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

(人文科学)

题目: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院(系、部):艺术学院

学生姓名:赵锴

指导教师:姚博职称讲师

2012年5月20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资料目录

1. 学术声明………………………………………………………………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5页

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6~7页

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8~10页

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11页

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12页

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汇总表……13~14页

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15~16页

9 其他反映研究成果的资料(如公开发表的论文复印件、效益

证明等)……………………………………………………………17~21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院(系、部)名称: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音乐学

学生姓名:赵锴

学生学号:1812080334

指导教师:姚博

2012年5月20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学术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人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19世纪民族主义作曲家重视地方色彩的音乐观对普契尼的影响很大,凡是取材于异国,他均审慎地吸收运用该国的音乐素材。在《图兰朵》中他直接采用中国民歌“茉莉花”。《图兰朵》是世界经典歌剧之一,它不仅受到西方歌剧爱好者的青睐同时又因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而赢得华人的欢心。在音乐中,普契尼使用了大量的中国旋律作为素材。它巧妙的东西方音乐的结合既表现了东方音乐的韵味又体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展现了整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茉莉花》代表着中国,《图兰朵》也将中国介绍给了世界。“图兰朵”这个名字之所以能广为人知,确实和普契尼的这部歌剧作品密不可分。此剧的成功不仅让外国人相信这就是中国的故事,也让许多中国人以为“图兰朵”真的是一位中国公主,甚至去臆测这是那个朝代的故事。而此剧中《茉莉花》的旋律,更是让多数中国人津津乐道,认为是外国人创作中国题材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对这部歌剧中的东方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普契尼生平;创作背景;东方因素;西方人;张艺谋

Abstract

On Puccini's opera" Turandot" Oriental elements in

Mention" Turandot", whether Chinese or foreigners will think this is a Chinese Princess dog story, will immediately think this is Italy opera writer Puccini 's legacy. In fact," Turandot" this name was well known, and indeed Puccini's opera works are inseparable. The success not only let foreigners believe that this is Chinese story, also let many Chinese think" Turandot" is really a Chinese princess, even to speculate this is the Dynasty 's story. This drama" Jasmine Flower" melody, is that most Chinese indulge in elaborating on, considered Alien Creation China theme music classics. However, through reading the retrieved such research data and literature, found earlier this kind of understanding is not comprehensive. Below is the opera" Chinese element" some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on.

Keywords:the life of Puccini East West Zhang Yimou creation background factor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一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 (1)

(一)普契尼的生平及《图兰朵》的创作背景 (1)

(二)《图兰朵》中西方人对的东方因素解读 (2)

1 “图兰朵”的身世之谜 (2)

2 《茉莉花》旋律的由来 (3)

(三)张艺谋让《图兰朵》回中国娘家 (3)

结论 (4)

致谢 (5)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

提起《图兰朵》,无论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都会想到这是一个中国公主招亲的故事,也会立刻想到这是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的遗作。事实上,“图兰朵”这个名字之所以能广为人知,确实和普契尼的这部歌剧作品密不可分。此剧的成功不仅让外国人相信这就是中国的故事,也让许多中国人以为“图兰朵”真的是一位中国公主,甚至去臆测这是那个朝代的故事。而此剧中《茉莉花》的旋律,更是让多数中国人津津乐道,认为是外国人创作中国题材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但是,通过阅读目前检索到的此类研究资料和文献,发现先前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下面是对此歌剧中“中国元素”的一些理解和探讨。

(一)普契尼的生平及《图兰朵》的创作背景

普契尼1858年冬诞生于意大利的卢卡城。在他只有五岁时,父亲去世了,他随叔父学习音乐。由于他的天赋使他觉得音乐没有什么太多的神秘。但是有一次,当邻近城市上演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时,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1880年普契尼入米兰音乐学院,师从蓬基耶利和巴齐尼学习作曲。1883年毕业时根据《曼侬·莱斯戈》写了一部同名歌剧,在都灵上演。这部歌剧标志着作者创作的个性、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正在形成。当时在音响巨大,色彩浓重的交响乐队统治的音乐世界中,普契尼的音乐以其情真意切的动人风格取胜。意大利歌剧只重人声不重器乐的状况,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到普契尼时期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并且发展了威尔第的艺术成就,揭开了二十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普契尼在1920年的夏天已正式决定要把描述男女之间爱与憎的"图兰朵公主" 谱写为歌剧,他请剧作家阿达米(Giuseppe Adami)和记者西摩尼(Renato Simoni) 著手改写剧本。"图兰朵公主" 剧本中不少令人感到惊讶、贴切的中国背景,应是西摩尼所提供的意见,而三位大臣于第二幕第一景的剧本可能完全出自他的手笔。

第一幕的剧本很快就完成,普契尼于1921年 5月著手谱曲,在 7月底已完成;1923年的6月开始著手第三幕的谱曲,但第二幕直到1924年的2月22日才告完成,此后普契尼为了卡拉富王子与公主两人的 "爱的二重唱" 如何引起高潮绞尽脑汁。1924年的9月底,普契尼喜好吸烟的习惯终于导致喉癌发作,他带著手稿一起去布鲁塞尔的医院接受手术,但是因伤口受到感染,使得他的身体健康恶化,最后,留下23张未完成的草稿而去逝。

在普契尼死后,他颇为欣赏的意大利作曲新秀阿尔方诺,依照普契尼所留下的23张(36页)的遗稿,以及剧作家阿达米与托斯卡尼尼的追忆,来完成柳儿自杀以后两位主角之间的 "爱的二重唱" 。1925年7月阿尔方诺正式开始谱曲。同年12月,阿尔方诺把已完成的十九页谱交出,但反应不佳。最后,仅将原本完成377个小节,随意删减至268小节,交差了事,这也是通行多年的版本。

(二)《图兰朵》中西方人对的东方因素解读

《图兰朵》的音乐风格是独具魅力的,而它的音乐又是很容易接受的。因其“主导动机”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听到了中国的这首民歌,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来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这首歌曲被作曲家用于歌剧《图兰朵》中,为此给歌剧《图兰朵》增添了东方的音乐色彩。也给东方的音乐添了别样的感觉。这部描写中国公主的美丽凄婉故事的西方歌剧,在被赋予东西艺术的相结合之后,便产生了凄迷朦胧的色彩。东方女郎的神秘加上普契尼的华丽乐章,就组成了荡气回肠的《图兰朵》。

贯穿在《图兰朵》全剧之中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具有主导动机的作用,而且极富色彩变化与戏剧张力。如开始以凄凉的悲歌出现,而柳儿一幕中的咏叹调“主人你听我讲”,真挚深情,扣人心扉,塑造了一个善良、清纯的少女形象,纯中国风格的旋律脱胎于《茉莉花》,普契尼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惊叹。一幕终场《茉莉花》主题的乐队全奏为庄严的颂歌,而合唱部分却高唱:“我们正在为你挖掘坟墓。”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对比。除了《茉莉花》主题贯穿《图兰朵》之外,在二幕开场平、庞、彭的表演唱时,乐队奏出了另一首中国民歌《妈妈娘你好糊涂》,为歌剧更增添了一份浓郁的中国民间音乐风格和幽默诙谐的情趣。尽管普契尼在剧中还采用了一些其它中国民间音调,然而《图兰朵》全剧的音乐并未因此而中国化。

