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论复习资料

课程论复习资料

课程论复习资料
课程论复习资料

课程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本课程期末考试试卷采用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前四类题型着重考核学生对重要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论述题则着重考核学生对重要原理的理解、运用和思考能力。

各类题型所占分数的大致比重分别为:填空题占(10×1)10%,选择题占(5×2)10%,名词解释占(5×4)20%,简答题占(8×4)32%,论述题占(14×2)28%。

一、填空题(10小空,每空一分,共10分)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学科有________、社会学和

________。

(答案:心理学、哲学)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5道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最为常见的是通过()的综合。

A.学科(领域)

B.专题

C.主题

D.环境

答案:C

2.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有()。

A.观察者

B.引导者

C.为儿童提供榜样

D.评价者答案:A、B、C

三、名词解释(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鹰架教学

答: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使用鹰架,并没有使学习任务本身发生变化,但是学习者借助别人给予的帮助,使原先所要做的事情变得简单了。

四、简答题(4道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简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2.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3.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4.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5.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五、论述题(2道小题,每题14分,共28分)

你是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各种成分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的?

答题要点:

1.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

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的

不同上。(3分)

2.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不同导向的教育理念。(4分)

3.两种课程理念对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

评价等其他各种成分的影响。(6分)

4.总结。(1分)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考核内容

1.课程概述: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

即目标、课程即计划;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幼儿园课程概述:特点、要素、基础。

3.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

生活活动: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

考核要求

1.课程概述

了解:课程的四种定义;课程的类型。

2.幼儿园课程概述

了解:幼儿园课程的三个基础及各自解决的问题;成熟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经验论、唯理论、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维果茨基理论的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成熟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各自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基础的原因;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受影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3.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

生活活动

了解: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特征;教学的含义;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理解: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行为主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

考核内容

1.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2.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

其表达、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幼儿园课程

内容的取向、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的组织。

4.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考核要求

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环节;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作用、内容、两种取向、方法、大致过程和原则。

理解: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和三种取向;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三种不同取向;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运用: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表述。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考核内容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

和实施: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含义和特征、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教育活动示例。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综合性课程的含义和特征、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综合性课程教育活动示例

3.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各种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

体。

考核要求

了解: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含义和特征;光谱方案。

理解: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倾向;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运用:能运用本章所学原理和原则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及相应的教育活动实例进行分析,尝试设计教育活动。

第四章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

革动向

考核内容

1.国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体系。

2.中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3.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动向:国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向、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和发展动向。

考核要求

了解: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重难点内容辅导

基础知识点

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塔巴将课程定义为“一种学习计划”,这种观点倾向于从计划的维度来定义课程。

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课程可以从学习的计划性、学习的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区分。

3.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

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这4个方面组成。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

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

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5.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课程的教育理念。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的

不同。

6.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导致课程的编制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

较大。

7.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

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有时,游戏和教学可以相对分离,即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游戏活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或在游戏中插入教学,这种结合方式常被运用。游戏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理性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中儿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以运用。在儿童游戏时,教师在观察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可以以个别或小组形式插入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和指导。运用插入式结合方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扰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一种活动中插入另一种活动时,应自然而不要生硬;整合式是实现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成一体,有时已难以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了。

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

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映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这种取向相对中、小学课程容易被人接受和采用,也较为多见。对课程内容持这种取向,会使课程编制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活动,并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

9.“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

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

解释这句话,说明了大系统在发挥作用。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这是因为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各级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情景类型、各情景内部所存在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各情景之间联系的性质和范围,以及靠价值观念维系和支持的人的行为和组织等等,都与大系统是同源的,是受其制约的”。因此,脱离社会文化去探讨幼儿园课程是没有意义的。

10.认知心理学的这一发展新动向已经开始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并将对幼儿园课程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近年来,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家们正在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

领域特殊性方面,强调各领域中儿童知识形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些研究对当今幼儿园课程中的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等领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

德门(Feldman,D.)的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

11.“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行为目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

12.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13.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14.课程的基础,指的是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础领域。研究课程的基础,实际上就是要确定课程的基础学科,要考察这些基础学科对课程的含义以及与课程的

关系等问题。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

1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6.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

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18.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19.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幼儿园课程与小学、高中等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同属于课程范畴,因此,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各种课程都注重将这些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

的经验之中。不过,虽然有共同之处,幼儿园课程在许多方面还是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

课程的,“其最明显的差别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考虑方面,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地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

