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资源勘查工程《沉积岩石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大学资源勘查工程《沉积岩石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大学资源勘查工程《沉积岩石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大学资源勘查工程《沉积岩石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表。环境要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构造条件、沉积介质物理条件、沉积介质地球化学条件。

相标志: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其中包括有:(岩石的成分与结构、沉积构造、垂向序列、砂体宏观分布、古生物类型)、地球化学特征、测井响应、地震响应

相序:在一连续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的有序组合。或从一种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沃尔索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即:在连续的没有间断的地层剖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相互叠置出现的顺序与它们在横向上出现的顺序是一致的。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沉积相分类:P247 海相组、陆相组、海陆过渡相组()

第十七章山麓-洪积相

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坡度急剧变缓,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锥或冲积扇。因其搬运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又称洪积锥或洪积扇。

冲积扇基本特征:(详见课本P248)

冲积扇分类:根据气候变化将冲积扇分为两类:旱地扇:指的是在干旱气候环境下发育的泥石流沉积作用占有重要比例的冲积扇。湿地扇:潮湿气候环境下以长年河流作用为主的冲积扇。

干旱型和湿润型冲积扇特征对比

类型干旱型冲积扇湿润型冲积扇

河流性质间歇性河流长年河流

扇体半径一般1.5~8Km,最大可达25Km 50~140Km

坡度较陡,一般3~10 平缓,<1~1.5

河床分布格

变化频繁紊乱河流往往定向迁移,决口改道具突发性

沉积物分布多泥石流沉积,多粗碎屑岩,自扇顶向前

缘沉积物逐渐变细自扇上部至前缘沉积物逐渐变细,但在冲积扇中部和前缘的河槽内分布砾质沉积

垂向层序整个冲积扇层序自下向上逐渐变粗,但单

个沉积旋回主要为向上变细的河流层序整个冲积扇及单个沉积旋回均为向上变细的层序。

冲积扇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

(一)水流形成的牵引流搬运沉积作用(二)泥流、泥石流等陆上重力流搬运沉积作用

冲积扇上的沉积物按成因可分为水携沉积物和泥石流沉积物两种类型:

一、冲积扇的亚相划分----按照现代冲积扇地貌特征和沉积特征,将冲积扇相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个亚相。

扇根(近端扇,上扇,扇顶):位于冲积扇根部,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

扇中(中扇):位于冲积扇中部,构成冲积扇主体,以辫状分支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

扇缘(远端扇,下扇):出现于冲积扇的远端,地形平缓,沉积类型以漫流为主。

二、干旱型冲积扇(旱地扇)

1、扇根亚相:地形地貌:坡度大,深切主水道发育。沉积特征:大套砾岩发育,有泥石流沉积,层理不发育。

2、扇中亚相:地形地貌:坡度较小,辫状宽浅水道发育。沉积特征:砾岩与砂砾岩、砂岩互层,厚层块状,可夹少量泥岩,平行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发育,冲刷面常见。

3、扇缘亚相:地形地貌:坡度缓,片流沉积为主。沉积特征:砂岩与泥岩互层,薄层为主,小型交错层理发育,

缺乏冲刷面,可见遗迹化石。

三、湿润型冲积扇(湿地扇)

1.扇根亚相主要由若干单元的厚层格架砾岩组成,这些单元的基底是平的,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剖面中具有上凸的顶面。沉积单元呈长条状,与水流方向平行,两侧为具交错层理的砂岩。扇根亚相主要受洪水期泄水量的控制。砾石主要为巨砾级,碎屑呈叠瓦状排列并且磨圆良好。大多数细砾和巨砾相互接触,其间被后期的较细粒沉积物充填。

2.扇中亚相底部含砾不多,但冲刷面发育。在中扇亚相中可确定出两种类型的砂坝。中扇上部或过渡带为粗砾的斜长方形砂坝;中扇下部为纵向砂坝。最大的碎屑集中于斜长方形砂坝的上游一端,在坝的侧方或下游一侧具板状交错层理的砂楔。河道砂质砾石中发育槽状交错层理。中扇下部的纵向砂坝主要由较细的砾石组成并被由洪泛形成的、具有砂丘的低水流河道分隔开,纵向砂坝砾岩具有水平层理和板状前积层等。

3.扇缘亚相中的砾石仅分散在具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的一些薄层砂岩和透镜体砂岩中。扇缘中辫状河道发育。砂坝类型包括纵向、舌形和横向形式。最常见的沉积构造是板状交错层理,其上覆坝顶平面层或波纹,河道砂丘形成槽状交错层理砂岩。

四、冲积扇鉴别标志

1、岩性:冲积扇的岩性变化较大,颜色偏红,主要与母岩区类型有关。大部分冲积扇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有砂、粉砂、粘土等。扇根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到扇缘部分砾石减少,砂、粉砂、粘土含量增多。可有膏盐及碳酸盐沉积。泥石流和筛状沉积是冲积扇的典型识别标志

2、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是冲积扇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泥石流沉积是其中分选最差的。从扇根至扇缘有粒度逐渐变细、分选性渐好、圆度逐渐增高的明显趋势。

3.粒度特征: 冲积扇砂质沉积物的粒度概率曲线一般为三段式。(详细见课本P255)

4 、生物化石:冲积扇中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湿地扇例外)。

5、沉积构造及颜色: 粗碎屑沉积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块状层理或不显层理,有时也可以见不太明显和不太规则的交错层理。砂质沉积物局部可见水流波浪,泥质表层可发育干裂、雨痕、流痕等。层理构造表现为流水沉积物与泥质沉积物复杂交互的构造序列。砾石可向源倾斜。沉积物多暴露地表,受氧化作用常缺少暗色沉积物,泥质沉积的颜色一般带红色。

6、垂向层序及沉积相组合: 冲积扇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生进积和退积作用,使其垂向沉积层序有着明显的不同。当冲积扇向源区退积,则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正旋回层序,否则相反。在扇体的不同部位,其沉积层序也不相同。在横向上,向源区方向冲积扇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常与冲积平原组合或风成-干盐湖相相接,与河流或湖泊、沼泽沉积呈超覆或舌状交错接触,有时也可直接与滨海(湖)平原共生。甚至有些扇体可以直接进入湖泊或海盆地的安静水体,形成水下扇或扇三角洲。

五、冲积扇与油气的关系

在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冲积扇是较常见的油气储层。重要的冲积扇带如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阿尔金山山前冲积扇带,渤海湾盆地西缘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带,新疆油田克拉玛依组冲积扇是克拉玛依油田的主要储层等等。

本章小结

1、携带大量碎屑物质的山区洪流流出山口,因坡度变缓流速降低而使碎屑物大量沉积而形成的锥形沉积体称冲(洪)积扇。源区范围大、构造差异升降强烈、碎屑物质丰富、气候干燥有利于典型冲积扇的形成。

2、冲积扇经由重力流和牵引流交互沉积形成,可分为河道、漫流、筛状和泥石流沉积四种沉积类型;常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三个亚相。

3、冲积扇的鉴别标志为:多种碎屑岩的组合,其中砾岩占很大比例;粒度粗、分选差、圆度低、结构成熟度低;具特殊的粒度概度图和CM图;生物贫乏;多冲刷构造、块状层理以及斜层理;垂向层序与扇的进积与退积有关,相应为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层序;平面上向源与剥蚀区或坡残积相邻,向沉积区与河流或风成干盐湖或湖、沼泽、海相接。

☆☆第十八章河流相

本章重点:

1.RUST(1978)根据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提出的河流分类体系及其特点。

2.曲流河的亚相和微相划分。

3.河流的二元结构。

4.曲流河和辫状河的区别

5.古代河流识别标志及与油气的关系。

河道分岔指数: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河道弯度指数: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

1.平直河流

弯度小,通常又称低弯度河。平直河流比较少见,一般仅存在于河流某一段较短的距离内,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10倍。

2.曲流河的主要特征

(1)单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大于1.5),宽

/深<40,河道较稳定

(2)水流缓,水量变化小

(3)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沉积形成边滩

(4)常截弯取直作用

(5)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3.辫状河

(1)多河道,低弯度(弯度指数<1.5),宽/深>40, 河道不稳定

(2)坡降大,流量不稳定,搬运方式以底负载为主,

沉积物较粗

(3)心滩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不发育

(4)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山区或者冲积扇上面

4.网状河

(1)多河道,高弯度(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窄而深,

稳定

(2)坡降小,流量稳定,水流缓,以悬浮负载为主

(3)冲积岛、泛滥平原或湿地发育,由细粒物质和泥碳组成,占据60~90%的地区

在横向上,河流相向上游方向与山麓-洪积相衔接,向下游方向上与湖泊、三角洲、海岸相相邻。在垂向上,向上可演变为三角洲相等相类型。

二、河流相亚相微相特征:(一)河床亚相

1、岩石类型: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

2、层理类型: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样。以底部具明显的冲刷面,和槽状交错层理发育为特征。砾石具叠瓦状排列。

3、化石类型: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叶片、枝干等。可见硅化木化石。

4、砂体形态:岩体形态多具顶平底凸的透镜状。

(1)、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成因:河床中流水的选择性搬运,使细粒物质被悬浮或带走,而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洪水期)砾石等碎屑物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沉积,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河床底部滞留沉积在河道砂体底部呈透镜状产出。

沉积特征:河床底部滞流沉积主要成分是砾石,常呈叠瓦状排列,砂级沉积物少,砾石成分复杂,包括泥砾。常含植物茎杆,不具层理,底部具冲刷侵蚀接触。

(2)、边滩沉积

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

在弯曲河道中,主流线沿河床弯曲,构成连续螺旋形前进的单支环向环流。表流是辐聚水流,在凹岸处产生强烈的下降水流,是冲刷凹岸的主要因素。底流是辐散水流,使泥砂在凸岸发生堆积。

(1)主要是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沉积,碎屑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岩屑和长石含量高。

(2)下部多由大型沙垄迁移形成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向上发育有平行层理,小波痕层理,爬升层理等。(3)几乎没有化石,但常见炭化的植物茎叶碎片。

(4)砂体从下向上,粒度变细、层厚变薄、层理规模变小。

曲流河河床中的搬运以底负载(滚动和跳跃)搬运为主,故边滩以砂岩为主,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垂向上,自下而上常出现由粗至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层理类型主要为大、中型槽状或板状交

