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讲与练课时作业7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讲与练课时作业7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讲与练课时作业7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讲与练课时作业7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课时作业7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4分)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gO、Al2O3的熔点很高,可制作耐高温材料,工业上也用其电解冶炼对应的金属B.明矾水解形成的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C.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D.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

[答案]A

[解析]MgO的熔点很高,通常电解熔点低的MgCl2制备Mg,A项错误;Al3+水解生成的Al(OH)3具有吸附性,B项正确;某些金属元素高温下使火焰显示特定的颜色,C项正确;Al 表面存在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Al不被进一步腐蚀,D项正确。

2.将铝条插入NaOH溶液中,开始没有H2生成的原因是( )

A.铝与NaOH溶液不反应B.铝条表面钝化生成Al2O3

C.铝条不纯含有杂质Mg D.NaOH溶液中含有NaAlO2

[答案]B

[解析]铝易被氧化成Al2O3,附着在铝条的表面,将铝条插入到NaOH溶液中,Al2O3首先与NaOH反应,故开始无H2生成。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能得到相应的纯净物的是( )

A.将一块带有氧化膜的铝片浸入到浓烧碱溶液中,当恰好全部反应完毕时,再将生成溶液加热蒸干,便得到了纯净的NaAlO2

B.向NaAlO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lCl3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加热灼烧,便得到纯净的化合物Al(OH)3

C.将铝块放入过量盐酸中,待反应结束加热溶液至无液体,其剩余固体为AlCl3

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进行反应,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去掉水分,不能得到纯净的Al2O3

[答案]A

[解析]B项在灼烧条件下,Al(OH)3分解为Al2O3和H2O,得到的是Al2O3。D项可以得到纯净的Al2O3。也就是对AlCl3溶液加热、蒸干,会有Al2O3产生。

4.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共存的是( )

A.NH+4NO-3CO2-3Na+

B.Na+Ba2+Mg2+HCO-3

C.NO-3Ba2+K+Cl-

D.NO-3K+AlO-2SO2-4

[答案]C

[解析]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A中NH+4、CO2-3,B中Mg2+、HCO-3,D中AlO-2不一定能存在。

5.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对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进行鉴别的是( )

①AlCl3溶液和NaOH溶液②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③NaAlO2溶液和盐酸④Al2(SO4)3溶液和氨水⑤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如果物质相互滴加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就能对物质进行相互鉴别。①中少量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而少量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故可以相互鉴别。②、④中的两种物质滴加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相同,故不能相互鉴别。③中少量盐酸滴入NaAlO2溶液中。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而少量NaAlO2溶液滴入盐酸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可以相互鉴别。⑤中少量Na2CO3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Na2CO3+HCl===2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若将少量稀盐酸滴入到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不会有气泡产生,故可以相互鉴别。答案应为A。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D.MgO中混有少量Al2O3: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O [答案]B

[解析]氨水与Fe3+、Al3+均会生成沉淀,且Al(OH)3不溶于弱碱,故用氨水不能除去Fe3+溶液中的Al3+。

7.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

B.与H2O反应生成2.24 L H2(标况下),转移的电子为0.2 mol

C.氢铝化合物中氢显-1价

D.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

[答案]B

[解析]氢铝化合物(AlH3)n与水发生的反应为(AlH3)n+3n H2O===n Al(OH)3↓+3n H2↑~3n e-,故生成0.1 mol H2时,转移电子为0.1 mol,B项错误。

8.现有铝和过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加入稀盐酸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c(Al3+)∶c(H+)∶c(Cl-)=1∶2∶8,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3∶4 B.9∶32

C.9∶16 D.9∶8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显然加入的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AlCl3、HCl,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3c(Al3+)=c(Cl-),设c(Al3+)、c(H+)、c(Cl-)分别为a、2a、8a,则c(Na+)=3a,根据元素守恒,则Al、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故Al、O的质量比为1×27/(1.5×2×16)=9/16。

9.铝材经脱脂后进行碱洗以除去氧化膜,将碱洗后的溶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加入下列试剂( )

A.氨水B.CO2

C.NaOH D.HNO3

[答案]B

[解析]碱洗后的溶液中存在AlO-2,若要将其中的铝以Al(OH)3形式回收,需加入酸,考虑到Al(OH)3易溶于强酸,从而筛选出答案为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铝片碱洗时常有气泡:2Al+2OH-+2H2O===2AlO-2+3H2↑