1 “图兰朵”的身世之谜

《图兰朵》的故事其实就是源自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波斯童话故事集——《一千零一日》中《王子卡拉富与中国公主》的一段。此故事大意是讲:波斯王子卡拉富原本是“亚洲的英雄,东方的凤凰”,风光无限。只因国家遭受外族入侵,被迫流落他乡。他只身来到中国,希望能够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最终他通过破解谜题,如愿娶得中国公主,最终复国。而这位故事中的“中国公主”就是“图兰朵”。而整个“图兰朵”的故事实际上展现的就是一个古老伊斯兰世界里的“中国童话”。而在18世纪的西方世界看来,这就是“东方”的故事,而不管它是否为真实中国里发生的事情。从多重转述和极少数的直接联系,从16世纪末至18世纪间,都是西方人思维中“中国形象”的一种定式。由此

不难看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故事蓝本实际上来源于古代波斯童话中的“中国风”,是一部对“遥远的东方国度”的想象之作。

2《茉莉花》旋律的由来

普契尼在《图兰朵》里采用了七段中国曲调,其中前三段的由来很有戏剧性。根据阿达米的回忆,1920年8月,普契尼在一位曾经出使中国的朋友法西尼公爵[Barone Fassini]家中,听到一个从中国带回的音乐盒中的音乐,其中的音乐后来被用于剧中三位大臣的音乐。1970年美籍旅意音乐学家魏弗[William Weaver]在罗马找到了法西尼公爵夫人,她还保存着这个多年未用的音乐盒,从而证明了这个音乐盒确是普契尼的中国旋律之来源。此音乐盒中共有3段旋律,第一段即时我们熟悉的《茉莉花》,在剧中它被用作图兰朵公主的主导动机。第二段旋律是一段未知的民歌,在音乐盒未找到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写于1912年的中华帝国国歌”,实乃谬误。该段音乐被用在第一幕里三位大臣第一次上场之时,但稍加改变。第三段音乐则用于鄂图皇帝的上下场。除了这三段音乐外,其余的“中国风味音乐”则来自一本书——《中国音乐》(Chinese Music),普契尼用了其中4首乐曲。除此之外,普契尼还自己创作了一些五声音阶的旋律,如第二幕中鄂图王上朝劝王子放弃猜谜时的音乐等等。

《图兰朵》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东方的中国公主的故事,普契尼也为它加入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等东方因素,然而在外国出演的《图兰朵》无论在演员的服装或舞台设计背景上,却有“中西合璧”的之嫌,不难看出《图兰朵》的“国际感”,充满着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误解。就整体而言,它显然是一部受了印象派音乐风格、多调式、无调性和十二音技法影响的、上世纪20年代的现代意大利歌剧。普契尼仍然以其华丽动人的咏叹调取胜,正如美国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所言:“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音乐太优美了!

特邀中国的青年作曲家郝维亚(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为《图兰朵》续写结尾——以此成就中国版的《图兰朵》解谜。

(三)张艺谋让《图兰朵》回中国娘家

自1997年以来,导演张艺谋在意大利、中国、韩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执导演出《图兰朵》。用张艺谋的话说,这个关于中国的故事是一个西方艺术家臆想出来的,而他看过的十几个《图兰朵》版本基本上都是“充满诡异、神秘和阴沉的冷调”。为此,他要让这个中国的故事“归宗返本”,让《图兰朵》成为“回到中国娘家的公主女儿”。

2008年由张艺谋执导的鸟巢版《图兰朵》在京惊艳上演,主创谢幕时得到了观众长达10分钟的掌声。没有大型实景宫殿,只有一面巨型屏幕,屏幕中间也仅有一个宫殿

的轮廓,如此简单的舞台能否表现出图兰朵的气势恢宏?不过,当指挥家手臂抬起之时,观众的顾虑也逐渐打消了。首演结束后,虽然能听懂意大利语的人凤毛麟角,但听不懂的也觉得很震撼。张艺谋让我们感受一种气氛,大气磅礴、撼人心魄。向西方人重新解读了新东方。

结论

普契尼的《图兰朵》中还有更多的“中国风”的体现,如布景、乐器,以及在国人看来似是而非的礼仪等等。但是究其种种,这部歌剧仍是一部“洋作品”。作曲家写的是一部故事背景在中国的歌剧,所以需要一个来自东方的故事作蓝本,但不去真的计较它的真实来源;实际上,作曲家创作此剧的目的不是写一部背景在中国的歌剧,更遑论“中国歌剧”,而是要将人类感情和冲突当下化,呈现在舞台上。

《图兰朵》因剧中优美的旋律而讨得世人的欢迎,《图兰朵》因世界著名的歌手参加演出而闻名。《茉莉花》代表着中国,《图兰朵》也将中国介绍给了世界,尽管国内学者对《图兰朵》情节产生疑义,但丝毫抹杀不了它的艺术价值。文学就是文学,艺术就是艺术,最好不要将他们与政治和历史挂钩,观看《图兰朵》剧情只是个陪衬,主要是听歌和欣赏音乐,当你听到优美的茉莉花旋律,当你听到高亢的“今夜无人入睡”,如能感到浑身血液在往上涌,那就是你已经将情感融会其中,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让我们随着歌声的韵律尽情地宣泄吧!

综上,普契尼的《图兰朵》正是这样一部凝结作曲家对人性思考的作品,虽然它披着“中国”的外衣,但是仍然是一部迎合西方观众审美趣味的歌剧作品。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这样的事实,而不应过分强调和挑剔此剧中的“中国元素”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体味剧中所展现出的人性本质,以及作曲家隐含在其音乐中的种种感悟。

参考文献

1.《西洋歌剧故事全集》科贝著,张洪岛编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

2.《魏明伦剧作精品集》魏明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3.罗基敏、梅乐亘《普契尼的图兰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4.张静,《西方媒介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以普契尼<图兰朵>个案分析为例》。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姚博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

四年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即将结束,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我的导师姚博,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最后我还要感谢培植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院(系、部)名称: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音乐学

学生姓名:赵锴

学生学号:1812080334

指导教师:姚博

2011年12月15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试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因素

