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宠物B超基础学习与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宠物B超基础学习与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宠物B超基础学习与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宠物B超基础学习与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B超诊断基础

一、超声的基础知识

B超的常见应用:疾病诊断、妊娠检查、背膘测定

I.超声波的几个物理量

超声的特性:

1) f > 20000Hz。临床诊断使用超声频率的高低由探头的频率决定,国内诊断常用的探头频率有1.25MHz、2.5MHz

和5MHz三种。根据不同的探查部位而选择使用。

2)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密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在固体中大于液体,液体

中大于气体

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水相近。因此,在实践中以1500m/s作为测定病灶深度的数。

●波长:波长是超声和声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波所传播的距离。

●波长、频率与声速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声速=波长×频率

因此,当声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其传播的距离越近,而对病灶最小直径的分辨力越好。所以,在实际探查中,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探头。

1)通常对肝脏、胆囊、脾脏等软组织,用2~3.5MHz的探头;

2)眼及浅表部位的探查用5~10MHz,

3)而头颅的探查则用0.8~2.0MHz。

II. 声阻抗

简称声阻,是介质密度与超声在其中传播速度的乘积。即:声阻=密度×声速

各种介质的声阻不同,固体的声阻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

III. 超声的主要物理特性

1、束射性:即超声传播的方向性或指向性。超声由于频率高,且辐射面大于波长,因此从声源发出之后几乎全部

成束状直线向前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束射性主要与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小、超声摇动的频率和超声束扩散角的大小有关。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于超声波长很多倍时,发时的超声就集中射向一个方向,即成束性好。扩散角及超声束在近场以后扩散的角度。扩教角越小,频率越高,超声束的束射性越好。

2、透射:超声穿过某一介质或通过两种介质的界面而进入第二种介质内称为超声的透射(transmission)。除介质外,决定超声透射能力主要因素是超声的频率和波长。

超声频率越大,其透射能力(穿透力)越弱,探测的深度越浅;

超声频率越小,波长越长,其穿透力越强,探测的深度越深。

因此,临床上进行超声探查时,应根据探测组织器官的深度及所需的图像分辨力选择不同频率的探头。

3、反射与折射:超声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两种不同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物体所构成的声学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会返回到前一种介质中,称作反射(reflection);另一部分超声波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即折射(refraction)。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

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只需达到0.1%,即两种物质的密度(density)差值只要达到0.1%,超声就可在其界面上形成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称回声(echo)。

4、绕射:超声遇到小于其波长一半的物体时,会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向前传播,称绕射或衍射(diffraction)。实际上,当障碍物与超声的波长相等时,超声即可发生绕射,只是不很明显。根据超声绕射规律,在临床检查时,应根据被探查目标的大小选择适当频率的探头,使超声波的波长比探测目标小的多,以便超声波在探测目标时不发生绕射,把比较小的病灶也检查出来,提高分辨力和显现力。

5、超声的散射和衰减:超声在介质内传播时,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超声衰减。引起超声衰减的原因是:

⑴超声束的扩散以及在不同声阻抗界面上发生的反射、折射及散射等,使主声束方向上的声能减弱。

⑵超声在传播介质中,由于介质的粘滞性(内摩擦力)、导热系数和温度等的影响,使部分声能被吸收,从而使声能降低。

声能的衰减与超声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超声频率越高或传播距离越远,声能的衰减,特别是声能的吸收衰减越大;反之,声能衰减越小。

动物体内血液对声能的吸收最小,其次是肌肉组织、纤维组织、软骨和骨骼。

6、多普勒效应:Hristian Doppler发现,声源与反射物体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反射物体所接收到的频率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不一致,当声源向着反射物体运动时,声音频率升高,反之降低,此种频率发生改变(频移)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 reffect)。

频移的大小取决于声源与反射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速度越大,频移越大,反射物体所接收的声音频率增高的越多,声响越强;声源与反射物体反向运动时,反射物体所接收的声音频率比声源发射的频率要小,故反射物体所接受的声音比实际音响要小。

D型超声诊断仪就是利用超声的多普勒效应把超声频移转变为不同的声响以检查物体内活动的组织器官,包括妊娠检查。

IV. 超声的分辨性能

1、超声的显现力:超声的显现力(discoverable ability)是指超声能检测出物体大小的能力。能被检出物体的直径大小常作为超声显现力的大小。能被检出的最小物体直径越大,显现力越小;能被检出的物体直径越小,显现力越大。理论上讲,超声的最大显现力是波长的一半,如5.0MHz的超声波长为3.0mm,其显现力为1.5mm。实际上,病灶要比超声波波长大数倍时才能发生明显的反射,故超声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其显现力也越高,但穿透能力会降低

超声的纵向分辨力约为脉冲宽度的一半。

脉冲宽度=脉冲时间×超声速度。

超声在动物体组织内传播速度约为1.5 ×106mm/s=1.5mm/μs,假设三种频率探头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为1μs、3.5μs、5μs,其脉冲宽度则分别为?其纵向分辨率分别为?

