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300个常用、次常用实词表(高中160个+初中140个)

高考文言文300个常用、次常用实词表(高中160个+初中140个)

高考文言文300个常用、次常用实词表(高中160个+初中140个)
高考文言文300个常用、次常用实词表(高中160个+初中140个)

2010年高考文言文300个常见实词表

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

哀爱安按案拔白败拜报暴悲北备被倍背奔本逼彼辟蔽毕便遍表并伯薄泊博步裁苍操草策曾差尝长超朝陈称诚驰冲出除处川垂辞次刺促错达殆怠旦独笃度断夺发法反放非分奉服伏复盖苟鼓固寡国过何恨厚胡患或疾即既将解结矜竟就绝堪克困怜弥靡莫能内迫期奇迁劝却如若色稍审甚识适是书疏数孰属率私遂涕图徒王望微闻恶悉相谢幸延阳要宜狱再造贼振志治置诸族左

初中文言文140个实词

昂傲包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会惠及极济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俱聚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塞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顺素汤通痛退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逾缘远云责章知止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

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

1、哀

(1)怜悯,同情例: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2)哀叹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3)悲痛,伤心例:万马齐喑究可哀。《已亥杂诗二首》

(4)声音凄清例: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与元微之书》

(5)丧事。特指父母之丧例: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项羽本纪》

2、爱

(1)爱护,待人好例: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喜欢,爱好例: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3)男女间的情爱例:孟尝君舍人有与君夫人相爱者。《战国策·齐策》(4)爱惜,顾惜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5)吝啬例: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3、安

(1)安稳,安全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安适例: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3)完善例: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

(4)安宁例: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李将军列传》身体还算健康,内心也很平静.

(5)安心例: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李将军列传》敌人很容易对付啊!”这样军心才安定心下来。

(6)享受,养生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

(7)抚慰,安抚例:上下齐同,则宜抚安。《赤壁之战》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

(8)安置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9)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10)哪里例: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

(11)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4、按

5、案

(1)在时的短足木盘例:肇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

(2)几案,一种矮长桌例:(孙权)因拔刀斫前秦案。《赤壁之战》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

(3)一般的桌子例: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

(4)文书,案卷例:视案籍烦简。《新唐书·陆贽传》

(5)案件例:却怎么了结此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6)审察,察看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

(7)用手向下压,摁例: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夫那)《订鬼》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

(1)通“安”,安定例:案土息民以待其弊。《过秦论》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

6、拔

(1)拔出来,抽出来例:项庄拔剑起舞。《鸿门宴》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2)拔出来例: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之围》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

(3)提拔,选拔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4)高出,超出例: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5)攻克,攻占例: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谏逐客书》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

(6)移易,动摇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戊午上高宗封事》他自认为这是子孙称帝而万代不会改变(动摇)的事业,(7)挺拔例: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雁荡山》雁荡山许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

7、白

(1)白,与“黑”相对例: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2)洁净,纯洁例: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也要保持节操,留取人生之清白

(3)皎洁例: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只看见一轮皎洁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4)亮例:正望鸡鸣天下白。《夜起》

(5)明白例:然使君案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然而总管的冤屈还未伸(明白),还是没有用

(6)告诉,报告例:阿母白谋人,贫贱有此女。《孔雀东南飞》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

(7)表白,陈述例:四月十四夜,乐天白。《与元微之书》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8)酒杯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9)介词,凭例: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高祖还乡》好好问一下为凭什么改了姓、换了名,

8、败

(1)毁坏,破坏例: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赔秦国。

(2)打败对方例: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李将军列传》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

(3)打败仗,与“胜”相对例: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核下之围》从没有失败过

(4)使衰落例: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

(5)失败,与“成功”相对例: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赤壁之战》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

(6)残败,凋残例: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芙蕖》只有霜打的枯萎凋残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7)破旧例:余区区处败屋中。《项脊轩志》

(8)破烂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外表似金如玉,内里却是破棉败絮

9、拜

(1)下跪叩头或打恭作揖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

(2)谒见,拜见例: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君赐。《新婚别》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3)拜谢例: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殽之战》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4)任命官职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把粮食献给政府,使献粮的人能得到爵位

(5)接受官职例: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于是,就辞去丞相职位不就任

(6)奉上例:臣不敢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7)敬辞。恭敬地例:如拜托;拜读。

10、报

11、暴

(1)凶恶,暴虐例: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

(2)急躁例: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

(3)急例: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4)侵害例: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周处》一起祸害(侵害)百姓