院(系、部)名称: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音乐学

学生姓名:赵锴

学生学号:1812080334

指导教师:姚博

2011年12月23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汇总表

试论普契尼歌剧的艺术成就

试论普契尼歌剧的艺术成就 摘要:本文通过对歌剧作曲家的创作文学风格、创作音乐风格、创作艺术成就三个方面分析贾科夫·普契尼歌剧的艺术成就。从而可以看出他对意大利歌剧的热爱与尊重、他依然注重人声力量,使乐队音乐也达到意大利歌剧史上的最高水平,富于抒情性的、细腻的效果和色彩,与声乐融合一体,交相辉映。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创作 意大利的(Puccini 1858——1924)是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他创作的许多歌剧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其中很多部歌剧的咏叹调已经作为世界声乐大赛的必选曲目。 普契尼是一位严谨的歌剧作曲家。首先,他非常重视剧本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他说:“一部歌剧的基础就是题材及其戏剧处理。” ①普契尼还十分重视人声在歌剧中的地位,特别注意运用优美动听的旋律,他常说:“没有新颖的深深打动人心的旋律,就没有音乐。”②此外普契尼还是一个纯真的歌剧作曲家,他一直说遵从上帝“只为戏剧写作”这至高无上的指示。普契尼堪称威尔第的继承人,他在追随威尔第的传统的基础上改变了威而第后期的创作风格,从真实主义歌剧和法国的歌剧与音乐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使他的歌剧创作不断创新、不断丰满,从而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一、普契尼的创作文学风格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他的创作信念和原则的生动体现。普契尼在他25岁时,就曾说过戏剧里有永远不变的原则:“那就是要吸引人心,攫住人心和感动人心,”③普契尼的一些歌剧作品,显然是受真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不去表现宏大的、叙事的历史性主题,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吸取老百姓关注的小题材。他说:“我热爱小人物,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因为它是真实的、热情的而富于人性的,并且是能通向心灵深处的。”④基于这一点,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是那些性格软弱、受侮辱、遭欺凌、有着辛酸经历的、苦难深重的小人物、是非正义的社会现象的牺牲品。在他的笔下,女主人公多数是温柔妩媚、红颜薄命的妙龄女子。她们都过早地含恨离开了人世。如“咪咪”、“托斯卡”、“巧巧桑”等。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又往往体现出粗暴的、有着烈火般激烈感情冲突的戏剧性效果。如《托斯卡》、《图兰多特》中,有许多夸张的紧张情绪,令人震惊。因此,可以这样说,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上是倾向于真实主义的。 描写发生在中国元朝的都城北京的中国童话歌剧《图兰多特》;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如剧情取自法国作家谬尔若的小说《波希米亚人》即《绣花女》;有根据小说或剧作改编的,如取材于法国剧作家萨尔多的同名话剧《托斯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多种的题材中有一种是表达异国风情传奇的。普契尼的歌剧题材超越了欧洲范围。像《西方女郎》的剧情取自美国,《蝴蝶夫人》的剧情取

歌剧的分析

摘要:歌剧,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歌剧中最常使用的两种演唱形式是宣叙调和咏叹调,宣叙调是一种美声化的说白,为了将对白取而代之,因此也无法单独演唱。咏叹调则是歌剧中用来表达角色情感的,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歌剧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有些距离的,即使是专业歌唱者,接触整部歌剧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学习外国声乐作品的时候对于丰富个人演唱歌曲的类型及语言,提高演唱技巧,增强在舞台的表演形式,传播歌剧艺术等都是有必要的。歌剧里的内容,描写人性的真善美,对当代社会的青年,但凡你真正进入歌剧的音乐殿堂,便会爱上歌剧,对歌剧的传承和发扬作用。《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这部歌剧,是古典时期德国的作曲家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品,他力求反应自己“追求一种质朴美”的审美观念,将音乐和戏剧相互结合,他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对歌剧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之后的歌剧起了很大作用,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首的声乐作品音域跨度小,旋律走向平稳,经常用在声乐学习者初中级等阶段的教学歌曲选择中。本文针对咏叹调的曲式和演唱情感做了简单分析,并对歌曲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歌剧格鲁克奥非欧优丽狄茜演唱技巧 一、简述《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 (一)作者介绍 格鲁克,完成了十八世纪歌剧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为近代歌剧奠定了基础。早年创作意大利风格的神话歌剧。1750年起移居维也纳。1754年任宫廷歌剧院乐长,后与意大利诗人卡尔萨比基(1714—1795)合作,用其脚本作《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阿尔且斯特》和《巴吕德与爱莱娜》,从事歌剧改革。1773年移居巴黎,继续改革事业。主张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力求自然、纯朴,并创造了标题性序曲,又恢复群舞场面与合唱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处在歌剧承前启后的时代中,他之后是莫扎特的无尽辉煌,他之前是拿波里月派和法国歌剧的鼎盛时期,。他是德国人却卷进了法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争论中。毋庸置疑,格鲁克并非反对意大利歌剧本身,而是作为真正的革新者,并不赞同守旧的某些意大利作曲家。 他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在农村里的小学和耶稣会的院子里学习了有关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古钢琴的弹奏,但是他非常喜欢大提琴。青年时期为了赚些钱,与流浪的音乐人到处参加街头的演出活动。他的歌剧改革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进行的,十八世纪中叶,虽然意大利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渐趋于板滞,演唱者太过显耀声乐的演唱技巧从而破坏戏剧的连贯性。 创作中,他注重歌剧的整体思想,在歌剧的写作中提出意见,这样的改革方向偏向于音乐戏剧,是西洋歌剧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改革的意义是针对十八世纪封建保守思想的抗争,而不只是提高音乐本质和音乐美学思想。实质上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歌剧改革为歌剧艺术摆脱封建思想泥古,为之后的歌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二)背景介绍 歌剧自从诞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两大歌剧派别,分别是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逐渐背离了佛罗伦萨卡梅拉塔社团的艺 术理想,变成一种夸张造作的情形。不管是作曲家、作家、歌手还是听众,都沉 湎在浮华的形式中。意大利歌剧的题材任然取材于神话故事,但内部结构和角色 的分配,一点也没有改变;对阉人歌手的崇尚,经常对戏剧情节和动作进行随意 改动;具有炫耀技巧的咏叹调数量增多;在十八世纪,人们反感了这些弊端,格 鲁克开始提出改革主张。 《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这部歌剧,是德国作曲家格鲁克针对意大利的正歌剧浮华、夸张的弊端改革时创造的,改革创新首先是音乐本身,在这部歌剧中可以 感受到过去歌剧中感受不到的戏剧性的紧张气氛。但更大的创新是格鲁克在这部

图兰朵作品赏析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西方歌剧作品赏析 题 目:《图兰朵》作品赏析 任课老师:赵晓阳 上课班级: 周二5.6 学 院:艺术与传播学院 专 业:传播学 姓 名:陈丽施 学 号: 1408010008