决定脉冲时间的一个因素是超声频率,频率越高,脉冲时间越短,脉冲宽度越小,超声的纵向分辨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超声的透入深度:超声频率越高,其显现力和分辨力越强,显示的组织结构或病理结构越清晰;但频率越高,其衰减也越显著,透入的深度就会大为下降。

脉冲宽度不仅决定纵向分辨力,也决定了超声能检测的最小深度。

探测的组织或病灶与探头的距离应大于1/2脉冲宽度,才能被检出,小于1/2脉冲宽度的近场称为盲区。

实际上,盲区深度比脉冲宽度的1/2要大数倍。盲区内的组织或病灶不能被检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加大探头的频率。

在体表与探头之间增加垫块。

3、超声波的发生和接收

超声的发生和接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具有可逆性。由超声诊断仪的换能器-探头来完成。

压电效应的发生必需借助具有良好压电性质的晶体物质,即压电晶片,如石英、钛酸钡、锆钛酸铅、硫酸锂等,最常见的是锆钛酸铅。

在晶片面上加力或加电时会发生下述现象:正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压电谐振

I.正压电效应(机械能电能)

当晶片两面受压而变薄时,在两面产生等量异性电荷。

反之,当晶片两面受拉而变厚时,在两面上产生与前者相反的等量异性电荷。

受力越大,电压也越大。

当压电晶片受到某一规律的压缩和拉伸而使其按此规律发生薄厚变化时,就在两面上产生相同规律的电压变化,这种现象叫“正压电效应”。

II.逆压电效应(电能机械能)

当晶片两面加上电压,晶片就将产生厚度的增加或减少。

当某一规律的交变电压加在晶片的两面,晶片的厚度也就作相应的变化,此种现象叫“逆压电效应”。

III.压电谐振

当晶片上加交变电压后,就会使晶片产生机械变形,当外加交变电压频率为特定频率(晶片的谐振频率)时,其振幅突然增大,此现象叫晶片的压电谐振。

反之,将高频机械振动(超声波)传到晶片上时,晶片就被振动,由于晶片的正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极间就会产生频率与超声相等、强度与超声成正比的高频电压。此电压被接收电路吸收,经放大后被仪器显示出来。这就是超声的接收。

通常在超声治疗中,只是发生超声波作用于机体组织。

在超声诊断中,既有超声波发生系统,又有超声波接收系统。一般使用一个晶片,发射和接收兼用,称“单收单发”工作方式。

4、兽医超声诊断仪

超声诊断仪的类型

根据超声回声显示方式的不同,兽医超声诊断分为A型、B型、D型和M型四类,这也是超声诊断最主要的分类方法。

I.超声类型

?A型(超声示波诊断法):此法是将回声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为幅度调制型。回声强则波幅高,回声弱则波幅低。目前除主要用于脑中线的探测,浆膜腔积液的定位穿刺诊断外,此法已被B型诊断法所代替。

?B型(超声显像诊断法):此法是将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式显示出来,为辉度调制型。回声强则亮,回声弱则暗称灰阶显像。B型超声诊断仪目前有多种扫描方式,常用的有多晶体电子线阵(方形)扫描法(主要用于腹部疾病的检查),及器械扇形扫查和电子(相控阵)扇行扫查法等(主要用于心脏检查)。

?M型(超声光点扫描法):此法是在B型扫描中加入慢扫描锯齿波,使反射的光点自左向右自行移动扫描。由于水平方向慢扫描作用,便把心脏各层组织的回声展开成连续曲线,临床上称为M型超声心动图。

?D型(超声频移诊断法):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来探测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状态,特别是对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及返流性心脏瓣膜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II.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组成

超声诊断仪的种类很多,不论什么样的超声诊断依都是由探头、主机、信号显示、编辑及记录系统组成。

探头:电子线阵探头是一种线阵(1inear)探头,由64至256片压电晶片组成,发射的声束为矩形;电子相控阵探头是一种扇扫(sector)探头,多由32个压电晶片组成,发射的声束为扇形。

常见B超探头的适用范围:

(1)凸阵探头:

a)从肝脏、肾脏、胰腺、胆囊、膀胱、脾脏、胃肠道和泌尿生殖器官结构图像中检测反常情况。

b)从胎儿、子宫和骨盆结构图像中检测和发现翻唱情况,估算胎龄和胎重并评估胎儿心脏功能。

(2)高频线阵(浅表)探头:

a)适用于小器官(甲状腺、乳腺、睾丸、新生儿、外周血管及前列腺)等部位的检查;

b)从乳房、甲状腺、睾丸等器官图像的粗略评估中检测反常情况;

c)从新生儿头部图像中检测大脑体积及脑结构的反常变化;

d)从外周血管图像及流速测量中检测及评估血管狭窄和堵塞。

(3)微凸阵探头:

腹部、小动物、肾、新生儿组织及器官等。

下列部位应用以下探头是最佳的:

使用部位探头选择

腹部凸阵探头

小器官高频线阵

心脏微凸阵探头

血管线阵探头

产科凸阵探头

外科线阵探头

儿科凸阵探头

胎儿线阵探头

腔内腔内探头

常见B超探头的比较

探头类型探头面接触面近场视野远场视野成像特点主要优

线阵平面大大小矩形价格便

凸阵凸面小小大扇形应用广

环阵凸面小小大扇形层厚伪

像少

相控阵平面最小最小大扇形适合心

常用探头规格的识别:

常见的探头规格有:R40、R50、R60、R10、R13、R20、L40、L60等

R表示探头扫描方式为凸阵扫描,也有用C表示,后面的数字表示扫描的曲率半径

L表示探头扫描方式为线阵扫描,后面的数字表示扫描的宽度

显示及记录系统:显示系统主要由显示器、显示电路(或可听声)和有关电源组成。B型、M型回声信号以图像形

式表示出来,A型主要以波形表现出来,而D型则以可听声表现出来。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超声诊断仪都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具有自控、预置、测量、图像编辑和自动识别等功能。

如Aloka SSD-1400型数字化超声诊断仪等,具有电脑声束成像、连续的动态频率扫描、宽频带(RSP)探头、智能B模式增益控制(ABC)、图像处理选择(IPS)、广泛的多普勒图像和数字化图像管理辅助系统(DMS)等功能。

