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传统工业园区的优化与提升

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传统工业园区的优化与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44104296.html,

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传统工业园区的优化与提升

作者:袁子奇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工业园区开始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不足等诸多问题,园区优化提升的需求十分迫切。规划结合贵溪工业园总体规划,在分析中部地区传统工业园区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对接区域交通、完善园区配套、提升景观形象等规划策略,为贵溪工业园区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为其他类似的传统工业园区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工业园区;优化;提升

1 背景

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传统工业园区数量众多,它们多处于或刚经历园区的快速扩张阶段,开始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园区配套不足、形象不佳等问题,如何优化提升,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该类园区目前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贵溪工业园区现状概况

贵溪工业园位于江西省贵溪市西部,于2002年开工建设,用地面积约8.53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内已建设用地达到了751.17公顷,占到园区总面积的88.22%。初步形成了以铜产业为主导节能照明、化工建材、医药食品、机械制造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园区主

营收入420.19亿元、财政收入7.94亿元。

2.1 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业效益较差,产业布局零散

1)“一铜独大”,产业发展存在风险

在2013年纳入工业园统计口径的80家企业中,铜生产、加工产业不管是在企业规模、企业产值、从业人员上,还是地均产值、地均税收以及单位产值能耗方面,均排在前列,在园区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然而,由于铜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产业发展呈周期性疲软,园区产业发展过于依赖铜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

2)铜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精深加工发展薄弱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关于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分析

关于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21T21:45:55.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作者:赖智武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新型的城市工业园区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资源的整合、调整。 广西东融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新型的城市工业园区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资源的整合、调整。在对建设新型工业园区进行构思设计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结合整体设计风格,还要考虑到建设用地的利用率,设计构想与现代生活的契合度等相关问题,使城市工业园的建设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本文对工业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工业园;规划设计;分析 1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1979年,按照中共十一届中央精神,中国在深圳建设了第一个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作为第一个进行发展模式改革的园区,其成功的实践使国家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的基础上总结的经验发展和经济特区的发展,国家打开了序幕在1984年左右中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先后建立了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大连、广州、天津、烟台。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早期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薄弱。园区内的产业也是一些粗放型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中国沿海城市掀起了另一波开发建设热潮。“开发区”热席卷全国,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各工业园区竞相吸引大批工业企业入驻。为了实现GDP的提高,一批重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也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起步而在园区内发展起来。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建成一批基础雄厚、投资环境良好的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由于自身区位优势,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益上明显优于其他区域,并逐渐成为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截至2013年,中国东部地区已建成8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中部地区67个,西部地区4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个。从产业园区布局特点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一定数量的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仍以低端制造业园区为主。大多数工业园区需要升级改造,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变。 2 我国加强工业园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显著进展,虽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却以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因此,有必要对工业园区进行持续的规划设计。改革创新、优化升级,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它往往具有建设管理科学化、服务便捷化的特点。环境优美、设施高效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做好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是园区合理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宏伟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目标,必须认真组织和认真实施。 3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新型工业园规划设计 工业园自建设发展以来经历了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几个阶段,目前工业园建设的最新趋势是建设新型的、生态的、不拘泥于传统工业模式的城市工业园。新型的城市工业园在设计时要兼具实用性与灵活性,调整在传统工业园建造设计时出现的弊端。本次研究对象为新经济时代下的一二线城市的新型工业园。 3.1 某电子产业园的概况 本次研究案例的投产企业为国光电器,是全球知名的电声制造厂商。本次研究的实际案例为某电子产业园。某电子产业园的地址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东接从化区,西连佛山市,南与白云区接壤,北邻清远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水、陆、空交通,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某电子产业园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次设计理念以建设新型工业园区为目标,整体规划高效节地,建筑造型现代、大气;室外空间丰富、灵活、生态;室内空间精致、优雅、人性化,同时兼顾空间使用舒适、高效。本次的规划建筑设计特点:结合一二线城市工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各项功能,使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智能产业园。首先,规划上围绕国光办公总部组团,在用地外侧布局八大产业集群,并在总部组团与产业集群间穿插服务组团及生态景观带,如此混合布局既达到了高效共享、便利生活的目的,又使总部组团独立于其他,凸显其主导地位。然后,针对产业集群的建筑设计,进一步提出不同的组合方案:“四合智院”针对小型企业;“二合雅院”针对中型企业;“独享尊院”和“空中合院”针对大型企业,就此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整体上魔方式组合,体现了工业化、模块化、可组合、可复制的特点。 3.3 关于新型工业园设计的特点 案例中的某电子产业园以打造5A级生态园区为目标,设计方案兼顾灵活性、实施性、前瞻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因此,其设计无论是从整体布局方面还是内部构造方面都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元素,其建筑风格相比于传统的工业园更加精致,并且同时兼顾设计理念和布局合理,将内部极大程度的整合利用,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显人性化和特色化。糅合文化艺术商业观光等元素,具有跨界综效性,成为新型产业的孵化器,区域经济集聚的亮点。 3.4 对工业园规划设计的建议 3.4.1 强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园区整体利益 我们必须自己基于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并主要介绍企业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入园区,小心和仔细审查公司背景,防止袋公司钻井政策,坚持原则,缺乏侮辱从根本上确保质量的投资吸引力。认真准备投资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等多媒体,加大宣传各项优惠政策、投资回报、园区优势。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并购和产权流动,创新融资方式,理顺投融资渠道。建议政府组织清理新增土地存量,提高园区自主经营能力,客观准确地跟踪招商企业规模。相应土地的实施已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市场化经营的主体。 3.4.2 完善工业园长远规划,提高园区建设认识 另一方面,它充分反映了工业园区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创新技术增进园区的转换效率的方向,合作与工业化,并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工业园区生态建设、产业定位、布局兴建与设施设施雪铁龙、科学、工业园区和环境保护规划、土地通过与城市交通紧密结合。

