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本指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本指瑕

诗歌类作文(教师版) - 副本

诗歌类型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作文的特点,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导读】诗歌的含义和特点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诗歌分为新诗和古诗,中国诗和外国诗。 【导思】诗歌类材料的审题方法 1.读懂诗歌,把握诗歌语言的特殊性 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00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鲜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含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根据你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由诗句和理解提示两部分组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所写《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原诗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诗人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首先是读懂。从诗句文字意思翻译是:不知不觉中,毛毛细雨润湿了衣服;树上的残花飘落在地上,悄无声息,展现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 由“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两个意象的特点,可以理解这两个意象是在赞美春天的美好品格,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润物细无声”,赞赏春雨默默滋润万物、闲花默默落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到这里才算读懂。 题目已经给出了五种关于诗句主旨理解的提示,细心揣摩,这五种都是言之成理的,我们可以围绕材料中提示的某一个观点展开,也可以另辟蹊径,谈谈自己对诗句独特的个性化的体会:例如在喧哗浮躁的环境中坚守一份恬淡的品格,平凡无欲的生活自有闲适之美…… 【练习】唐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清赵翼也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请你从这两首貌似语意相反的诗中提取观点。 我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立意: 对待传统、经典的东西,我们既要尊重继承,又要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超越) 2.抓意象,抓标题。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 诗歌的标题有点题的作用,帮助理解主旨。 【例五】(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审题指导】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首先看到诗歌里几个意象分别象征的是什么,星星代表的是事物或人,宝石代表的是美好,灰尘石渍代表的是缺点。由此就可以立意: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境 艾米·洛厄尔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 我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立意为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从枫叶荷花角度立意: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可以推出: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六国论段落划分指瑕

《六国论》段落划分指瑕 自贡一中雷国锋 高中第三册课本上,把苏洵的《六国论》分为五个自然段,我认为其段落的划分法值得商榷。 我对第一、四、五段的分法并无异议,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第十一句上,试浅析如下: 《六国论》第一段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接着又将这一中心论点化为两个分论点:其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其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接下去第二、三段就依次论述了上述分论点。第二自然段论述的是第一个分论点,即韩、魏、楚三国因赂秦而力亏,导致其灭亡。第三自然段论述的是第二个分论点,即齐、燕、赵灭亡的原因。第三段共十一句话,其前十句的结构关系图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①至③论述了齐国灭亡的原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⑤、⑥论述了燕国灭亡的原因:“以荆卿为计。”⑦至⑨句论述了赵国灭亡的原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④句和⑩句总评燕赵灭亡的原因。那么该怎样来理解⑾句呢?我认为⑾句是在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受,是对2、3段的总结:“三国各爱其地”承2段,“齐人勿附于秦”承3段①至③句,“刺客不行”承3段⑤、⑥句,“良将犹在”承3段⑦至⑨句,总之,⑾句乃对2、3段的总结,而非仅仅对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因此让⑾句附于第2个分论点后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六国论》自然段的划分应作如下调整,才更能体现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 第一种办法是让⑾句独立成为文章的第4段,以强调作者由客观到主观的论证思路,这样全文就成为六段,其结构关系如下: 1 2 3 4 5 6 第二种办法是把课本上的2、3段合为一段,让这个合成后的段成为分总结构,即让“向使三国各爱其的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对上文进行总结。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ng dàng)】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音乐)参考答案,请核对,可能某些解答题还要充实。(2011.12.9) 一、填空题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学前教育(音乐) 二、名词解释 1.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瑕的组词

