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中国官员腐败状况与对策

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姓名:赵永霞

学号:1105140621

摘要

世界各国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发生,中国政府也不例外,相比较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目前中国政府正处在腐败的高发期。政府反腐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制约政府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在中国势在必行。中国政府的反腐败工作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困境中不断探索新的对策。中国政府腐败的根源,既包括腐败的一般根源,又有其特殊性。中国政府当前腐败的特殊根源,在于中国当前特殊的历史时期——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时期。我国已处于经济加速现代化时期,也是受腐败现象困扰最严重的时期。究其成因,主要是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与人们主观心理的矛盾冲突等几个方面。同时,腐败具有波浪发展性,腐败现象具有多样性和顽固性的特征。

国检察机关在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这一期间共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178405件207935人。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惩治贪污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里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中国政府反腐败的任务依然艰巨,总结起来,中国政府反腐败的困境包括:我国的腐败具有易发多发性,官员腐败级别高,贪腐数额大,“群蛀”现象严重,而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

关键字:政府腐败反腐败顽固高发期

中国政府官员腐败情况

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各级政府官员的各种层出不穷的腐败行为。如果将中国官场的腐败现象,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政府机构相比,结果是非常惊人的。

极大浪费,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及稳定。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政府机构,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及筛选制度,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可以说,任何人放在这种制度下当官,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程度的腐败现象。打个比方,中国现在的官场,就好比没有通电的冰箱,任何新鲜食物放进去,用不了多少时间都会变坏了。

中国官员腐败的原因

(一)我国传统文化对腐败政风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大部分是相当优秀的,并且对现在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很大的影响。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好,外国的也罢,都或多或少的对现在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但是,凡是都有两面性,这些传统文化在对如今的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契机,但是也是不可避免的滋生了腐败风气。以下就列举一两个因为传统文化滋生的腐败现象。

(1)、宗族关系熟悉我们国家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政府就是有一个皇帝和一群大臣组成的,这个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在这个中央机构体制中,这群大臣的来源就是个特别之处。有的是皇帝的血亲、有的是皇帝“三千后宫佳丽”的父兄或是远亲、有的是朝中权臣的门生,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相关的选拔制度上来的。相当一部分的职位还可以是世袭制,父子相传或是兄弟相传。因此,在权利的腐蚀下,贪污腐败、目无法纪,自恃能够自如穿梭于朝廷间,鱼肉百姓。再看看这些权臣的的第二三代吧,所谓的纨袴子弟,因为不愁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发展,相应的环境下,将来也能够“继承”祖宗遗留下来的”致富法宝”。对应到今天,有些政府官员也是凭借着家族在中央的权利即使没多大能力也能爬的很高,再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我们也能够时常看到或是听到一些所谓的高干子弟做出和古代纨绔子弟同出一辙的事情来。可以说,传统文化上的中央制度:宗族、裙带、门生,因为没有过间断的传承,至今也是被发挥得很好。从某些方面来说,因为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硕果仅存的国家,没有间断的历史文化,两千年的思想束缚着我们的手脚,所以因为传统文化而引起的腐败现象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2)、政治思想我国虽然两千年的封建史,但是在统治思想上一直以来在很大程度上都沿用儒家的“仁”,君主要以仁德治国。而对于官员的选拔,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曾说过,如果没有“德才兼备”的人,就选“德胜于才”的,如果没有就宁愿选择“德才皆亡”的蠢才,也不能选“才胜德”的小人。可见,那个时期对于德官员的选拔要求更多的是官员要有德行,为的就是尽量避免腐败的滋生。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德治传统,这与秦汉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对于政治的看法是:治理家者应舍

刑法而重道德。但是就是因为这看似很人性化的政治思想使得那些心生邪念的官员钻了空子,在“治吏”法律不算十分健全的古代,腐败开始萌生。就算是到了明代,朱元璋还专门成立了锦衣卫指挥部门,每天监督各个大臣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每个大臣家里晚上吃什么他都知道,更何况是有贪污腐败的存在。但是后来朱元璋发现,无论再怎样对那些腐败的大臣用极其残酷的刑罚,贪污腐败依然难以荡平。到了后来甚至发出“天下诸司,尽皆赃罪”的无奈感叹。统治我国政治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就算是到了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摒弃它。它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范围了面对中国官员腐败的手段

一、控权理念的本质

控权是现代行政法的历史使命。我国法学家漆多俊指出维护民众权利是良法和法治的基础,而控制国家公共权力则是法治和在中国实现社会改革和转型的关键。特别是针对目前的转型期社会,控权更是法治的重要手段。控权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在于对权力本身的约束,更加应该成为一种理念,一种贯彻于行政行为始终的理念。在目前的行政体系下,行政权具有相当的身份属性,对行政权的控制,即是对行政主体的控制,也能促进对未来行政体制的完善。对行政主体积极有效的约束,是依法高效实现行政目的的充分条件。控权理念,将剥离行政权的决策、执行与监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共同参与共享行政权而监督行政机关对行政权执行。在控权理念指引下,达到追求“看得见”的控权机制与“可预见”的控权效果共同出现的积极状态是最佳的控权模式。

