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3.3.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3.3.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3.3.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3.3.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3.3.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教师用书独具)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探索并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能由导数信息绘制函数大致图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密推理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勤思考、善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难点:利用导数信息绘制函数的大致图象.

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以加大课堂容量,通过数形结合,图、表并用,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以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建议

为还课堂于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宜运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宜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数学活动;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流程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

正负的关系

【问题导思】

1.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提示】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等于y=f(x)的图象,在x=x0处切线的斜率.2.若函数y=f(x)在x∈[a,b]的图象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均为正值,则y=f(x)在x∈[a,b]的单调性是怎样的?

【提示】单调递增的.

1.一般地,设函数y=f(x),在区间(a,b)上

(1)如果f′(x)>0,则f(x)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增.

(2)如果f′(x)<0,则f(x)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减.

2.

(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

y =f′(x)可能为( )

图3-3-1

【思路探究】(1)y=f(x)的图象在y轴左侧是上升的,对应的导数图象是怎样的?(2)函数在y轴右侧先增再减最后又增,对应的导数又该如何呢?

【自主解答】由函数的图象知:当x<0时,函数单调递增,导数应始终为正;当x >0时,函数先增后减再增,导数应先正后负再正,对照选项,只有D正确.【答案】 D

判断函数与导数图象间对应关系时,首先要弄清所给图象是原函数的图象还是导函数的图象,其次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正负的关系:在某个区间(a,b)内,若f′(x)>0,则y =f(x)在(a,b)上单调递增;如果f′(x)<0,则y=f(x)在这个区间上单调递减;若恒有f′(x)=0,则y=f(x)是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2)导数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函数值增加得越来越快

f ′ x >0且越来越大

函数值增加得越来越慢

f ′ x >0且越来越小

函数值减少得越来越快f ′ x <0且越来越小绝对值越来越大 函数值减少得越来越慢f ′ x <0且越来越大绝对值越来越小

图3-3-2

已知函数y =xf ′(x )的图象如图3-3-2所示(其中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下列四个图象中,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 由y =xf ′(x )的图象可知当x >1时,x >0且f ′(x )>0,所以当x >1时,

f (x )单调递增,只有C 成立.故选C.

【答案】 C

(1)y =2x 3

-3x (2)f (x )=3x 2

-2ln x .

【思路探究】 求定义域→求导数→ 解不等式y ′<0和y ′>0→写单调区间 【自主解答】 (1)由题意得y ′=6x 2

-3. 令y ′=6x 2

-3>0,解得x <-22或x >22

, 当x ∈(-∞,-

22)时,函数为增函数,当x ∈(2

2

,+∞)时,函数也为增函数. 令y ′=6x 2-3<0, 解得-

22<x <2

2

, 当x ∈(-

22,2

2

)时,函数为减函数. 故函数的递增区间为(-∞,-

22)和(22,+∞),递减区间为(-22,2

2

). (2)函数的定义域为(0,+∞), f ′(x )=6x -2x =2·3x 2

-1

x

.

令f ′(x )>0,即2·3x 2

-1x

>0.

且x >0,可解得x >

3

3

; 令f ′(x )<0,即2·3x 2

-1

x

<0,

由x >0得,0<x <3

3

, ∴f (x )的增区间为(33,+∞),减区间为(0,3

3

).

1.在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题过程中,只能在定义域内讨论,定义域为实数集R 可以省略不写.

2.当求得的单调区间不止一个时,单调区间要用“,”或“和”字等隔开,不要用符号“∪”连接,如(1)题中的增区间.

(1)求函数f (x )=2x 3

-9x 2

+12x -3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y =x 3-2x 2

+x 的单调区间. 【解】 (1)此函数的定义域为R ,

f ′(x )=6x 2-18x +12=6(x -1)(x -2).

令6(x -1)(x -2)<0,解得1<x <2,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2). 令6(x -1)(x -2)>0,解得x >2或x <1,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1). (2)此函数的定义域为R .

y ′=3x 2-4x +1,

令3x 2

-4x +1>0,解得x >1或x <13

.