瑕的组词 导读:组词大全瑕的组词 发音:瑕[xiá] 郇瑕、瑕殄、白璧瑕、弃瑕、瑕瓋、瑜瑕、瑜不掩瑕、披毛求瑕、大瑕、愆瑕、抵瑕陷厄、玉瑕、涤秽荡瑕、瑕玷、洗垢匿瑕、指瑕造隙、捐忿弃瑕、瑕适、韬瑕、美玉无瑕、瑕恶、抉瑕摘衅、寻弊索瑕、瑜不揜瑕、白璧微瑕、驳瑕、弃瑕忘过、无瑕、瑕不揜瑜、完美无瑕、驳瑕指颣、弃瑕録用、瑕窍、瑕訾、匿瑕含垢、瑕弃、瑕绩、匿瑕、瑕衅、伺瑕导隙、斑瑕、尺瑜寸瑕、瞷瑕、伺瑕导蠙、瑕舋、瑕尤、瑕病、瑕滓、吹毛求瑕、伺瑕抵隙、弃瑕录用、瑕不掩瑜、瑕头、祓瑕、微瑕、白玉微瑕、瑕瑜互见、瑕缺、纤瑕、瑕眚、赤瑕、瑕壁、含垢藏瑕、涤瑕蹈隙、玷瑕、宿瑕、瑕蠹、瑕累、绝瑕、瑕隙、深瑕、瑕颣、瑕瑜、含垢弃瑕、白璧无瑕、洁白无瑕、瑕谪、瑕秽、瑕痕、玼瑕、瞰瑕伺隙、瑕玼、抵瑕蹈隙、怀瑕、无瑕可击、击瑕、瑕过、瑕蛤、瑜百瑕一、卫子瑕、瑕讁、伺瑕抵蠙、瑕翳、蹈瑕、瑕垢、瑕英、瑕砾、攻瑕指失、瑕擿、攻瑕索垢、含瑕积垢、疵瑕、瑕摘、流瑕、摘瑕指瑜、陷瑕、罪瑕、滞瑕、白玉无瑕、抵瑕、矙瑕伺隙、瑕璺、细瑕 【组词解释与造句】

无瑕[wú xiá]: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造句】碧绿的湖水就像一块无暇的碧玉。 白璧微瑕[bái bì wēi xiá]: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造句】这些问题尽管是白璧微瑕,但也有辨析的必要。 洁白无瑕[jié bái wú xiá]:洁白:指没有其它颜色污染的白色,无瑕:指没有瑕疵,原指纯白无斑点的玉。【造句】他的心灵和他的衣领一样洁白无瑕。 瑕不掩瑜[xiá bù yǎn yú]: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造句】只要人的本质是好的,即使有点小毛病也瑕不掩瑜,无可厚非。 完美无瑕[wán měi wú xiá]:达到最好标准。【造句】他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 白璧无瑕[bái bì wú xiá]: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造句】世界上;十全十美;白璧无瑕的人