(5)强盗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段太尉逸事状》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而遭杀害

(1)晒,晒干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即使再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2)暴露,冒着例: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

(3)显露例: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因此,周蓼洲先生,他的忠义显扬于朝廷,

12、悲

13、北

14、备

(1)具备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备)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2)防备例: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3)预备,准备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

(4)充数例: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5)完备,详尽例: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6)措施,办法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7)副词。周全,尽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

15、被

(1)被子例: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2)遭受例:忠而被谤。《屈原列传》忠实却遭受毁谤

(3)布满例: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垂老别》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

(4)介词,表被动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吃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5)加于,给予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1)通“披”,覆盖于肩背;穿着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

16、倍

17、背

18、奔、

19、本

(1)草木的根或茎干例: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习性要求是:树根要舒展

(2)本源,根源例: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以九分之一的力量跟其余的九分之八为敌,这和邹国跟楚国为敌有什么分别呢?〔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那么,〕为什么不从跟本着手呢?

(3)根本,基础例:此得失之本也。《吕氏春秋·骄恣》

(4)推求本源例: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5)根据例: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图画》

(6)本来,原来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

(7)本业,古指农业例:今背本而趋末。《论积贮疏》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

(8)稿本,书册例: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现在保留着底稿舍不得丢掉,

(9)母金,本钱例:我等是小本经纪。《智取生辰纲》

(10)自已或自已方面的例:难道就没有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11)书册的计量单位例: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

20、逼

21、彼

22、辟、

23、蔽

24、毕

25、便

26、遍

27、表

28、并

29、伯

30、薄

(1)草木丛生的地方例:死林薄兮。《涉江》死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啊(2)薄,与“厚”相对例: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活板》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

(3)不足,微薄例: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4)瘠薄,与“肥沃”相对例:岁种薄地一顷余。《杜陵叟》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5)淡薄,与“浓”相对例: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羌村三首》父老们都谦称酒味太淡,并说是因为黄黍地无人耕种的缘故

(6)浅薄,与“深”相对例: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7)减轻,减少例:薄赋敛,广积畜。《论贵粟疏》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

(8)接近,临近例: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岳阳楼记》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9)侵入,混杂例:矢溺皆闭基中,与饮食之气相薄。《狱中杂记》犯人的尿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

(10)轻视,看不起例: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不起自己

31、泊

32、博

33、步

(1)徙步行走例: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李将军列传》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

(2)踏,踩例:步石磴,登绝顶。《游龙门记》踏着石磴,登上山顶

(3)慢慢地走,散步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触龙说赵太后》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

(4)左右脚各迈一步的距离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劝学》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5)步子,脚步例: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6)步兵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赤壁之战》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

(7)古代长度单位,周时一步为八尺,秦时为六尺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

34、裁

35、苍

36、操

37、草

38、策

(1)竹制的马鞭例:执策而临之。《马说》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

(2)鞭打,驱赶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鞭打它不一定是得当的方法,

(3)简策,成编的竹简例:大事书之于策。《春秋经传集解序》

(4)登记,记录例:策勋十二转。《木兰诗》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

(5)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例:(晋侯)受策而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接受策书迟出

(6)帝王封臣下例:策亮为丞相。《三国志·诸葛亮传》

(7)古代的一种文体例:贾谊的《治安策》,苏轼的《敖战守策》

(8)拐杖例: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夸父追日》他的丢弃的那根拐杖,变成为桃林。

(9)柱着(拐杖)例: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扶老,手杖)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

(10)计谋,策略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

39、曾

40、差

41、尝

42、长

(1)长,与“短”相对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

(2)高,高大例:高者挂罥长林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3)长久例:举手长劳劳。《孔雀东南飞》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

(4)长度例: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5)优势,长处例: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试拿殽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

(6)擅长,特长例: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墨子·杂守》(7)常常,经常例:茅檐长扫净无苔。《书湖阴先生壁》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8)长江的简称例: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出没无常

(1)老,年长例:熟与君少长。《鸿门宴》他你年龄,谁(老,年长)大谁小?”

