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肉毒梭菌的研究进展

关于肉毒梭菌的研究进展

关于肉毒梭菌的研究进展
关于肉毒梭菌的研究进展

关于肉毒梭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前言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能够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而引起肌肉麻痹。肉毒毒素在培养液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组分由3个非同源性结构域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蛋白酶。不同血清型的肉毒毒素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不同底物,这些底物在神经细胞的胞外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肉毒毒素在胞吞胞吐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

正文

肉毒梭菌(Clostrdium botuli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梭菌,其产生的肉毒毒素能引起人畜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肉毒梭菌具有厌氧生长、低温生长产毒的特点,使其在日益普及的真空包装、冷冻食品及罐装食品中具有生长优势,从而成为这类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肉毒毒素的神经毒作用,在当今肌肉痉挛、腺体分泌过度以及美容外科领域中正被广泛利用。因此,对肉毒梭菌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肉毒毒素的相关领域,近年来,毒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毒素基因簇及其调控

组成肉毒毒素复合物的蛋白编码基因通常成簇排列,不同的血清型、不同的株,其基因簇的组成和排列也不完全相同,A1型毒素基因簇的排列就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毒素基因簇位于A、B、E、F血清型的染色体上,位于C、D血清型的假溶原性噬菌体成分中,位于G型的大质粒上。

在迄今分析的所有肉毒毒素基因簇排列中,非毒素非血凝素基因(ntnh)全部位于紧邻毒素基因(bont)的上游区域,与毒素基因位于同一个操纵子中,并且此基因在小同血清型间的保守性很高,比相应的毒素基因的序列还要保守。编码血凝素组分的基因位于ntnh基因的上游区域,多个相邻血凝素基因构成一个操纵子。此外,大多数毒素基因簇都包含1个正调控基因botR(除E型外),以及几个未知功能的开放阅读框。这些基因的排列在不同的血清型间存在差异。近来

发现A2型肉毒梭菌毒素基因簇在orfx2的上游还存在有orfx3开放阅读框orfx1、orfx2、orfx3位于一个操纵子中,以多顺反子的形式转录:p47、ntnh、bont位于同一操纵子中,以多顺反子的形式转录。我们的研究发现,E型中也存在一个类似orfx3的开放阅读框。

肉毒毒素基因的表达,可能是由双组分系统调控的,这种调控方式可以是正调控也可以是负调控,但具体调节途径还小清楚。己经鉴定出1个具有正调控作用的转录调控蛋白BotR ( E型中没有发现):其等电点为10.4,包含螺旋一转角一螺旋的结构基序;蛋白编码基因 botR是一个独立转录单位,位于毒素基因簇内。实验证明,A型调控蛋白BotR/A结合于ntnh和ha35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同时激活血凝素操纵子和毒素操纵子。 Bradshaw等使用穿梭载体将构建的轻链毒素在正常菌株62A和毒素基因簇缺失的菌株LNTO1中表达,研究发现BotR/A 小仅是正调控因子,而且是Bont表达的必需因子:同时,在毒素基因簇内或者附近还存在参与负调控的基因或负调控因子结合元件。此外,毒素的合成也受到菌体代谢过程中的级联反应控制。

2 毒素的毒力

肉毒毒素能够引起人畜肉毒中毒,根据其抗原属性可分为7个血清型,分别命名为A~C型,其中A、B、E、F型引发人类肉毒中毒,C、D型引发动物、禽类肉毒中毒,G型引起中毒的报道较少。A型、C型又可再分为A1、A2型和C1、C2型毒素亚型。肉毒毒素是迄今己知的毒性最强的物质,其小鼠LD、介于0.1~1ng/kg体重,少至0.1~1μg的毒素就可导致成人中毒死亡。

人类肉毒中毒主要有3种类型:①食物性肉毒中毒,主要是由于进食了含有肉毒毒素的食品引起,也是人类肉毒中毒最兴遍的一种形式;②婴儿肉毒中毒,由于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缺乏,其食入的肉毒梭菌芽抱可以萌发、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引起婴儿中毒;③创伤性肉毒中毒,类似于破伤风,由于伤口处污染的肉毒梭菌芽孢繁殖、产毒,毒素从伤口进入叔液循环而导致,比较少见。

3 毒素的作用机制

前体毒素中的非毒素组分可以在人畜的消化过程中保护神经毒素免受各种酶的消化以及胃酸的侵蚀。进入小肠后,小肠内的微碱性环境导致毒素复合物的解离, Bont穿过小肠表皮,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进而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NMJ)

阻止神经递质乙酞胆碱(ACh)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有关Bont对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机制被研究得较详细,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①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Bont通过其H

C

结构域结合于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靶细胞的识别与结

合需要神经节苷脂的存在,特别是G

D1b 、G

T1b

和G

Q1b

。然而,神经节苷脂分布及对

毒素亲和结合能力的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不是促进毒素结合的惟一分子,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也参与了这个过程。于是Montecucco等提出了毒素结合的“双受体(double-receptor)"模型:肉毒毒素及破伤风毒素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牢固结合同时需要毒素与神经节苷脂、毒素与蛋白质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对A型、B型、E型毒素的研究发现靶细胞表面的突触结合蛋白质Ⅱ参与了毒素的识别结合过程,并且在神经节苷脂存在的条件下对毒素的亲和力明显增强,为“双受体”模型提供了有力证据。

②内化

由于肉毒毒素是在神经元细胞的胞质中发挥作用,毒素分子就必须首先进入细胞质中,这个过程就是内化过程(internalization)。毒素结合于细胞表面后,不是直接从细胞膜进入,而是通过细胞的内吞,形成一个包裹毒素分子的酸性小泡。研究表明,毒素结合于神经细胞表面后,这种受体介导的内化过程是温度和能量依赖的,神经刺激能够加快这一过程。

③跨膜转运

与破伤风毒素不同,肉毒毒素形成的这种酸性小泡并不逆行进入脊髓,而是滞留在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末端。小泡内的酸性环境使Bont分子构象发生变化,中性环境下埋藏在内部的疏水片段暴露于分子构象表面,使得毒素的重链和轻链能够嵌入小泡的脂双分子层内。毒素嵌入质膜后形成离子通道,这种离子通道是阳离子选择性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700 000的分子可以通过这个通道。目前兴遍认为毒素轻链从小泡腔内转运到神经细胞胞质的过程与这种离子通道的形成密切相关,但具体过程没有形成一致看法,共有3种轻链转运假说模型:管道模型、裂缝模型和裂解模型。

对于离子通道的形成,现在认为主要是毒素的H

N

结构域的作用,尽管毒素

结构域中存在与大肠杆菌素、白喉毒素等轻链也参与了此过程。在BontA的H

N

其他膜转运毒素相似的序列元件,这种序列元件被认为与离子通道的形成及轻链跨膜转运相关。虽然最初预测形成穿膜。α-螺旋结构的重链第659~681位肽段(GAVILLEFIPEIAIPVLGTFALV),在中性环境的晶体衍射结果中是以β-片层结构存在的,但是,随后合成相应肽段进行的研究证明,这种基序确实能够在离体环境中形成离子通道。根据实验中的构象能量结果计算,形成通道需要4个这样的螺旋相互作用。Bont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形成通道的晶体结构,也说明离子通

