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一夫人外交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一夫人外交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一夫人外交

一、国际关系史中的第一夫人外交

(一)国际关系史中的第一夫人外交起源

顾名思义,第一夫人就是一个国家元首的妻子,或者联邦州领导人的妻子;国家元首出访,参加活动多携第一夫人参加[1]。第一夫人并非公职,是一种礼仪和形象的存在。“第一夫人外交”是从美国兴起的,“第一夫人外交”是首脑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脑配偶在外交活动中的良好表现,能够增强一国公共外交的效能,提升“软实力”。

“第一夫人外交”通常在元首访问期间并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开创了单独外访的先例,此后,第一夫人单独外访也开始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一部分。除了美国第一夫人们,2002年10月,前俄罗斯第一夫人柳德米拉·普京娜也曾独自出访美国。

从第一夫人们的外事活动重点来看,她们大多都会避免就一些重大的国际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而是会选择妇女保护、儿童福利和教育平等等公益领域大展身手。这些都是发挥女性优势的最佳领域。

“第一夫人”一直都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在詹姆斯·布坎南担任美国总统时,“第一夫人”被确定作为总统夫人的称呼。美国第一夫人在国内主要承担辅助丈夫的支持角色;在国际上,则是“元首外交”的自然延伸。在白宫的官方网站上,至今保留有46位第一夫人的生平,并且摘录了她们所受到的礼遇级别。作为白宫的女主人,第一夫人的职责本身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但按照惯例,一般主要发挥礼仪性作用,侧重在医疗、教育、卫生等领域活动。迄今为止,美国第一夫人们作用的发挥,呈现出了很大的个体差异。如希拉里作为第一夫人时,就在政坛上相当活跃,曾负责医保改革,而这相当于内阁成员一样的地位。而大多数的第一夫人则更为传统,比如老布什的夫人,更像一位家庭主妇。

(二)国际关系史中的第一夫人发展轨迹

说起西方的第一夫人外交,不能不提艾莉诺·罗斯福。她是美国历史上首位独自出访的第一夫人。二战期间,她作为红十字会的代表,到英国、爱尔兰和美国位于太平洋的军事基地访问,给盟国和美国的士兵打气。她是妇女权益的代言人,她积极提倡妇女要参加各种社会运动。为此,她还破天荒地召开了完全由女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她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妇女对政治的介入,并让妇女们时刻关注她在美国白宫的活动,她希望自己可以作为美国妇女们的榜样,并积极为她“姊妹们”争取更多权益。在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埃莉诺·罗斯福更是冲锋在最前面,为了解决妇女失业严重问题,她说服政府建立联邦紧急救援署和民政公署,并筹建了白宫妇女紧急事务委员会。除此之外,埃莉诺·罗斯福在罗斯福总统的连任问题上也是出力甚多。对于罗斯福在美国做了四届的总统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是自开国“领袖”华盛顿之后唯一一位超过两届连任。在罗斯福连任受到质疑时,埃莉诺·罗斯福来到民主党提名大会上做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她认为美国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最严峻的挑战,因此人们必须摈弃一切个人利益,在“二战”中的危机时刻,只有一位强有力领导人才能带领美国人渡过难关。埃莉诺·罗斯福这一发言,让那些美国人热血沸腾,总统只要能保护我们免受兵燹之祸就行,管它祖宗不祖宗的!难怪后来研究罗斯福总统的史学家詹姆斯·伯恩斯写道:“埃莉诺·罗斯福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当然,迷人的杰奎林·肯尼迪也曾担任美国的外交使者,她曾独访希腊和意大利,受到热烈欢迎。1962年,她被正式指定为“亲善大使”,访问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对于美国的

外交要求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当代西方第一夫人外交的现状与发展

(一)当代西方第一夫人外交的历史现状

第一夫人已成为美国乃至西方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第一夫人在政治舞台上有独到的影响力,可能成为一股政治力量[2]。相比元首之间的“硬”外交,她们承担的是“软”外交的责任。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第一夫人作为一个柔软的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展现家庭感,增加民众的兴趣、认同和赞许,是冰冷政治中的一抹温情。例如米歇尔访华,延续了此前她出访墨西哥、印度和南非时的年轻人教育主题,强调美中教育交流的重要价值。白宫为此邀请全美的中小学生用电子邮件提问,而米歇尔在每日更新的博客中作答。此外,就在今年米歇尔还访华,探访了兵马俑和大熊猫,米歇尔的中国行程充满了“软”色彩,友好而不会引发争议。这固然是“夫人外交”的固有特征,但就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而言,米歇尔软性的“夫人外交”具有独特的价值。客观看,除非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历史性变化,否则中美迅速补强双边关系之间短板的可能性并不大,中美关系的失衡结构仍然可能长期运转。面对这种现实情境,中美关系的细节越丰富,中美关系就越有弹性,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成为被兑现的历史律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正是米歇尔访华的意义所在。

