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 浅析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1

论文 浅析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1

论文 浅析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1
论文 浅析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1

摘要:中国钢琴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演奏水平与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创了中国钢琴教学的新局面,可见这一阶段是中国钢琴教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既要从中看到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吸取宝贵的经验,又要正视其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钢琴教学体制。

本文一方面论述了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和方法。具体阐明了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创新的做法,提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目的及其可行性。

另一方面,在钢琴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此本文又主要从理论方面阐述了互动式教学含义、互动式钢琴教学的教学原则、互动式钢琴教学的教学效果等。

最后进行了一些总结并对我国钢琴教育未来的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师生互动

【Abstract】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iano teaching gained rapi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levels and greatly improved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teaching piano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China shows that this phase is the development of piano teaching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Looking back Looking ahead, both obtained from gratifying to see the results, learn valuable experience, but also to address the deficiencies and further improve our piano teaching syste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ne hand,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in piano teach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Clarify how the specific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apprai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approaches, put forwar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iano teaching the meaning, purpose and feasi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iano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organizers and teachers as a teaching guide, should be the establishment of democrac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is article has explained the main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meaning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piano teach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piano teaching effects.

Finally, some conclus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made piano prospects. 【Key words】 Piano teaching Innovativ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引言

改革开放30 年来,钢琴学习在中国大地上以狂热的浪潮普及开来,钢琴教

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的钢琴教学水平和演奏水平已开始与世界标准接轨。然而纵观现在中国的钢琴教学,体制尚不够完善,还处在滞后状态和存在着一定不适应性,而且中国尚未形成自己的钢琴学派。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钢琴教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做实事求是的回顾和分析,以科学的态度来剖析和审视我们的教学与演奏,在总结中找出中国钢琴教学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不足之处。只有正视这些不足并且加以改进,才能使钢琴教育体制逐渐完善,使我国钢琴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一我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一)我国钢琴教学的发展

戊戌变法以来,随着近代学校的兴起、学堂乐歌活动的展开,我国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进入近代的音乐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新式学校比较重视音乐教育,但钢琴或风琴的乐器远未普及,加上音乐教师缺乏训练,又没有合适的音乐教材,因此音乐教育还没有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我国的钢琴音乐还停留在学堂乐歌伴奏的附庸地位。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1912年公布的“中学校令施行细则”规定中学设“乐歌”一课,每周1小时,把音乐作为必修科。民国初年,风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并有专门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出版。钢琴在此时期也开始在中国流行,为满足师范学校、教会学校的钢琴教学需要,商务印书馆印了一批外国钢琴曲谱集,《进行曲集》是这批钢琴谱集中最早的一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出版的一本钢琴教材。1918年商务印书馆刊印的《进行曲》一书,共收乐曲60余首,选择乐曲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包括当时欧美各国流行的不少著名乐曲。

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聘请各学科专家起草中小学课程纲要。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建设在这一时期有较大进步。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萧友梅编定的《新学制钢琴教科书》、《新学制风琴教科书》较为普及通用。这些教材对普及中小学钢琴音乐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19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将乐歌课设为必修课。这时建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等开设有音乐课程。1919年创办的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专业课程设有钢琴课程。”①

改革开放后,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很大成绩。重新修订了钢琴主课教学大纲和计划,规定了考试、考查和参加学习汇报的要求。由于钢琴专业课以个别授课为主,学生的学习量不一致,因此,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了教学进程每学年或每学期的最低学习量,有的院校大纲中还规定“学生不完成规定数量者,不准参加考试”。教学大纲中还应列出本学科的教学用书,这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但由于钢琴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所以,钢琴教学大纲中只是列举一些经典曲目。曲目分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教材,大型乐曲(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回旋曲等)和中小型乐曲几大类。

中国乐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被列入教学大纲,为了保证提高中国作品的演奏水平,并促进中国新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各音乐院校都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会和比赛。并且增加了近现代作曲家作品曲目,这就保证了学生接触的曲目范围很全面。并且采取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主科教师,这就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解决了原本由“硬性指派”所带来的矛盾。拓宽了“民间音乐”等课程的设置,此类课程的设置是针对青少年由于学习西洋乐器而对本国音乐母语的生疏以至于排斥的问题,有助于年轻一代学生了解吸取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对音乐母语的熟悉程度,使学生吸取了姐妹艺术学科的优秀的音乐文化,从而视野更加开阔。

