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邢德政、张喻军、李晓燕

第一章自觉参与科学锻炼

第一节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

(2)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知道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3)提高学生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并设置了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以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

二、教学重点

教与学重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素。

三、教学难点

教与学难点: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怎样实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四、教学内容

(一)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定义。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

(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具备的要素。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逐步趋于稳定,对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这些构成了高中学生能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基础。我们首先介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含义,并着重介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在心理、学习体验等方面给学生带来的益处,然后提供一个自我评价表,让学生了解自觉参与有哪些要素。我们从评价表列出了七项自觉参与的要素:

1、具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

2、遵守课堂常规,自觉、积极地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3、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订锻炼计划;

4、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并与同学一起锻炼;

5、主动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

6、积极参加课外、校外、节假日的体育活动;

7、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与他人合作。

这七项要素涵盖了知识、动机、信念、态度、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地描述了自觉参与的重要表现。这七项要素放在教科书中,并不是要学生去记忆,去背诵,而是要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行为与这七项内容相对照,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不断进步。

为了进一步说明有规律参与运动的益处,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参与的意识,教科书又提供了一个案例。将张帆和王飞在参与体育学习中的不同认识与表现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二人的自觉性和进行篮球学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并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自己参与体育锻炼对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有什么益处。在这一部分,教科书对几个关键点提出了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反思,去深入探究,

而不是简单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从而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1、要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那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倾向,为学生创造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和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用体育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体验体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

2、要想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除了让他们理解自觉参与的意义以外,重要的是让他们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行动,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行为。但是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采取的措施和行为并不一致,教科书中也难以提供完全统一、适用的方法和措施,但探究园地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自觉参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高中学生随着体育锻炼经验的增长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趋于稳定,同时对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这对于他们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四)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认识到自觉锻炼的重要意义,有了坚持锻炼的决心并不等于就是自觉进行了锻炼。该部分通过一个探究园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切入点。在探究园地中教科书提出了探究的目的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

假设作为探究的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交流、访谈来收集资料,分析结果,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为了帮助高中生搞好这个调查,在教科书中还进行了提示,对自觉性的特点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了说明,有助于高中学生制订出较完善的计划。通过完成探究园地的要求和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已得到的认识,使其能够克服多种困难来坚持锻炼。

(五)从哪几方面来提高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

用体育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体验体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学练的目标。

2、允许学生对所学练的锻炼方法有所质疑和选择,从而参与到学练过程中。

3、鼓励学生利用学校以外的资源,或学习学校中没有开展的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

4、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调控学习的进程,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5、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练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设计评价方案和指标。

6、要求学生对自己学练的情况进行反思。

(六)评价激励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让学生形成自觉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参与的水平,因此对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进行评价的重点应是学生的态度、表现和学练的过程,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1、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根据本校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2、情意表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还涉及到学生的情意表现。如能否战胜困难,坚持参与锻炼等内容。

3、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对于评价的手段,既可以采用定量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定性的评价。例如出勤次数就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特别是采用自我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有关评价表来激励学生进步,例如,教科书中提供的自我评价表,在一个单元学习初始可以用作给学生提出自觉学习的要求,而到了单元学习中又可以用于进行过程评价,激发学生不断努力进步,如果是在学期末,还可被用作终结性的评价。而教科书中的探究园地则可以作为每位同学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一个资料,作为档案袋评价的一个材料。

4、鼓励有个性地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停留在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主动地选择锻炼的手段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模式,制订适合自己健康情况的锻炼计划,甚至可以将所学的锻炼方法进行适当变化或改造,增加趣味性和锻炼的实效。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有所创新,坚持锻炼。

5、课程标准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水平六的发展性目标为:在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带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虽然教科书中没有对这些方面提出具体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体育骨干、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带领同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并对这样的学生在进行评价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参考文献1、王荣伟试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心态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

2、肖川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J】人民教育2003.22

3、季浏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第二节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发展体能。

(2)指导学生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订和实施锻炼计划。

二、教学重点

教与学重点:(1)发展体能的科学锻炼方法;(2)如何制订锻炼计划。

三、教学难点

教与学难点:用“靶心率”和“RM”的原理与方法分别调控有氧锻炼和力量练习的强度。

四、教学内容

(一)科学锻炼是什么。

1、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应对自己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以便能根据自己身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以改善自己体能和健康方面的不足。