就此而言,米歇尔访华可以说是中美“庄园峰会”后的续篇。尽管内容不同,但都折射了同样的外交语言:中美能够并愿意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以各种双方认可的形式深入沟通。沟通可以是政治性的,也可以是非政治性的,可以在宏大叙事中展开,也可以加注柔性词句。软交流,有时能够推动大进程。这正是“乒乓外交”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经验。

(二)西方第一夫人外交的杰出代表及发展趋势

讲到西方第一夫人外交的杰出代表,还是以埃莉诺·罗斯福为例,1943年,埃莉诺·罗斯福马不停蹄地访问了南太平洋上17个岛屿,为驻守在那里的士兵们加油鼓劲。埃莉诺·罗斯福还是美国第一个亲临战场的夫人,在瓜达尔纳尔岛,埃埃莉诺·罗斯福躲过了日本飞机一次又一次的狂轰滥炸,探望了数千名士兵。一位亲历者曾这样写到埃莉诺·罗斯福的魅力:“每当她与下一个人握手时,她的脸上极力变现出真诚的笑容”。她能让每一个伤员都感到自己是她的第一个被探视者。

在埃莉诺罗斯福之后,还有很多位“第一夫人”对美国政治做出了深远影响。如第31任总统的夫人罗莎琳·卡特就经常参加内阁会议;约翰逊总统夫人曾第一次游说国会议员,加强公路的美化议案等。

而最近几任美国总统的夫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贤内助”,劳拉·布什曾远赴中东,宣传乳腺癌的防治;希拉里·克林顿1995年带队到中国参加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

米歇尔·奥巴马也堪称勤奋的第一夫人。2010年10月,她第一次单独出访,前往墨西哥,途中经停海地,慰问了受地震影响的民众。第二年暑假,她带着两个女儿前往南非和博茨瓦纳进行正式访问。除了“个人秀”,米歇尔两次陪同奥巴马访英,奥巴马会见政要时,她就与当地学生交流[3]。2010年她陪奥巴马访问印度期间,还和印度儿童一起玩“跳房子”,鼓励孩子们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1995年,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访问北京,并参加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她在妇女大会上公开对中国的人权说三道四,让东道主很没面子,此行被普遍认为损害了两

国关系。这是美国推行的过于强势的“夫人外交”的一个范例。此后希拉里再也没有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独自来过中国。

与希拉里相比,小布什的夫人劳拉则低调得多。她在布什的8年总统任期内,除了陪同其周游列国之外,很少单独出访。即使偶尔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单独访问,也比较谨慎地避谈政治。这种比较柔和的“夫人外交”形式,是布什“强势外交”的一个有益补充。

然而也有例外,特别是到了特定的时间节点,在布什时代即将落幕的2008年,劳拉跑了一趟缅甸和泰国边境,关注当地贫民生活、与难民交流、和孩子们互动。然而在这些社会活动之外,劳拉却对缅甸的政治进行了抨击,还指责中国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对当时的军政府施加压力。不管别人怎么说,这种软硬兼施的“夫人外交”其实最符合美国对“夫人外交”的定义,也算是成功。

具体而言,成功的“夫人外交”是需要一些条件的:首先,夫人们的知名度一定要高,具备话题性;其次,夫人们有愿意抛头露面的意愿,具备参与性。第三,夫人们的体貌样态要适合长期的外事活动,具备传播性。第四,夫人们的公关策划团队一定要强大,具备可操作性。符合这四点,再加上一些临场发挥和现场表达,“夫人外交”才具备成功的可能,否则,“夫人外交”很容易淹没在常规外交活动当中变得默默无闻,或者流于形式而导致无效。

