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范丽丽.txt

论文范丽丽.txt

论文范丽丽.txt
论文范丽丽.txt

淮北师范大学

论文分类号:2007届学士学位论文

热碱法制备氟化钠的研究

系别、专业材料化学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

学生姓名范丽丽

学号20071441048

指导教师姓名翟剑锋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0年10月X日

热碱法制备氟化钠的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利用热的纯碱液与氟硅酸钠制备氟化钠和白炭黑的工艺方法。首先,配制30%的纯碱液,在反应容器中制备氟硅酸钠悬浮液。随后,搅拌升温至90-95℃,慢慢加入纯碱液,反应约1-1.5小时,直到反应液中没有气泡产生为止,分离得到氟化钠和二氧化硅,烘干即得到产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样品中氟离子的含量,进而测出氟化钠的含量及其产率。

关键词:30%的纯碱液,氟硅酸钠悬浮液,热碱法,氟化钠和二氧化硅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Sodium fluoride by hot alkaline method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e of hot soda solution and sodium fluoride sodium fluoride and silica prepared by the process method. First, the preparation of 30% of the soda solu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sodium fluoride in the reaction vessel suspension. Subsequently, the mixing temperature to 90-95 ℃, slowly add soda ash solution, the reaction of about 1-1.5 hours, until no air bubbles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 so far, isolated sodium fluoride and silica, drying the obtained product. With a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measurement of the sample content of fluorine ions, and then measure the fluoride content and yield

Key words:30% of the soda solution, sodium fluoride suspension, hot alkali, sodium fluoride and silica

目次

1前言 (1)

2试验部分 (1)

2.1实验原理 (1)

2.2试剂与仪器 (1)

2.3氟化钠的制备过程﹙1﹚ (2)

2.4氟化钠的制备过程﹙2﹚ (3)

2.5氟化钠的制备过程﹙3﹚ (3)

3实验结果讨论 (4)

3.1产物的含量分析 (4)

3.2实验注意事项 (5)

4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前言:

氟化钠是一种重要的氟盐。主要用作农业杀菌剂、杀虫剂、木材防腐剂、

水处理剂、轻金属氟盐电解助熔剂,核工作中用作UF3吸附剂,以及制造其它氟化合物的原料。在搪瓷、医药、造纸等方面也有应用。

目前国内生产氟化钠的方法主要是中和法。产品外观为白色粉末状,使用时不方便,因此市场销路欠佳。而热碱法生产出的产品为无色结晶体,外观好、用途广,使用时不会造成污染,深受西欧等国欢迎,因此出口销路一直看好。1994年我国氟化钠的产量只有9000多吨,而外贸需求量就达一万吨,其中结晶状氟化钠所占比例较大。现在,美国、日本、南朝鲜、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氟化钠,国内又已开发高档含氟牙膏,因此,市场对氟化钠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热碱法是用纯碱中和氟硅酸钠得到晶体状氟化钠。产品外观好,使用方便,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原料氟硅酸钠多采用磷肥厂的副产物,原料易得。反应温度较低,设备的腐蚀较其他方法要小得多。该法还能副产白炭黑。

实验任务:

1)用热的纯碱液与氟硅酸钠制备氟化钠

2)分离产物氟化钠及二氧化硅

3)计算氟化钠产量并分析纯度

试验部分 (1)

试剂和仪器

实验目的:利用廉价的氟硅酸钠和碳酸钠制备NaF

实验原理:Na2SiF6 +2 Na2CO3→6NaF↓+ SiO2↓+2CO2↑

实验药品:Na2SiF6、Na2CO3

实验仪器:三口烧瓶、烧杯、量筒、电子天平、温度计、加热套、胶头滴管、搅拌装置

热碱法制备NaF

Preparation of hot alkaline sodium fluoride

实验步骤:

(1)

