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铅笔芯

B.橡胶套

C.干木条

D.陶瓷罐

【答案】

A

【考点】

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玻璃、橡胶、陶瓷、塑料等。

【解答】

解:根据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橡胶棒、干木条、陶瓷罐是绝缘体;铅笔芯是导体.故选:A.

2.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宽约为1.8cm

B.中学生100m跑的成绩约为14s

C.最佳的洗澡水温约为80°C

D.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100g

【答案】

B

【考点】

质量的估测

温度

长度的估测

时间的估测

【解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

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

解:A.初中物理课本宽约为18cm,故A错误;

B.中学生100m跑的成绩约为14s,符合实际,故B正确;

C.最佳的洗澡水温约为40°C,故C错误;

D.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10g,故D错误.

故选:B.

3. 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出现了月全食,月全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

C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沿直线传播到月亮上的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便形

成月食。

【解答】

解:当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地球挡住了

太阳沿直线传播到月亮上的光,使地球上的人完全看不到月亮,这种现象就是月全食,即月全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选:C.

4. 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与地面控制站的联系是依靠()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

【答案】

D

【考点】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波的传播

【解析】

(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答】

解: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所以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与地面控制站的联

系不能依靠声传播,故ABC错误;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正确.

故选:D.

5. 智能语音门禁系统通过“辨音识人”开门,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特征来工作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

B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不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人发声的音调、响度是可以相同的。【解答】

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

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

一般不同;“辨音识人”,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不同人声带振动产生的音色不同,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在内燃机中,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转化的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C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

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吸气冲程、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所以A、D错误;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B错误;

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C正确.

故选:C.

7. 一条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则它的反射角为()

A.30°

B.60°

C.90°

D.120°

【答案】

A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

先确定入射角,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求出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

解: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

故选:A.

8. 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大雪纷飞

B.雾霾重重

C.花香四溢

D.黄沙漫天

【答案】

C

【考点】

分子热运动

【解析】

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解答】

解:雪花、雾霾、黄沙这些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花香四溢,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故选:C.

9.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升高

B.温度不变

C.放出热量

D.温度下降

【答案】

B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故选:B.

10. 下列关于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B.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C.带电体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D.物理学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答案】

A

【考点】

电流的方向

摩擦起电的实质

正电荷与负电荷

物体带电现象

【解析】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3)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解答】

解: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错误;

C.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C错误;

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D 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关于大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C.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D.标准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

A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大气压强的存在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

(3)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

解:A.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故A正确;

B.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

C.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错误;

D.标准气压是一个定值,与高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情形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在架空的电线下钓鱼

B.电冰箱不宜放在使用煤气的厨房里

C.把开关安装在零线上

D.验电笔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答案】

B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

(1)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

【解答】

解:A.在架空的电线下钓鱼,带水的鱼线容易接触电线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B.使用煤气的厨房里,煤气容易泄露,若电冰箱放在厨房里,冰箱启动时会产生电火花容易引起爆炸,所以电冰箱不宜放在使用煤气的厨房里,故B符合安全用电要求;C.若把开关安装在零线上,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仍然与火线连接,更换灯泡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D.验电笔使用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人不会触电),这样才能正确分辨出火线和零线,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故选:B.

13. 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下列哪个物体相对于“辽宁舰”是静止()

A.海岛

B.弹射出去的战斗机

C.远离中的护卫舰

D.站立在甲板上的水兵

【答案】

D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

解:A.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相对于海岛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 错误;

的,故B错误;

C.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相对于远离中的护卫舰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相对于站立在甲板上的水兵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

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14. 在核电站中()

A.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链式反应

B.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

C.任何情况下,核能是没有污染的

D.核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

A

【考点】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核能

【解析】

(1)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

(2)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

用核聚变释放能量,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核聚

变需要高温高压;

(3)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

(4)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的能

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A.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是可控链式反应,故A正确;

B.核电站中进行的是核裂变,不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故B错误;

C.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故C错误;

D.核燃料是短期无法再生的,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15. 我国新型反潜巡逻机安装的“磁异探测器”,能将潜艇经过的海域引起的磁场变化转化为电流,从而发现潜艇.图中能解释“磁异探测器”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考点】

【解析】

磁异探测器最终将信号转换为变化的电流,因此是一个发电机,分析下面四幅图,找出发电机的原理即可。

【解答】

解:磁异探测器将潜艇经过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示的实验是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B.图示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运用了电流的磁效应,不合题意;C.图示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电动机的原理,不合题意;