结构域的四聚化。

道的形成需要毒素H

N

④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

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有一组SNARE蛋白,主要包括位于转运小泡膜上的VAMP、位于突触前膜上的SNAP-25和Syntaxin,以及一些胞质蛋白共同形成复合物介导了转运小泡与突触前膜的锚定、融合,是递质释放的必需蛋白。Bont通过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阻止转运小泡中的递质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各种血清型Bont的底物及肤键切割位点各不相同:A/E 型主要作用于SNAP-25:B/D/F/G型主要作用于VAMP:C型毒素有2个底物,分别是Syntaxin和SNAP-25。近来也发现了某些对毒素切割不敏感的SNARE蛋白,如VAMP8等,可能是这些细胞抵御毒素作用的主要原因。

包含切割位点的短肤虽然能够与毒素结合,但不能被切割;某些血清型的毒素仅催化一个肽键,而另一个位于底物上的相同肽键却不能被切割;毒素对结合于膜上的底物催化活性较高,而对分离到的底物分子催化活性较低。以上这些实验结果说明,Bont识别底物的三维结构,而不仅仅是一级肤键结构。序列研究发现了1个有9个氨基酸残基的基序,这里称为SSR基序(the SNARE secondary recognition motif)。实验证明,尽管不在肽链切割位点附近,1个或多个SSR 基序确实与Bont轻链发生相互作用。这个基序预测形成α-螺旋结构,3个负电荷残基位于表面。 VAMP和Syntaxin中有2个SSR基序,SNAP-25中存在4个这样的基序。与此基序发生作用的毒素部分还不清楚,可能是最为保守的N端100个残基区,这个区域包括一个预测为α-螺旋结构的片段(80-100),此片段在螺旋的同一面上富含正电荷。

BontA作用的结果是阻碍了转运小泡锚定后的递质释放引发过程,这个引发

过程是钙离子依赖的,毒素的作用可以被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所逆转;BontD/E/F 作用的结果是阻碍了SNARE复合物各组分间的紧密相互作用,使其不能形成有功能的稳定结构;BontB/C/G作用的结果是使复合物与转运小泡或突触前膜的连接变得松散,不能介导质膜融合释放递质而是使这个复合物稳定性降低或者功能受损,在前述几个步骤影响了正常的递质释放过程。相反,一旦组成SNARE复合物,其中的相应SNARE蛋白就小再被Bont切割。。事实上,单一血清型Bont切割SNARE蛋白,并不能阻止SNARE复合物的形成,这可能是由于形成复合物时,SNARE 蛋白构象发生改变,松散的卷曲构象转变为小易被蛋白酶切割的。α-螺旋结构;也可能是SSR基序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不能被Bont识别所造成的。

BontA/B/E被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酸化后,毒素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明显提高;而且磷酸化位点越多,切割活性增强越多。神经细胞内Src及PYK2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存在,似乎提示Bont的最终活化可能与信号转导途径紧密相连。4毒素的治疗应用

肉毒毒素小剂量局部注释能够有效地抑制胞吐,又不引起强烈免疫反应等主要副作用,故其在多种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毒素注射可以反复多次,如果抗体产生,可以换用别的血清型毒素继续此治疗。现在主要应用的是BontA,己经投入商业化生产,别的血清型毒素正在实验中,比较有前景的候选毒素是C型毒素。如前述及,BontA的作用可以被钙离子浓度升高逆转,其余血清型毒素由于其作用不能被逆转,应该在治疗中更加有效,但事实发现,它们的有效持续时间都较短。

肉毒毒素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3方面:①肌肉过度收缩等神经肌肉紊乱症状,例如肌纤维肌颤搐、磨牙症、肛裂、肛门痉挛、阴道痉挛、迟缓小能、食道痉挛等,以及整形、神经外科手术后的肌肉松弛阶段;②腺体分泌过多症状,例如多汗症、鼻炎、流涎症、鳄鱼泪l综合征等;③疼痛症状,例如紧张性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筋膜疼痛、慢性腰背痛、“网球肘”等。

近年来,肉毒毒素应用增长最快的是美容外科领域。肉毒制剂对抬头纹、角尾纹的治疗非常有效最近也有报道用于嘴部、颈部的皮肤皱纹以及咬肌下颌角良性肥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肉毒毒素研究的展望

虽然近年来对肉毒毒素的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需分离和鉴定Bont的相关受体蛋白以及结合结构域,阐明这种特异性结合的具体机制。其次,需阐明毒素轻链在运动神经元内的跨膜转运和激活机制,特别是pH值对Bont三维结构的影响。第三,晶体结构研究,例如对Bont内肤酶结构域的深入研究,能够促进毒素特异性抑制因子的发展。

毒素在医疗上的应用也有待改进。首先是毒素体内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抗体产生后候选毒素的开发。例如,可以构建不同血清型杂合毒素,检验其体内作用效果。其次是降低免疫反应。毒素注射引起的免疫反应主要是针对毒素重链C端,通过修饰改变这一区域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免疫反应,改善毒素的治疗效果。第三,毒素重链在神经元靶向性跨膜转运中的作用,使其能够成为携带其他药物进入神经元的重要载体。

此外,毒素特异的神经毒作用,在神经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中,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工具。随着毒素结构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可以预见毒素疫苗、特异性抑制剂以及新的治疗用途将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爱萍. 肉毒梭菌的控制[J]. 肉类研究. 2007(10)

[2] 孟露露,荫俊. 肉毒神经毒素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5(06)

[3] 苏文金. C型、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5(01)

[4] 何建邯,曾长缨. 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研究进展[J]. 医学动物防制. 2001(12)

[5] 林修光,寇运同. 肉毒梭菌与食物中毒[J]. 食品科学. 2003(08)

[6] 阎高峰,张西云,陆艳. 肉毒梭菌毒素灭鼠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 2001(06)

[7] 朱力,王恒樑,黄留玉. 肉毒毒素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05(02)

[8] 金鑫,苏敬良. 人兽共患病的现状与防制(十七)——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J]. 动物保健. 2006(04)

[9] 杨娟丽,杨春强. 中西结合治疗北极狐肉毒梭菌毒素中毒[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0(02)

[10] 陈国利,逯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4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11] 张礼,崔生发,张晓刚. 提高C型肉毒梭菌菌苗效力的研究——C型肉毒梭菌的透析培养法[J]. 中国兽医科技. 1985(01)

[12] 杨涛. C型肉毒菌透析培养菌苗首次在青海研制成功[J]. 微生物学杂志. 1985(04)

[13] 杜韫,王文斌,余云舟,王瑞琳,俞炜源,孙志伟. B型肉毒毒素受体结合区C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J]. 生物技术通讯. 2010(03)

