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h03 偏好和效用

Ch03 偏好和效用

Ch03 偏好和效用
Ch03 偏好和效用

Ch3 偏好和效用

一、引言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考察“选择理论”,也称为“消费者理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决策主体怎样做出自己的选择。 1.消费者理论在几个理论中的位置

一是以规范的方式建立需求这一概念,并推导出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二是说明经济学在不同的背景下如何解释人们的选择行为。 2.分析的角度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所有的经济决策最终都是由个人作出的。所以我们的分析从个人开始。个人(家庭,或者“消费者”)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的提供者。 3.消费者理论的内容

选择的两个要素:可选择对象、决策主体对于可选择对象的喜好程度。

(曲线

4.“偏好与效用”的内容

偏好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对特定的偏好进行分析。

偏好

(定义

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对偏好

的表述效用函数的性质

(MRS )

课堂讲解顺序与以上逻辑顺序并不完全一致。在讲解时,我们先用无差异曲线的方法逐项进行考察,再用效用函数的方法逐项考察。

二、偏好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性中的核心假设,我们先来看看表述“理性行为的特征”的一组公理(或“假设,postulates ”)。对这一特征的描述是从“偏好”开始的。 1 偏好的定义 (1)商品束

假设有两种商品,分别称为商品1和商品2。12(,)X x x =, 12(,)Y y y =。X 和Y 称为商品束或商品组合(a bundle of consumption goods )。

(2)偏好的定义

如果一个人说“X 优于Y ”,这意味着,在考虑了所有的情况以后,他觉得在情形A 下比在情形B 下更好。

如果X 严格优于Y: X Y 或者1212(,)(,)x x y y 如果X 弱优于Y: X Y 或者1212(,)(,)x x y y 如果在X 和Y 之间无差异: X ~Y 或者

12(,)x x 12(,)y y

(3)偏好之间的关系

If X Y and Y X , then X~Y . If X Y but not Y X , then X Y .

(4)偏好关系是序数关系

仅仅是对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对象进行排序 (e.g. first, second, …) 而不对偏好差异赋予具体的数值 2.有关消费者偏好的两条公理

假设1 完备性

用X 和Y 代表任意的两种情况,个人总是能够明确地下列三种可能性中的一种: “X 优于 Y”, i.e. X Y “Y 优于X”, i.e. Y X

“X 与Y 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i.e. X ~ Y

偏好完备性意味着对于任意两个商品束,消费者总是能够作出明确的选择。 假设2 传递性

如果一个人认为“X 优于Y ”,并且“Y 优于Z ”,那么,他也一定认为“X 优于Z ”。 如果X Y , 且Y Z , 那么X Z .

偏好传递性意味着消费者总能做出逻辑一致的选择。

违背传递性会吃大亏。设想张三认为X Y ,Y Z ,同时Z X 。既然他认为X 比Y 好,他就愿意以Y 加上一些钱换李四的X 。然后,李四用Z 跟张三换X ,张三也愿意给李

四一些钱,因为他认为Z比X好。接下来,李四用Y去换张三的Z,他还是能够从张三那里得到一些钱。这样循环一轮,李四未付出任何东西,就可以从张三那里赚到一些钱;循环几十轮,张三就会破产。

3.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弱偏好集的定义:对于给定的消费束X,所有与X至少一样好的消费束构成消费束X的弱偏好集。

弱偏好集的下界就是一条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给予消费者同等满意程度的消费组合的集合。消费者对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消费束无差异。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特征1.在X-Y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点(商品束)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也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全体对消费空间的所有商品束排了序,因而完整地描绘了某一消费者对各种消费组合的偏好态度。

证明:由偏好的完备性得到。设任意P、Q两点。如果P Q

,则二者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如果P Q

,则P所在的无差异曲线在Q所在的无差异曲线的右上方。反之,则在左下方。

特征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相交。

证明: 传递性假设。X~Z,Z~Y,由传递性公理,可得X~Y。但是,X和Y位于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偏好程度,因此X~Y不成立。矛盾。所以,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相交。

(3)如何根据偏好画相应的无差异曲线?

