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10.7

审核:王斌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地壳./子弹壳.当.家/螳臂当.车吭.声/引吭.高歌

B.刹.车/一刹.那命脉./含情脉.脉血泊./淡泊.明志

C.煞.尾/煞.风景粮囤./囤.积居奇遂.愿/半身不遂.

D.倾轧./轧.花机宁.愿/息事宁.人奢靡./靡靡

..之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震撼气概凑合迫不及待

B.安装沉缅喝彩饮鸩止渴

C.即使怄气养份百尺竿头

D.提纲度假克服独挡一面

3.下列词语填空正确

..的一组是()(3分)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_____;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_____。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______。

A.废物昏蛋孱头

B.孱头废物昏蛋

C.昏蛋孱头废物

D.孱头昏蛋废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

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

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

....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

....,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个月新高。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

羽而归

...,《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写人的散文和其它散文一样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写人散文中的事

情多零碎、分散,在时间上、空间上、逻辑关系上有较大的跳跃性。

B.国产大片的稳定发展,不仅吸引了境外资金和国内其他行业资金投向国产电影,

而且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C.科学家发现,每个人体内部都存在着癌基因或叫肿瘤因子,它们往往是潜在的,

并不威胁人的健康。

D.世界杯期间电视台往往会播出一些老片应付观众,一来避开世界杯的风头,二来

也降低这段“足球月”的播出成本。

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最多

....的一项是()(3分)

A.舜登用,摄行

..天子之政担任王甚任.之重用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流放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不听

B.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杀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影响

厚币委质.事楚贿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保留

C.旦常辅翼武王,用事

..居多参与政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侮辱

沛幸得复,丰未复.免除赋税徭役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容貌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抢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依恃

君子固.穷本来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依然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魏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瞧不起

B.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尚:奉承

C.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破:揭穿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因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3分)

A.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B.君因.谓武侯曰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C.然行之于.楚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以.刻暴少恩亡其躯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吴起利欲熏心,热切追求功名,为谋求担任鲁将而率兵击齐,竟不择手段,杀死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B.吴起为将,与士兵同甘共苦,关心士兵,甚至亲自为生了毒疮的士兵吸吮脓液,因而士兵甘为其用,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C.吴起在魏为将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而入楚。

D.司马迁记载了吴起为将为相时的功绩,表现了吴起的政治与军事才干,同时不隐其恶,也展现了他狠毒暴戾、不施仁德的一面。

10.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1)______________,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_。(司马迁《廉蔺列传》)

(3)_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然我__________________,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司马迁《鲁周公世家》)

(6)夫___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司马迁《高祖本纪》)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管仲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大树

(1)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的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2)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3)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叹息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动——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4)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却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5)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6)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7)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道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8)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声势造就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义。

(9)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10)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遭受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11)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积成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丫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丫的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它的疼痛。

(12)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具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13)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14)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13.文中第4段中说“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作者为什么这样讲?请分点回答。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树?又用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请分点回答。(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开头就说大树“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阅读了这一篇文章,你觉得大树的哪些东西值得你学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分点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被委以重任的文化

郜元宝

今天,对学术文化、文学和书籍的极端粗俗的尊崇,较之以往各种形式的极端虚无主义,或许更具破坏力。

很多地方花大把银子重建古史,重修古籍,美其名曰“文化工程”;很多强势媒体设立权威文化学术讲座,请学者们向大众普及“国学”常识,于是《论语》、《庄子》……继盛演不衰的“清宫戏”之后,以更大规模和更强感召力轮番轰炸;很多书商和评论家合谋,频频颁布年度文学排行榜,推出年度巨著;很多文化新星一夜之间被制造出来。

而在这人为的哄闹中,普通人对学术文化乃至一般书籍的朴素情感也惨遭扭曲。

80年代“文化热”过后,一度出现文化冷淡期,害得90年代初一班知识分子忧心忡忡警告“人文精神失落”,哪知

招来另一群知识分子的讥笑,认为这是呼吁在新经济政策下优待知识分子,好比鲁迅小说《理水》所讽刺的“文化山”上的文化人,因为被委以重任,就以“国粹”自居,要求也像文化那样被供养起来。

文化人在新世纪并没有被普遍养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文化本身确乎被委以重任了。瞄准巨大商机的强势媒体与出版机构向大众灌输的文化信息之丰富之沉重,“人文精神讨论”的发动者们恐怕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现代的“读经”举步维艰,新世纪的读经研史运动却异常顺利,几乎达到全民响应的地步。

但如此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实际发挥的功能并非文化普及或文化教育。权威机构恐吓大众:必须无条件地具备更多的文化知识,必须积极参与新的文化造神运动,必须踊跃购买不断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否则就会丧失人之为人的根本,就会错过造就自己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就会落后于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就会被当代文化唯一合法、健康、有生命力的主流所抛弃。这不是“文化恐吓”是什么?