另外,还加强了艺术实践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间的艺术教育交流、讲学。聘请外教,大量的外国音乐资料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流入中国,我们因此吸取了国际优秀的钢琴演奏精华和积累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学生们加强了艺术实践活动,举行定期的观摩会与演出,一些有才华的学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钢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欣喜地看到成绩的同时,纵观中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还存在

着明显的差距,体制尚不完善,一些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

我国目前音乐学院这个专业化的系统,从附小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孩子的终生专业,孩子“拼命”练出来,再加上我们过于重视技术上、形式上的问题,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和其它专业一样,都把提高演奏技术当作唯一的取向,普遍燃起了追求技术好,演奏高、大、难的曲子的风气,结果路子越走越窄,而欧美的绝大部分的音乐院校都不设立专业的附中,附小,许多了不起的艺术家都是从“业余”的道路走出来的。但不可否认,对于培养那些具有非凡音乐才能的儿童来说,附小、附中、本科的这种办学形式是非常有效的,正像体操、杂技等所有竞技家的造就需要从儿童开始抓起一样,世界一流的器乐演奏家也非得从儿童选拔培养不可;因钢琴表演艺术的专业特殊性,更需要选拔那些在智力萌发期就显露特殊音乐才能的超常儿,并通过特殊办学形式以满足他们的特殊成长需要来进行培养。当然,并不是只有从附小到附中再到音乐学院本科这一条成材之路,应该把眼界放宽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选拔人才,普高生自身的优势也会成为学习钢琴专业的有利条件,也会成为学习钢琴教育、钢琴理论等专业的有利条件。

钢琴教学在形式上的个别授课的特点,具有其它授课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钢琴教学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巧、技能的传授方式,这就容易产生老师仅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和个人经验就能教好的学生错误想法,从而忽视了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由于个别授课具有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在教学的内容上、方法上缺少计划性,呈现过多的主观随意性。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努力和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探求、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与教学方法来完成的。

国内的钢琴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手把手地教学生,总希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优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有的学生被动地学,过分依赖教师,不善于独立思考。相比之下,国外的钢琴教学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比如: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学就很注重调动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学生可以自己制定教学计划,教授只做少量的修改。因为一些基础性的必弹曲目学生已在以前扎实地学过了,而且学生接触了解的曲目宽度很大,所以他们有能力自己制定教学计划。一周一次的专业课,学生第一次来上课都是背谱演奏,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技

术上也已基本解决,教授只做一些原则上的指导,一般一次课能上两三个作品,有时甚至包括一个大型的奏鸣曲。课上教授讲得精练、扼要,富于启迪性。两三次课后就能以自己的理解在音乐会上或是考试时演奏了。所以,国内的钢琴教学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造能力,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起指导作用。

二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1、更新钢琴教育观念

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以培养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要目标,教师按教材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按规定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钢琴教学方法注重钢琴教师的示范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特别适合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

的确,钢琴教师的示范对于年幼的学生有着极好的直观性和可模仿性,对于小孩子快速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并不适合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的大学生,如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那么学生只会弹几首乐曲,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独立弹奏与分析作品的能力,也会对钢琴伴奏、音乐家的生平、作品的理解等知识很少涉及,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成为钢琴演奏匠。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单一僵化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严重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钢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钢琴教师首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等权威意识,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钢琴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家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号化学家,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会立即拾起这种信息,把它变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转送到无限智慧的领域里促进成功思想的物质化。”②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演奏中去,培养学生弹奏时从容自信的心态,让学生处

