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考化学(广西专用)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1讲 钠及其氧化物(含解析)

2014届高考化学(广西专用)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1讲 钠及其氧化物(含解析)

2014届高考化学(广西专用)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1讲 钠及其氧化物(含解析)
2014届高考化学(广西专用)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1讲 钠及其氧化物(含解析)

第1讲钠及其氧化物

[考纲要求] 1.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2.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3.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考点一钠

1.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主要化学反应

特别提醒(1)实验室中钠常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但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和汽油中。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1.金属钠着火,不能用H2O、干冰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掩埋。

答案 钠是活泼的金属,能与H 2O 、CO 2反应 沙子

2.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银白色金属钠――→O 2

(生成Na 2O )表面变暗

――→

H 2O

(生成NaOH )出现白色固体

――→H 2O

(NaOH 潮解)表面变成溶液

――→CO 2

(生成Na 2CO 3·10H 2O )白色块状物质

――→风化

(生成Na 2CO 3)白色粉末状物质

3. 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a 水、b 乙醇、c 稀H 2SO 4的三个小烧杯中,反应速率由快

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a>b 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 +

间的置换反应,H +

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 +

的能力可知H +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b ,因而反应速率为c>a>b

特别提醒 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 +的反应。 3. Na 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4.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 4溶液 ②NaCl 溶液 ③Na 2SO 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 3)2溶液 答案 ①④⑤

解析 2Na +2H 2O===2NaOH +H 2↑,①中Mg 2+

+2OH -

===Mg(OH)2↓,④中反应消耗

水,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Ca(OH)2产生沉淀,⑤中Ca 2+

+HCO -

3

+OH -

===CaCO 3↓+H 2O 。

5. 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 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

验证反应实质。实验时,往100 mL 大试管中先加40 mL 煤油,取3

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 FeSO 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仔细观察, 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试管的溶液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大试管内________;长颈漏斗内____________。

(4)写出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点拨 解答本题时要明确以下三点:

(1)钠的物理性质:密度小,熔点低,有金属光泽。

(2)钠的化学性质活泼,遇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

(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

答案(1)有气泡生成,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FeSO4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最终完全溶解

(2)下层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3)下降上升

(4)2Na+FeSO4+2H2O===Fe(OH)2↓+Na2SO4+H2↑

解析本题以实验探究考查金属钠的性质。(1)金属Na与Fe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 先与水反应,使Na粒熔化,并随气泡的生成而在两种液体界面处上下跳动。(2)因反应生成的NaOH又与FeSO4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3)因产生了H2,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故大试管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4)2Na+2H2O +Fe2+===Fe(OH)2↓+H2↑+2Na+。

归纳总结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思考方法

考点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完成下列表格

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 A

B.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2N A个电子

C.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Na+数目为N A

D.1 mol Na2O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2N A

答案 A

7.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比较下列两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①Na2O2+CO2②Na2O2+SO2

二组:③Na2O2+FeCl3(溶液) ④Na2O2+FeCl2(溶液)

问题:(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3)Na2O2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强氧化性?

答案(1)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2O2+2SO2===2Na2SO4

(2)③、④反应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放出,④中气体明显少于③中气体,因

为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Fe(OH)3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④中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Na2O2氧化并生成Fe(OH)3,Na2O2与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也会有O2产生。

(3)Na2O2与水反应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放出O2,在遇到有还原性物质时会表现出强

氧化性。

8.某溶液中含有HCO-3、SO2-3、CO2-3、CH3COO-4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A.CH3COO-B.SO2-3C.CO2-3D.HCO-3答案 A

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HCO-3+OH-===CO2-3+H2O,HCO-3浓度减小,CO2-3浓度增大;SO2-3具有还原性,被Na2O2氧化,浓度减小;CH3COO-几乎不变。

(1)Na2O2的电子式为Na+Na+,O2-2是个原子团。(2)Na2O2与H2O、CO2的

反应都是Na2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3)在研究Na2O2与其他溶液反应时,要注意Na2O2的强氧化性和溶液的强碱性。

有关过氧化钠的定量计算

1. Na 2O 、Na 2O 2分别与H 2O 反应后浓度的定量分析

思考 等物质的量的Na 2O 和Na 2O 2分别投入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什么关系?二者溶液的质量差是否相等? 提示 根据反应:Na 2O +H 2O===2NaOH Δm 62 g 18 g 80 g 62 g 2Na 2O 2+2H 2O===4NaOH +O 2↑ Δm 2×78 g 32 g 124 g

归纳总结 (1)Na 2O 与Na 2O 2物质的量相等时,溶液的质量差相等。

(2)Na 2O 与Na 2O 2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得NaOH 相等,同时消耗的水也相等,溶剂也相等,故二者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均相等。

【例1】 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 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

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 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

思路点拨

解析 (1)甲、丁相比:

甲:Na →NaOH 消耗H 2O ,溶剂减少 丁:NaOH 无反应 溶剂不变 故NaOH 的质量分数:甲>丁。 (2)乙、丙相比:

?