2、树立目标、积极进取。参加体育锻炼之前,要注意根据自己的体能、技能和健康水平的实际,确立明确、具体而适宜的目标。

3、全面锻炼、注重实效。人体是个完整的统一体,各部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各种身体素质的基本活动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4、运动有恒、坚持经常。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具有“用进费退”的特点,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坚持经常,持之以恒。

5、运动有度、循序渐进。合理安排锻炼负荷是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一关键环节。体能、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决非一日之功。

6、遵循规律、自我保健。要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遵循锻炼规则,做好准备活动的整理活动,注意定期体检和运动安全,养成讲究运动卫生、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体能与健康的关系。

体能也称体适能,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协会。首先使用这个概念以来,人们对于它的理解有了不断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现在普遍使用的定义有两种,一种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能力或特性”;另一种定义为“体能是一种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能够有活力地完成日常的各种活动,而不会因过早出现的健康问题而发生危机生命”。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侧面对体能进行了阐述,可以互为补充。体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发展体能。坚持有规律地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地提高人体心脏、血管、肺和肌肉等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使人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活更美好,生命质量也更高。

保证进行的是有氧运动,从而达到发展心肺耐力的目的。控制锻炼强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心率是评定和调控运动强度的简易指标,此外还可以用吸氧量、血乳酸浓度、主观感受,以及自行车功率计、跑台功率计等多种方式来推算评定运动强度。那么运动强度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对促进心肺耐力效果最好呢?下面我们介绍了由最大心率推算靶心率的方法来确定有氧运动强度的公式。靶心率就是根据锻炼者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适宜锻炼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学生在这个心率范围内进行锻炼最有利于提高体能,促进健康。靶心率计算方法是通过最大心率的方法来推算靶心率。靶心率是一个范围,公式是:(220-年龄)×65%~80%。对于这个范围,有几点要说明:(1)这个公式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一部分(220-年龄),是根据年龄推算最大心率次数的公式;(2)以往的研究认为靶心率的范围是70%~85%,但根据这几年的研究认为,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在改善心脏功能和能力方面并不亚于高强度运动训练,采用70%~85%最大心率的强度进行锻炼比较适合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而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采用65%~80%最大心率的强度进行锻炼比较合适;(3)对于体能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进行体育锻炼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采用靶心率的下限强度开始进行锻炼,不应急于求成。

2、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爆发力。为了便于对比说明,我们首先说明了这三种体能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关系,并通过一幅对比图直观地说明通过力量练习可以使肌纤维增粗,有效提高肌肉力量。通过这样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准备进行锻炼时,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针对性地安排锻炼。对于具体的锻炼方式,由于力量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能全部一一列举,因此我们进行了较概括的说明,基本涵盖了力量练习的各种方式,并有简单的举例。在实践学练的小栏目中,

通过给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并引出下文──如何调控锻炼的强度。一般来说,力量练习总是进行多次重复对抗一定阻力的一种练习。

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的方式基本是一样的,但是区别在于对抗阻力练习的强度、次数和组数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发展绝对力量的负荷强度应该大,重复次数少;而发展爆发力的强度应该较小些,重复次数多些,并且要快推慢放;发展肌肉耐力的强度应该更小,但是重复次数要更多。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不同强度和组数力量练习对肌肉影响的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材料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等。

3、发展柔韧性。柔韧性也是重要的、与健康有关的体能。首先用一幅图显示成年人柔韧性下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来强调良好柔韧性与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引导学生注意加强柔韧性的练习,同时还强调发展柔韧性应针对特定的关节进行练习,全面发展。我们给学生提供多种具体的锻炼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并且说明柔韧性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做到每周三次以上,每次练习前要做好热身活动,循序渐进。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一些实用性非常强的锻炼小窍门,帮助学生科学发展柔韧性。