于一种最放松自然的状态,从而在弹奏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动力,为钢琴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听觉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是通过音响来描绘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分辨能力,既是感受音乐内容和表现音乐情感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促使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能准确的判断手指击键之后琴锤击弦时发出的声音是否饱满、扎实、富有弹性,排除那些挤压、虚飘、无弹性的声音。在培养学生手指技巧的同时,一定要养成“听”的习惯,提高学生“听”的水平。学生有了良好的听觉能力,才能辨别音乐的好与坏,美与丑,促使学生根据自己新的思维方式表达音乐的内涵,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培养良好的听力,用耳朵来鉴别不同音乐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在这个聆听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不是简单地听音乐,而是在听的同时去分析演奏者处理作曲家的作品有哪些独到之处,对同一首作品要尽可能多找几个不同的演奏版本来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演奏家之间对同一首音乐作品在理解和创造上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审美趣味。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聆听音乐上的感受与共识,使学生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发挥学生在音乐理解及表现上的独创性,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和演奏风格。即使学生在对某些作品的理解或处理上有一些偏差,也不应当简单的给以否定,更不能把教师自己对音乐风格的个人偏好强加给学生。著名画家齐白石曾对自己的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③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把作品的音乐魅力和自己的演奏风格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认识上、观念上主动地去完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具有创新审美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演奏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个性,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3、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学生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多方面去探求未知的思

维方法,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性思维。在钢琴教学中常有一些乐句要自由处理,对此,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放手先让他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展开各自的想象,大胆尝试进行音乐二度创作,鼓励学生完成多种不同乐句的创作练习,再通过演奏、分析,让学生比较优劣,确定更为合适和较为合适的答案。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学到思维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创新。

激发音乐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主导因素,钢琴艺术是情与声两个方面的协调体现,那种片面追求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理、丰富的音乐想象、独特的音乐创新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自己的感情与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感情相交融,从而发生共鸣。教师可以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内容,设法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遵循渐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和释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演奏的感染力,培养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二) 创新教育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创新

循规蹈矩的教学内容已让学生们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生硬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学生对学习钢琴渐渐失去了兴趣。钢琴是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在钢琴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作品等等是非常必要的。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钢琴教学内容中也应适应地增加一些这方面的作品。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规律、原则和过程与方法。就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

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课程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富有乐趣。”④有的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2、教学形式的创新

现阶段授课形式以小组课形式为主,这样限制了一些学生的发展,同时对接受慢的学生也不能给予更多的指点。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适时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大班课等多种形式。

个别课: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小组课:须统一教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适用于数量较多而且钢琴程度较低的学生。

大班课: 一般以班级为教学单位。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大班课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源远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这样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会提高教学质量,弹奏程度不同的学生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后进的同学会找到榜样。

3、教学语言的创新

首先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语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关爱、对职业的热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只有通

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过来。钢琴教学这门艺术课,有别于其他课程,因为要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心声同时把曲子的思想感情弹奏出来,要求教师语言生动极富感染力,肢体语言恰当、朴实,二者结合,达到音乐语言的心灵沟通。

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土语和各种口头禅。教师发音吐字要清晰,语言要明朗,文理要通顺,词汇要丰富多彩,要有新鲜感。授课尽可能把话讲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第三,语言应风趣幽默,诙谐机智。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机会,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感受音乐。

三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一)钢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1、师生平等,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育关系有教育主体与主导,其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差异, 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因而, 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的程度与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是有区别的。教师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 把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钢琴,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爱好,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超越自己, 享受钢琴学习的乐趣。

2、师生互评, 改进评价机制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主要采用了两种评价方式。

第一, 采用期末成绩为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总和。每一堂钢琴课都要给每位同学成绩, 使得学生平时就认真努力地学习, 而不是平时松懈到期末再搞突击, 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扬长避短, 以使学习更有效率。

第二, 采用自我评价加相互评价的方式, 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师生间用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互相评价, 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一来, 既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 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气氛, 又能使师生通过双渠道彼此获取改善钢琴课教学的最佳方法,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 用积极的态度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 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 它对师生间的沟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改进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3、师生互动, 科学选曲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⑤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效果, 是实现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在充分研究了教材和领会学期目标的基础上, 应科学选择钢琴考试曲目。在钢琴考试曲目的选择方面我们采取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风格的乐曲, 有练习曲、复调曲、奏鸣曲、中外乐曲等, 供学生选择, 开阔了其音乐视野;第二步, 学生浏览曲目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钢琴考试曲, 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第三步, 师生共同探讨, 最后达成共识, 确定适合学生自身的钢琴考试曲目。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学生, 又让学生明确了学期目标从而,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1、互动教学的理论含义

互动:互,是指交互、相互、彼此、双向。动,是指运动、动态。互动即交互,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互动教学的原则