??乙:2Na 2O ――→H 2O

4NaOH

丙:2Na 2O 2――→H 2O

4NaOH +O 2

故乙、丙溶液完全等同。 (3)乙、丙与甲相比

甲:Na 乙:Na 2O 丙:Na 2O 2

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时,Na(甲)所得NaOH 是乙、丙(Na 2O 、Na 2O 2)所得物质的量的1

2,

它们所消耗的水相等,故溶剂相等,因此甲的质量分数比乙、丙小。 答案 B

2.Na 2O 2跟H 2O 、CO 2反应的减量计算技巧

(1)Na 2O 2固体中滴入水,固体质量的变化

(2)Na 2O 2吸收CO 2时,固体质量变化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Δm

2×78 g 2×106 g 2×106 g -2×78 g =56 g 2×44 g 32 g 2×44 g -32 g =56 g (3)Na 2O 2吸收CO 2时,气体体积差量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ΔV

2 L 1 L 2 L -1 L =1 L

【例2】 物质的量相同的N 2、O 2、CO 2混合后,通过Na 2O 2颗粒一段时间,测得体积变为

原混合气体体积的8

9(同温同压下),此时N 2、O 2、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1∶0

B .6∶9∶0

C .3∶4∶1

D .3∶3∶2

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一是抓住N 2不变,Na 2O 2与CO 2反应生成O 2。,二是依据“等物质的量”、“89

”进行巧设,便可快速解题。

解析 设反应前N 2、O 2、CO 2的体积都为3,则反应前总体积为9,反应后总体积为8。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ΔV 2 1 1 2 1 (9-8)=1

即反应消耗CO 2 2体积,生成O 2 1体积, 故反应后:V (N 2)=3,V (O 2)=3+1=4 V (CO 2)=3-2=1,

三者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为3∶4∶1。 答案 C

3. Na 2O 2跟CO 、H 2的反应(在有足量O 2存在的条件下)的计算技巧

2CO +O 2=====点燃

2CO 2①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②

①+②得:Na 2O 2+CO===Na 2CO 3(虚拟的反应) 即:CO 可被Na 2O 2完全吸收 2H 2+O 2=====点燃

2H 2O ③

2Na 2O 2+2H 2O===4NaOH +O 2↑④

③+④得:Na 2O 2+H 2===2NaOH(虚拟的反应)

归纳总结 凡分子组成符合(CO )m ·(H 2)n 的物质,W g 该物质在O 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 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 2O 2后,固体增重必为W g 。或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 、O 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该条件。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 (1)无机物:H 2、CO 及H 2和CO 的混合气体;

(2)有机物:CH 3OH (甲醇)、HCHO (甲醛)、CH 3COOH (乙酸)、HCOOCH 3(甲酸甲酯)、C 6H 12O 6(葡萄糖)等。

【例3】 取a g 某物质在O 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Na 2O 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

固体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 ,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 A .H 2

B .CO

C .C 6H 12O 6

D .C 12H 22O 11

解析 C 项可变形为(CO)6(H 2)2;D 项变为C·(CO)11(H 2)11,因而反应后质量增加大于a g 。 答案 D

有关过氧化钠的探究实验

【例4】 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变质,生成Na 2CO 3。

(1)某过氧化钠样品已经部分变质,请你设计实验,限用一种溶液和水,证明过氧化钠已经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样品中还有过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BaCl 2溶液,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 2O 2已经变质 (2)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样品中仍有Na 2O 2

【例5】 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Na 2O 2与干燥的CO 2不能发生反应,

当有少量水存在时,Na 2O 2可与CO 2发生反应生成Na 2CO 3和O 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_(填字母)。a.大理石b.小苏打c.烧碱

d.盐酸e.稀硫酸f.稀硝酸

解析根据实验甲: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防止Na2O2受潮)。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浓硫酸(用来除去CO2中的水)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说明干燥的CO2与Na2O2不反应。再根据实验乙:在试管Ⅰ内装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说明潮湿的CO2与Na2O2发生了反应。因盐酸、硝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反应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HCl等干扰实验,又因硫酸钙的微溶,故CO2的制取不能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钙,因此只能选用稀硫酸和小苏打来反应制取CO2。

答案(1)防止Na2O2受潮

(2)浓硫酸除去CO2中的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二氧化碳只有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

(4)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

(5)b、e

高考题组一 有关Na 、Na 2O 、Na 2O 2参与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结构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Na 2O 2+2H 2O ―→4NaOH +O 2↑ H 2O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

(2011·上海,18A)

(2)Na 2O 2与H 2O 反应制备O 2 Na 2O 2+H 2O===2Na +

+2OH -

+O 2↑

(×)

(2010·天津理综,5B)

(3)钠与水反应

Na +H 2O===Na +

+OH -+H 2↑

(×)

(2008·广东理科基础,30A)

(4)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 的离子方程式为2Cl -

+2H 2O=====通电

Cl 2↑+H 2↑+2OH -

(×)

(2010·江苏,3A)

(5)1 mol 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 个电子

(√)

(2011·大纲全国卷,12D)

(6)Na 2O 、Na 2O 2组成元素相同,与CO 2反应产物也相同

(×)

(2010·山东理综,13B)

(7)Na 2O 2的电子式为

(×)

(2010·课标全国卷,7A)

高考题组二 钠及其氧化物的综合应用

2. (2012·北京理综,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切开的金属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 +O 2===Na 2O 2

