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名师辅导教案圆第2讲圆的几个重要定理学生版

初中数学名师辅导教案圆第2讲圆的几个重要定理学生版

初中数学名师辅导教案圆第2讲圆的几个重要定理学生版
初中数学名师辅导教案圆第2讲圆的几个重要定理学生版

第二讲

圆的几个重要定理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一、圆周角定理

圆心角和圆周角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将整个圆分为360等份,每一份的弧对应1?的圆心角,我们也称这样的弧为1?的弧.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3.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

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圆与直线型图形可组合成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所以它经常出现在数学竞赛中.

圆的基本性质有:

⑴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⑵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⑶ 经过圆心及一弦中点的直线垂直平分该弦.

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其它各组量都相等。

三、相交弦定理(选讲)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

如图,弦AB 和CD 交于O ⊙内一点P ,则PA PB PC PD ?=?.

相交弦定理的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一、圆周角定理

【例1】 ⑴(08龙岩)如图,量角器外沿上有A B 、两点,

它们的度数分别是7040??、,则1∠的度数为_________. ⑵ 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O ⊙上,302cm C AB ∠== ,,则O ⊙的半径为______cm .

重、难点

例题精讲

【例2】 (07年威海中考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E 都在O 上,若C D E ==∠∠∠,求

A B +∠∠.

B

A

【例3】 (08年济宁改编)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C AD ==,若7613CAD BDC ∠=?∠=?,

,则CBD ∠=_________,BAC ∠=__________.

D

C

B

A

【例4】 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若218AB DE E =∠=?,

,求AOC ∠的度数.

E

【例5】 (07重庆)已知,如图:AB 为O ⊙的直径,AB AC =,BC 交O ⊙于点D ,AC 交O ⊙于点E ,

45BAC ∠=?.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22.5EBC ∠=?,;②BD DC =;③2AE EC =;④劣弧

AE 是劣弧 DE

的2倍;⑤AE B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例6】 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D 、在弧AB 上,且AD 平分CAB ∠,已知106AB AC ==,,求AD

的长.

【例7】 (08乌鲁木齐)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D 是直径,且32AD AC ==,,则sin B 的值是________.

D

C

A B

【例8】 ⑴(09河北)如下左图,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 B O 、、是小正方形顶点,O

⊙的半径为1,P 是O ⊙上的点,且位于右上方的小正方形内,则APB ∠等于__________.

P

O B

A

⑵(09四川成都)如上右图,ABC ?内接于O ⊙,120AB BC ABC =∠=?,

,AD 为O ⊙的直径,6AD =,那么BD =_________.

⑶(09山东泰安)O ⊙的半径为1,AB 是O

⊙的一条弦,且AB AB 所对圆周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例9】 如图,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AB OC ∥.

⑴ 求证:AC 平分OAB ∠;

⑵ 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交AC 于点P .若230AB AOE =∠=?,

,求PE 的长.

【例10】 ⑴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AB ⊥,设COD α∠=,则

2sin 2

AB AD α

?=_____________.

⑵ 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PC 交OA 于点D ,弦PE 交OB 于点F ,且OC DC OF EF ==,.若C E ∠=∠,则CPE ∠=___________.

O P

F

E

D

C

B A

⑶ 已知:如图,MN 是O ⊙的直径,点A 是半圆上一个三等分点,点B 是

AN 的中点,P 是MN 上一动点,O ⊙的半径为1,则PA 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例11】 已知如图,ACD ?的外角平分线CB 交其外接圆于B ,连接BA 、BD ,求证:BA BD =.

N

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例12】 如图所示在O ⊙中,2AB CD =,那么( )

A.2AB CD >

B.2A B C D

< C.2AB CD = D.AB 与 2CD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例13】如图,过O

⊙的直径AB上两点M N

,,若CD EF AC BF

,,分别作弦CD EF

∥.求证:⑴

=

=;⑵AM BN

BEC ADF

=.

【例14】已知AB AC

∥交AC于P,求证:OP平分

⊙于D,弦DE AB

⊙的弦,AD平分BAC

∠交O

、是O

∠.

APD

【例15】(2008年广州市数学中考试题)如图,射线AM交一圆于点B C

,,射线AN交该圆于点D、E,且

=.

BC DE

⑴求证:AC AE

=

⑵分别作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与MCE

∠.

∠的平分线,两线交于点F.求证:EF平分CEN

E

N

M

三、相交弦定理(选讲)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

如图,弦AB和CD交于O

?=?

⊙内一点P,则PA PB PC PD

【例16】 ⑴ 如下左图,在O ⊙中,弦AB 与CD 相交于点P ,已知3cm 4cm 2cm PA PB PC ===,,,

那么PD cm .