错层理,间或出现平行层理。

(3)、心滩沉积

辫状河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水流不断的分叉又会合,导致心滩发育,这是与曲流河的重要区别。辫状河边滩沉积不发育。

(1)沉积物一般粒度较粗,以粗细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岩屑砂岩,长石砂岩。(2)可形成各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如巨型或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等各种流动成因的交错层理,有时还有逆行沙坡交错层理。(3)偶见植物残片。(4)砂体剖面上为透镜状;垂向上,心滩砂体从下向上也有向上粒度变细的趋势,心滩层序反应了水动力由强变弱的特征。

(二)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与河床沉积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进一步可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

1、天然堤微相:河流在洪水期因水位较高,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物质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河床的砂堤。它高于河床,把河床与河漫滩分开。天然堤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沉积物较边滩沉积细,比河漫滩沉积物粗.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位于河床沉积之上,细砂、粉砂、泥组成的薄互层。以具有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和上攀交错层理为特征。

(1)沉积物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比边滩沉积细,漫滩沉积粗;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砂、泥组成薄互层。

(2)垂向序列是下部砂质岩发育交错层理,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层理。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层理。

(3)常由钙质结核、植物根,干裂、雨痕等。

(4)砂体剖面上为透镜状。天然堤多发育在曲流河河道两侧,凹岸一侧的天然堤常被侵蚀不易保存下来。

2、决口扇微相——是洪水期由于天然堤决口,河水携带大量沉积物通过决口被冲到洪泛盆地上形成的扇状沉积体。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常见冲刷充填构造;横剖面呈透镜状。

(三)河漫亚相(泛滥盆地)

1、河漫滩微相:以粉砂岩为主,含粘土岩;

波状层理和沙纹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

发育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

2、河漫湖泊微相: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

现;发育水平层理、泥裂;潮湿区生物化石

常见,干旱区可见盐湖。

3、河漫沼泽: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

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富含泥碳沉积。

(四)牛轭湖亚相(废弃河道):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

弯曲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牛轭湖沉积主要是粉砂岩及粘土岩。粉

砂岩中具有交错层理,粘土中发育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

石和植残骸。岩石呈透镜状。

三、曲流河和辫状河相比较

(一)曲流河相:一个完整的曲流河相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

下部由底部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上部由天然堤岸和泛滥盆地沉

积组成,二者的厚度比接近1:1。

河流的二元结构:一个垂向上向上变细的河流层序,底层沉积由河道

亚相构成,顶层沉积由泛滥平原亚相构成,在曲流河中顶层沉积和底

层沉积厚度近于1:1,在辫状河中顶层厚度远小于底层沉积厚度。

(二)辫状河相

1、发育与曲流河相同的河床滞留沉积,砂砾沉积为主,其上发育心滩,也发育侵蚀面。

2、心滩发育,边滩沉积不发育,这是与曲流河的重要区别。在砂体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嵌于四周

河漫泥质沉积中。

3、辫状河河道迁移迅速,稳定性差,所以堤岸、泛滥平原沉积不发育。辫状河废弃河道一般不形成牛轭湖。因此辫状河流二元结构不发育。

☆四、鉴别标志

1、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

河流沉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等各类碎屑沉积物组成。并且矿物成分复杂,成熟

度低。碳酸盐岩较少出现。上游偏粗,下游偏细。砾石成分复杂,有比较多的陆源砾石。

底部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是河流相的重要鉴定标志之一。

2、粒度资料反映出牵引流性质

河流沉积的砂和粉砂分选差到中等,分选系数一般大于1.2,粒度频率曲线常为双峰,

正偏态;粒度概率图上常表现明显两段性,且以跃移总体为特征。

3、沉积构造丰富,并且具有特征的“二元结构”序列

层理类型多样,以反映单向水流的大型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为特征,斜层倾角为15°~

30°,层系厚度一般为30cm或更薄,一般不超过1m。还有平行层理和上攀波纹状层理,

以及包卷层理等。河流中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有时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

向上游,倾角10°~30°。河漫沉积可见钙质结核和泥裂,以及碳化植物屑及立生植物

根。

4、生物化石稀少

河流相生物化石一般保存不好,通常较难见到动物化石及较完整的植物化石,所见者常是破碎的植物枝、干、叶,在时代较新的河流相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硅化木是河床亚相的指相化石。

5、特征的砂体形态

在横向上,河流相相变较快,砂岩多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垂向上常出现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间断性岩性正韵律,每个韵律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现象。平面上多呈弯曲的条带状、带状、树枝状等。

五、河流砂体与含油气性

1.河流相砂体可以作为很好的油气储集层,储层非均质性强。

2.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我国鄂尔多斯二叠系、三叠系的油田有河流相储层。美国、加拿大也有河流相储层。

第十九章湖泊相

本章重点:1.湖泊的沉积相、亚相和微相划分及特征2.古代湖泊识别标志3.湖泊与油气的关系湖浪所引起的水体波动的振幅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达到湖浪波长1/2的水深时,水体质点运动几乎等于零,故常把相当于湖浪波长1/2的水深界面称为“浪基面”。浪基面以下的湖水成为静水环境。

陆源碎屑湖泊沉积模式及亚相类型

一、沉积模式

1、沉积相带在平面上有环带状分布的趋势。边缘向中心沉积物逐渐变细,滨浅岸湖相—半深湖—深湖,但是

浊流和三角洲会使沉积相带变复杂。许多湖盆的相带展布常常是不对称的。尤其是不对称断陷湖盆。一侧坡度较缓,相带展布宽,发育远程河流形成的大型三角洲,另一侧坡度陡,相带展布窄,湖滨形成扇三角洲,常伴生有重力滑塌、水下冲积扇。

二、亚相类型

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湾、湖泊三角洲

1、滨湖——水位季节性变化的洪水时湖面和枯水时

湖面之间的地带。周期性被湖水淹没、暴露。沉积

从泥到砾级都可能有。滨湖上部因暴露时间长,干

裂、雨痕和植物根常见;湖滨的下部与浅湖区过渡

带湖浪作用强,以砂质沉积为主,各种浅水波痕、

交错层理常见。湖滩、砂坝、砂嘴、泥坪

(1)湖滩与砂坝(滩坝):发育于较陡的湖岸岩性:砾岩、砂岩结构:分选、磨圆好成分成熟度:高

构造:小型交错层理,逆粒序砂体形态:席状、底平顶凸透镜状,平行湖岸生物化石:贫乏,可见生物壳碎片(2)泥坪:发育于较缓的湖岸岩性:泥岩、粉砂岩颜色:氧化色为主构造:水平层理、泥裂生物化石:植物化石、遗迹化石

2、浅湖-湖盆平均浪基面以上到湖泊枯水时水面之间的地带。该带可以有波浪和湖流作用,总体上水介质能量变低,沉积物以粉砂和泥为主,夹有细砂岩的透镜体。生物化石丰富。虫孔和虫迹较多,有时而不显层理。如有砂质供应--砂岩;如无砂质供应--泥岩、粉砂岩

(1)滩坝若湖底地形平缓,砂质供应充分,在宽阔的浅湖地带可形成具席状展布的砂质浅滩或局部砂质堆积加厚的砂坝沉积(砂质滩、生物滩、鲕粒滩)1)位于湖岸线拐弯处的滩坝2)水下古隆起处滩坝3)三角洲侧缘的滩坝4)开阔浅湖地区的滩坝

岩性:砂岩结构:分选、磨圆好成分成熟度:高构造:交错层理、浪成波痕、逆粒序砂体形态:席状、底平顶凸透镜状,多平行湖岸生物化石:常见,破碎

(2)滨浅湖泥及粉砂

岩性:泥岩夹粉砂岩构造:水平层理,沙纹层理,无暴露标志生物化石:常见,完整

3、半深湖

正常浪基面之下、洪水或风暴影响的深度之上。

泥岩夹洪水沉积的粉砂岩及细砂岩薄层,还原色为主,水平纹理发育,浮游生物化石较多,底栖生物化石少见。4、深湖

洪水或风暴影响的深度之下,常为缺氧环境。

泥岩为主,可夹浊流沉积的粉砂岩及细砂岩,还原色,水平纹理发育,可见浮游生物化石,缺乏底栖生物化石。5、湖湾

在浅湖区,由于砂嘴、砂坝或水下隆起屏蔽、遮挡而形成的半封闭的水体。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碳酸盐岩,分布局限,其上常为沼泽沉积。

6、湖泊三角洲-河流入湖处形成的三角形碎屑岩堆积体。从河口向湖心方向沉积物发生机械分异作用。粗的沉积在近岸处,较细的被带到湖心沉积。三角洲常具有三层式结构。顶积层是三角洲平原河道沉积。一般以砂质为主;前积层往往是湖泊三角洲沉积的主体,主要为砂质粉砂和粉砂沉积。常见交错层理、沙纹层理。底积层则为粉砂和泥质沉积,生物碎片较多,富含有机质,具水平层理或因生物扰动而不显层理,相当于浅湖沉积。

在垂向上,由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组成一个向上变粗、变厚的沉积层序。

三、沉积相组合

从湖盆边缘到湖盆中心的沉积相平面分布:洪积扇——河

流——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

湖泊沉积相的垂向组合往往以较深湖或深湖亚相开始,向

上递变为滨湖和河流相沉积,构成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垂向

层序。

三、湖泊沉积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较单一

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砂岩与河流相相比矿物成熟度高、石英含量可达70%以上;与海相相比成分较复杂,成熟度较低。砂岩的粒度比河流相的细,分选也较好,因而与海相较难区分,其粒度概率曲线也与海相成因的近似。粘土岩在碎屑湖泊中广泛分布,且向湖中心增多。深水还原环境的湖相粘土岩常富含有机质,成为良好的生油岩系。我国油气田的生油岩系大多为湖相成因的粘土岩。碎屑湖泊沉积中也可出现类型多样的化学岩和生物岩,如石灰岩、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等,其沉积厚度及分布范围较为局限。

