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在自给自足经济下,各国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 A和E B上达到均衡。需求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同选择,但这些不同并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相同的。因此,不存在着贸易的基础。

2.答:因为,相对价格使得国际贸易成了物物交换的世界,消除了货币幻觉。

3.答: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更明显些。

4.答:

(1)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与国内供给数量相等。设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100,均衡数量为300。

(2)当价格为120时,A国的需求数量为290,它的供给数量为400。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将出口110个单位的产品。

(3)A国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A国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整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之差。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因此,总收益为1100。

5.答:他们的损失为,继续在国内销售48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的损失,加上少销售的4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总量的损失。两者相加,共损失25亿美元。

6.答:

(1)在自由贸易及每桶18美元价格下,国内生产数量Q S为18=0.6+6Q S,或Q S=29亿桶。国内消费数量18=42-4Q D,或Q D=60亿桶。见下图。

(2)在无进口时,国内供给数量必须在国内均衡价格P处等于国内需求数量(两者都等于Q E):42-4Q E=0.6+6Q E,或Q E=41.4亿桶(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利用其中一个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国内价格为每桶25.44美元。

(3)国内石油生产者将获益。他们得到了以图中面积a代表的生产者剩余。国内石油消费者将受到损失,即由图中面积a+b+c代表的消费者剩余。

数量(10亿桶)数量(10亿桶)7.答: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有5个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如果5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

(1)2000045=+Y X 。

(2)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5/4=P X /P Y 。因为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形即可划出。

2.答: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因而,古典学派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写成如下形式:

Q=F (L )

因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故根据规模收益不变的定义,对任意的常数λ>0,则有: F (λL )= λF (L )

由于λ可任意取值,不妨令λ=1/L ,则:

F (1)=(1/L )F (L )

上式左边是一常数,它表示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而右边则表示平均劳动产出,即平均劳动生产率。由等式可知,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令a=F (1),上式整理后,可写成下列形式:

F (L )=aL

由上可知,古典生产函数实际上是线性函数形式,其中线性系数a 表示劳动生产率。

3.答:

(1)在第一种情况下,A 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 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二种情况下,A 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 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三种情况下,A 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 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四种情况下,A 国和B 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2)A 国的国内交换比例——4单位小麦:3单位布

B 国的国内交换比例——1单位小麦: 2单位布

国际交换比例——4单位小麦: 4单位布

1/2

A 国用4单位小麦换

B 国4单位布:

A 国在国内4单位小麦换3单位布,获利1单位小麦;

B 国在国内4单位布可以换2单位小麦,获利2单位小麦。

先国际交换,在国内交换

4.答:

(1)B 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一瓶酒需要更少的工时。B 国在奶酪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每一公斤奶酪所需要的工时数也更少。

(2)A 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 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在无贸易情况下,A 国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2/3瓶葡萄酒,在B 国为2/5。写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画图,并根据消费量确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

(4)开放贸易后,A 国出口葡萄酒而B 国出口奶酪。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千克

奶酪等于1/2瓶葡萄酒, A 国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而B 国完全专业化于奶酪的生产。

(5)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 国生产200万瓶葡萄酒。如果它出口100万瓶,它便消费掉l00万瓶。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200万千克奶酪。B 国生产500万千克奶酪。如果它出口200万千克,它便消费掉300千克。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100万瓶葡萄酒。画图分析比较直观。

(6)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5.答: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可提高各国的实际工资水平。现实中任何以国家间工资水平差距悬殊为理由反对自由贸易的思想都是站不住脚的。

假定:封闭条件下,所有市场(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两个部门名义工资相同,并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价值。

(1)数学证明。

① 名义工资水平。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生产率。

Y A Y X A X A a P a P w ==

② 实际工资水平。

X A X A a P w = Y A

Y A a P w = ③ 贸易后的情况。A 国完全生产X ,名义工资水平发生了变化。X W X A a P w =。

因为,A W P P > W Y

W X W P P P = A Y A X A P P P = 所以,X A X A a P w = Y X X Y X A X W W

Y X W X W Y A a a a a a P a P P a P P w =?=>==

贸易后,A 国相对于出口X 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变。但相对于进口商品Y 而言,实际收入提高了。

(2)从预算线角度的分析。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实际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于消费者来讲,实际收入水平可以用预算线来衡量。预算线的上移说明了A 国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

6.答:n 个国家发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和两个国家的情形相同,当所有国家不存在技术差异时,任一国家都没有动力去参加国际贸易。设,a 1、a 2、…、a n 表示n 国家X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b 1、b 2、…、b n 表示n 个国家Y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那么,n 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大到小排列为:

n

n b a b a b a >>> 2211 (2.7) 这样,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就满足了,发生的充分条件为贸易条件位于最大和最小的比较优势之间:

n

n S b a R b a >>11 (2.8) 如果R S 与某一国的比较优势相同,则该国将不参与国际贸易。如果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大于R S ,而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小于R S :

n

n i i S i i b a b a R b a b a >>>>>++ 1111 (2.9) 一旦条件(2-9)满足,我们说比较优势高于R S 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X ,而比较优势低于R S 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Y 。

这个结论可以用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图形来直观解释。n 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图。例如,从整个经济都专门生产X 开始,将商品X 转换成为Y 的最优方案是先沿着第n 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接着是第n-1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直持续到第1个国家。下图描绘了5个国家的转移曲线,图中的国际贸易价格为tag θ,以Y 商品来度量的世界实际收入Q 为:

)()(521521Y Y Y X X X P P Q Y

X +++++++= (2.10) Q 的最大点在E 点达到。从图中得到,国家1、2和国家3专业化生产X 商品,国家4和国家5专业化生产Y 商品。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在下图中,B 国是小国,P A 是A 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也是贸易后的相对价格。这意味着B 国能够进口足够少量的商品X 而不影响A 国的P X /P Y 。B 国得到了与A 国交易的全部好处。假设B 国进口OX 1的X ,贸易前需要出口OY 1的Y ,贸易后需要出口OY 2的Y ,获得了Y 1Y 2的Y 的利益。

5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图 Y Y A P A =P W

2.答:为了推导出提供曲线上的进口需求弹性,引入下图。进口需求弹性η是进口商品Y 需求量变化百分比除以Y 的相对价格变化百分比而得。Y 的相对价格是指为了获得1单位的Y 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出口商品X 的数量。

11)//()/(/-==XdY

YdX Y X Y X d Y dY η 在图3-7中,Y/X=BP/OB ,dX/dY 就是提供曲线上切线的斜率,等于AP/BP 。因此: OA OB OB OA OB

OB AB OB AB BP AP OB BP //111111-=-=-=-=-?=η 在图(a )中,η的绝对值大于1,富有弹性;在(b )中,η的绝对值小于1,缺乏弹性;在(c )中,η的绝对值等于1,单元弹性。

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由于要素丰富程度相同,无法进行贸易;美国出口黄油进口武器。

2.答:因为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进口增多,美国工人的工资就会下降,由此工会组织反对。与此同时,工资的下降和资本收益的上升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3.答:(1)1/2;(2)1/4;(3)南非资本丰裕;(4)尼日利亚劳动丰裕;(5)采矿;(6)劳动。

4.证明:只要下面公式成立,可以得出要素价格均等的结论了。

练习与思考第2题图解

Y

(a )

Y (b ) (

c ) 练习与思考第1题图解 E

1

0)

)(())((//=++?--?=-Y B Y A Y X Y B A X BY BX AY AX k p k p L k k p p L P P P P 已经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即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时,投入系数是相同的。但是,X 产品与Y 产品的资本一劳动比是不一样的,即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在假设中有Y Y X X L K L K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公式等于0的结果,就只能是B A p p =,即要素价格比相同。因此,国际贸易之后,在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同的条件下,要素的价格趋同。要素价格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理论的推导,在国际贸易现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一定理很难充分实现,只是一种趋势。

5.证明:若生产函数Q=F (K ,L ),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根据定义,有:

(1/L )F (K ,L )=F (K/L ,1)

令f (k )=F (K/L ,1),则F (K ,L )=Lf (k ),根据边际产出的定义,有: )(')()/)((')(/),(2k kf k f L K k Lf k f L L K F MP L -=-+=??=

)(')/1)(('/))((/),(k f L k Lf K k Lf K L K F MP K ==??=??=

由于K=K/L ,因此:劳动、资本的边际产出与所使用的劳动、资本的绝对量无关,只取决于资本——劳动比率(k )。

6.答:

7.答:一般来说,悲惨增长的出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显著增加;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8.答:

(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9.答: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

X 贫困化增长图示

T T ′

所以福利将上升。而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10.答:

(1)A国经历着偏向出口的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会增加,A国的小麦产业将衰落(罗伯津斯基定理),该国将从B国进口更多的小麦。由于A国是小国,其小麦价格将不会发生变化,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2)B国出现偏向出口型衰落,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将下降。由于贫困化增长得到扭转,B国的经济福利水平会提高。随着小麦供给的下降,贸易条件的变化将有利于该国。尽管B 国经济福利会提高,但这是人类灾难的结果。

11.答: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这种公共生产要素的增加会给劳动市场工资带来压力。失业的劳动力愿意以较低的工资工作,两个生产部门也会在较低的工资下增加劳动投入。这种改变会使得两个部门的产量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劳动的实际收入将下降,而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将上升。

12.答:若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使用该特定要素的部门的产量将提高,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将下降。公共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将上升,增加的这种要素的实际收入变化不确定。

13.答: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14.答:钢铁价格上升将使劳动流向钢铁生产部门,使得钢铁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下降,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上升,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收益率也上升。大米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劳动比上升,故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都下降。

15.见下表

表1 H-O模型与特定要素模型的比较

X Y

工资率和价格以同比率上升,所以实际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没有受任何影响。各部门雇佣的劳动量不变,实际工资率不变,因此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也没有变化。总之,任何因素都与价格变化前一样。这一点表明了一条基本原理:总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

第五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答:(1)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必需品。(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3.答: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4.答: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5.答: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

6.答: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答: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8.答: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地位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六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设,生产函数),(L K f Q =。式中:Q 表示产量,仅有两种生产要素,K 表示投入的资本,L 表示投入的劳动力。设,1>t 要素增加的比例。

如果 ),(),(L K tf tL tK f > 则称规模经济;

如果 ),(),(L K tf tL tK f < 则称规模不经济;

如果 ),(),(L K tf tL tK f = 则称规模经济不变。

又如,生产函数为 βαL AK

L K f Q ==),(。式中:A 、α、β为常数,且大于零。

因为,Q t tL tK A tL tK f βαβα+==)()(),(

如果 1>+βα 则称规模经济;

如果 1<+βα 则称规模不经济;

如果 1=+βα 则称规模经济不变。

2.答: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外部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市

场结构相对应。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

3.答: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4.答:

5.答:

(1)外部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某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在自由贸易和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生产将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能够扩大其生产规模的地区可以使其平均生产成本降低,更低的成本可以使该地区的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进而又使它们销售出更多的产品,实现更大的增长,并达到更低的生产成本。最终,生产会在某一低生产成本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2)两个国家都会从这种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贸易中受益。重要的效应在于,随着生产集中于某一地区,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如果该产业是竞争性的,那么其产品价格将随成本的下降而下降。在进口国,消费者因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得到的收益要超过由于当地产业停止生产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在出口国生产者的供给会随着生产的扩张而增加,尽管这一效应会受到价格下降的抵销。在出口国,消费者剩余随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因此,出口国可以从两方面受益: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6.答:

(1)A国的消费者从开放贸易中受到两种影响:第一,随着多种商品的进口,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品种的外国产品;第二,进口商品所带来的附加竞争会使本国产品的价格降低,这使该国消费者得到附加的收益。

(2)A国的生产者也会从开放贸易中受到两种影响:第一,进口加剧了国内的销售竞争,这会促使国内生产者降低其产品价格,而本国产品的一些销售市场会被进口商所占有;第二,本国生产者接触到了新的市场,即国外市场,它们将能够通过向外国消费者出口产品而扩大销售。

7.答: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

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

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第七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解:

(1)本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需求为Q =D 1-S 1=15-2P ,

在自由贸易时,假如世界是均衡的,

那么S =Q ,即1+12P =15-2P ,解得P=1,如图7-10。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t 以后,本国内的价格为P =P*+t ,P*表示国际市场价格,此时代表国际均衡的公式相应地改变为

15-2×(P*+t )=1+12P*,解得t 71-1P*=,t P 7

61+=,见图7-10。 征收关税的福利效应。

在自由贸易时,该商品的进口量为:Q=15-2×1=13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t 以后,该商品的进口量为:t Q Q 7121334-

=- 由于征收关税t 使进口量减少,国际价格下降t 7

1,从而获利 249

12713)71213(71t t t t -=- 由于征收关税t 使国内价格上涨t 7

6,国内福利损失为 249

367127621t t t =?? 由最佳关税的定义知,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即)4912713()4936(22'-='t t t 解得96

91=t 也就是说,当该商品的关税为91/96时,可使本国获得最大利益。 关税率=%7.1166796

9171196/917/1**≈=-=-=-t t P P P t

(2)本国进口需求弹性为P

P D P dP dD P dP D dD D 2152--=?=÷=

η, 自由贸易时13

221521-=--==P D η; 国际供给弹性为,P

P S P dP dS P dP S dS s 12112+=?=÷=η 自由贸易时1312121121=+==P S η。 由于13

21312->,即国际供给弹性大于本国进口需求弹性。 根据第(1)小题知道,国内的消费者承担6/7的关税,出口商仅承担1/7的关税,这就说明了进口国需求弹性较小或无弹性时,进口国消费者要承担大部分关税;外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时,出口商承担较少的关税。

2.解:(1)厂商H 的利润函数为L 1=q 1P (Q )-C 1q 1=q 1[8-(q 1+q 2)]-2q 1=6q 1-q 1q 2-q 1

2和L 2=q 2P (Q )-C 2q 2=q 2[8-(q 1+q 2)]-2q 2=6q 2-q 1q 2-q 22。

0260262122121

1=--=??=--=??q q q L q q q L

解之,得q 1=q 2=2,并且这是唯一的一组解。因此(2,2)是纳什均衡解,见图7-12。两厂商均生产2单位的产量,双方都获得最大利润,双方的利润都为=4

(2)由于H 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提供出口补贴,单位补贴金额为0.5;F 国政府没有对本国厂商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因此,C 1=2-0.5=1.5;C 2=2。

厂商H 的利润函数为L 1=q 1P (Q )-C 1q 1=q 1[8-(q 1+q 2)]-1.5q 1=6.5q 1-q 1q 2-q 12和L 2=q 2P

(Q )-C 2q 2=q 2[8-(q 1+q 2)]-2q 2=6q 2-q 1q 2-q 22。

026025.62122121

1=--=??=--=??q q q L q q q L

q

解得:2371>=q ;26

2<=q ,见图7-13。 H 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49

49375.1)611

378(37L 1>=?---= F 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436

1216112)611378(611L 2<=?---=

由于092375.04949>=?--,所以H 国福利得到改善,H 国实行贸易保护要优于自由贸易。

(3)由于两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都提供出口补贴,单位补贴金额都为0.5,因此,C 1=C 2=2-0.5=1.5;两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L 1=q 1P (Q )-C 1q 1=q 1[8-(q 1+q 2)]-1.5q 1=6.5q 1-q 1q 2-q 12

L 2=q 2P (Q )-C 2q 2=q 2[8-(q 1+q 2)]-1.5q 2=6.5q 2-q 1q 2-q 22。

025.6025.6212

2121

1=--=??=--=??q q q L q q q L

解得:26

1321>==q q ,见图7-13。

两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4361696135.1)6136138(613L 21>=?---=

=L 由于018

76135.0436169<-=?--. 所以,虽然两国厂商的利润都增加了,但是也增加了两国政府的支出,使两国福利恶化,可见两国自由贸易要优于实行贸易保护。

由(2)和(3)可看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但在寡头市场结构下,利润转移效果很容易就会被竞争对手觉察出来,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也会要求其政府采取同样的政策来对付对方,从而爆发补贴战或关税战。因此,在现实中战略性贸易政策易招致外国报复。与实行自由贸易相比会导致两国更大的损失,可谓两败俱伤。

3.答:农业。因为在发达国家,农民通常都是一个组织良好和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群体,他们一直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相当高的有效保护。比如,欧洲的共同农业政策使得大量的欧洲农产品价格达到世界市场的2倍-3倍;日本政府有传统的大米进口禁令,该禁令使得日本国内的大宗食品价格超过国际市场的5倍,由于90年代中期的歉收,日本政府才稍微放松了禁令,但到1998年底,尽管遭到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抗议,日本还是决定对大米进口征收1000%的关税。