听过的歌剧作品虽然不多,但《图兰朵》这一作品却尤为记得,可能是因为他的故事情节比较特别,歌剧旋律让人震撼感到悲壮。《图兰朵》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根据童话改编的歌剧。大概在初中的音乐课上欣赏过《图兰朵》,最近在《凶手还没睡》这一出电影上看到。电影的开头正是男女主角在欣赏这一歌剧,男主还一脸不屑,观赏途中还睡着了。全戏更是像《图兰朵》的电影版,而《今夜无人入眠》这一曲贯通全片,《图兰朵》这个故事讲的是公主要招亲之前,很讨厌男人的她,因为祖先曾被男人强奸。而电影中的女主角也是遭到了婚前被绑强奸,这接近于推理的剧情也吻合了电影的格局。全片看完下来,内心有股抑郁无法释怀,嫁入豪门不易,好梦易醒,豪情难忠,被物质加持的婚姻,很难再寻到纯粹的爱情,背后一桩桩交易,一场场阴谋,背后的黑暗也许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折磨。电影的女主角虽然得到了灵魂的解放,找到心爱的人,但双双最终被关入牢房,或许这也是一种解脱。而《图兰朵》相对于电影的悲剧却得到比较好的结尾。所以对《图兰朵》这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爱情歌剧,一段扭曲的爱情故事十分感兴趣。 除了《凶手还未睡》这一电影外,看过《碟中谍5》的都知道《图兰朵》贯穿了整部电影,同样以《今夜无人入眠》为配乐。甚至和碟中谍的经典主题乐相融合。《碟中谍5》中的一段暗杀枪战情节,高潮迭起,暗杀的背景是总统在维也纳皇家歌剧院观看歌剧《图兰朵》。庄严的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与黑暗的后台,圆润的歌剧声、激烈而又无声的打斗,东方神韵的舞台与穿着西式晚礼服的女杀手,一声声的狙击枪响,错中复杂的交织在影片当中,《图兰朵》为《碟中谍5》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一部动作影片都能用上《图兰朵》元素,可见《图兰朵》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有多深。 可以了解一下《图兰朵》的故事:元朝公主图兰朵为报祖母罗玉玲被掳之仇,便想杀尽天下王子一泄己恨。于是她在京城公布凡是能猜中她的三个谜语便纳他为驸马,否则取其人头而且亲自下手。多年以来,以为图兰朵貌美如花,想要一亲芳泽的男子络绎不绝,但却没有一个人能猜中她的谜语,因此不少人为之丧命。落难王子卡拉夫和老国王及其随从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到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公主。就一眼,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深深吸引,决定要上前迎接挑战,不管久别重逢的老父亲的规劝、还有暗恋王子已久的柳儿的阻拦,就连百姓大臣平、彭、乓也多番劝阻。拉夫王子还是毅然而然的上前应婚。卡拉夫王子轻松回答了图兰朵的三个谜语:是什么在白昼死去,却在夜晚重生;是什么如火焰般燃烧,但随着你的死去而变得冰冷;让你燃起烈火的冰块是什么?而这三个谜语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得到三个正确答案后公主十分震惊但却想反悔。卡拉夫王子以退为进,承诺公主在天亮之前猜出他的姓名,他甘愿引颈就戮。公主在卡拉夫王子的“今夜无人入眠”中彻夜满城搜捕可能知道卡拉夫姓名的人,被探子抓住的柳儿为了保护卡拉夫父子勇敢地面对公主的屠刀,公主问她为什么愿意为卡拉夫而死?柳儿答道:"因为爱。"抢过卫兵的刀自杀身亡。柳儿自尽以表示自己的忠心,卡拉夫王子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了,公主还是不知道王子的名字,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冷的心,最后王子把自己的真名告诉了公主,但公主并没有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愿意下嫁给王子,王子的真名为“爱”(Amora)蒙古语为恋人或者太平的意思。 无从考究中国是否有这一位公主,但故事足以能吸引无数人的关注。从开头到结尾一声声的悲怆、宏伟都引入人心。最特别的一段是听到了我们家喻户晓的《茉莉花》,据说是普契尼听到了朋友的八音盒中的《茉莉花》后,觉得美妙无比,就借此形容冷艳高贵的图兰朵公主。在图兰朵第一次出场时,《茉莉花》就登场了。熟悉的旋律配上异国风情,既融合又纠结《茉莉花》第二次出现是在卡拉夫敲响铜锣之后,此时的图兰朵若隐若现。随后《茉莉花》在第二幕反复两次:一次是卡拉夫猜中谜底是图兰朵时,《茉莉花》便响起;接着图兰

威尔第、普契尼及其歌剧作品异同之比较

南京理工大学 《西洋歌剧名作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威尔第、普契尼及其歌剧作 品异同之比较 班级:10042203 姓名:马若飞 学号:1004220334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2011-12-10

威尔第、普契尼及其歌剧作品异同之比较 世界歌剧的历史,是从意大利开始谱写的,歌剧于1600年左右在佛罗伦萨诞生以来,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经过几代作曲家创作、积淀,终于在威尔第、普契尼的创作中达到了又一个顶峰。 不可避免地,全世界的歌剧发展几乎都是在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下进行的。威尔第与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有着极其相近的共同点,他们都十分敏感、十分准确地观察、审视着他们身边的社会情况,用符合社会心理的思想指导歌剧创作; 因此所创作出的作品风格迥异。但是,他们之间又具有显而易见的差异,两位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个人审美观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影响了他们对人、对社会的认识方式和程度,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因而使得他们作品的社会价值有所区别。虽然他们的歌剧都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文献,但如果我们把他们的歌剧与他们的社会、思想联系起来,再把他们之间由于所处的环境差异而导致作品的不同来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学习研究两位作曲家的作品,进而更好地诠释两人的作品。 一、作品整体风格方面 刚刚已经提到,两人作品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以为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威尔第的歌剧中那种胸怀宽广的气度,包含着对祖国对家庭的爱,普契尼的歌剧则更多地描写人间感情;威尔第的歌剧更具有戏剧性,普契尼的歌剧则具有抒情性;威尔第的歌剧创作风格为浪漫主义,而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风格则属真实主义。” 浪漫主义是继古典主义之后风靡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其特点是理想性强,感情炙烈,喜欢描写和赞美自然,艺术手法夸张。而真实主义的思潮还在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进行激烈斗争的年代里就开始萌动了,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真实主义才兴旺发达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认为“优秀的创作有如一面照路的镜子,既映出美丽的蓝天,也照出路上的泥塘。(司汤达)” 威尔第是一位把浪漫主义歌剧发挥到极致的作曲家,威尔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戏剧性的力量和热情。他具有通晓情节和冲突方面——也就是戏剧方面的全部情感的想象力,因而能使戏剧性场面充满令人激动的表现力。他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的脚本作家:“短小的戏剧、迅速的发展、饱满的热情……热情至上!”威尔第是真正的意大利人,他的艺术以旋律为基础,对他来说,旋律是人类情感的最直接的表达。他坚持说:“缺乏自发、自然和简明的艺术不是艺术。”威尔第继承了丰富的传统,又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是浪漫主义歌剧的杰出代表。 如果说威尔第的歌剧能够震撼人心的话,普契尼的歌剧则能够感化人心。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洋溢着不同于威尔第的清新风格,虽然没有威尔第歌剧那样大气磅礴、那样深刻,他的抒情性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听众,无论他们来自哪一个阶层,都感受到了普契尼歌剧所特有的真诚、自然和亲切。”因为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描绘的人和事,往往就像发生在他们身边故事。普契尼的作品虽然没有威尔第那么多,他一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却几乎每一部都代表了他的水平,都是他充分构思之后的精心之作。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戏剧化的矛盾冲突、热烈而紧张的舞台气氛、抒情而伤感的音乐风格,寻常百姓的心理和身边琐事的悲剧,以及他对平凡生活中小人物的同情心,无不打动人心。无论是歌剧男女主角的爱情悲剧,还是音乐中的异国风韵,全都会在戏剧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渗入到每一位听众的心灵深处。 比如《托斯卡》,话剧《托斯卡》是一部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把性、虐待狂、宗教和艺术各种成分融为一体的一部作品。他以真实主义的手法体现了激烈的心理矛盾冲突,强暴、凶杀和历史事件等因素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这里不仅有善良的爱,正义的爱,也有像斯卡尔皮亚、斯波莱塔那样险恶的坏人。《绣花女》是以博得人们同情的眼泪而获得成功的,《托斯卡》则是能唤起人