因此y =x 3-2x 2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13).

再令3x 2

-4x +1<0,解得13

<x <1.

因此y =x 3-2x 2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3,1).

讨论函数f (x )=

x 2

-1

(-1<x <1,b ≠0)的单调性.

【思路探究】 (1)函数的定义域是怎样的?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2)若先讨论x ∈(0,1)上的单调性,能否判断f ′(x )在(0,1)上的正负?b 的取值对其有影响吗?

【自主解答】 f (x )的定义域为(-1,1);函数f (x )是奇函数, ∴只需讨论函数在(0,1)上的单调性.

∵f ′(x )=b ·x ′· x 2-1 -x x 2-1 ′ x 2-1 2

=-b x 2+1 x -1

当0<x <1时,x 2

+1>0,(x 2

-1)2

>0,

∴-x 2+1

x 2-1

2<0.

∴当b >0时,f ′(x )<0.∴函数f (x )在(0,1)上是减函数; 当b <0时,f ′(x )>0,∴函数f (x )在(0,1)上是增函数; 又函数f (x )是奇函数,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从而可知: 当b >0时,f (x )在(-1,1)上是减函数;

当b <0时,f (x )在(-1,1)上是增函数.

1.利用导数判断或证明一个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实质上就是判断或证明不等式f ′(x )>0(f ′(x )<0)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一般步骤为:①求导数f ′(x );②判断f ′(x )的符号;③给出单调性结论.

2.导数的正负决定了函数的增减,当导函数中含有参数时,应注意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求函数y =x +b

x

(b ≠0)的单调区间.

【解】 函数y =x +b x (b ≠0)的定义域为{x |x ≠0},y ′=1-b x 2=x 2-b

x

2.

①当b <0时,在函数定义域内y ′>0恒成立,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和(0,+∞);

②当b >0时,令y ′>0,解得x >b 或x <-b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b )和(b ,+∞);令y ′<0,解得-b <x <b 且x ≠0,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b ,0)和(0,

b

).

(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

导数在解决单调性问题中的应用

(12分)设函数f (x )=ax -a

x

-2ln x . (1)若f ′(2)=0,求f (x )的单调区间;

(2)若f (x )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规范解答】 (1)∵f (x )的定义域为(0,+∞),f ′(2)=0,且f ′(x )=a +a x

2-2

x

∴a +a 4-1=0,∴a =4

5

.3分

∴f ′(x )=45+45x 2-2x =25x 2(2x 2

-5x +2),

由f ′(x )>0结合x >0,得0<x <1

2或x >2,

∴f (x )的递增区间为(0,1

2]和[2,+∞),

递减区间为(1

2

,2).6分

(2)若f (x )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则

f ′(x )≥0对x >0恒成立,8分 ∵f ′(x )=a +a x 2-2x =ax 2-2x +a

x 2

∴需x >0时ax 2

-2x +a ≥0恒成立10分 化为a ≥2x

x 2

+1

对x >0恒成立, ∵

2x x 2

+1=2

x +

1

x

≤1,当且仅当x =1时取等号. ∴a ≥1,即a ∈[1,+∞).12分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再求出使导数的值为正或负的x 的范围,写单调区间时,要注意以上两范围求交集.

2.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题型,其基本解法是转化为

f ′(x )≥0或f ′(x )≤0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问题.

1.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f ′(x )>0,那么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f ′(x )<0,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如果恒有f ′(x )=0,那么函数f (x )在这个区间内为常函数.

2.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单调区间,实际上就是在函数的定义域范围内解决导数的正负问题,对于含有字母参数的函数,要注意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

(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

1.f (x )在(a ,b )内可导,若f ′(x )<0,则f (x )在(a ,b )内是( )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奇函数

D .偶函数

【解析】 易知导函数f ′(x )<0时,f (x )单调递减. 【答案】 B

2.函数y =4x 2

+1x

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0,+∞)

B .(-∞,1)

C.? ??

??12,+∞ D .(1,+∞)

【解析】 由y =4x 2

+1x ,得y ′=8x -1x

2.

