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_以深圳为例

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_以深圳为例

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_以深圳为例
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_以深圳为例

2013年 第4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5卷 总第226期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3-03-27

【作者简介】唐 俊,国际贸易硕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物流论坛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3.04.006

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以深圳为例

□ 唐 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摘 要】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专业化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文中先对现代物流业相关理论进行综述, 再分析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深圳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深圳;物流;国际物流中心;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3)04-0013-02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enter City Construction

——Taking Shenzhen as an Example

□ TANG Jun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China)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a country's modernization degree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enter construction speci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pgrade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The article first to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related theories are reviewed, and then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Shenzhe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ent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Shenzhen; logistic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enter; strategy

1 相关理论回顾

与现代物流相关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物流信息化定义及规划理论的研究

董千里(2008)[1] 、王小建(2009)[2] 分别指出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由物流实务经济转向物流信息经济活动的综合性过程,并从物流产业层面设计出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1.2 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

谢如鹤(2008)[3],袁敏(2009) [4] 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价研究,建立了多个评价体系指标。 1.3 城市港口物流的发展研究

阳明明等(2010)[5]对广东港口基础设施、多式联运发展、港口吞吐量以及港口交通模式等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进行衡量。傅远佳(2011)[6] 对现代港口物流业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带动性作用进行分析。 2 深圳现代物流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在深圳步入快速、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对深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提升深圳国际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1 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2.1.1 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

2011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年稳定增长,已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4大集装箱港口,今年上半年深圳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国港口第二,深圳港总体货量的稳步增长主要受益于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占全国外贸市场份额1/3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为深圳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目前深圳市登记注册物流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有50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初具规模,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圳盐田、机场、笋岗—清水河、龙华、平湖、前海湾6大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深圳港承担了广东省外贸集装箱35%左右的运输份额,形成了原材料、设备、半成品、成品的巨大产业链。

2.1.2 深圳产业基础日渐雄厚,国际特色明显,物流业投资

成新热点

深圳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国际物流是深圳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深圳的投资热点逐渐向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转移。深圳活跃的经济使厂商对现代物流配

14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5卷

送及快递服务的需求迅猛增加,物流业已成深圳又一“富矿”。诸多国际物流巨头争相抢滩深圳,例如丹麦的马士基、三九株式会社、MSC、FESCO等。它们多扎营在盐田港、福田保税区、机场物流园区、前海物流园区等地,以设立办事处、分公司、子公司、合资企业等方式参与竞争。

2.2 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现代物流的理念尚未得到普及,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观

念有待加强

现代物流市场观念尚未在企业中得到普及。一些生产或商业企业对发展现代物流尤其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信心不足,不太愿意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如果外包,自己的利润将会受到损失。但是却没有从物流供应链的角度整体考虑外包可以降低本企业营运的总体成本水平。

2.2.2 物流服务水平不高,物流市场发育不够完善

深圳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散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比如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布局散这些物流企业基本上都是处于自我发展状态,管理不到位,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只能做一些仓储、货运代理、配载、配送等单项的低端服务。

2.2.3 深圳港口环境不容忽视,深圳港口面临周边大城市的

激烈竞争

深圳港口通关程序复杂,收费繁多,目前国际海运集装箱班轮进出深圳港属下的不同港区,均需重复缴纳港务费,增加了船公司的资金,进一步加剧了整个深圳港箱量下跌的趋势,深圳港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及区域枢纽港的地位正在被不断削弱。

3 建立深圳现代国际物流中心的规划及发展策略

3.1 深圳市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

作为全国现代物流业的领跑者,深圳物流业在今后5年内将率先向高端物流业迈进,2011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编制的《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炉,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284.7亿元人民币,致力于把深圳建设成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和供应链管理中心,以及与香港共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3.2 深圳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政策措施

3.2.1 充分发挥港口在深圳物流业中的核心作用,加快港口

及航运发展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港口能力,特别是集装箱能力适度超前港口吞吐量的发展,进一步开放港口投资和经营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建设港口的限制,拓宽资金筹借渠道,加快港口建设速度。

