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李世民的赏功之道与当代之鉴

论李世民的赏功之道与当代之鉴

论李世民的赏功之道与当代之鉴
论李世民的赏功之道与当代之鉴

论李世民的赏功之道与当代之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尚书》仲毯曾说:“德憋憋官,功憋憋赏。要让品德高尚的人担任官员,给予有功劳者赏赐《尚书》皋陶也曾说:罚弗及嗣,赏延于世。惩罚应该针对受罚者个人,不该株连后世,但是赏赐应该恩及后世,这一赏罚之制被后世誉为“道德之政”。三国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险罚减否,不宜异同。”赏罚制度很早就被古代政治家应用于实践中,但在赏和罚中,他们更侧重以赏为主的赏功之道。这种赏功思想在中国古代兵法中多有体现《孙子兵法》有言: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六韬》也言:主扬威武,激励三军。至唐代李签所撰《太白阴经》亦曰:激人之心,励士之气。可以说,赏功之道是安抚将士、激励士气的利器,对于维护军队秩序稳定,提高战斗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贞观年间,战事频仍,为平息边患开疆拓土,唐太宗“北擒领利,西灭高昌、焉眷,东破高丽、百济,威制夷狄,方策所未有也。这些胜利得益于李世民始

自武德年间以来赏功之道的实施,鼓舞士气、凝聚军心,奠定了唐代三百年的根基,同时也铸造了唐代军制成型的基础。李世民在《帝范》中亦云:“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在其用人治军之法中,所推崇的正是“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之道。

一、李世民的赏功之道

李世民论功行赏的方式有很多种,按赏功内容归纳,主要有官爵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三种,以及三种奖励混合并举的方式。

(一)加官进爵

贞观初,突厥数千骑、瑙重万余入侵肃州,公孙武达“领二千人与其精锐相遇,力战”取胜,太宗“玺书慰勉之,拜左监门将军。”而后,公孙武达又受诏击盐州叛突厥‘斩其渠帅可逻拔启,余党几尽。进封东莱郡公。”

贞观六年(63力,“陵州撩反,(樊)兴率兵讨之”,“拜左晓卫将军”。

贞观八年(634)“突厥寇并州,命(李)勃为行军总管,击之于太谷,走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赐实封九百户。”“太宗谓侍臣曰:隋场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肤今委任李世勃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

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贞观九年(635),薛万均、李靖“破吐谷浑天柱王于赤水源,获其杂畜二十万计,追至河源。万均此后官至左屯卫大将军,累封潞国公而卒。

贞观十八年(644),李世民出兵讨伐高丽,(张)俭因进兵渡辽,趋建安城,贼徒大溃,斩首数千级。以功累封皖城郡公,赏赐甚厚。”

贞观十九年(645),阿史那社尔“从太宗征辽,至驻脾阵,频遭流矢,拔而又进。其所部兵士,人百其勇,尽获殊勋。师旋,兼授鸿肪卿。”

(二)重赏财物

贞观五年(631),罗窦诸洞撩叛,诏令(冯)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冯盎持弩身先士卒“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自后赏赐不可胜数。”

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破之,获隋齐王睐之子杨正道及场帝萧后,送于京师,可汗仅以身遁。以功进封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焉。

贞观十四年(640 ),姜行本“与侯君集进平高昌”,“及还,进封金城郡公,赐物一百五十段、奴七十人。”太宗下玺书劳之。

(三)精神褒扬

贞观三年(629裴寂因沙门法雅案流徙交州、静州。饿逢山羌为乱,或言反撩劫寂为主,太宗闻之曰:我国家于寂有性命之恩,必不然矣。未几,果称寂率家憧破贱,太宗思寂佐命之功,征入朝。

贞观七年(633),张士贵破反撩而还太宗劳之曰: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肤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李世民的三种赏赐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时有交织,多种赏赐手段并举。从史料记载中看,张俭、李靖、姜行本、裴行简因战功获得官爵,同时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李勃不仅得到物质赏赐,还被皇帝誉为“长城”;冯盎、姜行本、侯君集在获得物质赏赐的同时,皇帝还派使者或下玺书进行慰勉;薛仁贵的晓勇善战也得到太宗盛赞,史载太宗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耀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除了封官赏物,还有口头上的嘉奖,可以说君王在精神上给予了极大的激励,而且这种嘉奖丝毫不逊色于官职、物质的赏赐。

贞观二十二年(648)春,李世民言于太子曰:“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

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这正是对其赏功之道的一个比较中肯的自我评价。

二、李世民赏功之道对于当代的借鉴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从古至今,赏赐就是治军赏罚之道中重要的内容,是加强军政管理的主要立足点。赏功之道,在封建社会能有效激励将士忠君报国、乐为效死。此类正面的激励,实现了将士的基本需求和精神需求。无论是数千年以前,赏功之道对于太平盛世、边疆稳定、军事胜利的影响,还是今时今日,对于当代军队管理的效用,都是值得我们探究和深思的。

(一)提高军队的地位待遇

历朝历代初起之时,都很重视军队的地位,想方设法提高军队待遇,以增加对民众和人才的吸引力。李世民在位之时,每府番上,必引于朝廷,亲自教射,加以赏赐,由是用之,所向无敌。圈其对军队的宠爱之重,使从军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普通民众趋之若鹜,甚至许多高级官员的子弟都把进入军队作为晋身之阶“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所指的正是当时的社会态势。但在其之后,君王为了自身安全,防止宫变,人为地在军队搞远近亲疏,加倍信任亲军,如高宗的羽林军、玄宗的龙武军。曾经踊跃从军的现象不再,取

