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会判断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学会选择适当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主要根据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来选择。

3.注意基本仪器(如过滤器、冷凝管、分液漏斗、容量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能根据除杂原理和要求,正确选择试剂和设计试剂的顺序以及实验步骤。

5.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概念的判断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6.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仪器、步骤和误差分析)。

7.能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过滤:除去溶液中的。如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1)操作要点

①“一贴”:将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紧贴,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不留空隙。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靠”:漏斗颈末端紧靠,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玻璃棒要抵住,使液体充分过滤;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璃棒的引流下流入漏斗。

(2)注意:若过滤后要得到洁净的不溶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使水面,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操作2~3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2.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蒸发而析出晶体,以得到溶质。

注意事项:(1)进行蒸发时,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要太多,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

(2)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

(3)加热时,不能把水蒸干后再停止加热,待时停止加热,用余热把剩余的水蒸

干。

3.蒸馏原理: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较低的液体跟固体的混合物。使液体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1)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接受器)、、胶管。

(2)操作步骤:加热蒸发,冷凝收集。

(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防止暴沸。

②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③冷凝水进出。

④实验开始时,先开,后。实验结束时,先,后。溶液不可蒸干。

4.萃取与分液

(1)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

萃取剂要求:

①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

(2)分液:下层的液体从放出,上层的液体从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

(3)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塞子及漏斗。分液漏斗上面的塞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查。

(4)萃取与分液的步骤:①;②先加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振荡;③静置分层;

④分液。

5.写出玻璃仪器的名称

图1-3-6

6.粗盐的提纯(填写空白)

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NaOH→→HCl

→→NaOH→HCl

(3)NaOH→→→HCl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摩尔

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

2.阿伏加德罗常数:=。

★有关“物质的量”的认识:

①1 mol“微粒集体”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即近似为个微粒。

②对于由分子或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量相同,所含分子数或原子数相同。

③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既是之比,也是之比。

④求物质的量的方法:=c·V

n为,单位为;m为,单位为;M为,单位为;V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单位为L ;=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N为;

mol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即:1 mol物质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物质的质量以“”作单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作单位时,两者的数值。

★有关“摩尔质量”的认识:

①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作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离子质量等)。

②1 mol分子(或原子)的质量是1个分子(或原子)质量的倍。

③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不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4.气体摩尔体积

★(1)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认识

①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纯净气体、不反应的混合气体)所占有的体积都约为。

②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 mol。

③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既是粒子数之比,也是物质的量之比,还是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认识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同数目的分子。

②气体反应定律——在有气体存在的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既是 之比、 之比,也是相同状态下气体 。 5.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认识

①从一溶液中取出任一体积的溶液,其溶质的 和 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减少。 ②稀释规则——溶质守恒:稀释前后 不变。 ③混合规则: 有加和性:

。 无加和性:+

,但是一般忽略体积变化。

1.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搅拌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已知

个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 ,则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

4.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 g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的溶液,含有数为

C.标准状况下,22.4 L O的分子数为

D.常温常压下,14 g 含有分子数为

5.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M g

B. g

C. g

D. g

6.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的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关于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7.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①NaOH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KCl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8.常温下,将20.0 g质量分数为14.0%的溶液与30.0 g质量分数为24.0%的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 的混合溶液。计算:

(1)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2)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在1 000 g水中需溶解多少摩尔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溶液的浓度相等?

探究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易”的原则。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例1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氯碱工业中制碱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中含有泥沙和、、、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学校实验小组精制粗盐水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所用玻璃仪器是。

(2)在第Ⅱ步中,加入过量试剂甲后,生成了两种大量的沉淀,则试剂甲为溶液。

(3)在第Ⅴ步中,加入试剂丁直到溶液无明显变化时,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如检验硫酸根离子时,为了排除碳酸根离子、银离子等其他离子的干扰,应先在溶液中加使其酸化,然后再加检验。

例2 化学实验探究小组在学期末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实验室中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中的某一种,为确定各是何种溶液,他们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1)A+B→溶液+气体;(2)C+D→溶液+沉淀;(3)B+D→溶液+沉淀(X);(4)A+D→溶液(Y)+沉淀;(5)沉淀(X)+溶液(Y)→溶液+气体。