首先在图上定下某消费束(x 1,x 2),现在考虑给消费者稍微增加一点商品,即1x ?,即使他的消费束变为(112+,x x x ?)。现在我们问:要使消费者对原来的消费点无差异,你得如何变动2x 的消费?把这种变动称为2x ?,试问,“假如商品1已有所变动,要使消费者在(1122+,x x x x ?+?)与(12,x x )之间无差异,商品2该如何变动?”。一旦我们决定了对某一消费束做出变动,我们就画出了无差异曲线的一部分。以此类推,就可以画出一条清晰的无差异曲线。 (4)几个例子

Example 1: Perfect Substitutes (完全替代品)

如果消费者愿意按照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1x )代替另外一种商品(2x ),那么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for example, Coke and Pepsi; red pencil and blue pencil, etc. Consumer cares only about total of both goods.

假如偏好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替代,则无差异曲线如下:

完全替代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差异曲线有固定的斜率。

Example 2: Perfect Complements (完全互补品)

完全互补品是始终以固定的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左脚的鞋子和右脚的鞋子。 Gives “right angle”(直角)IC’s with vertices (顶点) on ray through the origin.

Example 3: 厌恶品

厌恶品是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比如噪声。 (噪声,闲暇):住处选择时,可能面临此问题。市区噪声大,但是上班方便。

斜率向上的无差异曲线

Example 4: A Neutral Good (中性物品)

中性商品是消费者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在乎的商品。

4.性状良好偏好

我们想要对偏好作概括性描述,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少数几种一般的无差异曲线上。 假设3 单调性

在大多数的消费问题里,商品总是越多越好。也就是说,在其它状况都一样的条件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设12(,,,)n X x x x = 和12(,,,)n Y y y y = ,如果对所有的i ,i i x y ≥,并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j ,使得j j x y >,那么,X Y 。

由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稀缺商品,“多多益善”就不失为现实的写真。这一假设又能简化经济学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因此,经济学中常常使用这一假设。

对于那些越少越好的物品(如噪音),如何用“多多益善”的原则来表示?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3: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在另一条无差异曲线的上面和右面(右上方),则前一条无差异曲线上面的商品束更受偏好 [根据单调性假设]。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4: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根据单调性假设)。 假设4 凸状偏好(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受偏好)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取两个消费束(12,x x )和(12,y y ),取这两个点的加权平均数[1122()/2,()/2x y x y ++],那么,平均消费束至少与两个端点消费束中的每一个一样好,或远比两个端点束中的每一个都更受偏爱。

凸状偏好的定义:假设12(,)x x ~12(,)y y ,则对于?[0,1t ∈,

112212[(1),(1)](,)tx t y tx t y x x +-+- 成立。

严格凸状偏好的定义:假设12(,)x x ~12(,)y y ,则对于?(0,1)t ∈,

112212[(1),(1)](,)tx t y tx t y x x +-+- 成立。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5: 在凸状偏好的假设下,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a ) (b ) (c ) (d )

边际替代率递减:当我们从左到右,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时,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The slope (?)of an difference curve diminishes as we move from left to right along

its length.

5.边际替代率(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1)边际替代率的定义

边际替代率(MRS): 表示在保持同等满意程度(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放弃一单位的某种商品,而换得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也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MRS是正值)。

A、B两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大约)为2.

A、B两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为–(4-6)/(3-2)=2;

C、D两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为-(2-3)/(6-4)=1/2 。

(2)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

当我们从左到右,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时,边际替代率(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

在点A,此人拥有许多的X2,而他的X1较少,他愿意放弃较多的X2来增加一单位X1,所以在A点,无差异曲线相当陡峭,边际替代率较高。在点C,此人已经拥有较多的X1,他不再愿意放弃X2(比如1单位)去交换一单位的X1,所以在C点,无差异曲线很平坦,边际替代率较低。

由A点到C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三、效用函数

1.从偏好到效用函数

(1)效用

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完备的、可传递的,那么,消费者就能够对所有的可选对象按照从最差到最好的顺序进行排列。经济学上把这种顺序叫做“效用”。越受消费者喜欢的情形,其效用越大。

□同等程度的偏好?相等的效用水平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的商品束提供的效用相等。

□由于偏好仅仅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效用不可比。比如,一支冰淇

淋给甲带来的效用为5,给乙带来的效用为10。我们不能说冰淇淋对乙的价值高于甲。 Example : Suppose bundles (4,1) and (2,2) are on the indifference curve with utility level U≡4, Bundle (2,3) is in the indifference curve with utility level U ≡6.

[另外,如果消费者的偏好还是连续的,那么,它一定可以用一个连续的效用函数来表示。

假设 5 偏好的连续性(Continuity )

如果一个人认为“X 优于Y ”,那么十分“接近”X 的情况也一定会优于Y 。

连续性意味着商品束的微小变化只会引起偏好水平的细微变化。] (2)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s )

效用函数的直观理解:效用函数是从商品束空间到实数空间的映射。 定义:一个效用函数()U X 代表一种偏好关系当且仅当

()()X X U X U X ''?> ()()X X U X U X ''?>

X ~ ()()X U X U X ''?=.