而代之的是《三吏》《三别》中所展示的人民对于从军入伍的唾弃和厌恶,兵役成为压在百姓头上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提高军队的待遇地位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军队赏功之道的重中之重。

(二)完善军队的考核制度

唐代杜佑在((恿典》中指出:举有否藏否,论其诛赏,课绩以考之,升黝以励之,拯斯弊,其效甚速,实为大政,可不务乎考核制度的实施为军队之中“险罚减否”设立了考核标准,这种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正是李世民赏功之道的主要运作机制。军队治理,在将士士气达到统治者的考核标准之后,同样需要物质与精神奖励,以此力求激励循环,促使将士再接再厉。唐玄宗在俨考课诏中即言:循名责实,所以激群吏也;惩恶劝善,所以务至公也。苟黝险之非当,何考课之足徽。其内外文武官员同正员并叛试不厘务者,既无别效,兼有多年,比来因循,或与进考。额既标节限,缘此遂多逾越,致令课最者见弃,无功者获升,奖劝之门,殊非允当。自今己后,并不在进考之例。其内外官初效,亦不在与限。台省官考,各委长官,比类才能功课褒升,不得一例申送,傅侥竞息心,功能励节。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军队的治理和发展,当代军队考核制度的建立应该更加全面、科学、有序。

(三)完善军队的激励机制

李世民对于军队的赏功之道虽然手段多样,但精神激励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负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李贺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直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体现的正是对这种无尚军功机制的崇尚与礼赞。这种精神需求在管理学大师马斯洛“五种需求”理论中,是处于最顶层的精神需求,是成就感。它是穿越时空的,从有唐一代直至今天都迸发着生命力。这种精神需求牵引的激励机制从古至今,被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于治世之中,更为凸显。

积极完善各项激励机制,特别是完善精神激励机制,有助于人民军队的发展。当前,我军在精神激励机制上主要有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激励机制少,不完善。目前我军的激励制度主要集中在《纪律条令》中,没形成体系;二是激励内容不具体,在现实中有些操作性不是很强;三是激励机制的仪式感不强。那么,如何建设军队激励机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结语

研究唐代军制中的赏功之道,首先应该认识到这种制度产生、推行、实施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唐人重视军队管理中的赏罚制度,其实是与其主张的

“愚兵政策”紧密相连,在这样思想指导之下,统治阶级相信“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南宋朱熹曾言:(唐)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于其下,又不知有仁义可伤。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对于我们今天的无产阶级军队,同样要重视赏罚,同样也制定了诸多赏罚条文和制度,但是与古代的赏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古代军事制度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批判吸收的原则,“会其意而去留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胡绍玲 摘要:唐代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前所未见的繁荣局面,是一个诗歌艺术天才成批涌现的时代。本文分析唐代帝王唐太宗的诗歌创作及其对唐诗的影响,发掘其促进唐诗繁荣中所起的作用,以期拓展唐诗繁荣原因之视域,尽现帝王对一代文学之影响。就初唐前期诗坛而言,唐太宗对扭转齐梁文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其突出文学理论思想的前提下,他不反对文学应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唐太宗的各项政策有力地促进唐诗向前发展;唐太宗个人的诗歌也颇具时代特色,可圈可点,主要分为抒写怀抱,写景咏物等四类。唐太宗为迎接盛唐诗风的转变起着先导作用;对初盛唐的诗坛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唐诗坛有传世作品的作家约三百多人,如果选一代表诗人的话,应首推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说是符合初唐诗坛的实际的。其一,唐太宗挟帝王之威,扭转着齐梁文风,为开创唐诗的新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以后盛唐诗的繁荣,做了充分的铺垫。其二,唐太宗重视文学之士,君臣文咏,推动着唐诗的发展;其三,唐太宗以博大的政治胸怀积极从事文学活动,表明他是初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如《全唐诗》收录其诗约九十多首。所以《全唐诗》编者在评价唐太宗文学地位时说:“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①其评价是公允的。 唐太宗的诗歌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抒写怀抱之作。高祖李渊建唐,倚重于唐太宗李世民。在血与火的磨砺之中,唐太宗言志抒情,其诗作传达着高迈的情怀。试看其《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诗以高亢激昂的情调,抒发着唐太宗高远的政治追求。“慨然”二字领起全诗,一方面将人们带入隋末群雄纷争的过去,另一方面又以包吞宇宙的气势睥睨着一切。抒写怀抱在唐太宗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他的《经破薛举战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诗作以气势取胜。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王凤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与唐太宗的治国用人之术及其组建的管理团队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是如何在开国登基不久,将天下人才为己所用,组建成一支高效合理的管理团队的呢? 任官惟贤才 自古管理即以人为本。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才用人,提出了“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选贤用能看作治国第一要务。他认为争天下的关键是有争天下的人才。因此,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时期,就广纳贤士,文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为世艳羡的秦王府臣正是李世民为收人心、组团队建立的人才库。这些人才都成为他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为大唐创业直至贞观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基础。 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自有识人用人之道。首先,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贞观外臣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妻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评价他“善于躲避嫌疑,待人接物聪明敏捷,处理事务古人不及”,准备授其高位,但有人以“外戚位三公,嫌议者谓天子以私后家”进行劝阻,连长孙皇后也不同意。唐太宗仍坚持拜其为相,终襄大业。屈突通、尉迟敬德曾为沙场敌将,李世民却能倾心结纳,用之不疑,二人终究效其心膂,立下殊功。魏征早年追随过李密、窦建德,入唐后又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在宫廷斗争激化时,他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本应杀之为后快的唐太宗却被魏征“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气节所感动,毅然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 其次,任人唯贤,不限出身门第。贞观名臣中,即有杜如晦、高士廉、崔仁师等世家大族,又有寒门子弟的刘洎、马周、张亮等,甚至还有出身奴隶而被提拔为大将的钱三陇、马三宝。马周,本一寒门布衣,困顿流落京师后,靠给中郎将常何做门客糊口度日。因偶替常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何元茂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中国传统史学界认定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星皇帝”。盛世局面的形成除了归功于他出众的文才武略,而高超的用人艺术更是关键所在。其用人思想历经重重岁月而光辉不减,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才行并举 唐太宗以才行取人的思想,不同于曹操的“唯才是举”,其人才标准更为全面,是兼顾才能与德行两个方面,其中的“行”作为人才标准,则更具有动态性和实践性。唐太宗在人才评价标准上突出德的首要地位,强调人才道德素质的首要价值。德是才的统帅,决定才发挥作用的方向和力度;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和范围。无德之才必将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 弃怨用人 唐太宗非常赞赏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举人胸怀。他一贯主张:“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即使是子弟和仇人,也不得不举。”宰相是朝廷重臣,任命时皇族是十分慎重的。唐太宗皇帝生涯23年,在先后任用的12个宰相中,有的是前朝的皇族,有的是高祖李渊重用过的人,这些人能为太宗所用,正体现了唐太宗非同凡响的择人标准和胆识。与朱元璋“吾当以投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的用人思想具有相似之处。魏征曾经是李建成的心腹,也是谋害唐太宗的罪魁祸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后来竟成了他的高参和宰相。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是中国封建帝王时代最理想的君臣关系。魏征病逝,唐太宗亲临吊唁,放声痛哭,并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施恩御人 唐太宗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当贞观盛事已经形成后,回顾自己的用人思想时,他颇有感触地对大臣们说:朕即位之初,上书者皆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朕从其语,天下大宁(《旧唐书·魏征传》)。是“威权独运”以用人,还是“布德施惠”以用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用人思想,必然造成不同的君臣关系、上下关系,并且最终造成不同的人脉关系和政治局面,这已为历史所反复证明。唐太宗接受魏征的建议,在用人时除了牢牢掌握权力驱动之外,还大力培植与臣下的亲和关系,即同时运转权力驱动与情谊驱动这两个动因去驾御人才。 赏罚分明 赏罚乃统军御众之柄。唐太宗在《贞观政要·卷三·封建篇》中强调“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他的堂叔李神通,既是开国元勋,又是他的救命恩人。封官定爵时,李神通不甘人后,李世民当即指出,“叔父首倡举兵反隋有功,救我之命终身难忘。但后来!窦建德吞并山东,你曾全军覆没;刘黑达卷土重来,你又望风而逃。我不能因为你是皇亲国戚就滥行赏赐。”唐太宗在用人治事时,对各级官吏始终严格考察,按照政绩来决定升降,不受诌媚,赏罚严明。为此,他还设立了专门的考功机构,制定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功标准,以此作为监察官吏的尺度。 如器用人 唐太宗把用人比作好木匠做家具:“智慧的人取其谋略,愚笨的人取其力量,勇敢的人取其神威,怯懦的人取其谨慎,各种人物要兼而有之。良匠不放弃任何木材,明君不放弃任何人才。不要因为有一样短处就忘掉他的长处,也不要因为毛病而掩盖他的功绩。可以取长补短,人尽其用。”正因为唐太宗对大臣总能用其所长而避其

