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祛痰剂

祛痰剂

祛痰剂
祛痰剂

第一章祛痰剂

祛痰法,是对由痰产生的各种证候而设。痰的生成都由湿邪所化,积水成饮,饮凝为痰,故有无湿不生痰的说法,痰从湿生,而湿从脾化。祛痰法属于“八法”中的消法,“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为立法依据。

一、含义

凡是以祛痰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掩除或消解痰涎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二、作用

具有祛湿化痰,渗湿和中,祛风化痰,清热化痰等作用。

产生痰的原因很多,外感表证,内伤杂病均能导致痰。有因热而成者,有因气而成者,有风而成者,有因寒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嗜酒而成者,故古人称“百病皆生于痰,痰为百病之母”之说。由于痰的产生原因很多,所以祛痰剂的作用亦就很广,就本章方剂而言,大体有以几种作……。

三、运用

主要用于痰饮咳嗽,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瘰疬痰核,风痰头晕等证,尽管形成痰的原因很多,但痰的生成总离不开水湿所化,积水成饮,饮凝为痰,祖国医学有无湿不生痰之说。脾土主湿,湿从脾化,脾不健运,水湿内停,凝聚为痰,所以祖国医学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可见痰与脾肺关系密切,现代医学通过对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及植物神经介质的测定,脾虚型病人,胆碱神经功能偏亢,胆碱神经功能偏亢,可致支气管腺体增生,分泌亢进,这就为脾为生痰之源之说,从现代医学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痰的生成与肾的关系也很密切。

“痰之动主于脾,痰之本源于肾,痰之成贮于肺”。

上海通过对六种病与中医所称肾的关系探讨,发现肾虚病人,经X线检查,肺血管纹理改变及肺气肿程度轻肺虚,脾虚病人为重,痰的生成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外,除此以外,亦与肝胆等脏器有关,肝胆化火生风,可影响肺脾,即肝克土或木火型金。而形成风痰、热痰、燥痰、湿痰等。

(痰是病变过程中的一种产物,是病之标,不是本),不同情况。因此祛痰剂用于痰饮咳嗽,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瘰疬痰核,风痰头晕等证。

四、注意事项

1.注意辨其生痰之源。

痰是病变过程中的一种产物,是病之标,不是病之本,有外感有内脏病变,所以《景岳全书》曰“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说明治病必求其本。

2.运用祛痰剂应根据情况适当加入理气品。

气滞易生痰,痰湿又能阻滞气机,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加理气之品,调畅气机,气顺则痰消,所以“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3.注意灵活配伍。

肺热熏蒸生痰者宜清热降炎则痰可除,肾虚水泛为痰者,温肾则痰消。燥伤肺阴为痰者,清燥润肺痰自去根据痰的不同兼加证,应适当的配伍。

4.使用宜忌

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祛痰剂,外感咳嗽,麻疹咳嗽不宜单用祛痰剂,药为行消之品,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五、类型

痰为病之标,非病之本,根据祛痰剂的作用及痰性质,本章分为:一、燥湿化痰;二、清热化痰;三、润燥化痰;四、温化寒痰;五、治风化痰。

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剂,具有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湿痰证,湿痰产生于脾湿不运,“脾为生痰之源”,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痰浊上壅于肺,肺生肃降,证见苔白滑而腻,胸痞恶心,肢体困倦,咳嗽痰多等证。

湿痰来源于脾,湿者燥之,故宋用苦温燥湿健脾或渗湿健脾之法,杜绝生痰之源。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等。

代表方剂:二陈汤。

二陈汤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燥湿健脾,理气化痰。

主治湿痰证,证见胸满呕恶,咳嗽痰多。病在脾肺。

因陈皮、半夏二味贵在陈久则温中而燥散之性弱,故名二陈。

二、病理

本方为治痰的基础方剂,凡治湿痰方剂多从本方衍化。湿痰产生于脾,或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劳倦久病失治误治,致使脾阳不振,健运失常,中虚失运,水湿不化,湿聚为痰,痰湿停留,胃失和降,反而上逆,则为呕吐恶心,浊阴凝聚,清阳不升,头晕目眩,痰饮犯肺,咳嗽痰多,痰饮凌心,心悸不眠,痰阴气机,胸膈胀满,这些证,临床多见于呼吸道或消化道病变,尤咳喘多为常见。

中虚生痰是病之本,咳嗽痰多是病之标。

总之,本病病变在脾,表现在肺,病邪为湿痰,病机是脾虚。

三、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中虚生湿,湿聚成痰,因痰而发病,非燥湿则脾不健而痰不除,非化痰,则痰不去而病不解,故应燥湿化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故佐以理气和中。

四、方药

湿痰为病,宜温,宜散,宜降,则湿痰可除,病可解,辛主散,苦主降,故选用苦辛温燥药物以达到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目的。

脾为生痰之源,喜温燥而恶湿,半夏温燥为脾之所喜,入脾燥湿健脾,胃为安谷之脏,以降为顺,以升为逆,痰饮蕴积胃中,阻碍胃气,下降而上逆,半夏入胃除痰湿而和胃降逆。

中虚生湿,湿聚为痰 中虚不运 中湿生痰 脾湿生痰——舌苔白润 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痰壅于肺——咳嗽痰多 湿阻清阳——头晕目眩 痰阻气机——胸膈胀满 痰饮凌心——心悸不眠 化生痰湿属脾 咳嗽痰多属肺 半夏辛温燥归经脾胃肺 燥湿健脾,和胃降逆——以治生痰之源 入肺祛痰止咳平喘——以利贮痰之器