由以上实验可知A为,B为,C为,D为。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以物质的量为“桥梁”的各物理量间的转换

例3下列关于气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8 g 气体含有个分子

B.标准状况下,2.24 L 气体含有个氧原子

C.0.5 mol·溶液中含有个

D.标准状况下,33.6 L O含有个O分子

探究四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从定义式入手,欲求,先求和V。

2.从换算式入手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ρ:g·);

(2)饱和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关系:= (ρ:g·)。

3.从守恒观点入手

(1)稀释或混合:溶质的“、守恒”;

(2)溶液中的“离子电荷守恒”。

例4 (1)3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如果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

(2)已知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试判断49%的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 mol·。

跟踪训练若以和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

探究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如500 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c=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反之。例5实验课上老师要求用18 mol/L的硫酸溶液配制500 mL 1 mol/L的硫酸溶液,有下列操作步骤:

①将溶解后的硫酸溶液立即沿玻璃棒转入容量瓶中;

②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倒入烧杯中;

③盖上瓶塞,轻轻摇匀即配制完毕;

④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⑤用量筒量取27.78 mL的浓硫酸。

将以上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并指出操作中所有的错误和不妥之处。

1.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和22.4 L 含有的分子数都是

B.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个氢原子

C.14 g氮气中含有个电子

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2.图1-3-12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A B C D

图1-3-12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 (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

等杂质,选择装置 。

(2)从碘水中分离出,选择装置 ,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 。

(3)装置A 中①的名称是 ,水的进出方向是 。装置B 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

3.(1)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各项中符合安全操作要求的是 (填写序号)。 ①在加油站内拨打手机 ②在煤矿巷道内用明火照明

③闻氯气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④为了节约药品,锌与稀硫酸一开始反应,就做氢气点燃实验 ⑤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2)图1-3-13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

图1-3-13

A 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 mL ,C 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 mL ,用上述四

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一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M 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 (填仪器序号字母)。

(3)粗盐经提纯后得到NaCl溶液,再经蒸发、结晶、烘干得精盐。

①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的瓷质仪器的名称为。

②某同学将所得精盐配成溶液,用于另一实验。实验中需要用100 mL 1 mol/L的NaCl溶液,配制过程中需用托盘天平称取的精盐质量为 g,用于定容的玻璃仪器的规格和名称是。

4.(1)用18 mol·硫酸配制100 mL 1.0 mol·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 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 mL容量瓶 E.10 mL 量筒 F.胶头滴管 G. 50 mL烧杯 H.100 m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编号)。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距刻度线1~

2 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距刻度线1~

2 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作业一

作业内容见课本第20页复习题。

作业二

作业内容见“复习练案”。

作业三

作业内容见“测评试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答案

一.1.不溶物质(1)①滤纸漏斗内壁②漏斗边缘滤纸的边缘③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三层滤纸处玻璃棒(2)蒸馏水浸没沉淀物

2.(2)液体局部过热而致使液滴飞溅(3)出现较多固体

3.(1)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3)①沸石(或碎瓷片) ②烧瓶支管口处③下口上口④冷凝水加热停止加热关冷凝水

4.(1)溶解度分液漏斗(2)下端上口(3)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4)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5.

图1-3-16

6.

﹦↓ ﹦↓ ﹦↓

﹦↓ ﹦O ﹦↑O

二、1.mol mol mol ①③粒子数物质的量④物质的量 mol 物质质量 g 摩尔质量 g/mol 22.4 L/mol 粒子个数

3.g g·相等②

=V/n(1)①22.4 L ②22.4 L/mol (2)②分子数物质的量体积之比

5.w=m(溶质)/m(溶液)×100% c=n/V①物质的量浓度密度②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③质量体积

[自我检测]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海水煮盐即蒸发海水得到盐。

2.D 解析:给试管加热应用试管夹夹持。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失火。砝码的取用应用镊子夹取,以防止腐蚀砝码。滴管的使用应垂直悬空在容器上方,防止污染滴管的胶头。

3.D 解析:n== mol=0.25 mol,M==32 g/mol。

4.D 解析:A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B中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氯离子的数目无法确定;C中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其物质的量大于1 mol。