《经义述闻》指瑕三则

第30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7月 Vol.30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8 ────────── 收稿日期:2008-02-27 作者简介:张素凤(1966-),女,河北丰南人,文学博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1 - ?语言学研究? 《经义述闻》指瑕三则 张素凤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对《经义述闻》中“王亦能军”“波及晋国”“天不假易”的训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王亦能军”应为“王不能军”,意思是“王不能指挥全军”;“波及晋国”中“波”字是名词作状语,非“播”之假借;“天不假易”中“假易”是动宾短语,意思是“资助慢易之人”。 关键词:亦;军;波;假易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4-0001-04 Three Articles about Pointing Out Flaws of Jing Yi Shu Wen ZHANG Su-feng (Chinese Department,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a different opinion about interpreting Wang Yi Neng Jun, Bo Ji Jin Guo and Tian Bu Jia Yi from Jing Yi Shu Wen . Our opinion is that Yi of Wang Yi Neng Jun should be “not” and the meaning of the phrase is that the King can’t command his army. The noun Bo of Bo Ji Jin Guo works as adverbial and is not borrowed as “播”. And the meaning of Tian Bu Jia Yi is that the God wouldn’t help the arrogant. Key words: Yi; Jun; Bo; JiaYi 《经义述闻》是清王引之转述其父王念孙对经书中部分字词句训释情况的一部著作,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高邮王氏四种”之一。这部书是对王氏父子倡导的“用古声求证古义”训诂方法的具体实践,也是他们父子几十年训诂实践的集大成之作。但千虑一失,笔者在研读《经义述闻》过程中,发现他们对《左传》中一些字词的训释尚有可商榷之处,因此写出“指瑕三则”,以就正于方家。 第一则 释“王亦能军” 《左传·桓公五年》“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杜预注:“虽军败身伤,犹殿而不奔,故言能军。”王引之《经义述闻》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王已伤矣,尚安能殿?自古军败而殿,皆群臣为之,不闻王侯身自为殿也。‘亦’当为‘不’,字形相似而误。此言王之余师不复能成军耳”。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将“王亦能军”释为“王虽受肩伤,尚能指挥全军”。 前人对“王亦能军”的释义分歧,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对“亦”字的解释:杜预和杨伯峻认为作“副词”,意义 同于现代汉语中的“也”,是“亦”字在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经义述闻》认为是“不”字之讹;二是对“军”字的解释,杜预认为是“殿而不奔”,《经义述闻》认为是“成军”,杨伯峻认为“指挥全军”。 那么,“王亦能军”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亦”是“不”之讹 《左传》中“能军”连用的只有两例,除了“王亦能军”,还有一例就是《宣公十二年》“及昏,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此外,《左传》中还有“能师”连用三例,即《文公十六年》“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襄公十三年》“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哀公十一年传》“齐人不能师”。这些例句中,除了“王亦能军”,“能军” “能师”前边的副词都是否定词“不”。笔者又全面测查了《四部丛刊》中“能军”连用的所有用例,二十多个例句都是“不能军”连用。例如: (1)元符初,乃知橫州安化蛮犯宜州,州将杨应辰射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注释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矣,余挐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⑩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①。及下船,舟子⑩②喃喃⑩③曰:“莫说相公⑩④痴,更⑩⑤有痴⑩⑥似相公者。”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的大约2小时。 ④挐:通“桡”,撑(船),划(船)。一作“拏”。 ⑤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⑦一白:全白。

⑧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⑨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⑩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小白玉酒杯。 ⑩①客此:在此地客居。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湖中游人、飞鸟的声音完全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远处的山峰和湖水,上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水正在沸腾(古时喝烧酒前要烧,烧酒时,把水放在火上烧,然后再把酒放在水中,)。(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比相公您更痴迷的人呢!”

艺术教育活动教案

中班艺术活动:歌唱《理发店》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歌唱活动。 2、学会并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友好的与同伴合作扮演理发师和小顾客的角色。 活动准备: 1、角色表演用的自制剪刀和镜子。 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到理发店剪头发、理发、体验理发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夏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小朋友也需要经常到理发店里去理发,你们知道理发店里是谁帮我们理发的?”(叔叔阿姨) “他们用什么来理发?”(幼儿自由回答) (出示剪刀操作)“听,见到发出什么声音,用小嘴巴来学学!”(咔嚓咔嚓) “我们一起来说说,咔嚓咔嚓……” 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 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 “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吧!”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咔擦,咔嚓,拿着剪刀剪呀剪呀,咔擦咔擦,剪得非常认真,不一会儿,头发剪好了,叔叔阿姨还高兴得对顾客说:…哎,已剪好了呀!?瞧一瞧顾客的头发,头发剪得多漂亮多漂亮!” 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 “我们小朋友也把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学一学,说一说吧,听听谁说得最好听!”(幼儿跟说歌词2-3次,教师适时鼓励) 三、熟悉旋律。 1、“我是理发店的哈哈理发师,瞧一瞧,我是怎么给顾客理发的!”(教师慢速哼唱旋律) 2、“想学就和我一起来吧!”(幼儿慢唱旋律一遍) 3、“我是个慢性的哈哈理发师,顾客都对我有意见,说我剪得太慢了,我觉得自己应该改正,看我现在剪得怎么样,你们可以 和我一起来!”(教师和幼儿一起快速哼唱旋律) 4、“顾客又说我剪得太快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让剪得不快也不慢,成为人人喜欢的理发师?”(中速哼唱旋律一次) 四、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 “真高兴,我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称职的理发师了,我高兴的一边理发一边唱起歌来!”(教师清唱歌曲)。 “理发店的生意非常好,我哈哈理发师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你们也来帮帮我吧,高兴吗?高兴就一边理发一边唱歌吧!”(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数次,教师适时鼓励,并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演唱) 五、自选道具,分角色表演。 “请小朋友来当理发师和顾客,前面有两种道具,想扮成顾客的小朋友拿上镜子坐在椅子上,想扮成理发师的小朋友拿剪刀站在顾客身后理发,决定好了,请慢慢地走上来拿。”(可交换) “理发师的本领真大,把顾客的头发剪得这么漂亮,瞧!顾客们多漂亮!我们一起到外面让别人也来欣赏我们漂亮的头发吧!”

