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星级高中数学高频错题点集中汇编(中)

四星级高中数学高频错题点集中汇编(中)

四星级高中数学高频错题点集中汇编(中)
四星级高中数学高频错题点集中汇编(中)

接(上) 第六课时 例1.已知偶函数()cos sin sin()(tan 2)sin sin f x θx x θθx θ=--+--的最小值为0,求()f x 的最大值及此时x 的集合。

解:()cos sin sin()(tan 2)sin sin f x θx x θθx θ=--+--

s i n c o s (t a n 2)s i n θx θx θ=+--,因为()f x 为偶函数, 所以,对x R ∈,有()()f x f x -=,即

sin cos()(tan 2)sin()sin sin cos (tan 2)sin sin θx θx θθx θx θ-+---=+--, 亦即(tan 2)sin 0θx -=,所以tan 2θ=,由22sin cos 1sin tan 2cos θθθθθ?+=?

?==?

?,

解得sin sin 55cos cos 55θθθθ??==-??????

??

==-????

或,此时()sin (cos 1)f x θx =-,

当sin 5θ=

()(cos 1)5

f x x =

-,最大值为0,不合题意,

当sin 5

θ=-

时,()1)5f x x =-

-,最小值为0,

当cos 1x =-时,()f x

由最大值

5

x 的集合为:

{|2}x x k ππk Z =+∈,。

例2.已知函数()sin cos ()f x a b x c x x R =++∈的图像过点(01)(1)2

π

A B ,,,,且b >0,又()

f x

的最大值为1,(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由函数y =()f x 图像经过平移是否能得到一个奇函数y =()g x 的图像?若能,请写出平移的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

(1)()sin cos )(tan )c f x a b x c x a x φφb

=++=+

+=

,由题意,可

11

1a c a b a ?+=?+=??+=?

,解得122a b c =-??

=??=?,所以()12sin 2cos f x x x =-++;

(2) ()12sin 2cos )14

π

f x x x x =-++=+-,将()f x 的图像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

数)4πy x =+的图像,再向右平移4

π

单位得到y x =的图像,故将()f x 的图像

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

π

单位就可以得到奇函数y =()g x 的图像。

例3

.已知函数()x f x =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值域、最小正周期; (2)判断函数()f x 奇偶性。

解:

(1)tan (22)sin 22

()3|cos |tan (22)

22

ππx x k πk πx f x k Z ππx x x k πk π?

∈-+??===∈??-∈++??,,,,,

定义域:{|}2

π

x x k πk Z ≠+∈,,值域为:R ,最小正周期为2T π=;

(2) sin()sin ()()|cos()||cos |

x x

f x f x x x --==-=--,且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f x 为奇函数。

例4

.已知a >(sin )(cos )y x a x a =++的最值。

解: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y x a x a a x x x x a =++=+++,

令sin cos [t x x =+∈,则有2

1sin cos 2

t x x -=,

所以2

2

11()(1)2

2

y t a a ==

++

-

,因为a >

当t =

2m in 12

y a =-

+

,当t =

时,2

m ax 12

y a =+

+

备用题1

.设函数()sin (01)()tan()(01)6

π

f x ax ax a

g x m x m =+

<<=+

<<,已知函

数()()f x g x ,的最小正周期相同,且(1)2(1)f g =,(1)试确定()()f x g x ,的解析式;(2)求函

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

解:()sin 2sin()(01)3

πf x ax ax ax a =+=+

<<,由函数()()f x g x ,的最小正周期相

同,有

2ππa m

=,即a =2m ,又(1)2(1)f g =,即2sin()2tan()3

6

ππa m +

=+

,把a =2m 代入上

式,得sin(2)tan()3

6ππm m +

=+

所以有sin()62sin()cos()66

cos()

6

π

m π

π

m m πm +

++=+, 所以sin()06

πm +=

或cos()6

2

πm +

若sin()06

πm +=,则有,6

πm k π+=这与01m <<矛盾,

若cos()6

2

πm +

,则有6464

ππππm k πm k π+=+

+

=-

或,

于是有5()1212

ππm k πm k πk Z =+=-∈或,又01m <<,所以126

ππm a =

=

,,

所以()2sin()()tan(

)6

3

12

6ππππf x x g x x =+=+

,;

(2)由22[125121]2632

ππ

ππ

k πx k πx k k -

≤+

≤+

∈-+,即,,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25121]()x k k k Z ∈-+∈,。

备用题2.已知函数()4sin cos 2()f x m x x x R =-∈,若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3,求实数m 的值。

解:222()4sin cos 22sin 4sin 12(sin )(21)f x m x x x m x x m m =-=+-=+-+,

令sin [11]t x =∈-,,则函数变为22

2()(21)y t m m =+-+,分类讨论如下:

(1)当0m -≤时,在t =1时,m ax 11432

y m m =+==

,;

(2)当0m ->时,在t =-1时,m ax 11432

y m m =-==-,;

综上所述,12

m =±

作业1.已知函数21

()4sin(

)cos(

)1[]2222

22

παπαf x x x x =+--+∈-

,,,

[]22ππα∈-

,,求α得取值范围,使函数()f x 在区间1[]22

-,上是单调函数。 解:222

2

()4s i n ()c o s ()12s i n 1(s i n )c o s 2222

παπαf x x x x x αx αα=+--

+=++=++,所以

()f x 的图像的对称轴为s i n x α=-,因为函数()f x 在区间1

[]22

-,上是单调函数,所以

1sin sin 2

2

αα-≤-

-≥

,即1sin sin 2

2

αα≥

≤-

又因为[]22ππα∈-

,,所以α得取值范围是[][]2632

ππππ-- ,,。

作业2.已知函数()f x =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证明π是函数的一个周期。

解:(1)定义域x R ∈,

()()f x f x -=

==,

所以函数为偶函数;

(2)2

()1sin 1sin 2|cos |f x x x x =++-+,所以()f x =,

所以()()f x πf x +=

=

=,

所以π是函数的一个周期。 作业3.已知1sin cos (0)5

x x x π+=∈,,,求cot x 的值。

解:由1

sin cos 5

x x +=

……(1),所以12412sin cos 2sin cos 25

25

x x x x +==-

,,

因为(0)x π∈,,所以sin 0cos 0x x ><,, 2

2449(sin cos )12sin cos 125

25

x x x x -=-=+

=

所以7sin cos 5

x x -=……(2),联立(1)(2)解得43sin cos 5

5

x x =

=-

,,

所以cos 3

cot sin 4

x

x x =

=-。

作业4.函数sin()(000)y A ωx φA ωφπ=+>><<,,的图像一部分如图所示,

(1)求此函数解析式;

(2)将(1)中的函数图像如何变化才能得到函数sin y x =图像。 解:(1) 依题意知,

6241648T π

A T ω==-===

,,,将

(2)代

入s i n ()

8

π

y x φ

=+

得2)8

πφ?+=

0φπ<<,所以4

πφ=

,所求函数解析式

)84

ππy x =+

(2)

先把函数s i n ()8

4

π

πy x =+

的图像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8

π倍(纵坐标不变),

得函数

s i n ()4

πy x =+

的图像,再把函数)4

πy x =+上所有点向右平移4

π

单位得到函数

y x =

的图像,最后将y x =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

(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图像。

数 列

第一课时

1、 设数列{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2

3S =9S 2,S 4=4S 2,求

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1,)1(2≥-+=n a S n

n n .

