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自考《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8043》辅导

江苏省自考《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8043》辅导

江苏省自考《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8043》辅导
江苏省自考《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8043》辅导

指定教材目录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

第二章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幼儿教育

第四章学前教育目标

第五章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学前儿童智能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美感发展与教育

第九章学前课程

第十章学前教育活动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的游戏

主要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

第一节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

(1)教育的界定

1)教育的定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①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②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主要功能

①教育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选择功能

二、学前教育

(1)定义: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

①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

②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2)学前教育的种类及其特点与功能

1)家庭教育,或称家庭学前教育、学前家庭教育

主要特征:

1、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

2、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

3、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2)社会教育,或称社会学前教育、社区学前教育

①含义:指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及私人创办的为学前儿童提供的非正式的教育

②主要特点:

1、接纳对象的社会性

2、社会教育具有娱乐性

3、教育活动的群体性

3)机构教育

含义: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

分类:

1.5~3岁阶段的教育称婴儿教育,也称托儿所教育

3~6岁阶段的教育称幼儿教育,也称幼儿园教育

主要特点:

(1)手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地、和谐地发展(3)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设备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展开

(4)有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机构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过专业训练,尤其是教师,大多是接受过师范教育或通过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的。

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势及发展

一、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学的界定

(1)定义: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2)分类:可以分解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活动论三个分支或三个研究领域。

(3)核心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师一个明显的价值问题,站在什么立场上,赋予何种价值就有可能引发学前教育相关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特性的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特别性的差异(二)学前教育学的性质

1、独立性

2、应用性

3、综合性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

代表人物著作观点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外象内感”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首先,学前社会公育观;其次

是学前教育目的观;再次是学

前教育方式观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

龄段的设想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

1、促使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

人物思想

陶行知对儿童实施六大解放: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陈鹤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能都通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的小些罢了

2、促使西方学前教育理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

人物思想

夸美纽斯提出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

卢梭人得天赋都是善良的,如果顺任天性发展,罪恶就可以消灭,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归于自然,从而形成了教育史上的自然主义教育

福禄贝尔第一,他认为万物是由神而来,神是万物之源

第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并使儿童获得和谐地发展

第三,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我活动和自动的态度

第四,他认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宗教内容,认为这是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

一部分。

第五,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尊重儿童自由,重视游戏价值;使用恩物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人物著作观点

杜威《儿童与课程》《我的教育信

条》《经验与教育》《教育上的

关系与努力》1、消除福禄贝尔主义中的恩物的形式主义的影响,强调建立一个彻底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案

2、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和起点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法》

《教育人类学》

《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

梭利法》《儿童的秘密》《人的

形成》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

2、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

3、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符合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环境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儿童期与社会》《同一性:

少年和危机》他们之间理论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弗洛伊德较多地强调生物本能决定论,而埃里克森在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影响的同时,反对其生物本能决定论,强调社会文化生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班图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社会

学习与人格发展》一是强调个人和环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二是儿童通过直接体验和观察产生学习

三是强调教师和成人的素质

皮亚杰一是认为儿童的智力是一种

认知结构;二是他把儿童认知

结构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三

是认为影响儿童认知结构发

展的因素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对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

的影响和在活动中经过自我

调节所不断取得的主客观的

平衡

(三)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二、儿童观

(3)儿童观的界定

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4)儿童观的形态

4、社会主导形态

(2)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3)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

(5)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三、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四、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

第二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4、定义: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

5、分类:

形成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面向现实)

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面向儿童素养及技能)

4)儿童观的结构

3、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4、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5、精神层面——儿童精神的存在

5)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

主要观点: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6)儿童观的演变

第三节“国”本位的儿童观

第四节“家”本位的儿童观

第五节“神”本位的儿童观

第六节“人”本外的儿童观

第二章教育观

一、定义: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二、学前教育价值观

4、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

教育价值是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

所谓学前教育价值观则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

5、学前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论中,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期望性观念”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学前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再的变异

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

三、学前教育目的观

(三)学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四)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

指针、准则。

2)学前教育环境观

(一)环境观的内涵

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

一类是人际的、社会的环境,另一类是自然的、物质的环境。

3)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一)总称:学前教育实践观

(二)三级水平

一是直接地利用创设的教育环境与幼儿个人或集体发生的互动并施加影响;二是监督教育方案的执行并指对教育成效的测定和分析;三是研讨特点年龄教育方案并加以文字化、类别化、操作化的工作。

(三)三方面观点的内涵

(3)学前教育课程观指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认识。

(4)学前教育教学观是对学前教学本质及过程的根本认识

(5)学前教育评价观“学”的结果评定就涉及评价,评价观涉及为何要评价、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

4)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二、幼儿教育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得加以组织。

三、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因此必须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四、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地、有效地、系统地和综合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五、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

六、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七、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二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教师观

(二)内涵

指对教师的看法、态度。

(三)教师观的层次

考察教师观可以再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教师观;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考察教师观。

(四)当前教师观的主要论点

(4)幼儿教师才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5)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着,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他

们的劳动是崇高、伟大而艰巨的。

(6)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幼儿早期启蒙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的工作,因此,她们从事的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也是科学和艺术工作。

(7)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她们的工作关系到幼儿的未来、社会的未来。

(8)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开创者,应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并以创新的精神与儿童互动、对话。

(9)幼儿教师是一份专门的职业,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武装就不会有科学的成效。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幼儿教育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教育的生态环境

第七节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四、生态环境

含义:指各种生态因子综合而成的影响某种生物(包括人类)的个体、种群或某个群落的环境。

(二)生态系统

含义:指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联系。

(6)教育的生态环境

(一)关系: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和活动,也有与其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且彼此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联系。

(二)含义:多层次的环境与多层面的中心构成教育及其构成要素在内的自然的、社会的及精神的多方面的联系和协调,这便是教育的生态环境。

(三)分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7)生态环境是研究幼儿教育与发展的新视角

重视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是近年来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

八、自然生态环境与幼儿发展

(五)生态圈

6、含义:生物圈是由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中的生物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是地球的表层、外套,呈不规则形状。

7、组成部分:上层为大气圈的一部分,生物圈的中层是水圈,下层是土壤圈(岩石圈)