4、改善身体成分。体育锻炼对于控制体重,改善身体成分,通俗的讲就是“减肥”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科学锻炼才能有效地改善身体成分,控制体重。我们首先介绍什么样的人需要“减肥”,然后介绍减肥的锻炼方法。减肥的锻炼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与改善心肺耐力的锻炼方式基本一致,但是锻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积极引导高中学生进行分析,教会他们科学地进行降体重的体育锻炼。由于控制体重不仅需要坚持体育锻炼,同时还应该调整饮食。这样一方

面限制热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加大运动量,增加热量消耗,从两个方面改善身体成分。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坚持,只有改变旧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最终实现改善身体成分、控制体重的目标。

5、提高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我们还专门对如何提高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进行了介绍。并特别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该在全面发展各种体能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某些体能,以促进技术动作和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于发展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我们还提出好的建议,特别强调发展体能要多和自己比,以引导高中生正确地进行发展运动技能的练习。

(五)制订和实施锻炼计划的步骤和程序及有关原则。

(1)制订和实施锻炼计划的步骤和程序

1、制订前对自己的体能、健康状况等进行检查和评价。

2、根据检查和测试结果制订锻炼计划。

3、按照计划积极进行锻炼。

4、对锻炼的过程进行评价。

5、根据锻炼情况适当调整锻炼计划。

6、按调整后的内容进行锻炼。

7、经过一段时间,例如半个学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之后再次进行评价,检查锻炼效果。

(2)制订和实施锻炼计划的有关原则。

制订锻炼计划应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超负荷原则和恢复性原则等;结合个人的具

体情况,包括体能水平、性别、学习生活和作息规律、兴趣爱好、个人运动技术水平、生活条件以及锻炼目的等制订锻炼计划。

第二章促进身体健康

第一节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2)使学生全面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

(3)帮助学生掌握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教与学重点:理解树立现代健康观念和建立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教与学难点:明确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一)健康和现代健康观念。

1、健康定义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心理社会因素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视。1989年,WHO又一次深化健康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在它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上,排除了心理与社会因素,把人的心(精神),身(躯体)以及个人

和环境分割开来。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的紧张状态,不良生活方式,或行为,环境污染,职业损害等,远不是生物医学所胜任,许多疾病的防治都涉及到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诞生了。

3、医学观的转变,医学观正由“以预防疾病为基本方向的防治关,转向“以增进健康为基础方向”的康强观;由重视躯体疾病的个体医学观,转向重视精神,社会,环境,及生活条件因素的整体医学观和群众医学观。

(二)何谓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1、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化而其内涵也发生演变。

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生活方式是由个人和社会群体、整个社会的性质和经济条件以及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个人社会群体和整个社会的方式和特点。”可以将生活方式理解为不同阶层人群在其生活圈、文化圈内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三)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危及人类健康。

(1)不良的本能生活行为方式

1、不良的饮食行为方式。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中最异常的表现是饮食障碍,常见的有过食贪食和神经性厌食等,进而造成肥胖症或体重过轻又拒食厌食。虽然肥胖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一部分肥胖者肥胖的原因是心理负担重、情绪不悦、无聊、生气、寂寞、孤单等,他们通过过食贪食,借助胃的填充来缓解情绪的紧张,排解心理上的空虚,弥补对生活的不满,以消极的生活方式对自我进行了调适。神

经性厌食症是一种节食不当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患者对食物极度厌恶,恐惧食物。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为青年期的女性,她们往往对自己身体形象过分在意,甚至将美感扭曲,即使骨瘦如柴也觉得比以前美丽。

2、不良的睡眠生活方式。失眠是不良睡眠生活方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上床后很难入睡;时睡时醒无法进入沉睡阶段,自觉不能恢复疲劳;入睡困难,容易惊醒,醒后难再入睡。失眠原本只是机体的一种正常反应,一般也是暂时性的,随着导致失眠的情境性因素的解除而自然缓解。有心理学家认为“失眠常常是由于担心失眠而造成的”,因为睡眠是不能随意控制的生理功能,越是努力强迫自己入睡,你就越难以入睡,从而造成睡眠障碍。