3.2.2 全面展开深圳七大重点物流工程建设

深圳在推动产业联运发展方面,应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以及民生事业联动的高效发展,全面建设七大物流工程,分别是:高端物流工程、物流创新工程(包括实施物流信息平台、产业联动、科技创新、低碳物流等四大创新工程)、都市物流工程、物流枢纽工程、物流设施工程、应急物流工程、物流培育工程(培养专业化物流人才)。

3.2.3 改善深圳口岸通关环境,保证物流高效、便捷通关

简化通关手续,简化海关单证,实行深港陆路口岸载货清单通用,取消合并交叉重复检查。改善口岸环境,加快货物通关速度。提高口岸综合管理水平,实现深圳陆、海、空口岸报关、报检无纸化,将查验单位业务监管与外贸进出口企业、货代、船代、港口、机场、银行等部门计算机联网,实现通关业务和关后业务处理无纸化,建立海空两港报检、报验中心查验单位实行一条龙服务。

3.2.4 加快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加速发展

要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当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我们要推进工商领域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真正形成以产业形态出现的第三方物流。有重点的选择若干个素质好、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在政策、用地、资金等各方面予以倾斜,把它们培育成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骨干企业,使它们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提倡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业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深圳市对现代物流业的强烈要求首先源于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外向性的特点,其直接表现为政府的宏观政策的制定,其潜在的表现就是市场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因此将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城市是深圳物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董千里,路春涛,张凯.陕西省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及其实

施[J].长安大学学报,2008,(3):8-1116.

[2] 王小建,王建伟. 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

究[J],2009,(10):70-73.

[3] 谢如鹤,邱祝强,陈宝星. 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及

其应用[J]. 工业工程,2008,(11):109.

[4] 袁敏. 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D]. 重庆交通大学,2009.

商贸物流城运营中心情况汇报及计划

运营中心情况汇报及2012年计划 按照集团公司架构向下延伸的项目公司架构组成,按照项目公司规划和发展要求,新成立了隶属项目公司直接管理的部门运营中心。 一、目的 设立运营中心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现阶段为项目公司办公区域提供安保、保洁及水电维修服务; 2.针对毅德商贸城未来的交房工作开展物业前期介入工作; 3.为建成后的毅德商贸城运营进行前瞻性规划工作,设立业务板块,进行延展性工作,并 就各板块业务制定运作模式,确保各项业务未来开展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4.为建成后的毅德商贸城运营进行人员的培养和储备,以免毅德商贸城正式运营开始后, 形成运营人员的真空; 5.为毅德商贸城的长远运作和持续盈利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工作内容 A.业务工作内容 根据上述目的要求,现运营中心共分有6大业务板块,并将各类业务纳入相应业务板块: 1.物业部工作内容: 1.1.完成并提升现有针对项目公司提供的物业相关服务; 1.2.进行前期物业的介入工作并最终完成交房工作; 1.3.持续提升部门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1.4.为未来物业公司进行毅德商贸城的物业管理储备人员; 2.仓储物流部(建议更名物流平台部)工作内容:

2.1.为仓储物流部的整体业务发展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尤其是要确保计划与绵阳市物流 办相关的物流规划及要求吻合; 2.2.为毅德商贸城仓储物流地块的功能设置和设施建设提供建议; 2.3.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为仓储物流功能实现提供开发的信息保障和功能提升; 2.4.为实体仓储物流园区和物流信息平台的有机结合进行相关业务和功能规划,跟进实 施,确保最终实现; 2.5.根据现实情况增添新的相关业务类型; 2.6.根据计划要求进行各项人员的补充,确保计划实施的完整性; 3.电子商务部工作内容 3.1.为公司目前的网络使用提供技术保障,并为公司合理使用电话、宽带资源提供合理化 建议; 3.2.为毅德商贸城的信息化建设制定软硬件方面的功能规划; 3.3.在基础电信业务方面进行功能需求提出及运营商前期沟通,确保公司能最大化的获取 基础电信业务在毅德商贸城内带来的利润; 3.4.不断发掘新的依托于基础电信业务的增值业务,为毅德商贸城长久运营打造更加稳定 的收入基础; 3.5.建设开放的网络平台,将未来毅德商贸城内经营户的经营渠道进行拓展,为经营户打 造更有竞争力的经营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公司的运营收入; 3.6.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逐步补充专业技术人员到位,确保相关业务的有序发展; 4.会展部工作内容: 4.1.为毅德商贸城的未来商业氛围营造和面对市场经营户提供各类宣传推广服务,制定计 划,创造条件;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提供作者:杨重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的战略任务。 城市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中心力量,而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城市现代化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第三次城市革命 一场新的城市革命正伴随21世纪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城市革命,意味着城市发展存在重大变革和转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念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城市建设、管理方法将受到巨大冲击。一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新的城市发展道路与模式将展现在人类的面前。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因此而进入城市发展史上崭新的新纪元。 (一)历史的进程 透过科学的目光来探讨城市的发展,就能掌握城市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了解城市对科学的依赖,和科学技术对城市的决定性影响。用物理学家詹姆斯特拉菲尔的话说,科技设定了城市的极限,指岀了都市发展 的大致方向。用工程师的语言来说,技术定岀了能够发展的壳'我认为,在都市发展上,我们已经到达 一个转折点,因为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在建立都市的技术上几乎没有限制:我们可以建造岀任何都市,只要我们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电梯速度的限制不在于电梯本身的技术上,而在于人的耳朵的结构 和承受力。 城市革命,简而言之,就是城市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和革命性转折,就是城市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的历史变革。 人类历史上的城市革命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奴隶社会末期。小农经济的诞生和奴隶对乡村小农经济的追求引起了奴隶城市的崩溃和封建城市的岀现。第一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城市不仅有城,而且有市。城市开始成为手工业集中地和商品集散地,开始成为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城市”。另一方面,是城市乡村化”,即乡村在经济上统治着城市” “业在城市中和在城市的各种关系上模仿着乡村的组织”。 第二次城市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使资本主义城市彻底取代了封建城市,而且使资本主义城市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第二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城市工业化,社会生产力以极高的速度不断发展。乡村城市化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享受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城市环境亦日趋恶化。 第三次城市革命比前两次城市革命更为重要、影响更大、意义更为深远的一次城市革命。第三次城市革命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时代的出现或知识经济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取代工业时代的物质经济”;知识资本取代物质资本在生 产力三要素中起决定作用;城市发展以人为中心,并进入数字化、个性化、分散化发展时代。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将进入共生、共享、共荣的三共”和谐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深刻的动因 每一次城市革命的发生,均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动因。引起第三次城市革命的主要因素有: 1、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过了采集狩猎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给人类作岀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过分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和依赖,不可避免地产生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所以,工业经济时代,又可称物质经济时代。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依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而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或服务的经济。历史上,对应两个经济时代的更替,产生了两次城市革命,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必然引起城市发展方式的变革。 2、数字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质、能量、信息,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各有其价值与功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岀现的现代网络经济以信息革命为基础。信息革命的实质就是实现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可能传递或获取他所需要的任何形式的信息。现代网络经济的不断扩张,使得原来需要集中才能发展的科技、教育产业也岀现了分散发展的可能。例如英特网的普及与发展,不仅使得白领工作人员在家庭办公成为可能,使学生在家里上学成为可能。而网上银行,网上商务以及网上教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城市商务中心区和大学城趋于分散而走向更加接近居民,实行分散化的布局,改变了城市之间功能和优势的格局。使城市在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更大的适应性;在布局选择、规模构造、以及产业选择上存在更大的灵活性。 3、社会进入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发展阶段。人类生活进入到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人类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享受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人的个性的发展,兴趣的发展,志向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及理想和信念的发展和实现的需要。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实质就是满足人追求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美国居民对消费的变化表明,人类开始进入一个以追求生活质量为目标,以非物质产品消费为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1、搞好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其实质是从生态学的思想出发,把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规划,从而使生态城市向着更加有序、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合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生态城市调控和管理的高效运作。②要把城市、区域规划和国家不同层次的规划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达到与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③把空间环境和生态经济体系规划相结合,寻求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整体最优化方案,追求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最佳效益。 2、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人对自然的统治关系转变为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二是向自然单纯的索取转变为补偿与索取相结合;三是统一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任务,包括利用自然,也包括保护自然。只有实现三个转变,才能使城市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3、创新技术,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运用现代的生态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并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从而使城市经济发展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供需平衡,使自然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重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把城市的能源系统、污染处理系统、食物供应系统结合起来,从而使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修复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首先应遵循生态原则。从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树种、灌木的搭配及花卉的点缀等;其次是遵循文化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文化特点、历史脉络、地域风俗,并将其融入园林绿化之中,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充满人文内涵品位的方向发展。 5、运用法规体系 强化公民和政府的环保意识。生态城市应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制。通过教育、宣传,使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给予法律制裁。只有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形成并强化,生态城市建设才会发展,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改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决策者的环保意识,只有决策者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完成对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使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

