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教师问卷和学生测试调查发现高校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明显。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跨文化交际教学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依赖语言保存传播和继承。因此,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的共识成为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点。04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凸显了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因此,在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时,有必要提高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一些专家指出:“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英语学习者“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清空母语文化积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这是“与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宽容度和认同度,实施文化教学便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测试和问卷两种形式。测试的目的主要是检测受试者用英语转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能力。测试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词语表达,涉及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共计25个,第二部分为书面表达,介绍中国的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的来源与庆祝方式或者著名旅游景点。正确表达参照李萍的《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丁往道的《中国文化掠影》以及《中国日报》、《人民网》和《新华网》(英语版)等。测试要求不借助辅助工具独立完成,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英语课堂进行汉语文化教学的态度,实践情况,以及学生反映等。测试对象为本院11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涉及物理系、法政历史系、社会科学部共计140名学生。问卷对象为外语系教师,共发放70份,收回62份,有效问卷62份。

词汇包括传统文化和当前形势和政策相关的25个单词:春卷、粥、油条、馒头;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九寨沟、东方明珠;四书五经、文房四宝、词、赋;工作单位、人事关系、后台、有背景、户口、风水、一国两制;皮影、针灸、京剧、唐三彩、剪纸。本部分测试结果显示: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正确表达率排在前五名的词语是:故宫(37%)、颐和园(32%)、一国两制(29%)、剪纸(25%)、京剧(19%)。四书五经、文房四宝、唐三彩、针灸、赋这五个词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写出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刚看到耳熟能详的词汇显示很放松,没有压力,可真正动起手来才意识到这些词汇要用英语表达出来还是很有难度,面对试卷面显难色,掩饰不住尴尬之情。可喜的是他们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读书笔记 由朱晓燕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师教育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和一般的英语专业理论书籍不同之处是理论清晰、事实详实,有好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但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懂之处,本学期的读书摘记我就选择这本书,静下心来,细心研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课堂操作方式以及技巧吸引住了,自己感觉收获很大。 一是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实用,举例具体。从内容来看,本书建立了一个引导专业思考的框架,这里称之为概念图。作者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外国语言学、英语课程标准、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为依据,针对现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近30年的研究结果,综合提炼出这个“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看完书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一些教学中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能更轻松,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我对提到的“有效提问”感觉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很好的解决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一些困惑,如在技能教学策略中,就“听力教学策略”,它就提出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听前热身,介绍背景”、“指导方法,授人以渔”等的方法;“阅读教学策略”中,它就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法”等策略。如在提问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三到五秒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秒;又如:提问不只局限于教师提问还应该有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要注意制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提问。还要注意一堂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应将学生提问留到节课课结束之时。我觉得这些策略非常切实,特别符合我们英语的教学,如果能充分学习并利用这些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读完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好多都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随心教学,所以一直以来,自己成熟稳定教学风格形成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的原“教必有法”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法。. 则性和“教无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是书中的好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

(完整版)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江伟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有很大发展空间,但面对很多困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的教学, 必须设计可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促进内化的有效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喜欢采用一些如: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处理得好,效果是很好的,因为这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但是如果过多采用这样的活动方式,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方面,那么只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学生在语言上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另一方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有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 它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和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只有深刻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日常教学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这样,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保证。下面笔者尝试从课程标准中、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供老师们借鉴、参考、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点醒老师们的潜质、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孜孜以求,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1.精心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提出“以学论教”, 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规定了全新的教学目标, 即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导致确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

课堂教学策略有哪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策略有哪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 究 龙源期刊网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张雅军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xx年第09期 摘要:兴趣教学在其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主体地位;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在中学时期,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进行兴趣教学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怎样进行兴趣教学,如何加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成为现代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特征变化进行观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建立好关系,在教学中不对学生进行分别对待,不歧视、不挫伤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好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情境教学,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设置一个谈话场景,比进行情境对话,当对话结束后,学生可以使用相同意思的单词、词组等进行对话内容的替换,对句型进行加强认识。经过这样的对话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新单词、新句型的认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学习的都是初级的英语语言,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让其对实物的形状、颜色、名字等进行描述,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比如说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工具进行描述,在课堂上从一个学生的文具盒中,拿出一些工具,让学生进行英语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对学生的学习工具、文具等进行的实物应用,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住其名字,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句型练习,比如说:What’s in the bag?There are、、、in it、实物可以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对英语学习没有心理上的障碍,保持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活跃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生活和教学相结合,在日常的生活中,将学生