[14] 王新,李月辉. C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草原鼠害的试验报告[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03)

[15] 高建军,张超,赵红,王棣. C型肉毒毒素的制备及类毒素保护力初探[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01)

[16] 朱力,王恒樑,黄留玉. 肉毒毒素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05(02)

[17] 傅思武,孟筱琦,王成怀,邝欣. 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稳定性研究[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6(03)

[18] 夏顺华,费兴祥. 中药治疗鸭急性肉毒梭菌中毒[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8(04)

[19] 杜莲洪,马乐英,蒋祯,吕红,杨爱玲. 产气荚膜梭菌多联浓缩苗对牛的田间免疫试验

[J]. 中国兽医科技. 1997(03)

[20] 李永明,王开功,文明,周碧君.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提取与鉴定[J]. 中国兽医科技. 2002(02)

[21] 廉文俊,张秋莲,陈现. 疑似犬肉毒梭菌中毒治验[J]. 中兽医学杂志. 1994(04)

[22] 李同斌,赵秀兰,张兴山,李群英,陈胜春,张建军. 肉毒中毒的诊治与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0(08)

[23] 刘宏道,高庆仪,姚景惠,吴季高,熊春娥,龙再秀,夏宏器. 肉毒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J]. 卫生研究. 1982(03)

[24] 张彬彬,陈晓蔚. 肉毒梭菌芽胞在食用蜂蜜中存活时间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2(04)

[25]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我国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概况[J]. 中国公共卫生. 1986(03)

[26] 张生民,杨家华,李桂芝,张西云. D型肉毒梭菌的透析培养[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1993(02)

食品中肉毒梭菌的PCR检测方法

食品中肉毒梭菌的PCR检测方法 科标检测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A、B、E、F型肉毒梭菌的检测。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通过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认可,是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旗下科标生物实验室在微生物检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针对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产品、一次性产品以及工业产品等进行微生物检测以及产品微生物污染分析,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权威的第三方微生物检测服务,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得到了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可以按照各种标准提供微生物检测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4789.1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27403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SN/T1193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略缩语 3.1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为梭菌科梭菌属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厌氧,在适宜的培养基及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一类具有很强毒性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毒素。 3.2聚合酶链式反应 模板DNA先经高温变性成为单链,在DNA聚合酶作用和适宜的反应条件下,根据模板序列设计的两条引物分别与模板DNA两条链上相应的一段互补序列发生退火而相互结合,接着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dNTP)为底物,使退火引物得以延伸,然后不断重复变性、退火和延伸这一循环,使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片段呈几何倍数扩增。 3.3缩略语 Bp 碱基对

DNA 脱氧核糖核酸 dNTP 脱氧核苷三磷酸 dATP 脱氧腺苷三磷酸 dCTP 脱氧胞苷三磷酸 dGTP 脱氧鸟苷三磷酸 dTTP 脱氧胸苷三磷酸 Taq 水生栖热菌 Tris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4、生物安全措施 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应由具备资格的工作人员检测肉毒梭菌,所有培养物和废弃物应小心处置,并按照GB19489和GB/T2740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5、防污染措施 检测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按照SN/T1193中的规定执行。6、方法提要 样品经增菌后划平板分离单菌落,挑取可疑菌落到TPGY培养,对培养物采用热裂解抽提DNA法,或商品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DNA法制备PCR模板,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PCR产物是否有特征条带,从而对食品中是否污染肉毒梭菌进行快速检验。 7、设备和材料 7.1天平:感量0.001g。 7.2生物安全柜。 7.3厌氧培养装置。 7.4恒温培养箱:35℃±1℃和28℃±1℃。 7.5高压灭菌锅。 7.6恒温水浴:37℃±1℃和60℃±1℃。 7.7速台式冷冻离心机:14000g。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具有芽孢,主要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及人畜粪便中。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exotoxin) 即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所致。肉毒梭菌可产生A、B、Cα、Cβ、D、E、F、G 等8 型肉毒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有A、B、E、F4 型,其中A、B 型最为常见。该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强 1 万倍,对人的致死量约为10-9mg/kg。 肉毒梭菌芽孢能耐高温,干热180℃5~15 分钟方能杀死芽孢。杀死 A 型肉毒梭菌芽孢需要湿热:100℃ 6 小时,120℃ 4 分钟。肉毒梭菌的各菌型之间对温度的抵抗力略有差别,E 型肉毒梭菌芽孢不耐高热,100℃ 1 分钟、90℃5 分钟、80℃30 分钟即死亡,但70℃2 小时仍能存活。F 型的芽孢在1IO℃经10 分钟,可被杀灭。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四季均可发生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中毒食品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类制品(发酵豆、面酱、臭豆腐),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被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 (二)发病机制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活化并释放出神经毒素,后者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人血,作用于周围神经与肌肉接头处、自主神经末梢及颅神经核,可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终致肌肉麻痹和瘫痪。重症者可见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退行性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及血栓形成。 (三)中毒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为12~48 小时,最短者6 小时,长者可达8~10天。 2.中毒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如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步态不稳、张口和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食发呛、吞咽