D.开关闭合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左右移动,切割磁感应线,则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如图所示的图象合理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

B.某种液体的内部压强p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某种燃料的热值q与燃料质量m的关系

D.某种物质的比热容c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

【答案】

B

【考点】

燃料的热值

比热容的概念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其大小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可知,当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

(3)热值是指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和燃料的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

【解答】

解:A.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保持不变的,并不会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而图象反映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故A错误;

B.图象反映的是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故B正确;

C.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和燃料的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而图象反映燃料的热值与质量成正比,故C错误;

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7. 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季奥运会,如图是与冰雪项目相关的器材和情景,分析合理的是()

A.滑雪手套掌心处设计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滑雪板设计得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滑雪杖下端装金属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D.冰壶运动员擦冰是为了减小摩擦

【答案】

D

【考点】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

利用一下知识分析解答: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3)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4)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

解:A.滑雪手套掌心处设计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滑雪板设计得较宽大,是为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滑雪杖下端装金属尖,是为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

力,故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所示,上端为S极的条形磁体悬挂在一轻弹簧上,闭合开关条形磁体处于静止

状态后,下端位于螺线管的上方,下列措施可以使条形磁体向上运动的是()

A.滑片P向右缓慢移动

B.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C.增大电源电压

D.将a、b间电源的正负极对换位置

【答案】

D

【考点】

安培定则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

本题抓住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如何引起电流的变化,如何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根据右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

管的极性。

【解答】

解:A.开关闭合,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S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条形磁体向下运动;

滑片P向右缓慢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条形磁铁的吸引力增大,所以条形磁体继续向下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电磁铁磁性增强,条形磁铁的吸引力增大,所以条形磁体继续向下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增大电源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条形磁铁的吸引力增大,所以条形磁体继续向下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间电源的正负极对换位置,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同

名磁极相互排斥,条形磁体向上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每空1分,作图2分,共14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A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设两个力的作

用点都在图中O点,请在如图中作图.)

【答案】

见解答.

【考点】

摩擦力的示意图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答】

解:过物体的重心O作沿斜面向上的力,即摩擦力;过此点O作竖直向下的力,即为重力,如下图: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砝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石块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

57

【考点】

质量的测量

【解析】

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解答】

解: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50g+5g+2g=57g.

如图,从左向右往玻璃管中吹风,U形管A管中的水面会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说明对于流动的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

上升,小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

当向管中吹风时,相同时间内,风经过A管上方和B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压强不同,液柱上升的高度不同。

【解答】

解:A管的横截面积小,相同时间内,风经过A管上方的流动速度大于B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A管上方的压强小于B管上方的压强,水被压向A管,A管液面上升,B管液面下降.

为创建大美湘潭,我市在部分路段的斑马线位置,安装了带语音提示的红绿灯信号系统.红灯亮时,系统会发出语音来警示行人,这主要应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信息,并联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声与信息

【解析】

解答此题需掌握: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并联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

【解答】

解:红灯亮时,系统会发出语音来警示行人,这主要是应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根据交通信号灯工作时的常识知,红灯亮时,绿灯不亮,红绿灯交替工作,且它们工

作时互不影响,故是并联连接.

病人发高烧时,可以用冰块辅助降温,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来改变病人的内能.冰块从冰柜里取出来时,它的周围会出现“白雾”,这是一种

________(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这些“白雾”在空中会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沉”).

【答案】

热传递,液化,下沉

【考点】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1)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的温度相对较高,很容易导致液化现象的产生;

(3)判断物体浮沉情况,需要通过比较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

解:用冰块降温,这是采用了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病人的内能;

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块,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雾”现象,白雾是小水滴,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小水滴受到浮力小于自身重力,会下沉.

一个标有“220V 5A”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420s,电流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若

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5kg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C.

【答案】

4.62×105,22

【考点】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电热水壶是纯电阻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产生的热量相等,根据Q=W=UIt求出电流

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5kg的水吸收,根据Q

=cm△t求出水升高的温

度。

【解答】

所以,正常工作420s,电流产生的热量:

Q=W=UIt=220V×5A×420s=4.62×105J,

由Q

=cmΔt可得,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5kg的水吸收后水升高的温度:

Δt=Q

cm = 4.62×105J

4.2×103J/(kg?°C)×5kg

=22°C.