燥湿化痰止咳为主

肺主肃降而司呼吸,痰饮犯肺咳喘痰多。半夏入肺祛痰止咳。

现在药理研究;有明显的抑制呕吐作用,有祛痰及镇静呼吸中枢,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

陈皮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要药。

然“脾无留湿不生痰”,今既有湿痰

性质和平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

脾虚湿盛,必不可缺之药,渗湿健脾,使湿从小便而去则湿无所聚。

炙草甘温为使,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上药共组成燥湿健脾,理气和中,化痰止咳之剂。

用法中加生姜片,降逆化痰,助陈夏消痰,加乌梅一个收敛肺气,使全方散中有收,痰祛而肺气不伤。 乌梅配甘草,酸甘合化为阴,可制陈夏燥散之性。

半夏陈皮——化痰

半夏茯苓——祛痰

陈皮茯苓——健脾祛湿

五、运用

1. 本方为化痰和胃的常用方,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辨证要点,临床常在本方的基

础上灵活加减变化,广泛治疗各种痰证。

风痰加南星、白附子、天麻等祛风化痰。

寒痰加干姜、细辛(温化寒痰)

火痰加石膏、青黛、桑白皮、瓜蒌等清热化痰。

食痰加焦三仙。

顽痰加枳实、海浮石、芒硝软坚化痰。

2. 胆虚痰热上扰加竹茹、枳实、大枣名温胆汤。加枳壳、胆星名导痰汤,治痰厥证头晕目眩。 加当归、熟地名金水六君煎,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

加杏仁、紫苏名杏苏二陈汤,治风寒外感 痰多者。

3. 本方加麻黄、杏仁名三子养亲汤,治肺气肿,慢支发作证见咳嗽痰多者。

4. 本方合苓桂术甘汤治痰湿型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5. 对老年性肺气肿加紫菀、冬花、砂仁、五味子等。

6. 加党参、桂枝、牡蛎治妇女寒湿性白带证。

7. 本方偏辛燥有痰而渴,应适当加减,对肺阴虚所致的燥痰,血痰忌用本方。

陈皮辛苦温芳香入脾肺 芳香醒脾理气和中——气顺则痰消 苦温燥湿,降肺化痰——气降则痰降 理气和中,化痰为辅 茯苓甘淡入脾胃心肺 甘补淡渗健脾宁心——健脾利湿 益肺健胃,以降为顺——渗湿和胃

渗湿健脾和胃为佐

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适用于热痰的病证,重点是对肺经燥热痰咳而设。痰生于湿,湿生于脾,热生于燥,燥生于肺。

另外亦有燥生于热,热生于火,火生于木,即木火刑金。均属清热化痰法所治之范围,代清方剂是清气化痰丸等。

清气化痰丸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 清热化痰止咳。

重点治证 热痰咳嗽(肺脾肝胆)。

二、病理

由于脾失健运,津液凝滞,火邪煎 熬津液而成痰,痰热互结而致诸证。

三、治法

清热化痰,下气止咳

证属热痰内结,非清热则胶痰不解,非化痰则邪热不去,热痰壅肺,肺失宣降,不降气则咳不止,故采用……

四、方药

本方亦为二陈汤的衍化方,即二陈去甘草加胆星,瓜蒌,杏仁,黄芩,枳实而成。 证属热痰互结,肺气失降而致。应清热化痰为主,痰因火盛。

南星经胆汁制燥性大减,味苦性寒,善清热化痰,熄风定惊。

二陈运脾湿以化痰。

治痰当需理气。

本方的组成 有三个方面:

清热:黄芩、瓜蒌、胆星——热清痰自消。

化痰:二陈、杏仁——痰祛则热清

行气:陈皮、枳实——气顺痰自降。

痰生于脾 热来自肺 脾湿肺热 脾湿不运 肺热生燥 痰热内结 脾湿不运——呕恶苔腻,胸膈满闷 肺热失降——咳嗽痰黄稠厚胶粘 舌红脉滑数——均属热痰 痰因火盛,胆星黄芩瓜蒌——清热化痰为主 痰生于脾(半夏陈皮茯苓)——杜绝生痰之源为辅 清热化痰 枳实下气化痰 杏仁降气平喘

下气止咳为佐——姜汁调和为使

五、运用

1. 本方是以清热泻火化痰为主,寓有理气和中,渗湿健脾作用,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及

脑神经衰弱引起的头痛、头晕、心悸、失眠,具有热痰证候者。

2. 临床以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膈痞满,苔黄腻为必备症状。肺热壅盛加石膏,知母。痰多加

天花粉、鱼腥草,海浮石;热结便燥者加大黄。

小陷胸汤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化痰散结。

重点治证痰热互结于心下所致的小结胸证。

二、病理

本证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热互结心下所致,“小陷汤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汤主之”。

三、治法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四、方药

半夏、黄连合用辛开苦降,清热消痰,开胸散结,善治痰热内阻,三者合用,消痰热之结,开气郁之痞。

小结胸——痰热互结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大结胸——水结胸腹,不按亦痛,脉沉紧。

五、运用

临床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为辨证。胀痛者可加枳实、郁金。呕吐者加竹茹、生姜;痛引两胁加柴胡、黄芩;痰稠加胆星、贝母;胸闷气急加葶苈子、杏仁。

现在用于急慢性胃炎,胆囊炎,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肋间神经痛等病。

注意:湿热,中气虚、阳明腑实均见痞满,舌苔黄,但湿热者,舌苔黄腻有根(本方适应证),胃脘有痰热实邪。中气虚者舌苔黄腻无根(即浮垢),中气不足,挟有无形之湿热,胃无结实 之邪。阳明腑实者,痛以腹部为主,苔老黄而干。后两者不适用本方。