B .向AgCl 悬浊液中滴加Na 2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 +S 2-

===Ag 2S ↓+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2-3+2H2O

答案 B

解析Na在常温下与O2反应生成Na2O,加热的条件下才生成Na2O2,A错;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这属于沉淀的转化,即AgCl白色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Ag2S黑色沉淀,B正确;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固体,NaOH固体吸水形成白色粘稠物,再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故C错;D选项中NaHCO3少量,而Ca(OH)2过量,故离子方程式应为HCO-3+OH-+Ca2+===CaCO3↓+H2O,D错。

3.(2011·上海,20改编)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①③B

答案 A

解析2Na2O2+2CO2===2Na2CO3+O2Δm=2CO2-O2=2CO

由此可知:Na2O2与CO2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是生成CO2时燃烧掉的CO的质量。

故可采用以下反应方程式分析解决问题:

2Na2O2+2CO2===2Na2CO3+O2转移2e-Δm=2CO

1 mol 1 mol 1 mol 1 mol e-28

28=1 mol

故可判断①、③项物理量正确。

4.(2010·安徽理综,13)将0.01 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 mL 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①Na2O2②Na2O③Na2CO3④NaCl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或者原子守恒可知,0.01 mol的Na2O2和Na2O分别与H2O 反应都生成0.02 mol NaOH,因此①、②中阴离子浓度相等,又由于Na2CO3溶液中CO2-3发生水解:CO2-3+H2O HCO-3+OH-,故阴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大于0.01 mol,而④中Cl-的物质的量不变,为0.01 mol,因此四种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①=②>③>④。

5.(2009·上海,10)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A.0.2 mol中子B.0.4 mol电子

C.0.2 mol质子D.0.4 mol分子

答案 B

解析由2Na+2D2O===2NaOD+D2↑,9.2 g金属钠可以与重水反应生成0.2 mol氢气(D2),这样的0.2 mol氢气(D2)含有0.4 mol中子、0.4 mol电子、0.4 mol质子和0.2 mol 分子,故B项正确。

误区警示不能掌握重水的组成,忽视D中含有一个中子。

高考题组三有关钠及其氧化物参与的元素综合推断

6.(2009·四川理综,27)已知A~O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B、H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应得到两种碱。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B单质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化合物C的电子式

为________________。

(2)J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与足量的N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这样的反应共有________个。

答案 (1)三 ⅡA

(2)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比硒化氢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3)4NH 3+3O 2点燃,2N 2+6H 2O

(4)Mg 3N 2+8HNO 3===3Mg(NO 3)2+2NH 4NO 3 (5)2

解析 本题是综合性较强的无机框图推断题。关键要找出突破口。突破口往往需要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与框图相结合而确定。例如本题:有关B 的描述判断是Mg ,符合D 的只能是Mg 3N 2,淡黄色化合物C 为Na 2O 2(或K 2O 2),结合Na 2O 2(或K 2O 2)的性质与“蓝色沉淀”确定G 为NaOH(或KOH),而O 为含Cu 2+

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框图,

可知A 为N 2。框图中“I ――→H A ――→H L ――→H M ――→J

N ”是一条重要信息,该形式往往隐含“连续氧化”这一重要转化关系。又知H 为单质,是Na 2O 2与J 反应后的产物,可确定H 为O 2。以上转化关系为“NH 3――→O 2

N 2――→O 2

NO ――→O 2

NO 2――→H 2O

HNO 3”,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Mg 3N 2与HNO 3反应也可理解为Mg 3N 2+H 2O ―→Mg(OH)2↓+NH 3↑,产物与HNO 3又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有两个反应:Na 2O 2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 +O 2↑(或2K 2O 2+2H 2O===4KOH +O 2↑);3NO 2+H 2O===2HNO 3+NO 。

规范指导 本题以框图推断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意在考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题涉及的物质相当多,且转化关系复杂,稍不注意可能进入死胡同而无法求解。首先要充分利用题述关键条件,如“C 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框图中出现频率最高的H 、反应现象等,先推断出关键物质,然后顺藤摸瓜推断出A ~O ,推断完毕一定要将结论代入题干和框图进行验证。注意书写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时,不要漏“”和电荷。

1.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 .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答案 B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A.Na和H2O

B.Na2O2和H2O

C.Ca(OH)2溶液和Na2CO3

D.Ca(OH)2溶液和NaCl溶液

答案 D

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钠易与非金属S、Cl2等反应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

C.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D.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于100 ℃

答案 B

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只有在常温下才生成Na2O。

4.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水等无机物反应,还能跟酒精、醋酸等有机物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

答案 C

解析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和水反应的异同要用比较法,研究时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来进行,用到实验法、观察法。未涉及分类问题。

5.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小球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B.有气体产生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答案 C

解析钠密度比水小,浮在液面上,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H2吹动钠游动,放出的热量使熔点低的钠熔成小球,反应生成NaOH,使c(OH-)变大,使平衡Ca(OH)2(s) Ca2+(aq)+2OH-(aq)向左移动,Ca(OH)

沉淀析出,液体变浑浊。

2

6.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 D

解析 Na 2O 2与CO 2和H 2O 反应过程中,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错误,D 正确;Na 2O 2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生成O 2,故Na 2O 2不是碱性氧化物,A 错误;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O 2,会引入新的杂质,B 错误。