III.超声诊断仪的性能要求

功能状态良好的超声诊断仪性能必须稳定且符合以下要求:

1)电源性能稳定。在外接电源电压上下波动10%时对仪器灵敏度无影响,持续工作3~4小时时仪器性能无改

变。

2)辉度和聚焦良好。在室内日常光照条件下,A型超声诊断仪波型清晰,B型超声诊断仪光点明亮。

3)A型超声诊断仪始波饱和且较窄,B型超声诊断仪盲区较小、扫描线性较好,M型超声扫描光点分布均匀且

连续性好。

4)A型超声诊断仪对信号的放大能力均匀,波级清楚,B型超声诊断仪对强弱信号的放大能力一致,灰界明显。

5)时标距离和扫描深度应准确且符合其机械和电子性能。

6)仪器的配套设施和各个配备探头与主机应保持一致性。

7)M型超声诊断仪的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和心音图(PCG)等多种显示的同步性强。

8)D型超声诊断仪电器性能稳定,灵敏度正常,信号失真度小,结构简单旦牢固。

IV.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操作规程

1)电压必须稳定在199~240V之间。

2)选用合适的探头。

3)打开电源,选择超声类型。

4)调节辉度及聚焦。

5)动物保定,剪(剔)毛,涂耦合剂(包括探头发射面)。6)扫查。

7)调节辉度、对比度、灵敏度和视窗深度。

8)冻结、存储、编辑、打印。

9)关机、断电源。

V.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维护要点

⑴仪器应放置平稳、防潮、防尘、防震。

⑵仪器持续使用2h后应休息15min,一般不应持续使用4h以上,夏天应有适当的降温措施。

⑶开机前和关机前,仪器各操纵键应复位。

⑷导线不应折曲、损伤。

⑸探头应轻拿轻放,切不可撞击;探头使用后应揩拭干净,切不可与腐蚀剂或热源接触。

⑹经常开机,防止仪器因长时间不使用而出现内部短路、击穿以至烧毁。

⑺不可反复开关电源(间隔时间应在5s以上)。

⑻配件连接或断开前必须关闭电源。

⑼仪器出现故障时应请人排查和修理。

5、超声诊断切面

常用超声诊断切面

每一探头都有其超声发射面,探查时以发射面紧贴皮肤,在探查部滑行扫查或探头位置不变而改变探头方向做扇形扫查,也可做横切面、纵切面或实状切面扫查,从而构建脏器扫查的立体图象。

6、B超声像图基础

B超声像图

◆回声强度(弱回声/等回声/强回声)

◆回声次数(无回声暗区/稀疏回声/密集回声)

◆回声形态(光点/光斑/光团/光条/…)

回声强度(声像图中光点的亮度或辉度):

?弱回声或低回声:光点亮度低,有衰竭现象

?中等回声或等回声:与正常组织回声强度相等

?较强回声或回声增强

?强回声或高回声:明亮的回声光点,伴有声影或二次、多次回声

回声次数

?无回声(暗区),包括:

?液性暗区(液体中不反射)

?衰减暗区(被吸收,加大灵敏度可出现少量光点)

?实质性暗区

?稀疏回声(光点稀而小,间距在1.0mm以上)

?较密集回声(光点较多,间距在0.5~1.0mm)

?密集回声(光点密集而明亮,间距<0.5mm)

回声形态:

?光点:细而圆的点状回声

?光斑:稍大的点状回声

?光团:团块状出现的光点

?光片:回声呈片状

?光条:回声呈细而长的条带状

?光带:回声为较宽的条带状

?光环:中间较暗或为暗区,如胎儿头部

?光晕:光团周围形成暗区,如癌症结节周边的回声

?网状:多个环状回声聚集在一起构成筛网状,如牛、羊脑包虫的回声?云雾状:多见于声学造影

?声影:特强回声下方的无回声区

?声尾:液性暗区下方的强回声,如囊肿

?靶环征:以强回声为中心形成圆环状低回声带,如肝脏病灶组织的回声

各脏器正常声像图

医学影像工作原理及图像获取方式

医学影像工作原理及图像获取方式 2.2医学超声影像工作原理 超声是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通常是指频率高于20 kHz的高频振动机检波,应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频率一般在1MHz至几十MHz之间。自1958年商用超声成像产品问世以来,超声医学设备以其实时性、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尤其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有其独到之处而成为在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像设备之一。 超声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不但可以穿透人体,而且可以与身体组织相互作用。超声波穿过人体时要经过折射和反射,这可发生在超声波经过的任何交界面上,其作用就如同光束经过一个非均匀物质一样。超声波的波长很短,从而易于窄脉冲波束的实现,因此超声换能器可以做得小而紧凑。 超声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分为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超声诊断采用的是较高频率(多在2MHz以上)与较低声强的超声波,高频可提高对组织的分辨率,用以获得清晰、细致的声像图,而低声强则可降低对组织损伤的副作用。超声治疗采用的是较低频率(通常<1MHz)与较高声强的超声波,低频超声增大对组织的穿透率,而高声强(特别是聚焦后)超声可对组织产生生物效应,用于选择性破坏局灶性病变。 2.2.1超声设备与种类 超声诊断主要应用超声良好的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Doppler)效应等物理特性,采用不同的扫查方法,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并在组织中传播,当正常组织或病理组织的声阻抗有一定差异时,它们组成的界面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再将此回波信号接收,加以检波等处理后,显示为波形、曲线或图像等。由于各种组织的界面形态、组织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对超声的吸收程度等不同,其回波有一定的共性和某些特性,结合生理、病理解剖知识与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这些不同的规律,可对患病的部位、性质或功能障碍程度做出概括性以至肯定性的判断。 超声诊断仪由主机和探头构成,均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等五个部分。超声诊断仪的种类很多,而且互有交叉,按照显示回波方式和空间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A型(Amplitude Mode)超声 A型超声是最早出现的一维超声诊断技术,它将声束传播位置上的组织按距离分布的回波信息在显示器上以幅度调制的形式显示,并从回波的幅度大小、形状及位置进行诊断,回波强则波幅高,回波弱则波幅低。常用A型法测量界面距离、脏器径值以及鉴别病变的物理性质,它是现代各种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 2.B型(Brightness Mode)超声 B超是把组织的一个断层面上的超声回波信息以二维分布形式显示出来,组织内的散射、反射回波信息以辉度调制方式显示,回波强则光点亮,回波弱则光点暗。光点随探头的移动或晶片的交替轮换而移动扫查,由于扫查连续,可以由点、线而扫描出脏器的解剖切面,它是二维空间显示,又称二维超声。 按其成像速度的不同,可分为慢速成像和快速成像,慢速成像只能显示脏器的静态解剖图像,由于每帧图像线数甚多,图像清晰,扫查的空间范围较大。快速成像能显示脏器的活动状态,也称为实时(ReaITime)显像诊断法,但所显示的面积较小,每幅图像线数与每秒显示的帧数相互约制,互为反比。按照扫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电子线性扫描、电子凸阵扫描、机械扇形扫描和相控阵扫描等。 3.M(Motion Mode)型超声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审批稿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B超诊断基础 一、超声的基础知识 B超的常见应用:疾病诊断、妊娠检查、背膘测定 I.超声波的几个物理量 超声的特性: 1) f > 20000Hz。临床诊断使用超声频率的高低由探头的频率决定,国内诊断常用的探头频率有1.25MHz、2.5MHz 和5MHz三种。根据不同的探查部位而选择使用。 2)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密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在固体中大于液体,液体 中大于气体 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水相近。因此,在实践中以1500m/s作为测定病灶深度的数。 ●波长:波长是超声和声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波所传播的距离。 ●波长、频率与声速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声速=波长×频率 因此,当声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其传播的距离越近,而对病灶最小直径的分辨力越好。所以,在实际探查中,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探头。 1)通常对肝脏、胆囊、脾脏等软组织,用2~3.5MHz的探头; 2)眼及浅表部位的探查用5~10MHz, 3)而头颅的探查则用0.8~2.0MHz。 II. 声阻抗 简称声阻,是介质密度与超声在其中传播速度的乘积。即:声阻=密度×声速 各种介质的声阻不同,固体的声阻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 III. 超声的主要物理特性 1、束射性:即超声传播的方向性或指向性。超声由于频率高,且辐射面大于波长,因此从声源发出之后几乎全部 成束状直线向前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束射性主要与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小、超声摇动的频率和超声束扩散角的大小有关。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于超声波长很多倍时,发时的超声就集中射向一个方向,即成束性好。 扩散角及超声束在近场以后扩散的角度。扩教角越小,频率越高,超声束的束射性越好。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试题含答案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11、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这种在介质中传播时出现的声波衰减称为吸收衰减。而声波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因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使声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种现象称为距离衰减。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的频率、介质的黏滞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2、换能器:能使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又称探头。 13、正压电效应:某些特异性的材料,在外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引起材料内部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在材料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表面电荷,即由机械力的作用产生了电场,这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效应称为

超声正常值

超声正常值 儿童! 1)心界 年龄左界右界 <1岁, 左锁骨中线外1~2cm , 沿右胸骨旁线 2-5岁, 左锁骨中线外1cm ,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 5-12岁, 左锁骨中线上或线内0.5~1cm , 接近右胸骨线 >12岁, 左锁骨中线内0.5~1cm , 右胸骨线 心胸比率<1岁:<0.6、1~6岁:<0.55、>6岁:<0.5 (2)肝脏大小: 正常:<1岁:肋下2cm内,1~4岁:肋下1cm内,>7岁:肋下不能扪及 轻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上 中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下,但未超过脐平 重度肿大:肝脏下缘超过脐平 (3)脾大分度: 正常:一般肋下不能扪及(10%的1岁以内小儿肋下恰及) 轻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内 重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4)头围出生:34cm、6月:43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出生:32cm、1岁:=头围、>1岁:=头围+岁数—1 腹围<2岁:=胸围、>2岁:<胸围 (7)身长出生:50cm、3月:60-61cm、1岁:75cm、2-12岁:=岁数×7+70cm 体重1~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岁:岁数×2+7(或8) (9)前囟1.5岁前闭合、后囟6-8周前闭合、骨缝3-4月前闭合 (10)腕部骨化中心数1~9岁=年龄+1 (11)体表面积<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0.035+0.1 >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30)×0.02+1.05 成人各器官正常测量切面及测量值: 第一节肝脏和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二.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2018-02-09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2.3 ±.6mm 眼部 1. 成人眼球 (1)轴长:23.97 ±).29 ( 23.0 ?24.0mm ) (2)角膜厚度:0.98 ±.16(0.5 ?1.0mm ) (3)前房深度:2.38 ±.48 (2.0 ?3.0mm ) (4)晶体厚度:4.00 ±.22 (3.5 ?5.5mm ) (5)玻璃体长度:16.5 ±.26 (16 ?17mm ) (6)球壁厚度:2.01 ±.17 (2.0 ?2.2mm ) 2 ?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0?3.0mm (2)内直肌:2.0?4.0mm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4.02 ±).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26.51 ±2.86mm (2)球后间隙长度:20.04 ±2.73mm 4 ?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 0.75。 0.63 o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 大血流速度:9.7?16.32 cm/s、RI: (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2.4?22.8cm/s、RI: 0.65 颌面部 1 ?腮腺厚度:1.0cm 2 .颌下腺:3.4送.0cm 3 .舌下腺:1.7 ?.6cm 颈部 1. 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 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 甲状旁腺:5X3X1mm

