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国防建设

中国的国防建设

中国的国防建设

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政策和国防法规,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教学内容:一、中国的国防领导体制

二、中国国防建设政策

三、中国国防法规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集中讲授与答疑相结合

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

(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使国防领导体制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特别是军事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国防领导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建国初期的国防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下设总参、总政、总后三部。毛泽东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和人民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另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一职,由朱德担任。

2、第一部宪法确立的国防体制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撤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对内的命令可由军委系统内部下达,需公开的则用国务院或国防部名义下达。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彭德怀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3、1959年至1982年间的国防体制

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召开的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不再担任上述两个职务,但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统率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1975年和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国家未再设国防委员会。

4、现行国防体制

1982年9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或罢免;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存在,职能和国家中央军委完全相同。这表明中央军委同时有两个名称:一个是中共中央军委,一个是国家的中央军委。从而确立了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体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

――中共中央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中共中央拥有绝对的国防领导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选举权及罢免权;国防法律的制订和修改;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等。

――国家主席

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公布相关法令等。

――国务院

国防政策的执行机关

――中央军委

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二、国防政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及根据国防建设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1980年10月在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竞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关于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作过精辟的概括,指出积极防御是“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邓小平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斗争实际,对积极防御的精神实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二十年后也是战略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又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方针。

在中国革命战争和建国后巩固国防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我们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还一直贯穿着自卫战争,后发制人;对待强敌,持久作战;依据人民战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立足于复杂困难情况下作战等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之所以仍然坚持这一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政策决定的;是由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长期稳定的科学指导作用决定的;也是由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因此,根据和平时期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积极防御战略,实行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辩证统一,着重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军事战赂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按照不同的国防概念和标准,当代世界各国的国防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类型。

扩张型:它是指某些经济发达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其特点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如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把本国的国防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其全球战略服务;

自卫型: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防属于自卫型。

联盟型:即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联盟型国防中,有扩张和自卫两种。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余国家则从属于他。后者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

中立型:主要是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了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寓兵于民大搞全民皆兵的国防。

(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现代国防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和先进技术,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和保障。现在世界各国的国防经费之和,高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七年的总开支。国防经费如此之巨是由于国防建设所需物资之多,对物资质量要求之高所致。据统计,一个士兵战时平均每天消耗的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6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20公斤,印支战争时为43公斤,现在已超过63公斤。前苏联军方估计,未来战争若动员1000万军队参战,每年要消耗钢890万吨、石油1亿吨、粮800万吨。可得出结论,现代战争其实质是经济战。正如思格斯所说:暴力原本的东西是经济力量。又如,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每次换代其性能都有大幅度提高,价格也数十倍、上百倍地增长。如二次大战时的主战坦克每辆约10万美元,到1999年已超过400万美元,战斗

机由20万涨到4000万美元,轰炸机则猛涨了500倍。可以看出,不论是打一场现代战争,还是加强现代国防建设,都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并且要有高科技来保障。也就是说,国防建设的规模、水平、速度都直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规定。

经济基础制约国防建设。国防建设要立足于经济建设,这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规律。根据当前我国国情,国防建设更要服从经济建设。新中国建国以来,经过50年的建设,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一些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不少还居首位。但产品和资源按人均计算,我们却远远排在后面。我国的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即使经过努力,在21世纪中叶我们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建国100周年时才可望成为世界强国。我们必须抓住大好时机,迎接挑战,把工作做的更好,把经济搞上去。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为经济的更大腾飞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集中一切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工作都要服从、围绕这一中心,尤其国防建设更应如此,以免经济基础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外交等诸多因素,这其中经济是首要的因素。当今,美国称霸的力不从心,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的困境,日本和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和增大,无不证明这一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尽快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向建立新的安全结构过渡,世界各国正力求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安全机制,来稳定国际形势,维护地区安全。各种力量正在围绕建立新的全球和地区安全结构进行斗争和协调,每一方都试图使自己在未来新的安全结构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美国企图在各种新的主要安全结构中取得主导地位,但遭到其它一些国家的抵制。由于各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正在上升和各国正在将主要注意力转向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加快综合国力的发展,因此,正在形成中的各种安全结构与冷战时期的安全结构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正在形成一种以多边参与、对话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为特征的新关系。