(2)生长例:生于地,长于时。《论贵粟疏》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

(3)排行第一例:木兰无长兄。《木兰诗》我木兰没有兄长(4)抚养,使···成长例:养孤长幼在其中《论贵粟疏》抚养孤老,养育幼儿一切费用都要从农业收入中开支。

(5)增长,增加例:堕军实而长寇仇。《殽之战》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

(6)首领例: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多种武艺,大家推选他当头领。

(7)做······首领例:天帝使我长百兽。《狐假虎威》天帝派遣我来掌管百兽的,

(1)多余的例:(王)恭作人无长物。《世说新语·德行》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2)兴旺,强盛例:此神农之所以长。《吕氏春秋·知度》

43、超

44、朝

45、陈

46、称

(1)称轻重例:度而取长,称而取重。《商君书·算地》

(2)称颂,赞许例: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

(3)号称,称作例: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

(4)声称,称说例:手把文书口称敕。《卖炭翁》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声称皇帝的命令

(5)出名,著名例:不以千里称也。《马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6)述说,说例:孔子称“其不逊也宁固”。《训俭示康》孔子说:‘与其不谦虚,宁愿固陋。

(7)称引,援用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列传》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1)相称例: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47、诚

48、驰

49、冲

50、出

(1)由里而外。出去例:遂与之俱出。《游褒禅山记》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2)发出例: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发出一句话回答;

(3)外出例: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廉颇蔺相如列传》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

(4)出征,出发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

(5)经过例: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殽之战》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

(6)拿出例:君乃直出密诏示之。《谭嗣同》谭君就直截了当地拿出皇上的密诏给袁世凯看

(7)现出,露出例: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水位低落,石头显露

(8)超出,超过例:古之圣人,其也人也远矣。《师说》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

(9)生长例: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孙雀东南飞》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

(10)产生例: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都想不出办法来

(11)离开京城,到外地任官例: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12)出产的东西例:殚其地之出。《捕蛇者说》他们竭尽田里的出产

(13)花瓣的分支例: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窦娥冤》一定要感动得六月雪花滚滚如绵,

51、除

(1)宫殿的台阶例: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2)泛指台阶例: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东京赋》

(3)农历的最后一天例: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岁暮归南山》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

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4)修治,整理例: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

(5)清除,去掉例:攘除奸凶《出师表》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

(6)任职,拜官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7)不计算在内例: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52、处

(1)止息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孙子·军争》

(2)处在,居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郑东阳马生序》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

(3)居住例: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诗经·七月》说是为了过冬,进到这破屋居住。

(4)共处,交往例:与贵酉处二十日。《指南录·后序》与北军那两个头目相处二十天,

(5)处置,决断例: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壁之战》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处置这个局面!

(6)处刑罚例: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1)处所,地方例:床头屋漏无干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2)方面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3)时刻,时间例: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53、川

54、垂

55、辞

(1)诉讼的言辞或供词例: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秋官·乡士》听他成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2)言辞,文词例: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侯嬴)竟然没有一言半语相赠(不闻不问的意思)

(3)语句例: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意思是写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信中)言辞十分顺畅透彻。

撰,写。书,信也。以为,用以作为之省略。贽,礼物。畅,通顺。达,说理透彻

(4)文章见:表被动例: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5)借口,托辞例: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动不动就以朝廷为借口

(6)命令例: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译文: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7)审问,审讯例:单于使上津召武受辞。《苏武传》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

(8)辞别,告别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鸿门宴》:“沛公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

(9)推辞,不接受例:臣列且不避,厄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10)辞谢例:使皇武子辞焉。《殽之战》(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辞谢他们

(11)拒绝例:公辞焉。《殽之战》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12)古代的一种文体例: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56、次

(1)军队临时驻扎的地方。军队驻扎一宿为舍,两宿为信,三宿为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例:又暗中让吴广到戍卒们停留的处所旁的祠堂中

(2)按顺序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例:陈胜吴广都在本次九百人的农民队伍里

(3)次序,顺序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例:其余船都依次前进(4)旁边,水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例: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

(5)中间日遣罗吏于水次,候望权军《赤壁之战》例:日遣罗丽吏于水次,侯望权军。

(6)差一等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例: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

(7)第二令予司马昭去探前路《失街亭》例: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命令第二个儿子司马昭去了解前面道路上的情况。

(8)量词。表示动作次数例:历险数次,遂达峰顶。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

57、刺

58、促

59、错

60、达

61、殆

(1)危险例: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必然失败。

(2)大概要例: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3)几乎,差不多例:所有永嘉(一带)的山水,几乎都游历遍了。

(4)将要例:姑娘心里多么悲伤,担心回家遇上色狼。

(5)疑惑,困惑例: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6)威胁,危险期例:德不报而身见殆这正是所施恩德都没来得及被报答,却又得罪了人家,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做法。

(7)通“怠”,懒惰例:农者殆则土地荒种地的农人要是懒惰田地就荒芜了

62、怠

63、旦

64、独

(1)单独自例: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

(2)孤独自例:可叹我的生活毫无愉快啊,寂寞孤独地住在山里。

(3)独自例: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4)独特,与众不同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5)老而无子的人例:老而无子曰独

(6)仅,只,唯独例: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7)却,偏偏见例: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8)表示反问。难道例:我虽然无能,难道会单怕廉将军吗?