令8x -1x 2>0,得x >1

2.

【答案】 C

3.函数y =2-3x 2

在区间(-1,1)上的增减性为( )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解析】 y ′=-6x ,故当x ∈(-1,0)时,y ′>0;当x ∈(0,1)时,y ′<0,所以原函数在区间(-1,1)上先增后减.

【答案】 C

4.求函数y =12x 2

-ln x 的单调递减区间.

【解】 函数的定义域为(0,+∞),

y ′=x -1x ,令y ′=x -1

x

≤0得0<x ≤1,

∴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

(0,1].

(对应学生用书第109页)

一、选择题

图3-3-3

1.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右图3-3-3所示,则导函数y =f ′(x )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由函数的图象可知,在区间(-∞,0)和(0,+∞)上,函数f(x)均为减函数,故在这两个区间上,f′(x)均小于0.

【答案】 D

2.(2013·吉林高二检测)函数f(x)=x3-3x+1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1,1) B.(1,2)

C.(-∞,-1) D.(-∞,-1),(1,+∞)

【解析】f′(x)=3x2-3,令f′(x)=3x2-3<0得-1<x<1.

∴原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1).

【答案】 A

3.定义在R上的函数f(x),若(x-1)·f′(x)<0,则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f(0)+f(2)>2f(1)

B.f(0)+f(2)=2f(1)

C.f(0)+f(2)<2f(1)

D.f(0)+f(2)与2f(1)大小不定

【解析】当x>1时,f′(x)<0,f(x)是减函数,

∴f(1)>f(2).

当x<1时,f′(x)>0,f(x)是增函数,

∴f(0)<f(1).因此f(0)+f(2)<2f(1).

【答案】 C

4.(2013·天水高二检测)已知函数f(x)=x3-ax-1,若f(x)在(-1,1)上单调递减,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a≥3 B.a>3

C.a≤3 D.a<3

【解析】∵f′(x)=3x2-a,由题意f′(x)≤0在(-1,1)上恒成立,即3x2-a≤0在(-1,1)上恒成立,∴a≥3x2在(-1,1)上恒成立,又∵0≤3x2<3,∴a≥3,经验证当a =3时,f(x)在(-1,1)上单调递减.

【答案】 A

图3-3-4

5.(2013·临沂高二检测)已知函数y =f (x ),y =g (x )的导函数如图3-3-4所示,那么y =f (x ),y =g (x )的图象可能为( )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f ′(x )和g ′(x )均大于0,即f (x )和g (x )均为增函数.y =

f ′(x )递减,则y =f (x )的切线斜率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即y =f (x )的增速逐渐减慢;y

=g ′(x )递增,则y =g (x )的切线的斜率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即y =g (x )的增速不断加快.由

f ′(x 0)=

g ′(x 0)可知y =f (x )和y =g (x )在x =x 0处的切线斜率相同,故选D.

【答案】 D 二、填空题

6.(2013·惠州高二检测)函数f (x )=x ln x 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 【解析】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f ′(x )=ln x +1. 令f ′(x )<0得x <1e ,又x >0,∴f (x )的减区间为(0,1

e ).

【答案】 (0,1

e

)

7.已知函数f (x )=x 3

+x 2

+mx +1在R 上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f ′(x )=3x 2+2x +m ,

∵f (x )在R 上非单调,∴f ′(x )有两个相异零点. ∴Δ=4-12m >0, ∴m <13

.

【答案】 ?

????-∞,13 8.(2013·洛阳高二检测)若函数f (x )=x 3

+bx 2

+cx +d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和(2,+∞),则b =________,c =________.

【解析】 ∵f ′(x )=3x 2

+2bx +c ,由题意知x <-1或x >2是不等式3x 2

+2bx +c >0的解集,∴-1,2是方程3x 2

+2bx +c =0的两个根,∴-1+2=-32,-1×2=c 3,∴b =

-3

2

,c =-6. 【答案】 -3

2 -6

三、解答题

9.已知函数f (x )=ax 4

+bx 2+c 的图象经过点(0,1),且在x =1处的切线方程是y =x -2.