《明心宝鉴》词语解释指瑕

《明心宝鉴》词语解释指瑕 范崇高 [摘要]《明心宝鉴》是一部在明代非常盛行地劝善书,但一直以来国内没有整理本问世,华艺出版社整理出版地《明心宝鉴》(珍藏本)填补了这一空白.本文就该书译文中误译词语地地方提出一些商讨意见. [关键词] 《明心宝鉴》词语误译 明代范立本在洪武二十六年编成地劝善书《明心宝鉴》在当时盛行于乡间,流传到海外,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地影响,而今天地中国人绝大多数却对它一无所知.年月,华艺出版社出版了至今国内唯一地整理本《明心宝鉴》(珍藏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质量较高地方便易读地版本,其功甚大.当然,白璧也偶有微瑕,我们在研读该书时发现个别地方对词语地意义把握不准确,以致译文与原文表达地意思出入较大.现将范立本辑录地《明心宝鉴》(以下称“范本”)和明代万历内府刻本《御制重辑明心宝鉴二卷》(以下称“御本”)中值得商榷之处罗列于下,以供探讨,同时希望对该书地进一步完善有所助益. 、范本《天理篇》:“先儒曰:‘非灾横祸,世人常叹无因;分付安排,皇天必自有说.’”(页)书中译“非灾”为“不是天灾”. 按,此处误释“非灾”一词,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我救了你非灾,有谁救我横祸.”《水浒传》第十五回:“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皮上常有些笑容,心窝里深藏着鸩毒.能生横祸,善降非灾.”明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懊恨狂夫太不才,搆媒良善受非灾.”据上可知,“非灾”与“横祸”同义,都是指意外地灾祸. 、范本《正己篇》:“作福不如避罪,避祸不如省非.”(页)书中译“作福”为“作威作福”. 按,用“作威作福”解释这里地“作福”,不通.“作福”是指做善事来获取福气,如《尚书·盘庚上》:“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孔颖达疏:“汝有善,自作福;汝有恶,自作灾.”南朝宋法贤译《佛说护国经》:“汝应当知,我今财贿珍宝无量,汝但在家,舍财作福,当受富乐,何须出家?”可见,“作福不如避罪”意指行善求福不如避免罪孽. 、范本《孝行篇》:“伊川先生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页)书中译“具庆”为“大家一起庆祝庆祝”. 按,“具庆”可以指“父母都在世”,如明代庞尚鹏《庞氏家训》:“生日不为乐,自古称为美谈.除六十以上,子孙为其父祖称觞,礼不可废,其余不可借此豪饮,若非具庆,而宴乐忘亲,尤为不孝.”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荣侍下》:“宋宋祁《景文集》有《送保定张员外》诗,自注云:‘君荣侍二亲而行.’意荣侍亦宋人常语,犹具庆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八回:“长卿笑道:‘又是一位古人.且请问令尊令堂具庆否?’孙康道:‘先严早背,家母在堂.’”以此知书中释“具庆”是望文生义. 、范本《存心篇》:“有客来相访,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页)书中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一、原文、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注意课本中书写,拼音打不出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时,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