3、不良的性生活方式。不良的性生活方式主要是指性的禁锢和性的放纵。性的禁锢主要有对性的忌讳、性神秘化、对性行为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等;性的放纵主要有卖淫、宿娼、夫妻互换、群交、乱伦等。近几十年来对性科学的研究认为,90%以上的性功能障碍都是心因性的。对性冲动的压制,会使人缺乏勇气和自信心,泯灭人类的创造力;性无知造成对性的恐惧;性的禁锢是造成神经症的重要原因。性的放纵是在观念上主张完全自由,在行为上表现为随意性。人类的性行为不仅是性伴侣之间的私事,而且与婚姻、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等都存在直接的联系。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会造成家庭的解体、离婚率的提高、出现私生子、单亲家庭,引起子女抚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性的放纵造成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艾滋病严重危害健康并造成社会的危机。

(2)社会成瘾生活行为方式

成瘾行为是指个体出现强烈地、被迫地连续或周期地求得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其目的是取得或维持某种特殊的心理快感或避免停用时的痛苦,为此用量有逐

渐增加的趋势。传统的成瘾行为是指药物依赖,现代社会关注的成瘾行为大大扩展,如吸毒、吸烟、酗酒,甚至认为成瘾行为包括游戏成瘾、电视成瘾、网络成瘾等。

1、药物滥用的成瘾生活行为方式

①吸烟。吸烟成瘾者习惯于血液内存在一定浓度的尼古丁状态,当尼古丁浓度下降时吸烟者就渴望恢复原有的状态。如烟瘾得不到满足,就会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无所适从,身心机能活动水平下降,并且千方百计地寻找吸烟的机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②酗酒。酗酒的特点是对饮酒不能自控,人格特征表现出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等。酒醉后对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下降,病理性的醉酒会出现意识障碍,产生幻觉、错觉、被害妄想,有显著的情绪兴奋、易激怒,出现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在社会病理和个体精神病理的影响下,饮酒者极易发展为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

③吸毒。吸毒是对药物的滥用,是一种成瘾行为。研究也表明,吸毒者有明显的人格问题,如反社会性、情绪调节较差、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立即的满足。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不良状态。这类人常出现意识障碍,有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客观现实不能真实地反映;智力水平严重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减退;对工作、生活中的事不关心,人际关系不良,对亲人的情感淡漠,行为冲动,易激怒,为获得毒品不计其后果甚至是生命,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危害性;人格改变,出现自知力差、说谎、缺乏自尊,无责任感等。

2、与社会科学技术相关的成瘾生活行为方式

①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特别是青少年尤其突出。迷上电子游戏常常会发生学习困难,变成只善于对游戏机反应的小机器人,影响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对其它娱乐方式、工作、学习都不感兴趣。通过对游戏“过关”的高分数,能建立成就感,也能增进动作技能的协调性,但专注于单一的电子游戏活动,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多种能力的提高,影响判断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有的孩子甚至为了满足“游戏瘾”,靠不吃饭省钱、偷窃等方式凑钱打游戏,人的自控能力水平下降,人的行为有明显的破坏性、危害性。

②电视成瘾。电视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成为现代人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增进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电视成瘾者,以电视为中心,社会交往对象是电视,对现实的接触以电视为蓝本,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对自我的现状和未来、工作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常采取逃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降低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沉迷于电视中,生活缺少进取的目标,离开电视会出现到孤独、无聊、无趣等。

③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指的是成瘾者无节制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其典型表现是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意图或行为。

(3)与社会经济文化相关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1、赌博成瘾。尽管赌博行为在我国为非法活动,但在当今社会,赌博行为已经渗透到各种文化群体、各种社会阶层。有一种赌博叫做病理性赌博或强迫性赌

博,即非赌不可。赌博成瘾者如果试图戒赌,会出现焦虑、失眠等戒断症状,一旦开赌,症状立即消除。

2、炒股成瘾。股市行情瞬息万变,股民要承受多种压力,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股市行情的多变性使股民经常处于紧急应变的氛围之中,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郁郁寡欢、幻觉妄想等不良心理;有些股民在股市受挫折后,自责自怨,情绪、行为失控,面对债务缺乏生活的希望,甚至轻生;某些股民因股市暴涨而狂喜,精神的亢奋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大脑大量充血,血压急骤升高,会给肌体造成难以承受“重荷”。