2.沉积构造多样

层理类型多样,但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由于湖泊的范围有限,浪基面深度小,湖泊广大地区多处于浪基面以下,故在此地区的粘土岩多发育水平层理,有时亦为块状层理。在近岸地区可见交错层理、斜波状层理等。湖泊沉积可有较发育的波痕。以往认为对称波痕是湖泊与河流相区别的一种标志,但根据皮卡德(Picard)等人的研究,波痕的对称性并非为湖泊所独有。而且湖泊亦发育不对称波痕,但其波峰的走向绝大多数与滨岸平行,不对称波痕的陡坡向岸方向倾斜。干裂、雨痕也常见到。

☆3.生物化石丰富

生物化石丰富是碎屑湖泊沉积的重要特征。常见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瓣鳃类、腹足类、鱼类等,没有海相生物化石。

藻类也是湖泊中较常发育的生物。轮藻为淡水环境所特有,蓝绿藻、硅藻和部分绿藻也是常见的类型。其中蓝绿藻与海相见到的呈叠层状构造的不同,常呈树枝状或分离的结核团块状构造;红藻在湖相中未曾见到过。此外,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子花粉等大量出现也是湖相重要特征。尽管海相也出现植物化石,但可以其种属和数量远离

滨岸越来越少这种梯度变化来加以鉴别。

4.垂向层序多反旋回

碎屑湖泊沉积多出现由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以此区别于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的河流相沉积。5.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

湖泊相沉积的分布范围比河流相大,比海相小,相带、岩性和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而且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比河流相稳定,但稳定程度比海相差。

四、湖泊沉积与油气关系

目前我国发现的绝大多数油气田都分布在碎屑湖泊相沉积中。

(一)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

1.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如我国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和苏北盆地的生油岩系就分别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半深湖一深湖亚相的暗色泥岩,其厚度可达千米以上。

2.碎屑湖泊沉积中发育各种类型的砂体,如滨浅湖滩坝砂体、三角洲砂体、深水浊积扇砂体等,因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近油源、粒度适中、生储盖组合配套等特点而成为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二)多旋回的湖泊发育演化形成多个生储盖组合

1.从湖泊的发育和演化来看,湖泊下陷扩张期,湖盆大幅度持续稳定下沉,有利于深湖-半深湖亚相的发育,即有利于以粘土岩为主的生油岩系及盖层的形成。

2.湖盆的抬升和收缩,有利于三角洲、滨浅湖滩坝等储油砂体的形成。

3.若湖泊的发育具有多旋回性,在垂向剖面上可出现多个生储盖组合,而且第一个组合的盖层即为第二个组合的生油层,从而造成生储盖组合的垂向叠合。目前勘探结果表明,潮湿气候区多旋回近海湖盆的中部旋回,生储盖组合最发育,油气资源最丰富。

☆☆第二十章三角洲相

重点:1. 三角洲形成的主控因素2.三角洲分类3.河控三角洲沉积相划分及相序4.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三角洲概念:三角洲是河水携带的载荷在其与湖泊、海洋的汇合处卸载形成的半锥形沉积体,在平面上以河口为顶端向湖泊、海洋展开呈三角形状。

一、三角洲形成的主控因素

1.河流的作用

河流流量和输砂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河流流量和输砂量越大,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的比值越高,越有利于泥砂在河口堆积,即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2.蓄水体密度和河水密度的差异

贝茨(1953)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的一个喷嘴。认为河流流入蓄水体,可以形成轴状喷流和平面喷流两种自由喷流类型。

A. 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

B.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湖泊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平面喷流类型,河控三角洲

3.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

河流的建设作用——波浪和潮汐的破坏

4.河口区的盆底地形

陡坡----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缓坡—三角洲

5.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

蓄水盆地相对稳定,或缓慢沉降,沉降速度等于或略小于沉积速度,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

二、三角洲分类

1.斯考特(1969)分类:高建设性三角洲, 高破坏性三角洲。

高建设性三角洲:河流作用主要是向海盆输送沉积物,不断使三角洲向海进积,起着建设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相称建设相。以建设相为主的三角洲为高建设性三角洲。根据其形态可可细分为朵状和鸟足状三角洲。

高破坏性三角洲:海洋作用主要是将河流倾入海中的沉积物进行改造和再分配,起着破坏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相称破坏相。又区分为波浪作用主导的浪控三角洲和潮汐作用主导的潮控三角洲。

2.盖洛韦(Galloway,1975)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三种主导作用的相对强度三角形进行分类: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前者属于建设性三角洲,后两种属于破坏性三角洲。

3.近期,人们不仅考虑河流、波浪、潮汐三种能量作用的关系,而且还考虑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以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粗细,首先将三角洲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薛良清,

1991),然后再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三种能量作用的关系将三角洲划分出河控、浪控和潮控三角洲。

三、河控三角洲沉积相划分及相序

1.河控三角洲形态:(1)、鸟足状三

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又称为舌形或伸长形

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

类型,也是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

洲。

特点是河流的输砂量大,悬浮负载

多,砂泥比值低,有较发育的天然

堤和较固定的分流河道,沉积巨厚

的前三角洲泥,分流河道和指状砂

坝向海推进快、延伸远,有广阔的

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2)朵状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态呈向海突出的半圆状

或朵状。河流的输砂量相对较少,

砂泥比值较高,波浪作用有所增强,

但河流输入沉积物的数量仍高于波

浪和潮汐作用改造的能力。

三角洲前缘的指状砂体受到海水的冲刷、改造和再分配而形成席状砂层,使三角洲前缘变得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圆形。

2.三角洲的亚相沉积特征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河控三角洲相划分为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

(一)三角洲平原亚相

是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

流大量分岔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

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海滨区的延

伸。三角洲平原可视为河流相的缩影。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

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

几个沉积微相。

①分流河道微相:分流河道是搬运陆源物质的通道,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

A)岩性:构成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主要为砂质;发育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粉砂岩和泥岩。B)沉积构造:底面有侵蚀面,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C)生物: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D)砂体形态: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

②陆上天然堤微相:天然堤分布在分流河道两侧,平行河道延伸。

A)岩性: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粒度向下游及远离河道变小。B)沉积构造:小波痕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纹层、植物根系和碎屑以及动物的潜穴。生物扰动构造也很发育。由于洪水期与平水期的交替,天然堤的层序呈粉砂层与粉砂质粘土层互层特点。C)砂体形态:横断面成楔状或不对称的透镜状,向河道一侧较陡,另一侧较缓并逐渐过渡到河道间其他沉积。

③决口扇微相:洪水漫溢河床,冲破天然堤形成决口扇滩,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席状砂层,但比河床沉积细,与河流相决口扇沉积类似。

④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其表面接近平均高潮线。沼泽中植物繁茂,排水不良,为一停滞的还原环境。

A)岩性:深色有机质泥岩、泥炭、褐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岩,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B)生物: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当排水通畅时,泥岩中的有机质不发育,并可见昆虫、藻类、介形虫、腹足

类等化石。C)形态:沼泽沉积约占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90%,广泛而稳定分布的层状有机质沉积可作为三角洲平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根据其分布范围,可圈定三角洲平原的大致轮廓。

⑤淡水湖泊微相: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湖泊面积小,水体浅,通常为3~4m;

A)岩性:沉积物主要为暗色有机粘土物质,并夹有泥砂透镜体。B)构造:粘土沉积物显示极好的纹理。C)生物:多见原地生长的软体动物贝壳;可见黄铁矿、蓝铁矿,但不成结核,虫孔发育。D)河流支流注入时,可形成小型的湖成三角洲沉积。

(2)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呈环带状分布在分支流河道的前缘地带,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

三角洲前缘是河流的建设作用和海洋的破坏作用相互影响和斗争最激烈的地带。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是陆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在向海延伸过程中,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速减缓,堆积速度增大。(A)岩性: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泥质极少;(B)沉积构造: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一充填构造,并见有层内变形构造;(C)砂体形态:垂直流向剖面上呈透镜状,侧向则变为细粒沉积物。

2)、水下天然堤微相

它是陆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两侧的砂脊,退潮时可部分地出露水面成为砂坪。

(1)沉积物为极细砂岩和粉砂岩;常具有少量的泥质夹层;(2)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两段型,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3)波状层理为主,局部出现流水的、与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4)有时可见植物碎片。

3)、(支流)间湾微相:它是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当三角洲向前推进时,在分流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楔形泥质沉积体,称为“泥楔”。(A)岩性:以泥质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砂质沉积物多是洪水期河水漫溢带来沉积的,常呈薄透镜体;(B)沉积构造: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砂岩具有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波痕及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C)在层序上,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泽沉积。

4)、(分支)河口砂坝微相:它是在分流河道入海口附近形成的砂质浅滩。海水的冲刷和簸选作用,使泥质沉积物被带走,砂质沉积物被保存下来,分流河口砂坝沉积物主要由分选好、纯净的细砂和粉砂组成。(A)岩性:主要是砂岩及粉砂岩,分选磨圆都很好,缺乏泥质组分;(B)沉积构造:槽状、楔状交错层理,小波痕交错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层面可见有波痕构造。有时可见气胀构造、泥火山或底辟构造;(C)生物:化石稀少,偶有破碎介壳分布。(D)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多呈新月形,或与河口平行的伸长形,横剖面呈双凸的透镜状。

5)、远砂坝微相:位于河口砂坝向海侧的前方,坡度向海缓缓倾斜,又称为末端砂坝,沉积物比河口砂坝细。(A)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少量泥岩;常形成泥质粉砂岩层。(B)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砂纹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波痕以及冲刷一充填构造。(C)生物:可有底栖生物生活,含有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D)砂体形态:多为延伸较远的层状,一般均分布在河口砂坝之下,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远砂坝与河口砂坝沉积一起构成一个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垂向层序,这是与河流相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

6)、前缘席状砂微相:河口砂坝、远砂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强烈改造和再分布,并发生侧向迁移,呈席状或带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形成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A)岩性:细砂岩及粉砂岩,分选好,成熟度高,质纯,可成为很好的储集层;(B)沉积构造:发育平行层理及砂纹层理;(C)生物:化石稀少;(D)砂体形态:砂层面积较大,层厚向岸加厚,向海逐渐变薄;(E)它是破坏性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类型,在高建设性三角洲相中不发育。

在河控三角洲中,分流河道的进积快,随分流河道向海推进,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形成呈指状垂直海岸线的砂体,合称为指状砂坝。由于分流河道的改道,形成多个指状砂坝呈放射状展开鸟足状。这在三角洲砂体等厚图上表现得很清楚。在指状沙坝砂体中可形成许多“泥质底辟”和“泥火山”的侵入

