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下政治复习提纲

初一下政治复习提纲

初一下政治复习提纲
初一下政治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造成它的因素有哪些?我们遇到它时有怎样的情绪反应?(p61)

答:挫折是指我们在从事有目的的生活中,遇到了障碍,干扰,遭遇失利与失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钉子。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碰钉子之后,自己的目的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这种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挫折感”。

2.为什么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答: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的。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3.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什么不同的后果?

答:①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结果一事无成。;②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③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具有哪两重性质?(为什么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答: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

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65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积极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答: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a.合理宣泄法b.转移注意力;移情法c.自我激励;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表现有哪些?(p73)

答:①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的行动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②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③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④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坚强的意志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巨大作用?(p75)

答:⑴使我们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⑵使我们走出失败的阴影

⑶使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⑷使我们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了解自己的意志品质,知道自己“意志银行”中坚强的表现和薄弱的表现。

意志坚强

意志薄弱

2.如何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答:①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②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③应善于管理自己;④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3.如何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P82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是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德,必定要经过艰难困苦和不幸的磨练。

(2)自觉地、适当地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3)适当干一些体力劳动,主动承担一些“苦差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爬山和探险等活动,都有利于我们体验艰苦,增强意志力。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进法律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答: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2.社会规则有哪些?会区分这些规则。

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有什么作用?青少年应对法律形成什么态度?

答: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⑴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⑵法律的保护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反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⑶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第二框法不可违

1.什么是违法行为?做人的底线和较高境界分别是什么?

答:⑴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⑵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按照违反法律的类别如何分类?

答:⑴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⑵①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3.违法行为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如何分类?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答:①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②联系: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③区别:只有刑事违法才称为犯罪。

4.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基本特征: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5.什么是刑法?什么是刑罚及其分类

答:①刑法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②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③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1.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答:①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②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2.认清犯罪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应克服哪些错误观点,正确对待违法犯罪行为?

答:⑴认清犯罪的危害:①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之间有关系②犯罪百害无一利(a.对自己b.对他人c.对家庭

d.对社会)③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⑵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⑶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答: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④要加强自我防范,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

答: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些未成年人的成

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哪些方面的保护?

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4.理解这四个方面保护的含义并会举例。

答: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扶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①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③不得歧视女性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等等)。

家庭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等)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容:包括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①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②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③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帮助青少年依法维权的部门有哪些?

答: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遇到非法侵害时的维权途径有哪些?

答:遇到非法侵害时的维权途径有①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②协商③调解④仲裁⑤诉讼(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3.诉讼的含义,作用,分类分别是什么?

答:⑴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⑵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⑶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①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②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③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青少年遇到违法犯罪行为,如何斗争?

答:①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②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教学大纲,安徽,大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成教大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physicsA课程代码:gg320XX、gg320XX学分/学时:8/136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

成部分。 2.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夏洪文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自然科学基础是汉语言、教育管理、小教、学前教育专业(成专、开专、注册视听生)的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 二.教材与播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由张民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基础》一书,并配有石萍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教材。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授课学时:72学时。 主要学时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三.各章、节的重、难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古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2.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实验计划的制订,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3.掌握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1.了解地球概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及其起源和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表面形态。 2.熟悉自然界的物质,知道物质、大气和水、单质、无机物,元素周期律、有机物、分散系。 3.掌握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和生物的类群 第三章自然界的运动性 1.物体的最简单运动方式,掌握运动的表示方法,运动和力,功和能。 2.了解天体的运行。 第四章生命与自然 1.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器官、过程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