心血管 心脏 1.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男性:45女性:35?55 mm ?50mm 舒张末室间隔厚度: 男性:9?11mm 女性:7?-10mm 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 男性:8?12mm 女性:7?11mm 主动脉内径: 男性:23?33mm 女性:23?31mm 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2 ?心脏泵功能: 每搏输出量:35?90mL 每分输出量:3?6L/min 每分心排指数:2?3L/min/m2 (体表面积)射血分数:45 %?75 % 3. 大血管主动脉根部 男性:23?36mm 女性:21?30mm 肺动脉干:22.7 ±.8mm 4. 腹主动脉 近端:平均20mm 远端:平均15mm 5. 下腔静脉 吸气时:11.34 ±3.94mm 呼气时:18.75 ±3.92mm

超声常用正常值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2.3 ±0.6mm 眼部 1.成人眼球 (1)轴长:23.97±0.29 ( 23.0 ~24.0mm ) (2)角膜厚度:0.98±0.16(0.5~1.0mm ) (3)前房深度:2.38±0.48 (2.0~3.0mm ) (4)晶体厚度:4.00±0.22 (3.5~5.5mm ) (5)玻璃体长度:16.5±0.26 (16~17mm ) (6)球壁厚度:2.01 ±0.17 (2.0~2.2mm )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0~3.0mm (2)内直肌:2.0~4.0mm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4.02±0.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26.51±2.86mm (2)球后间隙长度:20.04±2.73mm 4.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0.75。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9.7~16.32 cm/s 、RI:0.63。(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2.4~22.8cm/s 、RI:0.65。 颌面部 1.腮腺厚度:1.0cm 2.颌下腺:3.4×2.0cm 3.舌下腺:1.7×0.6cm 颈部 1. 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 甲状旁腺:5×3×1mm 心脏大血管 心脏 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男性:45 ~55 mm 女性:35 ~50mm 舒张末室间隔厚度:男性:9 ~11mm 女性:7 ~10mm 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男性:8 ~12mm 女性:7 ~11mm 主动脉内径:男性:23 ~33mm 女性:23 ~31mm 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2018-02—09河北超声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2。3 ±0。6mm 眼部 1、成人眼球 (1)轴长:23.97±0、29 ( 23。0~24、0mm) (2) 角膜厚度:0、98±0.16(0、5~1。0mm ) (3)前房深度:2。38±0、48 (2、0~3。0mm) (4) 晶体厚度:4。00±0、22 (3、5~5、5mm ) (5) 玻璃体长度:16.5±0、26 (16~17mm ) (6) 球壁厚度:2、01 ±0、17 (2、0~2、2mm)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0~3.0mm (2)内直肌:2、0~4.0mm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4。02±0、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26.51±2。86mm (2)球后间隙长度:20。04±2。73mm 4.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0、75。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9、7~ 16.32 cm/s 、RI:0.63、 (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2.4~22。8cm/s 、RI:0、65、颌面部 1.腮腺厚度:1.0cm 2、颌下腺:3。4×2、0cm 3、舌下腺:1.7×0。6cm 颈部 1、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甲状旁腺:5×3×1mm

腹部脏器 肝脏 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 官正常超声图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B超诊断基础 一、超声的基础知识 B超的常见应用:疾病诊断、妊娠检查、背膘测定 I.超声波的几个物理量 超声的特性: 1)f > 20000Hz。临床诊断使用超声频率的高低由探头的频率决定,国内诊断常用的 探头频率有、和5MHz三种。根据不同的探查部位而选择使用。 2)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密度越高,传播速度越 快。在固体中大于液体,液体中大于气体 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水相近。因此,在实践中以1500m/s作为测定病灶深度的数。 ●波长:波长是超声和声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波所传播的距离。 ●波长、频率与声速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声速=波长×频率 因此,当声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其传播的距离越近,而对病灶最小直径的分辨力越好。所以,在实际探查中,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探头。 1)通常对肝脏、胆囊、脾脏等软组织,用2~的探头;

2)眼及浅表部位的探查用5~10MHz, 3)而头颅的探查则用~。 II. 声阻抗 简称声阻,是介质密度与超声在其中传播速度的乘积。即:声阻=密度×声速 各种介质的声阻不同,固体的声阻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 III. 超声的主要物理特性 1、束射性:即超声传播的方向性或指向性。超声由于频率高,且辐射面大于波长, 因此从声源发出之后几乎全部成束状直线向前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束射性主要与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小、超声摇动的频率和超声束扩散角的大小有关。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于超声波长很多倍时,发时的超声就集中射向一个方向,即成束性好。扩散角及超声束在近场以后扩散的角度。扩教角越小,频率越高,超声束的束射性越好。 2、透射:超声穿过某一介质或通过两种介质的界面而进入第二种介质内称为超声的透射(transmission)。除介质外,决定超声透射能力主要因素是超声的频率和波长。 超声频率越大,其透射能力(穿透力)越弱,探测的深度越浅; 超声频率越小,波长越长,其穿透力越强,探测的深度越深。 因此,临床上进行超声探查时,应根据探测组织器官的深度及所需的图像分辨力选择不同频率的探头。 3、反射与折射:超声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两种不同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物体所构成的声学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会返回到前一种介质中,称作反射(reflection);另一部分超声波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即折射(refraction)。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只需达到%,即两种物质的密度(density)差值只要达到%,超声就可在其界面上形成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称回声(echo)。 4、绕射:超声遇到小于其波长一半的物体时,会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向前传播,称绕射或衍射(diffraction)。实际上,当障碍物与超声的波长相等时,超声即可发生绕射,只是不很明显。根据超声绕射规律,在临床检查时,应根据被探查目标的大小选择适当频率的探头,使超声波的波长比探测目标小的多,以便超声波在探测目标时不发生绕射,把比较小的病灶也检查出来,提高分辨力和显现力。 5、超声的散射和衰减:超声在介质内传播时,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超声衰减。引起超声衰减的原因是: ⑴超声束的扩散以及在不同声阻抗界面上发生的反射、折射及散射等,使主声束方向上的声能减弱。 ⑵超声在传播介质中,由于介质的粘滞性(内摩擦力)、导热系数和温度等的影响,使部分声能被吸收,从而使声能降低。 声能的衰减与超声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超声频率越高或传播距离越远,声能的衰减,特别是声能的吸收衰减越大;反之,声能衰减越小。