浅谈普契尼歌剧作品风格与特点

艺术教育 100浅谈普契尼歌剧作品风格与特点 □ 金 虹 内容摘要:关 键 词:普契尼在歌剧中运用了多种不同的音乐技巧,使音乐承载着戏剧,并在音乐中展示音乐性格,推动剧情发展,将音乐与戏 剧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普通人的爱与恨、欢乐与悲伤用他独特的歌剧才能展现出来。他的作品主要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情感和命运,旋律优美流畅,舞台效果突出,戏剧冲突强烈,对人物内心刻画真实而细腻。 歌剧 普契尼 风格 特点 歌剧是西欧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意大利歌剧中,普契尼是最具戏剧性而又充满激情的作曲家。普契尼的一生,跨越了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的时代,然而他丝毫不为外部的世界所左右,专心致志于自己的艺术,并和艺术融为一体。他的音乐不仅是他的祖国历史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一部分。普契尼的作品反映了人类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在他生前和死后,无数听众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真切体验。 贾科莫?普契尼于1858年12月22日出生于意大利卢卡地方的一个音乐世家,是意大利古典歌剧大师的最后一位代表。他是威尔第音乐风格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拥有极为出色的剧场本能与极为可观的旋律天赋,甚至超过了威尔第。他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根据法国小说亨利?缪尔杰的《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编就的一部效果极好的歌剧脚本——《艺术家的生涯》。这部歌剧新颖、富有魅力表情,使整个欧洲认为意大利歌剧界升起了一颗新的明星,威尔第有了继承人。这部歌剧经受了时间和反复演出的考验,至今仍然百看不厌,成为观众最喜爱的普契尼歌剧。在这之后是歌剧杰作《托斯卡》,于1900年在罗马首次演出。这是一部情节剧,普契尼的音乐使得离奇的情节变为可信,同时他抓住脚本中的一切抒情因素来发挥他更为成熟的作曲才能。在《托斯卡》中,普契尼的音乐语言有了充分扩展。随着剧情的展开,普契尼对半音和声和全音阶和声的适度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剧场的效果。《托斯卡》虽然也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普契尼却能以自己独特的戏剧风格,用美妙流畅的旋律,为阴暗的悲剧主题装点上必要的色彩,所以它是一部很有特征的歌剧。 在他自己的歌剧中,普契尼特别偏爱《蝴蝶夫人》,也许是因为这部歌剧最初遭到敌视,几乎濒于夭折。他为了使这部作品突显异国情调的气氛,很注意使用日本 旋律和五声音阶,他深信这部歌剧会取得成功。可是1904年2月《蝴蝶夫人》在米兰首次演出时,观众大喝倒彩、嘘声不绝,歌剧简直演不下去。原因是米兰的观众不喜欢这部歌剧的题材,另外,他们嫌第二幕太长,还可能是有人组织起来反对这部歌剧。但普契尼并不气馁,三个月后,修改过的《蝴蝶夫人》在意大利的布雷西亚演出,获得成功。从此这部歌剧大受欢迎,至今仍为世界各国经常上演的歌剧之一。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是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卡洛?戈齐(1720—1806年)的同名童话剧改编而成的《图兰朵》(Turandot,三幕歌剧)。其中描写了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朵选婿的故事。作曲家在这部歌剧里主要着眼于使用东方的旋律与和声,所以就用人为的方法或通过采用民族调式的方法,明显地打乱了大、小调体系,因此它的调性与和声功能不是十分明确。此剧的曲终二重唱没有写完,普契尼便因病于1924年11月29日逝世于布鲁塞尔。后来由普契尼的朋友和学生,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续完,于1926年4月25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成功首演于米兰的斯卡拉剧院。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是从真实主义起步的。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写作的12部歌剧(7部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的题材,内容方面皆与真实主义歌剧相通,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热心于描写贫困的人物,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与效果。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借鉴和发展了威尔第的晚期和民族乐派的艺术成就,锲而不舍地追求艺术手法的革新。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多以抒情室内风格见长,不刻意追求对外在事件的舞台效果的描述,而着力于主人公复杂心理的刻画,因而他所独具的敏锐的戏剧感染力得以迅速直接地传达。他的音乐,旋律优美(常为伤感的优美)、流畅、生动、感人,注意同戏剧的结合和贯穿发展。尤其擅长对那些温柔妩媚、一往情深,柔软、凄楚的女性人物,如咪咪、巧巧桑、 托斯卡等形象进行塑造,并注重对她们性格心理和生活感受进行表现,显露出他强烈而自发的旋律天才和高度的抒情天赋。在他的歌剧中,咏叹调与宣叙调已不再截然分开,而是使表现力很强的咏叹调更富于戏剧性,宣叙调也不只是为了叙述情节的语言音调的朗读,也能具有优美的音乐律动。对宣叙调的重现演绎,使得意大利的“美声”传统得以进一步发展。他的和声使用微妙得体,乐队的写作技巧高超,十分注重对环境和心理背景的描绘和烘托,这也有助于塑造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普契尼常被当作是保守的作曲家,即使他的和声和旋律在当时算不上新潮,他还是将一种新颖的戏剧冲动力和浓烈的激情带到了歌剧中。歌剧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为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所喜闻乐见。这种兴旺景象,使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歌剧。只有真正懂得了歌剧,才能尽兴地加以欣赏。在普契尼的一生,音乐从始至终贯穿在他的生命里。对音乐的热情,对事业的执著,都出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当中,所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普契尼歌曲中每段旋律都留下了他对音乐的灵感,他用音乐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他的音乐始终充满着难忘的旋律和沸腾的激情。 [注:本文立项编号:省艺科立字(2008) 47号] 参考文献: [1]张承谟.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亚历山大?沃.歌剧:一种心的聆听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周世斌.音乐欣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管谨义.欧洲著名音乐家评传[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7. [5]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徐华英等.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花枝互赠亲友和以花祭祖传递情感的风俗。日本的花道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入,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因此,东方式传统插花实际上就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最初起源于民间生活,到后来与佛前供花相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是其精髓。东方传统式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强调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之尊。自然之真: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人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人文之善: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人特定境界。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果。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一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圣洁之尊:东方人认为花是神圣的,常以花祭祀、供佛、以花修道、悟道。把插花作为修身养性之道,讲究“心正则花正”,要求通过插花关注草木,反省自身的正邪,弥补精神的偏颇。总之,东方式插花真、善、美、圣的花艺特点,决定了其多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结合的艺术手法。作品形态自然,线条优美,布局如画,意境隽永,情趣盎然,耐人寻味。是一种唯美和教化结合的花艺文化。 讲究意境,寓意于花: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与生活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1)寓意于花。人们根据花木生长的特性或特征形态,融入个人感情,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抒发情怀,寓教于花。 ①以花名的谐音定意。花草的名称或别名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如百合、水仙、万寿菊、桃花、万年青、富贵竹、发财树等。②以花木的形象定意。③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常以各种花木的生长特性及形、色、香、质、神、性格等来评议。④按传说、时令定意。(2)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利用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人工的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 本文采用比较、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依據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内容出处,分析两首咏叹调的创作风格,从曲式结构、节拍节奏、主题旋律等方面,深入了解其创作技法,并根据演唱时气息与声音的控制、速度与力度的把握及人物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实践,对演唱要点进行分析。发现演唱者不仅要在题材上加强对咏叹调作品的熟悉,在演唱过程中,还要具备充足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赋予作品神韵,从而使声乐学习者能够力所能及地演唱好两首作品。 一、两首咏叹调创作风格的异同 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创12首歌剧作品,其中女高音咏叹调唱段仍为经典流传至今。他的作品较为注重主题旋律的发展和人物的戏剧性表现,歌剧内容大多取自真实生活,用自己精湛的作曲技巧和新颖的艺术审美创作了贴近生活又富有现实性的歌剧作品。 (一)咏叹调《漫步街上》的艺术体现 1.真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在《漫步街上》中,作者取材缪塞塔与底层画家马切罗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歌剧体裁追求社会现实生活相吻合。同时在歌曲写作上运用圆舞曲风格,一定程度上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有所保留。 2.缪塞塔戏剧形象的表现 在《漫步街上》中,普契尼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刻画人物戏剧性角色。首先,朋友们在灯火辉煌的咖啡馆聚餐时,缪塞塔一袭红裙昂首挺胸地走来,引起人群骚动,呈现穆塞塔放荡不羁的个性;其次,当缪塞塔再次相遇马切洛愿与其和好时,演唱了炫耀自己美丽同时又表现内心始终思念旧情人的咏叹调《漫步街上》,由此看出她的风情万种。 (二)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风韵