(1)求y =f (x )的解析式; (2)求y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 (1)由题意得:f (0)=1,f ′(1)=1,f (1)=-1.

∴????

?

c =1,4a +2b =1,a +b +c =-1,

∴?????

a =5

2

b =-92

c =1.

∴f (x )=52x 4-92

x 2

+1

(2)f ′(x )=10x 3-9x ,由10x 3

-9x >0得x >31010或-31010<x <0,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31010,0),(310

10,+∞).

10.已知函数f (x )=ax 3-3x 2

+1-3a

,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

【解】 由条件可知a ≠0, ∴f ′(x )=3ax 2

-6x =3ax (x -2a

).

∴当a >0时,

f ′(x )>0?x <0或x >2

a

f ′(x )<0?0<x <2

a

.

f (x )在(-∞,0),(2

a ,+∞)上是增函数,在(0,2

a

)上是减函数;

当a <0时,

f ′(x )<0?x <2

a 或x >0, f ′(x )>0?2

a

<x <0.

f (x )在(-∞,2

a ),(0,+∞)上是减函数,在(2

a

,0)上是增函数.

综上,a >0时,f (x )在(-∞,0),(2a +∞)上是增函数,在(0,2

a

)上是减函数;

a <0时f (x )在(-∞,2a ),(0,+∞)上是减函数,在(2

a

,0)上是增函数.

11.已知f (x )=e x

-ax -1. (1)求f (x )的单调增区间;

(2)若f (x )在定义域R 内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f (x )=e x

-ax -1,∴f ′(x )=e x

-a . 令f ′(x )≥0得e x

≥a ,

当a ≤0时,有f ′(x )>0在R 上恒成立; 当a >0时,有x ≥ln a .

综上,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ln a ,+∞). (2)∵f (x )=e x

-ax -1,∴f ′(x )=e x

-a . ∵f (x )在R 上单调递增, ∴f ′(x )=e x -a ≥0恒成立, 即a ≤e x

,x ∈R 恒成立.

∵x ∈R 时,e x

∈(0,+∞),∴a ≤0.

因此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0].

(教师用书独具)

已知x >1,证明:ln x +1

x

>1.

【证明】 令f (x )=ln x +1

x

(x >1),

∴f ′(x )=1x -1x 2=x -1

x

2,

∵x >1,∴f ′(x )>0,

∴f (x )=ln x +1

x

在(1,+∞)上单调递增,

∴f (x )>f (1)=ln 1+1=1. 从而ln x +1

x

>1,

命题得证.

已知x >0,证明:1+2x <e 2x

.

【证明】 设f (x )=1+2x -e 2x

,则f ′(x )=2-2e 2x

=2(1-e 2x

),

当x >0时,2x >0,e 2x

>e 0

=1,∴f ′(x )=2(1-e 2x

)<0, ∴函数f (x )=1+2x -e 2x 在(0,+∞)上是减函数. ∵函数f (x )=1+2x -e 2x 是连续函数, ∴当x >0时,f (x )<f (0)=0,

∴当x >0时,1+2x -e 2x

<0,即1+2x <e 2x

.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高中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高中数学(附答案)

遵义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高中数学 第一部分:教材内容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一个番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32分) {} 32|{x D. 3}x 2|{x C. 2}x -1|{x B. 2}x -1|{x A. ) ( , }2||{ },31| .1≤≤≤<<≤≤≤=?>=≤≤-=x B A x x B x x A 则若集合 3 - D. 15 C. 2 B. 15- A. ) ( ),,(271 .2的值是则若b a R b a bi a i i ?∈+=-+ 3 D. 3- C. 2 B. 2- A. ) ( )2,3()3,( .3的值是则垂直与已知平面向量λλ,b a -=-= 1 e D.. e C. 1-e B. 1 A. ) ()2( .41 0++?等于dx x e x 1 D. 2 C. 3 B. 4 。A ) (2, 02-y -x 0, y x , 1y ,x .5?????-=≤≥+≤的最大值为则满足约束条件若变量y x z y 2 5 D. 41 C. 25 B. 5 A. ) (,2 ,451,a , ,,,, .6等于则若的对边分别为的内角已知b S B c b a C B A ABC ABC ==∠=??