20.具有源于内在动机、自由选择、过程导向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21.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22.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

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还是相对更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23.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

24.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认定,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

2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26.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

27.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28.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

29.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30.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31.幼儿园教育面对一个两难问题: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在幼儿园课程中,处理好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

32.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斯坦豪斯提出的。过程模式是建立在与目标模式完全不同的教育观、知识观以及方法论原理的基础之上的。斯坦豪斯反对目标模式的工具主义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倡导一种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儿童智慧、教养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

33.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

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国家教育

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4.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①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

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

育经验?④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

到实现?回答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

35.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的心理学家是格塞尔。根据成熟理论,幼儿园应在不施加不适当压力的情况下让儿童得到发展,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和创设环境。教师应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当儿童尚未达成“准备状态”时,应耐心等待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地去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气氛,让儿童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36.皮亚杰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

童来说是困难的。

37.幼儿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有:形成性评价关注课程问题的起因,总结性评价关注课程问题的程度;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编制者改进课程所用,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为课程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课程计划的改进,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评定课程计划的整体效果。

38.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是: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以及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39.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

40.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

41.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是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的提出,是与艾斯纳受其所从事的艺术教育的启发有关。

42.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这体现了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43.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应;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44.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年幼的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探索环境,他们所具有的同化周围环境的独特能力使得他

们以一种有力和直接的方式吸收每一种经验,正是通过这种吸收过程,智力自身得以形成。基于这种哲学观点,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她设计了一整套训练感觉活动的教具和发展动作的器械、设备,让儿童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教育。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

45.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如何教问题。

46.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问题。

47.“ECCE”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词汇的出现说明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课程保育与教育相整合的趋势。

48.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9.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观察者、儿童的榜样。

5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51.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建构活动、调查活动、戏剧扮演活动。

52.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体现了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设

计倾向。

53.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

特征相符合。

54.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他为儿童设计的名为“恩物”的游戏材料均具有象征意义,他旨在通过“恩物”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使儿童天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自然发挥。

55.在幼儿园课程领域,有一个影响较大的理论是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U.)的人

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生态系统包括小环境(microsystem)、中间环境(mesosystem)、外环境(exosystem)和大环

境(macrosystem),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

的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中心又向四处扩散的网络,前者逐个地被包含在后者之中。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中间系统。

56.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是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57.方案教学与单元教学相比较,方案教学的结构化程度更低;在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58.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儿童行为的强化者。

59.“行为主义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直

接教学课程模式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会强调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会强调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中运用训练和强化的手段是最为基本的。

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1.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陈鹤琴打

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

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

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

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5.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

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6.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

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7.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该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主张应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

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8.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

9.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

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10.课程的全纳化: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体会自

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

11.“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

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12.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13.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14.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

15.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

个环境。

16.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

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构成该模式的三个主要来源是:①行为主义理论;②对课堂资源运用的逻辑分析;③对概念和任务的逻辑分析。它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主要方法为小组教学和儿童个别练习相结合。

17.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18.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19.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

20.日常生活活动:即指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外的、幼儿在园的其他活动,包括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起床、离园等与日常生活直接关联、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活动。

21.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2.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

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日常生活活动为什么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广泛地包括日常生

活活动。(2)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对多领域课程内容的渗透和综合作用,因而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背景和来源。

3.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4.课程编制过程模式中的目标与目标模式中的目标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1)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目标;(2)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3)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

5.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具有哪些自身特点?

(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6.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

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取向,在选择

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设计和安排大量的儿童主动参与的活动,会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这种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会注重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

同化。

7.为什么说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的基础?

(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

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

8.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

(1)运用价值: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提高了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行为目标的精确和具体还便于教育评价的进行。(2)局限:一些高级心理素质,如情感、态度等,很难用具体化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来反映;具体、精细的行为目标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利。

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1)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

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2)生成性

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3)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

10.蒙台梭利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

(1)目标: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

为目标。(2)内容:教育内容由4个方面组成: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3)方法: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

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4)教师

的作用:观察者,指导者,为儿童提供榜样。

11.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1)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2)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3)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

童的需要;(4)强调活动的过程。

12.简要分析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和不足。

长处: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弱点:较少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较少顾及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13.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了哪些发展趋势?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0~6岁学龄前

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

服务相融合;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14.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都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依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15.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16.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

生成性目标有利于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生成性目标有利于教师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生成性目标的局限:对教师要求高,需要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操作有难度,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所有的儿童对话并生成课程目标。

17.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

(1)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用于其日常生活。(2)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3)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4)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5)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18.课程的四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课程即科目: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2)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4)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1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哪些。(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指的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

20.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21.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一切应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一般而言,方案教学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方案的起始阶段:包括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在方案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双方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状态之中,多种类型的活动保证了这种互动。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回顾儿童在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

22.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处理好儿童生成的学习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在了解儿童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预设活动;引发儿童的认知冲突,引导儿童的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创设活动情景,让儿童有选择和自主活动的机会;善于捕捉时机,把握儿童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

23.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些区别?