1.自贡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自贡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草案) 为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产业自贡、生态自贡、文化自贡、创新自贡、幸福自贡”(“五个自贡”)和“一枢纽两新城三基地”建设,加快建成成渝经济区西南部中心城市步伐,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以推进“两化互动”、“五个自贡”和“一枢纽两新城三基地”发展战略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主线,实施市场带动产业、消费引导市场的经济发展策略,大力提升消费集聚力和辐射力,立足现有基础,挖掘发展潜力,突出特色优势,增强辐射能力,构建城中大商场、城内特色街、城区大市场、城际大物流的格局,推动流通业现代化,把自贡市建设为成渝经济区西南部的区域现代商贸中心。 工作目标:实施《自贡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优化商贸业态布局,创新流通方式,扩大流通规模。加快打造城市商圈,形成以特色商业街区为主线,以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大型商场、超市、城市综合体为节点的商业布局;加快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形成以农产品和农资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农村(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连锁农家店为节点的流通网络;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第

三方物流企业培育, 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区域配送能力;提高聚集、辐射、示范、展示、服务和创新六大功能,形成以自贡为核心、辐射川南、面向成渝、融入全国的区域现代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服务业发展基地。五年时间,完成商贸和市场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到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年均增长%,全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 %。 主要任务:按照产城一体、全域覆盖的原则完善区域商贸中心建设规划,实行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项目负责制,打造中心城区、县域和川南区域商圈,重点建设和培育十大专业市场,十条特色商业街区,三个城市综合体,两个物流园区,三个物流配送中心,做大做强三十户商贸流通企业和十户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三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超市)100个,农家店信息化改造500个,农村(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30个。建立放心肉、放心菜流通体系,推动社区商业和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健全城市居民商业服务体系。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的战略任务。城市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中心力量,而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城市现代化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第三次城市革命 一场新的城市革命正伴随21世纪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城市革命,意味着城市发展存在重大变革和转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念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城市建设、管理方法将受到巨大冲击。一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新的城市发展道路与模式将展现在人类的面前。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因此而进入城市发展史上崭新的新纪元。 (一)历史的进程 透过科学的目光来探讨城市的发展,就能掌握城市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了解城市对科学的依赖,和科学技术对城市的决定性影响。用物理学家詹姆斯·特拉菲尔的话说,“科技设定了城市的极限,指出了都市发展的大致方向。用工程师的语言来说,技术定出了能够发展的‘壳’。我认为,在都市发展上,我们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因为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在建立都市的技术上几乎没有限制:我们可以建造出任何都市,只要我们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电梯速度的限制不在于电梯本身的技术上,而在于人的耳朵的结构和承受力。 城市革命,简而言之,就是城市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和革命性转折,就是城市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的历史变革。 人类历史上的城市革命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奴隶社会末期。小农经济的诞生和奴隶对乡村小农经济的追求引起了奴隶城市的崩溃和封建城市的出现。第一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城市不仅有城,而且有市。城市开始成为手工业集中地和商品集散地,开始成为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城市”。另一方面,是“城市乡村化”,即“乡村在经济上统治着城市”“工业在城市中和在城市的各种关系上模仿着乡村的组织”。 第二次城市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使资本主义城市彻底取代了封建城市,而且使资本主义城市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第二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城市工业化,社会生产力以极高的速度不断发展。乡村城市化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享受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城市环境亦日趋恶化。 第三次城市革命比前两次城市革命更为重要、影响更大、意义更为深远的一次城市革命。第三次城市革命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时代的出现或知识经济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城市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取代工业时代的“物质经济”;知识资本取代物质资本在