2 2 2 2 2 2 2 2 2 3x y 9 y D. 9 y -3x y C. 3x y B. -3x y 3x y A. ) ( 9 6 2 , .7 = - = = = = = = = + + - + 或 或 或 抛物线的方程是 的圆心的 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 以坐标轴为对称轴 x x y x y x )3,0( 3) ,- -( D. ) ,3( 3) ,- -( C. )3,0( )0, (-3 B. ) (3, ) (-3,0 A. ) ( ) ( ) ( ,0 g(-3) , ) ( ) ( ) ( ) ( g(x) , f(x) .8 ? ∞ ∞ + ? ∞ ? +∞ ? < = > ' + ' < 的解集是 则不等式 且 时 当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 分别是定义在 设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x , R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每小题3分,共12分) ) x , , 用数字作答 的系数为 式中的 则展开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项与第 第 的展开式中 若二项式 (. 7 4 ) x 2 1 x ( .9 6 '' + . , " 1 x , R x " . 102的取值范围是 则实数 是假命题 成立 命题a ax≤ + - ∈ ? 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 . , 1 9 25 x , 2 1 x . 12 2 2 2 2 2 2 程为 那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 的焦点相同 焦点与椭圆 的离心率为 已知双曲线= + = - y b y 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满分36分,要有解题步骤或推导过程) . , 2 2 ,2 (2) cos (1) ccosB. - 3acosB bcosC . . ) 6 . 13 c a b BC BA ; B c b a ,A、B、C ABC 和 求 若 的值 求 且 的对应边分别为 中 在 分 ( = = ? =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08-26 12:32:25)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2007-08-01 15:08:04)转载标签: 教材教法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划分正确的是( D ) A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B )的总和 A 本质属性 B 本质属性的对象 C 对象的本质属性 D 属性 3、“在同一时间内,从同一个方面,对于同一个思维对象,必须作出明确的肯定或否 定”是逻辑思维的( A ) A 排中律 B 同一律 C 矛盾律

D 充足理由律 4、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三大趋势是(B ) A 大众数学、实用数学、服务性学科 B 大众数学、服务性学科、问题解决 C 实用数学、服务性学科、问题解决 D 问题解决、大众数学、实用数学 5、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C ) A 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 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 C 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D 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 6、下图中A、B的关系是(A ) AB A 对立关系 B 全异关系 C 同一关系 D 矛盾关系 7、下列哪一项不是确定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D ) A 基础性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衔接性原则D实际应用原则 8、与“无理数”成交叉关系的是(C ) A 无理数 B 不尽方根C无限小数D无限循环小数9、下列命题中,等值式复合命题是(A ) A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B 棱形是平行四边形 C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 D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0、由教师对所授教材作重点、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教学方法是(B) A谈话法B讲解法C练习法D引导发现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7分) 1、数学有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的____________等(抽象性精确性广泛性) 2、是反证法的逻辑基础。 (矛盾律和排中律) 3、命题:一切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其中主项是,谓项是,量项是,联项是 (矩形平行四边形一切是) 4、学习是在与的共同作用下,一个由“行”到“知”的,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复杂而完整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反馈过程认知活动) 5、中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有、、、、 (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教学法教具演示法) 三、简答、计算(33分) 1、计算的值,并判断其真假(8分) 2、备课包括什么内容?如何备好课?(9分) 3、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7分)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汇 总 一填空 (1)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2)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中学数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部分。 (4)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5)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二、谈谈你对数学教学的看法 答: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在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三、你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应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 (2)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 (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四、简答题 (1)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2)简述"说课"的内涵及特点。 答:(1)要点:1)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体现教育的个性化。2)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关注学科内各领域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学科与其它科学的联系。3)教学内容适应公民的现实需要。数学学习的内容是非常现实的,是公民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4)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2)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教材教法过关考试题