肉毒杆菌毒素对情绪的影响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2), 116-120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45777842.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45777842.html,/10.12677/ass.2020.92020 A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Botulinum Toxin on Emotion Xuerui Pe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17th, 2020; accepted: Jan. 31st, 2020; published: Feb. 7th, 2020 Abstract Targeted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BTX) for dynamic wrinkle red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smetic treatment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uch treatment not only alters facial appearance but also affects emotional status and recognition ability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Treatment of corrugator muscles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negative emotion while the treatment of crow’s feet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positive emotion. These findings may contribute to the emergence of novel treatment option for major depression. Keywords Botulinum Toxin, Emotion, Antidepression 肉毒杆菌毒素对情绪的影响研究综述 彭学睿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1月17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31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7日 摘要 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素,通过注射肉毒素来祛除动态皱纹是最常见的医疗美容手段之一。研究发现这一治疗不仅会改变人们的外观,对其情绪状态和情绪加工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与面部反馈假说一致。 具体而言,眉间肌注射肉毒素会降低负性情绪,而鱼尾纹处注射肉毒素会降低正性情绪。这些研究结果或许可为抑郁症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症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症简称肉毒中毒,是因吸收肉毒梭菌毒素而发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病。临床上以运动神经中枢麻痹和延脑麻痹为特征。本病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但不常见。1960年新疆曾发生马的肉毒梭菌中毒症,1987年春节新疆塔城发生一起人的肉毒梭菌中毒症。 (一)病原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简称肉毒梭菌)属于为专性厌氧菌梭状芽胞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杆菌,有鞭毛、形成芽孢,芽胞比繁殖体宽,呈梭状。单个或成短链排列,运动性较强,顶端芽孢呈网球拍状。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腐败变质的肉类、鱼类等饲料中,它在厌氧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强力的外毒素——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可抑制呼吸导致死亡,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毒的自然生成的毒素之一。按其抗原的不同可将肉毒毒素分为7个血清型即A、B、C、D、E、F和G型, 其中C型还分为Cα和Cβ两个亚型。各型毒素均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中毒, 而在食物性肉毒中毒中, 因A 型毒素强烈的亲神经性, 故引起的中毒更为严重,C 型肉毒梭引发动物、禽类肉毒中毒,极大的影响了动物性蛋白食料的加工和储藏及使用安全性 (二)免疫 所有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对肉毒毒素均有易感性。家畜中以马类动物易感性高,猪易感性低,其它畜禽易感性介于其间。各型肉毒梭菌毒素均可致病,C型肉毒梭菌毒素为各种畜禽及动物肉毒毒素中毒症的主要病因。用各型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只能获得中和相应型毒素的特异性抗毒素。在C型毒素中,Cα毒素只能被本亚型抗毒素中和,Cβ毒素则既能被C β抗毒素中和,也能被Cα抗毒素中和。各型或亚型菌虽产生其特异性毒素,但也存在交叉产生毒素的现象。如Cα亚型除产生Cα毒素外,还能产生少量Cβ毒素和D型毒素;D型菌也可 产生少量Cα毒素;F型菌和E型菌也能相互产生少量对方的毒素成分。同型的抗毒素能很好地保护动物抵抗肉毒毒素中毒。肉毒毒素制备成类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三)疫苗 目前在肉毒疫苗开发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类毒素疫苗已经应用于临床, 基因工程疫苗和DNA疫苗在动物实验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类毒素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最早研究的疫苗, 国外已有一种五价类毒素疫苗( 由福尔马林灭活后的A、B、C、D、E 型毒素组成) 和一种针对BoNT/ F的单价类毒素疫苗。研究表明, 这种五价疫苗并不能激发机体的高效免疫应答。另外, 这种内毒素疫苗存在如下缺陷: ( 1) 需要频繁接种, 增加了疫苗使用的危险性; ( 2) 毒素纯化困难; ( 3) 制备过程直接接触毒素, 危险性高, 如灭活不够, 则危险性更高; ( 4) 肉毒梭菌产生的BoNT 量相当少, 不适宜大批量制备类毒素疫苗; ( 5) 接种后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超敏反应等。因此, 开发新一代的基因工程疫苗已经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2.亚单位疫苗: 研究表明,PCR 扩增的Hc 段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小鼠具有免疫原性, 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原。Hc 片段也成为当前开发亚单位疫苗的重点。除了以Hc作为候选疫苗

犬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诊治

犬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诊治 摘要介绍了犬肉毒梭菌素中毒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提出了治疗措施。 关键词肉毒梭菌;犬;诊断;治疗 肉毒梭菌是一种厌氧的腐物寄生性革兰氏阳性芽胞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产生肉毒梭菌神经毒素。含有肉毒梭菌神经毒素的食物、垃圾或腐肉被犬食入后,能引起中毒。该病以运动中枢麻痹和机能障碍为特征,但其正常意识并未丧失,且痛感正常。犬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常由C型肉梭菌毒素引发,多发生于春夏季,冬季发病较为少见。 1 发病情况 2007年9月14日,滁州市南谯区某办事处个体户马某1条重约40 kg的公犬,卧地不起,请笔者出诊。主诉:该犬一直在家拴养看门,每年定期预防接种狂犬疫苗和药物驱虫,几年来很少生病。平时喂些生猪肝和其他菜汤米饭,精神食欲很好,9月13日早晨犬主发现该犬爱睡,不吃食。将犬强行赶起来,站立不稳,行走摇摆,走路踉跄,直线运动困难。转弯时跌倒,颈部向右侧歪斜。检查没有吃完的犬食,可闻有异味。 2 临床症状 该病犬体温37.9℃,口流涎水,口腔周围有白沫,舌伸出口外,从口角灌入少量温水时发现吞咽困难。肌肉松软,卧地不起,犬主抱起后不能站立,用针头刺颈侧皮肤有痛感,能发出轻微的鸣叫声,刺激臀部未发现肌肉收缩和被毛颤动。四肢不能自主伸缩或弯曲。喊犬名时有反应但精神沉郁,触动角膜时能立即闭眼,尾部常可自主活动。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心脏搏动增强。根据临床症状和结合病犬腐肉接触,初步确诊为肉毒梭菌素中毒。 3 治疗措施 (1)静脉推注C型抗毒素2万IU,间隔10 h再注射1次。在症状减轻后减量1万IU,每日1次,连用4 d。 (2)温水(38℃左右)2 000 ml加硫酸钠20 g,经直肠灌入后任犬排泄和呕吐,每日1次,连用2 d。 (3)10%大蒜浸出液100 ml加磺胺咪10 g和碳酸氢钠片2 g,加热至39℃左右。让犬保持前低后高,经直肠灌入后用犬尾根按压肛门,每日1次,连用3 d。 (4)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ATP 40 mg,复合Vb 30 mg,Vc 500 mg,

肉毒梭菌与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与食物中毒 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大量存在于土壤、水源和植物中,其中以土壤为多见.发生中毒的事件中多是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熏制、腌制食品等。 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具有芽胞,主要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及人畜粪便中。食物重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有A、B、E、型,其中A、B型最为常见。该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1万倍。 一肉毒梭菌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冬季节。 2、中毒食品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发酵豆、豆制品(面酱、臭豆腐),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被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 二、发病机理: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活化并释放出神经毒素,后者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入血,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终致肌肉麻痹和瘫痪。重者可见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退行性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及血栓形成。 三、中毒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12h~48h,最短者6h,长者可达8~10天。 2、中毒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如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脸下垂、复视、咀嚼无力、走路不稳、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引食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 3、病人症状的轻重程度可有所不同,病死率较高。 四、预防措施: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自制发酵酱类时,原料应清洁新鲜,腌前必须充分冷却,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 3、不吃生酱。 4、肉毒梭菌毒素不耐热,加80度经30分钟 或100度经10~20分钟,可使各型毒素破坏,所以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是破坏毒素预防肉毒中毒的可靠措施。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设计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 肉接头的影响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隙三部分组成。运动神经纤维到达骨骼肌细胞时,其末梢失去髓鞘,嵌入肌细胞膜。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电压门控Ca2+通道打开,可引起大量Ca2+由细胞外进入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将ACh释放到接头间隙。ACh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是,立即与终板膜上ACh受体(氮气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和K+等通过(以Na+为主),因而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使终板膜去极化。一次终板电位一般都比相邻肌细胞膜阈电位大3~4倍,所以很容易引起邻近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与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结合,再进行细胞内吞,形成一个包裹毒素分子的酸性小泡。此酸性小泡滞留在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的末端。含有神经递质ACh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锚定、融合,以及ACh向突触间隙释放均需要一组SNARE蛋白的介导。而肉毒杆菌毒素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阻止转运小泡中ACh的释放,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实验目的: 1、了解家兔的解剖结构。 2、探究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仪器和试剂: 气管套管、换能器、动物人工呼吸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手术台;200g/L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取20g氨基甲酸乙酯与烧杯中溶解,转入100mL 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倒入细口瓶待用),液体石蜡,10%肉杆菌毒素溶液(取1g肉毒杆菌毒素加入9mL水溶解,倒入细口瓶待用),生理盐水,乙酰胆碱溶液。实验方法: 1、手术准备