B.Al2O3溶于氨水溶液:Al2O3+2OH-===AlO-2+H2O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4OH-===AlO-2+2H2O

D.实验室用铝盐制Al(OH)3:Al3++3NH3·H2O===Al(OH)3↓+3NH+4

[答案]B

[解析]Al2O3不溶于氨水。

11.某同学将某种金属分别与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溶液反应,所加金属的质量与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论可能正确的是( )

A.金属是镁,甲溶液为0.2 mol/L盐酸,乙溶液为0.1 mol/L盐酸

B. 金属是铁,甲溶液为pH=1的醋酸溶液,乙溶液为pH=1的盐酸

C.金属是铝,甲溶液为0.1 mol/L盐酸,乙溶液为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

D.金属是铝,甲溶液为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乙溶液为0.1 mol/L盐酸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与过量金属反应时,乙与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多,由此可知A、B选项不正确;足量铝与等物质的量NaOH、HCl反应,与NaOH反应放出的氢气多,故C 项正确,D项错误。

12.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2-4、HC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2-4、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K+、Ag+、Ca2+、NO-3

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CO2-3、SO2-4

[答案]B

[解析]发生反应为a→b段4NaOH+AlCl3===NaAlO2+3NaCl+2H2O,b→c段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分析各点对应溶液的成分,即可得出答案,a点中含有大量OH-,Fe3+、HCO-3不能共存;c点溶液变为NaCl,Ag+不能大量共存;d点中溶液中含大量AlCl3,CO2-3不能大量共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0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铝与Cl-反应,铝与SO2-4不反应

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E.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________。

(3)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通过其他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

[答案](1)D (2)Cu (3)H2①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铝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H+的浓度增大;②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加快;③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溶解(4)A、B、D

[解析]CuCl2与CuSO4溶液中均含有Cu2+,但CuSO4溶液不与铝片反应。故铝片与CuCl2溶液的反应一定是Cl-起到了破坏铝表面氧化物薄膜的作用。CuCl2中的Cl-破坏掉氧化膜以后,Al能置换出CuCl2溶液中的Cu而使铝片表面呈暗红色,反应方程式为:2Al+3Cu2+===2Al3

++3Cu。因此设法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或者往CuSO

4溶液中加入Cl -均可使铝片与CuSO

4

溶液发生反应。

14.(12分)向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1)写出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图中,纵坐标表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横坐标表示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试在图中画出当溶液中明矾为1 mol时,生成的每一种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在曲线上标明沉淀的化学式)。

(3)向a L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明矾溶液中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n mol/L的Ba(OH)2溶液b L,用含a、M、N的表达式表示:

①当b满足________条件时,沉淀的总物质的量为最大值;

②当b满足________条件时,沉淀的质量为最大值。

[答案](1)2KAl(SO4)2+3Ba(OH)2===K2SO4+3BaSO4↓+2Al(OH)3↓

K2SO4+2Al(OH)3+Ba(OH)2===2KAlO2+BaSO4↓+4H2O

(2)图见解析

(3)①1.5aM=nb②2aM=nb

[解析](1)设溶液中明矾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当滴加的Ba(OH)2的物质的量分别在0~

1.5 mol 和1.5 mol ~

2.0 mol 时,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KAl(SO 4)2+3Ba(OH)2===K 2SO 4+3BaSO 4↓+2Al(OH)3↓ ①

K 2SO 4+2Al(OH)3+Ba(OH)2===2KAlO 2+BaSO 4↓+4H 2O ②

(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BaSO 4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量的增加而增加,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量的增加而发生先增加后减少直至完全溶解的变化过程。

(3)由方程式①知,当加入了1.5 mol Ba(OH)2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3 mol +2 mol 2

=2.5 mol 质量为1.5 mol×233 g/mol+1 mol×78 g/mol=427.5 g ;由方程式②知,当继续滴加0.5 mol Ba(OH)2时,沉淀的物质的量将减少0.5 mol×2=1 mol ,沉淀的质量却增加0.5 mol×233 g/mol-78 g =38.5 g 。所以,把明矾溶液中Al 3+