唐太宗用人及纳谏的故事

唐太宗用人及纳谏的故事 谁有本事就用谁 有一次,唐太宗要给功臣们封官赐爵。他让人宣读事先写好的名单,并且说: “有不合适的,请提出来吧。” 唐太宗的叔父李神通打了许多仗,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可一听名单上把自己排在后面,就不服气地大声说:“当初,我首先起兵响应您,东征西杀。可您怎么把我排在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后面了?他们有什么功劳?不过就是舞文弄墨,要不就写写划划嘛!” 唐太宗笑了,说:“叔父虽然首先举兵起义,可您忘了?您后来还打了两次大败仗。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出主意,定计策,帮我取得天下,论功劳,应当排在您的前面。您虽然是我的至亲,我可不能以私情加重对您的封赏啊!” 大臣房玄龄说:“秦王府里的旧人,都是皇上的老部下了,那些没升官的,不免有些怨言。” 唐太宗说:设立官职,为的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替百姓办事。不能以新旧分先后。新人有才干的,就要升官;旧人没有才干的,当然不能提拔。要不然,国家的事情怎么能办得好呢?”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年轻时候的好朋友,又是他的大舅子(皇后长孙氏的哥哥),有才干又有大功,唐太宗就任命他作了宰相。长孙皇后知道了,怕别人说闲话,对唐太宗说:“我作了皇后,已经够出风头的了,你就别让我哥哥当那么大的官,免得……” “不。我任用你哥哥,是因为他有宰相的才干,不是因为他是我的亲戚。”唐太宗坚持让长孙无忌当了宰相。 唐太宗这几件事办得好。他用人,就用有才干品德好的,不管那人跟自己个人的关系怎么样。 虚心纳谏 古代人把皇帝能听进不同意见,按正确的意见办事,叫做“纳谏”(纳是接受的意思,谏是规劝的意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帝王中最能纳谏的一个。 有个叫元律师的官员犯了法,唐太宗一气之下,决定处死他。大臣孙伏伽不同意,反对说:“元律师固然有罪,可按照法律不能定为死罪。您的处罚太重了,应当改一改。” 唐太宗想了一下,说:“你说得对,要不,我就错杀了人啊!”他立刻改变了原来的决定,还下令把一座花园赏给孙伏伽。可又有一个大臣不同意了,说:“那座花园值一百万钱,这种赏赐太重了吧?”