常州市优化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常州市优化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常州市社会诚信发展协会陈永康 城市服务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由服务的广泛性和服务的渗透性决定的,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包括生产的产品中都存在服务,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优化服务功能不外乎从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两方面着手,有形服务诸如道路交通、上学就医、文化娱乐、治安安全、环境保护、金融保险、投资政策、城 市面貌、应急处置等等;无形服务诸如市民素质、服务态度、价格指数、办事效率、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部门形象等等。城市服务功能必定以以上这些方面为载体而得到充分体现。笔者认为常州应优化以下城市服务功能: 1、实施智能化管理,打造服务型交通。打造服务型交通除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外,智能化管理确保道路畅通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讲智能化管理并不单纯追求交通管理的自动化,自动化不等于智能化,只有“自动化加人性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人是最能体现人性化的载体,常州是城市人口、车辆密度较大,道路建设滞后的城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实现智能化管理是确保道路畅通的主要手段。同时,在实施交通智能化管理中要体现公交畅通优先原则。公交关乎群众利益,据估测乘公交的人数要超过外出通行人数的1/3以上,由此可见实行公交优先的必要性。除划定公交专用快速通道和合理设计公交线路外还可在公交车和交警管理岗之间安装雷达探测装置,预知公交车到达道口的提前量,实施有效服务。 2、推进体制创新,构建和谐服务社区。如果把工作比作前方打仗的话,那么社区就是战场的后方,要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后院不能起火,社区建设对市民乃至外来投资创业者安居乐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社区体制创新、构建和谐社区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有力举措,一是按需落实人员编制;二是明确社区工作任务;三是建立考评监管制度;四是拓展社区服务范围,使社区成为安全、文明、快乐的港湾。 3、坚持民本理念,创建优质服务机关。机关代表政府行使职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机关应成为城市服务形象的标兵,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服务效能是建立优质服务型机关的突出任务。特别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收费方面要时刻体现民本观念。 4、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电子政务是政府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务建设上的具体实践。电子政务有以下功能:便捷、准确、公开、公平、节约,同时也能快速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及时完善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现服务高效能:一是要求有服务职能的部门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电子信息系统;二是要求有服务职能的部门公开相关信息,把能在其网站上下载的内容全部纳入网站;三是要求政府逐步建立统一的政务系统,比如在常州政府网站或在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全市政务管理系统,将所有部门应对社会和企业公开的政务信息分类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四是要求政府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管理机构对部门的政务效能进行监督。 5、整合资源,发展旅游娱乐黄金产业。有关资料表明,在无锡、苏州投资的企业中有60%是奔着两地环境和旅游资源而来。常州和无锡、苏州在政策和区位优势上并没有多少差别,但是常州旅游资源贫乏是常州吸引投资的瓶颈之一,由此看出环境旅游资源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是城市服务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常州的旅游资源得到一些开发和利用,比如恐龙园、天宁宝塔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同时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比如天宁宝塔、大林寺、茅山寺院、文笔塔等十分雷同,这些从体现城市服务功能上看能量还十分有限。要扭转局面应主抓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管理协调形成产业,着重对常州的旅游产业资源的规划、开发、信息进行宏观管理指导,加强对常州旅游产业的产、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宝山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宝山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宝山区现有工业企业较多、规模一般较小、产业水平低、布局零乱。这些企业虽然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无序的建成环境。新时代宝山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从而进一步改善区域整体环境、提升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成为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本论文拟从宝山区工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现状和规划出发,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产生差距的原因,尝试提出可以有效推进全区工业园区良性开发和有序建设的变革之路。 一、寻找问题 1、宝山工业园区规划进程 宝山地处上海市东北部,属上海近郊区,区域总面积415.85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和11个乡镇。自1993年建立上海宝山私营经济区以来,宝山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产业布局发展策略引导下经历了规模不断增大、布局趋于集中的发展历程。 1998年以前,宝山区属、镇属和村属的大部分工业企业基本按企业权属性质呈分散布局,仅有少量规模偏小的工业区在规划和建设中(见图1)。1998年区域总体规划的修编确定了“1+9”的产业布局,即1个市级工业园区和9个区级工业园区(见图2)。2001年根据部分乡镇合并的实际情况,区域规划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提出“1+5”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保留原规划中1个市级城市工业园区,并适当合并、撤消部分区级工业区(见图3),工业园区总用地略有增加。随着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策略的贯彻,2002年底区域规划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出“1+2”的工业区格局(见图4)。 由以上可见,宝山工业园区的规划经历了一个规模不断增大(用地面积由 5.5平方公里到22.2平方公里,再到45平方公里以上)、布局不断集中(由一镇一点到适当集中,再到向区域北部集中)的发展历程。 2、宝山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现状 为促进地方经济,宝山也曾经历了“镇镇工业、村村点火”的发展阶段。从上海九个郊区(县)的统计资料可见,宝山的总体经济走势及工业发展状况的排名靠