⑵ AB 与半径OC 相交于点M ,且OM MC =,若 1.54AM BM ==,,则

OC 的长为(

)

A .

B

C .

D .⑶ 如下右图,在O ⊙中,P 为弦AB 上一点,PO PC ⊥,PC 交O ⊙于C ,那么( )

A .2OP PA P

B =? B .2P

C PA PB =? C .2PA PB PC =?

D .2PB PA PC =?

【例17】 如图,圆的半径是A C 、两点在圆上,点B 在圆内,6AB =,2BC =,90ABC ∠=?

求点B 到

圆心的距离.

【例18】 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点P 在劣弧

AB 上,连结DP 交AC 于点Q .若QP QO =,则QC

QA

的值为___________.

【习题1】 (09浙江温州)如图,80AOB ∠=?,则弧AB 所对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A .40?

B .45?

C .50?

D .80?

【习题2】 (08山西太原)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连接AC AD ,,若35CAB ∠=

则ADC ∠的度数为 .

【习题3】 如图,将圆沿AB 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则

AmB 等于 . A . 60° B . 90° C . 120° D . 150°

【习题4】 (09四川凉山)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已知50ABO ∠=?,则ACB ∠的大小为__________.

【习题5】 (09四川南充)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110BOC ∠=?,AD OC ∥,则

AOD ∠=___________.

D

家庭作业

【习题6】 如图,AB 为⊙O 的直径,AC 交⊙O 于E 点,BC 交⊙O 于D 点,CD=BD ,∠C=70°. 现给

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A=45°; ②AC=AB ; ③ A E B E =; ④22CE AB BD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题7】 (07年枣庄中考题)如图,ABC ?内接于O ⊙,120BAC ∠=?,AB AC =,BD 为O ⊙的直径,

6AD =,则BC = .

【习题8】 如图,CD 为O ⊙的直径,过点D 的弦DE 平行于半径OA ,若D ∠的度数是50?,则C ∠的度数

A .25?

B .40?

C .30?

D .50?

E

【习题9】 (08泰安)如图,在O ⊙中,AOB ∠的度数为m ,C 是

ACB 上一点,D E 、是 AB 上不同的两点(不与A B 、两点重合),则D E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习题10】如图,已知⊙O的弦AB、CD相交于点E, AC的度数为60°, BD的度数为100°,则AEC

∠等于( )

A.60°B.100°C.80°D.130°

【习题11】(宜宾)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O

⊙的内接正方形,点P是劣弧 CD上不同于点C的任意一点,则BPC

∠的度数是( )

A.45?

B.60?

C.75?

D.90?

P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数组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9,12,15 B. 7,24,25 C. 6,8,10 D. 3,5,7 2.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A.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3.在测量旗杆的方案中,若旗杆高为21m,目测点到杆的距离为15m,则目测点到杆顶的距离为(设目高为1m) ( ) 4.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腰上的高为( ) A. 12cm B. C. D. ~ 二、填空题 5.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_ . 6.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 7.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8.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cm,对角线长为13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 9.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P、Q、K,若SP=4,SQ=9,则Sk= . 三、解答题 @ 10.假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上去探宝旅游,按照探宝图,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2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了3千米,再折向北走了6千米处往东一拐,仅走了1千米就找到宝藏,问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BP=a.求:以PE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 12.已知:如图13,△ABC中,AB=10,BC=9,AC=17. 求BC边上的高. 13.拼图填空:剪裁出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 如图①.(1)拼图一: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②③的形状,观察图②③可发现,图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③中小正方形 《 的面积,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 .(2)拼图二: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④的形状,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图中共有__________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用 关系式表示为_____ .(3)拼图三:用8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⑤的形状,图中3个正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 教学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1.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2、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 ∠C 的对边为a 、b 、c 。 A B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常德市第二中学张美荣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创设校园问题情景 1、观看多媒体照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抽象出数学问题 如图,少数师生为了走“捷径”,在学校求索馆前的长方形草坪内走出一条小路AB。已知两步为1m,你能算出“捷径”省了多少路吗?从计算出的结果,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要算节省的路程,就要算出AB的长,Rt△AOB中,已经知道AO、BO 的长,如何计算AB呢?即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勾股定理 二、测量实验猜测新知 操作一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R t△ABC,∠C=90°,其中a=3,b=4,测量斜边c 的长度。