□ 效用函数必须保持偏好的顺序 □ 效用是一个序数概念

Example: If U(X) = 6 and U(Y) = 2, then X Y . 但这并不是说X 优于Y 3倍。

(3)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效用理论的发展历史

在以上分析中,我们实际上仅仅对不同消费束的偏好进行排序,它们的具体数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对效用的这种理解成为“序数效用理论”。

序数效用: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等人发现,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能用序数表示,只要求比较和排序,不要求消费者对商品给自己带来的效用有一个准确的度量。

基数效用:19世纪的一些经济学家,如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认为,效用可以象物体的重量一样准确计量,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可以加总求和。

效用的基数性是多余的。同时,因其假设太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错误的。

2.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

(1)一般形式

影响效用的因素很多: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心理感受、个人经历、其他人的消费状况、文化氛围等。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可量化的选项上,而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尽管它们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行为)。

一个人从n 种商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可以用函数表示为

12(,,,; )Utility U X X Xn other things = .

分号后面的“其它”表示我们假设其不发生变化的因素: 其他人的消费束、文化氛围等等。 一般情况下,我们省略掉其他不变得因素,将效用函数写成 12(,,,)n utility U x x x =

虽然没有将其他保持不变的因素写出来,但是必须牢记“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假设总是在起作用。

(2)几种特殊的效用函数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效用函数来表示在某时某地,消费者如何对可能购买的商品束进行排序。但是,在有的时候,用效用函数来说明其他要数的作用也很有效。下面介绍三种情况:

()utility U W =

其中,W 表示财富。财富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效用,只有把财富用来购买商品束时,它才会产生效用。因此,上式意味着个人用最有效的方式使用了财富。

(,)utility U C H =

其中,C 代表消费,H 代表闲暇。此效用函数在分析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选择时很有用。

12(,)utility U C C =

其中,C1表示现在的消费,C2表示未来的消费。这一效用函数在分析消费者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时很有用。 3.效用度量的非唯一性

(1)一个例子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效用函数来表示同一偏好。 Example

三种效用函数对商品束的排序相同。

对于任意一种偏好关系,它所对应的效用函数都不唯一。

(2)单调变换

效用函数的正单调变换(保序变换)不影响偏好的顺序。 正单调变换(简称“单调变换,Monotonic Transformations ”)是以保持数字次序不变的方式,将一组数字变为另外一组数字的方法。

也就是说,对于效用函数()U x ,我们可以把它的每个函数值(数字)U 变换成其他某个数字()f U ,使得对任意的12U U >,有12()()f U f U >。

单调变换和单调函数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乘以一个正数()3f U U =、加上任意数,U 的奇次幂3()f U U =,都是单调变换。

一个例子

U(x 1,x 2) = x 1x 2,consider bundles (4,1), (2,3), (2,2),

U(2,3) = 6 > U(4,1) = U(2,2) = 4

Or, suppose V(x 1,x 2) =U 2 = x 12x 22, then V(2,3) = 36 > U(4,1) = U(2,2) = 16

V 保留了相同的顺序,所以代表了相同的偏好。

Or ,W(x 1,x 2) = 2U + 10 = 2 x 1x 2 +10. For same bundles (4,1), (2,3), (2,2), W(2,3) = 22 > U(4,1) = U(2,2) = 18

W 保留了相同的顺序,所以代表了相同的偏好。 4.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

(1)定义

边际效用:当其它商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增加微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效用。

问题:“边际效用”与效用的序数性质是否冲突?

(2)性质

性质1:边际效用的值取决于(偏导数的值,而偏导数的值又取决于)个人正在消费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

性质2:边际效用的量值取决于效用的量值。

这表明边际效用本身没有行为方面的内容。我们不能根据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来计算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取决于特定的效用函数,而效用函数的数值本身并无特殊的意义。 (3)边际效用递减(假设)和边际替代率递减(假设)的关系

两个概念都有随着物品消费的增加,人们会逐渐变得满足(甚至厌烦)。但是,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的不同。MRS 递减是由凸状偏好而来,凸状偏好对应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如果(,)U f x y =。边际效用递减要求110f <且220f <;函数要求2

1122120f f f ->,因此,

它要求[12f ]的绝对值不能太大,其中[12f ]意味着y 的变化(沿着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时,y 会发生变化)将影响x 的边际效用。[这仅是一个大致的解释,更严格的推导见Nicholson ,P81,注释7]。 5.边际替代率(MRS )

(1)用边际效用来表示MRS The equation of an indifference curve is U(x 1,x 2) ≡k , a constant. Totally differentiating this identity gives MRS

(2)单调变换和MRS

由于MRS 实际上是对偏好的描述,而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并不改变偏好结构,所以,单调变换不会影响MRS 。

对于12(,)U x x ,112

2

U U x M R S U U x ??=

=??