5.C 解析:摩尔质量指的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即个粒子的质量,因此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为 g。

6.A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a A+﹦2b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B分子中一定有1个氧原子,A原子的数量无法确定。

7.D 解析:首先根据溶液颜色鉴别出溶液,再依次鉴别出其他溶液。

8.(1)20% (2)2.28 mol/L (3)2.48 mol

解析:(1)混合后溶液中的总质量为20.0 g×14.0%+30.0 g×24.0%=10.0 g,溶液总质量为20.0 g+30.0 g=50.0 g,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00%=20%。

(2)混合后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为)=≈0.099 mol,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为)=≈0.043 5 L,混合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8 mol/L。(3)因为混合后溶液中的质量为10.0 g,故其中的溶剂水的质量为50.0 g-10.0 g=40.0 g,根据

=得m=250 g,于是可知,1 000 g水需要溶解物质的量为≈2.48 mol。

[课内巩固练习]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由于没有指明条件,因此2

2.4 L 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A错;因为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个氢原子,B错;14 g 即0.5 mol 含有的电子数应为0.5 mol×7×2=7 mol,即含有个电子,C正确;个一氧化碳分子为1 mol,它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应为1 mol×28 g·(0.5 mol×16 g·)=28 g/8 g=7∶2,D错。

2.(1)D A (2)B 萃取 (3)冷凝管下进上出先将分液漏斗上的塞子拿下后再打开活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塞子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活塞放出液体

解析:(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的过程是蒸发,选D;除去自来水中的等杂质需要蒸馏,应选A。(2)从碘水中分离出的过程是萃取和分液,选B。(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先将分液漏斗塞子拿下后再打开活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塞子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活塞放出液体。

3.(1)③⑤ (2)28.0 21.20 C (3)①蒸发皿②5.9 100 mL容量瓶

解析:(1)①②均易发生爆炸,错误;③利用扇动法闻气体的气味,正确;④反应开始时是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错误;⑤中稀释浓硫酸就应把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正确。

(2)根据仪器特点分析:A为量筒,读数时应平视,读数为28.0 mL,B为容量瓶,C为滴定管,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故仰视读数偏大,D为温度计。

(3)①蒸发时用到的瓷质仪器为蒸发皿;②m(NaCl)=0.1 L×1 mol/L×58.5 g/mol=5.85 g,但称量时应称5.9 g,配制时需要100 mL容量瓶。

4.(1)GECHF或EGCHF (2)BCD

解析:本题是一道溶液稀释、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计算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题。(1)用18 mol·硫酸配制1.0 mol·硫酸,实际是稀释问题的计算及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配制实验操作。根据稀释定律可计算18 mol·硫酸的体积,≈5.6 mL。该体积的液体用10 mL量筒量取比用100 mL量筒量取误差要小,故应选E,不能选A。顺序为GECHF或EGCHF。(2)主要涉及的是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这样会使内壁附着溶质,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不正确;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由于热效应会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的容量发生改变,所配溶液浓度有误差,C、D不正确。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学考知识点资料讲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3.点燃可燃气体(氢气等)前要验纯。 4.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5.分离提纯的装置: 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6.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7.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主要仪器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冷凝水“下进上出”。 8.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9.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放、上层倒”。 10.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11.精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 加氯化钡目的: 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 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 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12.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3.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 l-1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量相同(如氯化氢相对分子量为:36.5,摩尔质量为:36.5g/mol) 14.22.4L/ mol的使用条件: 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5.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个公式:n= 16.溶液稀释的公式:c(浓)·V(浓) = c(稀)·V(稀) 17.两个浓度的转化公式:c=1000ρω/M 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 ..的仪器:××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9.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做题步骤: (1),将已经m,V气,c、V液计算成n, (2)列化学方程式将已知与待求的物质建立联系,求出待出物质的n (3)将求出的n转化为最终要求的m,V气,c、V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20XX 年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 、K 、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Mn :+2,+4,+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苏教版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的冶炼,就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B .冶炼金属时,必须加入一种物质作为还原剂 C .金属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都是被还原 D .金属单质被发现和应用得越早,其活动性一般越弱 解析:选B 由金属冶炼的方法可知,金属冶炼时,除用高温还原法外,还可用电解法、热分解法,后两种方法不用加入还原剂,B 不正确。 2.下列化学反应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 .2NaCl(熔融)=====电解 2Na +Cl 2↑ B .Al 2O 3+3 C =====2 125 ℃ 2Al +3CO↑ C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D .2Ag 2O=====△ 4Ag +O 2↑ 解析:选B 目前金属铝的制备方法是电解氧化铝,其他选项中所涉及的内容均符合理论和生产实际。 3.铝能用于冶炼金属铁、钒、铬、锰等,其原因是铝具有( ) A .两性 B .导电性好 C .熔点低 D .还原性强,且反应放出大量热 解析:选D 铝能用于冶炼金属铁、钒、铬、锰等,其原因一是铝比铁、钒、铬、锰等活泼,铝能把其置换出来;二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得以进行,D 正确。 4.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MgCl 2(熔融)=====电解 Mg +Cl 2↑ B .TiCl 4+4Na =====700~800℃ Ti +4NaCl C .Al 2O 3+3H 2=====△ 2Al +3H 2O