M m ﹙g ﹚ n ﹙mmol ﹚ Na 2SiF 6

188 10 53.2 NaNa 2CO 3

106 11.3 106.4 取氟硅酸钠固体10g,加入4mL 蒸馏水将其制成悬浮液,边搅拌边加热至90-95℃.取碳酸钠固体11.3g ,加入26.4mL 蒸馏水,配制成30%纯碱液,向氟硅酸钠悬浮液中滴加直至无气泡产生为止,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开始滴加时产生大量气泡,后来逐渐减少。反应时间t 约1.5小时,T 为95℃,反应完后pH 值为8。将反应瓶内的产品倒入烧杯中,出现明显的分层,最底层紧密厚实的为NaF ,中间疏松层为SiO 2,上层为乳白色悬浊液。放置澄清,利用虹吸原理将SiO 2与NaF 分离。具体做法:将上层清夜倒出只留下少许,取一根橡皮管与滴管相连,将滴管插入合适位置,用洗耳球吸出。再用15mL50-60℃热水洗涤(最好是100g 产品用400g 水洗涤),抽滤,干燥,得到白色粉末NaF.

流程图:

得到NaF

白炭黑

(2)取氟硅酸钠固体47g,加入15mL蒸馏水将其制成悬浮液,边搅拌边加热至90-95℃.取碳酸钠固体53g,加入123.6mL蒸馏水,配制成30%纯碱液,向氟硅酸钠悬浮液中滴加直至烧瓶内无气泡产生为止。实验现象:开始滴加时产生大量气泡,后来逐渐减少。反应时间t约1.5小时,T为95-97℃,pH约为9。重复上述步骤,分离、水洗、抽滤和干燥得产品。与第一次产品共同干燥得64.8g,理论产量76.4g,产率84.8%。分析原因:反应瓶内残余有大量固体及在转移过程中有损失。

(3)取氟硅酸钠固体188g,加入50mL蒸馏水将其制成悬浮液,边搅拌边加热至90-95℃.取碳酸钠固体212g,加入494.6mL蒸馏水,配制成30%纯碱液,向氟硅酸钠悬浮液中滴加直至烧瓶内无气泡产生为止。实验现象:开始滴加时产生大量气泡,后来逐渐减少。由于反应物较多,将磁力搅拌换为机械搅拌,反应剧烈。反应时间t约1.5小时,T为95-97℃,pH约为9。重复上述步骤,分离、水洗、抽滤和干燥得产品244.5g,

产率偏高。分析原因:NaF中裹着SiO2,未完全分离。

装置图:

含量分析:

分析SiO2含量:分别取10g样品两份a、b

对于a,加1gNaOH和40mLH2O的溶液;对于b,加40mLH2O.搅拌静置10小时,抽滤,干燥。

空瓶总重净重

a 39、3g 47、6g 8、3g

b 33、5g 42、2g 8、7g

由上表可知,SiO2相差0、4g,其含量为4%

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样品中氟

Measurement of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fluoride ion content in the samples

1.准备氟离子选择电极

2.配置标准溶液(25mL比色管)

目标F -

标液浓度mol/L 选用F

-

标液浓度mol/L

(2.5mL)

TISAB缓冲液(mL)

1.0×10-2 1.0×10-1

2.5

1.0×10-3 1.0×10-2

2.25

1.0×10-4 1.0×10-3

2.25

1.0×10-5 1.0×10-4

2.25

1.0×10-6 1.0×10-5

2.25

3.配制样品溶液

称取氟化钠0.4674g,加水溶解,加入TISAB缓冲液5mL并用50mL容量瓶定容。取1mL溶液,再加入2.4mLTISAB,用25mL比色管稀释定容。

3.测定标液及样品溶液的电位

用去离子水洗至电位值在-300mv以下,标液按浓度从低到高测量,仪器数字显示在+0.1mv或-0.1mv内读取电位值。然后再用去离子水洗至电位值在-300mv以下,测样品溶液的电位值。