超声常用正常值及测量方法汇总

肝脏超声的正常值及测量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

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超声显像是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创伤性诊断的临床医学新技术。它是研究和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成像原理以及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以观察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声像表现,然后分析归纳,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疾病的目的。 早在1942年奥地利K. T Dussik使用A型超声装置来穿透性探测颅脑,并于1949年成功地获得了头部(包括脑室)的超声图象11110 1951年Wild和Reid首先应用A型超声对人体检测并报道了了乳腺癌的回声图象[l2】。1954年Donald应用超声波作妇产科检查,随后开始用于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1965年Lallagen首先应用Doppler法检测胎心及某些血管疾病。1973年荷兰Bon首先报道实时超声显像仪,它是最早真正用于检查诊断心脏病的切面实时超声显像仪[}31a 70年代脉冲多普勒与二维超声结合成双功能超声显像,能选择性获得取样部位的血流频谱。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的应用,使得超声成像可以取得某些以前只有用侵入性方法才能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80年代以来,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应用数字扫描转换成像技术,图象的清晰度和分辨率进一步提高。脉冲与连续频谱多普勒联合应用,近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80年代彩色多普勒新技术的兴起,能实时地获取异常血流的直观图象,不仅在诊断心脏瓣膜疾病与先天性心脏疾病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而且可以用于检测大血管、周围血管与脏器血管的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McDicken 等人率先提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随后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心肌活动的功能,为临床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无创的检测手段[(81。自60年代开始萌芽的三维超声技术在90年代开始成熟,出现了一些商业系统,并逐步用于临床,在很多应用领域表现出了优于传统二维超声的特性。近年来,超声医学成像技术处于快速发展中,很多新技术,如造影成像、谐波成像、心内超声成像等技术都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纵观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超声医学成像技术沿着从低维到高维(一维、二维到三维和动态三维,即四维)和从解剖结构到功能成像的道路在发展。所以,本论文所研究的超声心脏图象的多维多参数功能重建符合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规律。 无论是一维、二维还是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其成像原理都是脉冲回波成像。而且,现有的绝大多数的三维超声系统,均是利用一系列二维B-Scan图象经后处理方式重建后得到三维图象,考虑到系统的通用性以及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一般不会直接从超声探头获取信号并做低层次的处理,所以,现有的三维超声系统的性能和技术特性受到传统二维超声的限制,在二维超声中存在的伪像必然要影响到后继的三维重建过程。因此,下面将简要介绍脉 冲回波成像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医学超声断层成像技术。 2.1脉冲回波成像原理 超声显像系统一般由换能器(探头)、发射电路、接受电路和显示系统等主要部分组成。也可分为主机和探头两大部分。由具有压电效应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制成压电晶片所构成的探头,其内加电压后产生振动的陶瓷薄膜借助逆压电效应沿一定方向发出相应频率的超声波。探头接触皮肤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超声波入射到人体(约1/10万秒),并且,大约以1530m/sec 的速度在体内组织中传播。由于人体不同脏器或同一脏器内的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声阻抗差,超声波在体内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阻抗的界面后便产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波被探头谈受,探头内的晶片借助于正压电效应,将接收的声波能量转换为电能。这些被探头接收到的微弱高频电信号经主机增幅和检波等复杂处理,然后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常用的有A型、B型和M型等。 2.2 A型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颌面部 1.腮腺厚度:1.0cm 2.颌下腺:3.4×2.0cm 3.舌下腺:1.7×0.6cm 颈部 1. 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 甲状旁腺:5×3×1mm 腹部脏器 肝脏 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 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 胆囊壁厚:2~3mm 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 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 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 脾脏 1.脾脏厚度:不超过4cm 2.脾脏长度:范围8~12cm 3.脾的宽度:范围5~7cm 胰腺 胰头前后径:小于3cm、胰体前后径:小于2.5cm、胰尾前后径:小于2cm、胰管内径:小于2mm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 肾脏 1.肾脏长径:约10~12cm ,宽径:约4~5cm ,厚径:约3~5cm。 2.肾实质厚度:约1~2cm ,通常约1.5cm ,肾皮质厚度:约8~10mm。 3.肾静脉内径:约1cm ,立位或坐位增宽,肾动脉内径:约5~6mm 。

成人超声正常常用参考值

成人超声正常常用参考值 肝脏和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 二.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4. 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三.门静脉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四.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五.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超声常用正常值