肉毒梭菌(C型)中毒症灭活疫苗

肉毒梭菌(C型)中毒症灭活疫苗 Roudusuojun(C Xing)Zhongduzheng Miehuoyimiao Clostridium botulinum(Type C)Toxonosis(Type C)Vaccine,Inactivated 本品系用C型肉毒梭菌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或采用透析培养法培养,收获培养物,用甲醛溶液灭活脱毒后,加氢氧化铝胶制成。用于预防牛、羊、骆驼及水貂的C型肉毒梭菌中毒症。 【性状】静置后,上层为澄清液体,下层有少量沉淀,振摇后呈均匀混悬液。 【装量检查】按附录3104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无菌检验】按附录3306进行检验(厌气肉肝汤中应加新鲜生肝块),应无菌生长。 【安全检验】用体重300~350 g豚鼠4只,各皮下注射疫苗4.0 ml,观察21日,应全部健活。 【效力检验】下列方法任择其一。 (1)血清中和法用1~3岁、体重相近的绵羊4只或体重1.5~2.0 kg兔4只,按(2)方法免疫。注射14日后,分别采免疫动物的血清,将4只动物的血清等量混合,取混合血清0.4 ml与C型肉毒梭菌毒素0.8 ml(含4个小鼠MLD),置37℃作用40分钟,静脉注射16~20 g小鼠2只,0.3 ml/只,同时用同批小鼠2只,各注射1 MLD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所有小鼠观察4~5日,判定结果。对照小鼠全部死亡,血清中和效价应达到1(0.1 ml 血清中和至少1 MLD毒素),即为合格。 如采血时只剩3只免疫动物,则分别对每只动物的血清单独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检验,每只动物血清的中和效价均达到上述标准,亦为合格。 (2)免疫攻毒法用1~3岁、体重相近的绵羊6只或体重1.5~2.0 kg兔6只,其中4只皮下注射疫苗,绵羊每只注射4.0 ml,兔每只注射1.0 ml,另2只作对照。免疫21日后,免疫动物和对照动物各静脉注射10 MLD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观察14日。对照动物应全部死亡,免疫动物应至少保护3只。 对透析培养苗进行效力检验时,绵羊的接种剂量为1.0 ml,兔的接种剂量为5倍稀释的疫苗1.0 ml;攻毒后,免疫羊应至少保护3只,免疫兔应全部保护,对照动物应全部死亡。 【甲醛和汞类防腐剂残留量测定】分别按附录3203和3202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牛、羊、骆驼及水貂的C型肉毒梭菌中毒症。免疫期为12个月。 【用法与用量】皮下注射。常规疫苗:每只羊4.0 ml;每头牛10 ml;每头骆驼20 ml,每只水貂2.0 ml。透析培养疫苗:每只羊1.0 ml;每头牛2.5 ml。 【注意事项】(1)切忌冻结,冻结过的疫苗严禁使用。 (2)使用前,应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 (3)接种时,应作局部消毒处理。 (4)用过的疫苗瓶、器具和未用完的疫苗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肉毒杆菌的作用机制

肉毒杆菌的作用机制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TOX)的美容作用风靡全球,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分析患者及类似病例的情况。 BOTOX:由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革兰式阳性、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产生,据称是世界已知毒性最强毒素,小鼠LD50为0.1~1ng/kg体重[1];按抗原性不同分为A、B、C1、C2、D、E、F、G八个类型,其中A型是目前主要市售的BOTOX。1979年底,Schantz制备的A型BOTOX最早通过了FDA认证。目前世界上主要商品有:美国Allergan公司的BOTOX,英国的Dysport和我国的BTXA。BOTOX在细菌细胞内以“前体毒素”的形式存在,细菌死亡后游离,经蛋白酶激活才具有毒性。BOTOX 由一条H链和一条L链通过二硫键联结(图1)[2]。 作用机制[3]:可分为4个过程(图2、3):(1)H链的羧基端受体识别位点与胆碱能神经末梢质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2)受体介导下,经能量依赖性内吞作用,跨膜转运形成小泡,亦称为内化过程;(3)在酸性小泡中,BOTOX发生构象改变及分解,L链释放进入胞质。(4)释放的L链具有锌肽链内切酶作用,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复合物。不同类型BOTOX的切割位点不同,最终的结果都是阻止了Ach的释放,阻断N-M接头兴奋传递,称为肌肉的“化学性去神经支配效应”。 该效应可保持3~6个月,最终恢复原有功能。根据de Paiva提出的二阶段观点:第一阶段,BOTOX作用后,神经纤维末梢胞膜芽生,形成幼稚性突触联系;第二阶段,BOTOX清除,神经纤维末梢修复,N-M接头功能恢复,并由于竞争抑制作用使新芽结构退化[4]。 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三方面:(1)化学性去神经支配效应,应用于肌肉过度收缩等症状[1];(2)腺体分泌过多症状,如多汗、流涎症等[5];(3)疼痛症状[6]。 此外,在美容外科领域,BOTOX对消除面部的动力性皱纹和咬肌肥大非常有效[7]。 禁忌: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患者(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综合征)、孕妇、哺乳期妇女、注射部位感染等。 BOTOX中毒的治疗:立即静脉或肌肉注射肉毒抗毒素;催吐、灌肠等方法排出毒剂;肌肉或皮下注射新斯的明、乙酰胆碱、毛果云香碱、钙制剂等。 图1.BOTOX的分子结构