4.数据记录

溶液浓度mol/L 电位值mv

1.0×10-2 -107

1.0×10-3 -168

1.0×10-4 -227

1.0×10-5 -281

1.0×10-6 -318

样品溶液-113

5.数据处理

绘制E-pF标准曲线,以电位值E为横坐标,PF值为纵坐标绘制。以E-pF为标线,查出被测试液中F-浓度,经过换算计算出含氟水样中氟含量,以g/L表示。

由图知c=10-2.14mol/L,m=0.3711g,百分含量%=79.4%

注意事项:

最佳操作条件的确定:

1.加料速度及加料量

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放出,如果加料速度太快,二氧化碳气体来不及释放出来,则会造成溢锅伤人的严重后果;如果加料速度太慢,则反应时间太长,影响生产能力。加料速度15-20mL/min,加量以反应液中无气泡产生为准,此时反应液pH 值为8-9。

2.反应温度

60-85℃,其分解率在90%左右,当温度升高到90℃以上时,其分解率可接近100%。故温度控制在90-95℃。

3.反应时间

在90-95℃条件下,反应1小时氟硅酸钠分解率达到95%以上,反应1.5小时,则接近100%。

4.搅拌速度

控制好搅拌速度能使析出的硅胶成絮状结构,且NaF颗粒粗便于分离,也不致使NaF 附着在硅胶上,避免产生包晶。搅拌速度控制在3-4m/s为宜。

影响NaF质量的因素(1)分离装置(2)洗涤水量

温度/℃氟硅酸钠分解率/% 碳酸钠分解率/%

30 50 60

60 78 85

90 96 98

25℃时SiO2溶解度与pH关系

pH SiO2溶解度%

2.0 0.050

3.0 0.014

4.2 0.013

5.7 0.011

7.8 0.010

8.2 0.030

10.2 0.049

pH>8 SiO2溶解度急剧增加;在pH<7.8进行SiO2分离

90-95℃时NaF溶液中硅胶的沉降速度

温度/℃沉降情况

80 较浑

85 略浑

90 较清

95 透亮

所以T控制在95±2℃有利于SiO2·xH2O的分离

碳酸钠的水解CO32-

+ H2O=HCO3

-

+OH

-

HCO3-

+ H2O=H2CO3 +OH

-

H2CO3=H2O+CO2

Na2SiF6在碱性溶液中分解 SiF62-

+4OH

-

=6F

-

+SiO2+2H2O

NaF的生成 Na +

+F

-

=NaF

分析:(1)原料不纯

(2)溶液中溶解3%-4%

(3)实际操作中造成的损失

反应物浓度

反应温度

配料比

反应时间

水洗温度

干燥温度

时间

实验结果及讨论

1.产品质量

指标实验产品一级品W(NaF)% 98.05-98.5 ≥98 W(SiO2)% 0.10-0.15 ≤0.5

W(NaCO3)%

0.05-0.1 ≤0.5

W(SO42-

)%

0.02-0.05 ≤0.3

酸度以w(HF)计% 0.03-0.05 ≤0.1

水不溶物w% 0.3-0.4 ≤0.7

W(H2O) 0.2-0.3 ≤0.5

W(N)% 25.1-25.8 ≥25.0

W(H2O)% 0.3-0.5 ≤0.7

钠盐含量以W(Na)计% 0.4-0.6 ≤10

2.原料消耗

3.影响产品质量因素

1)工艺条件

2)回收控制过滤时机,趁热过滤,热水洗涤(NaF在热水中溶解度小)

结论:热碱法生产晶体氟化钠的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工艺流程短,投资少,不产生“三废”,设备的腐蚀小等特点,是一种制备氟化钠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化工百科全书》NO.5,11~13

[2]《国外无机化工》1988,NO.11,4749

[3]《山西化工》1991,NO.3,11~12

[4]《化工产品》1982,239~241

[5]刘玉强磷肥工业含氟废气的综合利用[J]磷肥与复肥,1988.,(5):55-56

[6]天津化工研究院等编,无机盐工业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9,704-707 [7]彭爱国,晶体NaF的生产,云南化工[J],1995,(3):60-62

[8]李建国,李菊梅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在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J]分析实验室,2001

[9]虞吉寅,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若干问题[M]浙江预防医学,2006

致谢

感谢指导我的指导老师翟老师,通过做毕业论文,我不仅增长了理论知识还提升了实验技能,受益匪浅!