(1)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了解。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的程度、接受能力、创造性思维、乐感、手的条件等特点了如指掌,然后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不善于表达,教师就应该更多地关注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手小的孩子,有大量和弦或者八度的作品就不适合他,应该多训练他的手指跑动能力。

(2)教师要研究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虽然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对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况多少有所体会,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把研究学生的心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只是照本宣科,所以上课的效果不大理想。因此,揣摩学生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的学生遇到难处总是弹不好,这时老师稍有不满的举动就会加剧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这就需要老师调节课堂气氛,或是和颜悦色、耐心讲解,或是休息片刻,或是播放乐曲,或是跳过此段往下进行。待学生心理稳定下来再学习,如有点滴进步,都要有所鼓励,学生肯定会慢慢消除紧张心理,正常发挥自己平时的水平,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3)启发、引导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孩子们往往不善于提出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熟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老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多提问题,无论学生提出多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不能耻笑或者训斥他们,否则,就会严重戳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导致他们不愿意再继续学习钢琴,放弃对音乐美的追求。当然,提问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要启发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提出问题。老师上课时态度要平和,只有老师做到平易近人,学生才敢把真实的一面展

示给你,才敢于向你提出问题。

3、互动教学的效果

(1)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善于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作为主体,也让其参与其中,并注意多跟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思想也变得更为活跃,从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决问题,他们就会由此获得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做到最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老师也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有益的东西。

(2)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够注意在课上多与学生交流,这就会促进师生间的了解,打破他们之间无形的障碍。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将不再是“严厉”的代名词。相反他们会认为老师很容易接近,也就不再惧怕老师。在平时上课或者考试就能够发挥正常的水平。而且在与社会的接触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将采取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所出现的问题。

(3)学生的参与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和灵感,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有了师生的共同参与,有利于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上课时更加投入,思想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灵感。备课时会做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4)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环境更宽松。由于打破了师生间的隔膜,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的气氛会变得很轻松,学生不再拘泥于清规戒律,学习的效果会更加理想。

结语

总之,为了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和潜能,使他们在钢琴的学习中收到满意的效果,就要改变传统钢琴教学中单调、被动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使学生不仅在钢琴技能方面,而且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改革创新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 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而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 作为教师, 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丰富自己, 大胆创新, 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注释

①曹冠玉. 论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几种模式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第八期.第97-99页.

②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50-51页.

③刘庆刚.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第96页.

④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07第5-6页.

⑤彭逸伟.浅析钢琴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音乐论坛,2006第三期.第74页.参考文献

[1]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宏建.中国艺术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4]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葛德月,朱工.钢琴教学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6]刘庆刚,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7]段小敏.钢琴教学漫话[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8]左平.回荡的琴声—音乐教育论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吕欣.对高等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J].艺术研究,2004第一期.

[10]张君忠.谈良好的心理控制对钢琴演奏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2007.2.

[1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07.

[12]梁立红.钢琴教学中的思维敏捷性培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01.

[13]李晓.多层次、立体化地塑造高级钢琴人才[J].钢琴艺术,1997第五期.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

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先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文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师生互动方法及途径探索

---------------------------------------------------------------最新资料推荐------------------------------------------------------ 师生互动方法及途径探索 1 师生互动方法及途径探索摘要: 本文在分析师生互动的内涵、分类和作用基础上,从教师角度提出了促进师生互动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由;三是通过实施积极鼓励政策,促进学生的互动热情;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外在形象,端庄稳重。 关键词: 师生互动;内涵;作用;方法途径师生互动是指教学及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师生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和影响。 这种互动不论发生在师生群体之间还是在师生个体之间,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还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之外的社会生活,都会导致双方心理行为发生同向或反向变化。 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师生互动是发生在多种情境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 综合以上关于师生互动内涵的论说,笔者认为师生互动首先 1 / 8