(三)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大部分是在浪基面以下深度范围内形成的,基本上不受浅水波浪的干扰。(1)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可含少量细砂,有时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富含有机质;(2)沉积构造: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3)生物:常见有广盐性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瓣鳃类等。随着向海洋方向过渡,正常海相化石增多,生物潜穴及生物扰动构造发育;(4)前三角洲暗色泥岩由于富含有机质,可以成为良好的烃源岩;(5)前三角洲泥向盆地过渡为浅海陆架泥质沉积。

3、河控三角洲平面相组合及垂向层序

三角洲内部的平面相组合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个单元。在发生进积作用的情况下,三角洲的垂向层序具有“海退”旋回的特点,从下向上岩性表现为从泥岩(页岩)向砂岩的过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1)下部:前三角洲和浅海环境沉积的暗色、富含有机质的泥岩;(2)中部:以发育浅水、受海水扰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特征,具有典型的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序列;(3)上部:为夹有浅色分流河道砂体的大量暗色

层(深灰色至黑色),为沼泽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四、河控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1)由陆源碎屑岩组成,其中以砂岩为主;分选、磨圆好,成分成熟度高。

(2)具有过渡环境沉积的特征,处于陆海(陆湖)交界处,一侧为冲积平原,一侧为海相。

(3)垂向相序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反映了三角洲沉积体的进积过程。下部为浅海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砂和粉砂岩,发育各种交错层理;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沼泽等形成的细砂岩、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4)自下而上为正常浅海狭盐度生物~半咸水生物~淡

水生物(以大量植物出现为特色)。在古代地层中,河控

三角洲平原是最主要的聚煤环境。

(5)在平面上向海方向呈鸟足状,剖面上呈透镜状;横

向变化复杂,只有从三度空间研究各相的关系和变化,

才能正确地恢复三角洲体系的内部结构。

(以河控三角洲为模型总结扇三角洲和辫状三角洲)

五、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定义为:“由相邻高地进积到安静水体中的冲积

扇”。

根据扇三角洲的影响因素,将其划分为:湖泊扇三角洲、

波浪改造的扇三角洲和潮汐改造的扇三角洲。

本质讲,扇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属于近山口的冲积扇环境。

扇三角洲平原与正常三角洲平原差别较大。中国东部断

陷湖盆中常常发育规模不等的湖泊扇三角洲。它由扇三

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组成。

1.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1)分流河道: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具有一般辫状河

流的沉积特征。

①岩性:主要为厚层碎屑支撑的砾岩、砾状砂岩,泥质

胶结,岩屑含量可达45%;

②结构:成熟度低,分选差至中等,无递变或具正递变层理,砾石次棱角至次圆状;

③沉积构造:底部具有冲刷面和滞留砾石、泥砾沉积,一般呈块状,向上粒度变细,相应出现大型交错层理、

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包卷层理以及顶部的水平层理;

④生物:化石少见,仅在顶部泥岩中偶见植物根系或虫孔。

(2)漫滩沼泽:漫滩沼泽位于分流河道间或单个扇体之间的低洼地区。

1)由于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气候干燥的地区,因而漫滩沼泽发育不全,面积较小;2)沉积物较细,一般为粉砂、粘土及细砂的薄互层;3)沉积物呈块状或水平纹层状,夹少量交错层理和干裂构造,常见植物根系和生物扰动构造,个别地方见有石膏、盐类沉积。由于受洪泛影响,见有较粗的砂岩透镜体。4)断陷湖盆中,入湖的冲积扇在湖盆陡岸呈裙边状分布。

2.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1)水下分流河道

①由含砾砂岩和砂岩构成;②分选中等。粒度概率图由悬浮、跳跃、滚动三个次总体组成。C-M图也反映了

牵引流的特征;③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有时出现脉状层理及水平层理;④化石较少,主要是浅水介形虫及淡水轮藻;⑤自然电位曲线呈顶底突变的箱形及钟形;⑥整个砂体呈长条状分布,横向剖面呈透镜状且很快尖灭;

⑦垂向层序结构特征与陆上分流河道相似,但砂岩颜色变暗。

2)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

①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两侧;②互层的灰色、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灰绿色泥岩组成;可见鲕粒,主要是表

鲕。在反韵律的单层中,由下而上分选变好,表鲕含量增加;③粒度概率图中跳跃总体常由两个斜率不同的次总体组;④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以及压扁层理、包卷层理。此相的重要特征是生物扰动程度较高,有较多的生物潜穴。同时,受波浪的改造作用较明显;⑤螺类化石较丰富。

3)河口砂坝

①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方;与正常三角洲河口砂坝相比,扇三角洲河口砂坝的沉积规模较小,但含砂量高;

②分选较好的粉砂一中砂为主,沉积粒序主要显示反韵律;③沉积构造:小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粉砂质泥岩中,可见滑动作用形成的变形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④粒度概率图:跳跃总体由两个斜率不同的次总体构成,反映河流和湖泊水流的双重作用;⑤自然电位曲线反映了粒度反韵律特征,显示漏斗形、顶底渐变的箱形;

⑥河口砂坝整体呈底平顶凸或双凸的透镜状。

4)前缘席状砂

①位于河口砂坝的侧方或前方,紧临前三角洲。当波浪和沿岸流作用增强时,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砂坝沉积物受到改造并重新分布。②岩性:细砂岩和粉砂岩;沉积物:成熟度较高;③结构:岩性较细,分选好,概率图中的跳跃总体含量高达80%~90%,滚动组分含量少;可显示反韵律的粒序;④沉积构造:波状层理、变形层理;⑤砂体形态:分布广而薄的席状砂体;

3.前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1)岩性:由互层状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组成;

(2)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常见粉砂质透镜体夹层;

(3)生物:含较丰富的介形虫、鱼类化石;

(4)自然电位曲线平直;

(5)前三角洲沉积分布较窄,与深湖相暗色泥岩较难区分。

(6)前三角洲以及深湖暗色泥岩中可见浊积成因的较粗粒砂体。

4、扇三角洲沉积的鉴别特征

(1)岩性:粒度粗,分选差,砂岩和砂砾岩;

(2)沉积构造:(进积) 自下而上水动力变强,粒度由细变粗,具反韵律特征,沉积构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3)生物:生物化石少。

(4)在地震剖面上显示楔形、透镜状反射外形,其内部具有不清晰的前积反射结构。

(5)在前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的前方还有浊积扇的丘形、小透镜状的地震反射响应。

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体系(包括河流控制的潮湿气候冲积扇和冰水冲积扇)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通常受湍急洪水控制,常为季节性的沉积作用产生,具有限定性的河口。

辫状河三角洲可细分为三个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前三角洲亚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由众多的辫状河道或辫状河平原相所组成。辫状河道充填层序主要由砂岩组成,也常见砾岩。辫状河道的沉积单元包括成互层的横向砂坝或纵向砂坝或它们两者的透镜体,并掺夹有丰富的小到中等、从砂到泥充填的冲蚀槽。与冲积扇相比,辫状河沉积物以河流体系的高河道化,更深、更持续的水流和很好的侧向连续性为特征。

1.辫状河道沉积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由众多的辫状河道或辫状河平原相所组成。1.以河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沉积物为主,亦见部分废弃河道充填沉积;2.河道砂坝岩性较粗,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砂岩,它们组成若干个向上变细的透镜体并相互叠置而成,单个透镜体最大厚度从0.2~5m不等,横向延伸数米即变薄尖灭;3.侧积交错层及冲刷面构造发育,见平行层理,大、中型板状一槽状交错层理。

2.废弃河道充填沉积

①沉积体往往呈下凹上平的透镜状,岩层向两端收敛变薄、尖灭;

②充填沉积物从下向上粒度明显变细,往往从砾岩(河道滞留沉积)逐渐变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③底部见起伏不大的冲刷面。向上层理规模从大、中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到小型交错层理,顶部为水平层理,层内还可见到充填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滑塌构造;

④岩性及沉积构造特征反映了水道充填沉积过程中,水动力逐渐减弱的过程。

3.越岸沉积

①洪水期,水体漫越河道,在河道两侧形成一些积水洼地,其内部接受细粒物质的沉积;

②岩性为粉砂岩、泥岩;

③可逐渐被植被覆盖,发展为沼泽环境,沉积碳质页岩及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分布不稳定,多呈透镜状,局部越岸沼泽中含有暂时性小水道砂岩透镜体。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像正常三角洲一样,由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及远砂坝沉积组成,其中水下

分流河道特别活跃,其沉积物在前缘亚相中往往占总量的90%以上。

(1)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1)它是辫状河道入湖后在水下的延续部分,其沉积特征类似于辫状河道砂体;2)沉积物较粗,由砂砾岩组成,砂砾岩中泥质杂基含量极少,多在5%以下,呈颗粒支撑;3)砂体中侧积交错层极发育,此外,冲刷面构造、平行层理及大、中型交错层理亦常见;4) 砂体总体呈层状,分布稳定,但内部往往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单个透镜体从下向上为细砾岩一含砾中、粗粒砂岩一中砂岩;5) 单一透镜体的最大厚度一般为0.5~2m,少数可达5m;横向延伸数米即变薄尖灭。

(2)分流河道间沉积

①岩性较细,常为粉砂岩与泥岩,颜色较深,为灰色及灰绿色;

②多以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形式出现在河道砂体中。

(3)河口砂坝

河口砂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缘及侧缘。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局部为含砾砂岩,从下向上多显示由细变粗的沉积层序,见平行层理及中型交错层理。

(4)远砂坝

远砂坝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

由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

向延伸远,分布范围广,但纵向上相带窄,厚度薄

内部见小砂纹层理,往往同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物呈薄互层状频繁交互。

辫状河前三角洲沉积特征

(1)与各类三角洲的前三角洲亚相相似,均以泥质沉积物为主。

(2)由于辫状河三角洲(也包括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堆积迅速,沉积体不稳定,很易形成重力流沿前缘斜坡运动到前三角洲泥质沉积物中堆积下来,常见的有碎屑流、液化流及浊流沉积,例如库车拗陷卡普沙良地区的下侏罗统阳霞组前辫状河三角洲深灰色页岩中夹有碎屑流和液化流沉积。