除皱针(肉毒)理论

0831除皱针(肉毒)理论 肉毒杆菌品牌:1.美国保妥适Botox,——高纯度A型肉毒杆菌(非常安全)维持3-6个月2.中国“衡力”、“兰州”——便宜但疗效不好, 除皱针是一种天然纯化的蛋白质 保妥适Botox唯一经过美国FDA 认证核准用于美容用途的除皱用品上市超过12年 全球超过60个国家,数百万人以上使用,安全有效 治疗时间只需5~10分钟 除皱针可使过度收缩的脸部小肌肉放松,有效舒解脸部深层的动态性纹路,如:皱眉纹、抬头纹、鱼尾纹…. 等 作用原理 抑制神经传导肌肉所造成的表情动态纹路,静态纹的凹陷要用玻尿酸去抚平 减缓肌肉过度运动,抚平表情皱纹,预防纹路形成,让肌肤回复光滑 单一作用在你想治疗改善的部位,不影响自然表情——适当的剂量(12)不会影响表情 肉毒杆菌 1.作用小部位(抬头纹,鱼尾纹,皱眉纹,兔宝宝纹,下巴)3-7天看到效果 2.作用大部位(咬肌、瘦脸针、小腿、腋下、)3-4周看到效果。小腿针的效果有时会在1-2个月产生效果,而且是个缓慢的过程。一般疗程会在3-5次形成半定型状态,间隔3个月。肉毒杆菌还可以作用于下颌线的拉提——Jaw line下巴线的形成 术后注意事项 1 除皱效果( 抬头、皱眉、鱼尾)在3天到7天可看见除皱效果,建议一周后回诊,作用时间约持续4-6月。 2 瘦小脸极瘦小腿(腓肠肌)在3周至一个月才会发生效果,建议一个月回诊。 3 腋下止汗须在3周至一个月才会发生效果,建议一个月回诊。 4 注射皱纹,少数人可能产生轻微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的浮肿及瘀血,或眼皮下垂、复视、眉毛下垂及头痛现象,这些都是短暂性,约束星期内即可恢复。 5 注射咀嚼肌约一个月才发挥效果,少数人可能产生咀嚼肌无力之现象;注射后应避免咀嚼牛肉干、鱿鱼丝、口香糖等硬得食物。 6 注射抬头纹4小时内不要戴帽子、安全帽。 7 注射4小时内避免于脸部按摩、睡觉或剧烈运动以及平躺,以免药物扩散造成负作用。 8 注射后一周内勿去温暖、烤箱、蒸气、游泳,也不可做脸部按摩。 肉毒杆菌害怕温度过高,粉末状时要冷冻,打开后效果会越来越差,最好在当天用完,2-3天效果减半,7天基本没有效果 7天内不要运动,3天内不要饮酒 肉毒:100单位/瓶,——稀释于2.5ml生理盐水。根据医生的不同稀释的手法也会有所不同,稀释的水分越高浓度扩散的效果会越好,一般打小脸时会将原样的稀释在稀释一半。并且会让顾客打下之后做一些运动(口香糖,垫脚等)促进扩散。但隔天不能在运动 打肉毒杆菌之前要进行冰敷(5-10分钟),肉毒是作用于肌肉上面的,冰敷作用于肌肉,麻药只作用于表皮层 在介绍产品时,要否定面部僵硬(不会僵硬)等问题,用正面的回答来引导顾客 项目操作顺序1.微波拉皮—肉毒2.超声刀—肉毒 仪器类(微波拉皮,超声刀,激光镭射——没有伤口,产生热)——注射类(玻尿酸,童颜针(Sculptra )肉毒)有伤口并且还怕热。

为什么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为什么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 导语:肉毒杆菌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呢? 肉毒杆菌中毒是经口食入而引起的。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如鱼、肉类、水果、蔬菜、谷类、海产品和罐头食品等,食入后均可引起中毒。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肉毒杆菌的特点。肉毒杆菌是一种只能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存在于土壤、鱼、家畜的肠内及粪便中。它的芽孢耐热力强,在沸水中可存活5~22小时,湿热至120度,须经5分钟才能死亡。肉毒杆菌中毒并不是致病菌直接引起的,而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嗜神经毒素所致,顾名思义,它专门侵害人类的神经系统,其毒性之强,比砒霜还大一万倍,注入人体35微克即可致死。但这种毒素的弱点是易被碱和热破坏,加热至80度,30~60分钟或100度,10~15分钟就可被破坏,暴露于日光下亦可迅速失去毒力。 肉毒杆菌中毒是经口食入而引起的。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如鱼、肉类、水果、蔬菜、谷类、海产品和罐头食品等,食入后均可引起中毒。只要污染了肉毒杆菌的食物不具有强酸性或强碱性,并在储藏过程中与空气隔绝,肉毒杆菌都可以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如果食用前又未经彻底加热,就不能杀灭细菌和破坏毒素,从而引起中毒。此外,某些地区所发生的肉毒杆菌中毒,是由于吃臭豆腐、豆豉或做面酱用的发酵馒头所引起。也有因食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蜜糖及奶粉引发婴儿中毒的报道。 肉毒杆菌的外毒素一旦经肠道吸收后,它专门侵害神经系统的颅神经核及神经肌肉相连接的地方,即所谓神经肌肉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而胃肠症状并不明显。病初表现为头晕、头痛、全身无力,尤

肉毒素简要分析

视点政策产经终端数据会员专区 肉毒杆菌毒素市场的美丽传说 2014-02-13 08:48:02 来源:米内网 米内网专稿(研究员 lily-cha)长久以来,明星们为了保持靓丽的外表可谓用尽各种手段,如电波拉皮、飞梭镭射、打美白针、注射玻尿酸以及Botox瘦脸针等等。其中Botox就是大名鼎鼎的肉毒素,它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A型毒素。 肉毒杆菌毒素( botulinum toxin) 是由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生物毒素之一,人的中毒致死量仅为μg级别。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将毒素分为A~G 7种亚型。目前临床中使用最多的是A型。就像世间事物均奉行的“硬币理论”,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样,A 型肉毒毒素既是著名的神经毒素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至1991年FDA批准A型肉毒素用于12岁以上人群的肌肉张力性疾病以来,人类研究肉毒杆菌毒素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1898年Van Ermengem E分离出肉毒杆菌神经毒素,到1946年Schantz EJ提纯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结晶,再到1979年Schantz EJ制备出BTA结晶,直至1991年批准上市,无数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深入研究终于使该药物造福于人类。但是人类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对BTA的研发一直在进行中,适应症从治疗斜视、特发性眼睑痉挛及半侧面肌痉挛,扩展到用于偏头痛和小便失禁的治疗,再到用于去除眉间纹和鱼尾纹等等。 商品名为BOTOX(保妥适)的主成分为高度纯化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艾尔健公司的旗舰产品,自1991年获FDA批准以来,随着适应人群的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图1 2001~2012年BOTOX的销售情况(单位:亿美元)