是师生之间一种动态关系的反映,是师生之间一种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过程。 其次,师生互动是一种社会学系的建构过程,通过师生的人际互动,使得整个社会2 共同体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三,师生互动是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鉴于师生互动在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地位,本文拟从师生互动的类型、功能和作用、要素评价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师生互动提供借鉴。 一、师生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分类既可按照对象及角色关系进行,也可按行为属性进行。 按照对象以及角色关系,师生互动可以分为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 师个互动是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单个互动,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预期目的与明确方向,这种互动通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及个别辅导和直接接触等。 师个互动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偏爱,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师班互动是教师行为指向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 在此种互动中,学生常常会认为自己对老师的反应行为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不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的个体行为。 此类互动常常出现于组织教学、课堂讲授和课堂提问等组织教学过程中。

创新思维论文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论文 ——冲破思维的墙 学院:专业:学号: 姓名: 摘要:“创新”,这个词是我自上大学以来听到比较频繁而且比较新的词,听得多了,就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我们要创新,究竟什么是创新?要怎么样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带着这些疑问,我选择了《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堂,希望会对我的理解有些帮助。虽然网络课堂有一定的弊端,并未达到课堂中的“训练”目的,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帮助。开阔了一定的眼界,了解到许多方法,比如转换思维方式、六顶思考帽等。本文主要是结合超星网络平台上的视频课程及作业,从一个事例引入为什么我们需要创新,然后具体说明我对创新的理解。涉及到一些课程中提及到的创新方法以及自己的见解。创新不能只有想法而不去实践,故本文也阐述了一些创新思维的应用穿插其中,希望对于所看的人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业心智枷锁思考方法 目录 一、了解我们所需 (3) 二、克服心智枷锁 (3)

三、学会创新思维 (4) (1)转变思考方向 (4) (2)软性思考 (5) (3)强制联想 (5) (4)思维导图 (5) (5)简化思维与打破规则 (6) (6)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6) (7)平行思维与六顶思考帽 (7) 四、应用创新思维 (7) 五、达到新的高度 (8) 结论 (8) 六、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竞争与压力,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1]。 在数学中,模式化是一堵很难突破的墙,它坚硬、顽固而且已经深深驻扎。很多时候,在做数学题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不是老师所讲过的题型,我们就会感到一阵迷茫,到底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老师讲过的似乎都行不通啊?很多人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90151149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7-202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分析》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Python/R/Hadoop等大数据相关软件学习进行大数据处理及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对大数据开发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思想,加深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理解。 2.针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同时注重养成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编程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预测性分析与机器学习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算法,按设计流程编程,上机调试通过,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不仅是对程序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因此,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介绍,开题,编码设计,编码实现与调试,书写设计论文,编码评价与验收。 (一)第一周语言学习 1. 基础知识介绍 1)主要版本及安装过程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郭振峰).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 5月 30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 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 一词被频繁运用, 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 (2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的系统研究和成果,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 (1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2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3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 (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 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路,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 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大学生网络课堂师生互动的设计

第32卷 第4期2010年8月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JOU R NA L OF EEE Vol.32 No.4Au g.2010 大学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的设计 高克芳,刘银春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收稿日期:2009 11 16;修回日期:2009 12 23 第一作者:高克芳(1977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信号检测与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E mail:cdkfGao@https://www.doczj.com/doc/7d5356551.html, 摘 要:针对大学教学中师生交流不够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P 网络的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E mail 和博客技术,实现了课外作业的在线布置、自动收集、抄袭自动检测、自动统计、在线答疑以及学生间群体在线讨论等功能。关键词:博客;电子作业;网络教育平台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686(2010)04 0117 03 Design of Extracurricular Interaction Network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GAO Ke fang LIU Yin chun (College of M 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 ngineer ing ,Fuj ian A gr ic ultur e an d Forestry Unive rsity ,F uz hou ,350002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inco nv enience of the inter actio n betw 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 e,this paper puts forw ard the desig n method abo ut the ex tracurricular interaction netw or k platfo rm betw 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IP netw or k.By using the E m ail and Blog T echniques,the system can achieve so me functions,such as online arranging,automatic collecting,anti copy,ev aluating and statistic of electro nic assig nment.Meanw hile,the sy stem can also provide a netw or k platform for instant answ er ing and discussing online betw 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blo g;electr onic assignment;netw ork education platfor m 大学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1]。我国各大型远程教育站点一般都有此平台供异地师生交流。由于该平台是针对网校具体需求进行开发的,不太适合全日制高校,而且硬件要求较高,软件系统价格昂贵。为了给异地师生提供一个灵活免费的网络交流平台,人们开展了将博客和E mail 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2,3]。但教育博客很难实现作业的批改和管理,而E mail 不便于开展大规模讨论。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博客和E mail 技术而实现的课外师生互动网络平台。该平台既可利用博客的实时性和群体交互性,发挥了E m ail 的私密性和便于管理的特点。利用此平台教师可在线答疑,学生可开展在线讨论,而且实现了作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无纸化。 1 博客技术 博客是Weblog (网络日志)的简称,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4],是继E mail 、BBS 和ICQ 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网页主体内容由个性化的众多帖子组成; 帖子可以按照时间、主题和标签等形式进行分类;!帖子内容可以是文本、图片、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并且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博客本身只不过是原有的网络表现形式,如个人网站、新闻网页和电子公告板BBS 等的综合,但其使用和管理极度简单化。博客页面虽可不断更新,但不需要专门网站维护,只要通过简单点击提交就能够发布刷新页面内容。申请博客站点如同申请