七、湖泊辫状河三角洲鉴定特征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基本介于扇三角洲与正常三角洲之间,在前三角洲中可以发育重力流沉积。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层序中发育块状砾岩相(Gm)、块状砂岩相(Sm)、平行层理砂岩相(Sh)、波状、断续波状交错层理粉细砂岩相(Fr)、块状粉砂岩相(Fm),而叠瓦状砾岩相(Gi)、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相(Sp)和糟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不太发育。平原地区以下粗上细正韵律沉积为主,前缘地区多发育下细上粗的反韵律。

八、三角洲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单一

三角洲沉积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在三角洲平原中常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无或极少砾岩及化学岩,这是与河流相和湖泊相区别之一。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比河流相高。

2.粒度分布特征

由陆向海方向,三角洲砂岩中的碎屑粒度以及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

3.多种沉积构造: 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中沉积作用和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以及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

4.生物化石混生: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的混生现象是三角洲沉积的又一重要特征。生物主要为广盐性生物,如瓣鳃,腹足,介形虫等。

5. 发育三层结构和反旋回沉积层序:三角洲在垂向上出现由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组成的三层结构,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沉积构成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层序。

6. 朵状砂体形态: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岩呈齿状交叉。高建设性三角洲前缘砂坝的延长方向与岸线垂直,高破坏性三角洲前缘则发育与岸线平行的砂坝或砂堤。

相序上具有向上变粗、变厚的特征,反映了三角洲沉积体的进积过程。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砂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砂、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九、三角洲相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相本身具有很好的生、储、盖条件及圈闭条件。1、前三角洲亚相的泥质岩是有效的烃源岩,它颜色暗,厚度大,富含有机质。2、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的砂岩成因类型多样,砂体发育、成熟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3、三角洲平原的细粒粘土岩、煤层等可作为区域性良好盖层。4、同沉积断层的发育易于形成滚动背斜以及岩性圈闭、地层圈闭等圈闭易于油气的聚集。

第二十一章障壁岛、泻湖、潮坪和河口湾

障壁海岸亚环境(相)划分:障壁岛、海岸泻湖、潮坪、潮道和潮汐三角洲

一、泻湖是被障壁岛阻隔而成的半封闭水域,为浅水低能环境,波浪作用微弱,潮汐作用明显,且极易受气候影响而淡化或咸化或停滞缺氧。

1)泻湖沉积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泥晶石灰岩、云岩构成。2)发育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3)化石种类单调,以广盐性生物为主4)膏盐类沉积是咸化泻湖的特征。

二、潮坪(潮滩):发育在波浪能量低、具有明显潮汐周期(潮差>2m)的平缓倾斜的海岸地区,或形成于沿岸海岸、

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极其少见。平面上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泥炭——潮湿气候下潮上坪石膏——干旱气候下潮上坪

沉积构造:1.层理

泥坪——水平纹层、水平波状纹层

砂泥坪——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砂坪——羽状交错层理

潮汐通道——大型流水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

2 .层面构造:砂坪及混合坪——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及叠加波

痕泥坪及混合坪——干裂、雨痕、冰雹痕

3.其它构造:泥坪、混合坪、砂坪—生物潜穴、钻孔

泥坪——石膏及石盐晶体

4. 再作用面构造:是一种侵蚀成因的局部性倾斜面,出现于

流水成因的交错层内,表现为分隔交错层系的倾斜面。

种类少数量多,海相和陆相混生为特征,半咸水生物或广盐

度生物大量发育,分异度低。

潮坪沉积层序:古代潮坪以进积型潮坪为特征,剖面上表现

为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见右图)→→→→

障壁岛综合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1.泻湖相——良好的生油相

带,沉积水体安静,沉积物细,泻湖底常处于还原环境,有

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2.障壁岛、潮坪、河口湾

相中有不同类型砂体,尤其是障壁岛砂体,砂粒度适中,分

选好,岩性均一,离生油岩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对油气的

储集更为有利。3.泻湖、潮坪广泛发育泥质岩类,也可以成为

良好的盖层。海平面交替升降变化,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第二十二章海相组沉积

本章重点:1、滨岸和浅海相主要鉴别标志;2、风暴岩的概念及垂向特征;3、等深流的概念及垂向特征;

海洋沉积相划分:滨海相平均高潮线~低潮线之间浅海相低潮线至200m

半深海相200~2000m 深海相2000m以下

滨岸亚相类型: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近)滨(各亚相特征见课本P342-P343)

一、滨岸相鉴别标志:1、岩石学特征:砂质较纯,石英等稳定组分含量高,重矿物相对富集,圆度和分选较好,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

2、沉积构造:高角度槽状交错层理—海岸沙丘大型冲洗交错层理,各种波痕—前滨槽状、板状交错层理—近滨水平层理、生物潜穴—近滨下部

3、生物化石:含数量不等的各门类海相生物及碎片。

4、垂向层序:进积型层序最发育。

5、砂体形态:平行于岸线走向呈线状分布,往往呈排出现,剖面上常呈下平上凸的透镜状。

风暴岩:风暴沉积是

一个时间过程,在风

暴活动的不同阶段,

发生着不同的沉积

作用,形成不同的结

果。一次完全的风暴

过程可以形成具有

一定规律的垂直层

序,一个理想的风暴

层序自下而上依次

出现侵蚀的底面,粗

粒滞留层,粒序层,

纹层段,泥质段。

1)侵蚀底面:是在

风暴高峰期由风暴

浪产生的涡流侵蚀

而成。一般为平滑或

不规则状。与下伏好

天气时细粒的陆架

沉积物突变接触,并常保留在风暴沉积层底面形成各种工具痕、渠痕等底部印模。这些印模可以指示风暴流的流向。

2)粗粒滞留层:一般多为大的介壳和粗的内碎屑和砾石,它们是风暴簸选滞留物。介壳层常具有优选方位,多数呈凸面向上平行层理排列的组构,但也有呈垂直的或叠瓦状排列。介壳层一般都是经过原地簸选、改造和扰动,但未经长距离搬运。贝壳常保留有泥晶包裹的痕迹。由于风暴衰减时细粒物质的沉积,在介壳层中可形成渗滤组构。3)粒序层:在有些剖面中,介壳层不发育或没有,侵蚀面上直接出现的是粒序层块状砂岩,尤其是在风暴浪基面以下的剖面中非常普遍。粒序层是由风暴回流形成的浊流沉积而成的,皆为向上变细的正粒序。

4)丘状层理或浪成交错层理层段:主要由细砂及粉砂组成,风暴流能量逐渐减弱,细粒物质沉积而成。粒序层之上,出现具丘状交错层理砂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水流更为缓慢,风暴流携带的悬浮物质最终成雾状沉积下来,形成水平纹层。在砾屑粒序层之上,可以出现具浪成交错层理细砂岩。该纹层段顶部开始出现底栖生物的活动,逃逸迹比较常见。

5)泥岩段:风暴完全停息后,陆架已恢复到正常天气时的沉积状况,沉积物主要是泥岩。这时底栖生物又重新定居在海底,对底质强烈扰动。原生层理多被破坏。生物扰动构造、内栖生物的潜穴、表生生物的遗迹非常发育。二。、陆棚相的鉴定标志

(1)沉积物以砂、粉砂、和泥为主,砂岩成熟度高,可含绿泥石、海绿石。(2)砂岩从薄层到厚层都有,大型和小型交错层理都可存在。泥岩中水平纹层常见。(3)含正常浅海生物化石组合,泥质沉积物可有丰富的遗迹化石。(4)泥岩和粉砂岩层中,夹风暴岩或具浪成层理的薄粉砂、细砂岩。(5)缺乏暴露标志

(二)等深流沉积

等深流是一种在大陆坡或陆隆带沿等深线持续缓慢流动的洋流,是由于地球旋转导致大洋水团的温度、盐度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环流体系。

等深流流速较慢,一般在5–20cm/s左右,可以搬运粉砂甚至极细砂;等深流是牵引流,可以形成床沙形体。等深岩中有单向水流沙纹层理,其层理反映出来的流动方向平行于大陆坡。分选较好,杂基含量常低于5 %。

第二十三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本章重点1、曲型鲍玛序列;浊积岩与风暴岩的区别;2、浊流海底扇相模式亚相划分,沉积特征以及相序特征;

☆一、典型的浊积岩--------曲型的鲍玛序列

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

粒度下粗上细,递变清楚;冲刷一充填构造和多种印模构造,

如槽模、沟模等。A段常比其他段厚度大,代表递变悬浮沉积

的产物。

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

多为细砂和中砂,含泥质,显平行纹层,粒度递变不大明显。

剥离线理。若B段作底,则与下伏鲍玛单元呈突变关系,其间

有一冲刷面,可见各种印模构造。

C段——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小型流水型波纹层

理和上攀波状层理,包卷层理、滑塌变形层理;是在A段和B

段沉积后,浊流转变为低密度流,出现了牵引流水流机制所致。

D段——上平行纹层段:由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组成,具

有断续平行纹层。是由薄的边界层流造成的,厚度不大。

E段——泥岩段:为块状泥岩,E段和D段有时不好区分,

两者均属低密度重力流沉积。

F段——深水页岩段:为远洋深水沉积的页岩或泥灰岩、

生物灰岩层,是判断深水浊流沉积的重要标志,有时与E段难

于区分,合并在一起统称E段。

二、浊积岩与风暴岩的区别:(1)浊流岩属于重力流沉积,风暴浪引起的风暴流沉积,属于牵引流;(2)分布深度:风暴流一般分布在200m以上的陆棚地带,而浊流分布在200米以下的深海/半深海地带,(3)沉积构造区别:风暴岩发育丘状\洼状层理,生物逃逸潜穴等构造,浊积岩则上述构造不发育,但是底部总存在侵蚀面并出现底模构造,并发育水平层理。(4)浊积岩的规模通常大于风暴岩,具有鲍玛序列;(5)相同点:在湖泊和海洋中均可发育;底部均有侵蚀面,均可发育平行层理。教材P350:表22-2

三、海底扇相模式

在补给水道稳定,深海平原宽广的条件下,多形成沉积物重力流扇,在扇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特征及岩石组合。补给水道:将砂、砾、泥组成的重力流沉积物输送到深水环境中去,高密度重力流具有侵蚀下切作用,使水道或峡谷不断向海底延伸。常被粗粒沉积物充填,特殊情况下可有细粒沉积物堆集。

1. 上部(内)扇:在地貌单元上这个相位于大陆斜坡根部的峡谷出口处。上部扇有主水道充分发育,在主水道延伸方向上依次出现泥石流、碎屑流(紊乱砾岩及粒序砾岩),在水道堤及外缘可发育C—E序的典型浊积岩。

2. 中部扇:常呈叠覆舌状砂体,突出的地貌特征是辫状分支水道发育。在辫状分支沟道里,以卵石质砂岩(或含砾砂岩)和块状砂岩为主,有时可见颗粒流和液化流沉积。在辫状分支沟道间以不同序列的典型浊积岩分布为特征。多形成A—E、B—E序浊积岩。在无水道部分多形成B—E、C—E序浊积岩。

3. 下部(外)扇:下部扇地形平坦,无水道。沉积物细而薄,多形成C—E、D—E序浊积岩。

4.深海平原相:在深海平原广阔面积上以远积典型浊积岩为特征。其厚度是很稳定的,有的薄粉砂层可以侧向追踪几十至数百千米。

5.深切扇:深切沟道是指深切海底扇叶表面形成的沟道,重力流在低洼处形成小型“深切扇。

纵向层序:深海扇多向深海平原推进而形成向上变粗厚的层序。

第二十五章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重点:1、欧文、威尔逊、塔克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2、何谓陆表海?3、碳酸盐岩形成环境。4、缓坡模式、镶边台地模式及孤立台地模式的主要区别?