3、迷信。迷信是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尤指相信占卜、相命与鬼神。迷信具有精神寄托的社会功能,有一些心理支持作用,可以调和社会中利益冲突。但是它在更多场合下是有害于健康的,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并且迷信本身就可能成为致病的原因,如曾出现的“恐缩症”就是一例。迷信观念与行为有时和精神病态症状类似,但是一种群众性的错误感知和认识行为,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教育和现实生活检验使之自动放弃或改变迷信观念和行为。

4、气功出偏。气功出偏又称走火入魔,是指由于气功操作不当,如每日练习次数过多,处于气功状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出现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气功作为一种健身、治病的手段,并不适合于一切人,有不良人格素质倾向的人应慎重。

(四)健康的四大基石。

1、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

2、对于高中学生,健康的四大基石可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工作计划】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课促进学生体育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那么初中体育教师如何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收集整理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四十人左右。七年级有一名特殊病,不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外,全校初中生各年级学生都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追逐、跳绳、跳皮筋、打沙包和球类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保健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体操、技巧、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顽强,拼搏、自觉遵守运动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尝试“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抓好班级的田径运动员,为本学期开好运动会做好准备。 3、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篮球、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4、写课后反思,心得,总结等理论。 5、进行备课,说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 五、具体安排: 1、抓好全班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2、抓好基本技术(男、1000米,女、800米,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 3、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步的团体。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计划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2015-2016学年度小学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 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 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 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

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 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 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 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 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四、教材编写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 黄仁贞 一、教材内容 1、教学内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二、教材依据 本节课教材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体育与健康》。本课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排球技术中的垫球技术即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排球教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技术,它通常被用作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等,垫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胜负,因此掌握好垫球技术对于排球比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果敢、顽强拼搏、协作等心理素质,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三、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并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玩中找乐趣。练中找差距,协作中共同进步。在教案设计上,体现“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在教法学法的选择上,注重多样性,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并注重发展学生

的个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紧密结合,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今后的教学竞赛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动作要领和作用,掌握自主、协作的学练方法,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并主动参与锻炼,为进一步掌握技术技能打好基础。 2、发展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3、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与他人密切合作的良好品质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并掌握其技术要领; 2、教学难点: ▲垫球时全身的协调配合动作及垫球部位。 六、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课是在10会计(1)班进行教学的,学生共50人。学生理解技术概念是有差异的,并且掌握动作的水平也是不平衡的。 2、可能存在的问题:

XX年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XX年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本学期我将通过教学实践,确实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田径及篮球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教育,确实完成教学任务,以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高一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间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

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 三、教材与教辅分析 高一上学期主要进行田径运动的必修课教学。田径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高一年段进行田径运动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田径运动,作为基础运动项目的功能,为学生进入后期的选项学习打好运动技能和体能等多方面的基础。田径模块教学内容为:短跑和跳远。 高二年段选项教学班的教学内容为篮球运球三步上篮。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本学期以行进间单手肩上上篮为主要学习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报告 屈中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 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课型一:技术技能学习课 一、技术技能学习课教学流程 (一)基本教学流程图 开始、课的导入、准备活动(8') 新授内容 复习内容 巡回指导(语言提示) 尝试性练习(5') 自主练习(5') 提出要求 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与方法 相互纠正动作(3') 自主合作探究阶段(8') 巩固提高技术(8') 巡回指导(点拨) 适当点拨 改进提高技术 同学间展示评价(2') 自主展示(3') 组织学生展示 自主评价(2') 交换练习 放松、总结、下课(5')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 搜集整理,温故知新,布置预习,蓄势创新。 在上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尤其要重视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使他们在搜集信息中从源头上和外围上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础,从而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铺设创新的阶梯。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使学生主动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来组织准备活动,并提出相关要求。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就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及途径主动获得知识,如利用电脑、图书资料等,这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次,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如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技术动作、快速显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等。教师对场地、器械准备要充分,做到合理、安全、有效。 (二)课中 1.巧设情境,启发引导,恰当设疑,激发创新 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导语和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开课后,教师恰如其分的导言或具有创意的情景引入,以及在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暗示,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水平四教案 科 学 喝 水 与 身 体 健 康 薛城奚仲中学 执教人:刘贤伟 2014年1月