滚痰丸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泻火逐痰。

结胸为痰热互结于心下 痰热互结,气郁不通——胸膈痞闷,按之则痛 痰热胶结,肺气不宣——则证见咳嗽痰粘

脉浮滑苔黄腻,均为痰湿互结之证 热与痰结于心下 瓜蒌甘寒滑润——清热化痰,下气宽胸为主

黄连味苦性寒——助瓜蒌清热泻火为辅 半夏辛温降逆——和胃除痞化痰散结为佐

共成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剂

重点治证是实热老痰所致的癫狂惊悸等证。

二、病理

三、治法

泻火逐痰

四、方药

礞石与硝石同煅——功逐陈积伏匿痰而定惊为主

礞石其性疏快,下气平喘。

大黄黄芩苦味性寒——清热泻火,清上导下,消痰源开痰火下行为辅

沉香为佐速降下气,调达气机,行气痰消为佐。

精神失常的狂躁证最宜硝黄之类泻下药,釜底抽薪,涤除肠垢,使痰火随大便排泄,则神志可清,所以承气类是治阳明腑实引起的发狂病人的有效方,本方虽有礞石重坠治痰,若无通腑利胆之大黄,则痰火仍无出路,故大黄亦为本方要药。

五、运用 本方专治实热老痰为患,凡癫狂惊悸,怔忡、昏迷、咳嗽痰稠或眩晕见有大便干燥,苔黄厚而腻,脉滑有力者即可用本方。

消瘰丸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重点治证:瘰疬(淋巴结核)、痰核(发于乳或身体各部,推之移动)、瘿瘤(弥漫性肿大,界限不清,病多个或单个肿瘤)。

二、病理

三、治法

四、方药

贝母辛苦寒——清热化痰,消痰散结

牡蛎咸寒——软坚散结,益阴潜阳

玄参苦咸寒滋阴降火。

上药共组成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滋阴降火之剂。

五、运用

若肿块大而坚硬,重用牡蛎,加昆布、夏枯草、海藻等,痰胜者,重用贝母加瓜蒌,蛤粉等。火旺,重用玄参加知母丹皮等。兼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青陈合消遥散。

临床用于单纯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及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实热老痰久积不去 上蒙清窍——癫狂昏迷 扰动心神——怔忡惊悸 热痰蕴于脾肺 肺气不降——咳喘痰稠 痰阻气机——胸脘痞闷

肝肾阴虚 阴虚火旺,虚火内动 火旺灼津,津凝为痰 痰火郁结 旺火——咽干口燥舌红 痰结——瘰疬痰核瘿瘤

脉滑数 清热化痰 非清热则痰不去 非化痰则痰结不除

辅以软坚散结

润燥化痰

润燥化痰,适用于燥痰证,燥痰的生成,多由于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 常用药物:贝母、花粉、桔梗、茯苓等。

代表方: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散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重点治证是燥痰证所致的咽喉干燥,咳痰不利(脾肺)。

二、病理

本证肺燥有痰,即为燥痰证,乃由肺阴不足,虚火烁金而成。

三、治法

清肺润燥,健脾化痰。

非清肺而咳不止,非化痰而肺不利,非健脾而不能杜绝生痰之源,故采取……

四、方药

燥痰则润之,清之,化之。

贝母瓜蒌性寒入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为主

贝母辛苦寒入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瓜蒌甘寒,清热祛痰润燥,

花粉性凉生津入肺——清润肺金,止咳化痰为辅

花粉甘苦酸寒,清热化痰,生津润燥。

茯苓橘红归经脾肺——渗湿健脾,理气除痰为佐。

脾虚生痰,因气滞则湿聚成痰,故用茯苓、橘红健脾理气而祛痰以治生痰之源。 配伍桔梗为使,引药上行入肺,宣肺利咽祛痰

上药共组成清肺润燥,渗湿和中,化痰止咳之剂。

证属肺阴不足,虚火灼金而成燥痰,何不用滋阴之品,因为痰属阴邪,受热熏蒸,其性粘稠,滞于喉间,过用滋阴,不但燥痰不去,反而留连难愈,故不用。

五、运用

1. 本方为肺经燥热,脾湿生痰而立,为清肺化痰和中健脾之法,临床以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燥,舌红少苔为辨证要点。喉痹者加前胡,牛子、玄参等。咽干痛加玄参、麦冬、芦根,热痰甚者加胆星、天竺黄、沙参等。痰中带血者加鲜茅根、鲜藕节、麦冬等。

2. 用于 治肺脓疡加鲜生地,二花、连翘、茅根等。

痰生于脾 热来自肺 脾湿肺热 脾湿不运 肺热灼津 燥痰内结 燥热灼肺——咯痰不利咽喉干燥 肺燥失降——则呛咳上气喘促 清燥救肺汤 贝母瓜蒌散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治燥热伤肺证 润肺益气养阴并用,清润之力较大 润肺与和中健脾并用,长于化痰止咳

温化寒痰

温化寒痰,适用于寒痰证,痰从湿化,湿从脾化,慢性属阴,阴湿最易化寒,另外亦有感寒伤肺所致。总之重点是脾肺所致的寒痰证而设,临床见证:咳喘,肠满,吐痰清稀而多者。常用:干姜、细辛等。代表方: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一、概述

去其解表成分则成温化在里之寒饮,半夏易茯苓,即本方,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温肺化饮。重点治证是寒饮证咳喘胸满,吐痰清稀(肺脾)。