7. 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 2O 2

或K 2O 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 2O 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Na 2O 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 .Na 2O 2分别与水及CO 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 2时,需要水和CO 2的质量相等

C .Na 2O 2分别与水及CO 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 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 .Na 2O 2的漂白原理与SO 2的漂白原理相同 答案 C

解析 Na 2O 2的电子式为

,故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A

错误;生成相同量的O 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B 项错误;由得失电子守恒知二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C 项正确;Na 2O 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SO 2易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故原理不同,D 项错误。 8. 将W g 某气体与一定量的O 2混合后通入装有足量Na 2O 2固体的密闭容器中,用间断电

火花不断地引燃气体,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固体质量增加W g ,则气体可能是 ①H 2、②CO 、③CO 与H 2混合气体、④甲醛、⑤乙二醇蒸气中的

( )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2H 2+O 2=====点燃

2H 2O 及2Na 2O 2+2H 2O===4NaOH +O 2↑可得虚拟总反应:H 2+Na 2O 2===2NaOH ;根据化学方程式:2CO +O 2=====点燃

2CO 2及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可得虚拟总反应:Na 2O 2+CO===Na 2CO 3。由此可衍生出以下规律:凡组成符合(CO)m H n (m 、n 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的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再通入Na 2O 2固体中,固体增加的质量恰好等于该物质的质量。

9. 某溶液中含有HCO -

3、CO 2-

3、SO 2-

3、Na +

、NO -

3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 2O 2粉末充

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 )

A .NO -

3

B .CO 2-

3、NO -

3

C .SO 2-

3、NO -

3

D .CO 2-

3、NO -

3、Na +

答案 A

解析 Na 2O 2粉末加入溶液中,SO 2-

3因被氧化而减少,因有NaOH 生成,则HCO -

3与之

反应生成CO 2-

3,使CO 2-

3、Na +

均增加,HCO -

3减少,整个过程中只有NO -

3浓度保持不

变。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可用水来确定某Na 2O 粉末中是否含有Na 2O 2

B .可用CO 2来确定某Na 2O 粉末中是否含有Na 2O 2

C .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 2O 中的Na 2O 2

D .将足量的Na 2O 2、Na 2O 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答案 A

解析 CO 2、H 2O 与Na 2O 2、Na 2O 均能反应,但与Na 2O 2反应时能产生气体,不过因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O 2也是气体,故CO 2和Na 2O 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 2O 2反应则会产生气泡而有明显的现象,故A 项正确、B 项错误;在空气中加热Na 2O 2与Na 2O 的混合物,后者会转化为前者,故C 项错误;D 项中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试液中后,均先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试液变为红色,但因Na 2O 2具有漂白性,最后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故D 项错误。

11.5.6 L CO 2气体迅速通过Na 2O 2固体后得到4.48 L 气体(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这4.48

L 气体的质量为 ( )

A .8.2 g

B .8.8 g

C .6.4 g

D .11 g

答案 A

解析 本题采用差量法,找出气体体积变化量与质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CO 2+2Na 2O 2===O 2+2Na 2CO 3 ΔV Δm 2×22.4 L 22.4 L 22.4 L 56 g

因气体体积减少 1.12 L ,所以质量应减少 2.8 g ,气体原来的质量为 5.6 L

22.4 L·mol -1

×44

g·mol -

1=11 g ,即剩余4.48 L 气体的质量为11 g -2.8 g =8.2 g 。

12.2.1 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

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 A .2.1 g B .3.6 g C .7.2 g D .无法确定

答案 A

解析 ①2CO +O 2=====点燃

2CO 2 ②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③2H 2+O 2=====点燃

2H 2O ④2Na 2O 2+2H 2O===4NaOH +O 2↑ 将①②叠加得:⑤Na 2O 2+CO===Na 2CO 3

将③④叠加得:⑥Na2O2+H2===2NaOH综合分析知,增加的质量为CO和H2的质量和。13.A、B、C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甲+B―→C+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

答案(1)Na2O2H2O

(2)2Na+2H2O===2NaOH+H2↑

(3)供氧剂、漂白剂、消毒剂(任答一种均可)

解析A为淡黄色固体,且是一种化合物,则A可能是Na2O2,则甲是Na,A与甲均可以与B反应,且生成的丙和乙可点燃再生成B,则B是H2O,乙为O2,丙为H2,C 为NaOH,从而推出A为Na2O2符合题意。

14.(1)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反应放热。

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

习小组拟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a2O2+2H2O===4NaOH+O2↑

(2)反应开始后,取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气管p口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结论a正确

反应开始前先将导管q口蘸上肥皂水,反应开始后q口有气泡产生,说明b结论正确(合

理即可)

解析 检验O 2常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要证明反应放热,观察装置可以推测锥形瓶的作用,得出利用锥形瓶内空气膨胀来证明反应放热。

15.呼吸面具中有Na 2O 2,可吸收CO 2放出O 2,若用超氧化钾(KO 2)代替Na 2O 2也可起到同

样的作用。 (1)

KO 2

C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kg Na 2O 2和1 kg KO 2分别和CO 2反应,生成的O 2的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__。

(3)等物质的量的CO 2分别与足量的Na 2O 2、KO 2反应,生成的O 2的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________。

(4)你认为选用________作补氧剂更合适,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KO 2+2CO 2===2K 2CO 3+3O 2 (2)3∶5 (3)1∶3