低结构化教学由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高结构化教学的学习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低结构化教学主要由儿童发起,高结构化教学主要由教师发起;低结构化教学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高结构化教学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低结构化教学强调活动的过程,高结构化教学强调活动的结果。

24.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

(1)长处: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综合

性课程能促进主动的学习;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2)

弱点:综合性课程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失却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不利于把握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

25.国外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1)课程多元文化化;(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3)课程全纳化;(4)课程综合化;(5)课

程个性化;(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26.试分析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过程模式的特点:过程模式关注具有内在

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学习是儿童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提倡主动的学习和建构;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2)过程模式对幼儿

园课程编制产生的影响:在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中,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淡化根据客观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但是,过程模式赋予教师过分理想化的角色和过高的要求,使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27.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20年代

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

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

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

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

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①幼儿

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②0-6岁学龄前儿

童教育课程一体化。③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④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28.谈谈你对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理解。

(1)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

的课程。(2)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但是,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题的综合。(3)不管以何

种方式综合,综合性课程都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化程度,这就是说,将课程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化,这只是形式,而其本质是,结构化程度高的综合性课程,反映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而结构化程度低的综合性课程,反映的则是以儿童为中心,以课程的过程、原则为取向,以活动过程为评价依据的课程特征。(4)综合性课程

的长处在于: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意义的联系。综合

性课程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综合性课程由儿

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5)综合性课程也有其弱点:综合性课程不可能达到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失却了每个科目的独特性,不利于把握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表述方式。

29.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及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1)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

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2)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

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

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还是“相对更强调对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3)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

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各种成分就有可能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

(4)各种幼儿园课程都能在反映课程教育理念

和价值取向的连续体中找到适合的位置,并以此作为决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等的依据。

30.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

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

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

和实施的启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课程应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31.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

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2)日常生

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

合和互相渗透的。(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

关系。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游戏和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并非可以简单地将活动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如果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看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32.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特点: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

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2)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目标

模式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

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目标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病。首先,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第二,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第三,强调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

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33.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结构化程度”的理解。

(1)如果从活动的结构性程度对活动性质做出

说明,那么可把纯游戏视为是一种无结构的活动,把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视为是完全结

构化的活动。由此,幼儿园课程中的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相应的位置,反映出不同高低的结构化程度,反映出活动中不同含量的游戏成分和教学成分。(2)低结构化教育

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强调活动的过程。(3)高结构化

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学习的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强调活动的结果。(4)在幼儿园课

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此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5)一般而言,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6)尽管同

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基本状况趋同,但是由于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其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34.“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对我国的幼儿

园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

(1)社会学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幼

儿园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受心理学和哲学的影响,还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关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

展生态学理论的陈述。(3)从勃朗芬布伦纳的

人类发展生态学观点分析社会文化对幼儿园课

程的意义(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4)具体阐述对我国幼

儿园课程的启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

35.“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的涵义及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1)涵义: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

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反映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2)启示: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时,能把握该教育活动性质及在结构化程度方面所具有的弹性范围;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能比较清晰和理性地组合该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

3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特征: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儿童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形式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类方案活动可以起始于儿童,也可以由教师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发起。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2)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3)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瑞吉欧的启示。