肉毒毒素及其在国内外临床上的应用

肉毒毒素及其在国内外临床上的应用 王荫椿 作者单位: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 370046 通讯作者:王荫椿,E 2mail :wangyinchun2@biohengli 1com 198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 注射用A 型肉毒毒素(BOT OX )作为新药上市,是世界上第1个用于临床的微生物毒素。此后,英国(Dysport )、中国(衡力,BTX A )同类产品相继问世,成为当今国际三大知名品牌。昔日闻而生畏的毒素,今日变为治病良药,既是观念上的突破和更新,也开创了微生物毒素用于临床治疗的先河。 肉毒毒素的产生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简称肉毒梭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分为7个型别,即A 、B 、C1、D 、E 、F 、G 。 A 、 B 、E 、F 是人中毒的主要型别,它们能引起病死率极高(20%~40%)的肉毒中毒。由于毒素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可分为食物性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和吸入性肉毒中毒。我国以食物性肉毒中毒为主,新疆等西北省、区每年有多起因进食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而引起的A 型或B 型肉毒中毒发生,青海、西藏则偶有生食冬藏牛、羊肉所致的E 型肉毒中毒的报道。我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自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生产各型肉毒抗毒素以来,对肉毒中毒的救治起到了药物保障作用。 肉毒毒素是迄今已知的最毒的生物毒素之一,1μg 纯毒素可杀死30000只小鼠,人的致死量为011~1μg ,合3000~30000小鼠致死量。也有资料称,1g A 型肉毒结晶毒素能致死100万人。 肉毒毒素的结构和功能 肉毒毒素通常以神经毒素和血凝素复合体(也 称前体毒素)的形式存在。其中神经毒素具有神经毒活性,是致病和起治疗作用的关键成分,血凝素则能保持毒素的三维结构和稳定性。神经毒素开始被 肉毒梭菌合成为单一多肽链,然后被酶(内源性或外 源性)切割为由二硫键连接的双链分子(裂痕毒素),轻链〔L ,相对分子质量(M r )为50000〕是锌肽链内切酶,重链(H ,M r 为100000)则与受体结合,促进轻链内转而发挥其作用。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进入靶细胞,完整的肉毒毒素双硫键被切断,轻链进入胞质并按毒素型别分别作用于乙酰胆碱囊泡膜的小突触泡蛋白(B 、D 、F 、G 型)或突触前膜的相关蛋白(A 、E 型)和融合蛋白(C1型)等膜联系/跨膜蛋白,从而影响乙酰胆碱囊泡的锚靠和融合,并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近年又发现,A 型肉毒毒素能通过对肌梭的作用,减少I a 纤维的传入,间接影响中枢系统,从而调节感觉反馈。A 型肉毒毒素还能影响传递痛觉的伤害神经元,通过周围和中枢的抗伤害感受作用而发挥止痛效果。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眼科研究所的Scott 医师从肉毒中毒病人最先累及眼外肌,引起视 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和复视等症状并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与世界著名肉毒毒素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微生物及毒素学系Schantz 教授合作,在猴实验基础上将肉毒毒素引入眼科疾病治疗,并在1980年首次报告眼外肌注射A 型肉毒毒素替代斜视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此后他和其他临床专家对肉毒毒素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免疫学反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斜视、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迄今,国外报道,肉毒毒素已可用于眼科、神经科、康复科、消化科、泌尿科、皮肤科及美容科等50余种病症(很多是疑难杂症、难治之症)的治疗。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利用自行开发的治疗 用A 型肉毒毒素(衡力,BTX A )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 病,如眼睑痉挛,口、面部肌肉痉挛(Meige 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构音障碍,职业性肌张力障碍

肉毒杆菌又叫肉毒梭菌转载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娃哈哈、多美滋、可口可乐在内多家企业。 肉毒杆菌又叫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肉毒杆菌家族一共兄弟7个,本身其实没有毒性,但其中有4个能在厌氧环境下(比如肠道、密闭发酵食品)产生肉毒毒素。[详细]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极易感染食物 肉毒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其中土壤是重要污染源,它可借助食品、农作物、水果、海产品、昆虫、禽类等传播到各处。肉毒杆菌本身是无害的,但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被肉毒杆菌污染,并产生肉毒素,食前对带有毒素的食品又未加热或未充分加热,因而引起中毒。肉毒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物之一,不到1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正因为如此,几乎还没有国家把它写入标准。 肉毒杆菌的发现,跟19世纪法国拿破仑政府鼓励发明的肉罐头有关系。经营蜜饯食品的法国人阿贝尔,找到了一个长期贮存食物的好办法:把肉装入宽口玻璃瓶,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锅加热,再将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这就是最早的肉罐头。阿贝尔没有想到,这种受到欢迎的方便食物,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环节,很有可能成为肉毒杆菌的“逍遥国”——肉毒杆菌进入了诸如罐头这种厌氧(缺氧)的环境,很快滋生成肉毒杆菌毒素。[详细] 肉毒素可用于美容整形但用量极少 肉毒毒素能够迅速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通道,可以“叫停”肌肉的收缩,可以抚平“皱纹”,整形医生给女士们打的美容针,里头的主要成分就是肉毒毒素。 在医学界,肉毒毒素除了能美容,还是斜视、脑瘫性肌肉强直、偏头疼等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医学界使用肉毒毒素来做美容、治疗,用量都是极其极其微小的,一般仅仅注射几十个单位,一个单位的肉毒毒素是指,1只20克的小白鼠能承受的极限剂量。[详细] 调查 1.您知道肉毒杆菌可以产生剧毒肉毒素吗? 知道 不知道 2.您知道婴儿更容易肉毒素中毒吗? 知道 不知道 点击查看结果>> 肉毒杆菌对婴儿杀伤力最大 1克肉毒毒素足够毒死一百万人 肉毒杆菌致病性是其产生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对酸的抵抗力特别强,胃酸溶液24小时内不能将其破坏,故可被胃肠道吸收。肉毒毒素,是细菌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毒王”。上个世纪,战争狂人使用肉毒毒素作生物武器,它能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中毒症状以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症状为特征。如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0.1~1微克(100万分之一克)肉毒毒素,可致人于死地。1克肉毒毒素,足够毒死一百万人。 对于成人而言,食用少量的肉毒杆菌是可以被代谢掉,但一旦过量便会导致生命危险。成人由于肠道里面的菌群早已站稳了脚跟,少量的肉毒杆菌是斗不过这些“地头蛇”的,因此对成人的危险性相对较小。[详细] 1岁以下婴儿最易中毒

肉毒毒素──危险中的“美丽”