二、病理

(小青龙解表后,寒饮不除,即太阳表证去纯属太阴病。)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形成原因(1)素体脾阳不足则寒从内走,(2)寒邪中里,直伤太阴。

三、治法

温阳散寒,化饮止咳。

《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非温阳而寒不去,非化饮而咳 不止,只有温阳散寒化饮,才能恢复脾肺功能,故采用…… 四、方药

咳伤肺气当温敛——五味性酸而温——防肺气耗散太过为佐

五味子既能敛肺气又防细辛辛散太过,以收耗散之真气,即“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之意,用以温肺而镇咳。

干姜五味子一散一收,开合相济,相得益彰之效。

炙草为使,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共组成渗湿健脾,温阳祛寒,敛肺化痰止咳之剂。

上药合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标本兼顾,使脾肺之寒得温,痰饮得除,药虽五味,法度严谨,为小青龙汤 麻桂芍——解表——恶寒发热无汗 细辛、半夏、五味、干姜——化饮——咳痰清稀

病属寒湿,故苔白滑脉弦迟 痰饮寒咳病属太阴 足太阴脾生痰之源 手太阴肺贮痰之器 脾湿生痰,寒痰壅肺 咳喘胸满 痰多清稀 脾虚湿胜则生痰——茯苓淡渗入脾肺 健脾杜生痰之源 渗湿导既聚之痰

为主 病属寒痰当温化——姜辛温散入脾肺 姜温脾暖中阳 辛温肺化寒饮 为辅

温肺化痰有效之剂。

方中

苓甘五味姜辛汤——浊肺化痰——寒饮证

小青龙汤——温肺解表——外寒内饮证

五、运用

1. 本方主治寒饮内停之证,以咳嗽痰稀,喜唾,舌苔白滑,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 用于气管炎,哮喘等属虚寒者。 3. 呕吐痰多者合二陈汤。

4. 兼有纳差者加陈皮、半夏、砂仁、焦三仙等。

5. 对肺热肺燥之喘咳忌用本方。

三子养亲汤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降气消食,温化痰饮。

重点治证:痰湿食滞所致的咳喘胸闷(脾肺)。

二、病理

三、治法

降气消食,温化痰饮

四、方药

白芥子温肺利气,利膈消痰——痰消则喘平。

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气降则痰不逆

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气行则痰行

三药皆行气祛痰之药,共组成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剂。

五、运用

1. 本方以咳嗽喘逆,食少痰多为辨证要点。本方有化痰、消食,降气三大作用,若病气逆不降

为主,以苏子为君降气,若胁痛痰多者,以白芥子化痰为君,若食少痞闷者,以莱菔子为君消食导滞。

2. 主要用于老年人中虚痰壅之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干姜 茯苓 补中健脾为太阴病要药,一温一渗 温中阳 渗脾湿

寒祛湿化从本治 细辛——散寒饮 五味——敛肺气

一散一收

干姜 五味

脾肺双补—— 一温一收

中气虚弱运化失常 湿聚成痰,痰壅于肺——咳嗽喘逆 中湿不运,气机阻滞——食少胸痞

苔白腻,脉滑,为痰湿之征

治风化痰

治风化痰适用于风痰的病证。风痰的生成原因不一,有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气滞生痰,有内生风痰,“脾为生痰之源”,脾湿生痰,引起肝郁风动,肝脾功能失调化生风痰。

总之风痰总属肝脾肺之经病变。

止嗽散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止咳化痰,疏风解表。

重点治证是外感咳嗽。

二、病理

三、治法

止咳化痰,疏风解表

四、方药

百部紫菀——温润肺气,止咳化痰

百部甘苦而温入肺,紫菀辛苦温入肺,二药皆可理肺止咳,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对新久咳嗽均能使用。

陈皮桔梗——理气祛痰开提肺气

荆芥白前——疏风解表,宣降肺气——疏风解表

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和中健脾。

甘草桔梗合用可清利咽喉。 上药共组成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剂。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五、运用

1. 外感证。

外风挟痰 外感风邪、肺气不宣 素有痰湿,气滞生痰

治以疏风祛痰,代表方止嗽散 风痰内生 脾湿生痰——痰生于脾——清阳不升 肝郁风动——风生于肝——痰浊上扰 熄风化痰 外风兼痰犯肺 伤于肺卫,肺气不宣——恶风头痛,脉浮缓 痰滞不爽,痰阻肺气——咳嗽痰多,咯痰不畅

以咳嗽为主,病在肺经 外感 表证为主,外感风寒——麻桂 外感风温——银桑 头痛为主——川芎茶调散 吐泻为主——藿香正气散 内停水湿——五苓散 痰热喘咳——定喘汤

2.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特别适用于外感 咳嗽较久,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之患者,加炒苏子。

3. 风寒初期咳嗽不宜过早使用本方。

4. 新久咳嗽,咯痰不爽,均可运用本方,可加杏仁、炒苏子效果更好。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健脾除湿,化痰熄风。

重点治证是风痰所致,痰多胸满,眩晕,头痛,苔腻(肝脾及肺)。

二、病理

本方所治的风痰证是内风而非外风,内风在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三、治法

祛风化痰,健脾疏肝。

风起于肝,痰生于脾,非疏肝而风不息,非健脾而痰不去,故采用……

四、方药

本方即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姜枣而成。

半夏、天麻入肝脾——燥湿健脾,疏肝祛风为主

天麻辛甘温入肝,二药为风痰眩晕头痛要药,《脾胃论》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半夏燥湿化痰健脾,天麻熄风止眩晕”。