文心雕龙 神思篇论文

《文心雕龙》神思篇有感 神思篇为《文心雕龙》里阐述写作时创作思想的一篇文章,“神思”为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神与物游”既反映作者唯心主义观点,又体现作者对写作意境的把握与体验,同时反映作者对写作的观点与认知。文章从构思、创想、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神与物游,神居胸臆”一开始从主体大概论述,思想的中要性。“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无穷”。萧子显在《南齐书》里对神与物的充分感触,说明变化不断,难以捉摸。寂然凝虑,悄焉动容,吟咏之间,眉睫之前。都在一瞬之间,可其中思想千变万化,由于无限想象,就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等变化,此处皆为神思之妙也!“神与物游”思想千变万化,思绪广阔无边,当思想有所阻挡,就有所障碍,突破枢机,意随心动,内心同外物相连,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心志结合,皆为神之至也!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进一步阐述写文章时一定要心神合一,沉静宁静,心无旁焉,内心畅通,无所顾忌方才写的好文章,但在此之前,必须自己有一定的学识基础为保证,多阅读多积累,丰富自己的才华,以及结合自己的体验多生活真谛的感悟,用自己的思想,风格去写文章,写文章时或许想象比较丰富,华丽,“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也许抽象的想象可以描绘的很精彩,构思如行云流水般驰骋,但事实写出来以后,发现不尽人意,想象能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的应用。把思想,运用到文字上,思想与语言相结合天衣无缝,用文字充分诠释内心,必要前提还是回到自己知识层面上去,文笔的深厚与否。这对当代社会,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有教育意义,眼高手低,只想不做,最终还是神思皆尽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文章的速度,深度与个人实际情况有关,与所写文章有关,有人构思,神思就殚精竭虑,有人写文章要数十载,虽说篇幅够长,但也是思想迟缓。有人可以一个早上写成一篇文赋,站在哪里就可以写诗作赋,有人可以如朗诵般,行云流水写出一篇文章,虽然篇幅过短,但也文思敏捷,两种情况虽不同,但他们都经过酝酿、斟酌。但如写作慢而才学浅薄,快而结构凌乱,都不可取。所以,如见识广博,突出重点,构思较快而不凌乱,那么对写作就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 4. 4. 秦训刚,蒋红森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 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0. 庄文中主编.外国母语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1. 李维鼎著.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2. 翟启明主编.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3. 唐晓杰著.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14. 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 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编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6. 颜赵娟.活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17. 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18. 薛晓嫘.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9. J.M.索里.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9.6. 20. 魏新康.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63. 21. 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6