美国“一超称霸”的局面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必然现象,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的历史过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战略格局中两极体制解体,并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因。当前世界战略力量均衡化的发展趋势最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上。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已由二战结束初期的46%下降到现在的24%。另一方面,日本和欧共体国家这几十年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或经济集团。经济力量均衡化的发展必将引起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日本和德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力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积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已不甘心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小伙计”的角色,在亚太地区与美国争夺主导权的斗争日趋明显,并且正在逐步建立与其经济政治地位相称的军事实力。欧共体已经于1993年1月建立起内部统一大市场,它与美国之间在贸易上的摩擦日益激烈,它们在政治军事上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也在上升和表面化。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当先进的科技力量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即使到2003年,俄罗斯完成与美不对等的第二阶段战略核武器削减后,仍将可以毁灭美国的核武库。从长远看,俄罗斯不可能无限制地削减其军事力量,而放弃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它的军事力量仍然是一个可以并可能对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此外,发展中国家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加强经济上的相互合作和政治上的相互支持;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正在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汇成了世界战略力量均衡化发展的主流。尽管世界战略力量均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短时期还不会引起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世界军事形势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一趋势的发展正在并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形势缓和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从国际大环境看,还是从我国周边的环境看,我国都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机不可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防建设必须转变指

导思想,由立足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支持和加强国防建设。

(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队努力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中国军队实行科技强军战略,实现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按照现代战争的特点,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水平,改革和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改进军队的训练和院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四)、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各个国家都走自己的国防建设之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选择的道路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有些国家依附军事强国,靠人家帮助建设国防,也有花钱买国防的,但这往往都要受制于人失去了国防自主权,危及国防的可靠性,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中国的国防建设只能走自力更生之路。我国是一个具有尊严的主权国家,是一个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国防建设不会乞求别国的帮助;中国不能像一些小的富有国家那样花钱买现代“国防”,即使我们的经济发达了、富有了,也不能靠买,以免受制于人。因此,中国的国防建设只能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

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传统。我们在自力更生方面有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伟大成果。在建国前,我们就靠自力更生达到了丰衣足食和支援战争,最终战胜强敌,推倒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和平,在西方国家对我实行限制、禁运、制裁的环境中,在几乎无援的条件下,我们还是靠自力更生,建起了具有强大威慑和实战能力的国防体系,使得任何敢于冒犯我国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国家,都碰得头破血流,以失败而告终,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国威和军威。我们的国防威力,来自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凝聚力和众志成城的国防精神;也来自以武器装备为主体的物质基础。在国民党留给我们的几乎连步枪都不能生产的烂摊子上,硬是以自力更生精神,研制生产了坦克、大炮、飞机、军舰、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1964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966年,成功发射了中程地地导弹。1967年又爆炸了氢弹,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地命中目标,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新水平,说明我国已具备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1981年9月20日,我国一箭三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1982年10月7日至16日,我国又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弹头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区。1999年11月“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成功,这是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

我国国力的增强,为坚持自立更生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自力更生,就是尽自己之力获得新的生机和发展。现在我国经过五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不仅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产值、科学技术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自力更生的思想与经验也比过去丰厚的多。尤其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打开国门,与不少国家互惠交往,进行合作,使自力更生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越条件。在自己力量单薄弱小、经验不足、外部条件困难重重的时期,我们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现在力量强了,条件更加成熟了、外部环境改善了,只要坚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定会把国防建设搞的更快、更好。

自力更生决非闭关锁国和自大排外。国际社会已进入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已离不开国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特别是那些处于落后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落后领域,要想改变落后状态就须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快缩小差距。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还要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理论、技术和适用的经验,这样两条腿走路,才能使国防建设进行得更稳健、快捷,