城市价值与城市功能优化-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城市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现代化向纵深推进,城市对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城市功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但它们都只从本学科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城市功能内涵、城市功能优化的解释失之偏颇。从城市价值的角度研究城市功能,突出城市功能建设的战略性、针对性,形成新的分析框架,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一.城市价值的内涵城市价值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产生的各种贡献的总和,这些贡献也可以看成是城市所具有的价值,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城市价值的本质是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态所具有的效率优势. 首先,城市价

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城市效率来衡量。城市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它吸纳社会物质、资金、人力、智力、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城市内部和外部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满足它们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从静态角度看,城市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1)空间容纳效率,即城市以一定的空间规模承载人类社会活动的能力;(2)资源配置效率,即各种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是城市效率的基础与核心。从动态角度看,城市效率体现为资源代际利用的公平性、稳定性,即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及其所处地区的资源禀赋是有限的,城市效率越高,城市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必要性越大,城市价值也就越大。其次,城市价值具有相对性,某一城市的价值是通过与农村和城郊的效率比较体现的。城市之所以能够吸纳的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因为城市作为一种聚集的组织形态比分散的农村形态具有效率上的优势。城市可以产生集群效应,能获得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城市还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企业间分工与合作,等等。从城市特殊性角度看,不同城市的内部组织形态不同,具体运行方式不同,城市效率也各异。城市相对效率越高,城市价值越大,就越能促进资源向该城市集中,对周围地区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也就越强。城市间效率差异在各个方面不尽一致,如有的城市政治效率较高,有的城市经济效率更突出,或最适合某种产品的生产。一个城市具有效率优势的领域越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独特,城市价值也就越大。最后,城市价值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是城市当前价值和未来潜在价值的统一。城市一旦形成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我国各类工业园区的类别

我国各类工业园区的类 别

我国各类工业园区的类别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园区可按照不同标准分为以下类别。 一、按照园区的功能特征划分 按此依据划分,可分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自由贸易区等。 1、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内划出的特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境外技术设备,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国际上经济特区的形式名称众多,一般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 2、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 各个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以所在城市为中心,以其行政范围为界限,相应地形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地区政府经中央政策授权,扩大了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权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家批准,由开放城市兴办,通过实行特殊政策集中地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相对独立的经济技术区域。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是为了积极地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项目和新兴工业项目,引进科学的管理经验和信