操作二 分别以R t△ABC三边a、b、c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S、T、P,则正方形S、T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P呢,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先画图,由画图过程去体会正方形P的计算方法(割补法),然后请学生来表述。 操作三 P的面积,由此猜测 222 +=,即勾股定理: a b c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22 += a b c 三、拼图探究验证新知 (一)拼图实验 步骤1剪出四个全等的(如右图)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且b>a. 步骤2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出现空心). 学生作品展示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王)展示学生作品:

人教版初中数学 圆3教案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1.1 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使学生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理论教学重点: 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小学学习圆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个图形是圆,没有严格的定义什么叫做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要进一步来学习圆的定义.首先点题,给学生一种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章前图,认识到圆从古至今,在实际生活中,在工农业生产中圆的应用非常广泛,作用非常大.圆的性质在本章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二、新课讲解: 同学们请观察幻灯片上的图片.出示线段OA,演示将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从而得出圆的定义.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 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总结归纳:圆心、半径的定义.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满足上述 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接着为了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然后提问学生回答这个圆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同学说两部分,有的同学说三部分,到底是几个部分呢?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议论,最后通过学生的充分感知,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进一步揭示圆内部分、圆外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若设圆O的半径为r,点O到圆心的距离为d,当点与圆心的距离由小于半径变到等于半径再变到大于半径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就由圆内变到圆上再变到圆外.这说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到d与r之间的关系,由d 与r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时板书下列关系式: 点在圆内?d<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外?d>r 这时教师讲清“?”符号的组哟用和圆的表示方法.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点和圆看成是运动变化得到的三种情况,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接下来为了巩固定义,师生共同分析例1. 例1 求证矩形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对于这个问题不是教师讲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这一问题的证明思路.A . A C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在4×4方格中作以AB为一边的Rt△ABC,要求点C也在格点上,这样的Rt△ABC能作出()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 A.1 B.2 C.3 D.4 3.如图是由5个正方形和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已知③号正方形的面积是1,那么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是() A.4 B.8 C.16 D.32 4.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①6,8,10②5,12,13 ③8,15,16④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5.如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分别是a,b,则a+b和的平方的值() A.13 B.19 C.25 D.169 6.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AO上,梯子的底部B距离建筑物AO的底部O有7米(即BO=7米),如果梯子顶部A下滑4米至A1,则梯子底部B滑开的距离BB1是() A.4米 B.大于4米C.小于4米D.无法计算 7.工人师傅从一根长90cm的钢条上截取一段后恰好与两根长分别为60cm、100cm的钢条一起焊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钢架,则截取下来的钢条长应为()A.80cm B. C.80cm或D.60cm 8.如图,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模板)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模板勾股定理(2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了解数学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探索发现:(在教师的引领下,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通过此案例引出:勾股定理(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的渊源。 三、知识透析: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平方。 2.注意:(1)勾股定理的条件是: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使用;(2)勾股定理的变形:222a =-b c ;222b =-a c 3.勾股定理验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面积计算,实现勾股定理证明) (1)赵爽证明: (2)伽菲尔德“总统证明法” 四、典例分析: 题型1:勾股定理 1.=90ABC C A B C ?∠∠∠∠V 例在中,,、、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 (1)当a=3,b=4,则c= (2)若a=5,b=12,则c=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

(随堂练习:教材3页1、2) 题型2:勾股定理验证 例3.请您用下图验证勾股定理 例4.教材5页第三问 (随堂练习:教材6页中间) 题型3:勾股定理应用 例5.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m,两棵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2013安顺中考)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注:将应用题转化构造为直角三角形 例6.教材5页例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圆》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圆及相关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在学习中体会圆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定义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圆的相关概念;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1.概念的融会贯通; 2.在具体问题中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用准备好的一根线可以围成怎样的图形?学生活动,用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围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引入圆. 二、温故知新: 复习回顾 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圆. 2.结合圆的定义了解圆心和半径. 3.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S= 三、交流展示: 阅读课本P65—P66找到相关概念. 1.圆的定义: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叫做直径. 是圆中最长的弦.

3.弧: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都叫做半圆. 优弧:半圆的弧叫做优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优弧. 劣弧:半圆的弧叫做劣弧.用个点表示,如图中叫做劣弧. 4.等圆:能够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的弧叫做等弧. 四、提炼新知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O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1)点在圆内,即dr.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书,理解解决新知,不理解的在组内交流,以此方式让学生自学,消化概念和基本问题,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数学思维. 五、当堂练习 1.判断正误: (1)弦是直径;()(2)半圆是弧;() (3)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4)过圆心的直线是直径;() (5)半圆是最长的弧;()(6)直径是最长的弦;() (7)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两个圆是同心圆;() (8)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2.已知⊙O的面积为16π,判断点P与⊙O的位置关系. (1)若PO=4.5,则点P在; (2)若PO=3,则点P在; (3)若PO= ,则点P在圆上.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看书和理解的能力,夯实基础. 3.在Rt△ABC中,∠C=90°,AC=3,BC=4,D为AB的中点. (1)以C为圆心,AC长为半径,则点D在圆C(). (2)以C为圆心,BC长为半径,则点D在圆C(). 4.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已知∠BOC=70°,AD平行OC,则∠AOD=()