文心雕龙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论文研究综述 中文0801 1703080202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巨著,“龙学”作为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近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部三万七千多字的论著,却拥有350余部研究专著,6000多篇相关论文,真可谓洋洋大观、汗牛充栋。本文仅对2000-2010年间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硕士论文以及部分期刊论文进行初步综述,以便了解近年来“龙学”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我依据近十年对《文》的研究论文的研究角度来分类整理,如下: 一.生态学的角度 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文》,应该说是比较新颖的,在国内,研究《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的论文已有一些:如岑琳的《〈文心雕龙〉的生态学解读》(2007);吴建民的《论〈文心雕龙·养气〉篇的文艺生态思想》(2005);朱绣慧的《论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生态文艺观》(2005);孙媛,王志奎的《论〈原道〉篇体现的古典生态智慧》(2006)。相关的论文还有朱贺琴的《试论〈文心雕龙·明诗〉与〈诗品〉的生态诗学观》(2004)邱紫华的《自然生命理念是中国美学和文论的逻辑起点》吴建民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学特点》(2003),以上的论文都从《文心雕龙》的某一篇来论述其中的生态思想,论述较为到位,但是比较零碎,不成系统。 游庆超《论〈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2009)则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文》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和“才性异”、“文如其人”的精神生态思想。 唐志远《试论〈文心雕龙〉的生态诗学意识》(2008)认为《文心雕龙》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作了合乎逻辑的推衍,将天与人的贯通进一步延伸到本于人心的文学,天地、自然与人文融合无间,第一次在理论形态上将文学纳入了天人合一的循环系统之中,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生态诗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比较的角度 冉思玮《〈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异同比较举隅》(2008)从批评标准、批评方法两个方面寻找中西的共同“诗心”,同时分析了两者的“异质性”,指出异的原因是东西文化“模子”的迥异。 朱湘铭《〈文心雕龙〉与〈诗品〉的比较研究》(2007)对《文》和《诗品》的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审美论以及批评论进行具体比较分析。 三.文学传播的角度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专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 [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 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8] 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晶.美学的延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1]谭蘅君.意象运用技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2]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闫超.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

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梅.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自然意象的解读[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4]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朱恒.诗词意象中“重月轻日”的现象的文化成因探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6]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 [7]苑萌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的秋意象及其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8]彭先荣.中学古典诗歌意象教学[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吕敏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意象解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10]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1]李慧.试论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 [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12]李春媛.论高中古典诗歌意象接受的审美训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13]袁丽.新课标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 [14]韩丽萍.汉唐民歌中鸟意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连续出版物: [1]顾祖钊.人类创造艺术至境的三种基本形态[J].文艺研究,1990,0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专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 [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 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8] 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晶.美学的延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1]谭蘅君.意象运用技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2]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闫超.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梅.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自然意象的解读[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4]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朱恒.诗词意象中“重月轻日”的现象的文化成因探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6]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 [7]苑萌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的秋意象及其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8]彭先荣.中学古典诗歌意象教学[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吕敏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意象解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10]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1]李慧.试论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文学理论参考文献

文学理论基本参考书目: 一、中国(12种 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话》王夫之:《姜斋诗话》章学诚:《文史通义》李渔:《闲情偶寄》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先秦 《周易》选录:系辞上、系辞下;《尚书·舜典》选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礼记·乐记》、《礼记·经解》;《论语》选录:学而、为政、八佾、雍也、述而、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老子》选录;《墨子》:非乐上、非命上;《孟子》选录:公孙丑上、离娄下、万章上、万章下;《荀子》选录:乐论、礼论;《庄子》选录: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胠箧(qu qie)、天道、秋水、达生、外物、寓言;《韩非子》选录:八说、五蠹 (二)汉代 董仲舒:《春秋繁露》选录:楚庄王、天地阴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王充:《论衡》选录:语增、儒增、艺增、超奇、佚文、书解、对作、自纪;刘歆:《七略》;扬雄:《法言》选录:吾子、问神;班固:《汉书·艺文志》;《乐记》;《诗大序》;郑玄:《诗谱序》、《六艺论》;王逸:《楚辞章句序》 (三)魏晋南北朝 曹丕:《典论·论文》;曹植:《与杨德祖书》;王弼:《周易略例·明象》;阮籍:《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葛洪:《抱朴子》选录:钧世、尚博、广譬、应嘲、文行;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干宝:《搜神记序》;陆厥:《与沈约书》;裴子野:《雕虫论》;萧统:《文选序》;萧纲:《昭明太子集序》、《与湘东王书》;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徐陵:《玉台新咏序》;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

