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

管理.等。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财政及其作用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⑴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三年高考(2016-2018)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第一单元 经济与消费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2018年高考题 1(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点睛: 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这表明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 【答案】A 【点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②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或下降一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但会影响生活水平; ③ 相关商品: 替代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二者呈正方向变化; 互补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二者呈反方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2)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 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 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 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最新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20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 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 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 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⑤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管理者、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者的素质;实行“强强联合”; 8、为什么重视就业?解决措施? (1)重视就业的原因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党和政府 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②应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③应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更多的管理和服务 ④应鼓励企业创新,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需要道德进行规范 ④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的竞争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假设甲乙两国生产啤酒和面包的成本如表2(货币单位:元)。 假定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 他因素,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出口啤酒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面包 B.乙国出口面包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啤酒 C.两国无需贸易,因为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从甲国进口啤酒和面包 1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电子支付因 其便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假如这些电子支付能够减 少货币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传导过程合理的 是

①消费增加②利率水平下降③投资增加④国民收入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①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 ②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的法律保障 ③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观念的重要途径 ④社会群众监督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着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的“去行政化”。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力边界 ②促进社会组织自主自律发展并逐步脱离政府 ③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 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重构社会管理模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该文件提出,到2030年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这说明 ①中国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②联合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中国主动承担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主体责任

2016年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2016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 13.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基金在投资国债、银行债券等债权性资产的同时,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超过30%。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资本流动性,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 B.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C.优化投资组合,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D.提高投资安全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增长 14.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16.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8月29日签署特赦令,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特赦令指出,对符合特赦条件的服刑罪犯,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后,予以释放,决定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权力属于()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人民法院D .中央人民政府 18.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799名,约占全国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书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个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大题知识点 1考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 级的阶级性质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以工农两 个阶级的联盟为我国政权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工农联盟代表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不但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而 且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 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不 可能对被统治阶级实行强有力的专政;不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 就难以得到保障。 2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 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历史上第一次实 现了大多数人的民主。 3考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 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 1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侧重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作用逐渐下降。2019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 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②应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③应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更多的管理和服务 ④应鼓励企业创新,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浏览器存在漏洞,可能泄露用户信息,因此采用弹窗方式予以提醒,被乙公司以诋毁商誉、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至法院。2019年12月,市知识产权法院终审宣判认定,甲公司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属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负相关法律责任。案例表明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需要道德进行规范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 ④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的竞争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假设甲乙两国生产啤酒和面包的成本如表2(货币单页1 第 位:元)。 假定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出口啤酒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面包 B.乙国出口面包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啤酒 C.两国无需贸易,因为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从甲国进口啤酒和面包 1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电子支付因其便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假如这些电子支付能够减少货币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传导过程合理的是 ①消费增加②利率水平下降③投资增加④国民收入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16.2019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选举或者 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政治试题及其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 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四川省广汉中学彭谦 总体感受: 今年是四川省政治首次使用全国卷。试题总体感觉平稳,没有偏难题目。选择题命题思路、选项设置都与四次卷有相似的特点,包括选项长短、工整等等。 主观题力求基础、平稳,答案设置较为忠实教材,注重对材料的归纳和观点的提炼。 也许是照顾西部地区或者是过渡阶段,试题重基础、重平稳,与全国卷Ⅰ、Ⅱ相比难度都要低一些。 12.【解析】C。从图可以看出企业经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呈现大幅度波动,要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需要政府加大财政经济建设支出、为企业减负。②③符合题意。 13.【解析】D。试客在试用之后仔细比对才购买,体现的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4.【解析】A。“平行进口车”制度允许贸易商直接在国外购买汽车,进口到国内销售,改变了原来由品牌汽车厂商授权专卖的模式,拓宽国外品牌汽车销售渠道,打破价格垄断。BCD 与题意不符。 15.【解析】A。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对企业而言并不意味着经营风险下降、投资收益率的上升,通过排除②④即可选出答案。 16. 【解析】D。该题和15属于“一材两用”:一个经济、一个政治。①的“改变我国对外交往方式”、③的“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都与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符。 17. 【解析】B。该题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与政府行政效能、履行法定职责没有直接关系。①④符合题意。 18. 【解析】C。“合作调研机制”体现了多党合作的方针,有利于民主监督。①过于夸大了这种机制的作用。④与题意不符。 19. 【解析】B。推出《辞海》电子版和网络版,适应了群众的要求,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①④符合题意。②的说法错误,文化创造源于实践。③应当主要是针对文化内容的创新来讲的。 20. 【解析】A。该题容易排除③,把握某地问题的精髓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正确价值观的两个标准是“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利益”,④的说法是错误的。 21. 【解析】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工匠精神”仅仅是一种精神支撑,不能称之为“现实路径”。①③都与题意不符。 22. 【解析】B。①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体现的是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③与题意不符。 23.【解析】C。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内容的变化反映的是客观对象(被反映者)的变化,①③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8. (1)【答案】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发展管理领导体制;(3分)加强“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规范并引导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3分)加大“互联网+”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做好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服务;(3分)重视对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监督管理,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的犯罪行为,维护互联网安全。 【解析】该题注重对材料的归纳并提炼材料的道理。“中央领导小组”:领导体制;人大:立法;政府:服务、监管。 (2)【答案】经济效益:加快车位周转,降低车场空置率,增加车场主收入;(3分)有效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其中政治学科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掌握 好每个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 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 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 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 尊重。

2021高考【政治】年高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word打印版整套下载)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2015年高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 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强国的 必由之路。 4.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必由之路? (1)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2)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 (3)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4)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 5.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篇二 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等文化因素,是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但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 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有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 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因为世界各民 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 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 界的。)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 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 可少。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背)

政治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考点1: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考点2:专政与的关系 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围,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考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相互区别 两者含义不同。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相互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考点4: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考点5: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制与君主立宪制。(1)制与君主立宪制 ①制 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政体。在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②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相对于君主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管理形式。 (2)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①议会制:又称阁制、议会阁制、责任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