服装业。服装工业由两部分组成:纺织品(纺纱和织布)和服装。这两个行业,尤其是服装加工业,一直受到发达国家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有力保护。目前它们在为许多国家制定了进出口的配额多边纺织品协议的管辖之下。

服装加工业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它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个工人只需要很少的资本投入,有时甚至一台缝纫机就可工作,也不需要接受广博的正规教育。其次,服装加工业要求的技术非常简单:技术能轻易转移到任何贫穷的国家。因此服装加工业在低工资国家具有的比较优势而在高工资国家则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但是在发达国家,服装加工业具有组织性强的传统,例如,很多美国服装加工业的工人就属于国际妇女时装工会。

4.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来自发达工业化国家制成品出口的猛烈冲击下,为保护本国新生的制成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制成品进口征收关税也许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由关税保护所造成的可能只是一种短期的损失,假如本国的新生产业能够因此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那么以这种短期损失来换取长期的利益还是值得的。即便如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行这一政策时,仍然要时刻注意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所保护的是不是真正的幼稚工业,它们的成长性又究竟如何?第二,有没有比关税更好的,也就是说成本更低的保护方法?如给其以税收补贴,或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等方式来促进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5.答:日本的例子使得那些认为保护主义有害的言论不那么理直气壮。当然,日本的成功并未证明保护贸易政策是这一成功的原因。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它在二战前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也许它的成功是因为其他的因素。

6.答:巴西作为一个大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从进口替代政策中获益的工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而在加纳这样的小国,仅仅为本国市场进行生产是不可能获得规模经济的。

第八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进口配额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并有寻租的可能。国内生产者愿意选择配额。

2.答:进口关税导致的净国民福利损失占国家GDP 的百分比等于:2.5%GDP ×2.5%GDP ×1/2×2,等于0.625%GDP 。

(1)A 国消费者每年从取消关税中可得到的收益为4.2亿元。

(2)A 国生产者从取消关税中遭受到的损失为1.4亿元。

(3)取消关税导致的美国政府的关税的损失为2.4亿元。

(4)取消关税后,美国国民福利增加4000万美元。

4.解:

∑∑∑∑====--=?--=2121111%30%1001i i i i i n i i

n i i

i a t a a t a T ERP

%70)5.02.0(1%)105.0%202.0(%301=+-?+?-=

ERP %20)

5.02.0(1%)405.0%202.0(%302=+-?+?-=ERP

%50)

5.02.0(1%)105.0%502.0(%303=+-?+?-=ERP 5.答:自由贸易下增加值=5000-2500=2500(万美元)。贸易保护下增加值=6000-2500=3500(万美元)。有效保护率=[(3500-2500)/2500]×100%=40%。

6.答:

(1)自由贸易下:需求量=200吨,国内供给量=50吨,进口量=150吨。40%关税下:P=140美元,需求量=180吨,国内供给量=70吨,进口量=110吨。在110吨配额下,除了关税收入效应部分重新分配外,其他所有的效应都相同。

(2)关税收入效应大约为4400美元(110吨,40美元/吨)。这部分收入是转移到外国出口企业(将价格定在140美元),或国内进口企业(以100美元买入,以140美元卖出),还是政府(以40美元/吨拍卖配额)手中,依赖于讨价还价能力和政府拍卖配额的决定。

(3)需求量在每一价格下都增加需求量50吨,向右移至D′。在40%的关税下,需求量和进口量都增加50吨(D230吨,进口量=160吨)。在110吨的配额下,供给曲线移至S′,价格上涨到190美元,直到进口量恰好等于需求量与国内供给量之间的差额(需求量≈205吨,国内供给量出95吨,进口量110吨)。

图8-14 第6题答案图示

国内供给曲线向下平移40单位。价格为100美元,需求量还是200吨,但是国内供给量增加至70吨,进口量减少至130吨。国家提供补贴的损失仅为保护效应;补贴会把收益转移给国内企业。补贴避免了关税和配额产生的价格扭曲。

第九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如果A 国对来自B 国和C 国的X 商品施加100%的从价税,A 国将自己生产X 商品,因为自行生产的价格是10美元,相比之下,包括关税在内,从B 国进口X 的商品价格是16美元,从C 国进口则是12美元。

2.答:

(1)若A 国和B 国结成关税同盟,A 国从B 国进口X 商品,这样价格仅为8美元,低于自行生产价格10美元,更低于从C 国进口的12美元。

(2)A 国同B 国结成的关税同盟将会是一个贸易创造关税同盟,因为从此A 国将 从B 国以Px=8美元的免税价进口商品X ,以取代以PX =10美元的价格自行生产。

3.答:自己生产。

改动:价格与提1是相同的。A 国从C 国进口。

4.答:

(1)当价格为10元时,D-S =(400-100)-(50+50)=200,进口量为200袋。

(2)征收每袋50%的进口税后,进口价格为15元。由于在没有进口时,该国的国内价格为P=(400-lOP )-(50+5P )=70/3>15,因此国内价格为15元。此时的进口量为(400-150)-(50+75)=125。

(3)结成关税同盟后,该国市场会完全由其邻国占领。此时,其国内价格为12元,进口量为170袋。由于进口量从125袋增加到170袋,贸易扩大效应为45,贸易转移效应为负的30。净福利为15。