文心雕龙-神思 文献综述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 摘要:《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具有创作总论的性质,因此,对《神思》的解读是理解《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关键。《神思》主要揭示的是创作主体的艺术构思,创作主体的自身培养,“神思”以“秉心养术”为前提,以“神与物游”为理想,以“杼轴献功”为实现条件,形成了艺术构思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神思,神与物游,秉心养术,言意,杼轴献功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文心雕龙》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作家论等部分组成。从《神思》到《总术》的十九篇是创作论部分,各篇为一相对独立的专论,《神思》篇是艺术构思的专论,又是位列创作论之首,具有总纲的性质,涉及到创作论的很多方面的问题和方法。全篇大致脉络是从首先提出艺术想象,然后指出艺术想象的特征、能顺利进行想象的关键,再回答解决这俩个关键问题的方法,又从创作过程、作家天赋、作品修饰三个角度论证,最后做出结论总结全文。 1、“神与物游”说 “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1】所以艺术想象的理论是学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因为艺术具有形象性,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神思就是这个以直觉为其特征的思维过程的概念。在刘勰看来,想象是启动并完成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构思则是想象驰骋期间的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所以他在开篇首先就提出了“神思”,也就是艺术思维活动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想象活动状况。

文心雕龙论文

《文心雕龙》“虚静”探微 12级古代文学:李铭泰 摘要:虚静是《文心雕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术语,历来学者对此的含义有着不同的阐释和解读,以致发生争论。但是他们都没有把“虚静”放在原文中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本文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力图把虚静说还原到《文心雕龙》文本中,尤其是放在创作论部分中探讨。说明虚静作为一种创作中的状态,它对物、情、言这些重要文学创作因素之间的关系有何影响,并指出虚静说是贯穿整个创作论部分的重要线索,对纠正当时的文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意在通过这些论述更加客观地诠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使用“虚静”一词的真正含义和目的。 关键字:虚静;物;言;情;关系; 一、虚静的含义 “虚静”一词出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神思》中。其文曰“是以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①。我们知道刘勰的创作论是以《神思》篇为纲的,作者在此篇中对于“虚静”作了相关阐述。所以“虚静”一词在《文心雕龙》里是十分重要的术语。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中虚静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种主要以汪春泓为代表,他认为虚静主要来源是佛教思想。②第二种主要以王元化、杨明照为代表,他们认为虚静来源于荀子“虚壹而静”的思想。③第三种主要是以黄侃先生为代表,在《文心雕龙札记》他认为虚静与老庄道家思想相关。④另外,张少康先生在《<文心雕龙>神思论》中取众家之所长,折中以上三种观点,他认为虚静应该是“以佛道为主,而兼有儒家之长”。⑤笔者认为,以上各家都有一定 ①(南朝宋)刘勰著、戚良德释.《文心雕龙》校注通译[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第321—322.以 下原文均引此书 ②文心雕龙研究第4 辑,《〈庄学〉与〈文心雕龙〉关系的重新讨论》,汪春泓.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汪春泓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引用老庄之语,不过是他表达思想的筌蹄而已。刘勰的佛家思想是用中土文献典故来表达的。刘勰所说的“虚静”已度越老庄,直臻佛境。刘勰创作论,其主干应是佛学思想,而非《庄》旨。 ③王元化. 读《文心雕龙》[M],新星出版社,2007年。在《刘勰的虚静说》一文(第113-117页)指出,刘勰的虚静说和老庄的虚静说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区别十分明显。先秦诸子提倡虚静说的并不止道家。荀子“虚壹而静”是说:虚则入——心能虚,才能摄取万物万理;壹则尽——心能壹,才能穷尽万物万理;静则察——心能静,才能明察万物万理。此说也是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前的准备手段而提出的,这与刘勰把虚静作为一种构思前的准备手段并无二致。 ④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M] , 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文中作者引《庄子》“惟道集虚”以及《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来解释“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⑤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