恰好沉淀完全时,生成沉淀的总的物质的量最大,把SO 2-4沉淀完全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大。

15.(14分)(2011·福建,25)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 中生成的BaCO 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 、C 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

(4)C 中反应生成BaCO 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 2气体

b .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 .在A ~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 .在B ~C 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 g 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 3平均质量为3.94 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 中生成的BaCO 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 在吸收CO 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Al(OH)3+OH -===[Al(OH)-4]或Al(OH)3+OH -===AlO -

2+2H 2O

(2)通入CO 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3)把生成的CO 2全部排入C 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Ba(OH)2+CO 2===BaCO 3↓+H 2O

(5)cd

(6)25%

(7)B 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 中(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分析、方案的评价、数据的计算等知识点,突出对学生分析实验、理解实验、数据处理等能力的考察。Ⅰ(1)Al(OH)3具有两性,能溶于NaOH 溶液:Al(OH)3+OH -===AlO -2+2H 2O ;(2)通入过量CO 2时发生反应:AlO -2+CO 2+2H 2O===Al(OH)3↓+HCO -3,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盐酸时发生反应:Al(OH)3+3H +===Al 3++3H 2O ,HCO -3+H +===H 2O +CO 2↑,白色沉淀溶解,同时生成气体。Ⅱ(3)从装置图分析可知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CO 2的干扰;同时要将反应产生的CO 2尽可能的全部被Ba(OH)2溶液吸收,因此需要持续通空气。(4)Ba(OH)2溶液过量,因此反应方程式为CO 2+Ba(OH)2===BaCO 3↓+H 2O 。(5)由前面分析知a 可提高测定准确度;B 装置中有酸碱指示剂,说明反应中盐酸的加入量是有限制的,为保证准确,滴加过程要慢,b 不选;B 中装有溶液,因此气体通入前没必要干燥,c 选;在B —C 间连接盛有饱和NaHCO 3溶液的洗气瓶会造成Ba(OH)2溶液还可能吸收由挥发出的氯化氢与NaHCO 3反应生成的CO 2气体,干扰实验,d 选。

(6)根据碳元素守恒得BaCO 3—CO 2—CaCO 3,m (CaCO 3)=3.94g×100197=2.00g ,CaCO 3的质量分数2.00g 8.00g

×100%=25%。(7)B 中的水蒸气、氯化氢等气体进入装置C 中,质量差要大于实际

产生CO 2气体的质量。

16.(16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 中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 的液面位置;②将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 的液面位置;④由A 向B 中滴加足量试剂。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记录C 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 ,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 ,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1)NaOH 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①④③② 使D 和C 的液面相平

(4)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5)33 600a -c b

(6)偏小 [解析](1)选出只与合金中的一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选NaOH 溶液。

(2)铝镁合金表面存在致密的氧化膜,需要把氧化膜除去。

(3)注意量气管液面前后读数及液柱差产生的压强对氢气体积的影响。

(5)2Al ~ 3H 2

2M 3×22.4

a -c

b ×11 000

解之得M =33 600a -c b

. (6)固体未洗涤会残留可溶性(NaAlO 2、NaOH)杂质,烘干后测得镁的质量偏大,铝的质

量偏小。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铝的重要化合物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2.让学生学会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了解重要物质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回顾、对比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体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反思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二)教学难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学流程 核心问题活动素材 引课: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环节 1 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投影资料、图片 投影情境图片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 存放酸性食物? 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 式。 Al2O3+6H+=2Al3++ 3H2O; 2Al+6H+=2Al3++ 3H2↑ 介绍铝元素的基本情 况,引出课题。 介绍生活中见到的氧 化铝和氢氧化铝。 回顾初中知识、生活经 验。

核心问题活动素材 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环节 2 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如何用给定的 药品制备Al(OH)3并验证其化学性 质? AlO2-溶液能否再转化生成 Al(OH)3?小结、拓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 板书框图 投影图片 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投影框图探究1:铝制餐具能否 存放碱性食物?布置 打磨、未打磨的铝片分 别与NaOH溶液反应。 完成对比实验,进行实 验交流。 学习氧化铝可以与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 归纳1:Al、Al2O3与 Al3+、AlO2-间的联系。 说明Al2O3的两性。 拓展:自然界中Al2O3 将零散知识系统化、网 络化,形成框图1。 感受Al2O3在自然界中 的多样性。 制备实验:请学生根据 给出的药品制备两份 Al(OH)3。分析成功与 失败方案。 展示成功方案,写离子 方程式;分析失败方 案,引出Al(OH)3的化 学性质。 拓展实验:向AlO2-溶 液中滴加盐酸。归纳 Al(OH)3、Al3+与AlO2 -间的关系。 展示实验现象,写出相 关方程式。 反思上一步实验中出 现的“意外”现象。 归纳2:铝及其重要化 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拓展2:介绍硫酸铝钾。 回顾课题,梳理知识。