(1) 写出数列{}n a 的前三项321,,a a a ; (2) 求证数列?

??

???

-+

n n a )1(32

为等比数列,并求出{}n a 的通项公式.

3、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2,1175243=+=?a a a a (Ⅰ)求通项n a ;

(Ⅱ)若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且c

n S b n n +=

,求非零常数c ;

4、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1,a n +1=n

n 2+S n (n =1,2,3,…).

证明:(i)数列{n

S n }是等比数列;(ii)S n +1=4a n .

答案:

1、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2(464)2(9)33(1112

1d a d a d a d a

???==001d a 或 ???

????==98

9

41d a

因为0≠d 所以98,941==d a 9

4

98-=n a n

2、(1)在1,)1(2≥-+=n a S n n n 中分别令3,2,1=n 得: ?????-=+++=+-=1

212123321

2

2111a a a a a a a a a 解得:?????===201321a a a (2)由1,)1(2≥-+=n a S n

n n 得:2,)1(2111≥-+=---n a S n n n 两式相减得:2,)1(2)1(21

1≥----+=--n a a a n n n n n 即:2,)1(221≥--=-n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1(3

2)

1(3

42)

1(32

)1(3

421

11--

-+

=--

--=---

)2)()1(3

2(2)

1(321

1≥-+

=-+

--n a a n n n

n

故数列?

??

?

??

-+

n n a )1(32

是以31321=-a 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 1

2

3

1)

1(3

2-?=

-+

n n

n a n

n n a )1(3

22

3

11

-?-

?=

-

3、(1)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2252117

)3)(2(1

11d a d a d a

???==411d a 或 ??

?-==4

21

1d a (舍去) 所以:34-=n a n

(2)n n n n S n -=-+=2

22

)

341(

由于

c n S n

+ 是一等差数列 故

b an

c n S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即:bc n b ac an b an c n n n +++=++=-)())((22

2

?????=-=+=012bc b ac a

???

????

-

===2102c b a 或 ???

??=-==012c b a (舍去)

所以2

1

-=c

4、(1)由n n S n n a 21+=+ 得:n n n S n n S S 21+=-+ 即n n S n

n S 2

21+=+

所以

n

S n S n

n =

++11

所以数列?

??

???n S n 是以1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由(1)得

1

2

-=n n n

S 12-?=n n n S n n n S 2)1(1?+=+

所以 22

12)1()

2(2)1()1(1)2()1(1---?+=???≥?+==???≥-==n n n n n n n n n n S S n a

所以 n n a S 41=+

第二课时

1、已知等差数列{a n },公差大于0,且a

2、a 5是方程x 2—12x +27=0的两个根,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且T n =1—n b 21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 (2)记c n = a n ·b n ,求证:n n c c ≤+1.

2、设}{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无穷数列,S n 是它的前n 项之和,对任意自然数n a n ,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 n 与2的等比中项. (1)写出321,,a a a ;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要有推论过程);

2、 已知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n S 表示它的前n 项和,且6531=++a a a , 124=S . ⑴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⑵数列}{n n S a 中,从第几项开始(含此项)以后各项均为负数?

4、设数列{a n }和{b n }满足a 1=b 1=6, a 2=b 2=4, a 3=b 3=3, 且数列{a n +1-a n }(n ∈N *)是等差数列,数列{b n -2}(n ∈N *)是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 (Ⅱ)是否存在k ∈N *,使a k -b k ∈(0,2

1)?若存在,求出k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

1、 (1)设{}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

???>==+0

27125252d a a a a 即:???

??>=++=+027)4)((12

52111d d a d a d a 解得:???==211d a

所以:12-=n a n 由n n b T 2

11-

= 得:11211---

=n n b T

两式相减:)211()2

11(1--

--=n n n b b b 即:131-=

n n b b

所以{}n b 是

3

1

以为公比b 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在n n b T 211-=中令1=n 得:11211b b -= 所以3

2

1=b

所以1

3132

-?

?

?

???=n n b

(2)1)31(32

)12(-??-==n n n n n b a c 所以:)1()3

1(98)31(32)12()31(32)12(1

11

-?-=??--??+=---+n n n c c n n n n n

因为了 1≥n 所以 n n c c ≤+1

2、 (1)由题意得:???

??>=+022

2

n

n

n a S a 令3,2,1=n 得:???

?????

???>>>++=++=+=+0

,0,0)(222)(222222

3213213

2

121

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解得:10,6,2321===a a a (2)将

n n S a 22

2

=

+两边平方得:n n S a 8)2(2

=+

用1-n 代替n 得:12

18)2(--=+n n S a

两式相减得:n n n a a a 8)2()2(212=+-+-即:0)2()2(2

12=+---n n a a

即:0)4)((11=--+--n n n n a a a a 由于0>n a 所以41+=-n n a a 所以{}n a 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所以24-=n a n

3、(1)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12

6466311d a d a 解得:???-==26

1d a

所以:82+-=n a n )7(2

)

286(n n n n S n -=-+=

(2)令n n n S a b = 所以 n n n b n )7)(82(-+-= 解不等式 0)7)(82(<-+-n n n 得:47<>n n 或

所以数列从第8项开始(含此项)以后各项均为负数.

4、(1)由题意得:[])()()1()(1223121a a a a n a a a a n n ----+-=-+ =3)1(2-=-+-n n 所以 =-+-+=-+=--)4()5()4(21n n a n a a n n n

[]

9

2

72

12

)4()2()1(6)4()5(0)1()2(6)

4()5(0)1()2(2

1+-

=

-+--+

=-+-+++-+-+=-+-+++-+-+=n n n n n n n n a (2≥n )

上式对1=n 也成立 所以 92

72

12

+-

=n n a n

3

11

121)2

1()42(4)

2

2)(

2(2---=?=---=-n n n n b b b b

所以 3

)

2

1

(2-+=n n b (2)3

2

3

2

)2

1(727

2

1212927

2

1---+-

=

??