2.理解以人体为例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均衡的膳食 3.熟悉生物的生殖、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病。 4.熟悉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5.了解人类的起源。 第五章资源、能源及利用 1.掌握地球上资源分为士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2.掌握地球上的能源,能源及其分类、来自地球上的能源以及地球以外的能源。 3.熟悉能量及其转化,理解氧化作用、机械能、内能、电能及其转化,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掌握原材料的开发利用 第六章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1.区分光和眼,了解光的量度、反射、折射、全反射。 2.声和耳;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耳;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声音的要素。 3.掌握能量和生活的关系;温度和热量及生物体内能量流通物质——ATP。 4.信息及其处理,掌握信息的传递、处理、记忆。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 1.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及其作用、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 2.掌握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 3.掌握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火、发展与环境。 第八章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1.掌握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其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熟悉覆盖全球的无线通信网。 3.了解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及电子、光电子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 4.了解激光科学技术。 浙江师范大学成教学院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 60 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 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掌握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三大发现 3、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二)运动和力 1、了解机械运动、参考系、位移、质点、时间、重力加速度,了解静摩擦力,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质量,了解牛顿第三定律,了解超重和失重 2、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解力、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标量和矢量等概念,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律,理解物体的平衡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三)电与磁 1、掌握电场和磁场的基础知识,掌握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2、学会计算简单电路的电功、电功率以及导体中电流产生的热量,掌握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 3、了解直流电动机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了解电视、雷达 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影碟机的使用和保养 4、学会运动电磁学的简单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 (四)光、热、声 1、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 2、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3、掌握热传递规律,知道雨露霜雪的形成 4、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五)物质结构与能量守恒 1、掌握功、功率、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换,机械能守恒定律 2、理解分子的大小、质量,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能 3、了解原子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衰变、半衰期,反射性的应用、污染和 防护 4、了解核反应,裂变和聚变,核电站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2

自然辩证法新教学大纲(09) 编号:21000001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英文名称:Dialectics of Nature 一、课内学时:48 学分:3 开课学期:秋 二、预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三、教学目的: 《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研究生不但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广阔的人文和科学技术视野。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的一门集知识、研究和教育于一体、贯穿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的课程,必须能够担当起——培养具有想象力丰富、视野广阔、创新意识浓厚、思维缜密、实验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这一艰巨任务。 自然辩证法,现在通用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科学、技术演化历程,以及人文与自然科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分为五大部分:一是本体论,探讨人类认知自然的思想史、自然观,尤其是各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部分所包含的自然观思想;二是科学方法论,主要探讨科学认识方法;三是科学制度;四是科学与文化,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意识形态三者的关系;五是技术哲学思想。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硕士专业方向一致的名著阅读,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同时开展学生论文讲评,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特色:(一)方法论特色,高度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重视对技术发明和创新的动力研究;(二)文化特色,强调对科学发现、理论创新的文化传统研究;(三)案例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科学史、技术史案例研究,并以此启迪研究生灵感和创新思路。 四、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节、西方学者对科学的反思与中国科学的困惑 第二节、科学技术哲学的论域 第三节、科学技术哲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物质与实在 第一节、物质 第二节、实在及其类别 第三节、实在论、物质论、唯物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地位 第四节、何为客观性 第二章、科学认识何以可能 第一节、自然物象与描述 第二节、从差异比较到分类理念 第三节、逻辑在先的认识论 第四节、数学、实验与测量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第三章、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 第一节、因果关系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学时 二、课程概述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就显得非常紧迫,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以保证新任小学教师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的科学素养。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是在对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工作岗位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科学素养要求为依据,根据我校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规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为课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是以提高职师范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为目的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强调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知识架构的基础上,从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炼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一致规律,结合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同时融合科学实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于上述所构成的有机课程知识体系之始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适应学前、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一些重要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切实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87/72 适用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石油工程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以及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日后能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 1、了解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以及有关的计算;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双电层结构和聚沉。了解乳状液的形成、鉴别与应用。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双重性及其对溶胶的保护与敏化作用。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非电解质的溶解与沉淀等几大平衡,并熟练掌握有关计算。 2、掌握常见的热、功、焓、吉布斯自由能、熵等热力学函数,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能运用自由焓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熟悉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反应速度理论;了解反应的可逆性,掌握化学平衡定律,化学反应等温式,了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 3、明确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殊性,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排布规律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熟悉各类化学键的形成与特点,重点掌握共价键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熟悉分子间力、氢键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力和技能方面: 通过对普通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普通化学实验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问题,能独立的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综合性性设计性实验。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自然科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小学教师文理兼教的实际需要。 要求:课程内容按照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认知到应用,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兼容性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包容素材,并加以整合。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 教学时间具体分配见下表: 注:如果学时数仅限于72学时,则可删去本大纲中打“*”的内容,72学时中,不包括实验、考试的时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观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内容要求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历史轨迹 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经历了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选题、实验计划的制订; 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实验一空气中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