碳酸盐的补偿深度—CCD:随水深增加,由于水温降低和压力增加,使碳酸钙溶解的饱和度增大,方解石和文石的溶解速度也增加。在某一深度上碳酸盐沉积物的溶解速度和供应速度达到平衡。在此深度之下,碳酸盐沉积物被溶解而不能沉积下来,粘土质和硅质便相对得到富集。现代海洋的CCD在4500m之下。

台地碳酸盐沉积:即是指水深200M以内、地势平坦的浅海碳酸盐沉积场所。

Shaw(1964)总结的陆表海能量和沉积物分布。

陆表海(epeiric sea)——也称内陆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陆缘海(pericontinental sea)也称为大陆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坡度较大的浅海。

在地质历史中,沉积碳酸盐的海大多数是陆表海。

现代的浅海是陆缘海。Irwin(1965)在show的陆表

海能量分布基础上,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

的一般原理。划分出三个能量带:X带、Y带和Z

带。

☆威尔逊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见课本P400)

Wilson(1975)根据对海底地形、水深、水动力

条件、海水盐度、氧化还原界面等综合因素控制

碳酸盐沉积作用的认识,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一个

理想的碳酸盐相带模式。威尔逊提出了9个相带

和24个微相类型。

1.盆地相

盆地相位于浪底(或波基面)和氧化界面以下,

水深超过几十米至几百米,为静水还原环境。因

水深而光线暗淡,不适于底栖生物生长。沉积物

主要依靠从外带注入的细粒泥质物质和硅质物

质,以及浮游生物死亡后降落的生物雨。停滞缺

氧的和过威化条件均可出现。盆地相按沉积特征

又可分为下列类型:1)石灰岩浊积岩相:2)深海

瘦地槽相:3)克拉通盆地(欠补偿和停滞缺氧的)

碳酸盐岩相:

2.开阔陆棚相(或广海陆棚相)

此环境水深几十米至100m,一般为氧化环境。

盐度正常,水体循环良好。海底一般在波基面以下,

但大的风暴也可以影响底部沉积物。这种陆棚较

宽阔,沉积作用相当均匀。这是典型的较深的浅

海沉积环境,主要岩石类型为富含化石的石灰岩

与泥灰岩,呈灰、绿、红及棕等色,视氧化和还原条件而异,普遍见生物扰动构造。层理薄到中,或呈波状到结核状。在泥灰岩中见球状或流动状构造,还可见泥丘和尖塔礁。陆源物质有石英粉砂岩、页岩等,与石灰岩互层,成层性好。生物群有代表正常盐度的介壳化石,狭盐性动物群的腕足类、珊瑚、头足类及棘皮类等相当发育。此开阔陆棚相带与开阔台地相很相似,因此,常难加以区别,前者多为广盐性生物

3.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脚相(或盆地斜坡相或盆地边缘相)

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脚相位于碳酸盐岩台地的斜坡末端,其沉积物由远洋浮游生物及来自相邻的碳酸盐岩台地的细碎屑组成,水体深度与开阔陆棚相相似,一般位于波基面以下,但高于氧化界面,由薄层、层理完好的碳酸盐岩组成,夹少量粘土质及硅质夹层。此岩石类似盆地相沉积物,但含泥质较少,厚度较大。某些韵律性或类似复理石层理的薄层石灰岩可达数百米,有滑塌现象。

4.碳酸盐岩台地的前斜坡相(或台地前缘斜坡相)

此相带为深水陆棚和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的过渡沉积,从波基面之上一直延续到波基面以下,但一般位于含氧海水下限之上。此斜坡的角度可达30o,主要由各种碎屑组成,堆积在向海的斜坡上。沉积物不稳定,其大小和形状变化极大,可能呈层状,有细粒层,也有巨大的滑塌构造,或为前积层及楔形体岩层。它们主要由灰砂组成,或由细粒碳酸盐岩组成。广海生物十分丰富。

5.台地边缘的生物礁相

其生态特征取决于水体的能量、斜坡陡峻程度、生物繁殖能力、造染生物的数量、粘结作用、捕集作用、出露水面的频率以及后来的胶结作用。此种生物建造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灰泥丘或生物碎屑丘;②圆丘礁台或斜坡;③格架建筑的环礁。主要由块状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几乎全由生物组成,也有许多生物碎屑。

6.簸选的台地边缘砂相(或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浅滩相)

簸选的台地边缘砂相主要呈砂洲、海滩、扇形或带状的滨外坝或潮汐坝,或风成砂丘岛。一般位于海平面之下到5~10m水深的范围内。组成的颗粒已受波浪、潮汐或沿岸海流的簸选,因而比较洁净。此带盐度正常,循环良好,氧

气充足。但由于底质经常变动,因此不适于海洋生物繁殖。

7.开阔台地相

从地理位置来看,此相带位于台地边缘之后的海峡、潟湖及海湾中,因此也可以用陆棚潟湖或台地潟湖来命名。此环境水较浅,由数米到数十米,盐度由基本上属于正常盐度到略为偏高,水流环境中等。这种条件适合各种生物生长,但无狭盐性生物。沉积物的结构变化大,但含有相当数量的灰泥。

8.局限台地相(半封闭—封闭的台地)

这是一个真正的潟湖,海水循环受到很大限制,盐度显著提高。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潟湖可分为堤礁(堡礁)之间或堤礁(堡礁)之后的潟湖,沿岸砂嘴之后的潟湖以及环礁内的潟湖。此相带还包括潮间带环境。主要沉积物为灰泥,它们堆积于天然堤、潮汐坪、潟湖内。粗粒沉积物见于潮汐沟以及局部海滩内。海水盐度变化较大,淡水、盐水、超盐水均有。有的地区可暴露于水面以上,氧化和还原环境均有。所见植物有海水沼泽植物,也有淡水沼泽植物。

9.台地蒸发岩相

此带即潮上带,干热地区的潮上盐渍地或萨巴哈沉积均为此带典型代表。此带经常位于海平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特大风暴时才被水淹没。主要岩石类型为白云岩及石膏或硬石膏,它们很可能是交代成因的。这些沉积还常与红层共生。(图不清晰,见课本P401)

1、2、3带属远海低能带的范畴;4带可算作远海低能带与高能带的过渡;5、6带属高能带,7、8、9带属近岸低能的范畴。

以上就是威尔逊的九个相带沉积环境的基本特征。(1),(2),(3)所述相带相当于陆棚沉积区;(4),(5),(6)所述相带相当于障壁岛、滩沉积区;(7),(8),(9)所述相带相当于潮坪、潟湖沉积区。

第26章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碳酸盐台地——巴哈马台地碳酸盐沉积。指地形平坦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后来该术语的含义扩大了。水深在风暴浪基面之上的浅水碳酸盐环境(Read, 1985)。

碳酸盐台地又进一步细分多种环境,潮坪、生物礁、浅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等。

一、碳酸盐缓坡(ramp)

阿尔(Ahr,1973)碳酸盐缓坡模式

碳酸盐缓坡是从海岸向外海缓缓倾斜逐渐过渡到深水环境的一个区域性缓斜坡,在斜坡上没有明显坡折。其相带多呈宽阔的、不规则地带。后来又分为等斜缓坡和末端变陡缓坡。

二、碳酸盐沉积的几点规律(条件)

1.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海洋环境的沉积物。在非海洋环境的碳酸盐中,只有湖泊碳酸盐比较重要。其它类型的非海洋环境的碳酸盐,在数量上微不足道,它们只有地质学的理论意义。

2.海洋碳酸盐主要发育在温暖、清洁、浅水环境中。所谓“温暖”是指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主要指南北纬40°之间的地区。所谓“清洁”,是指没有或很少有来自陆地的,含有大量陆源物质的、混浊的河流水的注入。所谓“浅水”,主要是指浅于20m的海洋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产生碳酸盐的各种生物最为繁茂,同时对无机碳酸盐沉淀作用的进行也最有利。

3.碳酸盐沉积中生物作用很重要。据研究发现,有很多微晶或泥晶碳酸盐岩,主要是由微体或超微体浮游生物堆积而成。

4.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对各种碳酸盐组分的生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如鲕粒的形成,碳酸盐颗粒的粒度分选和磨圆度以及灰泥等物质的被簸选,都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有关此外,礁的发育、叠层石的堆积