铝及其化合物一轮复习——教案

“英雄材料——铝的提取” ——铝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铝土矿的酸溶法、碱溶法制备金属铝让学生巩固、应用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通过研究pH变化对Al3+—Al(OH)3—AlO2-存在形式的影响,让学生认识调节pH是分离提纯物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难点:研究pH变化对Al3+—Al(OH)3—AlO2-存在形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播放PPT】 1、天宫二号发射已经成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真正意义上 的空间实验室,是中国人的骄傲。在本次航空实验中,有这样两项高科技化学材料,请同学们快速找出组成中的共同点; 2、可见,铝从生活到航空航天,是应用广泛,非常重要的 金属,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英雄材料。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排名第3位,主要存在形式氧化 铝,铝土矿是提取铝最佳来源,那么这节课我们从铝土矿提取铝开始。都含铝 感悟铝的重要性,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英雄材料。认识提取铝的重要性。 活动一 自主学习完善流程 【切换PPT】 1、铝土矿主要含氧化铝,还含有杂质,一般第一步加酸溶 出离子,继而除杂提纯的方法叫酸溶法。 【播放PPT】 2、请完善上述流程,填写空白,写出①②③涉及铝元素的 离子方程式;(注意提醒学生只写“涉及铝”的离子方程 式);1-2分钟; {承上启下提问:若学生未提:为什么不选择氨水和盐酸,为 什么需要过量?}——指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能反应,也能 与盐酸反应是两性氢氧化物 学生写好后,投影 学生答案,请学生 总结与评价 找出量和试剂的 选择问题 活动二 迁移应用设计流程过渡:从铝土矿中提炼铝还有一种方法——碱溶法。顾名思 义,同学们想想,什么是碱溶法?——第一步加碱)结合“活 动一”对流程的分析总结。 【切换PPT】 模仿“酸溶法”设计铝土矿“碱溶法”制取铝的流程,注意 在相应位置写出必要试剂和操作。写出前三步中涉及铝元素 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对比流程图中找出哪 里关于他们的两性) 学生写好后,投影 学生答案,请学生 总结与评价流程 设计中的问题和 方程式书写; 氧化铝、氢氧化铝 的两性。 活动三实验研究过渡: 1、不管是酸溶法还是碱溶法,最终都是制备氢氧化铝来制 备金属铝。但是回忆一下,在制备氢氧化铝的问题上,可以,控制3倍关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Al的物理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 2、掌握Al、Al2O3的化学性质; 3、学会Al(OH)3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重点】 Al2O3、Al(OH)3的两性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推理、假设及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情景思考】 讲述“铝的故事”,视频展示铝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引领学生进入铝的学习。 1、铝是一种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位居。 2、Al + HCl-;Al + CuSO4-。 3、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其性质。 【实验探究】 探究一:对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实验探究铝箔与氧气的反应 (1)预测反应现象,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实践:A、上述实验现象说明铝具有什么性能。 B、化学实验中,如何除去铝箔表面的氧化膜。 C、用处理过的铝箔重复上述实验,完成下表: 学与问:A、氧化铝是一种物质,是一种较好的材料,常用于制造和。