?

??--+-=

-=k k k k k k k

k k

b a

c 当 3,2,1=k 时 0=k c 当4≥k 时 21

)21(47)274(21)21(47)27(2134232=-??

????+-≥-??????+-=

--k k k c 故不存在正整数k 使??

?

?

?∈-21,0k k b a

第三课时

1、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设14a =,问

23n

n n

S S S -是否可能为一与n 无关的常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所有这样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已知等比数列{}n a 及等差数列{}n b ,其中01=b ,公差0≠d ,将这两个数列对应项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列1,1,2,…,求这个新数列的前10项之和.

3、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n ∈N *).

(Ⅰ)若数列{a n }单调递增,且a 2是a 1、a 5的等比中项,证明:.212++=+n n n S S S

(Ⅱ)设{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且)0(2

31>=

d d a ,问是否存在正常数c ,使

c S c S c S n n n +=++

+++122对任意自然数n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c (用d 表示);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4、Ⅰ.已知数列{}n c ,其中n

n n c 32+=,且数列{}n n pc c -+1为等比数列,求常数p . Ⅱ.设{}n a ,{}n b 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n n n b a c +=,证明数列{}n c 不是等比数列.

答案:

1、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并假设存在d 使n

n

n S S S 32-是与n 无关的常数k

令k S S S n

n

n =-32

所以??

????

-+=??????-+-?????

?-+

d n n na k d n n na d n n na 2)13(332)1(2)

12(22111恒成立

化简得:021)21(3)23

2

9

(112

=?????

?+--+-

n d a d a k n kd 对一切自然数n 恒成立

所以 ???

????=+--=-0

214)214(302

329

d d k kd 即 ?????=+=18243

1d k kd 解得:739±=d 解得:)

739(31

±=k

故存在等差数列{}n a 使是一与n 无关的常数 )1)(739(4-±

+=n a n

2、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由题意得:??

?????=++=++=+=2)2(1)(1

0121

11111d b q a d b q a b a b 解得:?????

??-====???????====1210)(01101111d q a b q d a b 或舍去

所以1,21+-==-n b a n n n 所以新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9782

)

90(101

21

2

10

10=-+

--=

S

3、(1)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0

5122d a a a 即:???>+=+0)4()(1121d d a a d a 解得:12a d =

所以 1112)1(a na d n a a n -=-+= 12

a n S n =

所以 12

2112122)1(4))2(()2()(a n a n a n S S S n n n +-++=-+++

0)1(4)1(41212=+-+=a n a n

所以

122++=+

n n n S S S

(2)假设存在正常数c 使得c S c S c S n n n +=+++++122恒成立

dn dn

d n n nd d n n na S n +=

-+

=

-+

=2

12

12

)

1(232

)

1(

令1=n ,则有c S c S c S +=+++2312恒成立

即:()

042)2

1523(

2

2

=+-++

+c d c d c d

化简得:c d c

d c d ++=+215232

27

两边平方化简得:d c 2

1

=.

以下证明当d c 2

1

=时,c S c S c S n n n +=+++++122恒成立.

()()()()()()

()

2

222

32

12

1112

12

2

12221212122

2

2

12=+-+++=+

+++-+

++++

+++-+++++d n d n d n d n d n d d n d n d d dn dn

c S c S c S n n n 故存在

正常数d c 2

1=使c S c S c S n n n +=+++++122恒成立.

4、(1)由题意得:

q pc c pc c n n n n =---+1

1恒成立.对一切正整数n 恒成立(q 为常数)

即:()[]11113232)32(32--+++-+=+-+n n n n n n n n p q p

化简得:()()03393224211=+--++----pq q p pq q p n n 对一切正整数恒成立 所以:??

?=+--=+--03390

224pq q p pq q p 解得:???==3

2q p 或??

?==2

3q p

所以:2=p 或3=p

(2)设数列{},n a {}n b 的公比分别为1q 与2q ,21q q ≠ 并假设数列{},n c 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则有:()n n n n b a q b a +=+++11 即:1

2

11

1

12111--+=+n n n

n

qq b qq a q b q a

化简得:()()01

2

211

1

11=-+---n n q q q b q q q a

即()()0211

2111=-+???

?

??--q q b q q q q a n 对一切正整数n 恒成立

所以:???=-=-0

)(0

)(2111q q b q q a 即:q q q ==21 这与21q q ≠互相矛盾

故{},n c 不是等比数列.

函数专题

第一课时

1、 设函数.10,||)(为常数其中<<--=a ax a x x f (1)解不等式f (x )<0;

(2)试推断函数f (x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已知函数,4)(2

b x ax x f ++=(a <0,,a b ∈R ,设关于x 的方程0)(=x f 的两根为21,x x ,

x x f =)(的两实根为α、β. (1)若1||=-βα,求a ,b 关系式

(2)若a ,b 均为负整数,且1||=-βα,求)(x f 解析式 (3)若α<1<β<2,求证:)1)(1(21++x x <7

3、已知函数x bx ax x f 3)(23-+=在1±=x 处取得极值. (I)讨论)1(f 和)1(-f 是函数)(x f 的极大值还是极小值;

(II)过点)16,0(A 作曲线)(x f y =的切线,求此切线方程.

4、已知)(x f 是定义在),(+∞-∞上且以2为周期的函数,当]2,0[∈x 时,其解析式为1)(-=x x f .

(1)作出)(x f 在),(+∞-∞上的图象;

(2)写出)(x f 在[2,22]()k k k +∈Z 上的解析式,并证明)(x f 是偶函数.

答案:

1、(1)由0)(

?<--≥0

)1(a x a a

x 或 ??

?<-+-<0

)1(a x a a

x

等价于:?????-<≥a a x a x 1或??

?

??+-

>

x 1 即:a a x a -<

≤1或a x a a <<+-1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

?

??-<

<+-

a a

x a

a x 11 (2)???≤-+-≥--=a

x a x a a

x a x a x f 当当)1()1()(

因为10<

所以当a x =时,2min )(a x f -= 2、(1)x x f =)(即032

=++b x ax

由题意得:???

?

??

???

=-=-=+13βααββαa b a 消去βα,得:942

=+ab a

(2)由于b a ,都是负整数,故b a 4+也是负整数,且54-≤+b a

由942

=+ab a 得:9)4(=+b a a

所以 94,1-=+-=b a a 所以2,1-=-=b a 所以 24)(2

-+-=x x x f

(3)令b x ax x g ++=3)(2,则 21<<<βα的充要条件为:

??