最新我最欣赏的者及其之李嘉诚

我最欣赏的管理者及其管理之道 我最欣赏的管理者就是李嘉诚。之所以欣赏他是因为在高中阶段就听说他特别受人爱戴,受人尊敬,我也想成为他这样的人。由此原因,我就特别想深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人,这才知道李嘉诚老先生不仅在人格上突出,管理方面是更有其成功之道,值得我们大家去了解去学习。 李嘉诚说:“作为一个司令,你不需要去管实际操作,你只要懂得运用战略便行。管理之道最简单是知人善任,但是先决条件,则是要令下属对公司有归属感,让他先喜欢你。”他靠一个制度,令公司多年来运作良好。每有重大决策时,他都会先听取决策部门各人的意见,到他得出结论时,再与他们讨论,直至对方同意他的说法为止。所以李老的一个管理之道就有制度。这个制度要以理服,人让大家都有归属感,让大家都喜欢心甘情愿的工作。 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人才: 汉高祖刘邦曾经这样总结他从一介平民成为大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原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房;筹集钱粮,保证大军的物质供应,我不如萧何;指挥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英杰,但是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李嘉诚的用人之道,与刘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开创自己前无古人的商业帝国的根本原因。创业伊始,李嘉诚选用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人才。宁损自己也不亏员工,留人先留心,使员工具有极大的积极性,从而企业也具有很强的活力。企业发展壮大后,老员工的知识和业务技能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李嘉诚又适时任用富于开拓精神的青年专门人才。这时候,李嘉诚对公司的事务不再事必躬亲了,而是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人事管理上。——《李嘉诚谈管理》李嘉诚说的对,一切总是发展的,应该随着时段,不断更新,时间是磨练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 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 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创作背景】 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句意为:广袤的沙漠上,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贞观之治的君明臣贤 ——《贞观君臣论治》读书札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一生文韬武略才华出众,在位期间,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族融合、国力强盛,平定突厥,各国来朝,一手创建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这盛世局面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唐太宗个人的文才武略,更是源于他出众的用人之明。 具体来说,就是四个字:知人善用。 首先,唐太宗善于知人。魏征果断敢言,正直进谏,不畏权威,但缺乏处事的圆润;岑文本性情敦厚,文章辞藻华丽,内容丰富,但有些不切实际;长孙无忌待人接物聪明敏捷,处理事务圆润得体,但领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马周遇事果断,性格忠实正直,评论衡量别人能秉公直言;褚遂良有才识学问,性格坚强正直,竭尽忠诚。唐太宗对于的评价都非常中肯,而且符合实际,不能不说是有知人之明。 再者,唐太宗善于任用人才。主张用人取长补短,兼而用之。唐太宗能正确对待人才德行能力的差异,认为每个人都有其长,也有不足之处,在使用时要尽量发挥人才的长处,避开其短处,尽量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贞观初年,共同掌管朝政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深得唐太宗的信任,他们的长处是多谋善断,史称“房谋杜断”,而短处是不善于处理杂务琐事。太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才,贞观三年分别擢升为尚书省左右仆射,成为唐太宗的重要辅佐大臣。而对于李靖、李勣两元大将,则长期让他们握有重兵,驻守边关,为唐朝政权的巩固立下了特殊功勋。贞观年间,唐太宗对各种人才都能量才而用,使大批的文臣武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华。 所谓君明臣贤,有了唐太宗的知人善用,便有了贞观时期的人才辈出,这些人才在贞观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建功立业,从而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发展。 其中,对“贞观之治”起作用最大的当推魏征。他不仅向太宗提出施政方案,还不断督促唐太宗切实实行。十几年间,他以直言进谏为己任,成为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在太宗击败东突厥志得意满时,他提醒太宗居安思危,在太宗晚年政治退后时依然勇敢进谏,保证了贞观时代的稳定发展。 在贞观时期的宰相中,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便是房玄龄,在宰相位上十四年,人称贤相,堪比萧何,与魏征不同,他不是经常谏诤,而是亲身实干,总理六部,统领百官,是一位不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功过