对12(,)U x x 的单调变换()f U ,1112

2

2

''f U U U x M R S f U U U x ???=

=

=

???

二者的MRS 相同。所以MRS 不受效用量值的影响。 6.效用函数举例 例1 完全替代

如果红铅笔和黑铅笔可以互相完全替代,消费者关心的就只是铅笔的总数。因此,用铅笔的总数来度量效用就是很自然的。1212(,)U x x x x =+。 Generally ,1212(,)u x x ax bx =+ Marginal Utilities :12,M U a M U b == MRS=a/b ,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例2 完全互补

在左脚鞋和右脚鞋的例子中,消费者只关心他有多少双鞋,所以我们自然就选鞋子的双数作为效用函数。你所有的完全成双的解数是你所有的左脚鞋的数量1x 和右脚鞋的数量2x 中的最小数。因此,其效用函数为1212(,)min{,}U x x x x =。

更一般地,完全互补偏好的效用函数为1212(,)min{,}U x x ax bx =,其中 a b 和皆为正数,表示商品消费的比例。

例3 Cobb-Douglas (科布-道格拉斯) 效用函数 12

12(,)b c

U x x

x x =, b > 0,c > 0

C-D 偏好是性状良好的无差异曲线的标准范例,在经济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其性状如下:

对C-D 效用函数的两种单调变换:

(1)对1212(,)b c

U x x x x =用升幂1()b c +,我们有 1

12

1

2

1

2

(,)()b c

b c

b c

b c b c

V x x

x x x

x

+++==

令b

a b c

=

+,我们就可以把效用函数写成

112

12

(,)a

a U x x x x

-=

(2)取自然对数:1121212(,)ln()ln (1)ln a

a

v x x x x a x a x -==+-

例4 拟线性偏好(Quasilinear Preferences )

之所以叫拟线性效用函数,是因为效用函数对商品2来说是线性的,对商品1来说是非线性的,因此效用函数呈现出“局部线性”或“拟线性”特征。其无差异曲线沿着纵轴平移而得。

经济学基础 偏好与效用

【课题】偏好与效用 【教材版本】 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吴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效用的概念。 2.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 效用的构成因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教学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教学媒体】 制作PPT。 【教具及教学方法】 投影仪 情境导入法,课件法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第二环节新授课 第三环节教学演示总结学生训练 【教学过程】 偏好与效用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一般去超市都买哪些东西,你们购物车里面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相同的? 让学生间展开讨论,教师请学生起来作答,根据他们的购物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同的购物情况,从而引出新课 以下可以解惑:1.偏好与欲望 2.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一、欲望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不足之感,求足之愿 它是一种心理感觉,特点是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 学生归看一下课件上的打油诗,它是人无止境欲望的真实再现 二、偏好 偏好是你对于物品的喜欢程度,属于主观评价。 如,有些人喜欢喝啤酒、有些人只喝可乐;有些人喜欢流行音乐、有些人喜欢古典音乐。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甲之砒霜,乙之佳肴” 三、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 效用就是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我们自己得到的满足感、幸福感。 两个特征: 主观性:徐悲鸿的“八骏图” (https://www.doczj.com/doc/7a7223139.html,/so?q=%B0%CB%BF%A5%CD%BC&opt-imag e=on&fm=QH360&ie=gbk) 相对性 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与玉米面窝窝头的故事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增量。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主要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参见P51) 基数效用 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参见教材P51) 总效用(T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参见P51)边际效用(M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参见P51)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参见教材P52)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参见教材P52) 序数效用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参见教材P55) 无差异曲线 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参见教材P55)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参见教材P57) 预算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参见教材P59) 收入——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价格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替代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参见教材P63) 收入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参见教材P63) 概率-----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种可能性是指一种后果将来发生的可能程度。(参见教材P66) 期望值 与不确定性事件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因素作用下,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参见教材P66) 方差------亦称离差,就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额。(参见教材P66) 二、重难点辅导 1.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 (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