65、笃

66、度

(1)尺码,标准确例:我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2)限度数例:活者的时间有限,用起来要珍惜,要用接近死亡的时间来衡量

(3)制度,法度例: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

(4)器量,胸怀例:常有大度。时常有博大得胸怀

(5)常态例: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6)越过例:只要龙城的飞军李广驻守,敌人的战马就无法越过阴山。

(7)度过例:奔赴边关。

(8)谱(曲)例: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固自度此曲

(9)表示次数。回,次例: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

Duo

(1)用尺量例: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2)估计,推测例:请(你)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3)考虑例: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

(4)衡量例: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68、夺

(1)丧失,耽误例: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

(2)脱落例:穗巨而芳夺。

(3)夺取例: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

(4)强行改变例:母亲改嫁了。

(5)罢免,免去例:肃政廉访司于是逮捕了总管,威胁他使他屈服,并罢免了他的官。

69、发

(1)射击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

(2)拨动例:里面根很粗大的铜柱,向周围伸出八条横杆,横杆上装置机关,(用来)拨动机件。

(3)出发例: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4)征发,征调例: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

(5)派遣,派出例:(得到消息后)楚怀王就将楚国所有兵力悉数发动。

(6)发动例: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7)发作,爆发例:我愿继续以一个恶人来成全大家的。

(8)打开例:

(9)发现例:又怎么能发现狼的踪迹来指示给您的猎鹰猎犬呢?

(10)拿出例: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个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

(11)送出例:派人送信给赵王

(12)抒发例: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

(13)花开例: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

(1)头发例:又有剪头发为僧,闭门不出,

(2)古长度名,十毫为发。因以形容细微例:没有丝毫差错。

70、法

(1)覆,翻转例:酒酣,反斗而击之。

(2)违以,违背例:反古者未必可非。

(3)反叛,背叛例: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4)同“返”。返回,往还例: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同“返”,归还例:公子收下食品,退回玉璧。

(6)反省例: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7)回复例: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8)反,与“正”相对例:功与失败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恰恰出现相反的情况。

(9)反而(副词)例: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72、放

(1)放逐例: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2)指京官调任外省例:因此胡景桂就被委任为宁夏知府。

(3)释放,放脱例:毛宝帐下军人放养白龟,得白龟酬恩。

(4)发放例:月钱放过了不曾?

(5)安放,搁置例:疑疑吞吞地把搁置下得拨子又插到弦中

(6)放纵,放任例:宾客放为盗贼。

(7)开放例:今岁春寒叶放迟。

73、非

(1)违背例: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2)错误,不对例:感觉现在是对的,以前是错的。

(3)批评,指责例: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指责)。

(4)无,没有例: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

(5)认为不对例:是己而非人,俗知同病的意思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常的毛病。

(6)不是:例: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

(7)不例:不请教就不能增长见识。

(8)除非,除了例:除了刘豫州,没有人比得上曹操。

74、分

(1)分开例:现在,天下已分开成魏、蜀、吴三国,

(2)分离例:唉,他离大道也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3)分给例:吃的和穿的,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必定分(赏赐)给别人(旁边的人)

(4)分辨,辨别例: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5)分散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6)半例: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7)长度单位名,十厘为一分例: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

(1)名分,职分例: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

(2)情分例: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

(3)料想例:我料想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

(4)理当,按理例:我按理应当自杀,

75、奉

76、服

(1)承担,从事例:现在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他家承担服役的人不会少于二人

(2)服从,降服例: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3)信服,佩服例:大家这才都信服地动仪的绝妙。

(4)适应,习惯例:

(5)衣服,服装例: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

(6)特指丧服例:秦穆公穿着白色的(丧服)衣服在郊外等候,(7)穿(衣服)例: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大全