肉毒毒素──危险中的“美丽” 作者:李之佳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 学号: 5050809434 2009年4月26日,中国许多报刊媒体都刊登了以下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近日,一种被称为“保妥适”的A型肉毒毒素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正规医院,用于医学美容。目前,获批准进入正规医院整形美容科和皮肤科的肉毒毒素,仅仅适用于去除皱眉纹,而且属于特殊管理的毒麻药品,须经严格的处方限制才能购买和使用。此外,药品监管部门还做出“只能在有处方权的医生监护下注射使用”,“不能在药店或美容院销售”等诸多严格的限制规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主委祁佐良说,此前多年,肉毒毒素虽然已在中国众多整形美容医院中被广泛应用于除皱、瘦脸,但一直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处于尴尬的“非法”状态。 这个消息发布之后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那报道中所说的肉毒毒素到底为何物呢?它为什么能用于美容但又必须处于这么严格的监管之下呢?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或肉毒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很容易分离,在厌氧环境中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它可导致人和动物发生以肌肉麻痹为特征的肉毒中毒。关于肉毒中毒的最早报道,是Kerner医生报道的德国发生因食用腊肠引起234人中毒、110人死亡的事件,由于是食用腊肠引起,故俗称腊肠中毒。到1895年,比利时人Van Ermengem首次从中毒食品火腿和死者脾脏中分离出肉毒梭杆菌,并证实该菌在厌氧环境下生长,产生外毒素,即BoNT,至此,对肉毒中毒的原因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肉毒毒素分成A型、B型、C型、D型、E型、F型及G型7个型别,其中A、B、E、F是人中毒最主要的型别。迄今为止,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生物毒素(包括化学毒剂)中毒性最强的物质。据估计,结晶的A型肉毒毒素对普通成年人的致死剂量为1~2ng/kg,小鼠腹腔的LD50为1ng/kg,其毒性分别是有机磷神经毒剂VX的1.5万倍和沙林(sarin)的10万倍,1g结晶的A型肉毒毒素制剂足以杀死100万人和2000亿只小鼠。关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初步认为各型肉毒毒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方式,即通过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神经肌肉接头,即突触处,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正常释放和传递,影响副交感神经系统和其他胆碱能神经支配的生理功能,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肌肉弛缓、呼吸衰竭。 肉毒梭菌及其芽孢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沉积物和家畜粪便中,亦可附着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上。如果有一种食品受到污染,且其条件又适于该菌的生长,则将产生大量营养细胞,并产生肉毒毒素。食用此种含有毒素的食品后,毒素经由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引起毒性作用。肉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主要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引起肉毒中毒的食物主要以罐头、香肠、腊肠等肉制品为主;日本等沿海国家主要是由于进食水产品引起;我国则主要是由于进食臭豆腐、豆瓣酱、豆豉和甜面酱等发酵食品引起。肉毒中毒在我国十几个省、区均有发现,但80%集中在新疆地区,主要是家庭自制的豆谷类食品引起,这些发酵食品所用的粮和豆类常有肉毒梭菌芽孢,发酵过程往往密封于容器中,在20~30℃发酵,在厌氧菌适合的温度、水分条件下,污染的肉毒梭菌得以增殖和产毒。 肉毒中毒的治疗主要使用特异的肉毒毒素抗毒素。临床上对肉毒中毒患者应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单价或多价马血清抗毒素。抗毒素使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不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 肉毒梭菌与染色紫药水。 科学分类 域名:细菌 类别:梭状芽胞杆菌 订购:Clostridiales 家庭:Clostridiaceae 属:梭状芽孢杆菌 种:肉毒梭菌 二名 肉毒杆菌 面包车Ermengem,1896年 肉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能产生神经毒素,肉毒杆菌神经毒素被称为公司的类型,这会导致肌肉弛缓性麻痹中出现肉毒杆菌中毒。这也是主要的代理麻痹肉毒杆菌。三肉毒杆菌是一种厌氧孢子前,产生椭圆形,近端芽孢,常用于发现土壤。 内容 [ 隐藏] ? 1 微生物 ?二分类的历史 ?三表型 ? 4 病理 ? 5 种毒素 6 肉毒杆菌在不同的地方 6.1 北美 6.2 欧洲 6.3 澳大利亚 ?7 其他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微生物 肉毒杆菌是一种杆状微生物。它是一种专性厌氧菌,也就是说,氧气是有毒的细胞。不过,三肉毒杆菌容忍的痕迹,由于氧气的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防御所有细胞几乎暴露在氧气。[ 1 ] 三肉毒杆菌是唯一能产生神经毒素孢子期间,这只能发生在厌氧环境。其他细菌孢子产生不利的环境成长,维护生物的生存状态的可行性,并允许在休眠状态,直到接触到的孢子有利条件。 在实验室肉毒杆菌通常是孤立在tryptose亚环丝氨酸超过2%的氧气(TSC)的培养基在厌氧环境中较少。这可以通过一些替代o商业工具包,使用一种化学反应,2和CO 2(EJ GasPak系统)。三肉毒杆菌是一种脂肪酶微生物的生长之间的负pH值4.8和7以及它不能使用乳糖作为主要碳源,特征鉴定的重要生化过程中。[ 2 ] 分类的历史 肉毒梭菌和1895年被首次发现由隔离车Ermengem埃米尔从家里治愈火腿一牵连的肉毒杆菌中毒的发生。[ 3 ]该分离原名肉毒杆菌。不过,随后的暴发菌株总是发现厌氧孢子成型,所以艾达本斯顿提出,该微生物可放入属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杆菌属被限制在有氧孢子形成的棒。[ 4 ] 自1959年以来生产的所有物种肉毒杆菌神经毒素(类型公司)已被指定三肉毒杆菌。大量的表型和基因型的证据证明存在异质性在物种。这导致了重新分类三肉毒杆菌G型菌株作为一个新的物种梭菌argentinense。[ 5 ] 肉毒梭菌菌株不产生肉毒毒素被称为生孢梭菌。[ 6 ] 完整的基因组三肉毒杆菌已被测序桑格。 表型 目前命名为三肉毒杆菌承认四个生理)组(一四。这个分类是基于对机体能力消化复杂的蛋白质。[ 7 ] [ 8 ]在研究中的DNA和rRNA基因组水平支持的品种细分为第一至第四。对人

肉毒杆菌知识科普

北京人才市场北京找工作 肉毒杆菌知识科普 文/倪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新西兰乳业巨头曝出其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家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消费者,尤其是爱子心切的妈妈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通过不同的渠道购买进口奶粉以保障孩子的奶源安全。然而,这次肉毒杆菌的出现让妈妈们疲惫的神经再次绷紧,不由得惊呼,洋奶粉也靠不住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喝一杯放心奶就那么难呢? 同往常一样,每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会给民众带来一场科学知识的普及。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塑化剂,人们通过亲身体验将这些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一一铭刻在心。这次乳品安全事件又为大家推出一位新的“明星”——肉毒杆菌。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菌呢?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1 初识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学名叫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这是一种厌氧芽胞杆菌,在缺氧环境特别在罐头食品、腊肠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肉毒杆菌在厌氧繁殖过程中能产生毒性极强的外毒素(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病死率很高,可被用于生化武器或生物恐怖活动。在食品加工过程一旦污染该菌,人类摄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肉类、罐头、奶粉等食品可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死亡率大约为25%~50%。由该菌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性疾病称为肉毒症。 2 生物学特征 肉毒杆菌形态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大小约0.9~1.3 ×4.0~6.0 μm,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可见短链状。有周身鞭毛,无荚膜。在菌体次极端形成椭圆形芽胞,大于菌体,形如汤匙状或网球拍状。在严格厌氧条件、35 ℃培养48 h后,在血平 板上可形成直径3~5 mm,灰白色、边缘不齐、表面粗糙如毛玻璃样、有β溶血的菌落,4 d 后菌落直径可达到5~10 mm。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能消化分解肉渣,使之变黑,腐败恶臭。肉毒杆菌芽胞对热、辐射、化学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180 ℃下干热5~15 min,100 ℃下湿热5 h,或高压蒸气121 ℃30 min,才能杀灭。 3 传播途径 肉毒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土壤中常可检出,偶可存在于动物粪便中。人体的下消化道是一个良好的缺氧环境,适合严格厌氧的肉毒杆菌居住。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被肉毒杆菌芽胞污染,经口传播。 4 致病机理 肉毒杆菌可产生极其强烈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透过机体各部分的黏膜。肉毒毒素由胃肠道吸收后,经淋巴和血液扩散,作用于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