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做法探讨

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做法探讨 作者:沈超来源:城市观察添加日期:11年01月16日 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新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与大力推崇。尽管各个城市发展条件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也不一致,但发展观却是相同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要使人类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发展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还要顾及人类的长久生存。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当代城市保持良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以及提供宜人居住条件开拓了一条新路。 一、生态城市的理论溯源与研究成果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国外对生态城市的探索起源较早,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 E.Howard创建的“田园城市”学说,标志着近代生态城市思想的发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最早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自那以后,健康城市、清洁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旨在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城市改造运动在西方兴起,促使生态城市概念不断丰富和完善。1984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O.Yanistky认为,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最大限度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以保证的一种人类聚居环境。1987年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将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从最初的简单的包括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特征,发展到涉及城市社会公平、法律、技术、经济、生活方式和公众的生态意识等多方面的丰富体系。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在我国,对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生态专家提出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并从社会生态文明度、经济生态高效度和自然生态和谐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生态城市理论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山水城市、绿色城市、园林城市等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常用术语,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用地结构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生态城市是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的生态系统。

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座谈会发言稿(于常委)

发言稿 今天很高兴请到北京的6位商贸物流规划编制专家,奎屯市为什么要发展商贸物流业,要编制《《奎屯市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商贸物流中心?这是奎屯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推动奎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之一。商贸物流业是融合商业零售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等业态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市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有利于区位、交通、产业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有利于新疆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有利于赢得区域竞争优势、快步融入经济发达区,对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商贸物流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依托区位交通和全市物流枢纽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物流产业集聚区为节点,以中心城区和城市拓展区为龙头区域物流中心,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北疆地区重要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汇聚地。特别是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奎屯发展定位为自治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为奎屯市发展商贸物流业提供了机遇,随着“西部大

开发”、“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深入推进,奎屯要发展成为北疆乃至新疆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围绕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一个中心,构筑商业流通和物流配送两大平台,突出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物流企业培育三大建设,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知名物流品牌,努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将商贸物流业打造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建筑业的改革.doc

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建筑业的改革 ——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建筑房地产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化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戴和根 (2010年5月28日) 各位青年企业家、各位同行: 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青企协建筑房地产产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城市化建设高峰论坛今天如期开幕了。这一论坛,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展望建筑业发展前景,分享建筑业创新与实践成果,加强各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此,我代表青企协建筑房地产产业委员会,向参加论坛的各位青年企业家和各位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论坛的举办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的淮南市政府和中国中铁四局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我就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建筑业的改革这一课题作一发言,敬请批评指正。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据

有关资料,到2008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5个。其中,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到122个,50万到100万的大城市达到了118个,20万到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151个。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了46.6%。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建设工地,发展速度相当于一个月就建成一座巴黎城。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引擎。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与城市化相关联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改造、大型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显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据相关资料,“十一五”期间,新建铁路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总投资12500亿元,是“十五”投资规模的近4倍。公路新增里程4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全国已有24个城市开展了轨道交通建设,已建成766公里,在建约1575公里,总投资6222亿元。房地产市场2009年的投资总额达到了3.6万亿,尽管近期国家相继推出调控措施,但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刚性需求,持续走高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使许多行业和相关企业受到了重创。但由于建筑业是投资拉动型的周期性行业,建筑业与投资的关联系数大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2001年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2016年05月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商贸物流属产业物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效、安全、通畅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繁荣;有利于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商贸物流发展,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和《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商贸物流发展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

率。餐饮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实现网点的统一配送、及时补货,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方便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十年来年增幅保持在40%左右。立体仓库面积已接近仓库总面积的20%,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仓储、常温仓储与低温仓储、普通仓储与立体仓储共同发展的格局。截至2009年末,全国连锁零售企业拥有各类商品配送中心3426个,通过配送中心向连锁企业配送商品金额达到1.2万亿元。一批商品集散地、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经过建设改造,货物集散、配送能力不断增强,冷链物流设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商贸物流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现代化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对促进传统物流模式转变、提高城市和城际配送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商贸物流服务主体迅速成长,先进物流服务方式推广速度加快。 随着商贸物流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群体迅速发展。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积极推广应用越库配送、共同配送、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服务模式,满足现代零售企业小批量、多频次、快周转的物流服务需求,限额以上连锁超市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63.4%。汽车、家电、医药、烟草等专业物流形成一定规模。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商贸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各地建设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的共享服务,促进了物流资源的供需衔接。 (四)商贸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各种支持和配套政策日臻完善。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从多方面支持商贸物流发展。中央财政通过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发展战略)深圳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与空间发展研究最全版