白术茯苓归经入脾——祛湿补中,杜绝痰源为辅

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健脾,二药以绝生痰之源。

橘红辛温入脾肺——理气健脾,化痰降逆为佐

橘红理气化痰,气行则痰行。

甘草生姜大枣合用——补中健脾,调和诸药为佐使

上药共组成健脾祛湿,疏肝熄风,祛风化痰之剂。

五、运用

1. 本方为风痰所致的头痛眩晕要方,以头痛、眩晕、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 临床常用于湿痰型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等。

3. 高血压眩晕属痰湿者可加川牛膝、胆星、僵蚕等。

4. 头痛偏重者加川芎、荆子。

5. 偏气虚者党芪。

6. 眩晕偏于寒者可合真武汤。

7. 偏于中湿,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广木香、砂仁等。

8. 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者忌用,天麻为缺药,可用桂枝代。 脾湿生痰 痰饮上犯,蒙蔽清窍 土不培木,木郁风动 导致眩晕头痛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郁风动由于脾湿 肝脾失调 发为风痰 胸闷痰多 证属寒湿 苔白腻 脉弦滑

小结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有广狭二义之分,狭义痰是指脾的渗出物,即咳嗽、咯出的痰;广义痰指身体各部炎性渗出物,多余水液,与结聚的核块。范围广,脏腑经络、肌肤、肢节之间,无外不到,涉及内外妇儿科,故有百病皆生于痰之说。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尽管范围广,应首先考虑脾肺。

痰因中湿不运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二陈汤为基础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湿痰证 生热化燥(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去夏加贝蒌桔花草,用于燥痰证 化火热盛(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二陈+蒌芩枳杏胆等 小陷胸汤——用于小结胸证(痰热互结),宽胸散结) 消瘰丸——治瘰疬痰核(痰火郁结),软坚散结) 化寒阴盛(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暖脾,治寒饮 三子养亲汤——降气止咳兼温化消食 风痰 外风挟痰——以肺为主——疏风化痰——止嗽散

内风挟痰——肝脾发病 化寒风动——半夏白术天麻汤——平熄内风偏于祛痰

化热生风——滚痰丸——癫狂(豁痰定惊)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科学)-祛痰剂(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科学)-祛痰剂 1、枳实薤白桂枝汤和小陷胸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半夏 B.瓜蒌 C.黄连 D.枳实 E.厚朴 2、枳实薤白桂枝汤和半夏厚朴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半夏 B.瓜蒌 C.黄连 D.枳实 E.厚朴 3、温胆汤与橘皮竹茹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甘草 B.半夏竹茹 C.竹茹茯苓 D.竹茹甘草 E.竹叶生姜

4、竹叶石膏汤与橘皮竹茹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甘草 B.半夏竹茹 C.竹茹茯苓 D.竹茹甘草 E.竹叶生姜 5、百合固金汤和清燥救肺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瓜蒌百合 B.生地熟地 C.贝母桔梗 D.麦冬甘草 E.花粉陈皮 6、百合固金汤和贝母瓜蒌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瓜蒌百合 B.生地熟地 C.贝母桔梗 D.麦冬甘草 E.花粉陈皮

7、复元活血汤中配伍天花粉的主要用意是 A.清热生津润燥 B.清热化痰止咳 C.清热生津止渴 D.涤痰宽胸散结 E.消瘀散结润燥 8、贝母瓜蒌散中配伍天花粉的主要用意是 A.清热生津润燥 B.清热化痰止咳 C.清热生津止渴 D.涤痰宽胸散结 E.消瘀散结润燥 9、二陈汤的主治证是 A.湿痰证 B.热痰证 C.燥痰证 D.风痰证 E.寒痰证 10、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是

A.湿痰证 B.热痰证 C.燥痰证 D.风痰证 E.寒痰证 11、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候是 A.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血 B.燥热伤肺,灼津成痰之燥痰 C.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温燥 D.痰热壅盛,肺失清肃之咳喘 E.阴虚燥热,疫毒上泛之白喉 12、清燥救肺汤的主治证候是 A.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血 B.燥热伤肺,灼津成痰之燥痰 C.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温燥 D.痰热壅盛,肺失清肃之咳喘 E.阴虚燥热,疫毒上泛之白喉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茯苓丸组成药物的是 A.枳壳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祛痰剂