心脏彩超正常值 项目名称:内径(mm) 部位名称厚度(mm)左房LA 〈35 室间隔IVS <12 左室LV 〈55 左室后壁LVPW <12 升主动脉AO 〈35 右室壁<3-4 主肺动脉PA 〈30 左室壁<9-12 右房RA 〈40×35 右室<25 左室流出道18-40 右室流出道18-35 部位分度瓣口面积(cm2 ) 二尖瓣狭窄最轻:≤2.5 轻度:2.0-2.4 (正常4)轻-中度:1.5-1.9 中度:1.0-1.4 重度:0.6-1.0 最重度:<0.5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1.6-1.1 压差:20-50mmHg (正常3)中度:1.0-0.75 压差:20-50mmHg 重度:<0.75 压差:50-150mmHg 肺动脉高压正常:15-30mmHg 轻度:30-50mmHg 中度:50-70mmHg 重度:>70mmHg 左室功能(LVEF)正常:>50%轻度降低:40%-50% 中度降低:30%-40%重度降低:<30% 左室充盈功能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40岁69±12ms >40岁76±13ms E波减速时间:(EDT)199±32ms A峰E峰流速比值:E/A >1 血管正常值: 动脉血管:内膜增厚>1mm 动脉硬化斑块>1.2mm 血流速度:>0. 50m/s 狭窄分级: 轻度内径减少0-5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中度内径减少51-7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m/s 舒张期流速<40 cm/s 严重内径减少71-90%收缩期峰值流速>170m/s 舒张期流速>40 cm/s 极重内径减少91-99%收缩期峰值流速>200m/s 舒张期流速>100 cm/s 闭塞内径减少100%闭塞段可见血栓回声,管腔无血流信号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分级: I级反流时间1-2s II级反流时间2-3s III级反流时间4-6s IV级反流时间>6s 心包积液分级:微量:2-3mm ,<50ml:房室沟下后壁 少量:3-5mm ,50-100ml: 下后壁 中量:5-10mm ,100-300ml:房室沟下后壁心尖区 大量:10-20mm ,300-1000ml整个心腔 极大量:20-60mm ,1000-40000ml:明显摆动

医学影像学超声知识整理

1.超声:是指振动频率在20000 Hz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的频率范围约1~20兆赫兹(MHz)。 2.声影:当超声声束传播至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等表面时,由于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声阻抗差 异而在界面产生强反射,其后方因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区,称为声影。 3.反射: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的大界面时即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 Snell定律。 4.折射:超声通过声速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呈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 伪像。 5.散射: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 射,称为散射。 6.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 引起。 7.超声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 (Doppler)效应。 8.彩色多普勒显像:由流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散射体形成的超声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颜色及混合 色标志血流方向和性质,用颜色的亮度标志血流速度,这种图像成为彩色多普勒显像。 9.SAM征: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CD段不是一个缓慢的上升 平台,而出现一个向上(向室间隔方向)突起的异常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 (SystolicAnterior Motion, SAM)。 10.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 烁,称为彗星尾征。 11.靶环征:病灶中心为强回声团,周围有弱回声环绕,形似“靶环”,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12.牛眼征:靶环征中病灶中心强回声区出现液化坏死形成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类似“牛眼”,称牛眼 征,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69.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表现: 答:①房间隔回声失落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直接征象,表现为正常房间隔线状回声带不连续,缺损两端房间隔常稍增厚。②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环增宽,搏动增强;左房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

“三基”训练 超声诊断学问答题

“三基”训练——超声诊断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问答(一) 1.什么是波长? 波长是指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即波在振动一次的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称为一个波长。 2.何谓超声声强和第二次声源? (1)超声声强又称强度,它是指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cm2或mW/cm2。(2)超声在传播途中遇到各种大小不同界面产生反射或散射,即再一次向周围发出超声时,则该物体称为第二次声源。 3.试说明逆压电效应。 给晶体施加交变电压后可造成机械变形并产生超声,此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4.何谓声阻抗? 声阻抗系指超声波通过介质遇到的阻力。一般它随介质和声波频率等不同而异,但在平面上的纵波的声阻抗与频率无关,而是等于组织的密度乘以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公式:Z=ρ×C(Z为声阻抗,ρ为物质密度,C为声速) 5.试述超声探头的作用。 超声探头又称换能器,它具有发射超声和接受返回超声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声能),又把声能转变成电能。 6.试述超声束在聚焦区能量的变化。 在超声聚焦区的声束直径较小,胜强是指单位声束截面积上的能量。声束截面积减少,强度增加。 7.试说明超声在软组织中传播的平均速度。 在标准大气压和室温(17~25℃)控制下测定人体不同软组织,具有不同的声速,如肝1549m/s、血1570m/s、肌肉1581m/s…故仪器上对软组织取其平均值1540m/s。 8.超声传播产生衰减的原因是什么? 是由于声速的扩散、散射以及反射造成,也可因组织吸收造成衰减。 9.增加脉冲重复频率(周期)的作用是什么? .增加脉冲重复频率(周期)并不能改善分辨力,但可以增加最大显示深度,故有利于深部位的检查。 10.试说明超声轴向分辨力和横向分辨力的含义。 (1)轴向分辨力是指超声能区分平行于声束的两个物体的能力,也称纵向分辨力。它取决于波长,通常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轴向分辨力越高。 (2)横向分辨力指区分垂直于声束的两个物体的能力,也称方位分辨力。它取决于声束直径的大小,声束直径随离开探头的距离而变化。如声束直径大横向分辨力差。 “三基”训练——超声诊断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问答(二) 11.何谓超声脉冲宽度、动态范围和宽带? 脉冲宽度指超声周期与某个脉冲的循环周期数之积。 动态范围指超声系统可控制的最大能量与最小能量之比。 超声宽带是指一个超声脉冲所包含的频率范围。 12.超声出现镜面反射的含义是什么? 当物体界面大于波长时,称为镜面反射体。当超声束落在镜面反射体上时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在形成声像图时反射就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当探头垂直于界面时,可得到最强反射回声。 13.试解释彗星伪像、边缘伪像和混响伪像。