创新思维论文

摘要: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灵魂,没有创新的艺术设计只是一片空白的复制与制作,往往一个设计项目的创新与否可能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创新的立意至关重要,摆脱思维定势是获得创新的一个难点,怎样摆脱思维定势,必须有自然科学为基础,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学;往往创新过程是最最痛苦,寻不到最佳方法,创新的过程考验着创新思维是否能灵活应用;创新的结果具有局限性,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改变,怎样避重就轻、追求最终效益。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创新态度,创新的意识和忘我的精神。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从“设计自我”这一点切入,开发设计者的大脑,让每一个设计者开发自己的潜能。让大脑多去想,在实践中创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设计思维定势局限性 论创新思维在创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总结 在我学习完创新思维这一门课程之后,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创新思维体现在各种学科之中。虽然从科任老师的教学中,我得知创新思维具体应用于各个专业之间,就我个人的专业,我认为在艺术设计中,创新至关重要,从作品的立意到产品的呈现到商品的表达各个环节至始至终离不开创新二字。 工业设计需要掌握的是大量的工业知识与大量的专业知识,稍有差错便差距万千,得不到应有的结果。然而艺术设计掌握的是各类文化知识,这也是为什么艺术设计是文科的原因。 二、创新艺术设计的概述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的大脑功能、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各方面素质互为提高的综合体现。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与此相对应,从科学用脑、构建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全面掌握创新思维的原理。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是一种全方位、系统性的过程。 艺术设计就是创新,创造非凡是艺术设计活动的全部意义之所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艺术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约束,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活动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艺术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尤其对于与艺术设计有着紧密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二是对艺术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化整合对于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原则、程序、要求都细致的加以条理化、规范化设问方法、列举方法、联想方法、组合方法都有着详尽的叙述和归纳,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高效综合运用及反复辨证发展的过程。 三、定位创新设计 培养和开发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就是以科学的思维原理与艺术训练相结合,发展整体智慧的品质,针对特点,开启智慧之门。创新思维关系到整体素质发展的问题,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一种“启发式”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积极调动潜在的自我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并建立完善的人格。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根据这一基点,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特定的情节、境况的条件限定,进行主题性训练,让学生在不同层面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感性体验的同时领悟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使其创造能力和素质得以不断升华。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案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 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概括了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并且提出了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

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研究论文: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134321 数学论文 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1 多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形成自组织。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开放的,是教师和学生去建构、去自组织的。在传授知识时教师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看作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一个创造过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的越好,师生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相互作用,即祸合、互动的就越好;反之,师生祸合、互动越好,也会促进“交流――互动”教学。 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综合,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客观地影响着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身心活动。而在物理环境中班级人数又是影响师生行为和师生交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影响着学生个体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若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另外,适当的座位安排也能增加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机会和频率。但是座位的编排直接受到班级规模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创建宽松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其决策权又在于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当具备足够的空间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适当灵活走动,能顾及到教室的每个区域,还可以根据各个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合理搭配分组,把比较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或相对健谈的学生对面,把讲话过多的学生编排在指定的组长旁,通过减少其对视机会缩短其参与时间。 课堂心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无形、动态的软环境对师生互动同样具有主观的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交往中,师生之间愉快的、和谐的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高