《科学喝水与身体健康》课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喝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注意喝水(含水饮料)的种类选择,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喝水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养成科学喝水的好习惯。 二、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科学喝水与身体健康》是华师版七~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合理选择健康食品》延伸的《合理选择水(或含水饮料)及科学方法喝水》的课。在体育外堂课上,经常发现有同学跑步后立即喝水,或喝饮料,然后告诉我心难受。正常状态下也是喝饮料比喝水的多。我知道运动后立即喝水和常喝饮料对身体都是不好的。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习惯的培养,以认识饮料的配料表为突破口,自制饮料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水(含水食物)或饮料;让学生知道遵循身体规律(经络图)喝水才能对身体健康有益;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状态下掌握科学的喝水方法。培养坚持科学喝水好习惯。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但在日常习惯中,有些行为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凭着喜好、心情做事,很少有人感觉自己做的一件很随便的小事会影响到健康。例如喜欢用饮料代替水解渴,生活中不注意喝水等都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喝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一生受益无穷。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喝水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去科学健康的喝水(含 水的饮料食物)。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实践、讨论总结,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喝水方法,选择健康的饮用水(含水食物,)促 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坚持科学喝水的良好习惯。 四、学习重难点 1、学习的重点:探讨在不同状态下科学喝水的方法、种类选择。 2、学习的难点:学习并能够做到在各种状态下选择健康的的水或含水饮料。 五、本课教学设计流程: 课时计划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教学进度计划 国爱凤 后村镇中心初中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生上升为初中生,儿童转为青少年还需一个过渡期,心.生.理都还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所以,原则上我们准备安排的体锻项目,活动内容,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常规做起,从点滴来抓,由易到难,由浅入课,这是本年级的一个活动趋势,大部分学生都活泼好动,表现欲、上进心强,但是普遍的体质较弱,在上课中应坚持“健康第一、安全为主”。当然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情况变化,日常教学中要灵活应变。 二.教材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速度、耐力、灵敏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四、教材重难点 1.重点: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抓好学校田径队的建设和训练工作,为本各类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2.难点:广泛开展学校群体活动,上好大课间活动,本学期将进行班级间的各项体育比赛,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长跑比赛、各种球赛等。 五、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体育课堂45分钟,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外体育实践活动。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基础比较薄弱,兴趣难持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运动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处于发展期,运动能力较低,身体各部分肌肉发展不平衡,上下肢协调性差;但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尤其使对新学技术动作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对体育兴趣是从模仿开始的,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多动脑、多引导、多激励,抓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直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诱导,提高其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了从开始就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个教材内容都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写法,而是以学生为本,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游戏。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本学期学习主要内容 1、走和跑 (1)能知道自然快速跑的动作方法, (2)会做出两臂曲肘前后摆动的自然快跑及前脚掌着地沿直线进行快速跑动作。 2、跳跃: (1)能了解在踏跳区内起跳的重要意义 (2)能做出快速助跑、起跳迅速有力、起跳后向前上方跃起、两腿屈膝上提的跳远基本动作;做到在踏跳区内准确起跳。 3、投掷: (1)能知道投掷的正确动作方法。 (2)能掌握巩固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动作。 4、技巧: (1)知道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和要求 (2)能做出连续前滚翻的动作,几个前滚翻之间的连接紧密,方向正,翻滚动作正确。5、韵律活动: (1)知道节奏操的名称和动作方法。 (2)能随音乐节拍将全套操连贯起来练习。 体质测试: (1)跳短绳 (2)坐位体前屈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 2、每节课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对其进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3、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和韵律活动的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使学生了解做操的好处及简单的安全常识,初步懂得一些个人卫生与健康的常识和方法,逐步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互相关心的优良品质。