1.中西方融合的音乐特色 在《图兰朵》中,使用诸多中国元素作为题材。例如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主要用于公主的出场。《主人,您听我说》中,虽没有旋律出自民间歌曲或曲调改编而成,但全曲采用中国五声调式。舞台放置中国打击乐器“锣”,是“中国色彩”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展现。 2.柳儿艺术形象的塑造 普契尼描写的柳儿是一位身份卑微的侍女。主要从两个方面塑造其独特性格:一方面,她善良温柔却也不失坚强;另一方面,她竭力劝阻王子不要冒着死亡的威胁去回答谜语,心生暗恋却又小心翼翼,用平凡的身份贴切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使浪漫悲痛的感情深入内心。 (三)两首咏叹调创作风格异同 咏叹调《漫步街上》与《主人,您听我说》,虽体裁出自不同国度,剧本情节相差甚远,东西方音乐有所差异,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不同,带给人们的音乐感受也不同等,但都取材于当时社会底层的人物生活,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再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主义的同时,在音乐创作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都采用悲情色彩,喜爱刻画小人物形象,两首咏叹调的女主角都是整部歌剧的主人公,并且能够将其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二、咏叹调《漫步街上》与《主人,您听我说》 音乐创作技法的对比。 (一)曲式结构与节拍节奏对歌曲风格的展现 作者从节拍节奏、速度以及调式对两首咏叹调的风格做了整体的呈现。《漫步街上》是一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使用E大调。前奏为4/4拍,演唱部分采用流动感强的3/4拍,彰显浪漫主义的圆舞曲特色。《主人,您听我说》全曲为降G大调,虽为结构短小的单一部曲式,但作者运用中国五声调式,采用4/4拍,慢板,更贴合整首作品悲痛的音乐风格。

从音乐剧四大要素分析音乐剧

从音乐剧四大要素分析音乐剧《悲惨世界》 音乐剧是一门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表演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其令人陶醉的流行音乐元素,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吸引众人眼球的舞台艺术效果,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征服了和征服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美国著名音乐剧作家奥斯卡.小哈默斯坦曾给音乐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你能想象到的任何一种形式。”从音乐剧的四大要素来看,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讲舞台美术融为一体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改编自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诞生于1978年的法国,首演于1980年。1985年被改成英文版登上伦敦舞台。1987年亮相美国百老汇。乃当今音乐剧界"四大名剧"之一。 提起法国著名文学大师维克托·雨果的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用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影视及芭蕾舞剧,就有几种版本在我国放映或公演过。他这两部小说的中译本,以及戏剧《欧那尼》、《笑面人》,诗集《惩罚集》,也为我国文学、戏剧爱好者所熟悉。但是谈到雨果一生费时最长,耗去精力最多的作品,当数《悲惨世界》了。《悲惨世界》是雨果1828年在巴黎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后而创作的。从他搜集资料、构思情节,到1848年小说正式出版,前后整整经历了34年时间。也可以说,《悲惨世界》耗费了雨果一生大部分心血。是他创作的伟大结晶。从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取材,使音乐剧的作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使音乐剧的剧本有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和艺术基础。自一九八五年上演《悲惨世界》以来,世界各地的《悲惨世界》剧迷们如滚雪球般不断地快速成长,超过《猫》、越过《歌剧魅影》,从来没有一出音乐剧可以十二种语言,同时在世界一百多个城市上演。《悲惨世界》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其剧本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而提起剧诗,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一提起音乐剧中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中令人难忘的歌词,人们会侃侃而谈。比如剧中拉马克将军的死讯传开后,学生领袖恩佐拉带领众人唱的“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声”充满着昂扬的斗志,激荡人心,让人听后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且旋律朗朗上口,过耳难忘。而后面的一首“只待明天”也是一首很有气势的大合唱,与前一首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剧本和剧诗是“一剧之核”。 但在我个人看来,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音乐创作的成功,而声乐在该剧音乐中又占有主要位置,从观众在欣赏完后对剧中的多首歌曲的久久难忘也可见该剧歌曲创作的成功。毫无疑问,音乐定义了音乐剧的存在,是音乐剧的灵魂。小哈默斯坦在解释音乐剧的定义时还说过另一句话:“其中,只有一个元素是音乐剧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音乐!”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其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曲目,比如《I dreamed a dream》、《Who Am I》等。《Who AM I》这首曲子是在悲惨世界的故事中,沙威暗示冉阿