息,促进开放城市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和国际市场。 3、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与经济特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总面积远远扩大了。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以及老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同样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已经实行的政策。经济开放区的市区和县城,以及安排在经济开放区范围内,以发展出口为目标,利用外资的农业技术引进项目,经过批准都可以实行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 4、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从事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展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经营的一定区域,通常是由一系列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企业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知识、技术密集度高,投资规模大,工业增长率高,产品附加值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各大城市科技密集中心为依托,除了在税收、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口业务的关税、信贷资金等方面享有一定优惠外,在产品定价、企业的商务活动方面也享有一定的优惠。 5、边境自由贸易区 边境自由贸易区又称边境经济合作区,是在沿海开放城市内部,据以一定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条件而划定的区域,其目的是为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从“邻里中心”开始的故事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从“邻里中心”开始的故事走进苏州工业园区采访,“邻里中心”是个点击率很高的关键词,可以说园区的商业故事正是从“邻里中心”开始。 “有了它,园区的马路上看不到路边店,不仅杜绝了底商的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更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有了它,老百姓日常需要也就有保证。因为邻里中心既是一个‘购物中心’,又是一个‘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 邻里中心公司总经理于宙介绍说,每座邻里中心都有12项必备功能,这里有超市、银行、邮政所,也有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还有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人们可以在这里悠闲地试穿新款服装,潇洒地溜冰,投入地参加游艺活动,生活气息极其浓厚。 “邻里中心”原版在新加坡。一九九七年,以新加坡“购物中心”为蓝本的“邻里中心”正式在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克隆”。 随着园区的开发,“邻里中心”的建设规划已列入商业网点布局,今年5月,第7座邻里中心,南部科教创新区2余多平米的翰林大厦又拔地而起。“到2010年,邻里中心总数达到10个,经营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服务约30万园区人口”的计划正在逐步实现。 走进邻里中心,每一座大厦里,店铺鳞次栉比,店面各具特色。新城邻里中心,也是苏州第一个邻里中心。很多十年前来采访过的记者都惊讶地发现,这个邻里中心变了,变得时尚起来。曾经的小面馆成了小吃广场,那个食品小卖部变成了星巴克咖啡屋,小小的理发店变成了时尚美容美发屋。用“升级换代”来形容这个邻里中心的变化是最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汇。 “邻里中心”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邻里中心公司总经理宇宙对“邻里中心”的变化所作的总结。 这一总结让前来采访记者突然发现,园区的品质生活,其实不仅体现在白领小资的浅酌低吟中,更体现在邻家大婶的日常生活中。在采访中恰好碰到一位正在买菜的老教师,她感叹的说,园区生活质量是从每天的买菜开始提高的!因为邻里中心的“菜场”整洁干净,邻里生鲜超市更是颠覆了人们对“小菜场”的传统印象。在这里见不到提起裤管、踮起脚尖、小心翼翼走路背影,人们逛菜场感觉逛超市。 “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区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在过去的十年中,邻里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管理经验成功典范之一”。在题为《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消费实证调查与比较分析》的调研报告中,专家组一致分析了邻里中心建立新型社区商业模式的尝试,肯定了它“不是传统的社区内的商业,而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 2006年2月,作为江苏省2家单位之一,邻里中心跻身首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是当年被认定的59家单位中唯一的一家企业引发了国家商务部的浓厚兴趣,商改司、政研室等部门的领导多次来园区参观“点名”考察邻里中心。 目前,“邻里中心”已在全国遍地开花,特许加盟在中国范围内展开,已有远至内蒙古通辽、青海西宁,近及浙江温州、江苏南京、扬州等十多省市实现特许加盟,开始建设“邻里中心”。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昔日端坐在教室听老师谆谆教导的学生,如今可以将总结的经验授与他人了。“邻里中心”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借鉴到输出的角色转换。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城市工业园区光储充商业模式设计方案

城市工业园区“光储充”商业模式 设计方案 2018年7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3) 2 园区用电分析 (3) 3 光伏发电量 (3) 3.1 光照资源情况 (3) 3.2 光伏发电分析 (4) 4 电池组配置 (6) 5 系统方案分析 (6) 6 本地EMS介绍 (8) 7 投资收益分析 (9) 7.1投资分析 (9) 7.2收益分析 (9) 8 建议及结论 (11)