5.答: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参加国并非总是有益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关税同盟为例。如果一国未来的关税同盟伙伴国的生产成本不高于世界价格,则该国参加关税同盟总是有益的,因为这时有贸易开辟效应而没有贸易转移效应。但是如果未来伙伴国的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则会同时出现贸易开辟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如果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开辟效应,则其参加关税同盟可能会有损失。当然,如果考虑到组成关税同盟后的动态效应,则问题就会更加复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国参加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并不总是得益的,也可能会有损失。

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不参加的国家也有可能造成损失。仍以关税同盟为例。如果其他

图8-15 第7题答案图示

100

国家结成了关税同盟后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原来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改为从同盟成员国进口,则留在同盟外的国家就有可能受损。如果同盟内部因为结成同盟而扩大市场,产生更强的竞争能力和规模效应,则留在外面的国家更有可能受损。

第十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不同意。外国政府可以发行本国货币,因此不会破产。但是,外国政府的信用却不一定是可靠的。

2.答:正确。因为,证券的获利性等于包含在证券中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多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永远不会超过组合中具有最高收益证券的收益率。

3.答:美国对外投资会降低美国的资本劳动比率,减少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4.答:不同意。只要借款能正确地使用,向外国人借款可以为借债国提供净收益。可以通过图10-6加以说明。

5.答:熟练劳动者和高技能工人从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可能导致世界效率和世界产业的提高,但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发展中国家往往倾向于限制他们移民。但是,发展中国家限制熟练劳动者和高技能工人移民的政策可能因限制个人自由导致生产率降低以及专业领导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丧失。有些政策可能比直接限制国际间的劳动自由转移更具吸引力。例如:支付熟练劳动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对专业人员进行补贴;对接受国外专业教育后回国人员给予就业保证和合适的工作;激发熟练劳动者和高技能工人的爱国精神等。

6.答:(1)强调适用技术的引进,因为适用技术会更为适合国情。适用技术不是落后技术,而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要素禀赋特点、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相适应的技术。(2)在实践中引进与消化结合考虑,尤其要注重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同时应在深入研究方面努力。

第十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从事外国直接投资的公司一般拥有一些专有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使公司成功地与东道国本国的公司进行竞争。主要的公司专有优势包括更好的技术、管理及组织技能、更强的营销能力。这些公司专有优势对于诸如制药和电子产品这样的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专有优势的公司可以成功地进行外国直接投资;而这类公司专有优势对于服装和纸制品这类产业则并不很重要,在这些产业,具有专有优势的公司较少,外国直接投资也较少。

2.答:海默理论为:公司可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而保护和利用自己作为独家垄断者或寡头垄断者所具有的市场力量。公司以专有优势作为获取市场力量的基础,并且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而维护自己的市场力量。这一理论意味着,东道国应当对外国直接投资持审慎的态度。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市场力量而以不符合东道国利益的方式进行决策和经营。例如,跨国公司可以限制其子公司向其他国家出口,它还可以利用其市场垄断力量而收取高价格,或者以其势力影响当地的政治活动,包括利用院外活动而促使东道国政府设置进口壁垒,以便使当地子公司受外部的竞争。这种理论为东道国政府的如下政策提供了理由,即对外商直接投资加以限制或筛选,以及对外国公司在本国的活动加以管制。

3.答:报告中应当包括的要点有:

(1)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新的技术。

(2)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新的管理技能。

(3)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新的营销能力。这种能力可被用于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改进跨国公司在该国生产的产品的国际营销,还可以扩大该国的出口。

(4)外国直接投资给国家带来了金融资本,进而扩大了该国通过投资建立国内生产能力的能力。

(5)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附属企业通过对工人进行培训而提高了当地工人的技能。

(6)国家在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时还得到了其他一些技术上的(以及类似的)附加收益。当本地公司对跨国公司的各种无形资产进行学习和模仿时,跨国公司的一些技术、管理技能以及营销能力会扩散到本地公司。上述六种效应共同作用,增强了国家生产(及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7)该国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外资企业的利润征税而获得附加的税收收入。

4.答:有两方面的因素会在这里发挥作用,一方面,对于那些其运输费用将高至足以阻止其在国家间流动的最终产品来说,外国公司会发现,在东道国当地生产并销售的商品会更加具有成本效率。在运输成本下降时,这类商品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减少。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考虑人员和信息的运输成本,这类成本的下降将会使公司更容易对外国附属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远距离控制,这将增加对外直接投资。

5.答:沙特阿拉伯子公司有动机提高运往美国精炼子公司的原油转移价格。

6.答:

(1)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活动因为以下的理由而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可以填补技术、企业精神、熟练劳动力间的差距;可以填补国内储蓄的供给与国内投资机会之间的差距;提供外汇;付给土地、厂房的租金和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

(2)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跨国公司活动的理由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西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的合适性的质疑。这些技术通常适用于资本丰富、劳动力缺乏的发达国家,而不适合较穷的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技术可能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另外一些理由是:跨国公司抑制了国内的储蓄;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收入分配;干预甚至控制了国内政策;耗尽了东道国重要的自然资源而没有充分地注意环境保护。

第十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

(1)我们知道,Y=C+I d+G+(X-M),因此,对于A国来说,Y=60+15+15+(20-M)。从B国的进口额为100亿。

(2)由于A国在与B国的贸易中拥有顺差(A国的出口比进口多100亿),A国在向B 国进行“出借”。B国通过向A国送交一份借据或给予A国价值100亿的资产所有权,而为增加的进口进行支付。

2.答:唯一记为经常项目贷方的是(3)向以色列销售武器。

3.答:

(1)商品贸易余额=电子产品出口-食品进口=-200美元

经常项目余额=商品贸易余额+(服务出口-服务进口)

=-200美元+(计算机咨询-国外度假)