(发展战略)深圳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与空间发展研究

目录 前言1 第壹章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2 壹、全市基本概况2 二、特区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特征3 三、特区外建设用地的现状特征4 第二章96《总规》实施的绩效评价8 壹、96《总规》对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作用8 二、96《总规》对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指导作用11 三、96《总规》对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的引导作用12 四、96《总规》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14 五、96《总规》实施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16 第三章对“十五”计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的认识17壹、“十五”计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17 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需要深入和细化的内容17 第四章规划期(2000~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18壹、特区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18 二、特区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18 三、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及各项指标预测21

四、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的确定22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策略24 壹、未来五年全市建设用地发展目标和思路24 二、主要用地的发展策略25 第六章、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计划27 壹、特区各类用地建设计划27 二、特区外各功能组团建设用地发展计划和重要项目31第七章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37 壹、加强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37 二、调整特区外的行政区划38 三、改革财税体制和调整政府投资方向39

前言 城市建设用地构成了城市用地的主体,这也使得对全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成为本次总体规划检讨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壹。本专题研究按照此次工作的总体思路,采用如下的技术路线:通过现状调查分析、《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下称96《总规》)的实施评价以及对“十五”计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目标的分析,确定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规模、各类用地的发展策略和建设计划,且提出保障这些策略和计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详实的现状数据基础上。本报告所采用的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数据成果,是通过如下途径获得:以已经编制完成和正在编制的特区内各分区规划、法定图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特区外各镇镇域规划的现状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土规划局2000年的土地详查资料和2000年底最新的卫星影像资料,通过和各分局规划科、各镇国土所合作进行图纸和数据核对工作以及大量的现场实地踏勘,对上述数据资料进行校核修正,从而获得最后的结果。由于特区外工业化超前发展使得大量尚未办理土地变更手续的非农建设用地(通常统计为非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进入城市规划区,因此进行资料汇总时,将特区外各镇和建成区连成片的村庄建设用地也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统计中,以反映真实的建设现状。数据截止日期为2000年12月底,数据统计平台为AUTOCAD 下的.dwg格式的电子文件。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导读:本文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

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XX县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1.2项目承建单位 法定地址:XX县城XX路中段 1.3项目负责人 XX县XX汽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1.4项目建设地址 该项目拟建地址位于XX县轻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43亩(其中代征道路6.55亩)。 1.5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五)项目建设内容 XX县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规划总占地面积43亩,(其中建设用地36.45亩,代征道路6.55亩),总建筑面积15400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为:仓储区、综合办公服务区、汽车销售区、车辆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主体工程,配套完成给排水、 供电、消防、室外管网等辅助工程及相关仪器设备的购臵与安 装。 一是仓储区: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主要建设仓储库4座(其中普通仓库3座,气调库1座),轻型钢架结构, ____________ 高9米。

二是综合办公服务区:总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办公服务楼,其中办公区建筑面积960平方米,物流 信息中心2400平方米,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二层,一层 层高4.5米,二层层高3.9米。 三是汽车销售区:总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主要建设汽车销售大厅,用于汽车销售、信贷办理及其他综合服务,轻型钢架 结构,层高6.0米。 四是车辆综合服务区: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主要提供车辆维修、保养、装潢、美容等服务,轻型钢架结构,层高6.0 米。 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总额4568.78万元,主体工程投资1946.70万元,辅助工程投资445万元,设备工程投资1410万元,工程建设其 他费用634.01万元,基本预备费133.07万元。 资金来源通过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渠道进行解决。 1.7项目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期2年,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期间完成项目土建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调试等项工程,预计2014 年2月工程全部竣工。 1.8项目编制依据 (1)《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发改运行【2004】1617号); ___________ (2)《中共某某省委关于制定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关于如何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人口的迅速增多,而可用耕地以及其它不可再生资源的锐减,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等,城市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非常严峻的压力与挑战。建设生态城市是化解现代城市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已然成为了人们共同的诉求,生态城市也代表着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生态城市不仅是人类为了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成果,也是人类在具备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居住环境的成果。所以,研究和分析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问题就成了完成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城市,不但是响应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行动举措,也符合了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些年以来通过社会上下一心的努力,很多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被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和谐,市民的生态观念正在形成,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可是,如今有些城市的资源环境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并未形成,不良的消费现象还很多。所以,一定要加强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积极的