祛痰剂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 湿痰咳嗽宜用:() A.温胆汤B.二陈汤C.茯苓丸D.止嗽散 E.消气化痰丸 2. 除……以外,均为二陈汤的适应证:() A.痰白易咯B.胸膈痞闷C.恶心呕吐D.烦躁不安 E.肢体倦怠 3.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舌苔白润,脉滑宜用:() A.苏子降气汤B.小青龙汤C.止嗽散D.二陈汤 E.苓甘五味姜辛汤4.除……以外,均为二陈汤的功用:() A.燥湿 B.化痰 C.清肺 D.理气 E.和中 5.除……以外,均为温胆汤的组成:() A.半夏 B.枳实 C.竹茹 D.白术 E.茯苓 6.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宜用:() A.定痫丸 B.滚痰丸 C.朱砂安神丸 D.温胆汤 E.导痰汤 7.除……以外,均为温胆汤的主治证:() A.身倦乏力 B.胆怯易惊 C.心烦不眠 D.呕吐呃逆 E.癫痫 8.温胆汤中有清胆和胃,止呕除烦的药物是:() A.竹茹 B.半夏 C.枳实 D.橘皮 E.茯苓 9.除……以外,均为温胆汤的功用:() A.理气 B.疏肝 C.化痰 D.清胆 E. 和胃 10.清气化痰丸组成中有:() A.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B.陈皮、半夏、枳壳、茯苓 C.陈皮、枳实、杏仁、茯苓 D.陈皮、半夏、茯苓、大枣 E.陈皮、半夏、茯苓、竹茹 11.除……以外,均为清气化痰丸的功用:() A.宣肺 B.理气 C.清热 D.化痰 E.止咳 12.痰热咳嗽宜用:() A.二陈汤 B.清气化痰丸 C.温胆汤 D.泻白散 E.麻杏石甘汤 13.除……以外,均为清气化痰丸的主治证:() A.痰稠色黄 B.气急呕恶 C.胸膈痞闷 D.脉缓 E.苔黄腻 14.咳嗽,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宜用:() A.二陈汤 B.温胆汤 C.贝母瓜萎散 D.清气化痰丸 E.麻杏石甘汤 15.结胸证心下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用:() A.贝母瓜萎散 B.二陈汤 C.温胆汤 D. 小陷胸汤 E.清气化痰丸 16.燥痰咳嗽宜用:() A.二陈汤 B.清气化痰丸 C.贝母瓜蒌散 D.百合固金汤 E.沙参麦冬汤 17.贝母瓜蒌散组成中有:() A.橘红茯苓炙甘草 B.橘红桔梗杏仁 C.橘红桔梗花粉 D.橘红半夏生姜 E.陈皮半夏生姜 18.除……以外,均为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 A.咯痰不爽 B.涩而难出 C.口渴引饮 D.咽喉干燥 E.苔黄而干 19.咳嗽,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宜用:() A.止嗽散 B.养阴清肺汤 C.贝母瓜蒌散 D.清气化痰丸 E.桑杏汤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第十六章 祛痰剂 习题

第十六章祛痰剂习题 一、填空题 1.二陈汤中半夏、橘红以_______,故方以“二陈”为名。 2.二陈汤中用少许乌梅_______,与半夏相伍,_______,使祛痰而不伤正。 3.温胆汤用竹茹为臣,_______,止呕除烦。 4.小陷胸汤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_______。 5.小陷胸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均有胸脘痞闷一症,但前者按之_______,后者但满而_______。 6.贝母瓜蒌散为润燥化痰之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_______,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 7.苓甘五味姜辛汤中佐以五味子,_______与细辛、干姜相伍,为仲景用以_______的常用组合。 8.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_______证。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_______,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二、选择题(一)A1型题 1.二陈汤组成中含有() A.半夏、橘红、生姜、大枣 B.半夏、橘红、生姜、乌梅 C.半夏、橘红、炙甘草、大枣 D.半夏、橘红、生姜、五味子 E.半夏、橘红、白术、茯苓 2.乌梅在二陈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A.涩肠止泻 B.收敛止血 C.安蛔止痛 D.生津止渴 E.收敛肺气 3.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舌苔白滑,脉滑者。治宜选用() A.茯苓丸 B.温胆汤 C.小陷胸汤 D.二陈汤 E.苓甘五味姜辛汤 4.二陈汤中的君药是() A.橘红 B.半夏 C.茯苓 D.乌梅 E.炙甘草 5.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呕恶呃逆,癫痫,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 A.温胆汤 B.清气化痰丸 C.定痫丸 D.酸枣仁汤 E.滚痰丸