8、作用:生物圈中大气圈、水圈及土壤圈的生态条件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五)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作用与幼儿的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是指高山、丘陵、平原、极地、沙漠、江河、湖泊、海洋等;生生物环境是指森林、草原、苔原、微生物区原、动物种群、植物群落等。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人类认识、利用和开发的对象。

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生态环境不只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重要的教育内容。

总之,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净化、美化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性情,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7、社会生态环境与幼儿发展

一、社会圈、智慧圈、技术圈

提出者观点

智慧圈维尔纳茨认为人类是改变生物圈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从人类出现以后,

生物圈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叫智慧圈

社会圈马宁社会圈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

的新的特殊形式

技术圈费尔斯曼认为它是人类社会的技术子系统

二、社会生态环境的结构和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是一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前教育性质、发展水平的环境。

2、聚落环境是影响到学前教育机构的布局、教育形式和组织等方面。

3、规范环境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态度、风气、观念等。

4、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人际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环境及社会成员与幼儿园之间的环境等。

第三节人类发展生态与幼儿教育

(6)围观系统

(5)含义:是发展中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体验范型

(6)构成要素

(四)活动

①含义:它是一种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行为,具有自己的动量,且为环境中的参与者所意识到

②主要要素

三、活动内容

四、个体参与这种活动的心理要素

五、活动的目标结构的复杂程度

(五)角色

含义:是指在社会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成员所期望的一系列活动和联系。

(六)人际关系,或人际结构

含义:同时指当一个人在某一环境中对他人的活动加以注意或参与其中时所获得的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存在为双人关系的存在确定了最起码的条件和界定性条件,

双人关系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构成了个体发展的关键背景;二是微观系统中更大的人际结构——三人关系、四人关系等的基础,

双人关系有三种作用形式:1、观察性双人关系2、共同活动双人关系3、主要双人关系6、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

5)中间系统

指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随着人进入新的生活环境而形成和扩展的。6)外系统

指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痛影响发展中的个体的直接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产生相互影响。

7)宏观系统

指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中的一些共同的因素。

6、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的创设

(4)生态学上的学前教育机构

(10)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执行机构,其环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

(11)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幼儿园又是社会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幼儿园作为一个具有特定任务的机构,其自身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物质的、规范的、情感的、技术的层面,而这些层面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的过程,就是幼儿园各项工作运行的过程。

(5)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特性

7)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安全性

5、心理上的安全

①幼儿园中色调鲜艳、明快的环境②幼儿与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③幼儿同伴之间的关系

6、身体上的安全

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五、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指可引发并实际具有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特性

幼儿园的环境,一方面应具有观赏性,生动有趣、富有美感的环境可引起幼儿的视觉作用,引发幼儿的喜爱、兴趣;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不能只局限于幼儿的视觉感受,还应让幼儿充分地与之相互作用。

六、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童趣性

童趣性是指要具有儿童的趣味。

有两层意思:一、指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应具有趣味性;二、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幼儿的环境,环境要反应幼儿的趣味性,而非成人的趣味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趣味性也意味着环境的年龄适宜性.

7、学前教育目标

第四节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和依据

8)教育目标的界定

含义:是一种给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设定的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反应的规格指标,它陈述的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7)是以广义的教育为基点的一般性教育目标

这种教育目标的确定者可以是家长、教师,可以是某一个利益集团,也可以是整个社会。这种教育目标是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

(8)是狭义的教育基点上的教育目标

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未来一代的要求、期望,一般来说,它能较为科学地反映受教育者可能发生的裱花,以及最终应该发生的变化。

第四章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

9、学前教育目标具有对幼儿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规范作用

10、学前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11、学前教育目标最本质的意义是对幼儿发展具有规范、评价(标准)作用

第八节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五、首先是儿童

了解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确定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

六、其次是社会

七、最后是学科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科是很重要的目标生长点。但对学前教育来说,其重要性要低一些。

(8)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

7、学前教育目标的计划性、目的性

(七)学前教育机构的学前教育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具有明确地计划性和目的性

(八)学前社会教育的其他机构的学前教育目标

(九)学前家庭教育目标

第四章学前教育目标适用的范围和层次

(六)学前教育目标是由国家制定的并通过法规或其他行政性文件颁布,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指导价值的目标

(七)学前教育目标是针对国家确定的目标,考虑某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实,以及师资及学前教育设施的状况,确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对本地的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学前教育目标。

(八)学前教育目标是针对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确立的适合特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标。

七、学前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程度

学前教育木匾的层次不同,其可操作性就有区别。越是具体的、下位的目标越具有可操作性。上位目标一定要分解为下位目标才能得以实施。

1、它是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

2、它是幼儿园课程目标

3、它是幼儿园年龄阶段目标

4、它是单元目标

5、它是教育活动目标,也称教育行为目标

(六)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

(13)学前教育目标的不同结构

(6)从教育的基本内容的角度确定学前教育目标

即把学前教育的目标分为体育的目标、智育的目标、德育的目标和美育的目标。这四育的目标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形成了学前教育目标的基本结构。

(7)从学前教育目标的现实媒体——相关大的学科或领域表现教育目标

相关的领域表现的教育目标有健康领域的目标、自然领域的目标、社会领域的目标、艺术领域的目标、语言领域的目标等等。

(8)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确定学前教育目标

(14)布鲁姆的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

他再教育目标的分类学中,提出了以感情、认知、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个体发展构架来确定相关的教育目标,其实质是教育目标“心理化”,以人的身心发展整体结构为出发点和归宿。分类如下:

5、情感领域

6、认知领域

7、动作技能领域

六、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

8)清末《奏定蒙养院章程》中的学前教育目标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这个《章程》提出了3—7岁幼儿保育教育的要旨,即保育、教育目标。

9)建国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建国以来,我国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三个学前教育目标

九、、1952年政务院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

十、、1979年,教育部颁发《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十一、、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7)国外学前教育目标简介

7、日本学前教育目标

日本文部于1990年3月组织制定了《幼儿园教育要领》P87—88

8、美国学前教育目标

美国全国州长协会于1990年2月底在华盛顿会议上正式通过,在由布什总统签署《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中提出了迈向21世纪的全国6大目标和21个具体要求。