浅谈高职英语学习策略与技巧

浅谈高职英语学习策略与技巧 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知道和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英语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对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高职生如何快速高效的学习好英语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过不乐观,甚至可以说令人担忧。我国英语教学界对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时间较短,许多英语教师并没有察觉英语学习的策略与技巧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意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如下:第一,高职生生源类型复杂,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思想觉悟不高;第二,学生英语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少自信;第三,许多英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语言点的讲解和反复操作因而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的单一模式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英语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用“煎熬”来形容英语课堂。现如今,究竟该如何改善这样的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 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拓展学生的智能,优化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确定目标,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质。 教师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英语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态度和语言驾驭能力等都对教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调整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学习不同方式的英语教学策略与技巧,以全新的形式传达给学生方法和策略。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吸引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 三、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入手。学习技巧一般都能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包括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听讲习惯等)展现出来。提高学习策略与技巧的最大障碍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善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的策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并帮助学生科学用脑,适当休息,及时复习和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及时反思和

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泰国文化失语症”研究

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泰国文化失语症”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12T14:52:30.64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7月作者:荆梦怡[导读] “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应因过度关注“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发生而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打乱正常的教学顺序。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调查显示在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其主要成因为:1、学习者掌握的相关词汇匮乏;2、学习者对相关内容没有急切表达需求;3、部分泰国文化相关内容在汉语中没有形成通用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材相关内容做相应本土化处理;研究者应尽快确定相关内容的标准汉语表达。“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应因过度关注“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发生而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打乱正常的教学顺序。 关键词泰国汉语学习者泰国文化失语症国际汉语教学 一、“母语失语症”和“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失语症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缺乏母语文化知识,母语表达能力较低,学习者不会用目的语描述、解释自己的母语文化,无法有效地向目的语受众介绍、宣传母语国家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从丛教授(2000)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提出的。随后,许多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这一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都不能自如流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 二、“泰国文化失语症” 针对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是否会在学习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这一问题,笔者在清迈大学中文系大一新生中做了如下调查。用图片展示7种具有清迈地方特色的事物包括“长颈族、夜间动物园、双龙寺、塔佩门、清莱白庙、冬阴功汤、泰式凉拌木瓜”以及7种中国特色事物“长城、故宫、东方明珠电视塔、秦始皇兵马俑、冰糖葫芦、粽子、火锅”,请学生分别说出两组事物的汉语表达。对于泰国事物,学生仅对冬阴功汤和泰式凉拌木瓜做出了汉语表达,对于其他事物未能做出任何汉语表达。对于中国特色事物除“兵马俑、东方明珠电视台”外,均有相当数量的泰国学生给出了准确表达。其中一些学生将“东方明珠电视塔”表述为“珍珠塔、明珠塔、北方明珠塔”可见并非没有了解,而是存在记忆上的偏差。可见,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中也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三、形成原因 现有文献对于“母语失语症”的原因分析均指向文化心态、民族自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为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语言现象,亦可从语言本身探讨其成因。 通过口头测试,不难发现,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泰国文化失语症”多体现在词汇方面。首先,学习者并非对自身文化认知不足,而且是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达泰国文化。一旦突破关键词汇,泰国学习者也能用较为流利的汉语讲述泰国文化概况。同时,组成这些关键词的语素也是学习者所熟识的,经教师恰当引导,学习者能很快掌握相关词汇。如果教师通过启发学习者观察长颈族的特点,并提出学习者已知的“长颈鹿”和“汉族、傣族”等词汇。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组合出“长颈族”一词,也能解释出“长颈族就是,泰国有一种人,脖子很长”。其次,泰国学习者无法对自身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表达,很大程度受制于其一般汉语水平。无论是对于自身文化现象的描述、文化内涵的阐释还是民族情感的表达,都与学习者的整体汉语水平息息相关,并不仅仅体现为专有词汇的缺失。调查中,许多泰国学习者将泰国传统食品“somtum”翻译为“木瓜沙拉”,学习者选择英语国家文化中的“沙拉”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凉拌”一词来描述这道菜肴,体现出学习非但对母语“失语”,对目的语——汉语的了解程度也有待提高。 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成因不同,在语言实践中,对于许多具有泰国文化特色事物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达。