发展培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要素,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我们要了解生态城市的含义与特征,然后才能总结思考实现生态城市的手段。 生态城市的内在含义与特征 (一)生态城市的内在含义 生态城市属于城市生态化的发展结果,它的意思就是生态健康的城市,是一种社会和谐,经济高度发达,生态良性发展的居住形态,是人与自然以及城市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而产生的互惠体系。 (二)生态城市的主要的特征 生态城市和传统城市相比较,会存在下面几个特征: 1、和谐性,这里所说的和谐性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2、高效性,生态城市可以增强所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3、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理论思想的; 4、整体性,生态城市不但注重环境的优美,还要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效益; 5、区域性,生态城市是城乡一体的,它是一种区域概念。 二、通过改变生产发展方式,创立生态城市 改变生产发展方式是实现生态城市的核心要素。要特别提倡生态经济,主动的创建包含三大产业的生态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

关于建设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的报告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项目建设依据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将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按照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占用,环节城市交通压力。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3》87号)等精神,为进一步繁荣市场经济、降低流通成本、增加人民收入,建立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竞争有序的交通商贸流通体系。 根据《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交通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办秘《2014》62号)指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全市大产业、大流通、大物流协调发展为目标,立足现有的物流设施和交通网络,坚持政府推动扶持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进一步培育和构建区域性现代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立网络完善、覆盖面广、门类齐全、服务优质的物流体系,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物流,逐步把宿州市打造成为辐射全国的主要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和集散地。 交运发《2013》138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城市配送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交通资源配置的有效举措。加强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就应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大公共型城市配送环节点的建设扶持力度,鼓励现有或规划货运枢纽战场升级转型,服务城市配送发展。有条件的城市应当依托中心城区以外便捷的交通条件,规划建设大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

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

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篇一:深圳市国际化发展近期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深圳国际化城市行动计划报告 深圳市XXXXXXXX委员会 深圳市XXXXXXXX中心 二零一一年二月 说明 鉴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中都强调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结合XX年大运会筹备等近期工作要求,XX年9月27日,许勤常务副市长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干部大会上,要求市规土委组织对深圳国际化城市进行研究,认为深圳应该制定一个“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行动计划”。规土委随即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 项目组首先开展了三方面的基础研究,一是对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已经走过的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二是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有关国际化城市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三是对深圳现有国际化水平与香港、新加坡进行了多方案比较评价。在完成了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XX年12月26日,规划国土委与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深港两地的六位专家就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XX年

1月21日,项目组向委主管领导作了阶段成果汇报,会上领导强调了国际化城市行动计划的制定要站在全市角度进行整体考虑,应主要解决?为什么?和?干什么?两个方面的问题,并要求项目组于3月初完成一个向市领导的汇报稿。 该报告就是根据上述要求完成的。报告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起初,?为什么?的问题并未纳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认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已很明确,本次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如何实现目标和近期该做什么的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广泛的讨论,感到从深圳特区未来使命和世界级都会区发展两个角度对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进行再认识很有必要。第二部分是想回答深圳与国际化城市目标之间的现实差距问题,这是行动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想回答有关?干什么?的策略性问题,为本次行动计划的制定明确方向和重点。第四部分是报告的核心,是基于深圳现实和面向未来两三年,针对国际化城市建设目标,从政府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干什么?的一系列具体内容,即行动建议。在梳理行动建议的过程中,综合参考借鉴了深圳以往的多项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研究了近年来我市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政 府组织制定和开展的各项行动计划;认真分析汲取了居深外籍人士和深圳海归们针对深圳城市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该报告是项目研究思路和初步成果的概括和简要表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