?<>0)2(0)1(g g 即: ???<++=>++=064)2(03)1(b a g b a g 又???

????

=

-=+a b x x a

x x 21214

所以 a

g g a

b a a a b x x x x x x )2(37

)1(3104

6646)(7)1)(1(212121-=

-+-=

--=-++=-++ 因为0,0)2(,0)1(<<>a g g 所以 07)1)(1(21<-++x x

即:7)1)(1(21<++x x

3、(1)323)(2'-+=bx ax x f 由于)(x f 在1±=x 处取得极值

所以:?????=-=0

)1(0

)1('

'

f f 即:???=--=-+03230323b a b a 解得:???==01b a

所以:x x x f 3)(3-= 33)(3'-=x x f

当11-≤≥x x 或时,0)('≥x f ,此时)(x f 为增函数; 当11≤≤-x 时,0)('≤x f ,此时)(x f 为减函数.

所以)1(f 是极小值,)1(-f 是极大值. (2)设切点为(

)

03

003,x x x B - 由题意得:

3316

32

00

03

0-=--x x x x 解得:20-=x

所以切线的斜率为9)(0'

==x f k

所以过点(0,16)的切线方程为:169+=x y 4、(1)略

(2)当[]22,2+∈k k x 时,有[]2,02∈-k x ,因为2为函数的周期, 所以:12)2()(--=-=k x k x f x f

对于()+∞∞-,内的任一x ,必定存在整数k ,使得: []22,2+∈k k x 此时[][]2,022,2,22∈++----∈-k x k k x ,又因为2为函数的周期 所以:)(12122)22()(x f k x k x k x f x f =--=-++-=++-=- 所以:)(x f 是偶函数

第二课时

1、设f (x )=ax 2

+bx +c (a >b >c ),f (1)=0,g (x )=ax +b .

(1)求证:函数y =f (x )与y =g (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

(2)设f (x )与g (x )的图象交点A 、B 在x 轴上的射影为A 1、B 1,求|A 1B 1|的取值范围;

(3)求证:当x ≤-3时,恒有f (x )>g (x ).

2、已知函数x

a a

x x f --+=

1)()(R ∈a .

(1)证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a ,-1)成中心对称图形;

(2)当1[+∈a x ,]2+a 时,求证:2[)(-∈x f ,]2

3-;

3、已知函数2

0,()(),1,x a x a f x a x b a b x b ≤??

-?=<

(Ⅰ)证明:对任意2

a b x +≥

,都有()14

f x ≥

(Ⅱ)是否存在实数c ,使之满足()2

a b

f c +≥?若存在,求出它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4、 知函数)0(1)(2

>??

?

??+=x x x x f .

a) 求函数)(x f 的反函数)(1

x f

-;

b) 若2≥x 时,不等式)()()1(1

x a a x f x ->--恒成立,试求实数a 的范围.

答案:

1、(1)由题意得:??

?>>=++c

b a

c b a 0 所以0,0<>c a

化简方程:b ax c bx ax +=++2 得:0)(2=-+-+b c x a b ax

ac a b b c a a b 4)()(4)(2

2

-+=---=?

因为0,0<>c a 所以0>?

所以:函数)(x f y =与)(x g y =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设方程0)(2=-+-+b c x a b ax 的两根为21,x x , 则:a

c b x x a

b a x x --

=-=

+2121,

所以:a

ac

a b x x B A 4)(2

2111-+=-= 由于)(c a b +-=

所以:

424444)(2

2

2

2

2

2

2111-??

?

??-=

??

?

??-??? ??=

-=

-=

-+=-=a c a c a c a

ac c a

ac c a

ac

a b x x B A

将)(c a b +-=代入c b a >>得:???>+-+->c

c a c a a )()( 解得:21

2-

<<-a c

所以:

3

22

311<

2、(1)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1,(-a 对称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2)()(-=-++x a f x a f

由于

211)

(1)()

(1)()()(-=+-+

-+=

---+-+

+--++=

-++x

x x

x x a a a x a x a a a x a x a f x a f

所以: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1,(-a 对称 (2)易证明)(x f y =在[]2,1++a a 上为增函数 所以)2()()1(+≤≤+a f x f a f 即:2

3)(2-

≤≤-x f

3、(1)因为b

b a a <+<2

所以当b x ≥时,4

11)(≥=x f

b x b a <≤+2

时,)(x f y =为增函数

所以4

1)2

(

)(=

+≥b a f x f

(2)易求得函数的值域为[]1,0

所以当0≤+b a 时,对一切实数c ,都有2

)(b a x f +≥

当2=+b a 时,对b c ≥一切实数c ,都有2

)(b a x f +≥

当2>+b a 时,不存在实数c ,使2

)(b a x f +≥

成立

当20<+

????<<+≥?

?? ??--b

x a b

a b a a x 22 得:

当a

b 3>时,b x b a a b <≤+-2

)

(

当 a b 3≥,无解

下结论略.

4、(1)因为0>x ,所以:11>+x

x

由2

1?

?

?

??+=x x y 得:y x x =+1 解得:1

1-=

y x

所以函数)(x f 的反函数是)1(1

1)(1

>-=

-x x x f

(1) 不等式)()()1(1

x a a x f

x ->--恒成立

即)1)((1

1)1(>->--x x a a x x 恒成立

即:)1)(()1(>->+x x a a x 恒成立

即:

)1(0)1()1(2

>>--+x a a x 恒成立

所以:0)1()1(2>--+a a 解得:21<<-a

第三课时

1、已知函数b a bx ax

x f ,(1)(2

++=为实数),x ∈R ,?

??<->=)0)(()

0)(()

(x x f x x f x F

(1)若f (-1) = 0,且函数()f x 的值域为)0,+∞??,求)(x F 表达式;

(2)在(1)的条件下,当kx x f x g x -=-∈)()(,]2,2[时是单调函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设f(x )=x 3+3x 2+px , g(x )=x 3+qx 2

+r ,且y =f(x )与y =g(x )的图象关于点(0,1) 对称.(I )求p 、

q 、r 的值;

(II )若函数g(x )在区间(0,m )上递减,求m 的取值范围;

(III )若函数g(x )在区间(]n ,∞- 上的最大值为2,求n 的取值范围.

3、已知二次函数()()2

10,f x ax bx a b =++>∈R ,设方程()f x x = 有两个实数根12,x x .

①如果1224x x <<<,设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0x x =,求证:01x >-; ②如果102x <<,且()f x x =的两实根的差为2,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4、某商品在近30天内每件的销售价格P (元)与时间t (天)的函数关系是: 20

(025,100(25

30,

)

t t t P t t t +<<∈?=?