3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理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判断正误 1.所谓商品的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2.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件商品的效用的大小可以进行比较。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同一个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但由于效用是主观价值判断,所以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效用的大小是不可比的。 3.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对同一件商品来说,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同一商品给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消费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 加,其最后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递减。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连续性增加。5.根据基数效用论的观点,假设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 化的条件是使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是按照基数效用论推导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6.在一个坐标系里,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且 平行。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但未必平行。因无差异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7.当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可以借助于边际替代率的公式和无差异曲线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_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偏好与效用)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2篇 选择与需求 第3章 偏好与效用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画出下列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并判断它们是否是凸状的(即边际替代率MRS 是否随着x 的增加而递减)。 (1)(),3U x y x y =+ (2)(),U x y x y =? (3)(),U x y x y =+ (4)()22,U x y x y =- (5)(),xy U x y x y = + 答:(1)无差异曲线如图3-7所示,为一组直线。边际替代率为:/3/13x y MRS f f ===,为一常数,因而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7 完全替代型的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如图3-8所示,为性状良好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为: ()() 0.5 0.5 0.5///0.5/x y y x MRS f f y x y x -== =,随着x 的递增,MRS 将递减,因而有凸的无差异曲线。

图3-8 凸状的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如图3-9所示。边际替代率为:0.5/0.5x y MRS f f x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此为拟线性偏好的效用函数。 图3-9 拟线性型的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如图3-10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0.5 22220.5/0.52/0.5()2/x y MRS f f x y x x y y x y --==-?-?=,因而边际替 代率递增,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10 凹状的无差异曲线 (5)无差异曲线如图3-11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 22 22 ///x y x y y xy x y x xy MRS f f y x x y x y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

第三章效用理论

第三章效用理论 案例1: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这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 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但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多大的效用不也等于零吗?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候我们假定人的欲望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在离开分析效用理论时,再来思考萨谬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真是觉得他对幸福与欲望关系的阐述太精辟了,难怪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作为最大的幸福;企业家把赚到更多的钱当作最大的幸福;我们教书匠把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作为最大的幸福;老百姓往往觉得平平淡淡衣食无忧作为在大的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无论是什么人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反之,就越幸福。从“幸福方程式”使我想起了“阿Q精神”。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是用来唤醒中国老百姓的那种逆来顺受的劣根性。而我要说的是人生如果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会感到不幸福,因此“阿Q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手段。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穷人欲望过高,那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倒不如用“知足常乐”,用“阿Q精神”来降低自己的欲望,使自己虽穷却也获得幸福自在。富人比穷人更看重财富,他会追求更富如果得不到他也会感到不幸福。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完全是主观感觉。 讨论题: 1. 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效用? 2. 为什么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案例点评: 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 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其实不尽然,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因此,“知足常乐”“是可 而止”“随遇而安”“退一步海阔天空”该“阿Q时得阿Q”,这些说法有着深刻的经济 含义,我们要为自己最大化的幸福作出理性的选择。 案例2: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 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反而是负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

货币效用函数辨析

货币效用函数辨析 内容摘要: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源自于著名数学家Daniel Bernoulli(1738)为解决“圣彼得堡悖论”而提出的效用函数解决方案。然而,王文辉在《圣彼得堡悖论新解与不确定性估值》中证明了Bernoulli的效用函数解决方案是不成立的,因此,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是颇值得怀疑的。本文对传统效用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得到了一个效用函数族,并且首次提出了“效用阈限漂移”现象。进而通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证明了货币的边际效用并非是单调递减的,而且效用函数与人们的风险偏好没有任何关系,从而纠正了微观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中长期存在的误区,为新的研究开辟了方向。 关键词:边际效用,效用函数,风险偏好,风险厌恶 1.传统效用及效用函数理论回顾 1.1贝努利与圣彼得堡悖论――最初的肇始 著名数学家丹尼尔.贝努利(Bernoulli, D. 1738)于1738年提出了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其目的在于解决“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即圣彼得堡游戏。设定掷币掷出正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第一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元,游戏结束;第一次若不成功,继续投掷,第二次成功得奖金4元,游戏结束;这样,游戏者如果投掷不成功就反复继续投掷,直到成功,游戏结束。如果第n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n元,游戏结束。由于各个结果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游戏的期望收益为所有可能结果的得奖期望值之和: 1111 ()2482 2482n n E=?+?+?++?+ 这是无数个1求和,等于无穷大。由于游戏的次数没有限制,该游戏的数学期望值是无限的。问题是人们对于参加这样一个理论上收益的数学期望无穷大的‘游戏’会支付多少费用呢?试验表明,大多数人只准备支付几元参加这一游戏。人们对参与这种游戏所愿支付的有限费用与其无穷数学期望之间的矛盾就构成了所谓的“圣彼得堡悖论”。 贝努利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一种解决办法,他认为人们真正关心的是货币的效用而非它的价值量;而且额外货币增加提供的额外效用,会随着奖励的价值量的增加而减少,即后来广为流传的“货币边际效用递减律”。 贝努利将货币的效用测度函数用货币值的对数来表示,从而所有结果的效用