实验教学改革综述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述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发展主要依赖知识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这就需 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标准主要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为主, 其中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 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大任,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基础知识教育模式,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 力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们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认真分析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 学的弊端,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索,获取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 高校物理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只是对理论的验证,实验项目都是一些系统物理性 质测定,实验课对学生要求很低。一个实验往往简单重复测量一个物理量,实验课内容单一, 缺乏综合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内容。并且随着现代教学仪器的改进,目前高校实验设备大多是厂 家组装好的成品,学生操作简单,基本上是按键操作。学生对仪器构造、工作原理仅通过看图 和听教师讲解,仍是不甚了解。在实验方式上,采取的是“保姆式”方法:即在确定时问内, 让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统一方法和既定仪器设备进行简单操作,获 取一串相关数字,实验即可完成,而且所有学生做同一件事。实验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 态,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探索创新。学生对反复测定一个物理量麻木、厌烦、应付,不认 真观察实验现象,甚至相互之间抄袭数据,减少测量次数,以拼凑的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使得 物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没有起到应有作 用,对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毫无体现。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符合教学规律, 很难培养出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内容必须从单纯验证理论转化到加强学 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训练上来。必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内容、充实及开发 新的实验,使其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改 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 科学设定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传统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面临着挑战。 一些过去属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实验技能转化来的实验项目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般性、常规 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在今天来看已经缺少探索性、创新性。虽然物理化学实验提出的目 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实验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6-09-19T13:57:39.3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作者:高国芳[导读] 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山西省朔州市开发区实验中学036002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各国都把目光放在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上,知识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特别是创新教育的竞争。在未来社会,人的生存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而要想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关键,建立师生互动模式是基础。 关键词:互动模式主体地位创新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课堂教学的理念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但是从理念的转变到策略的更新,直至操作层面的落实,绝对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需要技术的支撑,需要思路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们教师必须应对新课程,促使课堂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堂”。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灵活更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生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有了创新氛围,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创造的火炬就被点燃了。老师的作用在于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炬。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要鼓励发现;二要允许学生犯错;三要能正确评价自我和学生,特别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再次,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意义,使学生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宽容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对科学求实的态度,从而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二、教学模式将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综合化 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而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语文语言训练的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两者各有利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语文课的教学模式有多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是最可取的一种,语文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在教改实验中产生了一种较有影响的具有综合性特质的语文教学模式。 三、师生互动模式的意义 首先,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师生互动却能克服这一缺点,使学生和教师互相“动”起来,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可以参与教学过程,就会主动学习,教师告诉学生学习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学多学少的事情。其次,师生互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这样就需要老师多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再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陶冶情操。通过师生互动方式,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这样的集体中学习真好,从而使学生产生对集体依恋之情,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使他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强集体的荣誉感,使整个集体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四、师生互动方式的实现 其一,教师在课堂上巧提问。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就问题提问题,较直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而应该将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紧扣大题,又有深一层的价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在回答中得到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越来越灵活,更富有创意,从而培养出时代的新人。其二,在教学中实行“学生老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真正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从当“老师”的过程中发现各方面还远不如教师,从而佩服教师,服从教师的正确管理,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课堂里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互动的氛围,却不多见教师巧妙的引导,看到了学生精彩的争辩、质疑,却少有听到教师打动心灵的讲授。从“学生老师”教学中,学生能学到一般教学方式学不到的知识,能尽量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使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其三,教师应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快乐的课外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比如制作自己的传记、手抄报等,这样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培养实践型人才。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应当很好地去认识它、研究它,让它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莉莉《理解品位与感悟》[J].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2]刘文明《新课改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师生互动》[J].读书文摘,2016,23。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论述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去充分了解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迎接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承担新时代新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在此,这篇文章讲主要从定义,方法及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几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并重点介绍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关键字:创新、方法、思维、途径,创造性思维、创造个性 正文: 一、从理论上理解创新方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一)何为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创新在,商业,技术,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二)何为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则是人们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各种途径与手段,并在时间过程中不断更新与进取。 (三)何为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四)何为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指创造者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在行为、作风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新思维,创新角度和创新方法,这都是创造个性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创新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创造个性 (一)创新方法 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所以说理论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处在旧理论体系的禁锢和束缚中,就谈不上其它方面的创新。