=-200美元+(1600美元-200美元)

=1200美元

(请注意:经常项目余额为盈余――尽管商品贸易为赤字――这要归功于巨大的服务贸易盈余)

(2)由于经常项目为盈余,A国必须增加其净外国资产持有量。事实也正是如此:购买B国度假别墅(500美元)和C国电信公司的股票(800美元)所导致的资本流出,超过了购买A国的计算机公司债券(100美元)的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余额(-1200美元)正好与经常项目余额(1200美元)相抵销。

(3)A国1999年拥有正外国投资并不意味着该国为净债权国。一国为净债权国还是净债务国取决于该国历史上的所有资本流动状况。在以往,A国可能拥有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因而积累了大量的国外债务。1999年的净资本外流可能不足以抵销这一累积债务。

4.答:该交易在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记账方式为:在短期私人资本流入账户中记为贷方,在直接投资支付中记为借方。

5.答:国家将会有贸易赤字。因为Y=C+I+G+(X-M),当G增加时,(X-M)必然减少。

第十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商品和服务出口导致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在进出口交易中,出口目的销售者往往愿意得到本币。而进口国的购买者则愿意以其本国货币进行支付。外国人在对这些出口品进行支付的过程中,要将外汇换成出口国本币,进而导致了外汇的供给。国际资本流入导致了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外国投资者开始对本国金融资产进行投资时,手中持有的往往是外汇,他们必须首先将这些外汇换成本币,才能购买受资国的国内资产。货币的交换导致了外汇的供给。本国居民原先获取的外国金融资产的销售,以及本国居民向外国人的借款是另外两种可以导致外汇供给的资本流入。

2.答:美国公司从其银行得到用美元购买日元的即期汇率报价。如果该汇率可以接受,公司便会通知其银行用其美元支票存款账户的美元以即期汇率购买100万日元,它还通知银行将日元送至日本公司的银行账户。为履行这一指令,美国银行指示其在日本的代理银行从其在该代理银行的账户中取出100万日元,并将其转入日本公司的银行帐户(美国银行若在日本有分支银行,它也可用其分支行的日元进行支付。)

3.答:交易员可以通过直接与其他银行的交易员联系,或通过外汇经纪人提供的服务而寻找到用美元购买欧元的最佳即期汇率,之后,以该汇率买入欧元的现货。在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或者,一般至少在当日收市之前),交易员将再次进入银行同业市场,以最佳即期汇率将欧元换成美元。如果欧元在这一短暂时间内升值,交易员将获利。

4.答:

(1)相对于美元汇率,日元与克朗之间的套汇汇率太高(克朗的日元价格太高),面对这一有利可图的三角套利机会,你可以以高套汇汇率卖出克朗。套利过程是:以每克朗0.20美元的价格用美元买入克朗;以每克朗25日元的价格,用克朗买入日元;最后以每日元0.01美元的价格,用日元买入美元。以此,用初始售出的每一美元,你得到了5克朗,这5克朗可以换取125日元,125日元又可换取1.25美元,因此,每一美元的套利利润为25美分。

(2)卖出克朗,买入日元会促使套汇汇率(克朗的日元价格)下降。套汇汇率必须下降至每克朗20日元(=0.20/0.01)才能消除三角套利的机会。

5.答:

(1)瑞士法郎供给的增加会使其汇率(美元/瑞士法郎)下降。货币当局必须进行干预,即通过买入瑞士法郎,卖出美元而维护固定汇率。

(2)瑞士法郎供给的增加会使其汇率(美元/瑞士法郎)下降。货币当局必须进行干预,即通过买入瑞士法郎,卖出美元而维护固定汇率。

(3)瑞士法郎供给的增加会使其汇率(美元/瑞士法郎)下降。货币当局必须进行干预,即通过买入瑞士法郎,卖出美元而维护固定汇率。

(4)对瑞士法郎需求的下降促使其汇率下降。货币当局必须进行干预,即通过买入瑞士法郎,卖出美元而维护固定汇率。

6.答:需要四种市场比率:一年期美国政府债券的当前利率;一年期英国政府债券的当前利率;当前美元对英镑即期汇率;以及当前美元对英镑的一年期远期汇率。需要检验的是,由这些比率得出的抵补的利率差是否非常接近于零。

7.答:

(1)美国政府拥有日元资产——拥有日元多头头寸。为对其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公司应当在此时签订外汇期货合同,承诺在60天后以现时远期汇率卖出100万日元,买入9000美元。

(2)该学生拥有日元资产——拥有日元多头头寸。为对其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学生应当在此时签订外汇期货合同,承诺在60天后以当前的远期汇率卖出1000万日元,买入9万美元。

(3)美国公司拥有日元负债——拥有日元空头头寸。为对其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公司应当在此时签订外汇期货合同,承诺在60天后以现时远期汇率卖出90万美元,买入1亿日元。

8.答:

相对于你所预期的欧元90天后的现货汇率(1.22美元/日元).当前欧元远期汇率(1.18美元/欧元)较低,即欧元的远期汇率相对较低。根据“低买、高卖”的原则,你可以进行投机,即在此时签约以 1.18美元/欧元的价格买入欧元期货。如果你的预期是正确的.在90天后,你将能够以1.22美元/欧元的价格将这些欧元立即卖出,进而从你事先买入的每1欧元中获利4美分。如果很多人都进行这种投机,此时对欧元期货的大量购买(对欧元期货需求的增加)将抬高欧元期货的价格,直至使当前欧元期货价格达到1.22美元/欧元。

9.答:

(1)瑞士法郎处于远期升水。其当前远期价格(0.505美元/瑞士法郎)大于其当前即期价格(0.500美元/瑞士法郎)。

(2)“有利于瑞士”的抵补利率差为(1+0.005)×0.505/0.500-(1+0.01)=0.05(请注意,所使用的利率必须与投资期相符合),此时对30天期存在0.5%的抵补利率差(年比率为6%)。通过投资于瑞士法郎债券,并对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美国投资者可以得到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认为,投资者应当进行抵补的投资。尽管瑞土法郎债券的利率低于美元债券,瑞士法郎的远期升水仍大于这一差异,因此进行抵补的投资是一个好主意。

(3)对美元债券需求的不足(或投资者卖出美元债券以买入瑞士法郎债券所造成的美元债券供给),促使美元债券价格下降,进而使美国利率上升。投资者买入瑞士法郎以便购买瑞土法郎债券.这使得现货市场对瑞士法郎的需求增加,进而促使其即期汇率上升。对瑞士法郎债券的更大需求促使其价格上升,这又进一步促使瑞士利率下降。美国投资者买入美元期货以便对其瑞士法郎投资进行套期保值,这促使期货市场对瑞士法郎的供给增加,进而使其远期汇率下降。如果只有远期汇率发生变化,该汇率必须下降至大约0.5025美元/瑞士法郎。在这一远期汇率和其他初始比率条件下,抵补利率差接近于零。

10.答:

在检验抵补的利率平价时,计算抵补利率差所需要的所有利率和汇率参数都可以在债券和外汇市场中得到。因此,确定抵补利率差是否约为零(抵补利率平价)是容易的(尽管还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1521241291161001039295127104 10511911411587103118142135125 117108105110107137120136117108 9788123115119138112146113126 (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2)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万~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解:(1)要求对销售收入的数据进行分组, 全部数据中,最大的为152,最小的为87,知数据全距为152-87=65; 为便于计算和分析,确定将数据分为6组,各组组距为10,组限以整10划分; 为使数据的分布满足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注意到,按上面的分组方式,最小值87可能落在最小组之下,最大值152可能落在最大组之上,将最小组和最大组设计成开口形式; 按照“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用划记法统计各组内数据的个数——企业数,也可以用Excel 进行排序统计(见Excel练习题2.2),将结果填入表内,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表中的左两列;将各组企业数除以企业总数40,得到各组频率,填入表中第三列; 在向上的数轴中标出频数的分布,由下至上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上累积及频率的向上累积,由上至下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下累积及频率的向下累积。 整理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 (2)按题目要求分组并进行统计,得到分组表如下: 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100.0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最全版附答案)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ducts are not produced at 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ffee, tea, cocoa B. steel, copper, aluminum C. petroleum, coal, natural gas D. typewriters, computers, airplanes 2. International trade is most important to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A. the United States *B. Switzerland C. Germany D. England 3. Over time, th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nations has: *A. grown B. diminished C. remained unchanged D. cannot say 4. A rough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a nation is given by: A. the size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B. the percentage of its population to its GDP *C. the percentage of a nation's imports and exports to its GDP D. all of the above 5.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s greater for: *A. small nations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统计学_ 贾俊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_第五版

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E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要求: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顺序数据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接收频率 E16 D17 C32 B21 A14 (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制作: (4)绘制评价等级的帕累托图。 逆序排序后,制作累计频数分布表: 接收频数频率(%)累计频率(%) C 32 32 32 B 21 21 53 D 17 17 70 E 16 16 86 A 14 14 100

5101520253035C D B A E 20406080100120 3.2 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 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 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 要求: (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1、确定组数: ()lg 40lg() 1.60206111 6.32lg(2)lg 20.30103 n K =+ =+=+=,取k=6 2、确定组距: 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152-87)÷6=10.83,取10 3 (2)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 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题库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e (Krugman) Chapter 14 Mone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14.1 Money Defined: A Brief Review 1)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currencies depends on A) the interest rate that can be earned on deposits of those currencies. B) the interest rate that can be earned on deposits of those currencies and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C)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D) national output.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B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2) Money serves as A) a medium of exchange. B) a unit of account. C) a store of value. D) All of the above. E) Only A and B. Answer: D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3) Money includes A) currency. B) checking deposits held by households and firms. C) deposits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D) Both A and B. E) A, B, and C. Answer: D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4)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end of 2006, the total money supply, M1, amounted to approximately A) 1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B) 2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C) 3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D) 4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E) 5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Answer: A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5) What are the main functions of money? Answer: Money serves in general three important functions: a medium of exchange; a unit of account; and a store of value.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money avoids going back to a barter economy, with the enormous search costs connected with it. As a unit of account, the use of money economizes on the number of prices an individual faces. Consider an economy with N goods, then one needs only (N - 1) prices. As a store of value, the use of money in general ensures that you can transfer wealth between periods.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矩阵结构 指在垂直领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水平横向规划目标领导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双重指挥链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可以发挥职能部门化与项目部门化两方面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增强部门间的合作。缺点在于放弃统一指挥,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乱,易产生权力的争斗。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人类因需要未满足而被激发动机和影响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产生激励作用。 3、组织发展(OD) 是一种侧重于对人进行改革的组织变革行为,通过改变成员的行为,改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4、全面质量管理(TQM) 指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实现有效的市场设计、研究、制造和售后服务,而将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活动合成为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又称为分部结构,或M型结构,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案,各事业部则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总部的总体战略,分部可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6、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它由组织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组织成员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7、流程再造(BPR) 又称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

电子政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子政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返回词条 本教材将对电子政务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目录 第一篇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基础