D .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 解析:选C 工业上用电解Al 2O 3的方法制取单质Al 。 5.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A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 .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选D 人类对材料的使用经历了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金属活动性较差、容易冶炼的金属最先被人发现和利用。 6.用H 2、C 、CO 分别与等质量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使氧化铁中的铁全部还原出来,消耗H 2、C 、CO 的质量比为( ) A .1∶1∶1 B .1∶3∶14 C .1∶6∶14 D .2∶1∶2 解析:选B 由3H 2~Fe 2O 3,32 C ~Fe 2O 3,3CO ~Fe 2O 3可知,相同的质量的氧化铁需要的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3×2)∶? ?? ??32×12∶(3×28)=1∶3∶14。 7.工业上,常用Mg 还原法制取金属Ti ,反应原理如下:2Mg +TiCl 4=====高温 2MgCl 2+T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该反应表明Mg 比Ti 活泼;④Ti 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在航天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②③ D .全部 解析:选D 由单质Mg 从化合物TiCl 4中置换出金属Ti ,化合价发生变化,故①②正确;在反应中Mg 作还原剂,Ti 是还原产物,故Mg 的还原性比Ti 强,③正确;④Ti 为性能优良的金属,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④正确。 8.用足量的CO 还原32.0 g 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

最新沪教版化学高一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和实心球模型,都是错误的 汤姆孙: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质子决定元素种类;质子和中子决定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书写 熟练背出1-18号元素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过滤的操作(p24页的思考题) Ca2+、Mg2+、SO 42-离子除杂顺序:Na 2 CO 3 在BaCl 2 之后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 2O→(通电)2NaOH+H 2 ↑+Cl 2 ↑ 阴极:H 2和NaOH(酚酞变红) 阳极:Cl 2 (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的检验:加AgNO 3,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白色沉淀Ag++Cl-→AgCl↓ 氯化氢不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盐酸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前者无H+) 制HCl和Cl 2 方程式及实验装置系列(注意:1微热方程式2除杂3尾气吸收)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与水不能喷泉,HCl可以(1:500) 氯气与铁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注意与Fe与HCl反应产物区别 氯气与钠,铜,氢气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注意可逆符号) 新制氯水成份:三分子四离子;久置氯水成份。 HClO a.强氧化性(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试纸的现象) b.不稳定性(HClO见光分解方程式) c.弱酸性Ca(ClO) 2+2CO 2 +2H 2 O→Ca(HCO 3 ) 2 +2HClO 氯气与NaOH,漂粉精(制法,使用,失效)方程式;漂粉精主要成份,有效成份 溴和碘的提取:2I-+Cl 2→I 2 +Cl-。 Br 2 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水,易挥发,有毒,水封。 I 2紫黑色固体,蒸气呈紫红色,易升华用于分离碘,I 2 的检验:淀粉。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氯水,溴水,碘水。 Br 2和I 2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用于萃取,仪器:分液漏斗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2020届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 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