数控技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数控技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摘要:课题组围绕贯彻职教新理念,提高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就本课题研究目标取向,调研分析课题研究的动因,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工作方案,建立立体化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和“三化”的校本教材开发理念,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并打造了一支积极投身教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提升了学校数控专业建设水平。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能力本位理论 ①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与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 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高职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在专业上要培养学生在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一技之长;在非专业素质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团队与市场意识、创新与安心于基层的奉献精神,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课程内涵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促使学生形成“学生主体、就业导向、企业参与、能力本位、素质同步”的成效;课程方法改革的核心目标应该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要使得全体教师都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 传统DBE教育模式下,课程由教育专家(教师)开发,由于多数课程决定者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但缺乏职业背景,因此课程开发的结果是理论知识偏多、偏深,而实践技能训练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这种模式下,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在CBE理念下,课程开发不是由教育专家为主而是由产业界的权威代表为主、教育专家共同合作来作出决策,因为高职毕业生最终是为产业界服务的,是产业界的从业者,只有产业界的代表才最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于其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这样进行的课程开发完全建立在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之上,并能随着现实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而及时对课程进行修订,是一种真正行业需求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STEAM校本课程纲要

1.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和过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有关决策。 2.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 )是指使用、管理、理解与评价技术的能 力。学生应当知道如何使用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具备分析新技术如何影响自己、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能力。 3.工程素养(Engineering literacy )是指对技术的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工程课程是基于项目,整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使得难以理解的概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工程设计是把科学与数学原理系统地、创造性地用于实践的结果。 4.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 )指学生在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时进行分析、推断和有效交流思想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手段(观察、联想、想象、逆向思维……)。 (2)懂得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 (4)学会沟通,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才能。 2.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或证据。 (2)能尊重事 实,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与人沟通。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2、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3、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校本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

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 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具体要求如下: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具体内容与课时安排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 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 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 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 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程结构是指 25、课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XX中学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主张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 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 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从这些特点看,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包含创新的因素。而我们在这里之所以提出创新性校本课程的概念,是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还包含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所开展的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我们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来,就一直在进行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在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开发创新性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创新性校本课程既然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必然要依据创新教育的有关 理论来进行开发研究。 参加全国中小幼创造教育典型经验专题研讨会的专家们提出:创新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 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一个信念是每一位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理想和导向,其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从本质属性上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的 统一体。关于创新教育,国内已有许多专家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 “创造教育,就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 造力的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加注重知识的增量和流量,注重知识创新、传播及使用,形成知识(存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传播与使用(流量及增殖)——创新(增量)的良性循环。即是说,创新教育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应教他们“是怎样”和“是谁”的知识”。 “创造教育,是指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可见,赋权与学校,让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今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们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校本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课程应是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应是封闭的、静态的、独裁的、经验的。所以,应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校本课程中来,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将历史课程开出学校,开至社区,开到现实生活中去;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它应重视学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而不应过多地强调人的工具性价值。 开发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系统,要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和课程特色的培育;校本课程的规划要根据学

选修课课程论文格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XX中的应用 学□□生:××× (××××学院××班级,学号××××××) □□摘□要: □□关键词: □□(导入语) 一、×××××(一级标题顶格书写) 二、××××× (一)×××××(二级标题顶格书写) 1、×××××(三级标题) ……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1] 作者.论文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A~B ……

课程论文要求: 1.封面 2.目录 3.论文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以内。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其内容一般包括: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8)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9)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论文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可以省略) (10)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可以省略) 二、课程论文书写及打印要求 1.份量: 论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资料应大部分为反映当前研究进展的近1~3年参考资料和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至少要求有一篇外文。 (大家可以到学校图书管的网站http://61.187.55.41/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176搜索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文献)2.打印: (1)论文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纸单面打印,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国内外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从理论上加以探究。其中,关于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钟启全教授的《现代课程论》(1969)和《课程设计基础》(1998),崔允郭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教授的《校本课程论》等几部力作。 我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条文,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政策依据,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 国外在校本课程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1.课程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4.任何一种课程开

通识选修课课程介绍

通识选修课课程介绍 《雅思听力》 《雅思听力》是一门听力专项训练课程。此课程依托雅思考试,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雅思听力的题型、所涉及内容范畴以及解题方式。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水平,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力求改善学生在英语学习进程中应对听力时的恐慌心理。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基础,尤其适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后期望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的学生群体。 《英国社会与文化》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英国社会与文化相关知识,如政治制度、教育体制、城市风情、体育娱乐、民族特点、家庭生活、文学艺术、新闻传媒、民俗习惯等,为学生提供了解西方社会,尤其是英国社会的知识平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知英国的社会与文化的各个相关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中国与英国社会和文化的异同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于英国社会文化的介绍,在提升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进一步深层次地了解世界文化多元化,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查找网络、阅读图书等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充实文化知识,丰富思维方式,提高交际能力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英美报刊选读》 《英美报刊选读》是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英语通识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英美主要报刊简介、报刊基础知识、报刊重要词汇短语、报刊词汇特点以及英美报刊选读及其思维导图的画法。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报刊英语语言、文体、词汇、语法等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最新鲜、最丰富的报刊语言材料,充分利用报刊文章的语言典型性和行文结构的可模仿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逐步训练学生的摘要写作和观点陈述能力,从而提高其提炼、整合及评论信息的能力,同时训练其学术写作的基本技能。 《高级英语口语》 《高级英语口语》的目的在于通过语境教学,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协调自如的运用论据、观点和推理,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为学生提供各项技能综合集成和应用的平台,以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为学生在求职、就业甚至是生活等多种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级英语写作》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中英文写作的差异,写作标准,写作与修辞,一般文体写作及应用文写作。其目的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英文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心得