第一章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第三章电子政务的理论预设 第四章电子政务的政治基础 第五章电子政务的经济基础 第二篇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践 第六章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第七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 第一节网络时代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网络时代的权力结构 第三节政府组织运行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电子政务与政府决策 第一节网络技术对行政决策的积极作用第二节网络技术对行政决策的不利影响第三节网络时代行政决策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电子政务与政府人员 第一节网络技术对行政人员的影响 第二节政府信息化的人才需求 第三节网络时代的公务员建设 第十章电子政务与政府公文 第一节网络时代的行政公文 第二节网络时代的公文处理 第三节网络时代的电子档案 第三篇电子政务的体系与结构 第十一章电子政务的结构体系 第一节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 第二节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电子政务系统结构 第十二章电子政务的标准制定 第一节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趋势 第二节电子政务标准的内容 第三节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建议 第十三章电子政务的信息处理 第一节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政府信息化的内容与功能 第三节实施政府信息化的思路 第四节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建议 第十四章电子政务的方案设计 第一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方案 第二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第十五章电子政务的环境建设 第一节电子政务建设的软环境问题 第二节电子政务软环境建设的重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形模式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大宗产品理论 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论 C.国内市场失灵论 D.资源禀赋论 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 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 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 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 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3.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4.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5.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7.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9.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0.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2.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3.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4.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5.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6.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管理学题库及其答案

管理学题库及其答案 一、选择。 1.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角色是( A )。 A.挂名首脑B.联络者C.发言人D.领导者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C )。 A.亚当·斯密B.亨利·法约尔C.泰勒D.马克斯·韦伯 3.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的是( C )。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劳动技能 4.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 5.斯密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 6.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职能中的( A )。 A.控制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计划职能 7.韦伯认为理想组织形式的权力基础应是( A )。 A.合理-合法的权力B.神授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D.领导的权力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B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9.管理的核心职能是( C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10.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1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12管理同生产关系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 D.艺术属性 13. 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力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 C )。 A.差别计件工资制 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 D.工时研究 14. 法约尔认为企业六种基本活动中最核心的活动是( A )。 A.管理 B.商业 C.财务 D.财务 15. 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 C )。 A.等级原则 B.协商原则 C.跳板原则 D.秩序原则 16.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 B )。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D.《车间管理》 17.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研究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其主要研究方法是(B )。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D.比较法 18.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 B ) A、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决策、指挥、控制 19. “管理理论之父”是指(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国际经济学考试题

试卷 编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7、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 A、一国公民不愿意与别国进行贸易的百分比 B、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C、为多生产一单位其他产品而必须放弃的本来生产产品的数量 D、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社科院题库-国际经济学

1.林德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2.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假设条(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比较优势理论。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 (答案参见实时授课课件、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 1. 研究对象的重点在于管理过程和职能的管理理论是( B )。 A. 决策理论学派 B. 一般管理理论学派 C. 系统管理学派 D. 人际关系学说 2.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就是将计划转为( A )。 A. 预算 B.决策 C.预测 D.规划 3. 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是对管理(B )职能的最形象的概括。 A. 决策 B. 计划 C. 控制 D. 指挥 4. 某建筑工地的包工头王某对其手下的民工采用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他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的回家去,干好了下个月发奖金”。可以认为王某把他手下的民工看做是( B )。 A. 社会人 B. 经济人 C. 复杂人 D. 自我实现人 5. 某公司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在本年度实现利润2亿元。如果从计划工作的表现形式看,此计划属于( D )。 A. 战略 B. 宗旨 C. 规划 D. 目标 6. 某项目网络图如下,且该项目的活动关系与时间耗费如图所示(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路线是( C )。 A.A-C-G-J B.A-C-F-I C.A-C-F-H-J D.A-B-E-H-J 7.“田忌赛马”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内中的道理体现了( A )战略原则。 A.扬长避短 B.出奇制胜 C.量力而行 D.集中资源 8. 企业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来确定战略选择的分析方法是( C )。

A.PEST分析法 B. 波特五力模型 C. SWOT分析法 D. 波士顿矩阵法 9. 最适用于在大型企业的各个事业部之间进行共同的科技研发的组织结构是(C)。 A. 直线型 B. 直线职能参谋型 C. 超事业部制 D. 矩阵型 10.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之一是( D )。 A. 管理无专业分工,各级管理者必须是全能管理者 B. 妨碍组织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 C. 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受到限制 D. 由于机构重复,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 11. 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A )。 A.职能部门化 B. 顾客部门化 C.地区部门化 D. 过程部门化 12.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D )。 A.直线制 B. 职能制 C. 矩阵制 D. 事业部制 13.一家超级市场分为以下几个部门:日用杂物、肉类、冷冻食品、瓜果蔬菜、乳制品。该超市是按照( B )来划分部门的。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顾客 14. 面对未来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并据此做出决策的方法是( B )。 A.确定型决策法 B.风险型决策法 C.非确定型决策法 D.追踪决策法 15. 按照费德勒模型,当组织内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明确、职位权力强时,应选择的领导者类型是( A )。 A. 任务取向型 B. 关系取向型 C. 工作与人际关系并重型 D. 以领导者为中心型 16.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下属较不成熟的情况下,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的领导风格是( C )。 A. 命令型领导 B. 参与型领导 C. 说服型领导 D. 授权型领导17.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A )。 A.某工程师刻苦钻研技术获得尤里卡奖 B.一位MBA学员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新工作,单位分给他100平米的住房 C.某单位效益较好,全体员工年末人均奖金1万元 D.某公司为网罗人才决定把在异地的“电脑大王”小李及妻子调到大连,公司负责代他们交纳城市增容费 18. 有那样一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赫茨伯格将这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