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汽教132班周琦 13520237

摘要: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机械专业基础课。但是,近年来中职生素质普遍下降,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难度较大;同时现有教材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与社会生产联系不密切,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机械零件展现出实用的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机械基础;教学;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快乐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意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以好奇激发兴趣。人都有好奇之心,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充满好奇,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点,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变速机构时,向同学们介绍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根据路况使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要把车向后倒。告诉学生驾驶员拨动拨杆的操作,是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学生感到很新奇,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2、以疑问激发兴趣。疑即疑问,解决疑问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

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①汽车在转弯时,为什么左右驱动轮转速可以不同?②卷扬机在提升货物之后,尽管机器已经停止工作,但货物为什么不会下降而是稳稳地停在空中?一连串的疑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以趣味激发兴趣。“趣”,既可活跃课堂,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而大家熟悉的电影恰好运用到了这种原理。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通过这样一讲解,学生听后兴趣盎然。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各种机构的教学,要求有动态的演示,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

欢迎。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 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设计课程。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于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设计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不受大纲的限制。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例如:在讲授齿轮传动中的受力分析这一重点、难点时,我打破了教科书的顺序,采用并行进度,以便横向对比。先讲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的法向力分解为圆周分力和径向分力。主动轮上的圆周分力为阻力,方向与啮合点的圆周速度方向相反;从动轮上的圆周分力为动力,方向与啮合点的速度方向相同;而径向分力都是由啮合点分别指向各自轮心。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轮转向的确定时,采用口诀定向,即“右旋右手,左旋左手,四指转向,拇指进向,不进则退,由退定向”。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因此,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车是一种机构,摩托车、

电瓶车都是一种机器,摩托车、电瓶车能实现能量转换,摩托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电瓶车能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在学习导杆机构时,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来学习曲柄摇块机构,利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来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②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在学完铰链四杆机构以后,在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基本了解后,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小制作比赛,并且要和上一届同学的作品相比较,看看哪些同学做得好,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非常高。③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规律和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 张英梅.技校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J].中等职业教育,2010 (1)

[3] 谢丽丽.机械原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N].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 (5)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 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 主编:栾学刚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机械的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 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机器的组成; 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的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掌握机器的组成。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了解零件的强度。 了解摩擦和磨损。 2.机械零件的精度 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术语、定义和相互关系; 掌握孔和轴的概念;尺寸的分类定义; 了解形状公差项目和基准的选用: 3.杆件的静力分析 掌握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 熟悉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掌握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形。 4.直杆的基本变形 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熟悉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 了解静载荷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了解扭转的概念。 了解外力矩的计算和扭转的计算。 熟悉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切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了解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了解弯矩图及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掌握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熟悉梁的强度计算。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了解交变应力及疲劳的概念。 5.工程材料 掌握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掌握钢的热处理及其目的。 了解常用有色金属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用途。 6.连接 了解键联接的功用和分类。 熟悉平键联接的结构和标准,掌握普通平键联接的选用。 了解花键联接的特点和类型。 掌握常用螺纹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熟悉螺纹联接的基本型式、结构尺寸及螺纹联接件。 了解螺纹联接的防松装置。 了解联轴器的功能、熟悉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了解离合器的功用、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 7.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运动副及分类。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特点和应用。 了解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和死点。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及应用。 掌握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了解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绘制。 8.机械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 了解V带的结构和标准;了解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了解V带传动的安装、紧张和维护。 了解链传动。

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两条是教学和研究。 一、上好课是成长的基础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我的体会是四点: 1.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怎样才能练好说功呢?我觉得有三种做法可以借鉴:(1)以听促说。看电视时,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说的、演员是怎么对白的;听优秀教师的课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通过听学习别人的咬字发音,借鉴别人的讲话思路。(2)以说促说。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登台发言,无论是在校上班还是外出学习,只要是有说话的机会,总不要轻易放过。我觉得和陌生人交流、跟外地人交流,收获是挺大的,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二来可以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3)以写促说。用电脑写文章,如果你用的是智能输入,正好可以纠正普通话的发音;文章写多了,你讲话的条理性、流畅性自然也就具备了。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能否同意我的观点,我个人觉得上述三点做法还是挺有效果的,有同感的老师不妨一试。 2.吃透文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人认为以本为本的说法,似乎有些过时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对于文科教学,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觉得理清“文脉”是吃透文本的关键,有些语文教师之所以课讲得零碎,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对于理科教学,我觉得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以“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文本处理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得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分析文本,理清了三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即通过图片感知、计算感知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确很小;然后借助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最后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引领学生围绕分子间究竟有没有间隔的问题展开探究。通过瞻前顾后,发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教材后面还要介绍的离子,因此,在汇总学生对物质构成情况的猜想时,要强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2006年暑假,在南京听了江苏省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讲座,他讲自己执教李白的诗《赠汪伦》的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围绕诗的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汪伦在李白即将离开桃花潭的时候才赶来送行呢?有学生说,李白在桃花潭好吃好喝好一段时间