歌剧图兰朵赏析

歌剧图兰朵赏析 《图兰朵》讲的是发生在中国元朝的故事,“图兰朵”是一位中国公主的名字,她的祖母因为被外民族所迫害,因此她十分憎恨外民族,一直在寻求为祖母报仇的办法。刚好她长得美若天仙,于是她便想出一个很邪恶的方法整治那些外民族,就是“公主招亲”,招亲的对象是外民族的王子,哪一个王子可以猜出公主出的3个谜语就可以得到公主的芳心,回答不出来就要斩首示众,这时候很多外名族的王子垂涎于公主的美貌,纷纷前来,但是都因为回答不出谜底接连被杀!一位流亡在外的鞑靼王子卡拉富听到此消息也前来应答,正好碰上亡国后的流亡在外的鞑靼国王帖木儿和陪在其身边的侍女柳儿,国王帖木儿见到很多王子因没有回答出公主的谜语而被杀,所以竭力反对王子参加,而侍女柳儿一直倾心与王子,更不忍让自己心爱之人去送死,劝阻王子不要去送死(她唱出著名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但是王子卡拉富见到美丽的公主图兰朵便一见钟情,不顾父王和侍女的劝解毅然参加了,(唱出著名咏叹调《柳儿,别哭》)。万幸的是王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回答出了公主的谜语谜底,但是此时的公主变卦了,不答应王子,还要求中国的国王杀掉王子,但是众目睽睽之下,国王不能定绝,这是王子卡拉富灵机一动说出:“只要公主能在天明之前说出我的名字,我变不要公主下嫁我,并愿意死在公主的韧剑之下!”虽然可以全身而退,王子卡拉富知道公主肯定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夜里出来高歌——(著名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公主为了继续报仇,违约逃婚,她使尽手段抓来鞑靼国王帖木儿和侍女柳儿(有人告密,王子在回答问题之前见过这两个人),逼问他们王子的名字,拷打鞑靼国王,这时柳儿出来说话,告诉公主图兰朵,她愿意为了保全王子的性命死去,然后自杀而亡,公主见到柳儿为了王子而死,才慢慢明白什么叫做爱情!这是天亮了,王子要公主回答他的名字,公主告诉他:“你的名字叫'爱情'”!然后故事完美地结局。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一、这位中国公主很丑,为什么所有的王子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是不是这部片的制片人审美观有问题?还是他想故意丑化这位公主?或者他根本就不懂中国的文化,他是以西方的审美观点来阐释东方的艺术,于是,会产生一种新的视觉冲突,也许会被接受,擦出新的艺术火花,也许会被唾弃,渐渐遗忘在烟尘之中。 二、歌剧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茉莉花》的主旋律作为全剧的主题,这是唯一让我感动的地方了,很唯美的旋律,虽然我不懂作者为什么要加进这首曲子,但是,既然这部歌剧写的是中国的故事,那么,用中国的音乐也是无可厚非的。 三、为什么普契尼要编写一个中国故事的歌剧呢?他懂得中国的故事吗?他懂得中国的元素吗?从这部歌剧的知名度来看,世人对这部歌剧所熟悉的莫过于三首耳熟能详的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柳儿,别哭》、《今夜无人入睡》,又有谁会记得这个“美如天仙”却“蛇蝎心肠”的中国公主呢?

普契尼歌剧选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38360288.html, 普契尼歌剧选段 作者:余林鲒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7期 摘要: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融汇了歌唱,舞台表演,戏剧情节和人物角色 等艺术的精华,演绎和诠释着不同历史时代,创作风格和现实生活的场景,点滴再现了生活中的原始内容。通过创作,把生活搬上舞台,传递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传达人物不同的情感内心世界,传承着歌剧的艺术文化价值.歌剧通过人声的演唱和舞台剧情人物角色的表演相结合, 让音乐更具感染力,更有震撼力,让歌剧艺术更具魅力。 关键词:剧情呈现;演唱技能;角色塑造 歌剧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以人的声音为主要手段来在现音乐,传递感情,通过不同的人声来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来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更完美诠释作品的内涵真谛和艺术价值。接下来,我们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选段《冷若冰霜》为实例来谈谈歌剧表演唱的几点内容。 一、了解作者与作品 普契尼:吉亚卡摩·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十分敏锐的戏剧意识,罕见的旋律天赋,精湛的和声与配器技巧,留下了一系列经久传唱的歌剧珍品,演绎歌剧舞台上的神话。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几部旷世之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西米亚人》,《绣花女》、三幕歌剧《托斯卡》二幕歌剧《蝴蝶夫人》等。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具有强烈的歌唱性和动人的旋律线条,舞台效果突出,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内心刻画真实细腻,以表现女性主角行为、思想意志为剧情发展脉络,形成美丽、热情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中的女性形象的创作基调;音乐既抒情又富有戏剧性,以优美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我们先要了解作者与作品,才能很好的演唱诠释作品。 二、剧情的呈现,角色的演绎 在歌剧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歌剧作品的内容,对角色,剧情有全面的认识,理解体会此歌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图兰朵》选段《冷若冰霜》表达了柳儿对王子真挚的爱,是柳儿得知主人要冒险应试,急切劝住主人,内心充满痛苦和忧虑,压抑不住心中的爱,甘心为主人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唱。柳儿,是普契尼的独创,为了扩大剧情,增加剧情的戏剧性,所设置的公主的情敌,于是形成的卡拉夫,图兰朵,柳儿之间的三角关系,因此,柳儿这个角色的存在突出了此幕歌剧的悲剧性,极大丰富了剧中感情的起伏度。作品深情恳切,旋律优美流畅流露内心自然真情,速度缓慢,切身感受主人翁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意大利歌剧三杰:普契尼 & 罗西尼 & 威尔第

卓阿基诺·罗西尼 〔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跟马太学对位。 罗西尼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在罗西尼所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外,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 《奥赛罗》、《摩西》等。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 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纳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一、激动的一跳1849年1月27日,威尔第(1813-1901)的歌剧《列尼亚诺战役》初次上演于罗马的阿根梯那剧院。当时罗马正处于革命高潮,工人、手工业者和部分小资产者都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建立临时政府,召开全意大利议会。教皇已经逃到那不勒斯。 歌剧演出十三天以后,罗马制宪会议根据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1807—1882)的提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歌剧演出时,剧院里挂满了国旗。舞台上所演的,是1176年伦巴第各城市的同盟军抵御德国皇帝“红胡子”腓特列第一(约1123—1190)侵略的事件。伦巴第的首府就是米兰,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列尼亚诺在歌剧演出的当时,是奥地利所控制的四个要塞之一。在此时此地演出这样一部歌剧,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示威。