第33卷 第2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 l 33No 22010年04月 Jo ur nal of Y ang tze U niversity(So cial Sciences) A pr.2010 收稿日期:2010 01 16 作者简介:焦兴青(1963 ),女,甘肃民勤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学研究。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功过 焦兴青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与管理系,西藏拉萨850003) 摘 要: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其雄才大略与贞观之治密不可分。主要从贞观之治出现的历 史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唐太宗功绩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纳谏;用人 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2-0349-02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重视历史上经验教训的借鉴,更注重治国方略、用人,他统治时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吏治清明、文化昌盛、对外开放等良好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的用人思想 具有重视人才理念。深知人才是统治的关键。 能安天下者,惟有得用人才!,隋朝被推翻,士族地主受到沉重打击;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寒微地主受重用获得参与政事的机会,统治基础扩大;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大批有才干的人形成大唐智囊团,巩固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不拘一格,惟才是举,数次颁发诏书求取人才。他用人不避仇怨、门第、民族、兼收并用, 量才受职!;用人 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君子用人如器,各随所长。自古人君致治,难道能借才异代么?患在自己不能访求,奈何轻量当世?!;抛弃民族偏见,任用阿史那杜尔等少数民族将领。因此贞观人才济济,为唐朝强盛各显其能。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故能人尽其才,才尽其 用。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1] 他胸怀宽广,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封德彝、裴矩、李勣、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备受赏识, 房谋杜断!成为佳话,在位23年提拔20多名宰相,庶族出身的超过1/3,重视科举制度,增设科举考试科目,鼓励读书人通过科 举考试做官。 善于纳谏,是少有的贤达开明的君王。他认为安定天下,君主切不可独断专行,否则决策错误,导 致王朝灭亡。君臣如同源与水: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1] 认为君善于纳谏,臣敢于进谏,君臣达成默契,则国家兴盛,要达到这种默契,关键在于帝王能明察用人。 君正臣才敢直!,其开明是魏征成功进谏的重要因素。他接受魏征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思想,能听取臣下不同意见,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李曰: 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亦不以为忤!。他虚心纳谏,大臣才敢于进谏,魏征进谏达200余次。魏征逝后他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且殂逝,遂亡一镜矣![2](P154~157) 他警惕阿谀奉承,总告诫大臣: 君主如若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其臣下一定会谄媚他。如若君主失去国家,臣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随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全其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定要直言相告,且莫报喜不报忧。!这种居安思危意识使他有错能纠正,把决策失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赏功罚罪。他规定 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1](P92~98)他以赏罚严明为管理官吏的重要手段,重视考核监督。为使赏罚有据,他重视对地方官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 李嘉诚给人的忠告 “如果你任人唯亲的话,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受到挫败。”2002年5月17日下午,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来到汕头大学,给汕头大学商学院的同学一个忠告。 李嘉诚先是汕头大学的主要赞助人,但是此次他是作为汕大商学院学生“经济沙龙”的主讲人和师生们见面。这堂课的讲题是:“公司战略”。 一位同学问道,李先生手下有许多杰出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谓“卧虎藏龙”。请问您是如何降龙伏虎,激励和约束他们,使得他们既能接受管理又保持自主性和创造性? 对此,李嘉诚回答说: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是比较幸运的。他们与我的关系非常好。一方面,我自己也曾经打过工,受过薪,我知道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所以,我的所有的行政人员,包括非行政人员,在过去10年至20年,变动是所有的香港大公司中最小的,譬如高级行政人员流失率低于百分之一。为什么?第一,你给他好待遇;第二,你给他好的前途,让他有一个责任感,你公司的成绩跟他是百分之百挂钩的。另外要有个制度,山高皇帝远,一个人好的也会变坏。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如果你用人唯亲的话,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受到挫败。如果是一个跟你共同工作过的人,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你觉得他的人生方向,对你的感情都是正面的,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的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才可以做你的亲信。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但你要派

三个人每天看着他,那么这个企业怎么做得好啊! 一位同学提问:“当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时,公司内部应进行多方面的变革以适应这种调整。请问,您认为哪些方面的调整最为重要?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错?哪些环节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略?” 李嘉诚先生回答:“最要紧的是提出正确的方针,但是你作出正确的方针之前一定要拿到最确实的资料,这是绝对不能错的,这是第一点。流动资金你一定要非常留意,没有流动资金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撞板。还有,这样的改革,非常重要的是公司同事的士气。我们是一个国际公司、综合企业,就是不是一个行业的,有非常多的不同的行业。我们公司的组织是:原则上是西方管理模式,加入中国文化哲学。” 同学问:当您发现一个发展机遇,而你的意见与其他人的意见相左时,您怎么处理? 李嘉诚:你自己应该知识面广,同时一定要虚心,听听专家的意见。我常常是这样,假如一个项目我认为是不好的话,我还是非常虚心地听。有的时候,可能百分之九十是你认为不好的,但他讲的百分之十是你不知道的。那么这个百分之十可能就是成败的关键。当然,自己作为一家公司的最后决策者,一定要对行业有相当深的了解。不然的话,你的判断力一定会出错。今天跟从前有一个不同,传统的行业如果出错错不了多少,但是今天的决定错了,可以错得非常离谱。 李嘉诚半开玩笑地说,今天要是香港记者来听我讲,掏一万元都会愿意听的。我想,虽然这是笑谈,但这里边包含了李嘉诚先生的从

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_第二章 做该做的事牛势领导应该做什么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首领,是一个组织的灵魂。他们所干的不应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乎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做好了这些大事,他就是一个牛势的领导者。就能统筹全局议大事,集中精力抓关键,积聚力量攻重点,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牛势领导要做的第23件事会识人,善用人 知人善任、用人得法,人才就会知恩图报、群策群力,这是一个领导者缔造丰功伟业的根基。 领导的职责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想要成为一个牛势领导必须会用人。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自己能够统一天下,并做到先前帝王们不能做到的事,即使西北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臣服,原因有五条:过去的帝王常常妒忌贤才,而我却喜欢有品德才能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完美,我总是采用别人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我发现一个人才就敬重他,发现有缺点的人就怜悯他,使他们各得其所;明杀暗害有才能的人,历代都有这种现象,我当皇帝以来,却从未加害过一人。过去的帝王以中华为贵,以少数民族为贱,我独不持这偏见,像爱汉人一样爱少数民族,因此境外部落都归顺于大唐。不难看出,李世民所说的这五条中,前四条都是关于用人之道的。难怪李世民自己也感慨道:要想天下安定,必须会使用人才。 一个领导者即使再能干,能力也是有限的,因为他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完。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性,就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关于人才的重要性,有句话最为经典,就是得人者兴,失人者亡。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成就事业的牛势领导们都有所共识的一条真理。 在中国历代的成功帝王里,刘邦不但谋略最差,而且还是一个十足的无赖。他从小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又不如哥哥会经营,还好酒色,骗吃骗喝是常事,所以被乡亲称为流氓,被其父亲训斥为无赖。但刘邦有一项别人所不能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善于用人。 为刘邦打下江山的人才,除了张良、韩信、萧何、陈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提及的人: 杀狗为职业的樊哙,屡建战功,救驾鸿门;沛县尉马车驾驶员夏侯婴,能征善战,曾救下太子刘盈和鲁元公主;编席兼吹鼓手周勃,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在刘邦死后平定诸吕,安定了汉朝江山;山大王英布,先跟着项羽灭秦,后来叛楚归汉,成为刘邦三大主将之一;酒鬼郦食其投靠刘邦以后,凭三寸不烂之舌,屡建奇功;落魄书生叔孙通在刘邦得天下后,制定朝仪,让刘邦过足了皇帝瘾……以及陆贾、随何、魏无知、郦商、张苍、娄敬等众多来自三教九流的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为刘邦流了汗,洒了血,出了力。正是由于刘邦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团队优势,因此他夺得天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领导者与下属不同在哪里呢?一般下属以其能力强弱来衡量才干,而领导者却是以能否任用人才作为其能力的依据。领导成就事业的杀手锏就是深谙用人之道。也就是说,除了领导者