如,前文提到的“somtum”,可接受的表达有“宋当”(音译)、“木瓜沙拉”(意译自英语“papaya salad”)、“酸舂木瓜”(意译。泰语“som”意为“酸”,“tom”意为“舂”,其主要食材为木瓜,故名)以及“泰式凉拌木瓜”。这些翻译遍布泰国的大街小巷,学习者无从知晓那种翻译才是值得学习的。而英语中却有非常固定的“papaya salad”,为学习者减少了学习障碍。 四、教学策略 学习者的忽视,译文的随意,恰恰体现出这些内容并非泰国汉语学习者急切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适当对这一现象给予关注,对教学内容进行本土化处理,但并非汉语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如前文所述,“泰国文化失语症”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对独具泰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掌握不够,但构成这些词汇的语素是通用的、常见的,同时对自身文化的表述除少量特殊词汇外,更多有赖于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因此,汉语教师不必对“泰国文化失语症”过度关切,在完成现有教学任务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表达即可。对于语言中存在的多种同意表达,研究者与教师也应有所取舍。参考文献 [1]刘夏青,韩小宁,顿小慧.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失语症现状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 [2]张明亚,王晓梅,马娟娟.“中国文化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影响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J].光明日报.2000(10). [4]向士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l). [5]王红超.“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价值[J].邯郸学院学报.2015(3). [6]蔡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 [7]吕文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5(2).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第四讲) 主题:以情促教的尝试与体验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国家课程英语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以情促教成为众多老师所追求的行为。由此我认为:尊重与适应学生所好,关心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爱好,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疏通与学生交流之道,达到教学相长,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通过感情投入,运用激励性措施,帮助建立学习信心,启发学习方法,培养好学精神,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在尝试中得到体验 记得刚开始工作,仅凭在中师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在中学任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工作策略,自由度比较高。在课堂上我强调听说领先,可以说“听说教学法”影响了我开始工作的全部。几乎每节课都安排与学生口语交流的时机,组织学生排练对话、小品之类的活动,锻炼了学生英语快速应答的能力,似乎让他们有点会说英语的感觉;另一方面客观上减少了读单词、背课文等枯燥工作;上课时我又喜欢开玩笑,说点有趣的事情,课堂有笑声,学习有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肯定。 由于当时师资贫乏,我没有指导老师,完全靠误打误撞的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在其他老师看来方式方法有点新,觉得我的方法在当时比较适合这些学生的胃口。这种尝试现在看来,实际上有意无意地注重了教学的情景性,发挥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左右着我今后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尝试不仅表现在工作之初,也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1999年我参加了由上海师大卢家楣教授领导的“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课堂教学”的综合实验,这是一项全国级课题,尽管我参与的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意识,又提供了反思我个人教学状况的良好机会,获得不少启示,我的教学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次实验,帮助我对以情优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情感可以促进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同时欣喜地注意到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中隐含着以情优教的元素。 在反思中丰富方法 电视里有不少频道,为什么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要用童声,拿腔拿调说话?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常使用声情并茂、儿童味十足的讲话方式,小学老师设计具有童趣的游戏,中学老师安排富有青春气息的活动?我想这无非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力求教学具有有趣性和针对性。这里的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这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做到却很难。经常在反思中不断丰富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爱好当作交流的着力点和载体,去创造吸引学生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7216311.html,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 作者:郭凤 来源:《成长》2019年第12期 摘要:針对高校英语尤其是大学英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知网2015-2019有关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文献,探讨近五年大学英语教学是否仍然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近五年来,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在融入中国文化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学生仍然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无论在书面或口语表达方面仍然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表述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继续加强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以下简称“指南”)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的。该指南确定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是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要进行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 中国文化失语症 失语症本是一种医学专业术语,是指人在大脑受到损伤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情况,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用语言表达思想、口语以及书面理解的能力。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丛教授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首次提出的概念。从教授认为我国英语教学多年来“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大多数学生并不能运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表达或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往往出现结巴英语或哑巴英语的情况,这种现象类似于医学上的“失语症”,即“中国文化失语症”,也有不少研究者称之为“中国文化或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而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文论失语症