第十七章 消食剂 答案

第十七章消食剂答案 一、填空题 1.消法 2.消食化滞健脾消食 3.山楂神曲莱菔子 4.山楂神曲麦芽 5.健脾丸枳实消痞丸 6.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寒热错杂 7.健脾丸 二、选择题(一)A1型题 1.D。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中大黄攻积泻热,神曲消食化滞,体现消下并用之法。 2.D。答案分析:保和丸主治食滞胃脘证。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3.D。答案分析:保和丸以山楂、神曲、莱菔子等消食药配伍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等理气、除湿、清热之品,具消食和胃之功。 4.A。答案分析:健脾丸辨证要点是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膩微黄,脉虚弱。 5.B。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功能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食积证。 6.D。答案分析:越鞠丸功能行气解郁,属理气剂。 7、E。答案分析:保和丸中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具有清热散结之功。 8.E。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中大黄为君,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 9.D。答案分析:健脾丸中白术用至二两半,用量最重。 10.C。答案分析:保和丸中山楂用至六量,用量最重 11.E。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中以神曲消食和胃。 12.C。答案分析:枳实消痞丸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微黄,脉弦。证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13.E。答案分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健脾丸由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组成。两方均有神曲、山楂。 14.D。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由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组成;枳实消痞丸由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组成。两方均有枳实、白术、茯苓。 (二)B1型题 1.B。答案分析:健脾丸由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组成,具健牌和胃,消食止泻之功。 2.C。答案分析:枳实消痞丸由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组成,具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之功。 3.A。答案分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具消食和胃之功,主治食积胃脘证。 4.E。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功能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食积证。 (三)X型题 1.BDE。答案分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 2.ABDE。答案分析:健脾丸主治证候是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单味药与中成药结合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桂枝合剂2表实感冒颗粒3感冒清热颗粒4正柴胡饮颗粒 1.麻黄 2.香薷 3.桂枝4紫苏5生姜6荆芥7防风8羌活9细辛10白芷11 藁本苍12耳子13辛夷14西河柳 其它: (发表散寒:橘红) 二.辛凉解表药 1银翘解毒丸2桑菊感冒片3双黄边口服液4羚羊感冒胶囊5连花清瘟胶囊 桑叶5菊花6葛根7柴胡8升麻9蔓荆子10淡豆豉 1九味羌活丸2午时茶颗粒3荆防颗粒 四.祛暑解表剂 1藿香正气水2保济丸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 第二节祛湿剂 一.祛暑除湿剂 1六一散2甘露消毒丸 二.祛暑辟秽剂 紫金锭 三.祛暑和中剂 1六合定中丸2十滴水(乙) 四.祛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1苍术2厚朴3广藿香4佩兰5砂仁6白豆蔻7草豆蔻8草果 其它:香薷。化湿行气:砂仁,白豆寇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1葛根芩连丸2双清口服液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 第四节泻下剂 一.寒下剂 1九制大黄丸2通便宁片3当归龙荟丸 二.润下剂 1麻仁胶囊2增液口服液3通便灵胶囊4苁蓉通便口服液 三.峻下剂 1舟车丸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 第三章:泻下药 1大黄2芒硝3芦荟4番泻叶5火麻仁6郁李仁7甘遂8巴豆9牵牛子10芫花11千金子 其它: (润肠通便:桃仁,瓜萎,苦杏仁,紫苏子,柏子仁,蜂密,肉苁蓉,锁明,核桃仁,当归,何首乌(生),麦冬,天冬,桑椹 泻下通便:虎杖 逐水通便:轻粉 清肠通便:胖大海 通便:硫黄)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1龙胆泻肝丸2黛蛤散3一清颗粒4黄连上清片5牛黄上清胶囊6清胃黄连丸 7板蓝根颗粒8牛黄至宝丸9导赤丸10芩连片11牛黄解毒胶囊12新雪颗粒 13清热解毒口服液 二.解毒消癥剂 1抗癌平丸2西黄丸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2知母3天花粉4栀子5夏枯草6芦根7竹叶8淡竹叶 9 决明子10密蒙花11谷精草12青箱子 其它: (清热泻火药:大黄) 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2黄连3黄柏4龙胆5苦参 其它: (清热燥湿:椿皮。燥湿:穿心莲,白鲜皮,秦皮。燥湿行气:草豆寇,厚朴)三.清热凉血药:1.生地黄2玄参3牡丹皮4赤芍5紫草6水牛角 其它: (凉血:大青叶,板兰根,青黛,白头翁,青皮,地骨皮,白微,羚羊角,络石藤,栀子,紫花地丁)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 目的要求 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熟悉:祛痰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 了解:滚痰丸 概说 【概念】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痰饮作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依《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濡之”、“结者散之”及《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而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概说】痰之与饮,异名同类,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皆为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加之二者具有生于脾、贮于肺、随气周流、变动不居、易随体质从化等致病特点,故痰证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了易引起咳嗽吐痰、哮喘、痰饮等肺脏疾病外,还可因其能成为第二致病因素而导致其它疾病,如失眠、眩晕、心悸、癫狂、痫证、中风以及痰核、瘰疬等,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 ┌即是致病之因 液有余便是痰┤ └又是病理产物 ▲痰生百病,气为百病之始。痰为有形之物,必阻气机,与气有关,故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饮无热,无热饮,与它因相合则另当别论。 【分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治风化痰五类。 【使用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热燥湿风的不同痰证的成因很多,治法也

不相同。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 2.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 3.有咳血倾向者,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4.祛痰剂中当伍以健脾益肾之品,方为治本之策对于痰证的治疗,主要应治其生痰之源,其源在于脾肾。正如《医宗必读》所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景岳全书》也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并指出“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5.“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所以祛痰剂中还当配伍理气药,旨使气顺痰消。 第一节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剂,主要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成的湿痰证。 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眩晕呕恶,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药物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为主,酌配健脾、理气药如白术、陈皮等组成。 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源】《局方·卷四治痰饮·绍兴续添方》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释名】方中橘红、半夏二味,贵在陈久,则无过燥之弊,故有二陈之名。 ┌ A 不伤津液 沉久辛燥之气去┤ └ B 行气理气而不耗气 【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炙甘草一两半(4.5g)。 【用法】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症见咳嗽痰多易咯,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沉滑。 【病机与治法】本方证为脾失健运,湿聚生痰,上犯于肺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由于痰湿犯肺,则咳嗽痰多。湿痰阻塞气机,胃失和降,则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痰饮凌心,则心悸不安。舌苔白腻,脉沉滑,均为痰湿之象。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方解】方中半夏性质偏于温燥,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湿祛则无生痰之源,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原方用法中少加生姜辛温化饮,降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5:45:59 一、单选题 1.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2.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2分)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 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 B. 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 C. 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 D. 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 E. 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 5. (2分)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A. 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B.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 C. 促进脑细胞发育 ? D. 增加脑供血 ? E. 保护神经细胞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2分)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 A. 芒硝 ? B. 番泻叶 ? C. 火麻仁 ? D. 大黄 ? E. 郁李仁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2分)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 A. 去甲乌药碱 ? B. 甲基丁香酚 ? C. 细辛醚

2017年VIP必过班——中西医结合助理(请买套餐买套餐)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祛痰剂习题