9、法国学前教育目标

法国幼儿的教育目标,主要在促进儿童的情绪成熟与社会化,以及身体与认识的发展

10、苏联学前教育目标

苏联于1984年颁布的《幼儿的教育和教学标准大纲》中提出主要目标P90

第五章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体格、体能发展的内涵

体格、体能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是衡量个体身体发展与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体格和体格发展

6、体格的内涵

体格是指人体外表可观察或测量个体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和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等。

7、体格发展、发育

体格发展:指体格的生长发育

广义:指个体在其一生中身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

狭义:指身体发展的状况,如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脊柱弯曲的特征和限度、肩胛角的间距、足弓的测量指数、背力、左右手的握力、肺活量、心率指数、心搏量等发展、变化情况。

8、衡量体格发展的主要标志

体重比=(体重kg/身高cm)*100

胸围比=(胸围kg/身高cm)*100

坐高比=(坐高kg/身高cm)*100

柯普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000(适用于幼儿)

二、体能和体能发展

4、体能的内涵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5、体能发展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技能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提高

三、体格发展和体能发展的关系

9)体格发展与体能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0)强健的特哥是发展体能的物质基础。

11)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也影响着体格的发展。

12)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的体型及姿态。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体格发展

8、体型特征

婴儿期的儿童,头大、躯干长、腿短,显得头重脚轻。

幼儿期,腿部生长加快,头部只占身体的六分之一左右,身体各部分比例逐渐接近成人。

9、足弓特征

年龄较小的孩子,因皮下脂肪较多,故而脚掌心的内凹不明显,形成生理性平足。到3岁左右,因连接小骨的韧带和肌肉逐渐发达起来,脚掌心明显内凹。足弓的初步形成能避免因运动中振动而可能导致的对幼儿身体的损伤或其他潜在的不良影响,

10、运动系统的特征

学前儿童运功系统的特点表明,科学地开展学前儿童的体格训练是什么必要的。

11、循环系统的特征

在幼儿期,该系统的机能已得到较大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12、呼吸系统的特征

幼儿期,幼儿呼吸系统的机能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没分钟呼吸频率由3岁时的约26次下降到4—7岁时的约22次,呼吸深度逐渐提高,肺换气量增加1—1.5倍,氧消耗量增加将近一倍。

13、神经系统的特征

幼儿期,儿童的神经细胞的数量和体积不断增多、增大,胸重量不断增加。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体能发展

一、身体素质的发展特征

1、幼儿的力量素质较差

2、幼儿的耐力素质较差

3、幼儿的调整素质较差

调整素质是指力量和耐力素质以外的其他基本的身体素质的总称,主要包括平衡性、柔韧性、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的能力

二、基本活动技能的发展特征P100

第四节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的教育

8、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目标

1、发展身体的目标

10)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11)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

1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协调、姿势正确

13)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2、发展认知的目标

11、帮助幼儿掌握身体活动的最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有关概念,丰富他们的认知和经验

12、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技能和品质,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3、发展社会性和道德品质的目标

8、发展幼儿团结友爱、相互合作、负责、服务、宽容、热爱集体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态度

9、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0、培养幼儿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11、发展幼儿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刻苦耐劳、持之以恒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4、发展个性的目标

八、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九、初步养成幼儿自觉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十、培养幼儿活动开朗的性格

9、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内容

身体练习是体格、体能发展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基本体操、排队和变换队形

10、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原则

1、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2、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3、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5、多样化原则

11、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9)利用自然因素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10)以游戏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积极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

(11)利用基本体操全面锻炼幼儿的是身体

(12)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13)制定和执行合理的作息制度和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

(14)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5)重视安全教育

(16)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7)重视合理的营养

第六章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智能概述

一、智能的涵义及智能理论

(一)智能的涵义

1、智能:也称智力或智慧

它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

2、智能结构

即智能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

(二)智能理论

1、普通智能论

主张智能是单一完整的能力,是统一的通用能量

2、群因素论

设想智能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常见因素

3、J.P.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设想智能活动有三个维度:操作、内容及成果

4、P.E.弗农的层次结构说

认为智能结构是有层次的,从较大的一般因素(一般智能),通常群因素到越来越特殊的小因素

5、R.卡特尔的智能结构理论

认为智能包括两种一般因素:晶体智能和流体智能

6、皮亚杰的智能观

智能是由运算结构决定的

7、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人类发展基本的就是智能的发展,传统的智能车测验并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智能水平,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的功能性领域组成的并提出了八种不同的智能:言语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作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博物智能

8、新皮亚杰主义的智能发展理论

二、儿童智能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征

(一)儿童智能的年龄特点

(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智能的稳定性逐渐也加强

(2)智能核心随着儿童年龄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二)儿童智能的性别特征

男女幼儿在不同的智能因素的发展方面是不同的,或不平衡的,男性幼儿在数的推理与空间判断能力发表面有优势,而女性幼儿在言语流畅、机械记忆方面有优势

三、智能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

认为智能发展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高尔顿和高达德分别进行的名人研究和谱系研究是遗传决定论中两个较为典型的研究

2、环境决定论

这是一种与遗传决定论相对立的学说,强调环境在智能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说

第二节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

1、0~6周反射的动作

2、6周~4(5)个月婴儿已发展了协调的“原始循环反应”,或称最初的适应

3、5~8(9)个月这时显著的特点是婴儿的意向性出现了

4、9~12个月这阶段称为第二图式(习得行为)的协调及其在新的情况中的运用阶段

5、12~18个月这阶段称为通过积极试验发现新方法的阶段

6、18~24个月这阶段称通过心理组合创造新方法的阶段

二、幼儿期(2—6、7岁)智能的发展

(一)象征功能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

2、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

3序列、分类和内涵关系

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能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智能培养的目标P127

二、学前儿童智能培养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知识获得与智能养成的关系

(二)把握幼儿的智能发展水平,有效地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

(三)以感知觉的培养为基础,促进幼儿智能的协调发展

(四)应注重幼儿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十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8)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概述