围绕中国现当代文论“失语症”形成的各种意见,大致可以根据其所关注的问题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我国古代文论的存在现状问题,我们逐步摆脱了古代文论的常用词汇和言说方式,是否意味着我们彻底丢弃了传统文论的思维方式?二是关于西方文论在我国现当代文论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形态问题,我们所接受的西方文论(包括俄苏文论),与西方本土的文艺理论是否完全一致,其间有没有根据我国的文学实践被逐步修正过的成分?三是在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究竟应该逐步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还是继续以西方文论为主构建我国当代文论,抑或只是将两者都当作我国当代文论发展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何者为主,何者为次的问题。 关于西方文论在我国现当代文论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形态,曹教授也有两种看似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我国“五四”以来的文论发展整个就是从西方那里拿来的,“当文坛上到处泛滥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象征、颓废、感伤等等西方文论话语时,中国现当代文论就已经失落了自我。她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话语系统,而仅仅是承袭了西方文论的话语系统”。这与曹教授关于中国文论的“失语”之说也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曹教授又承认“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因为受翻译和中国文化现实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中国自己的特点”。 曹顺庆教授的意见可以明确地概括为:对西方文论的吸收必须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结合中国的学术规则,以中国的运思方式、话语习惯为主,来吸收和改造西方文论”。根据曹教授一贯的看法,中国现当代以来是没有自己的文论话语规则的,因而,他所说的“中国的学术规则”、“中国的运思方式、话语习惯”,也就只能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规则了。 要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首先要接上传统文化的血脉,然后结合当代文学实践,融汇汲收西方 文论以及东方各民族文论之精华,才可能重新铸造出一套有自己血脉气韵,而又富有当代气息的有效的话语系统。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失语症产生原因:首先,关于中国古典文论的传统中断,其固有的精神创 生能力丧失殆尽的说法。其次,关于西方文论话语的霸主地位。最后,关于全球化必然使中国古典文论患染失语症这一说法与第二种意见有着内在的联系。 从系统思维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世界文论话语还是中国文论话语,都可以分别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而系统首先是多样性与多元性的统一;既然如此,中国文论话语在世界文论话语中的场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此即意味着患染了失语症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必须摆脱目前的非话语状态,重新确立自己的言说方式。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尴尬的局面,单单靠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是难以完全胜任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思维方法上来一次彻底性的大转变引入系统思维。 在世界话语系统化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整合是没有出路的,是无助于消除失语症,变失语为言说的。只有积极地投身到世界话语系统化的结构中来,充分利用世界系统的多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特性,在挖掘、整理、研究中国古典文论和吸收包括西方各国在内的世界其他民族文论话语中有益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成分的基础上,以世界文明转型为契机,促成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从而打破世界文论话语体系的既有结构,才能使中国文论话语作为一种富有活力与精神创生力的话语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在新的世界文论话语结构中积极言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文论失语症所引发的问题至少包括:第一,如何认识20世纪中国文论?第二,西方话语是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 方案 枝江三中高中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来,我校英语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而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落实,而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重视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改革我校英语教学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教科室统一规划,落实《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规划纲要》,参照枝江三中“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这突出表现在: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舒张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用参加课改的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传授,我们还要关心学生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英语教学实效性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有许多想法。在教学方法上如何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如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的听力训练方法、如何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等都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 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系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1?将英语口语训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应使用英语教学,教师的口语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最好的教育。教师的语 音语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语调,所以要想让学生说出流