高中化学铁和铜复习考点教案

高中化学铁和铜复习考点教案 高中化学铁和铜复习考点教案 铁和铜 Ⅰ.课标要求 1.了解铁单质及化合物的颜色.状态及性质。 2.通过合金材料了解铜及化合物的性质。 3.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探究铁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4.能掌握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能列举合金材料的应用。 Ⅱ.考纲要求 了解铁铜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能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掌握铁铜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 Ⅲ.教材精讲: 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FeFeOFe(OH)2FeSO4 Fe2O3Fe9OH)3FeCl3 Fe3O4 CuCu2O CuOCu(OH)2CuCl2,CuSO4 抓Fe.Fe(OH)2.Fe(OH)3.Cu(OH)2.Fe3+.Fe2+.Cu2+.的特性。1.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化学式FeOFe2O3Fe3O4 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 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 价态+2+31/3正2价,2/3正3价 水溶性不溶不溶不溶 与酸的反应FeO+2H+===Fe2++H2O 遇氧化性酸生成Fe3+盐 Fe2O3+6H+===2Fe3++3H2OFe3O4+8H+===Fe2++2Fe3++4H2O 与CO的反应高温 FexOy+yCO===xFe+yCO2 2.Fe2+和Fe3+的比较 Fe2+Fe3+ 水合离子颜色浅绿色棕黄色 氧化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只有氧化性 水解性Fe2++2H2O←→Fe(OH)2+2H+Fe3++3H2O←→Fe(OH)3+3H+ 与碱的反应Fe2++2OH—===Fe(OH)2↓Fe3++3OH—===Fe(OH)3↓ 3.Fe(OH)2与Fe(OH)3的比较 Fe(OH)2Fe(OH)3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 水溶性不溶不溶 稳定性易氧化为Fe(OH)3,空气中加热得不到FeO较稳定:

沪教版高三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高三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一、氮气和氮氧化物 1、氮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空气中78%(体积分数)是氮气。 氮分子(N 2)为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决定了氮气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生产上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N 2 + O 2 2NO N 2 + 3H 2 2NH 3 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自然固氮 → 闪电时,N 2 转化为NO 生物固氮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 2 转化为化合态氮 工业固氮 → 工业上用N 2 和H 2合成氨气 3、氮氧化物(NO 和NO 2):氮元素有+1、+2、+3、+4、+5等五种正价态,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N 2O 、NO 、N 2O 3、NO 2、N 2O 4、N 2O 5。其中N 2O 3和N 2O 5分别是HNO 2和HNO 3的酸酐。NO 是一种无色还原性较强的气体,易被O 2氧化为NO 2,NO 2是一种红棕色的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气体,氧化性强,能氧化SO 2,能使湿润的KI 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常用碱液(NaOH 溶液)吸收。 二、氨和铵盐 1、氨的合成: N 2 + 3H 2 2NH 3 2、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771g.L -1 ,比空气小。氨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可作致冷剂。 氨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称氨水。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应为NH 3 。 放电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1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一、特殊的颜色:】 1.气体: ①黄绿色气体——氯气 ②红棕色气体——NO2 2.固体: ①红棕色粉末——Fe2O3 ②红褐色沉淀——Fe(OH)3 ③黄色晶体——S ④淡黄色固体——Na2O2 ⑤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Si ⑥蓝色沉淀——Cu(OH)2 ⑦常见的白色沉淀——AgCl、BaSO4、Al(OH)3、Mg(OH)2、Fe(OH)2、CaCO3、BaCO3 ⑧常见的黑色固体——Fe3O4、CuO、C 3.溶液: ①I2的CCl4溶液——紫红色 ②溶液含Cu2+(如CuSO4溶液)——蓝色 ③溶液含Fe2+(如FeCl2)——浅绿色 ④溶液含Fe3+(如FeCl3溶液)——黄色 4.焰色反应: ①黄色——Na的焰色 ②紫色——K的焰色 【二、特殊现象:】 1.漂白性: ①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颜色不可恢复)——氯气(起作用的是HClO) ②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颜色可恢复)——SO2 2.气体: ①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O2 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③产生苍白色的火焰——H2在Cl2中燃烧 ④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N2与O2 ⑤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NO ⑥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⑦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NH3遇HCl ⑧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HCl 3.现象的特殊变化 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酸(H+) ②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物质——碱(OH—) ③使酚酞变红的物质——碱(OH—) ④遇淀粉变蓝的物质——I2 ⑤加入KSCN变红的溶液——含Fe3+ ⑥Fe2+溶液中滴加NaOH——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沉淀,变成红褐色沉淀 ⑦Fe3+溶液中滴加NaOH——红褐色沉淀 ⑧Al3+溶液中滴加NaOH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⑨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硝酸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 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哥笔记学业水平-化学科总结 1. 元素组成物质(看得见);(微观)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 例:在奶粉和猪肝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元素;1个H2O分子由2个H 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 2. 常见原子团:SO42-,NO3-,CO32-,OH-,NH4+ SO32- 3.(1)纯净物:可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干冰(CO2) (2)常见混合物:氨水,水玻璃,盐酸(均是溶液),生铁,碱石灰,空气等 (3)氧化物:CO2,Na2O等;盐:金属离子/NH4++酸根离子(酸的阴离子),如: Na2CO3,,NH4Cl 【常见强酸】 H2SO4、HCl、HBr、HNO3【常见弱酸】 H2SO3、CH3COOH、HClO、H2SiO3等 【常见强碱】 NaOH、KOH、Ca(OH)2、Ba(OH)2【常见弱碱】、Al(OH)3、Fe(OH)3等4. 常考【物理变化】:石油的分馏,蒸馏; 二.物质的量(记单位符号,做题时就看单位)等 1. 物质的量(n):单位:mol(摩尔)。表示1mol H2,1mol NaCl,1mol 水(错误写法) 2.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单位:mol-1近似值×1023mol-1。关系式:n(mol)= 3. 摩尔质量(M),单位:g/mol。【怎么算】知道化学式就能算出。关系式:M=m/n 4. 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L/mol。【怎么用】常用在标准状况下(即0℃和 kPa),Vm约为 L/mol,就是如此简单,哈哈。 5. 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mol/L 关系式: 6. 质量(m):g ;体积(V):mL/L 6.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1)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玻璃棒);④移液(玻璃棒引流);⑤洗涤;⑥定容(用到胶头滴管) (2)主要仪器: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化学实验基础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课本) 1.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1)仪器:分液漏斗(查漏);(2)实例:CCl4萃取饱和碘水中的I2 2. 分液(纯粹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1)仪器:分液漏斗;(2)实例:油和水,水和CCl4 3. 蒸馏 (1)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2)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下进上出;③加碎瓷片;(3)实例:乙醇和水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1. NaHCO3溶液(Na2CO3)①方法:加入CO2;②方程式:CO32- + CO2 + H2O=HCO32- 2. FeCl3溶液(FeCl2)①方法:+Cl2;②方程式:Fe2++Cl2 = Fe3+

高中化学 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测试题试卷

铝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原因是() A.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都有气体放出的是() A.NaHCO3B.Al C.Al2O3D.Al(OH)3 3.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下列的实验操作,不能使铝片与硫酸铜反应加快的是()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宜用铜制作盛食品的器皿 B.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只用KSCN溶液就可检验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2+ D.普通玻璃的组成可用Na2O·CaO·6SiO2表示,是纯净物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能采用先与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再过滤的方法的是() A.Fe3O4(Al2O3) B.KCl(NaCl) C.SiO2(CaCO3) D.FeCl2溶液(FeCl3) 6.在Fe2(SO4)3、CuSO4和稀H2SO4的混合液中加入Fe粉,反应结束后,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Fe3+B.Cu2+C.Fe2+D.H+ 7.Mg、Al两种金属分别跟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则Mg、Al两种金属之间的量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B.加入镁、铝的质量比为4:3 C.金属溶解的物质的量相等D.加入的两种金属的质量不等 8.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B.硫酸亚铁C.食盐D.生石灰 9.用一种试剂可以检验一组物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高二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五篇最新

高二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五篇最新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

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总体Cs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