高中数学教材教法过关考试题 第一部分:内容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一个番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32分) {} 32|{x D. 3}x 2|{x C. 2}x -1|{x B. 2}x -1|{x A. ) ( , }2||{ },31| .1≤≤≤<<≤≤≤=?>=≤≤-=x B A x x B x x A 则若集合 3 - D. 15 C. 2 B. 15- A. ) ( ),,(271 .2的值是则若b a R b a bi a i i ?∈+=-+ 3 D. 3- C. 2 B. 2- A. ) ( )2,3()3,( .3的值是则垂直与已知平面向量λλ,b a -=-= 1 e D.. e C. 1-e B. 1 A. ) ()2( .41 0++?等于dx x e x 1 D. 2 C. 3 B. 4 。A ) (2, 02-y -x 0, y x , 1y ,x .5?????-=≤≥+≤的最大值为则满足约束条件若变量y x z y 2 5 D. 41 C. 25 B. 5 A. ) (,2 ,451,a , ,,,, .6等于则若的对边分别为的内角已知b S B c b a C B A ABC ABC ==∠=?? 2 222222223x y 9y D. 9y -3x y C. 3x y B. -3x y 3x y A. ) ( 0962 , .7=-=======++-+或或或抛物线的方程是的圆心的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以坐标轴为对称轴x x y x y x ) 3 , 0 (3) ,- - ( D. ) , 3 ( 3) ,- - ( C. ) 3 , 0 () 0 , (-3 B. )(3, ) (-3,0 A. ) ( 0)()( ,0g(-3) , 0)()()()(0 g(x) , f(x) .8?∞∞+?∞?+∞?<=>'+'<的解集是则不等式且时当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分别是定义在设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x ,R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每小题3分,共12分) ) x ,,用数字作答的系数为式中的则展开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项与第第的展开式中若二项式( . 74 )x 21 x ( .96''+. , " 01 x ,R x " .102的取值范围是则实数是假命题成立命题a ax ≤+-∈?

(完整版)高中数学教材教法试卷一

《数学教材教法》模拟试题1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每小题 1分,共 8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于2003.5颁布,山东省于2004.9实施。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框架为:必修系列1,2,3,4,5;选修系列1,2,3,4;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其中包括算法初步。 3.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为数学教育的思想性目的;知识性目的;能力性目的。 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中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5.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客观显示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6.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选修系列4不属于普通高考范围。 8.著名的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荷兰)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2分) 1.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美)在《怎样解题》中所表述的怎样解题表的解题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涅(R.M.Gagne)的数学理论中的数学学习的阶段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亚杰(J.Piaget)关于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数学教育家(Dubinsky)发展了一种数学概念学习APOS理论其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概念(每题 5分,共 20 分) 1.数学能力 2.数学认知结构 3.启发式教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1(共十一份) 试题(一) 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 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 (I)提出问题 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 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 x-< 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73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II)讲授新课 1.集合含义 通过以上实例,指出: (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 确定性: 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 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a 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 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如A={2,4,8,16},则4∈A ,8∈A ,32?A.(请学生填充)。 (2) 互异性:即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说明: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对象.因此,以后提到集合中的两个元素时,一定是指两个不同的元素. 如:方程(x-2)(x-1)2 =0的解集表示为{1,-2 },而不是{ 1,1,-2 } (3)无序性: 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III )课堂练习 (IV )课时小结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确定性可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合的表示,无序性可用于判定集合的关系。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 C D】 形成统计观念B. 空间观念A.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教材教法与教案

一、高中课程目标是什么?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高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和科学方法 (一)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七)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八)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九)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要求 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其次,处理代数问题;最后,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你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应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2)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一填空(1)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2)以学论教主要是从,,,,,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3)常用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等。 (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 (5)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有,,,,。 二、何为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三、简答题 (1)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2)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怎样理解的? (3)简述“情境—问题”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核心。 (4)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注意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四、什么是解题方法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有什么作用,如何促进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