领导者行为研究--李嘉诚

重用新人,让企业充满活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在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创业之初,企业主要希望有忠心耿耿、踏实苦干的人才。 盛颂声、周千和就是这样的人才。他们从29世纪50年代初就跟随李嘉诚,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是长江劳苦功高的元勋。 周千和回忆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上下,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仔所可想象的。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搏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的。有人会讲,李先生是老板,他为自己苦做,打工的就不是。话补课这么讲,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1980年,李嘉诚提拔盛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 有人说:“这是很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子的精神安慰。” 其实不然,李嘉诚委以重职又同时委以重任。盛颂声负责长实公司的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长实的股票买卖。直到1985年,盛颂声因移民加拿大,才脱离长江集团。李嘉诚和下属为他践行,使盛颂声非常感动。 周千和任然留在长实服务。后来他的儿子也加入长实并成为长实的骨干。李嘉诚认为,长江产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 香港某周刊在《李嘉诚的左右手》一文中,探讨李嘉诚的用人之道时说:

“创业之初,衷心苦干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并不能跟得上形势。到了某一个阶段,倘若企业家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他便难免要向外招揽人才,一方面弥补元老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用有专才的干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故此,一个富豪便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李嘉诚的用人之道,显然超卓。如果他一直只任用元老重臣,长实的发展相信会不如今天。 元老重臣经验丰富,老成持重,但却往往拙于开拓,缺乏闯劲。 如果要不断地发展事业,就需要一批博学多才的青年才俊作为新鲜的血液注入企业中来。这样不但可以弥补老臣们的胆识、胸襟和见识上的不足,更可以推动事业不断前进,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李嘉诚深谙此理。因此,他虽然一直看重那些初期的创业伙伴,但并不一味依赖元老重臣。 在长实管理层的后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霍建宁。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并非因为他经常抛头露面。时间上,他主要从事幕后工作。此人擅长理财负责长实集团的财务策划,他处事较为低调,认为自己不是个冲锋陷阵的干将,而是个专业管理人士。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后赴美深造。1979年学成回港,被李嘉诚招至旗下,出任长实会计主任。他持有英联邦澳洲的特许会计师资格证(凭此证可以去任何英联邦国家与地区做专业会计师)。 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1985年委任他为长实董事,两年后又提升他为董事副总经理。此时,霍建宁才35岁,如此年轻就担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实属罕见。

论唐太宗举贤 -

论唐太宗举贤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君主之一,他的用人之道和从政之道盛传至今,当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就如《太宗举贤》中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说的正是唐太宗的举贤之道! 知人善任,举贤荐才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唐太宗举贤就是用人之长,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担心的只是自己不能识人,也不能说今世没有能人。的确,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的不仅是领导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发掘人才,懂得用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才来帮助你。懂得用人才也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因为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有特长总会也有缺点,要运用它们,就必须做到不拘一格,用我所用,只要是有能力的,可以胜任的,都要人尽其才。 纵观历史,一直以来都有争论到举贤避不避亲的问题,不避亲又怕别人说是靠关系的,如果避亲了又怕无法用到真正的人才,但其实关键的问题是举荐的人到底是不是可用之才,如果可用,又用得着去避亲吗?只要有所贡献,事实会说明一切,而且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人会怀疑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举贤不仅是一种胆识也是一种艺术。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上,举贤不避亲就会变得十分的敏感。比如前段时间的25岁的女镇长,媒体报道说她有个“官爸爸”,是干部的子女,有违规提升的嫌疑,

不久25岁的女镇长就辞职了。为什么她会被怀疑呢?难道干部子女就不能升吗?如果因为她是干部子女而浪费了一个人才,那是多么的可惜啊,年轻的女镇长确实缺少了点经验,但她可是社会的新力军啊,更何况能力才是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结合今天,唐太宗举贤就是要告诉我们在选人才的时候不能对其苛刻要求,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要别人样样都精通,学会发现长处才不会埋没人才。 当前,中国正在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对人才的需求是那么的迫切。对于有才能的人,我们要用尽其才,更要制定完善的社会制度,完善的法律规范,吸引更多的人才,防止人才大量地流向海外,扭转局势,加强社会的舆论,这样才能做到用尽其才。反观唐太宗举贤,他开创了贞观之治,更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唐太宗的举贤之道、用人之道。我也相信,到了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的时候,就是中国民族繁荣强盛的时候!