图兰朵歌剧赏析

歌剧《图兰朵》赏析 当初我选这门选修课时,大家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觉得我很奇怪,怎么会选这门课。其实,我在我爸爸的影响下,很喜欢看“CCTV电视歌手大奖赛”,虽然不是专门学声乐的学生,但是我通过这个比赛也积累了一些声乐方面的知识。通过大奖赛,我认识了比才,普契尼,威尔第,也听到了《卡门》,《蝴蝶夫人》,《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些著名选段。我最记忆尤新的就是《图兰朵》中最著名的一段《今夜无人入睡》,总是被美声组的选手演唱。当然,我个人觉得演绎的最好的还是帕瓦罗蒂。后来,有幸选到这门课,老师给我们赏析的第一部歌剧就是《图兰朵》。 《图兰朵》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很有意思的是,他把这部歌剧的背景放在了中国,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的公主的故事,甚至还运用了江南民歌《茉莉花》。作为一个江南人,我感觉很自豪。图兰朵是一位很骄傲的中国公主,从她的心里是看不起任何人的,尤其是男人,她还说出了“我不属于任何男人”的话。因为她的仙人曾经在一个黑夜被一个鞑靼王子掠夺了去。可以看出,在她心里深处仍然怀着她祖先的阴影,所以她才会如此冷漠,甚至狠毒,她凭借自己出色的外貌向所有的前来提亲的王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就要被砍头,皇宫里已经有很多王子的头悬挂在那里了。图兰朵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来发泄自己的怨恨。可是,偏偏就有不怕死的人,他就是王子卡拉夫。他和其他王子一样,被图兰朵的容貌所吸引,冒着生命危险来答题。在他来之前,有很多人都劝说他不要冒这个险,有他的父亲,三个大臣甚至图兰朵的父亲也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他这是明显的送死。但是卡拉夫没有被这个吓倒,仍然决定要试一试。令人庆幸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回答出了图兰朵的三个问题。但是,图兰朵是绝对不会同意

何为正歌剧

何为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趣歌剧,以及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 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体,把丰富多采的表现手段至善尽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成为在本质上区别于其它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歌剧基本上分正歌剧与喜歌剧两种。自17世纪初经长期发展又派生出多种类型,有正歌剧、大歌剧、喜歌 剧、轻歌剧、乐剧及清唱剧等。 正歌剧(opera seria) 这名词常指17世纪或18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歌剧,或者相类似的歌剧。题材崇高,以神话人物、英雄骑士为主要角色、营造一种理想化了的纯美境界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追求歌唱技巧的歌剧。是和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相适应的,在形式上注重华丽的演唱技巧。音乐包含序曲、咏叹调、有伴奏的宣叙调、重唱、合唱等。正歌剧不仅盛行于意大利而且还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作曲家也常采用意 大利剧作家的脚本写作正歌剧,用意大利语演唱。 喜歌剧 又称“谐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盛行于十八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它包括这样一些常见的特点: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的主要国家。这些国家的 喜歌剧有着不同的特色。 正歌剧:盛行于十七世纪,题材重大严肃、音乐风格崇高华丽、讲求歌唱技巧。 喜歌剧:盛行于十八世纪,取材于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 趣歌剧 属于喜歌剧的特殊重要类型。一般分为两类:①意大利趣歌剧:指18世纪具有喜剧性内容的意大利歌剧,与正歌剧相对而言,常取材于现实生活,通常分为两幕。剧中人物分正角与趣角两大类,后者以男低音为重要角色。剧中无对白,多使用干朗诵调,有重唱,并常有小合唱的终曲。意大利趣歌剧在19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如G.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大利作曲家G.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②法国趣歌剧:19世纪法国喜歌剧的变种,是一种较轻松活泼的通俗音乐喜剧,部分对话使用说白,规模接近于独幕歌剧,也有分为两幕的,J.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尔甫斯》为其代表。 轻歌剧 源于喜歌剧和歌唱剧,因此它可以自由地运用对白。剧本题材通俗轻松,内容大多抒情。结构通常比较短小,大多为独幕剧形式。剧中除独唱、重唱、合唱外,还有说白。旋律流畅动听,配器色调鲜明,与正歌剧的严谨风格形成对比。轻歌剧这一名称源自意大利文“operetta”,其原词意为“小型歌剧”,它是歌剧的缩小形式,因此,“operetta”又可译做“小歌剧”。在一般意义的“轻歌剧”,是指法国的轻歌剧和维也纳 的轻歌剧,也把滑稽歌剧为轻歌剧。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1 昨晚大剧院,大剧院版的“图兰朵”,主演莫华伦、孙秀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隔了十年、才再看“图兰朵”的——其实,就连这都不太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我差点想不起来 究竟在2009年、在鸟巢,看的是“图兰朵”,还是“阿依达”了。于是,去翻当年写的博客。我先去查即将付梓的《余力还开着电梯》(长篇博文集《雕刻不朽时光》第四部),因为那篇文章按写作时间——假如在,就应在那里。没找到,于是,我怀疑是自己的记 忆出了问题——你是否真的看过“图兰朵”?不甘心,再从未加 工前的稿子中找,找到了!原来,它它被从《余力》删除掉了。于是,我必须将其再次复活。你看,就是它——我2009年10月写的“图兰朵”观后感: “图兰朵”之后的北京(2009年10月8日凌晨;星期四) 1.昨晚带着妻女在鸟巢、看过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 之后,我家的60年国庆庆祝活动,就算告一个段落了。望着残月 之下的鸟巢、水立方的秋风散落状的倩影,我想到的是,一场长 达数年的北京的派对——party,从此就要终结,就要over,就是说,北京从此,在可以预见到了很久很久的未来,再也没有大的、举世瞩目的盛宴,再也没有被激情燃烧了被冲动和等待煎熬了8

年的奥运,没有60年才一度的国家民族的大寿,而明年,上海即 将以“阿拉上海您”——接过大游戏的场子,中国的世界的主要 的目光,将朝长江流域转移而去。 2.从2000年开始的北京城的这两场世界级的巨大的宴会,这 晚餐、这餐桌上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随着“图兰朵”中莫华伦 高唱过的“今夜无人入睡”,而达到巅峰,然后,北京——这个 伟大城市,就遁入平缓的成熟和中年期——外加本人的暮年,由此,江河开始从少年的上游的冲锋和冲动的激荡跳跃,滚滚的, 进入下游的慢慢的平静的流淌,北京的巅峰已到,北京的绝顶已达,北京的火热的激情——和世界一同燃烧的热火、和全球同步 长袖起舞的狂放,从这一夜开始,就在有人入睡和无人直觉的一 分一秒的滴答声音里,远去了,久远了,融化了,稀释了,无主 题了,落成了,完了了,焦距不再了,风化了,成为记忆里的了,静悄悄收场了。 3.或许,这是北京城百年中和百年后最风流的一段风光的日 子的,最后的一个残夜? 再读一遍它,是觉得有点“问题”,我要是编辑,兴许它也 难于留存,但你细琢磨,它似乎——并不完全是“疯话”,至少 从一个城市的“高潮”和“低潮”的角度老说,它有些谶言的味道。 今年又是一个十年大庆,这不,北京的“巅峰时刻”,马上 就会来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