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论 一、解释概念 预算线:指表示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最大数量组合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费品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量的组合。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边际替代率递减: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商品而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递减的。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总效用的增加量。 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二判断 1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2.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B)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假定X、Y的价格P X、P Y已定,当MRS 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4、对于正常物品来说,(A);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B.替代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 C.收入效应与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D.收入效应与数量成正方向的变动; 5、序数效用论从(A)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6、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B)。 A.为正数,且不断增加: B.为正数,但不断减少; C.为负数,且不断增加; D.为负数,但不断减少。 7、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为(C)。 A.正数; B.负 C.零; D.不确定,需看具体情况而定。 8、预算约束线取决与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偏好。 9、吉芬商品与低档物品之间存在的联系是(B) A低档物品一定是吉芬商品B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物品 C低档物品肯定不是吉芬商品D吉芬商品肯定不是低档物品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种商品的(C) A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B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效用是否可加D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11、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技术替代率(C)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效用与偏好 所谓“偏好”就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这种偏好是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假定其它因素不变,那么,一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将要购买什么和不购买什么,其最终的选择将是由他的个人偏好决定的。 为了这—分析目的,现代经济学家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是以一种理性的、可 为了确保这一假设,经济学家又对偏好做出了一些假定,通常把它们称为消费者偏好公理或理性公理。 公理一:完备性。即消费者能够按照其偏好而对所有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序。 公理二:传递性。设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X、Y和Z,如果他对X的偏好胜于Y,对Y的偏好胜于Z,那么,他对X的偏好必定胜于Z;或者,如果他对X和Y的偏好无差异,对Y和Z的偏好也无差异那么,他对X和Z的偏好也必定无差异。 公理三:“不饱和性”公理。即消费者对数量多的商品组合(例如5个苹果和4个梨)的偏好永远强于对数量少的商品组合(例如4个苹果4个梨) 经济学家既用效用这个概 1.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所谓欲望是指人们对物品缺乏的心理感受和求得满足的主观愿望。满足它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商品的可用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二是人们在消费商品时对满足需要程度的主观感受。 如何衡量商品效用的大小呢?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认为可以用某种效用单位来计量效用的基数效用论;另一种是认为效用不能计量,只能从不同效用的大小序列中进行比较分析的序数效用论。 2. 效用如何度量,有两种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基数效用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词(1,2,3,……)来表示。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所得到满足的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所谓效用可以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第二种是序数效用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虽然两种理论对效用 3.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理论都接受边际学派的—条基本定律,并认为这条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商品,即在进行商品购买的选择时,人们通常把他们的收入分配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商品。这种多样化的一个原因是,当他们消费越来越多的任何一种商品时,他们从这种商品的新增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必定从某一点开始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agial utility)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2002年第8卷第4期,19-23Applied Psychology 2002.Vol.8.No.4,19-23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何贵兵 梁社红 刘 剑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摘 要 118名大学生被试在得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下对自己、其他男性和女 性的风险偏好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被试在损失框架下对各类对象风险偏好的 预测均高于得益框架,且都高估了男性的风险偏好,低估了女性的风险偏好。在损 失框架下,女性被试对各类对象的风险偏好预测高于男性的预测。研究认为,性别 原型知识、任务框架和即时情绪共同影响被试的风险偏好预测。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预测 性别原型 框架效应 中图分类号:B849: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020(2002)-04-0019-05 1 引 言 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都会面临决策风险。特别是在群体决策和多人对策情境中,决策者人数较多,决策任务较复杂,风险往往也更大。准确地认知风险,并对不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作出正确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有关风险决策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个体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的风险知觉和冒险行为,较少涉及被试如何预测他人的风险偏好。 在有限的关于他人风险偏好预测的研究中,W allach和Wing提出了 冒险就是价值(risk as value) 的观点[1]。它要求被试在各种假设情境下选择自己的风险偏好,同时还要预测大多数同伴的选择。结果发现无论男女被试都认为自己比同伴更喜欢冒风险,且他们所钦佩的选择往往比自己的实际选择更冒险。其解释是冒险比保守更具有文化性价值。 H see和Weber认为,人们的风险偏好预测取决于他们的原型知识和对风险的即时情感反应[2,3]。他们的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学生都认为美国人更具冒险性,而别人比自己更具冒险性。然而,高估别人的风险偏好的现象仅仅在对笼统的 他人 作预测时发生(如 其他学生 )。他们从原型知识影响和移情作用的角度进行解释。风险偏好作为一种原型特征影响对美国人冒险性的判断。同时,若目标人是真实、具体的,被试的预测就会建立在自己对风险的感受上(移情),而由于抽象、笼统的人与被试的情感距离较远,被试对他们的预测较少受情绪反应的影响,因此判断他人比自己冒险。Siegri st等的研究也证明了原型知识和对风险的情感反应会影响风险偏好预测[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053)资助项目。