超声简答题

名词解释: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阈上限(20000Hz以上)的机械波。 声波:是指由弹性物质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单位为Hz。 强回声:灰度明亮,呈极亮的点状、条状或团块状回声,后方伴声影。 等回声:灰度中等,呈点状或团块状回声,病灶常与组织形成的回声病灶。 高回声:灰度较明亮,呈点状、片状、条状或团块回声,后方不伴声影。 低回声:灰度较暗淡,呈均匀细小点状回声,如:正常肾实质。 无回声:灰度极暗的黑色区,均匀的液体无声阻抗差,无界面反射,呈无回声区。 斑状回声:回声明亮的小片状,大小在0.5cm以下,边界清楚。 团块状回声:回声聚集呈明亮的结节状或团块状,有一定的边界。 后方回声增强:常见于声衰减系数低的液性组织,如囊肿、脓肿液性暗区。 后方回声减弱:常见于声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结缔组织,如钙化、结石、气体等。 双环征: 一般妊娠5周后官腔内即可见到孕囊光环,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有时由于着床过程中的少量出血,孕囊周围可见环形暗区。 双边征:肝硬化后,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门脉高压时,胆囊静脉回流受阻,而使胆囊壁充血、水肿,渗出所致。 平行管征:(又称双筒枪征)指肝内外胆管阻塞时,扩张的胆管与伴行门脉形成两个直径相似的平行管状回声,为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彗星尾征:指体内金属(宫内节育环)气体(胃肠内气体)等强回声后方出现多余平行的线状强回声,酷似彗星的拖尾。 晕环征:指位于肿瘤周围的低回声环,见于肝癌及其他癌症病灶周围。 叠瓦征:在妊娠子宫内因子宫的异常收缩使胎儿头颅变形,颅骨呈“叠瓦”样的声像图。 伪像:是由超声波本身的物理特性(方向性、反射与折射、穿透力)、仪器性能和检查操作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非人体本身的真实图像。 声影伪像:由于对超声的强反射及吸收衰减,使介质后方突然无声的图像。 镜面伪像:遇到深部的界面,即声阻抗差异较大的平整大界面时,在近侧的结构同时在图像的该界面另一侧出现的伪像。 工字征:肝内由门静脉左支及其矢状部、左外叶上下支门静脉和左内叶支门静脉构成特征性的“工”字形结构,可供识别肝管和门脉。 飞鸟征: 肝区超声检查时,探头在右腋中线附近,声束指向左肩,胆囊,门静脉,下腔静脉构成飞鸟样图像。其中门脉右支是鸟的头、门脉主干是鸟的身子、下腔静脉和胆囊是鸟的两个翅膀。 多囊肝: 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即因先天发育的某些异常导致了肝囊肿的形成,常合并多囊肾、多囊胰、多囊脾。 多囊肾: 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囊肿进行性增大,最终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花瓣状肾窦:指中度肾积水时,肾盂、肾大盏和肾小盏扩张,肾窦内出现类似花朵样或烟斗样的无回声区。 调色碟状肾窦:指重度肾积水时,肾盂及各肾盏积水互相融合,肾窦回声呈调色板样的无回声区。 简答题: 1、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包括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操作技术、图像存档与传输及各组织器官典型声像图特征,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等。

超声基础知识情况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 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 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 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 (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 (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 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射聚 焦或多点聚焦;可提高侧向分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3)利用环阵探头进行环阵相控聚焦; 可改善横向、侧向分辨力; (4)其他聚焦技术:如二维多阵元探头。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培训资料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基础 基本概念――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 Z 超纵声波频率>20000H Z――纵波(疏密波):粒子运动平行于波传播轴; 诊断最常用超声频率:2-10MH Z 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声速(c);三者关系:λ=c/f 人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水的声速相近;骨骼的声速最高,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 超声场: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简称声场,又称声束。 声束的影响因素:探头的形状、大小; 阵元数及其排列; 工作频率(超声的波长); 有无聚焦及聚焦的方式; 吸收衰减; 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声束由一个大的主瓣和一些小的旁瓣组成。超声的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高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反向总有偏差,容易产生伪像。 声场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部分 (1)近场声束集中,呈圆柱状;直径――探头直径(较粗); (横断面声能分布不均匀)长度――超声频率和探头半径。 公式:L=(2r·f)/c L为近场长度, r为振动源半径, f为频率, c为声速 (2)远场声束扩散,呈喇叭状;声束扩散角越小,指向性越好。 (横断面声能分布较均匀) 声束两侧扩散的角度为扩散角(2θ);半扩散角(θ)。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指标是近场长度和扩散角。 影像因素:增加超声频率;――近场变断、扩散角变小; 增加探头孔径(直径)――但横向分辨率下降。 采用聚焦技术――方法:固定式声透镜聚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 声束聚焦:采用声束聚焦技术,可改善图像的横向和(或)侧向分辨力。 固定式声透镜聚焦――将声透镜贴附在探头表面。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可提高横向分辨力,但远场仍散焦。 电子相控阵聚焦――(1)利用延迟发射是声束偏转,实现发 射聚焦或多点聚焦;可提高侧向分 辨力; 常用于线阵探头、凸阵探头; (2)动态聚焦:在长轴方向上全程接收聚焦。 (3)利用环阵探头进行环阵相控聚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