B、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表面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一样吗? 学与问:铝在纯氧中或高温下可燃烧。铝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非金属直接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探究铝与水的反应 (1)预测反应情况,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交流:A、为什么铝与沸水反应的速率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慢。 B、运用双线桥标出铝与水和铝与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C、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探究二:对氧化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NaO是碱性氧化物,Al2O3呢? 思考与交流:(1)铝制餐具可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吗?为什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一)教学设计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授课题目课题: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拟2 课时 第1课时 明确目标1、知识与技能: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难点: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课前自主复习 一、氧化铝 1.物理性质 色溶于水的固体,熔点 2.Al2O3 是性的氧化物,写出其与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用途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1)冶炼(2)良好的 二.氢氧化铝 1.制备 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 2.化学性质是性的氧化物,写出其与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3.用途 (1)能凝聚水中并能可作净水剂(2)利用其弱碱性,可作剂。 三.硫酸铝钾 1.电离方程式 2.明矾的化学式,因为 可作净水剂 【考纲点拨】 1.了解氧化铝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反应的情况。(B) 2.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氢氧化铝受热分解。(B) 【自主研究例题】 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A.A12(SO4)3和过量的NH3·H2O B.Al(NO3)3跟过量的NaOH 溶液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实现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结合。 2.让学生在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过程中,学会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化合物的两性、氢氧化铝的制备和“铝三角”转换。 三、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问题——实验事实——讨论——结论——应用这一模式进行。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实验性比较强的课堂,同时这节课的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等的形成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体现了“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将化学运用于生活”,同时注重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培养及基础知识的落实。综合这些因素,在讲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完成学案前置性作业,并提供了相应的预习提纲。导课时,我从图片中精美宝石和耐火材料的联系设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学习了氧化铝。然后在讲到氢氧化铝时,先引导学生设计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并通过实验现象的不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回归生活,再次回想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中运用。总体来说本节课内容量大,深度广,学生在掌握上有一定难度。所以以后上课时语言还要精炼和简洁及慢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以后教学中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六、魅力展示 本节课符合当前化学教学理念,符合“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本节课中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手脚,使他们主动探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从容学习;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更多的关注生活。课堂上所提问题具有较大开放性,比如在实验制取氢氧化铝时同一方案不同小组出现不同实验现象,让学生根据不同现象分析原因,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形成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 好课堂氛围。。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含解析

课后跟踪训练(七) [基础巩固练] 1.(2019·河南洛阳统考)下列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粗铜精炼B.海水提镁 C.工业制铝D.海水制粗盐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制取铜、镁、铝和粗盐的原理。粗铜精炼是利用电解原理,铜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海水提镁是先从海水中得到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镁,电解时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电解时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海水蒸发结晶得到粗盐,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 D 2.(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中)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发现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因为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C.常温下,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D.把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解析]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A项正确;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B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看不到红棕色气体,C项错误;氯化铝量少,氢氧化钠量多,二者反应生成NaAlO2,得不到沉淀,D项错误。 [答案] A 3.(2020·天津联考)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备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又称铝热反应,常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B.利用②③反应都能产生氢气,产生等量氢气消耗Al的质量相等且转移电子数也相等 C.常用反应⑥制备Al(OH)3,方法是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D.工业上常用反应⑦制备金属铝,制备过程中常加入冰晶石以降低Al2O3的熔点 [解析]金属铝和一些金属的氧化物如氧化铁在高温下的置换反应称为铝热反应,生成的铁是液态,可以用来焊接钢轨,故A正确;Al与强碱、强酸反应都产生+3价铝元素,即转移的电子数相等,生成的H2物质的量也相等,B 正确;制备Al(OH)3最好用氨水而不是NaOH溶液,因为Al(OH)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C错误;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铝,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可以加入冰晶石来降低其熔点,故D正确。 [答案] C 4.(2020·河北辛集一中联考)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 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 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 Mg [解析]NH4Cl溶液中,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活泼金属镁与H+

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020届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和强化训练)