案例库:第三章 效用理论

案例库:第三章效用理论 ——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哪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是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与劳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我们就从罗斯福总统让记者吃面包说起。假定,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总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总效用为1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总效用还为18个效用单位。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边际用为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边际用为0个效用单位。这几个数字说明记者随着消费面包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不可不吸。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减的世界里,在购买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后因效用递减就会停止下来。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经营者的启示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所以说,企业行为从广告开始。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例如,同类服装做成不同式样,就成为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不会多购买。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诉我们,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和阻碍边际效用递减。 ——宝石和水的矛盾 ——买的东西值不值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假设在拍卖会上,有一张崭新的猫王首张专辑进行拍卖,你和三个猫王迷(张三、李四、王五)出现在拍卖会上。你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辑,但每个人为此付出的价格都有限。表示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效用与偏好 一、选择题 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 A.正常物品 B.低档物品 C.吉芬物品 D.必需品 2.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3.张三愿意用20美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美元卖头两件衬衫,45美元买头三件衬衫,如果衬衫的价格是10美元,他如果购买了三件衬衫,则他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 A.0 B.5 C.10 D.15 4.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5,收入效应X3X2=+3。则该商品是()。 A.正常商品 B.一般低档商品 C.吉芬商品 D.独立商品 5.已知某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2,则收入效应X3X2=()。

A.-4 B.-2 C.-1 D.+1 6.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但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则预算线()。 A.不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向左下方移动 D.绕着某一点转动 7.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的X和3个单位的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 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增加Y的购买,减少的X购买 D.张某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8.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则()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C.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9.若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化,X的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 A.正常品或低档品 B.低档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必需品 10.市场需求曲线是()

经济效用与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消费偏好又指消费者对于所购买或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爱好胜过其他商品或劳务,又称“消费者嗜好”。它是对商品或劳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偏好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偏好的重要性质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费者对于商品组织的偏好程度是有顺序的。 消费者偏好假设 现代经济学对消费者偏好有三条假设:一、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两个组合,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偏好程度;二、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三、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永远大于数量少的组合。 消费者在商品选择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对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进行精确计量,比如消费者无需说出对于某一种商品或商品组合的效用是另一种的若干倍。消费者只要知道某一种商品或商品组合比另一种所带来的效用更多或更少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需要具体知道各种商品对消费者所能产生的效用量是多少,只要能知道消费者可以按照满足程度对不同商品的效用进行次序排列就行了。 消费者偏好的特点 偏好具有差异性。体现为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的产品的喜欢程度不同,或者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表现出的喜好不同,即同样的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价值可能完全不一样。 偏好具有不确定性。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产品的替代品增多,产品生命周期也在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使得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很难保持固定的偏好。 偏好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偏好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消费者偏好的相对稳定性和偏好的不确定性并不矛盾,偏好的不确定性是长时期来看的,考虑的主体是所有消费者,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只考虑一部分消费者,从短期来看,当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时,其偏好是很难发生改变的。 偏好具有价值决定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或心理感受决定产品的价值,即消费者效用越高说明其产品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价值越低。产品的价值是通过价格体现,因此,产品价格应该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期望价格,当价格超过消费者的期望时,消费者尽管偏好某种产品也不会采取消费行为,所以消费者偏好具有价值决定性,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产品价格高低的影响。 消费者偏好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的偏好不稳定又模糊不清,此时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偏好是不可能的。然而,由于他们对自己的偏好不明确,因此容易受影响,易在企业劝说下相信其定制方案供给是令人满意的,是真正符合他们喜好的。并且如果此定制化的供给方案成功的话,这些消费者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该定制化方案符合了他们先前的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