取得高效率、高效益。当然这种学习应结合我国国情,不应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以我为主,走引进、吸收、开发、创新之路,以“赶”、“超”的精神,加强国防现代化的建设。

(五)、实现国防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总要求。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是当前及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国防现代化是“四化”之一,它是其它三化的可靠保障。这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扩张主义还存在的当今世界尤为重要。没有国防现代化,在我国实现工农业及科技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这应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实现国防现代化是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总要求,因此,国防建设一定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概念,总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高标准。所以,我国国防现代化应有它的客观标准,那就是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虽然具有不可轻视的综合国力和敌对势力畏惧的国防实力,但与发达的军事大国相比,在国防现代化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国防以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就能缩小或消除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就能解决与现代战争不适应的主要矛盾。因此,实现国防现代化也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国防现代化的中心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国防力量的主体是军事力量。我军是一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其革命化举世无双,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及优良作风和传统,这是我军的优势。但在武器装备上还不如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不仅与大国军队的地位不相称,而且与现代战争的要求也相差甚远。只要我军武器装备实现现代化,用精良武器去装备陆海空军及第二炮兵,则我军就如猛虎添翼将无敌于天下。

(六)、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在和平时期,国防建设要依靠、支援、促进国家及其它战线的建设,并使自身适度发展,而其它战线的建设也要考虑并能满足战时的需要,真正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建设,都统一在经济建设的目标上来,这样到了战时,国防就能显示其固有的威力,并能很快地将经济等实力迅速转化成作战或支援作战的能力。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是实现上述设想的最佳途径。所谓平战结合,就是和平时期的各项建设要为战时着想,平时的战备建设要能为国计民生服务。军民结合,就是军工生产和军事科研除为国防服务外还应产出民用产品,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尽力。但其原则应是军品优先、以民养军;而民用生产或设施主要是为“民”,但也要含有或能体现国防价值,一旦需要就能为国防服务、为战争胜利尽责。

为了真正做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要从两个方面落实:首先要以两个结合为标准来做,凡有利于结合的就提倡、就坚持;而不利结合或不去结合的就要纠正、克服。这样,时时、事事把握好这个标准,就可保证两个结合的落实,真正做到寓军于民、军民兼容。其次、在法制上、体制上、管理规程上,都要形成军民双向转换的有效机制。

较好地做到两个结合,就能解决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恰当比例问题,使两者相互渗透和支援,在需要时又可相互转化,这就避免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谁先谁后、孰重孰轻,进而导致争资金、争资源的对立,而是两者混然一体,根据形势需要,使其进入协调发展、灵活调节、有效控制的良性状态。

(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搞霸权主义,不搞军事集团,不进行军事扩张,不在国外驻军或建立军事基地。中国反对军备竞赛,主张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的军备控制和裁军。中国支持国际社会采取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的活动,支持国际社会为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军备控制和裁军所做的努力。

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争取世界和平。这也是中国国防政策的一个根本目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争取世界和平,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战争政策、侵略政策和扩张政策,坚决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略、欺负、颠覆别国的行径。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纠纷和争端,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它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历史证明,单纯依靠增加军务和加强军事同盟是不能获得持久和平的。只有在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营造真正的和平。

兵圣孙武指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侍吾有所不可攻也。”现代国防不仅要打赢战争,更要遏制战争。新世纪的中国必将走向大国防。

三、中国国防法规

(一)国防法规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防法规体系。既有规范我国国防建设基本任务、方针原则、领导体制及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简称《国防法》),也有规范国家兵役、兵役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还有规范武装力量作战、训练、管理等内容的行政法规;有规范军官、士兵服役、军衔等内容的国防人事法规,还有规范发展武器装备、保护军事设施的《国防科技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和立法原则,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从纵向结构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基本法律及其基本法律之外的其他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等。这些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基本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军衔条例》等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是基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