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高考要求 1.语文高考的统一考试的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高中语文教材附录的340个文言实词是高考查的基本的文言实词。 考纲规定语文高考要考查的文言虚词,主要是常用的“安、但、而、耳、夫、盖、故、何、乎、或、即、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惟、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还有八个双音节文言虚词:得无、否则、何况、何其、然后、然则、虽然、无巧。其中“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这二十个文言虚词是最基本的。 复习建议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抽象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抽象用法和在文中的具体用法 3.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和常用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5.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知识。 6.注意从上下文,从文段作者的历史背景,从语法关系去翻译文言文。 7.强化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翻译和做题训练。 8.文言文翻译在考试中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尤其是要将重点字词的原意翻译清楚,要做到“信”、“达”、“雅”,要忠实原文,不误解,不漏掉,不增译,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要注意演播下列翻译方法: ①留就是保留不译那些古今通用的内容。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等。将它们挪移译文中即可。 ②换文言文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包括一些古今异义的词、通假词、偏义复词等。对于这些词,就要以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换掉它们。如“涕”译为“眼泪”;“蚤”译为“早”;“作息”译为“劳动”;“河南”译为“黄河以南”。 ③补是对文言文中各种省略实行的一种方法。若属于主语省略,就得补出主语;若属于宾语省略,就得补出宾语;若属于介词结构省略,就得补出介词结构,以保证译文的完整顺畅。 ⑤删去掉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诸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语气助词等。保持译文的简洁紧凑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⑥调对文言文中的那些特殊语序、特殊句序进行调整,诸如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9.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在上下文中,根据语言环境的语言规律判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 ①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B.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C.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D.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言听计从) ②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推断下面加点的词的词义。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精选(二)(整理精校版)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精选(二) 高考二轮复习 0111 09:50 ::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精选(二) 73.函 ①匣子,用匣子装: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74.好 ①女子容貌美:鬼侯有子而好 75.盍 ③何不:盍各言尔志 76.恨 ①遗憾,不满意: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恨恨:惆怅、悲伤: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77.护 ①统辖:今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78.患 ①忧虑,担心: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②忧患,灾难: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③祸患: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 ④讳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79.麾 ①战旗:城上以麾指之

②部下:广谓其麾下 ③指挥,挥动:麾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 80.贿 ①财物: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81.或 ①也许、或许: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如果: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82.疾 ①痛心,痛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②妒忌:庞涓恐其贤于已 ③痛:举疾首而相告曰 ④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83.集 ①鸟栖于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84.即 ①走近,靠近:来即我谋 ②倘若,如果: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③登上: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85.亟 ①赶快:君亟定变法之虑 ②屡次:亟请于吴公 86.及 ①到达: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连累,关联、推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比得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接近: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⑤遭受:卒不去,故及于难。 87.既 ①已经,以后: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③不久: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88.假 ①借:假书满架 ②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宽容: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④非正式的:乃以吴叔为假王 89.贾 ①商人: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②做买卖: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③价格:求善贾而洁诸 90.见 ①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相当于“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1.简 ①挑选,选择: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 92.间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用字及注释

常用字注释 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 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⑦比喻 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 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bǐng。通“屏”(摒)。抛 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bàng(棒)。依傍,沿着;⑧合并,兼并; 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③成编的竹简;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⑤策问。⑥计策,计谋;⑦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乘:①驾车,驱马拉车;②登,升;③趁着,凭借;④压服,欺压;⑤追逐;⑥计量,计算;⑦shèng(剩)。春秋时晋国史书叫做“乘”;⑧shèng(剩)。量词; 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堂房亲属;⑥副,与“正”相对;⑦ zòng(纵)。南北方向。⑧zòng(纵)。放纵,纵容;⑨【从容】1.不慌不忙,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 殆:①危险;②近于;③副词。大概,恐怕;④通“怠”。懒惰; 道:①路;②规律,道理;③指道家,道教;④主张,思想,学说;⑤从,由;⑥说,讲; ⑦dǎo(导)。引导;⑧dǎo。通,疏导;(⑦、⑧后写作“导”)⑨量词;⑩古代行政区域名;堵:①古代建筑墙的单位 而: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②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 承等关系。③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⑥如,像; 凡:①凡是,表示概括;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 方:①方;②古代代称面积的用于,“方十里”即纵横十里;③方向,方位;④地的代称;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比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兵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诚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赠从弟》) 旦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堵墙环堵萧然。(《五柳先生传》) 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凡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②总共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方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奉①通“俸”,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孤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愚公移山》)