如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长方体木块,重为G、高为3a、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将其由竖放改为平放,木块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木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

【答案】

不变,G

3a2

【考点】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解析】

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利用面积公式求出块平放时的受力面积,然后利用p=F

S

计算压强。

【解答】

解:水平地面上的均匀长方体木块无论竖放,还是平放,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不变,都等于其重力,即F=G,

平放时,受力面积S=3a×a=3a2,

故对地面的压强p=F

S =G

3a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每空1分,共27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图1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杠杆如图1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2所示,在P点悬挂一重物,用测力计在A点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方便测量力臂,应按图2中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操作.

(3)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在A处的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慢慢地向左倾斜拉杠杆,测

________有关.

【答案】

(1)左

(2)a

(3)增大,力臂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之前首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2)在实验中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

便于测量力臂。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弹簧测力计倾斜,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解答】

解:(1)杠杆的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为方便测量力臂,应按图2中a所示操作.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拉力的

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拉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可得出:杠杆的平衡与力和力臂有关.

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如图的光具座上,凸透镜应放在________(选填“A”“B”或“C”)滑块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选取若干

个位置,调整光屏位置,寻找烛焰清晰的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数据可知: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②当物距逐渐变小时,像距逐渐变________,光屏上的像逐渐变________(均选填

(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烛焰的像会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

中心.

(4)摄像师用照相机给九年级同学拍摄毕业照时,想让被拍的同学成的像大一些,摄

像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同学.该摄像师是近视眼患者,他戴的眼镜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

(1)B

(2)①10,②大,大

(3)上

(4)靠近,凹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中间应放置凸

透镜;

(2)①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特点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②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物距变小)像远(像距变大)像变大分析回答;

(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4)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应用是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1)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所以中间B位置一定放置凸透镜;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①分析表格可知,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的一半,为10cm;

②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根据物近(物距变小)像远(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逐渐变大,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蜡烛的焰心下降,则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4)想让被拍的同学成的像大一些,根据物近(物距变小)像远(像距变大)像变大

可知:应减小物距,即摄影者要使照相机靠近同学;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小明在观看冰壶比赛时猜想:如果水平冰面足够光滑,冰壶会永远运动下去吗?他用

图所示装置来探究他的猜想:

(1)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大小________.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________.小车在毛巾上运动

(3)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最后静止的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前进得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冰面绝对光滑,冰壶将做________.冰壶受到的重力和水平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

(选填“A”或“B”).

A.平衡力B.相互作用力

(4)本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

【答案】

(1)相等

(2)惯性,3

(3)慢,远,匀速直线运动,A

(4)科学推理法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

(1)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2)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对小车受力分析即可解答;

(3)(4)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二力平衡的特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

【解答】

(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

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共三个力;

(3)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前进得越远;

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冰面绝对光滑,冰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冰壶受到的重力和水平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本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科学推理法.

用图1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根据图1,将图中的器材连接成完整电路.(电源电压为3V,R1的规格为

“20Ω 1A”,R的阻值约为10Ω)

(2)连接好电路后,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缓慢移动滑片的位置,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始终为3V,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可能是定值电阻R处发生了__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故障.

(3)排除故障后,改变滑片位置,记录数据,如表所示.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

如图2所示,为________A.

(4)分析数据可得:当电阻不变时,电阻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该电

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5)继续用图1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用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移

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0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用20Ω的定值电阻替换1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2.0V,应将滑片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直至电压表示

数为2.0V.

【答案】

(1)见解答;

(2)b,断路

(3)0.2

(4)正比,10

(5)大于,b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

(1)变阻器按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与电阻串联,根据电源电压为3V确定电压表选用

小量程与灯并联;

(2)连接好电路后,开关闭合前,为保护电路,应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

逐一分析每个答案,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4)由表中数据知求出电压与电流之比分析回答;

(5)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

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

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解答】

解:(1)变阻器按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与电阻串联,电源电压为3V,电压表选用小量

程与电阻并联,如下所示:

(2)连接好电路后,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的b端;

若电阻R短路,电压表示数为0,电路为通路,电流表有示数,不符合题意;

若R断路,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电压有示数,符合题意,故闭合开关,缓慢移动滑片的位置,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始终为3V,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可能是定值电阻R处发生了断路故障.

(3)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A.