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教案

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 【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 如图,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CD⊥AB于D,求: (1)AC的长; (2)S△ABC; (3)CD的长. 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AC=AB2-BC2=12cm; (2)S△ABC= 1 2CB·AC= 1 2×5×12=30(cm2); (3)∵S△ABC= 1 2AC·BC= 1 2CD·AB,∴CD = AC·BC AB= 60 13cm.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在△ABC中,AB=15,AC=13,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的周长.解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 (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5+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P O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宿城区埠子中学 蔡志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定义(圆的描述概念和圆的集合概念); 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教学重点: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观察图形,议一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能否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1、圆的描述定义: 把一条线段OP (用你手边的圆珠笔代替)的一个端点O 固定, 使线段OP 绕点O 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 所形成的图形 是______。其中,定点O 叫______,线段OP 叫______。 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O 2、思考: 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定点A 为圆心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点A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_______个圆。 二、观察、思考与小结: 1、请你在圆上任取3个点,分别量出这三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 反之,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上。 (2)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 圆的集合定义: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圆内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内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 小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在圆外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外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 大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 点P 在圆内?_____________; 点P 在圆上?_____________; 点P 在圆外?_____________。 三、尝试与交流 1, 已知⊙O 的面积为25π,判断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 (1)若PO=5.5,则点P 在 ; (2)若PO=4,则点P 在 ; (3)若PO= ,则点P 在圆上 2画一画 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1. 给定一个A 点,请作出到点A 的距离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再给定一个B 点,使线段AB=3cm ,请作出到点B 的距离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3. 请作出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4. 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小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5.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2cm,且到点B 的距离都大于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 2 1 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A B

(完整版)初中数学圆专题复习教案

圆 专 题 复 习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黄浩桓

知识点归纳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有关概念 (1)圆(2)圆心角(3)圆周角(4)弧(5)弦 2、圆的有关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3)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简称外心.与外心关系密切的有圆心角定理和圆周角定理 (3)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中,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是这个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4.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一半.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二、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离(2)相切(3)相交 2. 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若直线只与圆交与一点,则这条直线被称为圆的切线. 切线与圆的半径所在直线垂直.从圆外一点引同一个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与圆外一点之间的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圆心距为d,半径分别为r1,r2) 三、圆的有关计算 1、圆周的公式 2、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公式 3、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公式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勾股定理(1)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的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思 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发现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会利用两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边的长。 教学难点: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会利用两边求直角形另一边的长。 教具准备:方格纸、4个全等的三角形,小黑板等。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64页的地面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①图中有些什么形状? ②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通过②的结论你能有什么猜想?说说看。 二、实验操作探求新知 1.数格子 (1)要求学生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中作一个任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边为边向三角形的外部作正方形。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作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边为边向三角形的外部作正方形。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作一个任意的非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边为边向三角形的外部作正方形。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讨论、得出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证明猜想。 要求用四个全等到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推理得出 a2+b2=c2

10c 20cm 3.得出结论 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的命题叫做定理。 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应用迁移 例1.求下图中的字母A ,B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 例2.一个文具盒的尺如 图,一根长30cm 的细 木棒能否放进这个文具 盒,为什么? 练习:填空 (1)在Rt ?ABC 中,∠C=90°,a=5,b=12,则c = (2) 在Rt ?ABC 中,∠B=90°,a=3,b=4, 则c = (3) 在等腰Rt ?ABC 中,AC=BC ,∠C=90°,AC :BC :AB= (4)在Rt ?ABC 中,∠C=90°,∠A=30°,BC :AC :AB= 探究2.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内容并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在过程中了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数学素养能力,并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一般三角形当中,三条边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自由回答,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那么在特殊的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当中三边还会存在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呢( 板书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引入课题,勾股定理。 (二)提出原理 (1)大屏幕展示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时的地砖图案,给出不同的类型,请学生观察,小组合作(采用拼补或者数方格的方式)填写如下表格: (2)大胆猜想 根据表格数据结果小组内交流探究,大胆猜想在直角三角形当中三边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严谨证明 大屏幕出示“赵爽弦图”,简单讲解,早在我国汉代就有人证明了这一猜想,及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勾股定理。 同学观察,互动方式说出图形的特点,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一个正方形,请学生随意裁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照课本图例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计算此正方形的面积,并尝试进行证明勾股定理。(设置巡视即教师指导环节) 请学生代表上台板演计算过程:大正方形面积= 师生共同总结:对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都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讲解原理 按照板书上的直角三角形,指出直角边和斜边,向学生讲解核心内容: 1.强调a,b,c的含义