第二节社会性的涵义

社会性是人得一种心理行为特征,它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表现其他社会行为时的心理行为特征。

第三节社会性教育的意义

社会性发展是人得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社会性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前阶段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的时期,幼儿的许多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要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为终身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节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目标

(十)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十一)引导幼儿观察、接触和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社会事件及社会成员

(十二)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使幼儿关心集体,逐渐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十三)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八、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和教育

(九)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特性以及自身与他人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

第五节自我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

14)自我认知

幼儿的自我认识是指幼儿对自身的特点,特征的认识,这种特点和特征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诸方面

15)自我概念

幼儿的自我概念是幼儿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幼儿关于自身特点和本质的反映,是幼儿关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

16)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特性的判断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

13、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14、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道初步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

15、从笼统不分化的评价到比较具体细致的评价

16、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17、从局部的评价到比较全面的评价

12、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简称自控。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

13、独立性

独立性也就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七、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应注意的方面

13)根据幼儿的心智水平和知识积累水平,设计和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有利于幼儿认识自己身体外形特征的活动

14)引导幼儿形成自我概念,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自我概念

15)帮助幼儿形成正确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法

16)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7)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18)学前儿童对他人的认知

4、学前儿童对他人认知的内容

(9)外形特征的认知

(10)心理状态的认知

(11)群体中地位的认知

5、对他人认知方面的教育应注重的方面

(15)教育幼儿尤其是中班以上的幼儿,认识各种情景下别人的情绪和情感,使幼儿知道别人什么情况下产生高兴等积极感情,什么情况下产生伤心等消极感情

(16)培养幼儿独立的判断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优秀的榜样学习的习惯,并努力表现榜样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榜样

四、学前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指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五、学前儿童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对于他人的不幸或困难所持的关心、爱护的态度,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

六、羞愧感是一种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他人(身体、情感)或规范造成了伤害或违背后所产生的负罪感,这是一种以自己的行为、观点、人格为对象的道德情感活动。

七、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爱国感

十二、学前儿童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和教育

社会行为是指依社会情境而转移的个体行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有表情、姿态、言语、活动等。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其区别在于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否有利。

社会性交往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了交流认识经验和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交往的类型

第五章婴儿与母亲的交往

第六章婴儿与父亲的交往

第七章婴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交往的阶段

大量研究证实,婴儿早期交往的发展以一种固定的程序展开:

第五章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第六章简单交往阶段

第七章互补性交往阶段

五、社会性交往的培养

12、注重婴儿早期的交往需要和交往实践

13、注重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

14、注重一些社会交往技能缺乏,活在人际关系中手忽视的孤立儿童的交往

9、助人

(一)助人行为

助人就是对有困难或急需帮助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二)培养幼儿的助人行为

1、要求幼儿提供帮助的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且通过具体的活动而非口头进行教育和训练

2、要及时鼓励幼儿的助人行为,使幼儿的行为得到正确的、积极地强化。

三、分享

(一)分享和分享行为

分享是一种与他人共同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利他行为,也是与人相处过程中很重要的技能(二)分享行为的培养P171

第九节合作

(一)合作与合作行为

合作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两个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

(二)合作行为的培养P172—171

五、攻击性行为

8、攻击性行为与成因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有意损害他人身心的行为

9、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应注意的方面

1、要进行环境控制

2、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相互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技能

3、设计一些使幼儿专心致志、充满兴趣的活动

(七)学前儿童的美感发展与教育

(9)美、美感和教育

十二、美

第八章美的含义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作为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

第九章美的表现形式

美可以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两种表现形式

15、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两个方面

(9)、自然美是自然事物表现出来的美。

自然美又包括自然形式的美和自然内容的美

自然形式美是指自然界中美的事物一般都有突出鲜明的形式

②自然内容美是指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所产生的联想和情感活动

(10)、社会美是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构成的社会活动的美

①社会美是社会关系的美

②社会美是社会生活的美

八、除了有自然美和社会美所构成的现实美外,还有艺术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变形形态之一,它是指艺术作品的美。

(十四)美感

美感是一种由审美对象引起的认识感受和反映,是一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愉悦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涉及感知、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多方面。

第六节美感的主要特征

17)美感的直觉性

18)美感的情感性

19)美感的功利性

第七节审美与审美过程

审美是主体对客观事物能引起人们美感的某些性质、特征的审辨、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

审美过程的三个最核心的要素:1、审美主体2、审美客体3、审美活动

(十五)美育

18)美育与美育的实质

第十节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第十一节美育的实质:

18、美育的实质是陶冶、塑造性情

19、审美教育的实质是形成和完善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19)美育的实践与研究

(12)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和美育的目标

6、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

十三、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基础

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是以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为前提的

十四、幼儿美感表现的特点

(十)幼儿的美感表现具有模仿性

(十一)幼儿的美感表现具有活动性

(十二)幼儿的美感表现具有表面性

7、学前儿童美育的目标

美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九、幼儿美育为幼儿将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理性的人打基础。即幼儿美育以奠定一个完整的人、理性的人的基础为目的

十、幼儿美育是为了促进幼儿逐步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这是由审美心理结构的特征及其功

能决定的。

十一、幼儿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和表现美以及初步创造美的能力。这一层次的可操作目标,是以上两个层次目标的深入。

(17)学前儿童美感的培养

10、审美教育的过程

八、审美教育过程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审美教育史在审美目标的引导下,借助一定的什么媒介,陶冶、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

特点:

14、审美教育过程是按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儿童的审美感受加以引导,定向控制,使之符合审美规律

15、审美教育过程是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展开的,必须充分发挥审美媒介的影响作用。

九、审美教育的创造性

11、审美教育的途径

第八章通过园所环境开展审美教育

(19)园所物质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场院环境②廊道环境③室内环境

(20)心理环境是园所精神环境之一方面

第九章通过大自然开展审美教育

第十章通过社会生活进行审美教育

第十一章通过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教育

(10)学前课程

十三、学前课程概述

学前课程是一个所指较广的概念,它涉及学前教育机构(正规的及非正规的)以及机构以外的学前非机构教育的课程

16、课程的定义

17、从力新在《课程的研制》一书中,对课程的三种主要定义做了归纳: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18、学前课程