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竞赛 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钳工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钢材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可将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等五种基本方法。 2.铁碳合金状态图是表示在极缓慢加热(或冷却)情况下,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时所具有的()图形。 3.为了使液压缸能在移动过程中停止在()上,并防止停止后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移动,在这种要求下,可以锁紧回路。 4.选用液压油应根据泵的种类、()、系统压力等。 5.简单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完全互换法,选择装配法,修配法和( )法四种。 6.任何工件在空间坐标中有六个自由度,要使工件具有确定位置,必须限制这六个自由度,是依靠定位元件的()来限制的,称为六定位的原则。 7.机床夹具由定位装置、()、辅助装置和夹具体组成。8.产生定位误差的因素,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必然产生基准()误差。 9.夹具的夹紧机构中以楔块、螺旋()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夹紧机构应用最普遍。 10.滑动轴承能用于特重载荷并制造成本低,能承受巨大的()和振动。 11.滚动轴承按滚动体种类分为球轴承、滚针轴承和()轴承。 12.轴系找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旋转机械运行的()和振动要求。 13.滚动轴承实现预紧的方法有两种:径向预紧和()预紧。 14.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曲轴旋转(),活塞上下各两次,气门开启各一次,完成进、压、爆、排一个工作循环。 15.钻床用钻套按其结构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钻套、可换钻套、()和特殊钻套四种。 16.刮削精度的检查方法有:刮削研点的检查和()、直线度的检查。 17.内径千分尺是用来测量内径及()等尺寸的

(整理)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常用机构 一、零件、构件、部件 零件,是指机器中每一个最基本的制造单元体。 在机器中,由一个或几个零件所构成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部件,指机器中由若干零件所组成的装配单元体。 二、机器、机构、机械 机器具有以下特征: (一)它是由许多构件经人工组合而成的; (二)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三)用来代替人的劳动去转换产生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具有机器前两个特征的多构件组合体,称为机构。 机器和机构一般总称为机械。 三、运动副 使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四、铰链四杆机构 由四个构件相互用铰销联接而成的机构,这种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 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有以下三种: (一)曲柄摇杆机构 两个特点:具有急回特性,存在死点位置。 (二)双曲柄机构 (三)双摇杆机构 a+d≤b+ca+d>b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 最短杆固定与最短杆相邻的杆固 定 与最短杆相对的杆固 定 任意杆固定 注:a—最短杆长度;d—最长杆长度;b、c—其余两杆长度。 五、曲柄滑块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连杆、滑块及机架组成的另一种平面连杆机构。 六、凸轮机构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机构,移动凸轮机构,圆柱凸轮机构。 (二)按从动杆的型式分:尖顶从动杆凸轮机构,滚子从动杆凸轮机构,平底从动杆凸轮机构。 七、螺旋机构 螺旋机构的基本工作特性是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移动。 螺纹的导程和升角:螺纹的导程L与螺距P及线数n的关系是 L = nP 根据从动件运动状况的不同,螺旋机构有单速式、差速式和增速式三种基本型式。