文化匮乏时代高玉宝“我要读书”的经典诉求,如今已经变成文化泛滥时代“你必须读书”的绝对命令;“我要文化”已经变成“你必须拥有文化”。文化好像并非人类精神自由驰骋的蓝天绿野,书籍好像并非可以自由结交的良师益友,书、学术文化以及死而未僵的文学好像都变成了须顶礼膜拜的偶像,在心理上压抑、恐吓着个体乃至整个族群。

鲁迅小说《风波》写茂源酒店老板赵七爷,因为家藏“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就自诩博学,动辄拿“燕人张翼德”说事,甚至“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恐吓乡下人:“你能抵挡他么!”真心劝人读书,这种赵七爷式的脾气总要改一改。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从文章的第二段可知,今天不断推出的年度巨著和文化新星,都是书商和评论家合谋炮制出来的,根本不值得读者推崇。

B.面对80年代的文化冷淡期,9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警告说“人文精神失落”,而这又招来另一群知识分子的供养文化人的呼吁。

C.权威机构恐吓大众要想无条件地具备更多的文化知识,就必须踊跃购买不断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

D.在作者看来,文化应当是人类精神自由驰骋的蓝天绿野,书籍也应当是可以自由结交的良师益友。

18.总观全文,“如此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实际发挥了怎样的功能?请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文中最后一段引用鲁迅小说《风波》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文字运用题(3分)

20.以下是从某中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可以代表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请评论这种语言现象。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要超过60字。(3分)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FC……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21.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即将经历许多的事情,请以“要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命题、校对:王洪珠、汤洵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B(A.qiào/ké都是dāng kēng/háng B.shā/chàmài/m?pō/b?C.都是shādùn/tún suì/suíD.都是yànìng/níng mí/mǐ)

2.A(B.沉湎C.养分D.独当一面)

3.D

4.B(A.望尘莫及: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亦比喻远远落后。B.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C.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

5.D(A.缺少主语;B.不合逻辑,应该先有“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才会“吸引……资金投向国产电影”;C.“每个”不能修饰“人体”)

6.B诛:惩罚;渐:流入;质:见面礼;存:思念(A.摄行:代理执行;任:信任;堕:毁C.用事:主持政事;易:看不起;形容:形体,容貌D.夺:更改;固:安定;仍:沿袭)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7.B.尚:指娶公主为妻。

8.B“因”:趁机(A“而”:表修饰/如果C“于”:在/被D“以”因为/用)

9.C“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错,应是“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魏相公叔,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10.(1)山河险固是多么的壮美啊,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固、此也、倒装各1分)

(2)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所以君臣百姓彼此亲近。难道说的不就是管仲吗?(将顺、匡救、岂谓乎三点各1分)

(3)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而语的处死刑。(苦、诽谤者、偶语者三点各1分)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想成名,就杀了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乡邻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发誓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谋求将军职位。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占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河险固是多么的壮美啊,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公叔任魏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趁机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魏国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说:俗话说“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啊!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①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

②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3)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1)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2)徒以吾两人在也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4)夕揽洲之宿莽

(5)一沐三捉发

(6)运筹策帷帐之中

(7)其身正,不令而行

(8)仓廪实而知礼节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3.①树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却从未向人们索取什么。(2分)

②树用不着人养,在大自然中活得好好的。(2分)

③树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2分)

14.(1)①十三陵的松柏;②墨玉县的梧桐树王;③和田的天花果王;④南疆冻裂的白

⑤北疆被雪压劈折的树;⑥哈密的“左公柳”。(3分)

(2)①用松柏、梧桐树王,无花果王说明它们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1分)

②用南疆、北疆的树说明树也有各种苦难。(1分)

③用“左公柳”说明树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是通神通灵的生物。(1分)

15.①向人们奉献全部却从不索取;

②静而不言,心里什么都清楚;

③从不捕杀掠夺;

④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和谐相处;

⑤遭受苦难却能坚忍不拔(回答4点即可得4分)

16.主要运用了拟人(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1分)

好处:①这样写使树有了人格和品质,突出了树的精神,使主旨更深刻。(1分)

②引发人们联想,想象,文字新颖,生动,感人。(1分)

③更便于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1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17.D(A.“根本不值得”说得太绝对。B.“供养文化人的呼吁”是另一群知识分子的讥笑。C.强加条件关系,应是并列关系)(3分)

18.扭曲了普通人对学术文化的朴素情感;以学术文化或文学的名义,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6分。每点3分)19.以形象化的议论,将权威机构恐吓大众与鲁迅小说《风波》中的赵七爷恐吓乡下人相类比,在辛辣讽刺的同时,希望“真心劝人读书”,就得改变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的“脾气”。(6分。其中类比2分,讽刺或批评2分,作用分

析2分。意思对即可)

七、(3分)

20.(1)持批评态度。如:这段流行于青少年当中的网络“新语言”,生吞活剥地“拿来”方言西方语言掺和在汉语中,这种行为是对我们母语的一种污染和羞辱,损害了汉语的纯洁性,这样下去,汉语将是一个连本国人都不认识的“怪语”。

(2)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如:语言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汲取方言和外来的语言精华,补充新词汇,可使汉语更充满活力。但是,生吞活剥地“拿来”,只能把汉语弄得不伦不类,起不到汉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应有作用。

(3)也可持完全赞同观点。

八、

21.略(7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