利的有味道的英语,教师要注意课堂用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语音语调要正确,口齿清楚;话语组织要合理;语法正确,用词准确;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教师流利的口语,优美的音色也是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潜动力” 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教师课上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英语的氛围,能够使他们初步形成的对英语的兴趣持续下去。多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使他们有说的愿望。英语课堂上的活动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师生问答,学生与同伴的合作活动,小组讨论等,都能让学生们参与到说英语的活动中。例如,我在讲” What do you think of 句型" 时,教师用自己穿的一件新衣服引起大家的注意,问他们这件衣服怎么样。大家发表了看法的同时新的形容词就被引入了,还能扩展一些课外词汇。然后又针对一些学生不爱穿校服的现象,讨论了他们对校服的评价,还有同学提出了改进校服设计的方案;部分男生头发过长,听到多数同学不喜欢这种发型的观点后,第二天自觉地将头发剪短了。这样的讨论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开题 冯地坑乡学区李广智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逐步普及,我校地处农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词汇教学。单词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对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起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记单词成了一个让老师和学生们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切实有效的记忆的方法。三、四年级还好,由于词汇量小,对英语的学习还处于“保鲜”期,所以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到了五、六年级,随着知识量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阻碍,如发音不准确,单词随记随忘,不能实际运用语言,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等,这种长时间的机械地读、背、写,使许多孩子不堪重负。再加上农村特有的条件,接触面窄,相对封闭学生没有一个展示语言的大环境,学而不用则怠,渐学渐忘。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没有创造力,所以学生倍感乏味。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但对于语言的教学,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因此,依据教育部的《英语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单词掌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

题尝试解决我校学生“学用单词”两大难的问题。 二、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意义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在学生书本上发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单词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中文字符,不是其它,是学生为了方便自己记忆。可见,我们的教学还存在诸多欠缺的地方,我们孩提时代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自己的学生还是沿袭相同的方法,我们为此感到忧心忡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英语的学习也更加注重。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交流语言,我们教师需要不断的在自己的能够课堂中琢磨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记忆单词更加的轻松、有效。 作为一所一贯重视科研、积极探索的农村中心小学,我希望通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为促进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同时希望凭借开展课题研究这股东风,不断地深化英语组的教学氛围,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研究总体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寻求更多途径、更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对词汇进行记忆? 2、具体目标 a.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词汇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 b.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当今的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些人际关系时时刻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者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新课程标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标准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此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者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越来越来积极还是越来越来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来强还是越来越来?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大量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英语教师,一踏进课堂,就要精力充沛,情

绪饱满,从而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反之,如果教师萎靡不振,受其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就会受到挫伤。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英语教师要在平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威信,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感情,让学生喜爱他(她),“爱屋及乌”从而喜爱他(她)的课。 确实如此,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经历来看,我发现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当你很有亲和力时,学生就会把你当朋友,与你无话不谈,再你的课上会很活跃,而你所教的这门学科他们也会学得很好。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本质而言,兴趣是动态的。因此,儿童的兴趣在活动中能得到发展。同样,在学生参与课堂的这一活动中,也能发挥兴趣对认识和活动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若始终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们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渐渐地,就失去了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1、表演法 在学习“Animals”(五年级第一册Unit8)这一单元时,我主要采用了表演法。课前,我在黑板上画好ZOO的图,并准备好导游的旗