第二章常用机械传动装置 机械传动装置的主要功用是将一根轴的旋转运动和动力传给另一根轴,并且可以改变转速的大小和转动的方向。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有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等。 一、带传动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传动是用挠性传动带做中间体而靠摩擦力工作的一种传动。 带传动的速比计算公式为:i =n1/n2 =D2/D1 主要失效形式为打滑和疲劳断裂。 在进行V带传动计算和选用时,可先按下列公式计算基准长度Ld的近似值Ld’ : Ld’=2α+p(D1+D2)/2+(D1-D2)/ 4α 式中α为主、从二带轮的中心距;D1、D2为主、从二带轮的基准直径。 二、链传动 链传动的速比为i = n1 / n2 = z2 / z1 三、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速比为i = n1 / n2 = z2 / z1 = D2 / D1 一对齿轮传动时,通过两轮中心连线上的节点P 的二切圆在作无滑动的相互对滚运动,此二圆称为节圆。 齿轮传动可分为三大类:两轴平行的齿轮传动、两轴相交的齿轮传动以及两轴相错的齿轮传动。 四、渐开线 (一)渐开线的形成:当一直线AB 沿半径为rb 的圆作纯滚动时, 此直线上任意一点K 的轨迹CD 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二)渐开线的性质 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线段长度NK,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一段弧 长NC,即NK=NC; 2.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 3.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 4.基圆内无渐开线。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一)齿顶圆直径以 da 表示,齿根圆直径以 df 表示。 (二)分度圆是一个理论圆,无法直接测量,其直径以d 表示。 (三)模数以m 表示,定义为m = p /π (四)通常说的压力角,指的是分度圆上的压力角,以α表示。 (五)分度圆上的压力角规定为标准值,我国规定标准压力角为20°和15°。 (六)分度圆概念:齿轮上压力角和模数均为标准值的圆称为分度圆。 (七)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为了能正确啮合和连续传动,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正确啮合的条件:两齿轮的模数、压力角必须相等; 2.续传动的条件:在一对轮齿即将脱离啮合时,后一对轮齿必须进入啮合; 3.避免根切和干涉的条件:齿轮的齿数必须大于或等于17。 六、蜗杆传动 主要特点:速比大、传动平稳、有自锁作用、效率低。 第三章轮系 一、轮系的功用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作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B11040077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机械专业“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专业“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专业课程具有复杂性、试验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电化教学、实物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综合教学方法,即“四位一体”教学法。 1 “四位一体”教学法的涵义 1.1 “四位一体”教学法 “四位一体” 教学就是把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实践教学和电化教具(透明电动教具和示教板)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即以课堂理论教学分析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具体结构组成和模拟运动分析,观察各零件、部件之间的动力关系和运动关系;利用实物实践教学讲授各零部件的安装、检查和调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电化教具讲授其内部结构,模拟工作过程。 1.2 “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基本顺序 由于机械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利用透明教具和电化教学讲授基本结构和零部件之间位置关系;利用示教板和电动透明模型模拟工作过程和简单工作原理;利用挂图在课堂上讲述其运动和动力传递,分析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示教板来显现实际工作過程;利用实物进行拆卸,掌握实际结构及安装和调整的方法。最终达到结构掌握清晰、原理分析透彻、工作过程明了及拆装调整正确的教学目的。 2 实现“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必要条件 2.1 教师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艺术,能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学习和敢于争论的积极性;能以高超的理论知识掌握教学进程;能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进步思维。其次,教师必须掌握电化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电化教学的讲授范围和教学进度,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学生感情的交流。第三,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使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合理、教学线路得当。 2.2 教学材料 没有一定的教学材料,想实现“四位一体”教学是不可能的。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如电化教学的计算机、投影仪、展示仪、音响等,实物教学中常用机械零件、常用机构,电化教具的示教板、模拟透明仿真机床。在软件材料上,应准备若干套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光盘等。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则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利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等来完成一堂高效率的课,以此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化学;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老师要认真备课 任何老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备课这一环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过于依赖优秀教师以及教学经验,在备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差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化学教育。因此,老师要认真备课,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化学课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另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可以提前模拟教学情况,猜测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消除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使其有序、高效进行。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备课中,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层次: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以及还原剂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并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要学会团结互助,树立集体意识。我将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的本质。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获取相关知识。 二、注重细节教学,联系实际应用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发现题目越来越偏向于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统计等方式获取和教学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明白化学与人类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现在的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打开思路,结合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讲“雨水pH的测定”时,我引导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空纯净水塑料瓶沿瓶身的3/4处剪开,然后利用磨砂和纱布制成简单的雨水收集器,一共做了4个。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星期天有降雨后,在学校选取了两个采样点采样并对“收集器”进行编号。为了能够进行对比,我引导学生分两个时间段进行采集,下雨开始时各取回一个采有一定水样的采样器(上午9:40),下雨结束后再取回另一个采样器(上午11:05).样品取回后,学生迅速把样品带入化学实验室,通过pH试纸测定pH.在这个实验中,工具简单,取样点都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地方,贴合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生产中处处有化学,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跃了课堂气氛,了解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从学生熟知的饮料可乐入手,将可乐滴在用脱脂棉包住的过氧化钠上,进入“可乐点火”的魔术实验。一该实验贴近生活,学生对可乐熟知,也知道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二是该实验利用了可乐中主要物质水与二氧化碳。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三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后还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是否只有碳酸饮料可以进行该实验,其他饮料可以吗?为什么?四是该实验融“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为一体,只需要1-2滴可乐,反应速度就很快,现象明显,而且成功率百分之百。通过魔术实验的引入,活跃了课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Comment [u1]: 这几种属于传统的切 削加工,特种加工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超声波加工等 1 1.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工序又可分为 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3.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小批,中批,大批)生产,大量生产。 4.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 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5.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 车削,钻削,镗削,铣削,磨削,刨削。 6.工件上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表面), 已加工表面。(详见P58) 7.切削用量是以下三者的总称。 (1)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2)进给量, 在主运动一个循环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3)背吃刀量 工件上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件的垂直距离。8.母线 和 导线 统称为形成表面的 发生线。9.形成发生线的方法 成型法,轨迹法,展成法,相切法。10.表面的成型运动是保证得到工件要求的表面形状的运动。 11.机床的分类:(1)按机床万能性程度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2)按机床精度分为:普通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3)按自动化程度分为:一般机床,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4)按重量分为:仪表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重型机床。 (5)按机床主要工作部件数目分为:单刀机床,多刀机床,单轴机床,多轴机床。(6)按机床具有的数控功能分:普通机床,一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等。 12.机床组成:动力源部件,成型运动执行件,变速传动装置,运动控制装置,润滑装置,电气系统零部件,支承零部件,其他装置。 13.机床上的运动:(1)切削运动(又名表面成型运动),包括: 1、主运动 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动。 2、进给运动 不断将多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机械专业《电工基础》