主要指幼儿园课程

(11)活动课程

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

(12)学科课程

苏联的学前课程是较为典型的学科课程,它是以系统化知识及相关技能传授为主要目的,以适合儿童思维的可能性(不是现有水平,而是最近发展区)为基本前提的一种教育组织方案,其主要形式是“作业”。

(13)我国的学前课程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或指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课程。

2013年4月自学考试27871统计基础试卷

2013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871统计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期限是指( ) A.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B.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 D.搜集资料的时间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合理的分组形式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选择组数和组距 D.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分组指标 3.统计一般是指( )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4.运用于整个统计工作过程的统计方法是( ) A.统计分组法 B.模型推断法 C.大量观察法 D.指标分析法 5.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完成统计学和概率论结合的学者是( ) A.海尔曼·康令 B.威廉·配第 C.约翰·格朗特 D.阿道夫·凯特勒 6.标志是指( ) A.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 B.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 C.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 D.总体单位数量特征 无锡市区-中山路大成巷8号12楼无锡新区-长江北路2号人才大厦三楼学习广场306 藕塘—文良路A1号大学生旅行社楼上

7.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式是( ) A.非全面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8.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资料中存在少数特大和特小的变量值时,宜采用( ) A.等距 B.不等距 C.开口组 D.闭口组 9.江苏省1996年底总人口7110万人,该数字说明全省人口( ) A.在年内发展的总规模 B.在年初与年末间隔内发展的总规模 C.在统计时点的总规模 D.自年初至年末增加的总规模 10.变量数列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II.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条件是总体单位的( ) A.大量性 B.数量性 C.同质性 D.具体性 12.在全面调查中不会出现的误差是( ) A.测量误差 B.计算误差 C.登记性误差 D.代表性误差 13.某村企业职工最高工资为426元,最低工资为270元,据此分为6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 A. 26 B.71 C.132 D. 156 14.某储蓄所9月末的储蓄存款余额是8月末的105%,这个指标是( )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量罢象中,∑qiP。一∑q。夕。表示( )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16.如呆估计标准误差Sxy=0,表明( ) 无锡市区-中山路大成巷8号12楼无锡新区-长江北路2号人才大厦三楼学习广场306 藕塘—文良路A1号大学生旅行社楼上

全国高等教育自考英语二复习资料全

洛基英语,中国在线英语教育领导品牌 英语(一)汉译英重要句型 1、比较级: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beginners to think in English than to speak it. 对初学者来说,用英语思维比说英语更难。 It was said that some primitive people who ate deer could run as fast as a deer. 据说有些吃鹿肉的原始人能跑得象鹿一样飞快。 The real life is far more complicated than we imagine. 现实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Studies show that men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heart attacks than women. 研究表明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得心脏病。 2、虚拟语气 His daughter would mot have taken apart his watch if he had come home a little earlier yesterday. 要是昨天他早一点回到家,他的女儿就不会把他的手表拆了。 You wouldn’t have got into trouble if you had taken my advice. 如果当你听从我的劝告就不会陷入困境。 Without your help we could not have finished the task yesterday. 没有你的帮忙我们昨天就完不成任务。 3、形式主语

201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试题

2014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30447数据、模型与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样本,然后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断,称之为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单位时应遵照( ) A.判断原则B.参与原则C.随机原则D.程序原则 2.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大的样本,获得第一重样本,然后再从第一重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较小的样本即第二重样本,利用这第二重样本,对研究目标进行统计推断,这种抽样组织方式叫做( ) A.类型抽样调查B.简单抽样调查 C.阶段抽样调查D.双相抽样调查 3.在调查工作已经完成,进入数据编辑和整理阶段所用的评估数据质量的方法统称为( ) A.相对技术B.抽样技术C.后验技术D.误差分析 4.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样本单位在各个组间的分配,叫做( ) A.直方图B.交叉分类表C.频数D.频数分布 5.在频数分布中,观察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就是( )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四分位数D.中位数 6.在若干个能够互相比较的资料组中,把产生变异的原因明确区分出来的方法,叫做( ) A.方差分析B.回归分析C.描述分析D.样本推断 7.对一元线性回归y i=α+βx i+εi,β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 A.正向影响B.负向影响C.边际影响D.回归影响 8.时间序列中各项观察的一阶差分为常数,可拟合( ) A.指数曲线模型B.直线趋势方程C.抛物线模型D.指数平滑模型 9.顾客在排队系统中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的和叫做( ) A.排队长B.队长C.等待时间D.逗留时间 10.在库存管理中,需求是库存系统的( ) A.输出B.输入C.订货D.变量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运用数据模型开展分析,是根本目标。 12.文化程度属于定性资料中的资料。 13.各个组中的频数与所有组频数之和的比率叫做。 14.把每个观察数据划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主部一是余部,并分别用植物的“茎”和“叶”形象地称呼,然后把数据的主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纵向排列,再在每个数据的主部后面列出余部,由此得到的统计图称之为。 15.对顾客就某款产品使用效果询问的结果是: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满意、很满意、很满意、不满意、满意、满意,则顾客的代表性意见是。 16.χ2分布的形状随自由度n的增大而逐渐趋向于。 1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 b2为组间离差平方和,反映了各组平均数与的差异情况。18.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观察值,称为时间序列的,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C语言程序编译时,程序中的注释部分【】 A. 参加编译,并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B. 参加编译,但不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C. 不参加编译,但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D. 不参加编译,也不会出现在目标程序中 2. 下列表达式的值为0的是【】 A. 3﹪5 B. 3/ C. 3/5 D. 3<5 3. 正确的C语言用户自定义标识符是【】 A. print B. float C. when?