控权的本质即“人民控权”。人大监督,公民权利,社会自治,正当程序,权利责任等多元化控权方式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构成对权力的控制。行政机关内部对于自身的监督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一种具体形式,民众参政议政以及确认与保障官员的“有限权利”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控权理念下,解剖权力的决策、执行与监督,将控权的作用贯彻到权力涉及的每个方面,进而完善和普及更高层次的控权理念。

行政控权同时也是对行政主体的保护。权力具有的扩张性和逐利性的特点,使领导干部的道德防线时刻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干部的道德防线受到的挑战尤为激烈,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冲击下的逐利要求,

另一方面是市场制度和权力制度还没有完全具备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干部的道德力量来加以抵御不但软弱无力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加大行政控权的力度,无疑是对道德力量的一种支撑,也是对广大干部的一种保护和爱护。我国法制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行政控权不仅能够有力地防止干部不滥用权力,而且也使干部的道德缺乏蜕变的温床,保护了广大干部,是对干部的一种爱护。

多元化的控权方式保证宪政民主政体的有效运行,深层次的控权理念将指导和规范多元化的控权方式。理念和制度的结合是权力目的实现的最佳保障。提高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

二、提高反腐机构的独立性

“反腐败的实践证明,属地监督机关在办案中很难保持独立性,在一些地方表现为看领导眼色行事,甚至出现非法交易。因此,建议中央纪委在省级行政区设立派出机构,直接对中央纪委负责;地方纪检系统从省级到县级实行垂直管理。各地检察院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划拨;地方检察院领导人选主要由上级检察院提名,地方党委可以有人选建议权。”张承芬委员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说,要借鉴国际反腐败专业队伍建设经验,整合现有资源,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反腐败队伍,并从法律上赋予其相对独立查处腐败案件的权力和职责。

让腐败者承担高风险高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指出,要注重发挥制度的惩戒功能,为惩治腐败统一标准、规范程序,让官员“不敢腐败”。

“要增强对腐败分子的威慑力,充分体现腐败必须承担政治、经济上的高风险、高成本的原则。”蔡玲委员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格桑顿珠说,在干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

“建议综合运用法律惩罚、组织惩罚和经济处罚等措施,形成一套全方位的惩罚体系。同时,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加快行政程序制度建设,建立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制度、违反民主决策的追究制度、行政问责制度等。”储亚平委员说。

在惩治腐败的同时,蔡玲委员说,要考虑给廉洁从政者良好的政治、经济预

期。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优厚的退休奖金制度,从经济上保证廉洁从政者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加强群众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有些单位领导干部的问题,在单位内人人皆知,但这样的干部却能够在位子上一直呆着。“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基层民主缺位,群众对本单位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缺乏监督制约权。”张承芬委员说。

如何把基层群众的监督落到实处?张承芬委员提出,要切实做好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和定期民主考评,必须制定科学、严密的程序,确保民主推荐、民主考评等工作不流于形式。”

储亚平委员建议,要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南方都市报

[2]2008年杨虹中国政府反腐败困境及对策研究

[3]《法律控权论》孟祥锋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9年1月

[4] 《行政控权:我国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的法制基础》蒋德海《法学研究与探索》2001年第3 期

[5] 2007年03月12日08:40 长沙晚报作者:新华社记者张景勇杨守勇吴晶晶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

一概念 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和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P24)★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 1 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4)★★★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他与私人管理 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 过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 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 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 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 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纵向 分析)表现在:1自由放任时期……2垄断时期_3滞胀时期……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模 式也不同。(横向分析)表现在:1英美模式…2欧洲菜茵模式_3东Ⅱ政府主导模式…… (注释:以上省略部分要求孝生用自己语言阐述,以下同) 三论述 1论述21世纪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P29-34)★★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

补充复习材料: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1)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 (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阻碍WTO规则的有效执行。 (3)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公共组织:广义――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国家机关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 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公共组织。(1)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 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