唐太宗用人之道

唐太宗用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中华帝国千古一帝,唐代第二位君主,唐高祖李渊之次子。世民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4岁时曾有相面先生预言说,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以为名。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年仅16岁的李世民应募勤王,崭露头角。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被任为太原留守,李世民随从来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这时隋政已衰,天下大乱,李世民便广交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准备举兵反隋,夺取天下。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率秦王府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发动“玄武门之变”。两天以后,唐高祖下诏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八月,唐高祖禅位而为太上皇,

李世民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登基之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很快出现了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的升平景象。这种景象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唐太宗实行一整套比较开明的人才政策则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一 唐太宗人才政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 唐太宗即位之初,国内形势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唐王朝是在攫取隋末农民起义果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最后击败刘黑闼起义军是在武德六年,至唐太宗即位不过3年多时间,农民起义的余散力量

同唐王朝统治者之间仍然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另一方面,建成、元吉余党既不甘心也不安心,总想侍机捣乱。武德九年和贞观元年,地方上不止一次发生过局部变乱,这些都给唐太宗政权带来威胁。 历史的得失是唐太宗的一面宝鉴。隋炀帝在治理国家中实行“骄矜自用”的孤家寡人政策,无法使“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对此,唐太宗深有感触地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在时势面前,唐太宗认识到,“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把“用贤才”与“安天下”联系起来,其见解是客观的,同时又是辩证的。应该说,这是唐太宗人才政策得以形成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为了尽快地稳定局势,唐太宗必须恰当地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复杂的阶级矛盾和

大唐的建立都是谁的功劳 全部都是李世民一个的吗

大唐的建立都是谁的功劳全部都是李世民一个的吗 本文导读:虽然李渊是大唐的开国之君,但从名气来说,李世民这个儿子的风头却盖过了李渊。克定天下,征战四方仿佛都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甚至晋阳起兵的主意也被划到了李世民的名下,李渊成了坐享其成的无能之人,是在中了美人计,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被迫起兵。真相是不是这样呢? 绝对不是,这只是在李世民的授意下,贞观史臣为了说明其夺取皇位的合法性,而抬高李世民,压低李渊的结果。李世民固然立下了无数军功,但相对于李渊来说只是局部对全局、一隅对全体的关系。下面分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晋阳起兵 武德二年(619),李渊的好朋友宇文士及投靠大唐,来拜见李渊,李渊对左右大臣们说:“此人与我谈及天下事在六七年前了,你们都在他的后面。”也就是说,李渊在大业九年(613)杨玄感起兵之时就已经有夺天下之志了。

之后李渊一直不露锋芒,隐忍不发。看到群雄并起、天下汹汹的形势,李世民等人都坐不住了,纷纷劝说李渊起兵。但他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仍然不动声色。当关中出现可乘之机时,李渊便接受了大家的劝告,毫不犹豫的誓师起兵,而不是迫于美人计的压力。 李渊 李渊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许以厚利,将其稳住,免除后顾之忧;同时抓住瓦岗军李密的弱点,大拍马屁,显示自己并无称帝之意,骄傲的李密着了李渊的道,全力攻打东都洛阳,为李渊挡住了大量隋军的支援。 攻占长安的过程中,李渊给三个儿子各自安排了任务,李建成为陇西公,统领左军;李世民为敦煌公,统领右军;李元吉留守太原。三个儿子均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所以,整个晋阳起兵过程中,李渊是总导演,对起兵的

外围环境与内部事宜都有妥善的安排。李世民在起兵的谋划中起到了劝说李渊,帮助李渊下决心的作用,在军事行动中只是统领一方的大将,肩负自己的作战任务。 李世民 第二、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 在攻占长安后,大唐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大幕。期间,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无数大功,是李世民一生引以为豪的经历,但这也只是统一天下这盘大棋的一部分,而下棋的正是李渊。 占领长安后,李渊制定了先稳固后方,后东出中原的战略计划。 稳固后方:一是派李世民攻打薛举与刘武周;二是派安兴贵潜入西凉,发动政变,俘虏大凉王李轨;三是派侄子李孝恭南下经略巴、蜀等广大地区。 经略中原:分两路进军,一是北方派李世民逐鹿中原,攻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割据势力,后期由

李嘉诚给儿子的10句话,值得所有创业者借鉴

李嘉诚给邵朋的10句话,值得所有创业者借鉴 李嘉诚吐露了他的成功之道:对重大趋势要有“悟性”,方能赚得巨利,必成大赢家。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富豪,其财富秘诀自然有多条,以下有10条值得借鉴。 一、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李嘉诚的儿时是多苦多难的,也正因为此,才让他养成了一种别人所不能有的品格。并不过分一点说,正是这种品格促成了他今天的成就,也正是这种成就、这种品格让他在儿子们面前变的伟大,而“克勤克俭,不求奢华”这八个字也成为他对儿子们最深切感怀的忠告。 二、赚钱靠机遇,成功靠信誉 “信义”一直是正直君子们的座右铭,也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李嘉诚能发展到今天,正如他自己所言,靠努力,更靠信义。在生意场上,李嘉诚笃信信誉是宝贵的经营资本,他时时把这种经营思想传给儿子。有时候,他对信义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而这种痴迷也正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可以说,这十个字是李嘉诚对经商儿子们最大的忠告。 三、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李嘉诚经常跟他的儿子们说,十年树木百载成林,做大品牌,就要关注细节,要有耐心,惟其如此,才能成就你所能想象的事业。 “精细商作,耐心为本”是长江实业的口号。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这八个字还是李嘉诚家族的“家规”。 四、学会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李嘉诚看来,一个并不完全懂事的孩子就应该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虽然他们还小,但是我想早期启蒙教育会让他们从小知道父亲创业的艰难,学习父亲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材。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进行教育就迟了。我所做的这一切其实只是想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和社会的一切。” 五、别人如果放弃,你就要出手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自己的高潮与低谷。 在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有的是由于目光的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所以,李嘉诚告戒他的两个儿子们: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分析一下,是不是这个产业已经到