(4)由表中数据知,电压与电流之比为:

U I =1.0V

0.1A

= 2.4V

0.24A

=10Ω,为一定值,故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阻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该电阻的阻值为10Ω.

(5)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10Ω改接成2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0V;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四、综合题(本题共23分.解答部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并填写在答题卡上.)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固定在竖直支架上,下端悬挂一质量均匀的圆柱形物块;一水槽置于竖直升降台上,位于物块的正下方.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求:

(1)当物块没有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物块的质量为

________kg.

(2)调整升降台高度,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当物块全部浸没到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3)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

(1)0.5

(2)2

(3)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2.5×103kg/m3.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

(1)当物块没有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块的重力,利用G=mg计算质量;

(2)根据称重法计算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

(3)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其体积等于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

浮=ρ

gV

可求,然

后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密度。

【解答】

解:(1)当物块没有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块的重力,即G=F=5N,

故此物块的质量m=G

g =5N

10N/kg

=0.5kg;

(2)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

浮=G?F

=5N?3N=2N;

(3)根据F

浮=ρ

gV

可得,物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F

ρg

=2N

1×103kg/m3×10N/kg

=2×10?4m3,

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故物块的体积V=V

=2×10?4m3,

则物块的密度:ρ=m

V =0.5kg

2×10?4m3

=2.5×103kg/m3.

用图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微型电动机匀速提升重为4.5N的物块M,当

测力计下端的指针指在60.0cm刻度线位置时,物块M上的指针指在95.0cm刻度线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不计指针重、绳重和摩擦,连接动滑轮的细

绳保持竖直.求:

(1)当物块M由图示位置被匀速提升8.0cm时,连在M上的指针指在右侧刻度尺

________cm刻度线位置.

(2)物块M被匀速提升8.0cm耗时4s,则测力计向上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cm/s.(3)图中的动滑轮重为________N.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答案】

(1)87.0

(2)6.0

(3)1.5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解析】

(1)当物块M由图示位置被匀速提升8.0cm时,连在M上的指针指在右侧刻度尺上升

同样的高度;

(2)图中绳子的有效数n=3,根据s=n?得出测力计向上运动的距离,根据v=s

t

求出

速度;

(3)不计指针重、绳重和摩擦,连接动滑轮的细绳保持竖直,故测力计示数:

F=G+G

n

,据此求出图中的动滑轮重;

(4)设物体提升?高度,不计指针重、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做的功,

根据η=W

W =G?

G?+G?

×100%求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1)当物块M由图示位置被匀速提升8cm时,连在M上的指针指在右侧刻度尺:95.0cm?8.0cm=87.0cm刻度线位置.

(2)图中绳子的有效数n=3,物块M被匀速提升8.0cm耗时4s,

则测力计向上运动的距离为:s=3?=3×8.0cm=24.0cm,

则测力计向上运动的速度:

v=s

t =24.0cm

4s

=6.0cm/s.

(3)不计指针重、绳重和摩擦,连接动滑轮的细绳保持竖直,则测力计示数:F=

G+G

n

所以图中的动滑轮重为:

G

=3F?G=3×2N?4.5N=1.5N.

(4)设物体提升?高度,不计指针重、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做的功,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

W

=G?

G?+G

?

=G

G+G

= 4.5N

4.5N+1.5N

×100%=75%.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空气净化器逐渐走进家庭.某一空气净化器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空气进入净化器,空气里的灰尘由于钨丝放电而带上正电,经过负电格栅板时被吸附;此后经活性炭进一步净化.求:

(1)负电格栅板吸附灰尘的原理是异种电荷________.

(2)该空气净化器(铭牌如表)正常工作的电流为________A.

(3)该空气净化器消耗1.1KW??的电能,可以净化________m3空气.

(4)图2是这一空气净化器中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的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R0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Ω,R1为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其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

变化如图3.当二氧化碳浓度为多少时,电压表示数恰好为2V?

【答案】

(1)相互吸引

(2)0.25

(3)4000

(4)二氧化碳浓度为0.034%.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利用P=UI求空气净化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3)利用P=W

得空气净化器消耗1.1kW??的电能的时间,进而求出可净化空气的体

t

积;

(4)如图2,知道电源电压U,R0、R1串联,R0=10Ω,而电压表测量R0两端的电压,则当U0=2V时,U1=4V,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关系求R1,由图3可知二氧化碳浓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