1 沭阳中等专业学校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10单招机械专业《电工基础》 一、填空题(30分) 1、电力系统中一般以大地为参考点,参考点的电位为( )电位。 2、欧姆定律一般可分为( )的欧姆定律和( )的欧姆定律。 3、全电路欧姆定律,说明了回路中电流Ⅰ与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成( )比,而与回路中的( )及( )之和成反比。 4、导体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而电阻率则用符号( )表示。 5、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 ,电源的内阻压降为U 0,则电源的端电压U=( )。 6、有一照明线路,电源端电压为220伏,负载电流为100安,线路的总阻抗为0.2欧姆,那么负载端电压为( )伏。 7、串联电路中的( )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 )之和。8、一只220伏15瓦的灯泡与一只220伏100瓦的灯泡串联后,接到220伏电源上,则( )瓦灯泡较亮,而( )瓦灯泡较暗。 9、1度电就是1千瓦的功率做功1小时所消耗的电量,所以它的单位又叫( )。 10、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流时必须先断开电路,然后按照电流从正到负的方向,将万用表直流电流挡( )联到被测电路中。 11、一条均匀电阻丝对折后,通以和原来相同的电流,则在相同时间里,电阻丝所产生的热量是原来的( )倍。 12、用电压表测量电源路端电压为零,这说明外电路处于( )状态。 13、一电炉电阻为44Ω,额定工作电压220V ,则此电炉额定功率为( )。 14、如图1-2所示,已知E=50V ,I=20A ,R=20Ω,则A 点的电位是( ) 15.在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 )。串联的电阻越多,等效电阻越( )。 16.图2-1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 =6V, U=2V, 则R=( )Ω。 班级__ __ __ __ __ __ __ 姓名___ ____ ____ ____ __ 学号_____ ____ ____ ____ _得分_ _________ __ ______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图1-2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学时:128(讲课114:,实验:14)学分:7 执笔者:曾德江编写日期:2004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择,初步掌握机械零件毛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个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似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机械工程材料(17学时) 第一单元绪论(1学时) 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新技术的应用。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0学时) 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第三单元钢铁材料(4学时) 介绍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及牌号表示。 了解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牌号表示。 第四单元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2学时) 介绍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 了解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模块二静力学(16学时) 第五单元静力学基础(5学时) 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