-+≤≤∈?N

N 该商品日销售量Q (件)与时间t (天)的函数关系式是:

40(030,)Q t t t =-+<≤∈N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

答案:

1、(1)由题意得:???

??-=-

=+-120

1a

b b a 解得:???==21b a

所以:?????<--->++=)

0(12)

0(12)(2

2x x x x x x x F

(2)1)2()(2+-+=x k x x g

当[]2,2-∈x 时,)(x g 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22

222

2-≤--

≥--k k 或 解得: 26-≤≥k k 或

2、(1)px x x x f ++=233)(关于点(0,1)对称的函数为:2323++-=px x x y 所以:2,3,0=-==r q p

(2)23)(23+-=x x x g x x x g 63)(2'-=

所以:当063)(2'≥-=x x x g 即:02≤≥x x 或时,)(x g 是增函数 当063)(2'≤-=x x x g 即:20≤≤x 时,)(x g 是减函数

所以当)(x g 在(0,m )上是减函数的充要条件为:2≤m (3)由(2)得:当30==x x 或时,2)(=x f 所以:n 的取值范围是30≤≤n 3、(1)x x f =)(即为:1)1()(2+-+=x b ax x g

它的两根满足4221<<

???

?>-+=<-+=<--03416)4(0124)2(4

21b a g b a g b

又a

b x 20-

=,所以:a

g g a

b a x 8)

2()4(2210-=

-=

+

因为:0)4(,0)2(,0><>g g a ,所以:010>+x ,即:10->x

(2) 由题意得:?

?

???=--<24)1(0

)2()0(2a a b g g 即:)0(44)1(0

1242

2>???=--<-+a a a b b a 消去a 得:b b 231)1(22-<+-,此不等式等价于:()[]

()

???-<+->-2

2

231140

23b b b

解得:4

1

4、 售额Z=PQ =??

?∈≤≤+-+-∈<<+-+),3025)(40)(100(),250)(40)(20(N t t t t N t t t t

=?????∈≤≤+-∈<<++-)

,3025(4000140),250(8002022

N t t t t N t t t t 当250<

当3025≤≤t 时,Z 为减函数,此时当1125,25max ==Z t 所以:当1125,25max ==Z t

概 率

第一课时

概率内容的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容易混淆,本课时就学生易犯错误作如下归纳总结: 类型一 “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

例1 掷两枚骰子,求所得的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

错解 掷两枚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2,3,4,…,12共11种基本事件,所以概率为P=

111

剖析 以上11种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如点数和2只有(1,1),而点数之和为6有(1,5)、(2,

4)、(3,3)、(4,2)、(5,1)共5种.事实上,掷两枚骰子共有36种基本事件,且是等可

能的,所以“所得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为P=

536

类型二 “互斥”与“对立”混同

例2 把红、黑、白、蓝4张纸牌随机地分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个人分得1张,事件“甲

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 )

A .对立事件

B .不可能事件

C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D .以上均不对 错解 A

剖析 本题错误的原因在于把“互斥”与“对立”混同,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主要体现在 :

(1)两事件对立,必定互斥,但互斥未必对立;(2)互斥概念适用于多个事件,但对立概念

只适用于两个事件;(3)两个事件互斥只表明这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至多只能发生

其中一个,但可以都不发生;而两事件对立则表示它们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可能恰有一个

发生,一个不发生,可能两个都不发生,所以应选C .

类型三 “互斥”与“独立”混同

例3 甲投篮命中率为O .8,乙投篮命中率为0.7,每人投3次,两人恰好都命中2次的概率是

多少?

错解 设“甲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 ,“乙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B ,则两人都恰好投中两次为

事件A+B ,P(A+B)=P(A)+P(B): 2222330.80.20.70.30.825c c ?+?=

剖析 本题错误的原因是把相互独立同时发生的事件当成互斥事件来考虑,将两人都恰好投中2

次理解为“甲恰好投中两次”与“乙恰好投中两次”的和.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与否没有影响,它们虽然都描绘了两个事件间的关系,但所描绘的关系是根本不同.

解: 设“甲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 ,“乙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B ,且A ,B 相互独立,

则两人都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B ,于是P(A·B)=P(A)×P(B)= 0.169

类型四 “条件概率P(B / A)”与“积事件的概率P(A·B)”混同

例4 袋中有6个黄色、4个白色的乒乓球,作不放回抽样,每次任取一球,取2次,求第二次

才取到黄色球的概率.

错解 记“第一次取到白球”为事件A ,“第二次取到黄球”为事件B,”第二次才取到黄球”为事件

C,所以P(C)=P(B/A)=

6293

=.

剖析 本题错误在于P(A ?B)与P(B/A)的含义没有弄清, P(A ?B)表示在样本空间S 中,A 与B 同时

发生的概率;而P (B/A )表示在缩减的样本空间S A 中,作为条件的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 解: P (C )= P(A ?B)=P (A )P (B/A )=

46410915

?=.

备用

1. 某班数学兴趣小组有男生和女生各3名,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校数学竞赛,求 (I ) 恰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概率; (II )至少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概率; (Ⅲ)至多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概率。 解:基本事件的种数为2

6c =15种

(Ⅰ)恰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的基本事件有1

313c c ?=9种 ∴所求事件概率P 1=

15

9=0.6

(Ⅱ)至少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这一事件是由两类事件构成的,即恰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和两名参赛学生都是男生,∴所求事件概率P 2=

8.01512

1592

3

==

+c

(Ⅲ)至多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这一事件也是由两类事件构成的,即参赛学生没有男生和恰

有一名参赛学生是男生,∴所求事件概率P 3=

8.015

12

159

2

3==

+c

2. 已知两名射击运动员的射击水平,让他们各向目标靶射击10次,其中甲击中目标7次,乙

击中目标6次,若在让甲、乙两人各自向目标靶射击3次中,求:(1)甲运动员恰好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是多少?(2)两名运动员都恰好击中目标2次的概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 甲运动员向目标靶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7/10=0.7

乙运动员向目标靶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6/10=0.6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 5 )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 )1()1(-+-βα的最小值是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几点反思 数学组林小霞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