(4)KO 2 等量的KO 2和Na 2O 2,KO 2释放出的氧气多

解析 利用类比方法由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可得到KO 2与CO 2的反应方程式:4KO 2+2CO 2===2K 2CO 3+3O 2。等质量(如1 g)的Na 2O 2和KO 2产生的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78×2 mol 、371×4

mol ,故生成的O 2的体积比为0.6∶1,即3∶5;等物质的量(如1 mol)的CO 2分别与Na 2O 2、KO 2反应,生成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 mol 、3

2 mol ,

故体积比为1∶3。从以上两方面计算说明,KO 2释放出的O 2最多,故KO 2作补氧剂更合适。

16.钠在空气中燃烧(如图所示)生成产物的固体物质中除有淡黄色粉末外,还有黑色固体物

质——碳。

(1)请假设黑色固体物质产生的可能原因是 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认假设的正误,某同学进行如下推断:由于金属钠与氧的结合能力比碳强,因此黑色碳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用打孔器钻取一段金属钠,取中间一小块钠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如上右图所示)中加热,观察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有淡黄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生成的淡黄色固体立即变成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生以上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金属钠上有没擦干净的煤油,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碳 ②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 ③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碳 (2)①取得较纯的Na ②2Na +CO 2=====点燃

C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或Na 2O 2+2Na===2Na 2O)

解析 (1)根据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环境可知生成的黑色物质只能是碳单质。产生碳单质的原因可能是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也可能是空气中的CO 2与Na 发生置换反应。 (2)要想证明黑色的碳单质是CO 2与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的,首先要排除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以用打孔器取金属钠,其表面不会有残留的煤油。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Na 2O 2的有关性质探究如下: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Na 2O 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

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褪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甲同学认为是Na 2O 2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氧气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乙同学则认为是Na 2O 2与水反应时产生了H 2O 2,H 2O 2的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 2O 2溶液并振荡。

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验证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了H 2O 2,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说明简要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溶液的红色褪去

②在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待反应完成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体放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有H2O2生成

(2)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氧气,若红色褪去,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正确,反之,则不正确。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可用广口瓶等其他仪器代替烧杯,合理即可)

解析Ⅰ.(1)①溶液的红色褪去,是因为H2O2有漂白性,能漂白酚酞。

②H2O2在MnO2催化下能放出氧气,可在加入过氧化钠后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气泡放出可直接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2)如果要验证是氧气氧化酚酞,则可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通入氧气来检验。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

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页 1 第 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

课时作业(十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年1月中旬北京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市民对空气PM2.5指数的关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元素均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故A、B正确。PM2.5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故C正确。砷是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答案:D 2.(2013年安徽名校联考)将过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①Ca(OH)2②BaCl2③NaAlO2④Na2SiO3 ⑤Ba(NO3)2⑥苯酚钠⑦Na2CO3 A.①②④⑦B.②③⑥⑦ 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 解析:过量SO2通入Ca(OH)2、BaCl2、Na2CO3溶液中,不能出现白色沉淀,通入NaAlO2,Na2SiO3、Ba(NO3)2、苯酚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D 3.(2012年福州市期末)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B.脱水性 C.强氧化性D.吸水性 解析: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因为是含有水分的蔗糖,所以还体现了吸水性。

高中化学--钠的几种化合物 练习(解析版)

高中化学--钠的几种化合物练习 1.(广东省高一期末)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碱性氧化物 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C.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D.向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A 【解析】A.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碱性氧化物,Na2O2还会产生氧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说法正确; C.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产生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C说法正确; D.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产生碱性物质,滴加酚酞变红,但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溶液褪色,D说法正确; 答案选A。 2.(山东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的是() A.Na2O2B.CaO C.KF D.NaHCO3 【答案】A O,阳离子为Na+,所以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故【解析】A.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2- 2 A符合题意; B.CaO中阴离子为O2-,阳离子为Ca2+,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B不符合题意; C.KF中阴离子为Fˉ,阳离子为K+,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C不符合题意; HCO,阳离子为Na+,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D不符合题意; D.NaHCO3中阴离子为- 3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状况时放出的CO2体积相同 B.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 C.它们的质量相等时,在水中电离出相同数目的Na+ D.它们的质量相等时,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物质的量相等的CO2