2020届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和强化训练) 知识梳理 镁、铝、铜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应了解它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一、镁与海水提镁 1.镁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 (2)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 ①与O 2反应:2Mg +O 2=====点燃 2MgO (产生强烈白光) ②与N 2反应:3Mg +N 2=====点燃Mg 3N 2 ③与CO 2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 ④与沸水反应:Mg +2H 2O=====△Mg(OH)2+H 2↑ 提醒:Mg 3N 2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Mg(OH)2沉淀并放出氨气,所以只能在干态下制取。 (3)用途:生产合金,冶金工业上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2.海水中提取镁 (1)工艺流程 (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铝的结构、存在与性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2.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①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很高。 ②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氢氧化铝 ①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②化学性质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二个框题,铝的化合物性质独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点多,反应多,图像多,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也多。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就要与金属活动顺序表联系起来,通过Al2O3和Al(OH)3的两性概念的形成,可以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加深又是对今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铝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有很多铝和铝合金制品,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氧化还原理论水平和通过一定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等进行物质鉴别的能力,也为探究式学习形成清晰思路提供了可能。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分析铝的氧化物的两性,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深度。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知深度,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大胆置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2)教学难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铝及其化合物的转换关系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试管、长胶头滴管、Al2(SO4)3(溶液)、NaOH(溶液)、盐酸、氨水、铝片 5.课型:新授课 6.课时安排:1课时 7.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对照讨论,归纳,总结 8、教学过程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铝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铝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 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l-、SO42-、Na+、K+ B. K+、ClO-、Na+、NO3- C. HCO3-、Na+、NO3-、K+ D. NO3-、Ba2+、Cl-、NH4+ 2. 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 B、1:2 C、1:3 D、1:4 3. 能用铝为原料来冶炼难熔的金属主要是因为() A.铝的密度小, 熔点较低 B.铝在空气中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 C.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较前面 D.铝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 4. 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5. 由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铝 D.镁 6. 下列用途主要是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家用铝锅②盛浓硝酸的容器③制导线④焊接钢轨⑤包装铝箔⑥炼钢的脱氧剂 ⑦做防锈油漆⑧做合金用作飞机制造业材料⑨工业做热交换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⑥⑦⑧⑨ C.①③⑤⑦⑧⑨ D.①③②④⑥⑧ 7. 有关Al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Al(OH)3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2 C.铝是还原剂,H2O和NaOH都是氧化剂是氧化剂,Al被氧化 8. 向某溶液中投入铝片后有大量H2放出,则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9. 向NaAlO2溶液中持续通入一种气体,开始时产生沉淀随后沉淀又逐渐溶解,该气体是 2 C

2019版一轮化学(鲁科版)练习:第3章 第9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课时作业 1.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B.稀盐酸 C.硝酸铜D.氢氧化钠 答案:C 2.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罐可久盛食醋 B.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C.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D.明矾用作净水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解析: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铝及氧化铝反应,因此铝罐不可久盛食醋,A错误;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B错误;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可作胃酸的中和剂,C正确;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用于净水,涉及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C 3.下列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制备Al2S3 B.用镁粉和空气反应制备Mg3N2 C.用铝粉和MnO2制得锰 D.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得单质铝 解析:硫化钠和氯化铝溶液反应,硫离子和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A错误;镁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也反应,会生成氧化镁,B错误;铝热法可冶炼锰,C正确;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冶炼铝,D错误。 答案:C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Al,但不能溶解Fe,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2-4、Cl-、S2- C.NH+4、Mg2+、SO2-4、NO-3 D.H+、K+、Cl-、Na+ 解析:能溶解Al(OH)3和Al,而不能溶解Fe的溶液只能是强碱溶液,A项中的HCO-3,C项中的NH+4、Mg2+,D项中的H+都不能在强碱溶液中大量存在。 答案:B 5.(2017·河北武邑中学二调)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满CO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立即封口并振荡,可以发现易拉罐先咔咔作响,变瘪,然后再次鼓起来,其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A.Al(OH)3分解B.CO2+OH- C.Al+OH-+H2O D.Al2O3+OH- 解析:NaOH溶液先与CO2反应,气压减小,易拉罐变瘪;再与铝表面的Al2O3反应,最后与Al反应,生成H2,易拉罐变鼓。综上所述,应选A。 答案:A 6.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 (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①⑥⑤③B.②③④③ C.②③⑤③D.①③⑤③ 解析:若先用盐酸溶解,Mg、Al均溶解,制取Al(OH)3的步骤较多;从NaAlO2制备Al(OH)3,若加盐酸不容易控制量的多少。故B项操作步骤为最佳顺序。 答案:B 7.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 B.Al(OH)3 C.AlCl3D.Al2O3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新课导入】 氧化铝是一种高硬度的化合物,熔点为2 054℃,沸点为2 980℃,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刚玉(corundum)的主要成分是α-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是含少量不同金属氧化物的优质刚玉。一般红宝石因含有少量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则因含少量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明矾(alum)是一种复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 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 KAl(SO4)2===K++Al3++2SO2-4 电离出的Al3+和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 Al3++3H2O===Al(OH)3(胶体)+3H+ 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由于铝在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有害,因此目前用于饮用水净化的含铝的净水剂已逐步被含铁的净水剂所取代。 【教材讲解】 一、复习回顾:回忆氧化钠(Na2O)的化学性质。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Na2O 和Al2O3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 二、新课教学 展示氧化铝样品,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归纳整理并板书: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坚硬。难溶于水,熔点高(俗名刚玉)。 用途:保护膜、耐火材料 实验探究:取一小块铝片分别放入盛有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刚把铝片放入溶液中时,没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生成气泡的速率加快,请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整理:这是因为开始时是表面的氧化铝先与酸和碱反应,然后才是铝和溶液反应。通过这个实验说明氧化铝既能与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与一般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不同。 学与练: ①写出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对比氧化钠与氧化铝的性质,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整理并板书: (2)化学性质:氧化铝的两性 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与Na2O的化学性质比较: ①Na2O能与水、CO2反应,Al2O3不能; ②Na2O 、Al2O3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的通性),Al2O3又能与强碱反应(Al2O3的特性)。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课本第58页实验3-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溶解性分析生成的白色沉淀的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归纳整理并板书: 2.氢氧化铝 (1)制备:化学方程式: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教材第58页实验3-8,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镁铝第1节镁和铝的性质习题详解(含解析)(实验班