三、《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按照《序志》所提示,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原道》至《辨骚》五篇为“文之枢纽”;二是《明诗》至《书记》二十篇为“论文叙笔”;三是《神思》至《程器》二十四篇为“割情析采”。这只是刘勰对全书主要轮廓的说明,其具体安排还有以下情况:第一、二部分之交的《辨骚》,既有列入“枢纽”的必要,又与《明诗》以下“论文叙笔”各篇有相同的性质。“论文叙笔”的二十篇(加《辨骚》为二十一篇),一般称为“文体论”,其中又分“文”与“笔”两个部分:由《辨骚》到《哀弔》的九篇属“论文”,由《史传》至《书记》的十篇为“叙笔”,间于这两类之中的《杂文》和《谐隐》两篇,则兼属“文”、“笔”两类。“割情析采”的二

十四篇,又可分为创作论和批评论两个部分:《神思》至《总术》的十九篇是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三篇为批评论。创作论与批评论之间的《时序》、《物色》两篇,也兼有创作论和批评论的性质。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序言。根据《文心雕龙》的这种结构体系,下面拟从“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创作论、批评论四个方面分别介绍。 首先讲“文之枢纽”,重点探讨《文心雕龙》全书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 (一) “枢纽”不等于总论,这是首先要明确的。关于《辨骚》篇属上属下的长期争论,主要就是混淆了“枢纽”和总论的性质。所谓总论,应该是贯穿全书的基本论点,或者是建立其全部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从这个理解来看,不

仅《辨骚》,《正纬》也同样不具备总论的性质。所谓“枢纽”,也是关系全书的关键问题,不首先解决,就将影响和不利下面的论述。如《正纬》,因为儒家经典在东汉时期被纬书搅混了,不首先“正纬”,就会影响到在全书中贯彻“宗经”的基本观点。所以,“正纬”不过是为“宗经”扫清道路,并未提出什么总论性的论点。《辨骚》论骚体,实为“论文叙笔”之首。刘勰之所以把《辨骚》篇列为“文之枢纽”,有两个重要原因:一、“论文叙笔”共二十一篇,在全书中所占分量是很大的;而全书的理论结构,又是在这二十一篇的基础上,来总结文学理论上的种种问题;也就是说,刘勰是首先分别探讨各种文体的实际创作经验,再由此提炼出一些理论问题来。因此,整个“论文叙笔”部分,都是为后半部打基础。这样,

文心雕龙论文

从“心生”到“文明” 浅谈《文心雕龙》关于文学创作的几个问题 【内容摘要】: 南齐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文论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是为世人所公认的一部伟大之作。它内容博大,蕴含深远,譬喻高深,涉及到文学的方方面面,短时间内很难对其有个整体而深刻的把握,所以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部分内容展开论述,结合《原道》、《情采》、《神思》等几个篇目来谈谈我对《文心雕龙》里关于“自然之道”、“情采关系”、“言意关系”等几个问题的一些零散而浅陋的理解。 【关键词】自然情志与文采言与意 【正文】: 一、何谓之本乎自然?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第一篇《原道》篇里头讲:“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很明显的,这里受到了中国传统中由来已久的“诗言志”这种说法的影响,所谓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但这与刘勰的说法是略有不同的,因为刘勰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个“自然之道”,“自然”一词,原是道家语,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里就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处的“自然”,强调的是万事万物都该顺其自然而然的规律,而不要有过多人为的干预,体现的是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而刘勰将这个“自然”引用到文学领域中来,又会有怎样的深意呢?刘勰论“文原于道”,乃是从“道之文”讲起的,“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①”身处自然界中,“仰观吐曜,俯察含章”,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一鸟一虫,一切的事物总是显得那样的“郁然有采”,焕发着繁富而美妙的光彩,令人心驰神往。可又有谁来造就这一切呢?“夫岂外饰,盖自然耳。②”在刘勰看来,并非有外在的东西去装潢修饰它们,乃是万物自然而然的形成。由此再更进一步,刘勰又将人看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谓之“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那么“人之文”也就应该是自然的、本真的,而不该是矫揉造作,不该是无病呻吟。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并不止一次提到过“自然”,如其在《明诗》篇中说到的“感物明志,莫非自然。”又比如《丽辞》篇中的“岂营丽辞,自然对耳。”由此可见,刘勰是主张“感物明志”须本乎“自然之道”的,即是创作时须是自然而然地真实地来反映心中本真的感触和真挚的情感。而绝不是在“营丽辞”,不是简单地堆砌辞藻,也不是无聊地玩文字游戏。刘勰自己也是基于此来搞创作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文章乍看文词华丽无比,但是细读起来,却丝毫没有造作,给人一种