2014届高考化学复习红对勾单元综合测试1

单元综合测试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1-9每小题2分,10-18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 A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A选项二者的单位不同;B选项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不是单位;C选项正确;D选项1 mol 任何物质都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但不一定是原子,如水。 2.“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 C.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均为22.4 L/mol D.10 mL 2 mol/L H2SO4溶液中取出的5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正误判断。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正确;质量的单位是g,B错;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 L/mol,C错;同一溶液的浓度是一定值,不随体积变化而变化,D错。 3.(2013·南宁一中模拟)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 -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答案]C [解析]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物质的量浓度,得c(H+)+c(K +)+3c(Al3+)=2c(SO2-4)+c(OH-),因c(OH-)浓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故有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从1 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配制5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62.5 g胆矾 D.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NaOH 4 g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生氢材料甲由X、Y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确定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2g甲固体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可燃性单质气体乙,同时得到2g化合物丙。 ②用0.05mol甲与0.8g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丙。 请回答: (1)乙的分子式____。 (2)写出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丙中的阴离子_____。 【答案】H2 2NaH+O2点燃 2NaOH 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 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 【解析】 【分析】 由0.05mol甲与0.8g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 则M(甲)= 1.2g 0.05mol =24g/mol,根据甲由X、Y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NaH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g)=H2↑+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H2,丙为NaOH,据此分析。 【详解】 由0.05mol甲与0.8g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 则M(甲)= 1.2g 0.05mol =24g/mol,根据甲由X、Y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NaH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g)=H2↑+NaOH,符合题意,则乙为H2,丙为NaOH; (1)乙的分子式为H2; (2)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O2点燃 2NaOH; (3)丙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检验氢氧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 2.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三种金属单质A、B、C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以下是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请考生掌握。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 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 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 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 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1.回归教材,强化主干基础知识梳理记忆。二十几天有计划地以化学课本、配套练习用书、平时复习笔记和自己平时积累的错题档 案为蓝本,利用最佳记忆时间来梳理记忆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反应规律、重要的方程式及实验原则等的知识,形成一 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备忘录上一定是自己总结出的最中心、最精辟、最重要、最能体现主题的结论。强化记忆,为高考(微博)取胜做好 基础保证。 2.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提升能力。了解自己知识弱点,针对这个知识点,突击一日多题训练,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有针对 性地解决知识缺漏,使知识结构优化。广东卷化学考题风格是考核 基础重视能力,内容主要体现在主干知识上。这二十几天要高度重 视选择题训练,稳拿基础分;四个大题中力争有机题、原理化学反应 题不失分,重视实验能力、新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 问题能力,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实验探究和基本计 算能力是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地方,在最后的阶段可重点做几个实 验(如摩尔盐的制备、物质分离、离子检验、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全程完成实验报告,增加实验经验,答好实验题。 3.考前20天,天天做套卷。考前20天,天天计时做套卷(50分钟),目的是保持题感,熟悉题型,体会做题思路。学会把握时间, 控制解题速度,树立高考信心。特别是多练中等题,做一些难度适 中的化学高考套题,有利于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到了真 正考试的时候,可以立刻进入临战状态,取得应有的成绩。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化学复习要把握学习的“序”

在化学复习中应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先基础后能力,先个别后一般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学习,逐步加深,控制难度,适度练习,侧重习题的演变和扩展,锻炼灵活处理 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化学复习要把握几新 1.形式新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表现的形式新。化学复习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看两三遍后就会索然无味, 若我们第二遍研究电影的表演艺术,第三遍研究电影的外景选择, 第四遍研究电影的服装设计,这样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样,化学复习应在一个部分重点研究一个问题,把这部分内容学会、学透。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以氧化还原为主线,采用对比的方法, 并且以结构引出性质再带出用途和制备。另外应拓展和归纳,如能 净水的物质有哪些,延伸出ClO2、Na2FeO4等。 2.感悟新 复习中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最后落实到“怎么做”,学以致用,使死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变活。如离子反应中,以(CH3COO)2Pb生成为例来理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3.总结新 高三复习不是简单罗列,而应该通过勾画横纵线条,织成一张网。如: a.元素化合物复习:横向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纵向:结构→化学性质→存在、用途、制备。 b.有机化学:横向:卤代烃→醇→醛→酸→酯;纵向:如以浓 H2SO4加热为条件发生的反应有: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等。 c.实验:如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哪些气体?可能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复习不论从形式、过程、结果都体现了创新。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常见物质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

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钠及其化合物 1.常见无机物A 、B 、C 、D 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1)若A 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 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为常见挥发性强酸,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C 、D 都是常见气体,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A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4)若A 、B 、C 的水溶液均显碱性,焰色反应均为黄色,D 为2CO ,举出C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33Fe(NO ) 治疗胃酸过多、发酵 粉、泡沫灭火器等 【解析】 【详解】 (1)若A 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为氨气,B 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B 是NO ,D 是氧气,C 是二氧化氮,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 故答案为: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 (2)若A 为常见挥发性强酸,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D 是Fe ,B 能和D 反应生成C ,则A 是硝酸、B 是硝酸铁、C 是硝酸亚铁,则B 的化学式为33Fe(NO ), 故答案为:33Fe(NO ); (3)若A 、C 、D 都是常见气体,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C 是二氧化硫,A 是硫化氢、D 是氧气、B 是S ,A 的电子式是 , 故答案为:; (4)若A 、B 、C 的水溶液均显碱性,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都含有Na 元素,D 为2CO ,A 为NaOH 、B 是碳酸钠、C 为碳酸氢钠,B 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碳酸氢钠能水解,所以其用途有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泡沫灭火器等,