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1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及解析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点,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若∠A =30°,则sin ∠E 的值为( ) A . 12 B . 2 C . 3 D .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连接OC ,由CE 是⊙O 切线,可证得OC ⊥CE ,又由圆周角定理,求得∠BOC 的度数,继而求得∠E 的度数,然后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答案. 【详解】 如图,连接OC , ∵CE 是⊙O 的切线, ∴∠OCE=90°, ∵OA=OC , ∴∠OCA=∠A=30°, ∴∠COE=∠A+∠OCA=60°, ∴∠E=180°-90°-60°=30°, ∴sinE=sin30°=12 . 故选A. 2.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N 不与点C 重合),且1 2 MN BC = ,MD BC ⊥交AB 于点D ,NE BC ⊥交AC 于点E ,在MN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BM x =,BMD ?的面积减去CNE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a =1 2BC ,∠B =∠C =α,求出CN 、DM 、EN 的长度,利用y =S △BMD ?S △CNE ,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a = 1 2 BC ,∠B =∠C =α,则MN =a , ∴CN =BC?MN?BM =2a?a?x =a?x ,DM =BM·tanB =x·tanα,EN =CN?tanC =(a?x )·tanα, ∴y =S △BMD ?S △CNE = 1 2 (BM·DM?CN·EN )=()()2 21tan tan 22 2x a x a tan x a ααα????-?=? ? --, ∵ 2 a tan α ?为常数, ∴上述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

80个高中数学易错题

2017年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易错点1 对集合表示方法理解存在偏差 【问题】1: 已知{|0},{1}A x x B y y =>=>,求A B I 。 错解:A B =ΦI 剖析:概念模糊,未能真正理解集合的本质。 正确结果:A B B =I 【问题】2: 已知22 {|2},{(,)|4}A y y x B x y x y ==+=+=,求A B I 。 错解: {(0,2),(2,0)}A B =-I 正确答案:A B =ΦI 剖析:审题不慎,忽视代表元素,误认为A 为点集。 反思:对集合表示法部分学生只从形式上“掌握”,对其本质的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是不理解集合的表示法,忽视集合的代表元素。 易错点2 在解含参数集合问题时忽视空集 【问题】: 已知2 {|2},{|21}A x a x a B x x =<<=-<<,且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错解:[-1,0) 剖析:忽视A =?的情况。 正确答案:[-1,2] 反思:由于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 A ?就有可能忽视了A =?,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应注意到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的情况。考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答案错误或答案不全面。 易错点3 在解含参数问题时忽视元素的互异性 【问题】: 已知1∈{2a +,2 (1)a +, 2 33a a ++ },求实数a 的值。 错解:2,1,0a =-- 剖析:忽视元素的互异性,其实当2a =-时,2 (1)a +=233a a ++=1;当1a =-时, 2a +=2 33a a ++=1;均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0a = 反思: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含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解题时可先求出字母参数的值,再代入验证。 易错点4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关系不明 【问题】: 写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的否命题。 错解一: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概念模糊,弄错两类命题的关系。 错解二: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知识不完整,a M a P ??或的否定形式应为a M a P ∈∈且。 正确答案:若a M a P ∈∈且,则a M P ∈I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转眼间,我校进入高中新课程已一年多的时间。一年来,我在高一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按照学校统一的顺序及国家课程标准的进度要求,用两个学期时间完成了数学必修一、二、三、四本书的教学任务。现任教高二一个理科班数学,正在进行数学必修五的教学。 回顾一年多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教材编排有创意、学习方式有创新、能力目标有层次,学法教法要求高。可以说数学新课程给教师的施教、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及学生评价落实等方面的都带来了一系列实际困难,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一线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在学习中探索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创新的全新教学实验经历,在这一过程中既会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也不乏失败的痛苦经历。 就我个人而言,应当说高一阶段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在困惑、疑虑、学习与反思中走过的。反思已经走过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经历,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后,学科体系的连贯性、完整性丧失了,教师该如何处理,才能在不违背新课程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效果和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模块化后,必修、选修内容的非系统化及分层目标设定与目前高考的评价选拔体系尚不能很好接轨,对此,教师在

新课教学中该怎样处理才能既做好平时教学又适当兼顾到今后 的高考复习; 模块化的必修教材,该如何安排内容的学习顺序才能既解决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又能在知识合理衔接的基础上分散和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编写时给出的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习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层次反差该如何处理更为合理; 教师如何认识模块教学必修阶段应重在教教材还是用教材,即教知识还是教方法、教思想,教结果还是教过程; 目前数学新课程的模块化阶段学习评价、必修模块终结性水平考试评价和高中数学新课程学分修够后的高考选拔考试评价 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教师该如何对待等。 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新课程施教过程中的感受谈几点个人的 理解和思考。 新课程教材反思 一、新教材的优点 1、新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过程感受,注重活动体验。 (1)理念创新新教材在总体上为学生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又兼顾个性发展的选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着眼学

深圳市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解析含答案

深圳市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解析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将直尺、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A为60°角与直尺的交点,B为光盘与直尺的交点,AB=4,则光盘表示的圆的直径是() A.4 B.83C.6 D.4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三角板与圆的切点为C,连接OA、OB,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AB=AC=3,∠OAB=60°,然后根据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设三角板与圆的切点为C,连接OA、OB, 由切线长定理知,AB=AC=3,AO平分∠BAC, ∴∠OAB=60°, 在Rt△ABO中,OB=AB tan∠OAB3 ∴光盘的直径为3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切线长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 2.同学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看到木工师傅用“三弧法”在板材边角处作直角,其作法是:如图: (1)作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2)以点C为圆心,仍以AB长为半径作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 (3)连接BD,B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90°B.CA=CB=CD C.sinA= 3 2 D.cosD= 1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作法得CA=CB=CD=A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D=90°,点C是△ABD的外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出∠D=30°,则∠A=60°,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由作法得CA=CB=CD=AB,故B正确; ∴点B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 ∴∠ABD=90°,故A正确; ∴点C是△ABD的外心, 在Rt△ABC中,sin∠D=AB AD = 1 2 , ∴∠D=30°,∠A=60°, ∴sinA= 3 2 ,故C正确;cosD= 3 2 ,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ABC中,AC⊥BC,∠ABC=30°,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BA,则tan∠DAC的值为() A.23B.3C.33D.3 【答案】A 【解析】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一年已过去,这一年我担任着高一(3)班的数学老师.这一里我通过对教学的实践,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我逐步适应了这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也慢慢适应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是对我的一个检验,也使得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做更充足的准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一、根据学生学情教学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自己学生时代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但是,在开始的上课过程中,我常常看到学生茫然的眼神,以及一声声的“老师,我听不懂!”让我的内心觉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讲的太难了?表达的不够清楚?回头想想,发现自己是以以前自身作为学生的情况来考虑教学,并没有更多的考虑现在学生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参考并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以我们的经验去参考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未必相同,理应先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二、备课小组组内交流探讨 这一年来通过与同事和学生代表交流,一致认为不应该急于求成赶进度,应该将学生的基础夯实,并将初中的部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探讨与交流,我们高一备课组成员达成对“精讲多练”以及“边讲边练”的共识,上课一般先花5分钟先让学生大概熟悉教材,然后讲一知识点练几道练习,最后练几道综合性的练习,发现学生还是蛮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精讲多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认真听取学生对数学课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把他们对数学课的感受以及意见和建议都写在纸条上交上来(无记名方式),或者经常找学生聊聊学习数学感受。我在阅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1、讲多练少。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 2、课堂例题应以课本为主,出题要有针对性,还要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3、题目讲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骤要分明。这方面在听取多位老教师讲课后,大为改观,尤为体现在作业完成情况上,解题格式明显清晰许多。