铁和铜及化合物知识点

专题复习八 ----铁及其化合物 一.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密度7.86 g/cm3,熔沸点较高。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 二.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 1)Fe+S(I2) FeS(FeI2) 2)4Fe+3O2 2Fe3O4 3)2Fe+3Cl2(Br2) 2FeCl3 弱氧化剂Fe3+、H+、I2、S、铁后的金属阳离子(置换)… Fe2+ Fe3+ 2.与水反应 3Fe + 4H2O(g) Fe3O4 + 4 H2↑(置换) 注意:铁在常温下不会和水发生反应,但在水和空气中O2和CO2的共同作用下,铁却很容易被腐蚀(生锈/电化学腐蚀) 3 与酸反应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Fe2+ + H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2SO4(浓)Fe2(SO4)3 +3SO2 +6 H2O c)与稀硝酸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3+ = 3 Fe2+ Fe + Cu2+ = Fe2+ + Cu 三、铁的化合物 Fe+CO+3CO+8Al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的制备 Fe(OH)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⑴ FeS O 4晶体中不能有 Fe 3+ ;⑵配制后的FeSO 4溶液中要加入少量铁粉;⑶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 溶液均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 实验:FeSO 4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②Fe 2+ 容易被氧化,所以FeSO 4溶液要新配制.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 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 的长滴管伸入FeSO 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④为了防止Fe 2+ 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化学方程式: FeSO 4 + 2NaOH = Fe(OH)2↓+Na 2SO 4 Fe 2++ 2OH -= Fe(OH)2↓(白色) 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红褐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Fe(OH)3的制备 实验:FeCl 3溶液中加NaOH 溶液. ①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化学方程式:FeCl 3+3NaOH= Fe(OH) 3↓+3NaCl Fe 3++ 3OH -= Fe(OH)3↓(红褐色) ③热稳性:Fe(OH)3对热不稳定,受热能失去水生成红棕色的Fe 2O 3粉末. 化学方程式: 2Fe(OH)3 Fe 2O 3 +3H 2O [小结]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碱受热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3)Fe (OH )3胶体的制备 向加热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FeCI 3溶液,待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便可得到 Fe(OH)3胶体。制备时要注意:⑴不可长时间加热,因为加热会使胶体凝聚;⑵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电解质也可使胶体凝聚。 四.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比较 化学式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物质类别 二元弱碱 三元弱碱 与非氧化性酸的 反应 Fe(OH)2+H 2SO 4=FeSO 4+2H 2O Fe(OH)2+2H + =Fe 2+ +2H 2O 2Fe(OH)3+3H 2SO 4=Fe 2(SO 4)3+6H 2O Fe(OH)3+3H + =Fe 3+ +3H 2O 与氧化性酸的反 应 3Fe(OH)2+10HNO 3(稀)=3Fe(NO 3)3+NO ↑+8H 2O 3Fe(OH)2+10H + +NO 3 -=3Fe 3+ +NO ↑+8H 2O Fe(OH)3+3HNO 3(稀)=Fe(NO 3)3+3H 2O Fe(OH)3+3H +=Fe 3+ +3H 2O 与还原性酸的反 应 Fe(OH)2+2HI=FeI 2+2H 2O Fe(OH)2+2H + =Fe 2+ +2H 2O 2Fe(OH)3+6HI=2FeI 2+6H 2O+I 2 2Fe(OH)3+6H + +2I -=2Fe 2++6H 2O+I 2 热稳定性 分解产物复杂 2Fe(OH)3 Fe 2O 3 +3H 2O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目录 【一、物质的分类】 (2) 【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2) 【三、电解质】 (2) 【四、离子反应】 (2) 【五、氧化还原反应】 (3) 【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七、元素周期律】 (4) 【八、化学键】 (4) 【九、化学反应与能量】 (4) 【十、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5) 【十一、常见的无机物】 (5) 【十二、有机部分】 (6) 【十三、干馏、气化、分馏】 (7)

必修一、二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酸 物质 碱 化合物 盐 纯净物 氧化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1.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mol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约为6.02×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单位:g/mol ;以g/mol 为单位 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n= 。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 ()()(aq V B n B C 。 【三、电解质】 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酸、碱、盐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 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难溶)或水(难电离)。 3.离子共存问题: ①有难溶物生成。如Ba 2+与SO 42-、CO 32—大量共存;Ag +与Cl -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气体生成。如CO 32-、HCO 3-、SO 32-、等离子与H +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如NH 4+与OH -不能大量共存;OH -、CH 3COO -、ClO -与H +不能大量共存。 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 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M m A N N m V V