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知识点总结58743

一.金属钠 2.钠的化学性质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1) (2)钠与水反应 现象: 离子方程式:----------------------------------------------------------------------------------- (3)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 (4)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反应。 例如:①钠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钠与FeCl3溶液反应:--------------------------------------------------------------------- 3.钠的制取保存及用途: (1)制取: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_____或________中。 4.钠的存在与用途 自然界中钠只能以_______态的形态存在,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工业上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反应如:4Na+TiCl4(熔融)=Ti+4NaCl,另外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 5.钠的化合物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保存密封保存密封保存 化学式Na2CO3Na2CO3·10H2O NaHCO3 俗 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易溶于水 溶解度比较: 热稳定 性 稳定易失水、风化受热易分解:---------------------------------------- 色 态 白色粉末无色晶体 H+ NaOH 不反应HCO3-+OH—=CO32-+H2O 用途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胃酸过多 转化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银白色金属钠 (2).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 a.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b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 可见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钠及其化合物 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气体B 为纯净物,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 (1)组成A 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 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Ca 、H 、N 2Ca HN 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 34NH 6HCHO +→ (或6124C H N )26H O + 【解析】 【分析】 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 中含有Ca 元素,可知沉淀F 为CaCO 3,4.0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00g =0.04mol 100g/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 中含有Ca 元素,其质量为 0.04mol×40g/mol=1.60g ;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 为NH 3,所以溶液D 中含有NH 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 中含有N 元素,固体A 中含有N 元素;气体B 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0.448L =0.02mol 22.4L/mol ,固体A 中Ca 元素的质量为1.60g ,则其 他元素为1.90g-1.60g=0.30g ,可先假设E 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 、NO 2、O 2,则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 ,而0.02mol NO 或NO 2或O 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 ,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 2,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 ,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 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 中的三种元素为:Ca 、N 、H ;Ca 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 中Ca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质量为1.60g ,N 元素的和H 元素质量为0.04g 共0.30g ,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 的化学式可能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 【学习目标】1、记住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保存、用途。 2、记住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3、理解钠与醇、水、酸反应的实质。 4、理解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重点难点】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钠与醇、水、酸反应的实质,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完成预习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理解钠与醇、水、酸反应的实质,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钠的物理性质 (1)钠是一种色金属,硬度较(填“大或小”),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比煤油(填“大或小”)熔点较(填“高或低”)。 (2)如何从试剂瓶中取一小块钠(写出所用的仪器和操作的过程) . 2. 3.钠的保存:钠应保存在中,原因是。 4.钠的制备:钠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5.钠的用途: 二、基础自测: 1.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 / 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 / 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2.钠着火应用扑灭。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钠与醇反应和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是否相同? - 1 -

2.钠与熔融态的盐反应和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有何不同? 二、总结整理: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9.2g 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A.0.2mol 中子B.0.4mol 电子 C.0.2mol 质子D.0.4mol 分子 2.将钠、镁、铝各0.3 mol 分别放入100 ml 1 mol / 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2:3 B.6:3:2 C.3:1:1 D.1:1:1 3.下列物质混合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钠②碳酸氢钙溶液加热③氯化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 ④硫代硫酸钠与盐酸混合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 ④ D.①②③ ④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完成《步步高》P52-P53 页中的习题。 - 2 -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高考第一轮化学总复习资料 (13)

第十八讲氧族元素 【考纲要求】 1.理解氧族元素嘚性质递变规律; 2. 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嘚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嘚重要性质; 3. 了解硫嘚氧化物对环境嘚污染及环境保护嘚意义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一、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符号及核电荷数, , , , 。最外层电子数为,最高正价(除O外),负价。 2.共性(用R表示氧族元素): (1)氢化物通式,除H2O外,氢化物嘚水溶液显性。 (2)除O外,都有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其中化合价是、;最高价氧化物嘚水化物嘚化学式为。 3.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从O — Te,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 (1)与H2化合嘚能力及氢化物稳定性(从上到下)(与H2不直接化合),氢化物水溶液嘚酸性、还原性。 (2)单质熔沸点、密度,为半导体。 (3)氧族比同周期卤素非金属性要。 二、硫 1、硫单质为_色固体,溶于CS2,溶于水,溶于酒精。 2、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S + Fe == ,S + Cu == ,生成价金属硫化物。

②与非金属反应:S + H2 == 3、还原性:S + O2 == 三、臭氧:色味嘚气体,具有性,可作漂白剂。 与氧气相互转化:。 同素异形体:定义:; 例如:。 四、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 H2O2嘚化学性质:(1)(2)(3)弱酸性 (4)不稳定性:(5)漂白性 五、硫化氢 1、物理性质:色气味嘚气体,ρρ空气,能溶于水,有性, 2、化学性质:⑴可燃性:O2充足; O2不足。 ⑵还原性: a.与SO2反应 b.与卤水反应(用X2表示Cl2、Br2、I2)c.H2S能与KMnO4、HNO3、浓H2SO4、FeCl3等氧化剂反应。 ⑶不稳定性:;⑷弱酸性 3、实验室制H2S: 六、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色气味嘚气体,溶于水,液化。 2、化学性质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分散系(含方法提示和解析)