高中数学易错题分类及解析

高中数学中的易错题分类及解析关键词:高考数学易错题全文摘要:“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严重影响考生成绩. 易错题的特征:心理因素、易错点的隐蔽性、形式多样性、可控性.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分为五大类即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概念模糊、公式记忆不准确、思维不严,每类再分为若干小类,列举高中数学中的典型易错题进行误解与正解和错因分析. 本文既是对高考中的易错题目的分类解析,同时又是第一轮复习中的一本易错题集. 下表是易错题分类 表:

数学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其间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 从 数学学习的认知结构上讲,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他自己理解的深 度与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联想,组合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 所以,数 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并不繁杂, 但解题时,由于读题不仔细, 或者对某些知识点的 理解不透彻,或者运算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或者忽略了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 论??等等原因,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影响考 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 一.易错题的典型特征 解题出错是数学答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既与数学学习环境有 关 度有关 . 同时也与考生的数学水平、身体与心理状况有关 . 1.考生自我心理素质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 产物.而数学解题是考生主体感受并处理数学信息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 部分考生题意尚未 明确, 加之考试求胜心切,仅凭经验盲目做题,以至于出现主观认识错误或陷入主观思维 定势,造成主观盲动性错误和解题思维障碍 . 2.易错点的隐蔽性 :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由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联结而成的整体, 而其心理结构是指智力因素及其结构,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等五 个因素组成 . 数学解题是考生借助特定“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 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个体思维的跳跃性是产生思维漏洞 的根本原因,这种思维漏洞一旦产生,考生自己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易错点的隐蔽性很强 3.易错点形式多样性 :根据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数学易错点一般 有知识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两种等形式:而知识性错误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数学公式记忆不准确两方面;心理性错误包括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数学思维不严谨等 . 4.易错题的可控性 :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其个性特点 . 在知识总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有的 学生对知识不仅理解深刻,而且组织得很有条理,便于储存与撮;相反,有的学生不仅对 知识理解肤浅,而且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这就不利于储存,也不容易提取 . 在学生形成了 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后,一旦遇到新的信息,就会利用相应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处理 和加工,随着认识活动的进行,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重组,并逐渐变得更加精确和 完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 只要我们在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警戒意识,建立建全解题的 “警戒点” , 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好习惯,易错点就会逐渐减少 . 1. 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 数学概念所能反映的数学对象的属性, 不仅是不分精粗的笼统的属性, 它已经是抓住了 数学对象的根本的、 最重要的本质属性 .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与内涵 . 而平时学习中对 概念本质的不透彻, 对其外延与内涵的掌握不准确, 都会在解题中反映出来, 导致解题出错 例 1. 若不等式 ax 2 +x+a < 0 的解集为 Φ,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1 1 1 1 1 1 A.a ≤ - 或 a ≥ B.a < C.- ≤ a ≤ D.a ≥ 2 2 2 2 2 2 【错解】选 A.由题意,方程 ax 2 +x+a=0的根的判别式 0 1 4a 2 0 , 又与试题的难易程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锐角三角函数》题型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题型分析 【经典范例引路】 例1(考察基本的三角函数关系)在Rt △ABC 中,∠C =900,AC =12,BC =15。 (1)求AB 的长;(2)求sinA 、cosA 的值;(3)求A A 22cos sin +的值;(4)求tanA ?tanB 的值。 变式:(1)在Rt △ABC 中,∠C =900,5=a ,2=b ,则sinA = 。 (2)在Rt △ABC 中,∠A =900 ,如果BC =10,sinB =0.6,那么AC = 。 解题关键: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公式: 特别要熟记的内容:当∠A+∠B =900时,(1)sinA =cosB =cos (900-A ); (2)sin 2A+ sin 2B =1或sin 2A+ cos 2A =1;cos 2 A+ cos 2B =1 (3)tanA ?tanB=1 例2(考察特殊角的计算)计算:020045sin 30cot 60sin +? 解题关键:扎实的实数计算能力是关键,尤其是分数及含有根号的无理数计算化简 例3(考察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转换)已知,在Rt △ABC 中,∠C =900,2 5 tan = B ,那么cosA ( ) A 、 25 B 、35 C 、5 5 2 D 、32 变式:已知α为锐角,且5 4 cos = α,则ααtan sin += 。 解题关键:已知任意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都可以转换出其它两个锐角三角函数值 例4(考察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及二次根式、绝对值的化简问题) 已知009030<<<βα,则αβαβcos 12 3 cos )cos (cos 2-+- --= 。 解题关键:(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sinA 和tanA 的值随∠A 的增大而增大,即角度越大,sinA 和tanA 的值就越大,而cosA 的值随∠A 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也成立)。 (2)记得公式==a a 2