初一政治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政治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班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成绩:_ 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自卑与自负差不多上自信的_____________,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差不多上_____________。 自信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尊重他人,第一___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 ______。 自尊要_________,对恶意的侮辱,必要时运用______ ____来捍卫自尊。 ________________是自信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____________是自信在思想上、行为上和情感上的表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讲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对待议论与批判,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升入初中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进展,我们 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新的形象,以赢得不人对自己的确信。这些差不多上()。 A、自尊的表现 B、自信的表现 C、自立的表现 D、自强的表现 2、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大举进攻中原,急 于与魏国决战。魏将司马懿紧闭城门,不管蜀军如何叫骂, 确实是按兵不动。后来,诸葛亮把妇女的衣裙作为礼物送给他,以此来羞辱他,他也安之若素,仍旧按兵不动,结果保住了城池。司马懿“临汝不惊,遇侮不怒”的行为是( )。 A、不知羞耻 B、喜爱虚荣 C、自尊 D、自傲 3、有一位同学穿着新的耐克旅行鞋,他向同学炫耀:“这是我爸爸从国外买回来的,专门值钞票。”他认为自己也因此成为同学们眼中的“中心人物”。这同学的行为和认识()。 A、是建立在严格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主动的自 我评判 B、根源于他的富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是自尊自信的表 现

全校通识选修《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1]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2学分,36学时) (师范专业大学1~4年级,四年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通识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即将从事师范专业的大1~4的学生。设置课程的目的是使即将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掌握从事该专业教学所必需的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定理,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探索的轨迹、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电和磁、自然界的生物、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等,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为走向工作实际的课堂教学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课后思考讨论题及作业和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科学探索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古代的自然科学探索 教学要求:知道古希腊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伟大成就 思考题与作业: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和成就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教学要求: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和特点 教学重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 思考题与作业:怎样理解近代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三节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教学要求:知道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思考题与作业:经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成果对未来学科发展的作用课时分配:2课时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地球概况

第二节自然界的物质 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界的物质结构 教学重点:地球起源及演化过程、自然界的物质结构 思考题与作业:查阅资料分析地球起源及演化过程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章自然界的运动 第一节运动和力 教学要求:掌握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经典力学的定律和应用 思考题与作业:结合实例分析牛顿三定律和动量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节物质的能量守恒 教学要求:掌握自然界中几种能量守恒与能量转换的形式 教学重点:几种能量转换的条件和形式 思考题与作业:据实例分析物质的能量在任何状态下都守恒吗?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天文知识初步与天体运动 教学要求: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天体运行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思考题与作业:中国历法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章电和磁 第一节电和电路 第二节电磁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思考题与作业:安全用电的尝试和电磁波谱的结构图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自然界的生物 第一节生物结构及特征 第二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课程编号:0114021B3 学时/学分:48/3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必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地质学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知识平台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是研究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也是知识面较宽、工程性、综合性较强的自然科学。 《地质学基础》所包含的知识、理论既是土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又是为后续的专业模块课学习和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以地质学基础理论、项目工程场地安全为目的,围绕地质条件和地质问题,介绍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工程岩土的工程性质,分析解决和正确处理各种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有关地质问题。 二、课程从属项目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专业必修技术基础课程,侧重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涉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地史学》、《古生物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有关内容,这些内容对该门课程起到了完善和补充的作用。与本课程联系较为密切的是《测量学》、《力学》、《工程岩土学》、《土质土力学》。 先修课程:大学基础理论课程 后续课程:《工程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地下工程检测技术》、《隧道工程》。 三、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地质学基础》课程主要以地质学基础理论、项目工程场地基础安全为目的,围绕土木工程项目的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介绍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地质时代概念的建立和地质作用过程的感性认识,并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以及地质理论知识在岩土与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工程岩土的工程性质,分析解决和正确处理各种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有关地质问题,为专业课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观察和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阐述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征、作用原理及相互关系;介绍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变历史,生物界的演化概况及地质学的发展和展望;介绍国土资源现状和环境保护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上正在发生和进行的动力地质作用的过程、性质、特征、产物等等;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地质时代概念的建立和地质作用过程的感性认识,并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课程重点是矿物、岩石、化石、地质构造、地质年代等基本概念;难点是各种地质作用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解决上述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肉眼观察地质标本、模型、地质图件,组织参观地质陈列馆和野外实习,配合多媒体教学片、幻灯、录相和图片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具备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应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地质问题、评估其地质条件的优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