研究文心雕龙的书目

165. 《文心雕龙札记》黄侃着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版 166. 《文心雕龙讲疏》范文澜着一九二五年天津新懋印书馆印本 167. 《文心雕龙补注》清黄叔琳注,纪昀评,李详补注一九二六年中原书局本 168.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着开明书店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169. 《文心雕龙杂记》叶长青撰一九三三年叶氏自印本 170. 《文心雕龙》庄适选注商务印书馆版 171. 《文心雕龙研究》朱恕之撰一九四四年南郑县立民生工厂印 172. 《文心雕龙校释》刘永济着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版刘氏另有《文心雕龙征引文录》油印讲义本,未见刊行 173. 《刘子文心雕龙校读》日人桥川时雄用汉文写成油印本只见前五篇 174. 《文心雕龙新书》王利器编巴黎大学汉学研究所出版 175. 《文心雕龙新书通检》未注明编者巴黎大学汉学研究所出版 176. 《文心雕龙校证》据《文心雕龙新书》增订而成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177. 《文心雕龙校注》增订本名《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杨明照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版178. 《文心雕龙译注》就《文心雕龙选译》增订而成陆侃如、牟世金着山东人民出版社版 179. 《文心雕龙选译》周振甫撰中华书局版 180. 《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181. 《文心雕龙注译》就《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增订而成郭晋稀撰甘肃人民出版社版 182. 《文心雕龙译注》赵仲邑撰漓江出版社版 183. 《刘勰论创作》陆侃如、牟世金着安徽人民出版社版 184. 《刘勰和文心雕龙》陆侃如、牟世金着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185. 《刘勰与文心雕龙》詹着中华书局版 186. 《文心雕龙诠释》张长青、张会恩撰湖南人民出版社版 187. 《文心雕龙湿克贰∠蜷L清释吉林人民出版社版 188. 《刘勰论写作之道》锺子翔、黄安祯撰长征出版社版 189. 《文心雕龙简论》张文勋、杜东枝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190. 《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研究和译释》杜黎均撰北京出版社版 191. 《文心雕龙创作论》王元化着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192. 《文心雕龙的风格学》詹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193. 《文心雕龙散论》马宏山撰新疆人民出版社版 194. 《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王元化选编齐鲁书社版 195. 《刘勰的文学史论》张文勋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196. 《文心雕龙绎旨》姜书阁撰齐鲁书社版 197. 《兴膳宏文心雕龙论文集》彭恩华编译齐鲁书社版 198. 《文心雕龙论丛》蒋祖怡着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199. 《文心雕龙学刊》第一辑,第二辑齐鲁书社版 200. 《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五年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台港有关《文心雕龙》研究书目 201. 英译本《文心雕龙》(TheLiteraryMindandtheCarvingofDragons)施友忠译美国哥伦

文心雕龙研究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研究参考文献 1、主要文献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版。 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牟世金、陆侃如:《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1年版。 牟世金:《雕龙后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詹锳:《刘勰与<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0年版。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詹锳:《<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杜黎均:《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研究和译释》,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马宏山:《文心雕龙散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石家宜:《<文心雕龙>系统观》,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 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藉出版社,1986年版。 朱迎平编:《文心雕龙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周振甫:《文心雕龙辞典》,中华书局,1996年8月版。 汪春泓:《<文心雕龙>的传播和影响》,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李建中:《文心雕龙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张少康编:《文心雕龙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张少康、汪春泓、陈允峰、陶礼天合著:《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编:《文心雕龙研究荟萃》,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