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 (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的,传—局限规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 (1)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 (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15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陈振明_最新版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公共组织:广义一一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 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 一一国家机关组织。 补充复习材料: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 一、 公共管理 A 、 联系。(1) B 、 差别。(1) 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 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 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 和严格得 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 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 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外部性。 三、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一一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 一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一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私人管理以营 (2) 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 一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 一不同学科。 (3) 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 内部取向”转为 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 与绩效研究。 (4) 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 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 一局限规范研究。 (6) 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 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 、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一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 全能型政府”: 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 制度化薄弱。 B 、 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 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 (1 )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 (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岀的挑战。 化进程。 (2) 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法律规则意识淡薄, 方 利益至上,阻碍 WTO 规则的有效执行。 (3) 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力不足)。 (1) 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地 (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 ;学习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公共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对于计划管理,书中首先声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是 解决管理与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重要环节。明确了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 资源是其对象,由基点出发对对象进行有效的利用,最后达到目标与对象的相互匹配 的结果。计划的指定不是在于你的目标,而是在于你的资源有多少,资源可以高效地 利用多少,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制定企业计划的关键;另外就是对于计划管理的成 功判断的标准并不是在于企业制定了多么完备的计划,而是在于它是否是一套如今现 实可行的,不高于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又不会对资源造成浪费,换句话说也就是我 们只需要关心是否由资源来支撑目标。而这其中的资源也不仅仅是我们企业进行生产 运营那么简单的资源定义,还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资源以及一些相关的行业标准、运 作的经验甚至说一些相关的合作伙伴等等。而以上资源的特殊性又决定了计划管理是 企业高层的重点,需要企业的高层的严密运作。 对于战略管理,书中强调了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其中又强调了一个“企业潜能”、“顾客至上”和“难以模仿”等词汇。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拥有核心竞 争力呢?市场和顾客是必须要了解和把握的,因为企业不就是靠市场和顾客去生存吗?把这两方面做到位了,企业的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对于海尔,战略的管理真的 可以说是一种楷模。一个企业的战略对于外行都能够在短时间的认同,不能不说他的 企业战略文化的成功的确是不一般。海尔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确立了自己的市场两道 地位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实力,才拥有了核心的竞争力,把自己的独特的管理经验融汇 到了自己的企业战略中,才拥有今天的实力。 书中强调的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已经很完备了,我想一个管理者重要的是怎么在实 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企业的文化,作为一种标准推广开来,最后提升成为一种企业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代表性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及罗森茨韦克和卡斯特的权变理论

黎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完整笔记

黎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完整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第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相似性 1、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评估执行结果;3、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都要对人力、财政、组织、信息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4、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同小异; 第二、两类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体现在: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 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 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 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以政

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 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1、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配置中心,承担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职责。社会利益、价值、矛盾冲突的多元性使公共决策在多元、冲突的利益价值间进行平衡做出抉择,需要多元理性,避免单一向度片面性带来不良社会后果; 2、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是限定的,管理的规模和影响较小,管理活动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展开,

公共管理学笔记整理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笔记 张成福党秀云编著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的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性质 a.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b.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强调多元理性,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并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c.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d.公共管理以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e.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a.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代替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和民主的冲突; b.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c.以对中层管理者的实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d.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他们的差异; e.向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不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过程; f.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联。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背景:政治和行政二分法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的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行政原则强调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的存在,行政人员一旦学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环境之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pdsdcorb就是行政原则的最佳体现。c.二战以后公共行政即政治学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而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的助益不多。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的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年代起公共行政即管理学提出了公共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素:政策管理、资源管理、方案管理。这一时期的公共管理是建立在以下三种假设之下:第一,公共行政和私部门的行政没有本质的区别;第二,强调一般管理,或类同管理;第三,企业绩效优于政府绩效,而主张师法企业,提高政府的绩效。 公共管理学的时代背景a.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的事情很多,但是社会问题却同样层出不穷,因而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政府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b.经济因素和财政压力。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政府支出不断增加,这对政府的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经济的自由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剧,对各国政府均造成巨大的改革压力,因此,通过改革政府以缓解财政经济压力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 c.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社会的进步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功能确实力不从心,加上官僚体系本身的诸多弊病,这些多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此情况下,让公共服务回归社会、市场的呼声日盛,因此,缩小政府职能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d.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针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府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不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将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公共行政求助于市场或者类似市场的解决之道,几乎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完整版)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 1.1导言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1)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 2、新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1)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2)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3)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4)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5)削减成本6)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 3、企业型政府的十条原则(奥斯本、盖博勒) 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2)他们授权各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区中3)关注结果而不是投入4)以目标而不是规则和规定为导向5)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6)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7)实行分析,引入参与管理8)采用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9)不仅重视提供公共服务,而且极力所有部门,为解决其社区文体付诸行动 4、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 1.2行政与管理 行政:服从指令和服务,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 管理:1)取得某些结果(有效率的)2)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1.3公共部门的研究 公共管理:注重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 1.4 变革的紧迫问题 1、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规模、范围和方法 2、经济理论的变革 1)公共选择理论:将微观经济学运用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分支。主要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基础,断定“最好的”结果应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则相应

公共管理学笔记

目录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 第四章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 第七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第八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 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 第十一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十三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第十四章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 第十五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重点问题:公共管理的性质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的性质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于联系

新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时代挑战 1.1公共管理的意义 1、皮瑞和克莱姆的观点 2、卡尔森和欧尔曼的观点 3、奥托、海蒂和沙夫里茨的观点 4、波兹曼与史陶斯曼的观点 5、休斯的观点 本书对公共管理的界定: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性质在于: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

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 的实践者。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1.3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4新公共管理 1.5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 公共管理者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2.1作为一般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十大角色——明茨伯格的观点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1)挂名首脑

《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行政”本质上包含着遵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以内 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 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和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4.“治理”与“善治” 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罗茨)。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府权力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方向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的研究》一文确立,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1926年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轮》及1927年成洛比《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的批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