D. random﹪2 4. 设int a = 3;则表达式a<1&& - - a>1的运算结果和a的值分别是【】 A. 0和2 B. 0和3 C. 1和2 D. 1和3 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引用带参的宏时,实际参数的类型应与宏定义时的形式参数类型相一致 B. 宏名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 C. 宏替换不占用运行时间,只占编译时间 D. 在程序的一行上可以出现多个有效的宏定义 6. 下列保留字中用于构成循环结构的是【】 A. if B. while C. switch D. default 7. 与语句if(a>b)if(c>d)x = 1;else x = 2;等价的是【】 A. if(a>b){if(c>d) x = 1;else x = 2;} B. if(a>b){if(c>d) x = 1;} else x = 2;

自考《经济学》最新复习资料汇总

《经济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 政府对市场制度地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地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用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A) A: 两者是互补品 B: 两者是替代品 C: B是低档品 D: A是正常品 【3】完全互补地两种物品无差异曲线地形状是(A) A: 与原点成90度凸出 B: 水平直线 C: 垂直直线 D: 斜线 【4】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一条大坝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这说明了(D )A: 微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B: 宏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C: 机会成本地概念 D: 最优化地概念 【5】下列造成搭便车问题地物品是:(B ) A: 收费地高速公路 B: 收学费地学校 C: 路灯 D: 私人经营地商店 【6】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了(B)状态 A: 最大量 B: 最小量 C: 平衡 D: 不平衡 【7】生产要素地边际产量是(D) A: 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量地变化 B: 产量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平均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地变化 【8】平均总成本减去平均可变成本等于(D) A: 可变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平均固定成本 【9】企业通过卖出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获得地收益叫做(A)

A: 净利润 B: 分摊成本 C: 边际收益 D: 平均收益 【10】假设2个人一天能生产10个零部件,3个人一天能生产24个零部件,则(B ) A: 劳动地边际产量上升 B: 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下降 D: A和B正确 【11】寡头垄断市场上地企业数量有(B) A: 一家 B: 几家 C: 相当多 D: 以上全不对 【12】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企业地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B )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 D: 平均可变成本 【13】为形成自己产品地垄断地位,垄断竞争企业通常采用地方式是(B ) A: 专利 B: 模仿 C: 广告 D: 都不正确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地需求曲线是(A) A: 与横轴平行地线 B: 与横轴垂直地线 C: 与纵轴平行地线 D: 向右下方倾斜地线 【15】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地商品量是(C)A: 供给量 B: 交易量 C: 需求 D: 购买量 【16】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地产品与其他企业地产品略有差别,这样地市场结构被称为(D ) A: 垄断竞争 B: 垄断 C: 完全竞争 D: 寡头 【17】消费函数描述了(D) A: 消费与政府购买之间地负向关系 B: 消费和收入之间地正向关系 C: 消费和利率之间地负向关系

经济学基础第一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所在教学点 课程代码110139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共四次任务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理论教学) 第一部分习题 一、填空题(14*2=28) 1.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由稀缺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2.西方经济学研究是研究在_ 市场_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__ 配置___ 和利用的 科学。 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_ 右下方_ 倾斜的曲线,它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 反方向变动。 4.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 反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_ 同_方向变动。 5.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_需求量的变动___,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_需求的变动 _ 。 6.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同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同_方向变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_价格_ 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_需求量_ 变动的比率。 8.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减少9%,该商品属于需求__富有_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 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_ 缺乏_弹性。 9.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__ 互补__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 商品为_替代__关系。 10.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 等边际效用_ ___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无差异曲线 ___ 分析法。 11.当消费者面临X和Y两种商品时,用公式表示的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是: ______;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是______。 1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__差额 ____ 13.消费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 到的_ 两种_____不同数量的___商品组合___的线。 14.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__右__平行移动;如果消费 者的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向__左_ 平行移动。 二、选择题(12*2=24) 1.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 求( B ) A.增加 B.减少

江苏自考06090_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考前资料_可靠汇总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 单选题:(1 X20分) 1:彼得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重要性超越资金,土地,厂房等其他经济资源。他进而指岀,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因此,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最大契机是提升人力资源的绩效 2: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 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3: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三种:一是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二是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4: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把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5:能级本身具有动态性,可变性和开放性,因此能级对应是一种 动态对应 6:职业发展理论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金兹伯格和萨帕等人于20世纪40年代提岀来的 7: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阿弗莱德比奈和医生西奥多西蒙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评量表 8:比奈和西蒙提出了比率智商的概念 9:由于比奈量表的使用范围为18岁以下的儿童,因此成年人的智商是不能应用比奈量表的比率智商来测定的 10:心理测验于智力测验,并迅速扩展到诸多领域,行业,如教育,军事,商业,医学界等 11: 1927年,美国学者斯特郎编制岀版了至今还受到重视的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评---斯特郎男性职业兴趣量表,为职业选择与个人特点相结合做出了贡献 12: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大五”人格理论逐步形成,有关的“大五”人格量表被开发岀来 13:在西方,人员素质测评已经产业化。在美国,每年仅人员素质测评服务的直接收入就达到100多亿美元 14: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社会每年接受各种人员素质测评的人员多达数百万人次15:整个调查显示有33%?35%的企业运用过基本技能评价中的文字表达能力测验,有35%~38%的企业运用过基本技能评价中的数字计算能力测验。调查还发现,62%的企业运用职业技能评价来选拔员工,41%的企业运用职业技能评价来考核评价在职员工 16:德才兼备,“四有新人”便成为此一阶段我国人员素质测评的主流标准 17: 1989年1月,中组部,国家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国家行 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 18: 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 19:施耐德在1987年提岀了“吸引-选择-磨合”模型 20:信度的高低用相关系数表示,它通常是同一样本所取得的两份数据的相关,理论上用实得分数和真分数的相关系数平方之比来表示 21 :再测信度是指采用重复测量估计信度 22:测验所含题目的数量称作测验长度 23:方差:方差通常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也是项目分析的常用方法,方差越大,表明被测评者得分越分散,就意味着不同的被测评者在该项目上产生的差异性越大,该项目就越适合用于测评 24: 一个测评项目,如果大多数人都答对,说明该项目的难度偏低,如果大部分人都打错,则说明该项目难度偏高 25: 1883年,高尔顿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首先提岀了“测评”这个术语,1884年他创设了“人力学测量实验室”,6年间测量了9337个人的身高,体重,视力,色觉等素质特征 26:因此,心理测评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萌芽时期,成熟时期,昌盛时期与完善时期 1864~1904年,这是心理测评的萌芽时期1905~1915年,这是心理测评的成熟时期1916~1940 年,这是心里测评的昌盛时期1841年至今,可以看做心里测评的发展完善时期 27:心理学中对能力的界定包括两个层次,实际的已经获得的知识 和技能称为“成就”,将来有可能达到的水平称为“倾向” 28: 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如个体的思维,记忆,推理,口头表达和数学能力等 29:特殊能力测评主要是测个体某方面特有的潜在能力,多用于教育辅导,职业选择和训练等,如机械能力测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 30:罗夏墨迹测验是著名的投射测验,由瑞士精神病医生赫尔曼罗 文书能力测评,计算机相关测评,艺术能力测评和音乐能力测评等第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3708)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3.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4.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5.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6.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7.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 A.中国青年党 B.中国国家社会党 C.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国******革命委员会 8.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 )。A.红十五军团B.红一方面军C.红二方面军D.红四方面军 9.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而发动的事变是( )。 A.九一八亊变 B.—·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0.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 )。 A.谢晋元 B.佟麟阁 C.张自忠 D.戴安澜 11.1940年,八路军对侵华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12.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3.1946年6月,******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 A.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B.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C.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D.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14.台湾人民为反抗******当局暴政而举行“二二八”起义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江苏自考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总纲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 1 2、 3) 社会主议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它是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有力武器; 第二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 2 3、