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二、文学常识积累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相关背景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张岱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人们常说散文贵有诗意,这是很对的。

(完整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D ) A.艺术性、节奏性 B. 感知性、随意性 C. 活动性、艺术性 D.活动性、实践性 2.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C )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全面发展 D. 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3.《梦幻曲》的曲作者是(A)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4.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B )A. 肢体 B.动作 C. 情景 D.音域 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6.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A )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C.方法和谐 D.评价和谐 7.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的特点 ( C )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8.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 B ) A. 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时代 性 D.不可塑性 9.在欣赏河北儿歌《小白菜》时,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C) A. 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B. 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C. 色彩冷峻,构图凝重凄凉 D. 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10.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可采用( A )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D.反复练习法 11.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 木 D.奥尔 12.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13.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 B.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 C.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D.让儿童相互竞争,相互比较 14.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尽力选择最好的艺术作品,使幼儿尽早开始发展对艺术的(C) A. 理解 B.表现 C.敏感 D.创造 15.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B )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教育目标又依据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品格的内化程度,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A. 感知、情感、想象 B.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C. 感觉、知觉、想象 D. 感知、认知、动作技能 主观题部分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八)哲理思辨类话题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系列(十八):哲理思辨类话题 【内涵解剖】 哲理思辨是从对立面中认识它们的统一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思辨型文章就是指在立意、构思等方面融注了辩证思维因素的作文。常见的有论争型、质疑型、辩证思考型三类。论争型就是对同一命题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质疑型就是对似成定论的见解、格言等生疑质疑,在作文构思时排开常规习见的思路,站在对面的角度去思索,即“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立面、旁面”,提出与世俗传统迥然有别的观点。如《就是要好高骛远》。辩证思考型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思考,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哲理。1990年高考大作文要求考生“针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明——‘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展开议论”,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话辩证分析思考,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从认识上说,她犯了以偏概全,从表面主观看问题的错误;从感情上说,她犯了因己受损就否定一切的毛病。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和感情上的倾斜,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们可以提炼出主题“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类似的题目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用事物转化的观点去分析;《见物不见人》可用主观与客观观点去分析;《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可用局部与整体的观点去分析。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试题更是重视哲理思辨。如全国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分析: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辩性。面对各种说法,我是相信别人的话呢,还是相信自己呢?其实话题告诉我们,“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的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注意,立论时不能太绝对,要辩证思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佳作赏析】 ★话题一:极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体育运动员不断冲刺,“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拉一个弹簧,如果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就会失去弹性。 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在另外的领域,又需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 请以“极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物极必反,万物一理,对极限的认识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定立新的目标,给生活以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否则,人生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另

湖心亭看雪字词批注译文及知识点完全归纳

湖心亭看雪字词批注译文及知识点完全归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 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一、【重点注释】 1、是日更定矣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挐:通“桡”,撑,划。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 哪里。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白:指酒杯 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客此。及下船 客此:在此地客居;及:等到 8、相公: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学校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

学校艺术教育指导思想 学校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向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课外美术活动小组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举办了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现将活动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星期五的下午:00——:00 ,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指定教室。 三、活动步骤: 美术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在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将美术课外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办的有声有色。我们制定以下计划: (一)组织健全美术课外活动小组 美术活动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20人左右,参加这次活动小组的人员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教师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 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课外活动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分三块: (1)电脑美术活动小组; (2)艺术设计活动小组; (3)动漫欣赏活动小组。 (三)各小组具体活动内容概述