高中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

学考化学必会知识点快餐版(Ⅰ) 1.溶或熔时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2.溶和熔时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金属单质或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常见电解质:NaCl、HCl、NaOH、KNO3、NH4Cl、BaSO4、AgCl 5.常见非电解质:酒精、蔗糖、CO2、SO3、SO2、NH3 6.盐酸、稀硫酸、NaCl溶液等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为它们是混合物 7.HCI≠盐酸H2SO4≠稀硫酸、NaCl≠NaCl溶液、NH3.H2O(一水合氨)≠氨水 8.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区别在于是否完全电离,而不是导电能力的强弱;常见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CH3COOH、HClO、NH3·H2O等)其电离方程式用≒ 9.盐类水解:显碱性:CH3COONa、Na2CO3、NaHCO3显酸性:NH4Cl、FeCl3 10.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实验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不能用其他酸 11.地壳中含量前五位元素:O、Si、Al、Fe、Ca 12.Si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态(SiO2)存在,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及太阳能电池板等;纯净的SiO2晶体就是石英,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难溶于水,主要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13.三大硅酸盐材料是水泥、玻璃、陶瓷 14.盛NaOH溶液试剂瓶用胶塞不用玻璃塞 15. 三大原子晶体:金刚石、单晶硅、二氧化硅(石英) 16.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10-7~10-9m)不是丁达尔效应 2 19.实验室制氯气用MnO2和浓盐酸,而不是稀盐酸 https://www.doczj.com/doc/7b6362234.html,l4比水重,苯比水轻,二者都是常用萃取剂;酒精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21.不可再生三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一级能源) 22. 化学键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由分子晶体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化学变化时克服的是共价键。 23.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标志:含有金属元素或NH4+),仅含有共价键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共价型的分子晶体(标志:全部是非金属元素组成),含有原子团(如SO42-、NO3-)的物质一定含有共价键 24.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25.短周期是前三周期,共18种元素。第一周期仅有氢、氦两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 z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一、铁的冶炼 基本原理: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等。 设备:高炉 主要化学反应:C+O2CO2;C+CO22CO;Fe2O3+3CO2Fe+3CO2 造渣反应: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二、铁的化学性质 三、Fe2+、Fe3+的特征颜色反应与Fe2+、Fe3+的检验 (1)Fe3+的特征颜色反应: ①加入KSCN溶液,变成血红色溶液Fe3++SCN-[Fe(SCN)]2+(血红色) ②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3++3OH-Fe(OH)3↓(红褐色) (2)Fe2+的特征颜色反应 ①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在空气中颜色变为浅蓝、灰绿,最后成红褐色。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②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再加氯水,溶液即出现血红色。 2Fe2++Cl22Fe3++2Cl-Fe3++SCN-[Fe(SCN)]2+ 上述两种现象常作为判断Fe2+存在的依据。

四、Fe、Fe2+、Fe3+的相互转化 (一)“铁三角”关系 1.Fe2+→Fe3+ 2Fe2++Cl2=2Fe3++2Cl-4Fe (OH)2+O2+2H2O=4Fe(OH)3 2Fe2++Cl2=2Fe3++2Cl 2.Fe3+→Fe2+ 2Fe3++Fe=3Fe2+2Fe3++Cu=2Fe2++2Cu2+(制印刷线路)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一、选择题 1.高炉炼铁时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 A.生成的二氧化碳再转化为一氧化碳 B.去硫、磷 C. 提高炉温 D. 除去脉石(SiO2) 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D)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3、在Fe、Fe2+、Fe3+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同的 ( ) A. 质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电荷数 4、将适量的铁粉加入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3∶2 C、1∶2 D、1∶1 5、在含有Fe3+、Fe2+、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残渣用盐酸处理有气体放出,则与铁粉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最多的是() A、Fe3+ B、Fe2+ C、Cu2+ D、H+ 6、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7、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存放的物质是() A.浓H2SO4 B.浓氨水 C.CuSO4溶液 D.KOH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