基于CDIO的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基于CDIO的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在“以CDIO工程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先进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依托课程设计和课程考核方式,将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成功地应用于《机械优化设计》教学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标签:CDIO人才培养模式;机械优化设计;教学改革 目前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个人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忽视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具体表现在:专业课程比较枯燥,课程公式多、数学推导烦琐,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教学学时较长,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传统的学生实验主要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设计类试验较少等。而企业对于高校工科毕业生的评价是:毕业生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岗位适应时间长,团队工作意识匮乏,沟通和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有待提高。 CDIO是在2001年由4所前沿工程大学(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模型。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把职场环境引入到学校作为教育的环境,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做中学”和“学中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原则实施教学,强调在学中做,在学中规范,在学中提升,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在做中提炼。CDIO培养模式包含工程基础知识培养、个人能力培养、人际团队能力培养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四个模块。 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优化设计是指将最优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机械设计领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基于定量分析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法。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机械优化设计》课程进行了以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 CDIO培养大纲对工程教育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做出了全面、系统、具体的表述,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的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大纲,将传统的只包含知识要求的教学大纲转变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一体的教学大纲。《机械优化设计》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专业知识过关,又要求学生实践能力过硬。因此,设计如表1所示的教学大纲。在大纲中要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 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 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 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机械工程学基本知识

机械工程学基本知识 一、机器的基本组成 1、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在一台现代化的机器中,常会包含着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润滑、冷却、信号、控制、监测等系统的部分或全部,但是机器的主体仍为机械系统。无论分解哪一台机器,它的 机械系统总是由一些机构组成;每个机构又是由许多零件组成。所以,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就是机械零件(也就是制造装配的单元)。 通用零件—在各种机器中经常都能用到的零件,如螺钉、螺母、齿轮、链轮 等等 机械零件 专用零件—在特定类型的机器中才能用到的零件,如涡轮机的叶片、飞机的螺 旋桨、往复式活塞内燃机的曲轴等等 任何机器的性能,都是建立在它的主要零件的性能或某些关键零件的综合 性能的基本之上的。比如我们公司的成型机,其主要性能在于转轮、压棒、压轮以及模具等 等之间的配合,只有这些零件的性能得到保证,我们才能保证整机的综合性能,才能确保机 台的精密度(暂不考虑人的因素)。 2、机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部完整的机器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辅助系统,例如润滑、显示、照明等 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 控制系统 原动机部分:驱动整部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简单的一个原动机,复杂的有好 几个,现代使用的为电动机或热力机,如我们的成型机,切割机都用电动机) 执行部分:完成机器预定功能的组成部分。(如成型机的模具压制成型功能,切割机的砂轮的切割功能等等) 传动部分:完成把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转变为执行部分所需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例如把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高转速变为低转速,小转矩变为大转矩,