《长歌行》英译指瑕及重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7293913.html, 《长歌行》英译指瑕及重译 作者:冯宏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6期 摘要:《长歌行》是一首传诵广泛的乐府诗,因其采用比兴的手法劝勉人们惜时的哲理性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文学对外交流中被译为多个英文版本而走出国门。但在阅读与欣赏中,发现英译版本尚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主要是阅读原文本中未能更好地理解原诗句造成的误译。本文就此对《长歌行》中的几处关键词句的汉语意义及英文版本做出评析,以使本诗在对外交流中以臻完美。 关键词:《长歌行》英译版本评析重译 一、《长歌行》英译本 《长歌行》是一首劝勉人们惜时、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乐府诗歌。属于汉乐府古辞类,最早见于《乐府诗集》,在现存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由宋人郭茂倩辑录的无名氏做的一首歌行体诗。这首诗由“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起吟,由万物之盛衰而感叹人生应及时勉励,劝诫人们一定要奋发进取,趁年轻时多有作为,不要虚度人生。本诗使用了中国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赋比兴,在浓浓情味中以此物比彼物向人们道明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应当说此种修辞手法理趣盎然。为了便于叙述,附全诗如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葵”这里代指各种草木[1]220。继而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的常见生活现象打比方,说明人们一生所度过的光阴有似江河之流水,奔向前方不可再回转的现实。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者使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劝诫人们,要珍惜我们的青春年华,在有限的生命里一定要发愤努力,不要等岁月逝去、生命将老才后悔、惋惜我们的人生没有多少事迹可彰,相反,应该让我们的生命像一季草木一样在短暂的时光里活出强壮的生命之态,有辉煌之积。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此诗历代广为传诵,进入现代社会当然更不可不为学子所识,而且在世界文化日趋融合中走向了世界,也有了他国语言版本。在英语世界里译出的英文版本已经有几个。虽然有些版本并没有译出全文,但把其中精华诗句译为英文。如: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 势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中的设计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全方位的作用。设计内容广泛,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特征,使他们更乐于从其中丰富的内容里接受知识和各种情感的熏陶。设计类内容接近现当代艺术的内容,随着大众艺术观念的改变,无论是艺术创作手段、艺术呈现形态、欣赏艺术的方式还是对艺术的评价,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应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更多地融入设计艺术教育。现在的艺术教育发展的内涵与方向是什么目前艺术教育现状是什么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而现在的我们又要向什么方向努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未来;变化 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把艺术从西方引入中国,从此我们开始真正的在课堂内教授艺术。蔡元培先生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也寄托着希望用美育来代替宗教或者说儒学一类,(当然个人认为美育和艺术教育不同)我曾经认为艺术家要具有时代精神,要有社会使命感,要能对得起社会的认可。艺术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艺术可以提高人类对美的感受与理解,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人可分为创造艺术的人和欣赏艺术的人两种。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我国对艺术的

教育最早发生于宋朝,中国艺术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宋徽宗时画院从教育到艺术绘画的创作的是一条龙产出的。当时的绘画理论着作种类繁多,比如说唐时张彦远写的《历代名画记》;宋郭熙《山水训》之类都是当时的最具名声绘画书籍。晚清到民国,许许多多的爱好艺术绘画的孩子是通过学习《芥子园画谱》来学习绘画的洋务运动之后引入课堂的更多的是中国艺术史中提到的西洋画通过在对西方艺术史,19世纪之前的西方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是有自己自觉的艺术追求的比如伦勃朗、米开朗基罗、库尔贝等。但是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梵戴克和勒布伦为首的肖像画家,等多是在接受委托完成作品,而不是像蔡元培先生那样说的“艺术要具有时代精神,社会使命感,社会的认可”,是给艺术家增加无形的压力。 我们普遍化的艺术教育还有意义吗?艺术本来就是属于少数人的,正统艺术本来也服务于少数人的,当今“艺术家”这样泛滥,是不是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亵渎艺术教育是否应该精英化教育那出路又是什么呢 在我认为普遍化的艺术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了让孩子们或者我们掌握欣赏艺术的能力,而不是让所有人都从事艺术。并且让孩子们保持着创新、灵活、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所以说艺术并不是属于少数人的,在当代背景下的艺术早已经不是古典艺术哪些古典拘谨框架下的艺术,我们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