4 第三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生产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2 1) 2) 3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改革开放….. 2、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是最终目的,因为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不能为生产而生产;

3 4、社会主义初级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章课后训练题: 1 答: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而不能坚持姓“资”姓“社会”标准?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与否,判断每项工作的成败得失,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决定的,之的以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准,是因为它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脱离每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好坏。而且,姓“资”姓“社”标准对这两种社会制度都做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界定,从本本出发,把许多没有制度属性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和拒绝; 第二章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它包括对生产资

2007年10月江苏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真题试卷

2007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69经济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 A.经济体制改革上来B.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来C.现代化建设上来D.对外开放上来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B.混合所有制经济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私有制经济 4.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A.主要体现为量的优势B.主要体现为质的提高C.主要体现为有竞争力D.主要体现为控制力上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应当与( ) A.按需分配相结合B.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大体平均分配相结合D.按年龄和性别分配相结合 6.市场经济的激励方式以( )A.强制为主B.劝说为主C.交换为主D.刺激为主 7.在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市场是( )A.生产资料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土地市场 8.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B.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C.商品x和Y的价格按同一比率上升了D.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9.引起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的因素是(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偏好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10.如果甲商品价格下降引起乙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 ) A.甲、乙商品是互补商品B.甲、乙商品是替代商品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11.某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0,实际价格为8,则市场将出现( ) A.供不应求,价格上升B.供不应求,价格下降C.供过于求,价格上升D.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12.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的( )A.需求增加B.质量要求不变C.需求减少D.质量要求降低 13.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渴求强于商品Y,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较低B.商品x较紧缺C.相对而言,商品x有更大效用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14.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 ) A.等于零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1 15.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B_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D.一直趋于下降 16.产量为零时仍然需要支付的费用,称为( )A.隐性成本B.固定成本C.私人成本D.社会成本 17.为了能够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途径,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决策者必须认真考虑( )

2018年江苏自考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真题与答案0696

“2018 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6962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土地使用费属于( b ) A.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B.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C.预备费 D.流动资产投资 2.下列内容中不应计入材料基价的是( d ) A.材料原价 B.材料运杂费 C.采购保管费 D.施工过程中材料损耗费 3.二次搬运费属于( b ) A.直接工程费 B.措施费 C.间接费 D.利润 4.工程定额测定费属于( c ) A.直接工程费 B.措施费 C.规费 D.税费 5.下列属于企业管理费的是(d ) A.养老保险费 B.失业保险费 C.医疗保险费D.劳动保险费 6.间接费的计算按取费基数不同而不同,可以作为取费基数的是( A ) A.直接费 B.直接工程费 C.材料费 D.机械费 7.某工程营业额为1000万元,纳税人所在地为县镇,则城乡维护建设税为( B ) A.0.3万元 B.1.5万元 C.2.1万元 D.10万元 8.可行性研究费属于( B ) A.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B.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C.预备费 D.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 9.下列项目中,可以不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是( C ) A.全部使用国有资金的大、中型建设工程 B.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 C.全部使用国有资金的小型建设工程 D.招投标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私人资金项目 10.人工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之间的关系是( B ) A.相等关系 B.互为倒数 C.正比关系 D.没有关系 11.机械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之间的关系是( B ) A.相等关系 B.互为倒数 C.正比关系 D.没有关系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2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全真模拟试券 资产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资产评估是通过对资产某____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A.时期 B.阶段 C.时区 D.时点 市场比较法是以现实市场上____为基础确定价值的一种方法。 A.完全相同资产的市场价格 B.同类资产的原始成本 C.同类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 D.完全相同资产的原始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和复原重置成本相同方面在于采用 A.相同的技术 B.相同价格 C.设计和样式 D.建造标准 资产利用率>1时,表示资产实际已使用年限比名义已使用年限 A.长 B.短 C.相等 D.无关 某被评估资产1990年构建,帐面原值50万元,帐面净值20万元,2000年进行评估。已知1990和2000年该类资产定基物价指数分别是120%和170%,由此确定该资产的重置完全成本为 A.70.83万元 B.50万元 C.35.29万元 D.85万元 收益法运用的基本依据是资产成交后能为新所有者带来的期望收益,为此所支付的货币额____该项资产的期望收益总现值 A.等于 B.必须超过 C.不会超过 D.可能超过 收益法应用中的收益额的选择必须是 A.净利润 B.现金利润 C.利润总量 D.口径上与折现率一致 某资产可以持续使用,年收益额为800万元,适用本金化率为16%,则其评估值为 A.3 000万元 B.4000万元 C.5 000万元 D.6000万元 评估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适用于 A.继续使用的假设 B.公开市场的假设 C.清算的假设 D.企业主体的假设

