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鉴真干漆像及鉴真东渡

浅谈鉴真干漆像及鉴真东渡

浅谈鉴真干漆像及鉴真东渡

PB10210240 黄俊增

一、鉴真生平简介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对于律藏,造诣尤深。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12年中,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

二、鉴真像欣赏

鉴真像高84厘米,真实反映的就是鉴真圆寂时的宝相。高僧身披袈裟,衣褶柔和,双目闭合(东渡前己失眠) ,双手叠放膝上。

鉴真像的坐法为佛教中的七支坐法,其具体要求为:

一、双足跏趺(俗称双盘)。

二、两手结三昧印。

三、背脊自然直立,像一串铜钱。

四、两肩保持平稳。

五、头正颚收。

六、舌抵上颚。

七、两眼半敛。

可以看出,除了第六点在坐像中无法表示出,其他六点均在坐像中有着生动逼真的体现。而第七点,两眼半敛,由于鉴真大师当时已经失明,故为双眼闭合。

整个坐像从整体来看,十分生动,宛若真人一般。坐像细节处理非常仔细,袈裟上的褶皱柔和细腻,仿佛并不是一件雕塑,而是真的袈裟披上去的一样。鉴真的面部表情刻画得也非常到位,充分体现了一代高僧的祥和,肃穆。从侧面看,仿佛坐像就是按照真人描摹出来的,无论是背部,头部,以及难以刻画的耳朵,都体现出作者的用心良苦。

从色彩上看,虽然年代久远,色泽已有所脱落,但可以想象,在当年坐像刚完成时,必定是金碧辉煌,令人视之而顿生仰慕。

从这两张放大的头部照片来看,可以看出坐像的五官、神情栩栩如生,高僧生前内心的刚毅与祥和充分体现在塑像中。宛如真人般大小的塑像,让人不禁产生一种鉴真并未离去的错觉。

三、浅谈干漆夹纻佛像

(一)鉴真坐像与干漆夹纻佛像

唐代名僧鉴真坐像,是日本国宝,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物证。据传,唐僧人鉴真和尙的弟子,台州开元寺僧思托,曾数次随鉴真东渡日本,不仅传授佛法经书,同时还将干漆夹纻

造佛工艺传至日本,而这座后来名世的鉴真坐像,就是他应用干漆夹纻工艺和日本同道合作所制。

1980以及2010年,鉴真像还回到家乡扬州“省亲”啦!

(二)起源

干漆夹纻佛像, 又称脱砂佛像,或者叫脱胎漆,是中国特有的佛教雕刻艺术.。这门人物制作技艺,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据史载,大概在南朝或更早时期,已出现釆用先秦两汉流行的脱胎漆工艺,制作“行佛”用的夹紵脱胎佛。所谓“行佛”,就是在宗教庆典活动时迎请佛像,必须把佛像请出寺外,类似今人的绕境。当然如用石雕佛像,则分量太重抬起来吃力又不方便。而以干漆夹纻制作的佛像,即使体量较大,由于其造型中空,用料特奌等原因,成像坚固轻巧,不易損坏,着彩后佛像金碧辉煌,所以非常适应于当时这种习俗。

(三)制作工艺

先将完整的佛像造型以泥(沙)塑成(也有以木为胎),之后再以纻麻(夏布) 及生漆调瓦灰层层涂抹,缠一层纻麻,凃-层漆,如此反复,纵横交错渗透多层(-般5-6层,多达10数层) ,之后,阴干,将泥胎挖出(古人亦称”脱胎”,”脱沙”),去掉竹木支架,始成中间空的生漆造像基形。然后再实施在表层以生漆调色装饰打磨,描金绘彩。現代制像可用石膏做胎。

以干漆夹纻工艺制作的佛像,体量质地轻,便于携运,具有结构坚固,不变形,不虫蛀,防水防潮等特奌。

四、感人至深的鉴真东渡

我相信,比珍贵的鉴真像更加珍贵的是它背后的故事,是鉴真和尚为了利益一方众生而坚定地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

(1)前五次东渡的艰辛努力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大唐。随团前来的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约请鉴真东渡。鉴真问寺内诸僧,有谁愿意应此远请。众僧默然。良久,才有一僧名祥彦者说:"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生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缄默。"鉴真听后说:"为法事也(为了宏法传道),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也。"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2)终于成功的第六次!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鉴真虽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但为了传教授戒,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仍打算东渡。

临行前,恐官府发觉,于十一月十五日鉴真一行分乘第二、三、四船。并于次年(公元754年)二月四日鉴真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的欢迎,皇族、贵族、僧侣都来拜见。

759年,鉴真率弟子仿扬州大明寺格局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存,被视为日本国宝,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以后,鉴真在此授戒讲经,把律宗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他还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草药,为人治病。留下一卷《鉴上人秘示》的医书。他带到日本的中国佛经印刷品和书法碑帖对日本的印刷术、书法艺术有很大影响。

763年鉴真在日本招提寺内圆寂。寺内至今还保留着鉴真的弟子忍基和思托用中国的干漆夹法为他塑的鉴真的坐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