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古代教育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喜欢教这样的学生,可反过来说,我们怎么才能把孩子培养成这样?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着新教育的缕缕阳光,我们在摒弃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同时,要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知道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实际,对所运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因素所进行的总体考虑。要寻求最优化教学,老师们就要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教学小策略,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设多彩情景,创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语言的学习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情境,学生学习起来不但吃力,更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用法。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创设或虚拟情境,带学生进入到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认为这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所在。在实际设计情景时我们还要顾及三个因素: ㈠趣味性。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次,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也是重中之重的。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宋代陈颐也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我们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分呈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倾心的投入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保障,最终形成对英语学科学习的良性循环。 ㈡整体性。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的整体呈现。我们给予学生的得是过度自然、教学流畅的课堂,在此基础上能给听者呈现和构建一个视觉、听觉、感触等多方面参与的知识盛宴更是我们要追求的高效课堂。如果不注重整体,不把握关键,教学完成之后也就仅仅是支离破碎的记忆而已。 二、巧制教具,辅助日常教学。 在如今的教学中,多媒体是我们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我们习惯也喜欢用其中的图片动画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习惯用其中字体的变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凸显教学重难点。传统的自制教具似乎慢慢淡出了教学的舞台。可是长时间屏幕代替黑板、代替教具的教学同样会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习惯到麻木。也许多媒体终有一天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其实我觉得运用必然趋势之下带来的高科技的同时,传统教具仍然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㈠单词卡。在教学五年级学生现在进行时的时候,我将几个动名词的单词制作成精美的简笔画卡片。实际也证明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效果不亚于多媒体。更有优势的是当孩子们兴趣十足的欣赏图片时,那鲜活的眼睛明显对接下来的教具和课堂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从他们的惊呼声中,也能感受到孩子对老师技艺的赞叹。 ㈡自制挂图。在学生学习六年级交通工具及线路规划时,我做了一幅精准的挂图,以画面的形式出示了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在引导他们思考作答的时候发现,这个方法真有用,学生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在头脑中建构知识体系,这么形象、逼真的问题解决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孩子们的讨论和争论的情景也是多媒体简单运用不出的效果。比起太多和复杂的多媒体设计显然不如我们直接绘画挂图来的实用。 三、精编任务训练,巩固教学实际。 英语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语言的学习,在教学时我们注重语言的习得和把握,在反馈时,我们看重语言的输出和表达。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型的训练就是很好的巩固和反馈手段。可以激励学生自编儿歌、重组对话、Pair work、Make a survey及汇报、当堂测试等方法。 四、多变教师演绎鲜活教材

中国文化失语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从丛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以往以应试教育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所具有的严重弊端,尤其是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忽视,亦已得到愈来愈充分的显现,促使多层次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大、中、小学均摒弃了以灌输语法知识为轴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而采用侧重实际交际能力、能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的体系。笔者在承担南京大学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英语教学工作中,也进行了适应博士生需要的、以国际学术交流实用英语教学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改革。经过9届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正是在从事这种最高学历层次上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逐步认识到我国英语教学迄今仍普遍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由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的确,对一种自然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及其多层面背景有相当的了解,是成功地习得该种语言并运用其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不应忘记,无论是汉语“交流”,还是英语的“communication”一词,其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则更为重要。如果说,由于以往英语教学西方文化含量的缺乏,导致了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的多层面交流障碍(主要是“理解障碍”),那么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含量几近于空白的状况,对于国际交流的负面影响则更为严重。我们不难观察到,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 cio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语。在笔者从事博士生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如下绝非个别的现象: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日常汉语交流中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底蕴就显得苍白,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 近年来,在南京大学博士生英语教学中,我们正在逐步把博士生英语阅读课程之重心改为有关中国哲学、历史、宗教及文学艺术的英文文献阅读,并将其作为国际学术交流实用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受到广大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普遍欢迎。但是,这种“亡羊补牢”之举的作用自然是十分有限的。要真正克服我国英语教学的上述缺陷,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学文案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英语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好坏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对此,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所谓教师之引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无不说明了教师应想尽办法,引导启迪学生,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思维的欲望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主体性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的动力,参与学习的动力越高,语言就学得越快,学得也越好。教师应围绕目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授以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参与动力,激活参与主体。 2.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主动参与条件。教师应更新观念,“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杜威)改变过去一言堂和越俎代庖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预习的作用,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获得正确的见解,培养学生辨疑、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应重视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它有利于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讨论,把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脑筋的学习情境。另外还可开展一些竞赛,增加竞争意识。 3.开展任务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转向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教学。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指导,多方面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学生经过具体的操作,获得一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最终发展为适用语言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