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虚词大全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十八个虚词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18个虚词的用法 1、“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精选(三)(整理精校版)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精选(三) 高考二轮复习 0111 09:50 :: 高考常考文言实词精选 145.斯 ①则,那么:如知其非义,斯速已也 ②此:有美玉于斯 146.是 ①正确,认为正确:觉今是而昨非 ②这个,这样,这些:是又在六国下矣 ③前置宾语的标志:唯利是图 147.适 ①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③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④享有: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48.收 ①逮捕:乃收付狱讯 149.速 ①招致:至丹以荆卿为计,时速祸焉 ②迎请,邀请: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皆从之150.书

①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②书信: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③书法、字体:举世唯知其书 151.署 ①代理: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视 152爽 ①过失,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53.朔 ①农历的每月初一: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②北方:朔气传金柝 154.孰 ①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②谁,哪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③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成熟: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155.属 ①劝,导: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②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④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⑤等、辈、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写作:屈平属草稿未定 ⑦相连接:平原君使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156.绥 ①安抚: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157.索 ①求取,寻找:求索不得货贿不至 158.数 ①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②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③法则、规律: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④屡次:范增数目项王 ⑤技艺、方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⑥拼命追求的样子: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159.率 ①大致,一般: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②全都,一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③顺着、沿着: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160.私 ①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私下,私密:地私见张良 161.素 ①空,白白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向来,一向:素善留侯张良 162.特 ①独,只: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中考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比 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 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乘 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旦 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 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奉 ①通“俸”,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孤 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公移山》) 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 两股.战战。(《口技》) 故 ①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②所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固 ①顽固、固执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归田园居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使至塞上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燕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完整word版)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大全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劝说,说服②勉励,奖励③勤勉,努力。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高考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 1、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被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5、本 ④本业,指农桑。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8、病 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④受困。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14、乘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辆。 超乘者三百乘。(《崤之战》) 18、除 (1)名词。

①殿阶。 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9、短 1、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2、缺点;短处。 3、。(短屈原于顷襄王) 30、多 1、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 33、非 4、责怪,反对。(是是非.非) 36、盖 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39、顾 1、回头看;回头。(赢得仓皇北顾) 8、表轻微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1、归 3、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 42、国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5、恨 1、。(不满意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6、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我(见谅) 64、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66、怜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78、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79、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82、劝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94、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释?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相当于“而且”,“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学而时习之”。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温故而知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曲肱而枕之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之】 1.用作代词: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 七上: 1、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2)房屋。——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2)开玩笑—— 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 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 (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 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 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 (2)(的)原因;——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 (3)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 13、矩:(1)规矩;(2)法度——不逾矩 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受;——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 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 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 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 20、并:一起。——并怡然自乐 21、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 (3)势力、地位相当。译为:匹敌、相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 (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意思、心意。——鸣之不能通其意。(4)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3、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七下: 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 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 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 (3)错误、过错。作动词时译成犯过错。——面刺寡人之过/人恒过,然后能改4、兵:(1)士兵、军队;(2)兵器、武器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合集】(最新)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篇一】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 A1爱 ①吝惜,吝啬,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②贪:“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 ③同情:“若爱重伤,则如勿伤。”《子鱼论战》 A2安 ①疑问副词“怎么”:“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②疑问代词“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 ③安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④容:“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A3哀 ①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②伤悼(为……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A4按 ①压抑,止住:“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 ②追究,查究:“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③巡行,巡视:“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A5案 ①几案,短长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②通“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 A6昂 ①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A7傲 ①轻视、蔑视:“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②傲然自得,傲世:“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B1伯 ①“长兄,哥哥”,古代以伯、仲、叔、季代表兄弟的排行,“伯仲”连用,常表示“不相上下”之意:“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②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③同“霸”:“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B2被 ①遭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②覆盖:“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018)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②衣食所安 ③安能辨我是雄雌▲君谓计将安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多歧路,今安在 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比至陈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③ 备:前人之述备矣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犹得备晨炊 本:本在冀州之南此之谓失其本心 奔:屠乃奔倚其下猛浪若奔 毕:吾与汝毕力平险群响毕绝录毕,走送之 薄: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厚积薄发 鄙: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兵:①可汗大点兵▲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②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革非不坚利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②而两狼并驱如故▲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似曾相识燕归来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袒右,称大楚 出:奋袖出臂不复出焉皆出酒食不敢出一言以复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君谓计将安出 辞:辞去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次: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策:①束手无策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③执策而临之 ④策之不以其道 诚:①帝感其诚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宜开张圣听▲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乘: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从: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便舍船,从口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⑥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⑦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⑨赠从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