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心得 灵石四中王健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只要老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2、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

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斯考特 D.泰勒 答案:C 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 A.斯考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施瓦布 答案:D 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 A.杜威 B.帕克 C.泰勒 D.克伯屈 答案:B 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 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C 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B)。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2、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ABD)。A、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B、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C、操作性比较强,比较容易推广D、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3、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C、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D、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4、下列关于蒙台梭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A、她是幼儿园的创立者B、她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C、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D、她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5。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A)。A、发展一互动B、恩物C、游戏D、活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与——。 7、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8。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和——。9、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的形式。11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13、单元教学14、幼儿园课程评价15、多元文化课程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8、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些区别?19、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2l、试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AB 2、ABD 3、AB 4、BC 5、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心理学哲学社会学7、确定目标课程评价8、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9、《幼儿园工作规程》10、活动11、“计划一做一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13、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14、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15、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

校本课程论文.完整版

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东昌府区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 内容提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 意识、 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 进行 环境教育,可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 的生 活的环境、爱大自然,从而影响带动他人,使学生成为有公众意识、 社会责任感强的环保小卫士。 主题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目的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利用校本教材,培养学生了解校史爱学校、爱老师、爱集体、爱周边环境,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学校增光的责任感。 在校本课程环境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中各种自然过程的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参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学会欣赏和爱护环境、古迹及动植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 在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学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激发学生了解北京、了解江北水城的热情,关注周边环境。在实施方法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实践中形成对自我和学习自信的态度,发展个性,陶冶性情。我校的六项校本课程内容分别是: 校史教育篇:记载了中心小学的十几年校史,有市区知名的老教师,也有身在海外,仍然关注学校发展的老教师和老毕业生。历任领导一贯重视双基教学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

选修课分类

选修课分类 一.核心类课程(有四大类,必须每一类都选一科) 1大学生学习与生涯指导课 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大学生健康心理学;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情商管理;成功心理学;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普通话与口语交际;人性与人际关系;社交礼仪;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创新与创业管理;劳动关系与就业;社会调查与实践;信息检索; 2人文文化课 《庄子》导读;《道德经》导读;欧美文学;当代文化热点研究;唐诗选讲;宗教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中国古典文学;《四书》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东亚文明与崛起;中国文化概论;大学语文;文学赏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逻辑学;创造心理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述;诗歌欣赏;近代中外关系与中国现代化;中西文化比较;西方哲学智慧;美学;伦理学;人类学与社会文化演进;解读俄罗斯;欧洲文化导论;德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旅游;孙子兵法古今百战韬略;艺术概论;西方文明溯源;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 3科技文化课 科技伦理学;科技与社会;逻辑理论与科学方法;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科学逻辑发展简史;科学技术史;数学文化;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人文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导论;数学建模;生命科学概论;化学、人类、社会、;中医药与保健;技术经济学;商务谈判学;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现代大城市与现代化交通;能源科学导论;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新工程;现代制造技术;中国造船史;信息技术导论;网络文化导论;智能建筑概论;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工程伦理学;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生命伦理与生命法学;微处理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智能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移动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实践;电子电路创新设计实践;数字处理系统创新设计实践; 4艺术类 音乐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音乐理论基础;钢琴艺术与名曲赏析;口琴吹奏法;读谱;通俗歌曲鉴赏与演唱;影视鉴赏;中外名曲欣赏;交响音乐赏析;声乐艺术;合唱与指挥;艺术导论;戏剧鉴赏;美术鉴赏;戏曲鉴赏;国画;京剧艺术欣赏;素描; 二.拓展类课程(以上四类之外的皆为拓展类课程,拓展类没有要求,可选可不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