也与水体能量密切有关。

第二十七章礁和礁相

本章重点:1、礁的概念、分类2、生物礁中的生物及礁灰岩3、生物礁形成条件及鉴别标志4、生物礁与油气的关系

一、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

1.礁的概念:邓哈姆(1970)提出的礁的双重概念:广义礁和狭义礁。

狭义的礁即所谓生态礁,是指造礁生物原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2、礁的类型

根据礁的沉积环境,可把礁分为台地礁、台地边缘礁、盆地礁、泻湖礁、滩礁。

按礁的形态可分为:点礁、塔礁、环礁、马蹄礁、丘礁、层状礁。

按礁的形态和与海岸的关系可分为:岸礁、堤礁(堡礁)、环礁和台礁。

按形态可将礁分为以下类型:

l)点礁,也称为斑点礁

礁体近似圆形,或呈不规则状,是在泻湖或外滨海底较小隆起上形成的孤立小礁体。现代海洋中,点礁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波基面以上,并止于海面。

2)宝塔礁:也称为尖柱礁和孤礁,形似锥状或者陡侧向上变尖的丘状,是成礁期海底持续下降而成,多出现于深水带。

3)马蹄形礁:也称为新月形礁。向风面一侧礁体发育,背风一侧不发育,礁体凸面迎风,多分布于开阔海盆中,如美国二叠纪马蹄形礁。

4)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的边缘生长,连接成环状,中央带凹下成泻湖,多出现于外滨广海中。现代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我国南海均有发育,古代礁如墨西哥白垩纪的环礁。

5)丘礁:孤立地分布,近似半球状。是波基面以下较深水碳酸盐堆积而成。圆丘礁或宝塔礁用来指示大陆架边缘或盆地内的单元岩隆。

6)层状礁:也称为带状礁和滩礁,分布面积较大,礁高度不大,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上,相当于前述生物层礁。

三、生物礁发育的控制因素

1、浅水最有利礁的生长。海平面相对变化改变水深对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平面相对快速下降时,礁露出水面干死;海面相对快速上升,礁进入深水中淹死;海平面若保持相对稳定,礁体可以向侧向发展。

2、温暖有利礁的生长。板块运动进入高纬度礁冷死。

3、盐度正常有利于礁生长。礁后泻湖高盐度礁渴死。

4、清洁海水最有利于礁的生长。当气候变化或地壳变动陆源物注入时礁呛死。

因此,大地构造和地壳运动、气候条件、在地形地貌条件等均对礁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

四、生物礁鉴别标志

1、生物标志: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生物礁相中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的大量出现。

2、古地貌标志:生物礁具有明显的原始地貌隆起,加上礁相和非礁相之间的差异压实作用,因此,礁相地层的厚度明显比同期非礁相地层的厚度明显大。

3、岩性标志:礁核发育骨架岩、障积岩和粘结岩。礁前的垮塌礁角砾也是礁的识别标志之一,礁顶、礁翼的生屑、砂屑灰岩易发生白云岩化而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

4、结构、构造标志:礁体常呈灰白色块状岩体,成层性差、无层理。礁灰岩内示顶底构造发育。

5、次生标志:孔隙发育,各种溶蚀作用发育强。较纯的礁灰岩常呈小石林和陡崖地貌。

6、相带标志:生物礁一般能划分出礁核、礁翼、礁间、礁盖等亚相。

五、含油气性

与礁有关油气,所占储量极其巨大。各种原生孔隙(体腔孔、骨架孔、体腔间孔)和次生孔隙极其发育,白云化及溶解作用极发育,提高有效的储集空间。1.礁常常是成群或成带分布;2.礁储层常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3.礁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4.礁型油气田一般油气分布于礁核。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医学统计知识点整理(1)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统计学中基本概念 一、同质与变异 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 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定同性别、同年龄、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的儿童。 变异: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异。 “同质”是相对的,是客观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而“变异”则是绝对的 二、总体与样本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对象(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三、参数与统计量 总体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用希腊字母表示。μ.δ.π 样本统计量: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用拉丁字母表示。X.S.p 总体参数一般是不知道的,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四、误差: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2.系统误差:是一类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变化规律的误差,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 3.非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可以避免或清除。 五、概率 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值,常用P表示。概率取值0~1。 统计上一般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其发生的概率很小,可以认为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 第二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称为变量。 一、数值变量资料 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带有度、量、衡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等。 二、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又称为定性资料或计数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分类:二分类:+ -;有效,无效;多分类:ABO血型系统 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多为间断性资料 【例题单选】某地A、B、O、AB血型人数分布的数据资料是( ) A.定量资料 B.计量资料 C.计数资料 D.等级资料 【答案】C 【解析】ABO血型系统人数分布资料属于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又称为计数资料。因为是按照变量的血型分类,血型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所以本题选C。 【例题单选】测量正常人的脉搏数所得的变量是() A.二分类变量 B.多分类变量 C.定量变量 D.定性变量 【答案】C 【解析】脉搏数有数值大小,有度量衡,所以这个资料属于定量资料。本题选C。 三、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半定量资料或等级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举例:- + ++ +++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统计设计 2.收集资料

大学学期末班级工作总结

大学学期末班级工作总结 拖了老师好久的班级总结,终于在今天下午赶出来了。加上倩姐的建议、修改,终于成形发给老师了,总算完成了一件事。放在这里让师一的27位笨笨回味下这学期,顺便点评点评,对这份总结的不到位之处也请多包涵啊,顺便提点对下学期的建议吧,谢谢啦。 本学期班级里各方面正常运行。学风总体不错;工作方面无论是班内还是班外大家都表现突出;活动方面,大家积极配合,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生活方面,大家已经由刚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自如应对大学生活。 学习方面,刚开始大家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没有老师不停的叮嘱预习复习,没有上课满满的板书,没有每周每月按时的考试,我们都有点不适应。班主任蒋老师还专门给我们安排了一场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在师兄师姐学习经验的传授下,我们渐渐上了轨道。懂得了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靠自习,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具体展开说,精读这一科是上课方式转变最大,最需要大家慢慢适应且适应得不错的一科。刚开始很不习惯全英式的上课方式,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一些讲座的开展,我们也慢慢地适应了。开口讲英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们慢慢地将之习以为常并从中有所收获;泛读课上同学们积极踊跃配合老师,上课积极发言;语法课上大家学得很投入,课前课后也有许多同学问问

题,学习很主动;听力课上由于之前的英语视听水平参差不齐,同学们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层现象,有些同学听力能力较高,有些相对则较弱,尽管如此,同学们还是很努力地去适应这种听力环境,并取得了进步;语音语调课上以及口语课上,大家也积极配合老师,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大家慢慢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口语普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考勤方面,虽然中间有段时间大家做得不是很够,有点懒散的迹象,但经过助班和班委们讨论后出台了一个方案,每个班干部轮流一天的考勤,包括早读、上课。实施了几个星期之后,效果很显著,大家自觉了许多。早读很少人迟到了,上课也准时了许多,考勤方面井然有序地展开。期末的学习氛围更是浓厚,大家经常泡图书馆,在宿舍也常讨论一些学习问题。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期末考试顺利通过,都能考到满意的成绩。 工作方面,大家表现突出。在班里,班委们尽心尽职,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外,平时也积极帮忙其他班委干活,有问题有疑惑大家一起协商讨论。有了班委们的齐心协力,我们班的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地开展。在班外,我们班有院学生会干事8名,团总支干事4名,礼仪小姐三名,司仪队两名,话剧队一名,合唱队一名,辩论队3名,排球队一名,羽毛球队一名,学校广播站英语播音员一名,英协干事一名,勤工俭学干事一名,CU街舞社队员一名,乒乓球秘书部干事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编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学科中有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 1.身心关系问题。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所谓心理学,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最早叫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3.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脑是心理的器官。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④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4.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中间环节 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5.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的注意,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 6.情绪表现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是社会性的,是对较抽象的事物的反应,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人的社会成熟水平的标志,情感发展水平越高,情绪调控能力就越强,人的社会精神面貌就越好。 7.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8.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对人类心理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由来、建立 1.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近代欧洲意识心理学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欧洲 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2.理性主义心理哲学的基本理念来自柏拉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 黑格尔、赫尔巴特。经验主义心理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伯克莱、休谟、米尔、孔德。浪漫主义心理哲学代表人物有卢梭、尼采、歌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建立。 二、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又称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又称机能心理学,创始人为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卡尔,具有使用主义倾向。 3.塔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华生。 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霍妮。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常考考点

教育学专业课复习,中国教育史部分复习要把握教育的发展脉络,各类教育观点和各阶段教育特点,下面总结20个复习要点,大家抓紧记忆。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医学统计学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统计学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节概述 1、主要内容:a、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的统计理论和方法)b、健康统计(医 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和生长发育统计)c、卫生服务统计(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医疗保健制度和管理中的统计问题)。 2、 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 3、医学统计资料主要四个方面:统计报表、报告卡(单)、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专题研究或实验。 4、观察单位:是获得数据的最小单位,观察单位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观察单位可以是人、标本、家庭、国 家等。 5、变异:是指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6、变量: 观察单位的某种特征,称为变量。a、数值变量(定量变量)b、分类变量(定型变量或字符变量)。 7、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确切的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的集合。 8、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变量值就构成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9、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通常以符号P表示。 10、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或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第二节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数分布就是观察值在所取得范围内分布的情况。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2、频数分布类型:正态分布型频数、正偏态分布型频数,负偏态分布型频数。 3、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平均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指标使用条件计算公式 算术平均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的数值变量资料 几何均数①对数正态分布,即数据经 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的 资料;②等比级数资料,即 观察值之间呈倍数或近似倍 数变化的资料。 中位数①非正态分布资料(对数正 态分布除外);②频数分布 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的 资料③总体分布不清楚的资 料。为奇数 , 为偶数, 4、离散型趋势指标: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指标计算公式主要优缺点 极差R=Xmax-Xmin 计算简单,便于理解;只考虑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异,不能反映 组内其它观察值的变异度,不稳定,受样本量影响很大。