体育与健康课单元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单元教学计划 年级:高二年级教师:钟金霞项目:篮球 任务:通过篮球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初步掌握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基本技术方面,在完成各项传、接球和投篮技术动作 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通过组合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合运用 技术的能力。 课次任务与要求组织教法与措施 1 1、熟悉球性。 2、复习基本传球技术动作。1、教师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3、四人基本传球练习。(各12次) 2 1、复习基本传球技术动作。 2、学习传固定队员的单手肩上传 球。 1、四人基本传球练习。(各12次) 2、组织徒手练习。 3、组织有球练习。(两、三人) 3 1、学习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 术动作。 1、组织徒手练习。 2、组织有球移动练习。(两、三人) 4 1、改进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 术动作。 1、组织分组练习。 2、小组互助学习,互评。 5 1、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1、组织分组练习。 2、组织传切投篮练习。 3、小组互助学习,互评。 6 1、复习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1、组织分组练习。 2、半场两人一组一传一投的练习。 7 比赛了解与欣赏。1、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录像。 2、教师讲解、点评。 8 1、学习二攻一、一防二。1、讲解、示范。 2、分组练习、体会。 9 1、半场传球游戏。 2、三攻二。 1、讲解、示范。 2、分组练习、体会 10 半场教学比赛分组进行 11 半场教学比赛分组进行 12 比赛了解与欣赏。1、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录像。 2、教师讲解、点评。 13 巩固、提高半场两人一组一传一投1、进行分组评定,提高技术动作。 2、个别辅导。 14 比赛了解与欣赏。1、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录像。 2、教师讲解、点评。 15 考核1、布考试标准与要求。 2、每人做两次,取最好成绩。

《体育与健康》教案

《体育与健康》教案 教学内容:体育课课堂常规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中学体育课的常规要求,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教学步骤: 一、课前常规: 1、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2、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划好场地。 3、向体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4.上体育课时,学生应提前1分钟到指定地点等待教师并准备上课,体委应带领部分同学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 5、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6、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7、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8、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9、轻病假和女生例假,必须随课见习,并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 10、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包括见习生)。 11、上体育课时,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据此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分。 二、课上常规: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 1、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 2、能认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

2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word版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水平一)二年级技巧———仰卧推起成桥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胡英兰 一、单元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价值和意义 本教学内容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基础上,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合理的开发、创新、使用器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在展示成果时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2.教材分析 《仰卧推起成桥》是小学水平一教材中的技巧项目。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身体倒置的体位感觉和运动感觉,提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发展腕、臂、肩带和腰腹的力量。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关于发展上肢力量的各种方法,体验从简单到复杂,强度由弱到强的学习过程,并融入综合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各种游戏,在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同时,发展柔韧、灵敏、反应、协调等素质,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爱展现自我。在教学中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仰卧推起成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并建立动作表象,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爱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设计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掌握基本技巧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时,合理设计本单元教学流程,为学生创设较大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将情景教学法和创想游戏法相结合,遵循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让学生逐渐掌握动作要领,通过不断的观察、分析、实践来掌握合理的动作技术,体验技巧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5.教学组织策略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细化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主体参与阶段—融洽关系、调整状态、增智活体、能力初练。 2、自主学练体验成功技能拓展阶段—游戏牵线、新授伏笔、分层体验、细化评价。 3、调整情绪身心放松阶段—情感体验、团结互助、因势利导、总结评价。 6.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入境动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2.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探索。 3.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有信心的进行学习。 学法: 1、发现学习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探索。 2、尝试学习法、讨论探究学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教师:万秋玲 一、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生的培养将更注重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以德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突出"健康第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新世纪的社会生产和现代生活对人体的挑战。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为重点,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 二、学生分析 经过几年代课时间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活动,从中了解到二年级的学生的基本兴趣爱好和身体特点,是从刚刚入学进校什么都不懂的一年级新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了解到体育的基本队列队形以及掌握基本的常规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后实施教学的,二年级的学生喜欢跑、跳、投、跳绳、游戏等活动,但有些学生因身体原因如:肥胖等,学习动作显得僵硬呆板,缺乏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技能,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差,表现为动作笨拙,肢体支配能力差。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新学期新气象,本学期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学校里,你会获得有助于你强壮体魄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方法,有助你身心健康的运动心里小知识和卫生小常识,有助你于你与人成功交往的各种小游戏和团队活动,有助你于你感受成功快乐的体育竞赛游戏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吧!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你将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发现更多的新方法、找到更多的新答案: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你将会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你将会发现体育运动增予的益处,你将会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同时你还可以不断地发展和张扬你的个性,充分地展示你的 特长与你的聪明才智,让你的童年生活更绚丽多姿!让你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加有趣,更美好! 教学重点: 1、由于运动会有广播操比赛,所以每节课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广播操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