2019自学考试经济学基础试卷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学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2.不属于国际技术贸易的是( ) A.购买别国技术设备 B.购买别国纯技术 C.国际技术交流 D.购买别国专利技术 3.我国《失业保险条例》颁发实施的时间是( ) A.1951年 B.1986年 C.1994年 D.1999年 4.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B.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下降了 C.产量提高了 D.成本增加 5.市场经济的属性是( ) A.社会主义的 B.中性的 C.资本主义的 D.封建主义的 6.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 ) A.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B.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C.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7.在任何经济活动中,要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人们都要计算和比较( )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机会成本 D.会计成本 8.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参保职工一般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的比率为( ) A.10% B.8% C.5% D.O%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0.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是( ) A.中外合资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股份合作经济 1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是1978—1983年,该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放权让利 B.推行股份制 C.两步利改税 D.推行承包制 1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 A.是指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B.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C.也叫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D.是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13.从总体上看,乡镇企业长期实行的粗放型增长战略的中心是( ) A.价格 B.投人 C.市场 D.速度 14.属于技术要素收入的是( ) A.技术作价入股分 B.证券买卖收人 C.企业经营者收入 D.咨询费 15.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 )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70管理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按照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将企业分为如下几种,但不包括( C )P6 A.劳动密集型企业 B.资金密集型企业C.出口密集型企业 D.知识密集型企业 2.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B )P10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生产关系属性 D.政治属性 3.厉以宁的管理哲学认为,要铁面无私、照章

办事,以法家思想来管理企业的是( C )P23 A.企业的高层主管 B.企业的中层主管C.企业的基层主管 D.企业的作业人员 4.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 C )P31 A.人的本性 B.人的需要 C.人际关系 D.生产积极性 5.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的是( A )P34 A.决策理论学派 B.社会系统学派C.管理过程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方法体系中,除了法律方法具有强制性

特点,还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B )P55 A.说服方法 B.行政方法 C.经济方法 D.教育方法 7.在组织规模一定的前提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两者关系( C )P69 A.正相关 B.不相关 C.成反比 D.成正比 8.企业组织结构主要形式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结构等,但不包括( B )P73 A.网络型 B.集权型 C.控股型D.职能制 9.在组织结构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称为( C )P76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一个应用 统计学分支,它的任务就是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的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 该课程的特点:(一)逻辑分析性强;(二)概念和公式运用多;(三)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地分析、认识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考生自学及自考命题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理解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考生应该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独立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一门课程,因此与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统计学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预备知识对于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当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课程是一种方法性课程,它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载体,在应用中不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完善。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的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要注意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的应用条件和操作过程。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重点是2~8章,介绍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常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第1章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要求对此有相关的了解;第9~14章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要求掌握。

江苏自考真题试卷经济学基础附答案

江苏自考真题试卷经济学 基础附答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69经济学基础(习题) (答案页码在题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提出时间是(B)P.2 A.1979年B.1987年C.1992年D.1997年 2.在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中,以契约式经营的企业是(B)P31 A.中外合作经营企业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D.“三来一补”企业 3.人类历史上公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几种(B)P16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A)P31 A.80年代初期8.70年代初期C.60年代初期D.50年代初期 5.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是(C)P36 A.全社会通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B.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起作用,不分主辅 c.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6.下列费用中,不能看作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是(C)P57 A.因为你上大学而损失的打工所得B.因为必须听课而损失的休息时间C.住宿费和餐费D.你必须缴纳的学费

7.当前,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制约因素已转到(C)P228 A.产品市场空间狭小B.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政企难分开D.政企已分开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A)P10 A.大力发展生产力8.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坚持改革开放D.以阶级斗争为纲 9.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集中表现在(D)P16 A.市场繁荣程度B.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 c.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D.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 10.资本是(D)P73 A.货币B.实物 c.生产资料D.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竞争中的各市场主体,(D)P61 A.国有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B.民营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 c.外资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D.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12.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包括(B)P26 A.私营经济B.股份合作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个体经济 1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D)P47 A.平均分配B.收入分配可以合理拉开差距 C.允许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D.共同富裕 14.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C)P56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15.市场配置资源最大的优点是它的(A)P58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word版本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 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 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 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 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 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 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 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 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 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自变量作为变化依据的变量。 依变量随自变量而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 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确定性变量条件一定,可能实现的值确定。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社会指标体系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社会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全面衡量社会发展情况。

最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数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是( ) A.{x|e x =1} B.{0} C.{(x, y)|x 2+y 2=0} D.{x| x 2+1=0,x ∈R} 2.函数f(x)=2 x 与g(x)=x 表示同一函数,则它们的定义域是( ) A.(]0,∞- B.[)+∞,0 C.()+∞∞-, D.()+∞,0 3.函数f(x)==π -?? ?≥<)4(f ,1|x |,01|x ||,x sin |则( ) A.0 B.1 C. 2 2 D.-2 2 4.设函数f(x)在[-a, a](a>0)上是偶函数,则f(-x)在[-a, a]上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可能是奇函数,也可 能是偶函数 5.=+→) 2x (x x 2sin lim 0x ( ) A.1 B.0 C.∞ D.2 6.设2x 10 x e ) mx 1(lim =-→,则m=(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A.21 B.2 C.-2 D.2 1- 7.设f(x)=???=≠2x ,12 x ,x 2,则=→)x (f lim 2 x ( ) A.2 B.∞ C.1 D.4 8.设x 1e y -=是无穷大量,则x 的变化过程是( ) A. x →0+ B. x →0- C. x →+∞ D. x →-∞ 9.函数在一点附近有界是函数在该点有极限的(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10.定义域为[-1,1],值域为(-∞,+∞)的连续函数( ) A.存在 B.不存在 C.存在但不唯一 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 11.下列函数中在x=0处不连续的是( ) A. f(x)=?? ? ??=≠0x ,10x ,|x |x sin B. f(x)=????? =≠0x ,00 x ,x 1sin x C. f(x)=???=≠0 x ,10 x ,e x D. f(x)=?? ??? =≠0x ,00 x ,x 1cos x 12.设f(x)=e 2+x,则当△x →0时,f(x+△x)-f(x)→( ) A.△x B.e 2+△x C.e 2 D.0 13.设函数f(x)=?????<-≥0 x ,1x 0 x ,e 2x ,则=--- →0x )0(f )x (f lim 0x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