高校期末考试工作总结范文

高校期末考试工作总结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校期末考试工作总结范文篇一根据黑电大发文件规定,?我校及所属四县电大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于20XX年7月8日至7月13日进行,现已圆满结束。这次考试为期6天,本次共计3595人次参加了168个学科考试。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各系、处、科、室的鼎力合作下,克服了“考生多、考场少、考试时间紧”等实际困难,使这次考试获得了圆满的成功,给下学期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纵观这次考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工配合默契 考试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而抓好考风考纪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学期开学伊始,校领导就提出要严肃考风考纪,端正学习风气,并由教务处制定了《监考教师奖惩条例》。各科室将这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狠抓教学管理,加强晚自习检查,这为严肃考风考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XX年6月底,由各个教研室组织分别在各班召开了学生考前动员大会,20XX年7月6日又召开了考务工作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邵文梅主持,,教务处主任陈英宣读了本次考试文件,刘鹏斌校长做了重要讲话,重申要严格考风考纪,并对肇源、肇州、林甸、杜蒙电大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考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考试期间,校领导亲自挂帅,刘鹏斌任主考,邵文梅任副主考。几位领导深入考场检查指导,邵校长连续6天亲自坐镇指挥,及时处理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刘校长、孙校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考场检查巡视,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监考人员和工作人员热情高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不拖不靠,各司其职,使得这次考试进行得非常顺利。 2、加前考前教育,树立良好的学风 由于“端正学习风气,严肃考风考纪”的精神得到了贯彻落实,又召开了考前动员大会,使得考前教育工作做得非常充分。由于动员会,培训监考人等工作

大学 选修课 心理学 复习资料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独立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体系 1.基础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科学中与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2.应用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揭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实践领域中 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问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四、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 映就是感觉。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 感觉同时进行。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生理基础不同。感觉——单一分析器;知觉——多种分析器。 (3)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 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联系: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 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人体内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刺激的来源的不同,将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 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根据何种分析器在知觉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皮肤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错觉 1.错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 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5.19世纪后半期,高 等教育的活动形式: 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 多样化,高等教育的 形式复杂化。 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 看,高等教育是一种 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 专业教育,既可以是 学术性专业教育,也 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 育。 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 权的性质。 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人才。 10.中国古代就有“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的教育目的,体 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 功能。 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 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 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 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 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 依据。 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 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 增长的贡献是33%。 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 四次教育革命:第一 次是将教育的责任由 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 构;第二次是将书写 文字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 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 基本依据;第四次是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总结为学校、文字、文本、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二、简答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 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 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 的速度与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结构。 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 能,包括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 善, 3)高等教育可以 提高人们的收入。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 变: 1)18世纪以前确 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 职能(欧洲中世纪大 学), 2)19世纪初德国 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 的职能(1810年洪堡 柏林大学,还确立了 现代学位制度), 3)19世纪末美国 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 的职能(威斯康辛大 学,校长范*海 斯)。 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 系: 1)培养专门人才 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 能, 2)发展科学是现 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 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三、论述题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范文.doc

第一章绪论 1、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 3、统计学作用: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4、统计分析要点: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作出科学的结论。 5、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6、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 同质与变异 同质,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应大致相同。 变异,指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的、绝对的差异。 统计学通过对变异的研究来探索事物。 (2) 变量与数据类型 变量,是反映实验或观察对象生理、生化、解剖等特征的指标。 变量的观测值,称为数据 分为三种类型: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指对每个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如身高、体重、血压、温度等) 定性数据,也称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包括二分类、无序多分类。(进一步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如性别分为男和女,血型分为A、B、O、AB等) 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 统计方法的选用与数据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3)总体与样本 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 样本,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抽样,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参数,指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统计量,指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4)误差 误差,指观测值与真实值、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 可分为三种:系统误差,也称统计偏倚,是某种必然因素所致,不是偶然机遇造成的,误差的大小通常恒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随机测量误差,是偶然机遇所致,误差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抽样误差,是抽样引起的统计量与参数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主要来源于个体的变异。 统计学主要研究抽样误差。 (5)概率 概率,是描述某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度。 必然事件,事件肯定发生,概率P(U)=1; 随机事件,事件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概率介于0≤P(A)≤ 1; 不可能事件,事件肯定不发生,概率P(∮)=0; 小概率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概率P(A)≤ 0.05、或P(A)≤ 0.01。 医学科研中,P(A)≤0.05作为事物差别有统计意义,P(A)≤ 0.01作为事物差别有高度统

大学生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培养工作总结 大学生培养工作总结 转眼间我已经进入了大三,在二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欢笑和泪水,有成功和挫折!有人总结,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我们不能满足于平庸,应该以更好的方式开始新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个上午醒来。大学,是我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们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我在这里谈一谈关于我在大学里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大学的课程比起高中来说相较于轻松,大学里的学习主要是靠自觉,除了掌握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相关的书,查找资料,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地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如果说高中时的学习是幼儿学路由老师领着,那么大学就是大人式的学习,我们接过学习的接力棒成为了领跑者,在这一场比赛中,可以跨栏可以抢道可以跳跃,而绝对不能在起跑线上等待老师牵着你跑。只有自主自助自信的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正如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他不能只听教练的意见,而应该自己进行思考,因为毕竟,在场上铲球,抢断,过人,射门的都是你自己。 至于学习方法,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找到适合

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现在考研一样,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辅导书才是最好的辅导书。我不是很聪明,但我知道“笨鸟先飞”,我应该属于那种兢兢业业型,每次都早去上课,不逃课,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关于学习,我觉得兴趣与目是最重要的,比如数学、计算机和比较重要的科目我上课就比较专心一点,而且在课外时间还会去阅读一些相关资料,而对于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只是上课听一下,做到主次分明。在此我做以简单归纳:做好准备,提前预习,这样在课堂上能够比较顺利的跟上老师的节奏,取得更好的听课效果;认真听讲,做好记录,随堂记录笔记有助于集中注意听课,并且在期末备考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减少盲目性;定期复习,注意交流,要避免因时间过久而遗忘所造成的重复性工作,掌握好复习的间隔;还有要多与同学交流,探讨解答问题的方法,和对不同问题的意见,将更有助于拓宽思路。 关于各科的课程学习我在这里谈一下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视基础的学科,一定要把概念、公式弄清楚,一定要稳扎稳打,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英语学习,我英语基础不是太好,但现在考研必须重新学习,英语是大学中的必修课程,大一、大二两年一定要把英语基础打好,打牢,打实,这绝对马虎不得。因为大学要求过英语四级,还关系到能否得到学位证以及就业等诸

心理学[第七节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基本问题 思维在人的生活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不断扩大人的认识范围,不仅能认识现在,还可以回顾过去和预见未来。其次,它能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不仅能认识人所能一般接触到的事物以及规律,还可以把握人们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以及规律,使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以无止境地深化。第三,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发展,不仅能使人掌握知识、认识规律还可以使人由认识世界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但又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人们只有在大量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人们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在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世界的奥秘时,人们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建、改组和更新。 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并企图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和建构。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 (二)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还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 1. 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如何选择适宜的指标 定量资料统计描述常用的统计指标及其适用场合描述内容指 标 意义适用场合 平均水平;均 数 个体的平均值· 对称分布 几何均数平均倍数取对数后对称分布 中位数[ 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 口资料;④分布不明 众 数 频数最多的观察值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 调和均数 基于倒数变换的平均值正偏峰分布资料 变异度全 距 观察值取值范围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标准差 (方差) 观察值平均离开均数的 程度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 四分位数 间距 ? 居中半数观察值的全距 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 口资料;④分布不明 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均数的相对比①不同量纲的变量间比较;②量纲相同但 数量级相差悬殊的变量间比较 定性资料:阳性事件的概率,概率分布,强度和相对比。 ¥ 2.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防止概念混淆相对数的计算是两部分观察结果的比值,根据这两部分观察结果的特点,就可以判断所计算的相对数属于前述何种指标。 (2)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样本量较小时以直接报告绝对数为宜。 (3)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相对数,不能直接相加求其平均水平。 (4)相对数间的比较须注意可比性,有时需分组讨论或计算标准化率。 3. 常用统计图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分析目的 常用统计图的适用资料及实施方法 < 图形 适用资料实施方法 条图组间数量对比用直条高度表示数量大小 直方图用直条的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

( 定量资料的分布 百分条图构成比用直条分段的长度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饼图构成比用圆饼的扇形面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定量资料数值变动线条位于横、纵坐标均为算术尺度的坐标系 、 线图 半对数线图定量资料发展速度线条位于算术尺度为横坐标和对数尺度为纵坐标的坐标 系 散点图} 双变量间的关联点的密集程度和形成的趋势,表示两现象间的相关关系箱式图定量资料取值范围用箱体、线条标志四分位数间距及中位数、全距的位置茎叶图定量资料的分布' 用茎表示组段的设置情形,叶片为个体值,叶长为频数 第3章概率分布(连续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离散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1. 服从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二项分布成立的条件:①每次试验只能是互斥的两个结果之一;②每次试验的条件不变;③各次试验独立。 Poisson分布成立的条件:除二项分布成立的三个条件外,还要求试验次数n很大,而所关心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很小。 、 2. 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分别有什么特征 ①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都是离散型分布。 ②二项分布的形状取决于π与n的大小。π=时,不论n大小,对称分布。π≠时,图形呈偏态,随n增大而逐渐对称。当n足够大,π或1-π不太小,二项分布近似正态。 ③Poisson分布μ越小,分布越偏。μ越大,分布越对称。当n足够大时,分布接近正态。 4、正态分布应用 ①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正态分布是很多统计方法的基础 5. 正态分布特征 ①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②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取得最高点 ~ ③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位置参数)和标准差(变异度参数)(μ,σ2 ;标准0,1)

大学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

大学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 大学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以传播和研究高深学问为己任。作为研究者,其根本特性在于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教育者,其根本特性在于不仅要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教学知识。今天WTT小雅给大家整理了大学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在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方面,本年度共承担3门本科专业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方面,承担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全方面发展。 全年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认真,效果良好,荣获优秀教学质量奖三等奖。 (二):教研方面 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一项,新申请并获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和院教改项目一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 (三):科研方面 课题:参加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

论文:发表论文5篇,其中1篇为国外SCI论文,另4篇EI 收录。 会议:参加国外召开的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各一次,发表论文3篇。 (四):教书育人方面 为响应创新型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完成科研立项4项(全部结题),申报并指导学生开展校级创新项目1项。 以上是20XX年度工作的总结,谢谢各位同事在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新的一年里,将更加努力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 大学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容较多) 第一节:学习概述 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 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试误—联结) 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 条件刺激——条件作用 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 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进行区别)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29字,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许多方面,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古罗马着名演说家、教育理论 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着作。 二、独立形态时期 三、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把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作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问题。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即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教育在形态上的发展 教师的含义 广义: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 狭义: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专职人员。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教师的经济地位 (三)教师的政治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声望(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学生的特点 主动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3.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杜威4.学生的社会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