第三章、效用理论

第三章、效用理论 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预算线及消费者均衡、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2、掌握总效用、边际效用及消费者均衡;3、了解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4、学会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及相应的产品数量。 计划学时:5 学习指导:本章主要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及计算原理,要结合图表掌握理论,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所占比例较大,主要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选择、计算、画图分析。 ……………………………………案例3-1: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是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与劳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我们就从罗斯福总统让记者吃面包说起。假定,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总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总效用为1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总效用还为18个效用单位。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边际用为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边际用为0个效用单位。这几个数字说明记者随着消费面包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不可不吸。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减的世界里,在购买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后因效用递减就会停止下来。 ……………………………………案例3-1: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一、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

FRM模型丨效用函数和风险偏好的辨析

FRM模型丨效用函数和风险偏好的辨析 1.效用历史沿革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不是数学家伯努利,但是他们都是伯努利家族的。)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证明期望收益并不是人们在做决策时的唯一衡量标准。 经济学家对于效用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 ●19世纪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斯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早期经济 学家认为效用如同人们的身高和体重一样是可以测量的。 ●而约翰·希克斯则尝试了只在序数性效用的假定下,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希 克斯认为,效用的数值表现只是为了表达偏好的顺序,并非效用的数值。 因此,从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来看,基数效用论者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论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从教科书等内容判断,现在比较通用的应该是后者的序数性效用。 1.1.效用概念的提出——圣彼得堡悖论 圣彼得堡悖论是尼古拉·伯努利在1738年提出的一个概率期望值悖论。它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圣彼得堡游戏。游戏规则为:掷出正面或者反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投掷成功,

得奖金2元,游戏结束;若不成功,继续投掷,二次成功得奖金4元,游戏结束;这样,游戏者如果投掷不成功就反复继续投掷,直到成功,游戏结束。如果n 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n 元,游戏结束。 首先,我们用公式1()k k k E X x p ∞ ==∑来计算这个游戏收益的数学期望值: 2342341111 1()222222222 2 n n E X n n ==?+?+?+?+ + ?= 从理论上来说,该游戏的期望值是无穷大的。按照概率的理论,多次试验的结果将会接近于其数学期望。这就出现了计算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的“矛盾”。如果仅仅以期望值标准,我们将无法给这个游戏进行定价。 圣彼得堡悖论反映了决策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别。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模型与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但决策理论模型与实际问题并不是一个东西;圣彼得堡问题的理论模型是一个概率模型,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模型,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统计的 “近似的”模型。在实际问题涉及到无穷大的时候,这种近似可能会带来极大的误差。 效用的概念首次由丹尼尔·伯努利在其对于对这个悖论的解答中提出。在丹尼尔?伯努利1738年的论文里,提出了效用的概念来说明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标准的片面性。论文提出了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大期望效用值而非大期望金额值。 2.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 这个理论有两个主要假设:1. 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2. 边际效用(MU )递减规律。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 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 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效用与偏好 一、选择题 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 衫的价格是 10 美元,他如果购买了三件衬衫,则他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 ) 5 ?已知某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 X i X ,=+2,则收入效应人人=( ) 6.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但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则预算线( )。 A .不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向左下方移动 D .绕着某一点转动 7 ?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 X 和Y ,X 的价格为10,Y 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 7个单位的X 和3个单位的Y ,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 A. 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 张某应增加X 的购买,减少Y 的购买 C. 张某应增加 Y 的购买,减少的X 购买 D. 张某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8.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则( A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C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9 ?若商品X 的价格发生变化,X 的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 X 是( ) A .正常品或低档品 B .低档品 C .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 .必需品 总效应为负值的商品是( )。 A. 正常物品 B .低档物品 C .吉芬物品 2.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 A. 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C .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3. 张三愿意用 20 美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 D .必需品 B ?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D .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35 美元卖头两件衬衫, 45 美元买头三件衬衫,如果衬 A . 0 B . 5 C . 10 D . 15 4 ?当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 Xi^=+5,收入效应XX=+3。则该商品是( A .正常商品 B .一般低档商品 C .吉芬商品 D .独立商品 A . -4 B . -2 C . -1 D . +1 30 个单位和 20 个单位,则( ) ) B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D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