智能考点 分散系 Ⅰ.课标要求 1. 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的概念。 2. 了解浊液、溶液、胶体的联系与区别。 3. 掌握溶液的组成,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4. 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的有关计算。 5. 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有关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Ⅱ.考纲要求 1. 了解溶液的含义。 2.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Ⅲ、教材精讲 1. 分散系 (1) 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2) 组成 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其他粒子的物质。 (3)分类: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浊液、溶液、胶体。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3.溶液 (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为g 。 (3)质量分数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4.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10—9 m~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路”,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②电泳: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胶体的电泳。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③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受到破坏而析出沉淀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一般可通过加热、加电解质、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的方法来使胶体聚沉。这一现象说明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4)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法:如通过研磨,将分散质微粒研磨至直径达1~100nm 后,直接将其分散在分散剂中而制备胶体。 ②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如水解反应,或调节溶液的浓度使反应生成的物质的直径达1~100nm 而制备胶体。 (5)胶体的提纯——渗析 利用半透膜,将待提纯的胶体装在半透膜的袋内,将袋子 悬于水中(如图)。袋内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 入水中,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留在袋内。这样可 以除去混杂在胶体中的小分子和离子。 Ⅳ.典型例题 例1.某温度下,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NaCl 和6.5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 、30% B 、%1005.61005.35.26?++ C 、26.5% D 、 %1005 .35.61005 .35.26?+++ 【解析】本题是一道围绕溶解度、质量分数浓度进行命题的计算型选择题,主要还考察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很容易错选D 。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属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g 在CO 2中燃烧生成MgO 和C ,是放热反应 B .工业上通过电解MgCl 2溶液制取金属镁 C .Mg 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D .镁可以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MgO 可以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 B 解析 金属Mg 可以在CO 2中燃烧生成MgO 和C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A 项正确;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MgCl 2来制取金属镁,B 项错误;Mg 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Mg 置换出Cu ,形成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项正确;Mg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MgO 的熔点很高,常用作耐高温材料,D 项正确。 2. .(2019·金华高三模拟)向分别盛有100 mL 水、100 mL 0.1 mol·L -1盐酸、100 mL 0.01 mol·L -1NaOH 溶液的X 、Y 、Z 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 mol Na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 +2H 2O===2Na ++2OH -+H 2↑ B .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 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 .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 .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 答案 D 解析 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A 错误;三个烧杯中,Y 烧杯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最剧烈,B 错误;X 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 ,Y 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 、NaOH ,Z 烧杯中生成NaOH ,且Z 烧杯中原溶质为NaOH ,故三个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 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 2的量相同,D 正确。 3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气体A 的饱和溶液―――→Ⅰ加入食盐A 与食盐的饱和溶液―――――→Ⅱ通入足量气体B 悬浊液――→Ⅲ过滤 晶体――→Ⅳ 纯碱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考化学与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与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E、F、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金属A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②红褐色沉淀C与物质E反应__________。 ③F与黄绿色气体乙反应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吸收实验过程中的黄绿色气体乙,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 (3)将G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会产生一种红褐色的液体。你认为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______之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Cl2 FeCl2 2Na+2H2O=2Na++2OH﹣+H2↑ Fe(OH)3+3H+=Fe3++3H2O 2Fe2++Cl2=2Fe3++2Cl﹣ Cl2+2OH﹣=Cl﹣+ClO﹣+H2O 1~100nm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解析】 【分析】 金属A是食盐中的元素为Na元素,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Cl2,则与Cl2反应的气体甲为H2,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金属A与水反应生成的D为NaOH,盐酸与金属B反应,生成的产物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G与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B为变价金属,应为Fe,所以F为FeCl2,G为FeCl3,C为Fe(OH)3,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食盐中的金属元素是Na,所以金属A是N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与Cl2反应的气体甲为H2,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金属A与水反应生成的D为NaOH,盐酸与金属B反应,生成产物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G与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B为变价金属,应为Fe,所以F为FeCl2,G为FeCl3,C 为Fe(OH)3。 (1)由以上分析可知,乙为Cl2,F为FeCl2; (2)①金属A为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 H2↑; ②红褐色沉淀C与物质E反应是氢氧化铁和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2020-2021学年度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5)

…………○…………: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度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5) 化学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氧化铅-铜电池是一种电解质可循环流动的新型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224 PbO Cu 2H SO ++442PbSO CuSO 2H O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Cu 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PbO 2电极 B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C .正极反应式:224 42PbO 2e 4H SO PbSO 2H O - + - ++++ D .电池工作过程中,两个电极的质量均减小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Ba 2+、Mg 2+、NO 3-、Cl - B .-+ c(OH ) c(H ) =1012的溶液:K +、Na +、AlO 2-、SO 42- C .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K +、Mg 2+、SCN -、NO 3- D .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3的溶液:Na +、NH 4+、ClO -、CO 32- 3.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外…………○……………○……装※※订※※……内…………○……………○…… A .该装置将锌置换铜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电解池 B .盐桥的存在使内电路离子流动不畅,因此灯泡忽明忽暗 C .相比于单池单液原电池,该装置电流更持续和稳定 D .盐桥中K +向左侧烧杯移动,因为左侧是负极区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说法错误的是( ) A .近期,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从化学角度,可用含氯的消毒剂、75%酒精、过氧化氢进行病毒的杀灭 B .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 和NO 反应生成N 2和CO 2 C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CO 2、SO 2,造成大气污染,从而使雨水 pH=5.6 D .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能等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5.有关羊毛、聚酯纤维的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羊毛和聚酯纤维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水解 B .羊毛与聚酯纤维可用灼烧法区分 C .该聚酯纤维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D .由单体合成该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6.工业上综合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还含有Fe 2O 3、FeO 、SiO 2)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铝土矿稀硫酸过滤 ???→滤渣?????→氢氧化钠固体 焙烧硅酸钠 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中,用不到的装置是( ) A . B . C . D . 7.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工业合成氯化氢时氢气过量 B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