第一节镁和铝的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与碱反应 解答:本题考查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解:铝在常温下可和 O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选项A错误; 2 铝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选项B错误; 铝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上,既能与酸又能与强碱反应,选项C正确;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选项C。 2.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 Na SO晶体 24 解答: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选项A错误。 铝与酸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选项B错误。 溶液的温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选项C错误。 加少量 Na SO不影响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选项D正确。 24 本题答案为选项D。 3.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0-5所示。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解答:本题考查镁铝与酸反应的简单计算。 解根据图像分析镁铝与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Mg~ H;2Al~ 2 3H;物质的量之比为3∶2;选项A正确。 2 质量之比(243)(272)43 ∶∶,选项B错误。 =??=

时铝的重要化合物优秀教案

第三章《金属化合物》 第二节第二课时《铝地重要化合物》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铝地氧化物地两性,掌握铝地氢氧化物地制备及性质,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地科学”地认识,增强学生地实验意识、操作技能.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发挥学生地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务实求真地学习品质. (3)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地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地奇妙与和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地兴趣. 教学重点 氢氧化铝地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1、氧化铝地两性概念地建立 2、氢氧化铝地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过程 二、铝地氧化物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 [思考]:氧化铝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吗?铝单质表层有致密地氧化膜,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这说明什么? 2.化学性质: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碱溶液反应. [板书]: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酸性条件下生成Al3+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碱性条件下生成AlO2- [思考]:离子反应方程式该如何书写呢? 一、铝地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地制备 [分组讨论]

可选择实验药品:硫酸铝溶液、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确定实验方案]:⑴硫酸铝溶液、氨水 ⑵硫酸铝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引导分析]: ①氢氧化铝地制备方法:用硫酸铝和氨水 ②氢氧化铝溶解于强碱,但不溶于弱碱 化学方程式:Al 2(SO 4)3 + 6 NH 3?H 2O = 2 Al(OH)3↓+3 (NH 4)2SO 4 Al 2(SO 4)3 + 6NaOH = 2Al(OH)3↓ + 3Na 2SO 4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2.氢氧化铝地性质 [实验探究]:取少量氢氧化铝沉淀,滴加盐酸 [观察现象]:沉淀溶解 化学方程式: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板书]: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发生反应地金属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小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练习]: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地是( c ) ①NaHCO 3 ②Al ③Al 2O 3 ④ Al(OH)3⑤AlCl 3 ⑥CuO A 、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 D.全部 [小结]:引出“铝三角”关系图 [用途]:由图片引入氢氧化铝在日常生活中地用途. ⑴用作胃药,可中和胃酸. Al Al 2O 3 Al(OH)3 AlO 2- Al 3+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本节内容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铝相关知识的一部分,属于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他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本节包括钠、铝、铁的重要化合物三部分,是本书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为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2018年的高考理综第7题中就有氢氧化铝用途的考察。 2.设计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不会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思考,学习方法上习惯于死记硬背,实验探究的能力更是薄弱。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基于STSE教学思想,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欲望;充分运用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从生活走向化学,再由化学回馈社会的理念。 3. 教学目标 ①了解Al 2O 3 、Al(OH) 3 的物理性质,掌握Al 2 O 3 、Al(OH) 3 的化学性质,从而 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建构两性化合物的核心概念,为形成中学生化学元素观打下基础。 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掌握Al(OH) 3 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Al 2O 3 、Al(OH) 3 的用途,通过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 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将单一的化学知识,延伸外扩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Al 2O 3 、Al(OH) 3 的化学性质、以及对两性物质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Al(OH) 3的制取和Al(OH) 3 两性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