三、中国的第一夫人外交

(一)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起源

说起中国第一夫人外交,必然要讲宋美龄,自抗日战争爆发,宋美龄致力于对外宣传,揭露日本侵略者罪恶,宣传中华民族反抗强权的奋斗精神,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战。宋美龄不断的宣传与呼吁,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这些国家最终改变错误的对日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蒋介石夫妇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宋美龄不仅充任了蒋介石外交事务中的助手、翻译和不可或缺的智囊,帮助丈夫扩大了国际视野,扩大了国际知名度,而且亲自走上外交前台,展示自己的外交才华和魅力,为蒋介石争取急需的军援和经济援助,自己亦成为享誉世界的风云人物。1942年,她随蒋介石访问印度,促成中印共同抗日[4];1943年在北美大陆访问,在美国和加拿大国会演讲上,宣传中国抗战,呼吁国际支援,由于她“不仅盛极一时,抑且举世无双”的表现,美国掀起了“宋美龄旋风”,一路得到了许多外国元首都得不到的礼遇和殊荣,成功地博得了美国朝野和广大民众的同情,赢得了“外交家”、“一流夫人”的美誉。人们曾如此评价她美国之行:蒋夫人的演讲态度优雅,解释世局透彻,运用英文之流利灵巧,不但使每一位听众了解她的意思,而且能够与她采取同一见解,这就是当时的蒋夫人的影响力与魅力。“从未有人像蒋夫人一样,曾在美国的首都激发出更多的热情。一位有文化、有品位、有认识、有口才的女士,使我们随着她对自己国家的热爱而沸腾……”。一时间,宋美龄成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代言人、著名外交家,由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欢迎的女性之一。“夫人外交”即在此时落下美名。宋美龄的外交努力的直接成果是,有助于美、英等国公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抗战事业,重视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确立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应有的地位,促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对华援助。这对困苦中的中国抗战是大有裨益的。

在抗战胜利后,“夫人外交”仍在继续。在蒋家王朝即将崩溃的1948年,及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1952年、1954年、1958年、1965年,宋美龄仍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频频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充当“亲善大使”的角色,千方百计在美国为蒋氏政权争取经济的、军事

的一切外援,并始创“度假外交”,邀请各国名流来台湾,以此打开台湾的困局。宋美龄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宋美龄也因此享有了“出色的国民外交家”的美誉。

(二)中国第一夫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首次实施夫人外交的是宋美龄,她在1942年2月首次以“第一夫人”身份随同蒋介石的出访印度,用英文对印度人发表演讲大获成功,尤其是此后在访问美国期间,在国会山发表英文演讲,与社会各界接触,出现了万人争睹的盛况,被誉为“她的价值相当于20个师”。新中国成立后,在向外派驻大使时,一些大使夫人对以夫人身份开展外交想不通,甚至需要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出面做工作才接受[5]。1961年9月,为充分发挥夫人群体对外交的积极作用,中央批准成立夫人外事活动指导小组,在邓颖超、张茜等人领导下,指导和参与夫人外交工作的开展。1963年4月12日至5月16日,王光美作为国家主席夫人陪同刘少奇出访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四国,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偕夫人出访,

和带领下,“第一夫人”外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以前,此次彭丽媛以主席夫人身份陪同习近平出访,注重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交流和沟通,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是一个突出的创新和发展引发了国际舆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为增进与出访国人民的友谊和提升国家形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标志着中国“第一夫人”外交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当代中国第一夫人外交分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一同访问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作为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访,习近平一行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重视。其中彭丽媛作为国家主席夫人的表现备受关注

《纽约时报》、《德干先驱报》和《联合早报》等外媒的“彭丽媛热”,成为媒体抢先报道的焦点。

我国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在随夫出访途中魅力四射、迷倒众生、紧紧吸引着世界民众的眼

人的要求呈现国际化的标准、气质佳、形象好、举止雍容华贵,确能体现崛起中的大国的形象。彭丽媛早已经历过不计其数的大场面,凭藉绝美的歌声和端庄、沉稳的台风、征服了中国内外亿万听众。况且彭丽媛作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又长期参与扶贫、慈善等活动,具有很好的公众形象。

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外交,为我们带来了积极力量。一是为国家形象增色。由于政治观及政治制度的差异,也由于上个世纪长期隔阂的影响,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外交方式比较单一,中国的国家形象比较刻板。随着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国家交往理念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公众的认知变化更大。诸种原因,使得彭丽媛一出现于外交场合,就迅速让世界也让国人感受到一股新风,同时产生一股特有的外交亲和力。

二是为政治领袖助力。彭丽媛的表现,并未分散公众对国家主席习近平国事访问的聚焦。相反,更多普通国人因此将注意力投向“国家大事”并作出积极评价。这是正能量的相互补充和激发。

三是为社会正能量注入新元素。彭丽媛以其特有的魅力而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并形成了中国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是一件好事,为正能量注入了新的元素。彭丽媛的表现,提升了国