高中数学课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公式公理的解说与运用, 其实不然, 数学课堂也有其自身特的魅力, 以下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一、明确数学思想, 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更加深入和普遍,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对于教师来说, 他不仅要能“做”, 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去“做”,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且更应该有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从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 理解个体差异 以往教育观点老是忽视学生的认知情感,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 不断增加新知识,同时又要巩固旧知识, 导致新旧积压, 新的学不好, 旧的学不扎实。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有高低之分, 学生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 不仅要善于播种施肥,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学生,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动力, 不能顾此失彼,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应用心理战术, 从教入手 所谓从教入手,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导入, 因为导入新课不仅是新的教学活动的开始, 也是对旧的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概括, 好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更高, 教学活动当然就进行的更加顺畅。 1.矛盾激趣 矛盾即问题, 思维始于疑问,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有趣的故事,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一位教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读小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 ,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 5050, 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怎么会算的这么快呢?正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老师引出了要讲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的内容。 2.重点、难点设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既枯燥乏味, 又艰涩难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既抽象, 又是难点。为了更好地讲解本课内容,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临终前留下遗嘱, 要把 19 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 1/2, 老二分总数的 1/4, 老三分总数的 1/5。按印度的教规, 牛被视为神灵, 不能宰杀, 只能整头分, 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 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 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 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 总共就有 20 头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头; 老二分 1/4 可得 5 头; 老三分 1/5 可得 4 头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头牛, 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 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疑问。老大似乎只该分 9.5 头, 最后他怎么竟得了 10 头呢?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也给教师的导入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无形之中将学生带入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另外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学的延续性,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再前奏合过程, 结尾也同样重要,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升华阶段。 曲尽而意存, 课完而回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性,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体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 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 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 而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易错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易错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菱形ABCD的两个顶点B、D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恰好是坐标原点O,已知点A(1,1),∠ABC=60°,则k的值是() A.﹣5 B.﹣4 C.﹣3 D.﹣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点B的坐标,从而可以求得k的值. 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BA=BC,AC⊥BD,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A(1,1), ∴OA=, ∴BO=,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 ∵OB=, ∴点B的坐标为(?,), ∵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 解得,k=-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 2.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地向B地修一条隧道(点A,B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地起飞,垂直上升1000米到

达C 处,在C 处观察B 地的俯角为α,则AB 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 ) A .1000sin α米 B .1000tan α米 C .1000tan α米 D .1000sin α 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C 中,∠CAB=90°,∠B=α,AC=1000米,根据tan AC AB α=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在Rt ABC ?中,∵90CAB ∠=o ,B α∠=,1000AC =米, ∴tan AC AB α= , ∴1000tan tan AC AB αα ==米.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在Rt △ABC 中,∠C=90°,如果AC=2,cosA= 23,那么AB 的长是( ) A .3 B .43 C 5 D 13【答案】A 【解析】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知cosA= AC AB =23,然后根据AC=2,解方程可求得AB=3.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是明确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值cosA=A ∠的邻边 斜边,然后带入数值即可求解. 4.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1. 已知集合M={y |y =x 2 +1,x∈R },N={y|y =x +1,x∈R },则M∩N=( ) 解:M={y |y =x 2 +1,x∈R }={y |y ≥1}, N={y|y=x +1,x∈R }={y|y∈R }. ∴M∩N={y |y ≥1}∩{y|(y∈R)}={y |y ≥1},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y =x 2+1}、{y |y =x 2 +1,x ∈R }、{(x ,y )|y =x 2 +1,x ∈R },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2 .已知A={x |x 2-3x +2=0},B={x |ax -2=0}且A∪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解:∵A∪B=A ∴B A 又A={x |x 2-3x +2=0}={1,2}∴B=或{}{}21或∴C={0,1,2} 3 。已知m ∈A,n ∈B, 且集合A={}Z a a x x ∈=,2|,B={}Z a a x x ∈+=,12|,又C={}Z a a x x ∈+=,14|,则有:m +n ∈ (填A,B,C 中的一个) 解:∵m ∈A, ∴设m =2a 1,a 1∈Z , 又∵n B ∈,∴n =2a 2+1,a 2∈ Z , ∴m +n =2(a 1+a 2)+1,而a 1+a 2∈ Z , ∴m +n ∈B 。 4 已知集合A={x|x 2-3x -10≤0},集合B={x|p +1≤x≤2p-1}.若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B≠时,即p +1≤2p-1p≥2.由B A 得:-2≤p+1且2p -1≤5. 由-3≤p≤3.∴ 2≤p≤3 ②当B=时,即p +1>2p -1p <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5 已知集合A={a,a +b,a +2b},B={a,ac,ac 2 }.若A=B ,求c 的值. 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 +b=ac 且a +2b=ac 2,消去b 得:a +ac 2 -2ac=0, 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 2 -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a +b=ac 2且a +2b=ac ,消去b 得:2ac 2 -ac -a=0, ∵a≠0,∴2c 2 -c -1=0, 即(c -1)(2c +1)=0,又c≠1,故c=- 21.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 a -11∈A ,1≠a 且1?A. 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⑶若a∈A,证明:1- a 1∈A.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20xx年后,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

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5)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 )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 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1()1(-+-βα的最小值是 不存在)D (18)C (8)B (4 49)A (- 思路分析 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数学】数学 锐角三角函数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海上观察哨所B 位于观察哨所A 正北方向,距离为25海里.在某时刻,哨所A 与哨所B 同时发现一走私船,其位置C 位于哨所A 北偏东53°的方向上,位于哨所B 南偏东37°的方向上. (1)求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 (2)若观察哨所A 发现走私船从C 处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逃窜,并立即派缉私艇沿北偏东76°的方向前去拦截.求缉私艇的速度为多少时,恰好在D 处成功拦截.(结果保留根号) (参考数据:sin37°=cos53°≈,cos37 =sin53°≈去,tan37°≈2,tan76°≈) 【答案】(1)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为15海里;(2)当缉私艇以每小时617D 处成功拦截.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 =90°,再解Rt △ABC ,利用正弦函数定义得出AC 即可; (2)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易知,D 、C 、M 在一条直线上.解Rt △AMC ,求出CM 、AM .解Rt △AMD 中,求出DM 、AD ,得出CD .设缉私艇的速度为x 海里/小时,根据走私船行驶CD 所用的时间等于缉私艇行驶AD 所用的时间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1)在ABC △中,180180375390ACB B BAC ?????∠=-∠-∠=--=. 在Rt ABC 中,sin AC B AB = ,所以3sin 3725155 AC AB ? =?=?=(海里). 答: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为15海里. (2)过点C 作CM AB ⊥,垂足为M ,由题意易知,D C M 、、在一条直线上. 在Rt ACM 中,4 sin 15125 CM AC CAM =?∠=? =,3 cos 1595 AM AC CAM =?∠=?=. 在Rt ADM △中,tan MD DAM AM ∠=, 所以tan 7636MD AM ?=?=. 所以222293691724AD AM MD CD MD MC = +=+==-=,.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指导教师:任宝安 参加学生:路栋胡思敏 李梅张大山 ?【例1②×2①×2③+b a 和 993)3(f ∴3 3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 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有的学生一看到4 49 - ,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如

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 ∴0)6k (4k 42≥+-=??.3k 2k ≥-≤或 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 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已知(x+2)2+=1,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当分析∴ x 2 【例3错解)2的最小 值是分析2 1 ,第二 原式 由ab ∴原式≥2×17+4=2(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 ∴(a+a 1)2+(b+b 1 )2的最小值是。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 【例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 错误解法.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 错误分析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公式1--=n n n S S a 成立的条件是。

高中数学专题教学反思 12篇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 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