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和课标中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3.掌握氧化铝的两性。 4.思考铝离子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判断两性化合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验中去。 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使学生学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化学科学素养是指人认识和处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抽象与化学相关的事物本质的悟性和潜能,是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化学思维、化学思想、化学能力、化学品质的和谐统一。它包括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四个层面。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逻辑思维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学生根据化学概念、原理和化学事实,运用判断、推理等思 维形式来反映化学事物、化学规律的思维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对化学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和推理、猜想、假设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技能的储备;高一初步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归类,结合初中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学生对Al 2O 3 等金 属氧化物的性质有所了解,特别是对碱的性质的理解更完整。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交流与类推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Al 2O 3 、Al(OH) 3 的主要物理性质; (2)理解Al(OH) 3 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操作; (3)认识Al 2O 3 、Al(OH) 3 的两性,掌握它们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 (2)通过Al(OH) 3的制备探究其两性,根据Al(OH) 3 与Al 2 O 3 的关系类推至Al 2 O 3 的两性,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Al 2O 3 、Al(OH) 3 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通过对Al 2O 3 、Al(OH) 3 两性的探究,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 规律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Al 2O 3 、Al(OH) 3 的两性 四、教学难点:Al(OH) 3 的制备及两性探究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引导,讲述法,讨论法 六、教具准备: 试剂:0.5 mol/L Al 2(SO 4 ) 3 溶液、稀氨水、稀NaOH溶液、稀盐酸 仪器:试管若干、胶头滴管七、教学过程: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镁铝.总结

2 黄冈地区重点中学第一轮复习化学教案 第八章 镁 铝 一、考纲要求 1. 应用晶体结构有关知识、判断类型、推断性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构成了四种晶体结构基本类型;四种晶体类型构成的微粒不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强弱也不同,影 响到晶体产生不同性质,特别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反过来由晶 体的性质也可推断晶体结构、判断晶体类型.(§ 2.1) 2. 掌握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相互转化规律.(§2.2) 3. 掌握 Al 2O 3、Al(OH)3 两性的应用;掌握铝热剂和铝热反应.掌握 Al(OH)3 有关反应的定量关系,提高计算能力.(§2.3) 4. 关于水的硬度及其计算.——是高考考查的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2.4) 二、知识结构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实 例 NaCl 晶体 金刚石 干冰 镁、铝 构成晶体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相互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 力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较强作 用较大 性质 硬度 较大 很大 很小 较大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很低 多数较高 导电性 熔化时或水 溶解能导电 非导体 良导体 2. 镁和铝的性质 物理性质 共性:密度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银白色金属. 不同点:Al 的上述性质都比镁略高. 化学性质 1. 跟 O 2 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在空气中都因生成氧化膜,具有抗腐蚀能力. 点 燃 Mg+O 2 2MgO 点 燃 4Al+3O 2 2Al 2O 3 点 燃 3Mg+N 2 Mg 3N 2 点 燃 Mg+Br 2 MgBr 2 ? 2Al+3S Al 2S 3 2. 跟某些氧化物 点 燃 2Mg+CO 2 2MgO+C ? 2Al+Fe 2O 3 2Fe+Al 2O 3 (铝热反应) 3. 跟水反应 ? Mg+2H 2O Mg(OH)2+H 2↑(冷水慢,沸水快) 2Al+6H 2O 2Al(OH)30+3H 2↑(一般不反应,只有氧化膜被破坏后反应) 4. 跟酸的反应Mg+2H + Mg 2+ +H ↑ 2Al+6H + 3Al 3+ +3H ↑(常温下,在浓 H SO 、浓 HNO 中钝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