家领导者良好形象的“非权力影响力”。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携两个女儿和母亲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一周的中国之旅。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国家元首夫人邀请美国总统夫人单独对华进行的正式访问[5]。这不仅是一种新风尚,更是一次外交的新突破。“第一夫人”外交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是新时期公共外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今世界外交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为柔性外交的重要承担

的积极影响。因此,此次米歇尔访华在展现“第一夫人”外交魅力的同时,也会给中美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中美两国深化了解、增进友谊具有重要意义。米歇尔的这次访问正值中美两国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际,以“第一夫人”外交的独特形式前来,表明中美关系已经从高层交往拓展到民间交流,增加了民众的兴趣和认同,是冰冷政治中的一抹温情,有利于提升两国关系。

四、第一夫人外交在国际关系中优点和缺点

(一)第一夫人外交的优点和缺点

“第一夫人”外交在本质上是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是新时期公共外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彭丽媛出访的效果来看,中央将其确定为公共外交的定位是恰当的,也是可行的,符合当今世界公共外交的一般规律。总结世界各国经验,“第一夫人”在公共外交中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外交角色。

一是首脑公共外交的“左膀右臂”。显然由于各国均没有在宪法和法律上明确“第一夫人”的外交角色,她们在外交中发挥什么角色,以及在某种角色上发挥到多大程度,完全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外交授权,最高领导人往往会根据内外各方面的反映和效果,随之扩大或取消对“第一夫人”的外交授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夫人”的外交权力基础是十分脆弱的,缺乏明确的法律和制度支持,故而在实践中也难以独立,只能发挥首脑公共外交的“辅助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然而,一旦这一角色发挥得当,也能立即对首脑外交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二是政府公共外交的“形象大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更是政府与民众以及两国民众之间的关系。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没有他国民众

议都必然会沦为一纸空文。近年来,世界

搭建其理解的桥梁。相比最高领导人出访强调国家利益,强调两国政府领导人之间围绕重要政策开展的对话和磋商,“第一夫人”更强调展现本国的国家形象,强调向社会各界传递本国人民对受访国人民的友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夫人”就是一个国家的“首席形象大使”,是一国国家形象的名片和天然的代言人。

三是社会公共外交的“桥梁纽带”。在很多场合下,“第一夫人”也并非完全依附最高领导人而是独立承担起公共外交的角色[6]。比如代表第一领导人单独出访,出席一些重大的国际文化活动的开幕式和盛会典礼,以及致力于推动社会关注的一些全球性问题,呼吁全社会关注一些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失败的群体,倡导慈善、环保和人道主义关爱等议题。

不过,“第一夫人外交”有时也会被误读,带来不良影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1999年,希拉里独自访问中东,聆听阿拉法特的妻子苏哈的演讲。演讲中,苏哈指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使用毒气。演讲结束后,希拉里出于礼貌拥抱了苏哈,却被当地媒体解读为赞同苏哈对以色列的指控,引起了一场外交风波。

(二)第一夫人外交的趋势预测

“第一夫人”可以作为第一领导人代表出访他国,传达第一领导人的外交理念与政策。

一夫人”作为代表单独出访可以避免或缓和这种紧张气氛,另一方面,“第一夫人”可通过她们的亲眼观察与亲身经历,为其丈夫提供可靠的第一手的信息。最著名的例子是卡特夫人1977年出访拉美七国。当然她并非只是一个人,而是由国家安全顾问、副国务卿以及各国的美国大使陪同。她的使命是向拉美七国领导人解释卡特政府的外交政策,但不进行任何承诺,也不讨论具体的事务。事后《芝加哥阳光时报》评论道,“第一夫人罗丝琳豸卡特让美

当今社会,第一夫人外交现在日趋渐熟,同时也是展示国家关系和拉近国家关系的重要外交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国的第一夫人们将会在复杂的国际外交关系中有更多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肖姣平,龙庆华.社会性别文化与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J].鸡西大学学报,2012,(4):31-32.

[2]石念军.专家谈中国第一夫人外交:是国家政治代表[N].齐鲁晚报,2013-3-25.

[3]郑杭生.社会学概念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7.

[4]王小宁.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的转变—中国政治话语的语义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0-44.

[5]李宏.企业利用名人代言的利与弊[J].中国科技信息,2009,(13):174-175.

[6]李刚,吴博峰.美国第一夫人趣话[N].中国民族报,2003-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