(完整word版)初三数学圆的综合复习教案

圆综合复习 一、本章知识框架 二、本章重点 1.圆的定义: (1)线段OA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2)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判定一个点P是否在⊙O上. 设⊙O的半径为R,OP=d,则有 d>r点P在⊙O 外; d=r点P在⊙O 上; d

(1)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任意一组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他各组分别相等. (2)轴对称: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一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及推论: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且平分弦对的两条弧. (4)平分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过圆心,且垂直平分此弦. (5)平行弦夹的弧相等. 5.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 (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在三角形内部,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I”表示. (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O表示.(3)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通常用G表示. (4)垂心:是三角形三边高线的交点. 6.切线的判定、性质: (1)切线的判定: ①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到圆心的距离d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 ①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②经过圆心作圆的切线的垂线经过切点. ③经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经过圆心. (3)切线长: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切线长. (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圆内接四边形和外切四边形 (1)四个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 (2)各边都和圆相切的四边形叫圆外切四边形,圆外切四边形对边之和相等.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 半径为R,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1)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d>R. (2)直线和⊙O有唯一公共点直线l和⊙O相切d=R. (3)直线l和⊙O 有两个公共点直线l和⊙O 相交dr),圆心距.

数学: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P82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 2+b 2和c 2的值。③判断a 2+b 2和c 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 行猜想。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2(P82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 c 满足a b c a b B C A A1C1 B1

初中数学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圆专题复习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知识点归纳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有关概念 (1)圆(2)圆心角(3)圆周角(4)弧(5)弦 2、圆的有关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3)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简称外心.与外心关系密切的有圆心角定理和圆周角定理 (3)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中,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是这个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4.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一半.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二、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离 (2)相切 (3)相交 2. 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若直线只与圆交与一点,则这条直线被称为圆的切线. 切线与圆的半径所在直线垂直.从圆外一点引同一个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与圆外一点之间的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圆心距为d ,半径分别为r1,r2) 三、圆的有关计算 1、圆周的公式 2、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公式 3、圆心角为n °的扇形面积公式 例题分析 例题1.如图,BC 是以线段AB 为直径的O ⊙的切线,AC 交O ⊙于点D ,过点D 作弦DE AB ⊥,垂足为点F ,连接BD BE 、..(1)仔细观察图形并写出四个不同的正确结论:①_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不添加其它字母和辅助线)(2)A ∠=30°,CD =23 3 ,求O ⊙的半径r .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聚智堂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课时数:学科教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辅导时间: 课题勾股定理 教学目的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3、满足2 2 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教学内容 一、日校回顾 二、知识回顾 1. 勾股定理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络里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分别以它的三条边为边的正方形,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即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现将面积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边的问题,于是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2 2 2c b a=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说明: (1)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条边之间就没有这种关系了。

(2)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 直角三角形中,a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但有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除了利用a ,b ,c 表示三边的关系外,还应会利用AB ,BC ,CA 表示三边的关系,在△ABC 中,∠B =90°,利 用勾股定理有2 2 2 AC BC AB =+。 2. 利用勾股定理的变式进行计算 由2 2 2 c b a =+,可推出如下变形公式: (1)2 2 2 b c a -=; (2)2 2 2 a c b -= (3)22b c a -= (4)22a c b -= (5)22b a c += (平方根将在下一章学到) 说明:上述几个公式用哪一个,取决于已知条件给了哪些边,求哪条边,要判断准确。 三、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 验证2 c 与2 2 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 若2 c =2 2 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2 c ≠2 2 b a +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材地位作用 这节课内容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本课学习,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通过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观察、发现、抽象出数学问题,猜想并验证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到综合应用已学知识联想、证明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渗透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和方程思想等重要数学思想,同时为勾股定理逆定理和后续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高中学习的一般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和平面解析几何的部分公式做铺垫。 2、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学习是建立在掌握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 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本节课主要是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本节课介绍的是等积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索、验证、证明勾股定理过程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几何的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他们的推理能力较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本节课先采用的是等积法证明。对于其他的证明方法,由于需要合理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没有教师的启发引领,学生不容易独立想到。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八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本节活动课应当恰当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的数学核心观念与数学能力,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A.知识技能目标:①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四、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A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