李世民简介_李世民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李世民简介_李世民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代表作品: 《赠萧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全文古诗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翻译】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过旧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还陕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翻译】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a/ihiminhtm。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满山遍野驻宅了千军万马。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昨天的战争必修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经破薛举战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贞观之治对中国梦的启迪

“贞观之治”对实现中国梦具启迪 作者:胡冰 [国家信访局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其时,社会呈现出政治清明、重视民生、广开言路、倡廉用贤、厉行节约、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的安定局面。因其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个皇帝,曾饱尝战乱之苦,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楚深有感触,故其在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一直把百姓安定、四境安宁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资治通鉴·唐纪》中所记载的李世民的治国之道等,对于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历史上,历朝历代君主登基后,最大的愿望和追求是江山稳固。然而,实现这一目标极其困难。正如侍御史马周上书李世民所言:“三代(夏商周)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其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贞观二年,李世民读《隋炀帝集》后,对大臣说,我发现炀帝亦崇尧、舜而诋桀、纣。魏征说,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李世民听罢道:“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后妃徐惠曾上书李世民,“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原因是“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

利忘害,肆情而纵欲”。对此,李世民深以为然。他说,“齐后主、周天元皆重敛百姓,厚自奉养,力竭而亡。譬如馋人自啖其肉,肉尽而毙,何其愚也”;“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由此看来,对执政者来说,居安思危须日慎一日。 李世民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论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世民及其臣僚的上述论述表明,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真正强盛起来,必须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李世民十分重视广开言路。他曾召见给事中张玄素,问以治道。张玄素答:“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李世民认为,张玄素所言非常重要,故“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事”,并专设谏官一职。其时,李世民从谏如流,大臣进谏蔚然成风。魏征等一批忠直之臣,对李世民的过失,直言规劝谏诤。比如,李世民的长女长乐公主出嫁时,因其是长孙皇后所生,便令人以厚礼相送。魏征得知后,上谏阻止。当李世民把魏征谏言传给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说:“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诚然,李世民亦有按捺不住的时候。魏征曾当庭面折李世民。李世民罢朝后,气愤地对长孙皇后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魏征每廷辱我!”然

详解李嘉诚的面相

详解李嘉诚的面相 详解李嘉诚的面相额高一般代表少年得志,而眼晴乌黑则显示其人幼时精灵活泼,亦代表眼神富足。的额相已显示他的幼年及少年运都很好。南方人如果天庭好,即整副额相好的话,就代表其人少年运好。李先生额上的驿马位高耸。但凡一个人驿马高耸,其业务定必遍布世界各地。他愈是要穿梭奔波各地,其生意则愈有机会成功。这相格正显示晚年会有很多发展海外市场的机会。每个人由19至28岁就是行额运,而的额相既好,自然代表其少年运程理想得意。 李嘉诚的相格是「额高地阁朝」,而地阁朝便是主其长寿。再者,是南方人,南方人额高亦主长寿。所谓「何知人家九十六,天庭高耸精神足」,天庭高耸代表其人有96岁。从的面相看,相信他定会超过这年岁。他的晚运会相当不错。下巴主奴仆,代表一个人的用人之道。从的下巴形相可知他擅于用人,而且更有一班不错的下属,因下巴的奴仆宫长相甚佳。 李嘉诚天庭饱满而且高,鼻子直又挺立,眉青目秀,天庭、地阁和左右两颧呈现朝拱之势,护卫得力,真可谓天庭饱满,地阁朝。这也注定了他一生事业顺风顺水。面相五官有势,也预示了掌握很多一般商人无法做到的仁义理智信的规则。额头高必然从少年志向远大,驿马又高更是前途无量。 土星(鼻子)厚大,左右两岳护卫得力,又为权利的象征。因

此,能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纵横于商场无往而不胜。他双目有神,鼻梁又耸直,连贯山根直透向上,纵使运程偶遇逆境,亦必可短期内逢凶化吉,往往使到在逆境中可转危为安。 李嘉诚面相的鼻子准头圆润如珠,鼻翼丰满内敛,使财运亨通,这都可为带来巨额财富。的天庭高耸,地阁又来朝,法令又过口,有主长寿,可见寿命定过八十以外。地阁天庭又高高隆起,晚年运气可见越老越好,他的面相整体气色光亮润泽,可见身体状况非常乐观健康。奴仆宫圆润饱满,可见深得人心,下属也是对其忠心耿耿,甘愿为之效力。子女宫饱满明润,定也是儿孙满堂之相,子女都有出息,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盘点面骨中的极品贵相一、龙角骨,又称为辅骨,由双眉上方向两边伸展突出的特点,古相学称其稍高似角入边地,实际上也就是眉上方伸至额头两边丰厚,此相为人行事果断,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冒险的精神,人生常能成就非凡。 二、驿马骨,是颧骨的发展,双颧骨延伸至双鬓,或者说是眼尾的天苍之处,分左右两块,视为驿马骨成,为贵相,眼尾之处要饱满甚至突出为要,代表人生的重要机遇,拥有驿马骨的人不仅家业稳定兴旺,一生不居人下,让按人尊敬,际遇也超过常人。 三、将军骨,日月角有骨齐耳,此为将军骨,代表人的勇武,闯荡,左眉上为日角,右眉上为月角,有骨突出与耳朵同一位置,有将军骨的人事业发达顺利,尤其是创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四~五:日角骨、月角骨,左为日角右为月角,这两处隐约突起为贵骨,两者可接合在一起看,尤其是眉毛清秀,眼中黑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