(2)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和军事领导机关,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执行机关。因此,有关国家的国防、军事行政法规都由他们单独或联合制定颁布。如《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由国务院制定颁布;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等,由中央军委制定颁布;而《征兵工作条例》、武装警察部队《警官警衔制度的具体办法》等是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制定颁布的。

(3)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颁布的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军委各总部都是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的办事机关。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律规定,各部门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了若干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如《应征公民体格条件》、《交通战备科研管理暂行规定》等。

(4)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制定颁布的法规细则。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为了加强部队建设,坚持严格训练,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作战能力,各战略区域、各军兵种根据自身特点,依据基本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法规细则。如陆军颁布的《战斗条令》,海军颁布的《舰艇条令》,空军颁布的《飞行条令》等。下面我们对几个基本法作简要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颁布,它是根据我国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它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授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一切有关国防工作和国防建设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国防法是国防建设的依据,是协调国防建设诸方面关系、保证国家军事利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武器。国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依法固防、依法治军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它对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保证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主要特征有:(1)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

(2)完善了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

(3)确立了我国国防的职能任务。

(4)贯彻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5)正确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6)对国防建设作了前瞻性的规定。

(以上内容具体可见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兵役法是加强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完善兵役和兵役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的光荣义务”和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而制定的。

195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兵役法。1984年颁布了第二部兵役法。现行的兵役法是1998年颁布的在第二部兵役法基础上的修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义务兵役制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服规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根据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向的期限为两年”。志愿兵是公民自愿服兵役的制度。根据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改为志愿兵。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期限从改为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55岁。根据军队需要,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民兵和预备役都是国家后备兵员。“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预备役,又称后备役,即武装力量人员在军队外服兵役。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一旦战争爆发,国家能够迅速集结和补充部队,扩大作战力量,满足战争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主要包括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其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全民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目前在学校中开展以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就是根据国防教育法的规定而开展的。

二战中,法国被德国军队占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重要原因是国民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当时的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在一份报告中谈到:“今天所动员的人员,在两次战争之间的阶段中并不曾受到爱国的精神教育,所以他们对于决定国家命运的决斗在精神上是毫无准备的。”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对于一个国家面临战争时的重要性。因此,二战后,不少国家都认真地从战争中吸取了经验教训,非常重视强化国民的国防观念。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把加强国防教育作为执政期的重要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国民的国防意识。如美国把珍珠港事件纪念日定为“国耻日”,我国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和公民希望将“九一八”定为国耻日的强烈呼声。

(二)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形式

第一种,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大学生入伍后,虽享受同其他义务兵一样的待遇,但从军队建设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发展趋势看,大学生入伍后将大有作为。例如:对适合军队需要的大学生,可以按优秀士兵直接提干,也可以经过短期培训提干;2年服役期满后,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还可以改为士官。大学生作为义务兵退役后,家居城镇的,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家居农村的,政府负责妥善安排其生产和生活;对服役10年以上的士官,政府负责安排工作。

第二种,按军官待遇入伍,作为军官培养。基本备件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忠于祖国,热爱军队,自愿献身国防事业,符合公民服现役的基本条件,学习成绩平均在良好以上;专科毕业生的年龄不超过23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下同);本科毕业生的年龄不超过25周岁硕士研究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博士毕业研究生的年龄一般不起过3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第三种,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兵役法》规定,根据军队需要,士官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按此规定,对于一些学有专长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可以士官的方式参军。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本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

(一)陆军武器装备

――步兵武器装备

――装甲兵武器装备

――炮兵武器装备

――防空兵武器装备

――陆军航空兵武器装备(二)海军武器装备

――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装备――海军潜艇部队的装备(三)空军武器装备

――轰炸航空兵

――歼击航空兵

――歼击轰炸航空兵

――强击航空兵

(四)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地地战略导弹

――地地巡航战略导弹

――地地核战略导弹

――地地常规战略导弹

――地地远程战略导弹

――地地中程战略导弹

――地地近程弹导导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