祛痰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燥湿化痰的基础方是() A 小陷胸汤 B 二陈汤 C 贝母瓜蒌散 D 清气化痰丸 E 温胆汤 2. 温胆汤的功效是() A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B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C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D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E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3.茯苓丸的主治证() A 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 B 中风痰迷心窍证 C 胆郁痰扰证 D 痰壅气逆食滞证 E 心胆虚怯,痰浊内扰证 4.痰热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宜选用() A 小陷胸汤 B 清气化痰丸 C 温胆汤 D 贝母瓜蒌散 E 苓甘五味姜辛汤5.清气化痰丸的君药是() A 黄芩、杏仁 B半夏、胆南星 C陈皮、半夏 D胆南星、瓜蒌仁 E黄芩、枳实 6. 小陷胸汤的功效是() A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B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C 温肺化饮 D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E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7. 燥痰咳嗽,咳嗽痰少,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脉浮者宜选用() A 小陷胸汤 B 二陈汤 C 贝母瓜蒌散 D 清气化痰丸 E 温胆汤 8. 苓甘五味姜辛汤散君药是() A 茯苓 B 甘草 C 干姜 D 细辛 E五味子 9.患者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方选()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半夏泻心汤 C涤痰汤 D导痰汤 E茯苓丸10.治疗风痰瘀热痫病发作的常用方是() A涤痰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茯苓丸 D小陷胸汤 E定痫丸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方剂由二陈汤化裁而来( )( )( )( )( ) A导痰汤 B清气化痰丸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涤痰汤 E 温胆汤2.下列方剂中,药物组成含有半夏的是( )( )( )( )( ) A定痫丸 B贝母瓜蒌散 C清气化痰丸 D二陈汤 E温胆汤 三、填空 1. 温胆汤主治。 2. 清气化痰丸的病机是。 3. 贝母瓜蒌散功用为。 4.半夏天麻白术汤主治。 四、问答题 1.写出二陈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方剂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Formula-ology)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32(理论32学时)周学时:2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药学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中药专业开设《方剂学》课程,目的是通过《方剂学》的讲授,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本大纲根据国家对高等医学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的教学要求,同时结合温州医学院教务处学分制教学计划,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的编写内容而制定,主要供四年制本科中药专业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方剂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各门课程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必修课程。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 参考书目:《医方集解》《古今名医方论》《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大纲将《方剂学》教学内容拟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中,除方剂相关基础知识外,要求掌握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等,并要求背诵方歌;要求熟悉的方剂,要理解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要求了解

的方剂,要理解并基本记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明确认识方剂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关系,掌握临床各类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临床意义,并能记忆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在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部分方书。 (二)了解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剂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二)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三)了解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 (二)一般介绍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一、目标与要求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1) 共同点: 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 (2)不同点: 理论基础 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 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 (2) 区别:研究手段 中药药理学 二、研究内容 1、中药药效学 2、中药药动学 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2、第二阶段: 大约在50~ 80年代。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 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中药四性(气) 的现代研究

临床常用祛痰药总结

临床常用祛痰药总结 痰液是呼吸道炎症的产物,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并可加重感染。呼吸科常见疾病如老慢支、慢阻肺、支扩、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等患者都或多或少有痰,除了对因治疗外,对症(祛痰)处理也很重要。 祛痰药可以稀释痰液,或降低其粘稠度,或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使之容易咳出。按作用机制,祛痰药可分为三大类:(1)恶心性祛痰剂和刺激性祛痰剂;(2)黏液溶解剂;(3)黏液稀释剂。很多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并非单一的,这点需要注意。 恶心性祛痰剂和刺激性祛痰剂 比如氯化铵、碘化钾、愈创木酚甘油醚、桔梗流浸膏等,口服后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反射性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物增加,使痰液稀释,容易咳出,从这一层面讲,它们与后面将讨论的“黏液稀释剂”有相似机制。本类药物作用相对温和,对稠厚粘痰作用不明显。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如果痰液像“果冻”一样稠厚,即使分泌再多水也不可能稀释它,除非专门用“黏液溶解剂”,从结构上溶解它们方可能凑效。 氯化铵:有片剂及注射剂,常与其他止咳祛痰药配成复方制剂,比如复方贝母氯化铵片、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等,我院常用的祛痰水“苏芬氏合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铵、甘草流浸膏等,效果不错。氯化铵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这可能成为不良反应),反射性引起气管、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部分氯化铵吸收入血后,经

呼吸道排出,由于盐类的渗透压作用而带出水分,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临床使用:口服,每次0.3-0.6 g,tid,小儿30~60 mg/kg.过量服用可导致高氯性酸中毒,严重肝肾功能减退者禁用。 碘化钾:刺激性祛痰剂,但有粘液溶解和黏液清除作用,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痰少而粘稠者。口服,每次6~10 ml,tid,小儿减半。本品味苦(氯化钾也很难喝),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本品含有“碘”,若儿童长期应用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所以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本品临床用的相对较少。 愈创木酚甘油醚:作用与氯化铵基本相同,并有轻度镇咳、防腐作用,大剂量有平滑肌松弛作用,但当然不可能单用它来平喘。临床常用有片剂、糖浆剂。片剂:每片0.2 g,每次0.2 g,tid或qid.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胃部不适。肺出血、急性胃肠炎等禁用。 此类药物尚有吐根、棕胺合剂等。 黏液溶解剂 这类药物可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比如粘多糖和粘蛋白等),使得粘痰液化,黏滞性降低而容易咳出。 乙酰半胱氨酸:其黏液溶解作用较强,可用于急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扩、肺炎、慢阻肺或手术后等引起的粘稠分泌物过多所致的咳痰困难。有片剂、喷雾剂、颗粒剂、泡腾片等,常用口服,每次100~1200 mg,tid.临床上也有用雾化吸入方式。本药可能引起呛咳、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气管内滴入给药时)、恶心、呕吐等,口服片剂副作用少见,但也能引起支气管痉挛(罕见),所以支气管哮喘患者仍需慎用,

中药药理学试卷

中药药理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中药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

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