互动教学平台解决方案

课堂互动教学平台 建设方案

1、学校概况 北京市洋桥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立实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000余平方米,建有两座教学楼,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学校重视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了由内部网和外部网构成的网络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完备的服务。 学校成立以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政策,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向和“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中青年教师占一线教师的60%,其中有多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紫金杯优秀 班主任,为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学校坚持“面向全体打基础,全面发展重特长”的办学宗旨,中小学全面招生,现有教学班25个,在校生近千名。学校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明确了“学生学习”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优秀,在本地区学校中位居前列。 近年来,我校有百余名学生考入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同时,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修 养和行为规范,形成了“全员德育”的育人氛围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2、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巩固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健全信息化 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领导干部与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整合学校各类资源, 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提 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学校希望通过平板互动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体验,并 以此开始完善学校数字校园的整体建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 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 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教育教学 活动的数字,于科学发展中达到教育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有效地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引入创新思维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引入创新思维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作文教学创新思维 一、主题思想上的创新。 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的单纯的主观认识,“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象的说明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 在命题作文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同时,选择主题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修养、理想与前途、学习经验、人际之间的思想交流等;也可以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出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的本质和规律。 二、选择材料上的创新。 选择材料的创新即选择新颖的,别人不注意的,或不了解的材料,且具有典型性,能准确地为主题服务。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周围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物随处可见。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最佳材料的选用,需要独具慧眼,匠心独运。

选材的创新,要着眼于材料的“新”。“新”即体现它的价值,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材料的创新是一篇好文章的鲜明特点,但并非任何新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既要抓新材料,又要重视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价值,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了俗套,又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 三、写作方法的创新。 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记叙文可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也可以用补叙法、追叙法等;议论文可用归纳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归谬法等;说明文可用综合说明法、举例说明法、比较说明法、类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自创新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 四、语言表达的创新。 教师指导学生语言创新先要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反复吟诵,仔细品味,以语言大师的代表作品为养料滋润自己。同时还要向生活学习。生活中常有许多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通俗语言,多学习日常用语并借鉴使用,常常能收到奇效。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准确,要遵守语言的逻辑规律,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 总之,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

《学生创新思维及其培养》论文

学生创新思维及其培养 四川省中江县甘柏中学邓秋林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学生敢于置疑,善于置疑,敢于推陈出新的问题意识和不迷信权威的勇气;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有进行科学创新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即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能经受挫折,为创新而寻根问底,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而不是要求学生象科学家、发明家一样有多少创新理论和科学发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改革当前课堂结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的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

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排除学生创新思维障碍。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教师,由于传统教法的限制,教师对课文繁杂的讲解,肢解整体,过细分析,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同时,由于教师本身由于缺乏爱心,无意中扼杀学生个性或者由于教师学法误导等,都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闭塞。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方法的长期落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满足心理,缺乏自信,思维狭窄,迷信教师和课本以及学习中兴趣不大,厌学的心理等。 克服来自教师方面的故障则需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不轻易否定学生,对学生思想火花要多鼓励,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教改实验理论及教学原则,探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灵活,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克服来自学生方面的故障则需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具体作法有如下几步:首先建立民主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情绪放松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思维才能集中而敏捷,同时只有发扬课堂上的民主,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干,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思维进行下去,才能排除紧张的学习心理。事实上,可以改变教室布置,播放轻松音乐等来达到调节学生情绪的目的。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不敢做,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学生心理脆弱是缺乏自信心根源。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政治课或专题讲座专项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大声喊:“我很棒!”、“我能行!”、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图强二小课题组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课题研究按预定方案稳步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回顾。 (一)构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教育体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入剖析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此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出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立足点即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地域性、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准确地把握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确定准确的目标,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其次要重视激发活动的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以其“动”促其“学”,从而进一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并不是交流终点,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交流,通过内化促进个性的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教

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况的创设,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拓展,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了。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为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呈现出“新型的导和学的关系”,尤其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我听”、“教师写,我记”、“教师问,我答”的统一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独立研究,从而使学生由原来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变为高度的积极状态。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可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即探讨教学方法,又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主动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题研究中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实验班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都得到了较和谐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