把转轮的轴线转过90度(应用涡轮涡杆)。 以上三部分只是机器的三个基本部分,随着机器功能越来越复杂,对机器的精确度要求 也就越来越高,如只有以上三个部分,使用起来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还会在机 器上不同程度地增加其它部分,如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例如新成型机的报数系统。 以新成型机为例,电动机是成型机的原动机;涡杆涡轮组成传动部分;模具及上下滚轮 组成执行部分;控制面板上的启动、停止、调速器等等组成控制系统;速度表、电表、产品 记数器等组成显示系统;照明灯及仪表盘灯组成照明系统;报数警报器及安全感应器组成信 号系统等。 二、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根据机器的总体设计方案,针对零件的工作情况进行载荷分析、建立力学模型、考虑 影响载荷的各项因素,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 (二)分析零件在工作时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确定零件工作能力的计算准则。 (三)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对零件的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定必要的热处理或其 它处理。 (四)分析零件的应力或变形,根据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建立或选定相应的计算式,计算出零 件的主要尺寸,并加以标准化或圆整。 (五)根据计算得出的主要尺寸并结合结构上和工艺上的要求,绘制零件工作图。并写出零 件的计算说明书。 三、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1、整体断裂:零件在受拉、压、弯、剪、扭等外载荷作用时,由于某一危险截面上的应 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的断裂,或者零件在受变应力作用时,危险截面上发生的疲劳断裂均属此类。如螺栓的断裂、齿轮齿根部的折断等。 2、过大的残余变形:如果作用于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则零件将产生残 余变形。机床上夹持定位零件的过大的残余变形,要降低加工精度;高速转子轴的残余挠曲变形,将增大不平衡度,并进一步地引起零件的变形。 3、零件的表面破坏:主要是腐蚀、磨损和接触疲劳。腐蚀: 发生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化学或化学侵蚀现象,其结果是使金属表面产生锈蚀,从而使零件表面遭到破坏,与些同时,对于承受变应力的零件,还要引起腐蚀疲劳的现象。 磨损:两个接触表面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表面物质丧失或转移的现象。(我厂此失效最多) 疲劳:受到接触应力长期作用的表面产生裂纹或微粒剥落的现象。 四、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避免在预定的寿命期内失效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S2-2 平罗职业教育中心《机电》专业优质核心课《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80课时 三.课程学分:4学分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设备和暖通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金属的性能、晶体结构以及铁碳合金,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掌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等。, (2),具体能力目标 1.了解工程材料、焊接工艺以及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熟悉它们的特性、用途以及原理等; 2.熟悉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以及热处理方式、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用途、分类以及牌号,初步学会选择常见零件的材料; 3.熟悉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原理、焊接设备、焊接方法、初步具备简单构件的焊接能力; 4.初步具备常用机械传动的安装、维护、调试能力。 (3),知识目标 1.掌握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 2.掌握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类型、常见的热处理方式 3.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 4.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

机械专业教学中知识可视化应用模式与实践研究

机械专业教学中知识可视化应用模式与实践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机械产业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都被国家放在十分重要的发展地位。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向机械产业输送人才的主要方式,也一直被我国所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还是教育大环境的变化都对机械专业教学产生了较大冲击,整个专业教学现状都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新问题。知识可视化作为在信息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目的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知识的传播与创新,而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一直以来被教育领域以及知识可视化领域的研究者所重视,研究者认为知识可视化能够在促进知识传递和创新的同时,还能够帮助知识的呈现。不仅如此,知识可视化还能够作为学习工具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与创新,它的出现为我们对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 研究背景 1.1 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让知识和信息的随时随地共享成为可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现有知识每年都在以10%的速度更新。可见,当今信息和知识的增加、更新、换代十分频繁。面对如此繁多并趋于碎片化的信息与知识量,如何将其不断梳理、分析和加工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是适应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需要。 同时,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量在飞速地增长,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呈现知识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人们不再单一地采用文字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越来越多的信息被用以图片、动画、影像的方式来呈现,各式各样的画报、内容丰富的电视电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不仅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为视觉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保驾护航,还因为可视讯号最为直观易感。相较于文字和声音,通过视觉得到的视觉图像更加使人记忆深刻,这表现在人们在阅读信息时,相比起纯文字信息人们对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崔跃东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摘要:随着教学的改革、新课标的推行和大力实施,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尤其是新课标的推行,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主要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研究,并对最近几年化学试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探究实践,所以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教学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实验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对化学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实验的结论进行探究,这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思维的关键。”如何在高中化学中进行探究教学是最主要的问题,虽然许多高中教师已经在教学中进行探究,教学的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高中化学的特点以及当前化学教学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解决方式,促进我国化学的进一步改革,改善教学现状。 一、高中化学实行探究教学的意义 所谓探究性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学生

通过对相关的资料、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理念,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探究性学习的宗旨是让学生善于观察我们身边的生活,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问题,并能提出科学性的假设,进而会去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前化学新课标的推行,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只有进行探究性教学才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学生的化学灵感都是观察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所产生的,在学生产生化学灵感之后就会同学生交流,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探究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这种能力正是现在高中生所缺少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化学试验教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最近几年,化学试题特别灵活,越来越趋向于探究性,可见探究性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以题海战术为主,要多进行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不仅能满足新时期课改的要求,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需要探究的课题,并且还要对学生和教材要有深入的了解。确定探究性课题需要注意的几点: (1)要以化学教学的大纲为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