1 项目概况 建设地点:上海,地处东经E121.15°,北纬N31.06°。 项目用途及配置:园区共配置1MWp光伏电站,1MWh储能系统,3台7kW交流充电桩和3台60kW直流充电桩,通过能量管理系统(EMS)形成园区交直流母线光储充微电网系统。光伏发电输出电能并在交流400V母线,为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储能系统并在750V直流母线上,供直流充电桩等直流负载使用,同时,系统通过PCS实现交直流微电网的电能转换。利用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和削峰填谷,节省电费和获得收益,达到最佳的投资收益率。 2 园区用电分析 园区负荷较大,光伏配置1MW,光伏发电全部用于负载消纳。 上海大工业用电峰平谷电价如下: 3 光伏发电量 3.1 光照资源情况 上海,东经E121.15°,北纬N31.06°;查询光照资源情况如下,在5°倾角的屋顶安装的情况下,首年发电辐照量1306 kWh/m2。

屋顶安装,无遮挡的情况,首年小时数1306小时。 3.2 光伏发电分析 采用单晶300W的组件,屋顶安装1000kW光伏系统(倾角5°),自发自用(60%),余电储能(32%,直流充电桩8%)。首年发电辐照量1306kWh/m2。 1)理论当年发电量 太阳能板合计容量为1000kWp。 全年发电量约等于:1000×1306/10000=130.6万kWh。 2)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为屋顶电站,直流线及交流导线有一定的损耗,本工程此处损耗值按1%设计。 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特性差异,不一致性损失系数取1%; 考虑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即使清理仍存在一定的积灰,遮挡损失系数取1%; 逆变器的效率(欧洲效率)约为98%; 早晚不可利用太阳能辐射损失系数3%,光伏电池的温度影响系数按1%考虑,并考虑当地气候变化较大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此处不可预见因素损失系数2%。 系统总效率为:99%×99%×99%×98%×97%×99%×98%=89.5%。

苏州工业园区湖东邻里中心工程评估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湖东邻里中心工程 主体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建屋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苏州市建筑设计院 施工单位:苏州二建四分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福达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编写:王强 审批:王迪 日期:2003--10--28 江苏省建设厅建设监理处监制

湖东邻里中心主体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湖东邻里中心工程位于金鸡湖的东面,在规划居住区的中心,基地直径212米的圆形地块,基地外为环型规划道路。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8083平方米,分三个单元,南、主、北楼,其中主楼为二层,南、北楼为三层。 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米,室内外高差为600mm,为六度抗震设防,丙类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本工程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本工程外墙面采用涂料、幕墙,楼地面分别采用地砖与水泥砂浆找平,屋面采用高分子卷材,30mm挤塑保温板,上面用40cm细石砼,再用15厚水泥砂浆找平。 二、施工情况简述: 本工程于2003年6月26日开始施工,2003年9月19日完成主体分部工程。 三、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1、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有关说明 2、国家现行及江苏省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 3、国家及江苏省有关标准及说明 4、省市现行的有关建筑管理办法和规定

四、各单位工程质量评估: 检查各分项工程划分,基本符合规定。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评定项目齐全,评定程序符合规定。各单位工程主体质量评定如下: 1、主体结构分部 (1)、钢筋工程: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尺寸;钢筋表面洁净,锚固长度、接头设置、搭接长度、钢筋焊接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的质量通过复试符合要求。 (2)、砼工程:本工程砼采用现场泵送砼,砼设计强度为C30。在施工过程中砼的浇捣、养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砼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3)、砌体工程:本工程墙体采用MU10KP-1型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经现场抽样检查砖的品种、试块留置组数,见证取样,养护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砖墙和砼连接处采用2根φ6、长度为1米的拉结筋,局部墙体设置构造柱连接。马牙槎为300mm 高,在砌筑时采用先进后退的方法。砖砌体的组砌方法、砂浆饱满度、水平灰缝、平整度、垂直度均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各单位工程全部核定为:合格

优化空间结构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在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和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的背景,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面临转型升级,围绕“百万人口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目标定位,迫切需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我市城市品质。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我处工作实际就如何提升城市品质谈几点思路想法: 一、注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㈠引导我市从单核圈层蔓延向多中心组团发展 《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明确了我市的空间结构为一主两副,即主城区、义南副城及义北副城。但通过多年的发展,由于行政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两副城内的各个镇还是各自发展,副城的发展停留在规划图上,无法具备相应的人口规模及城市产业经济职能,不能有效疏解中心城区的职能,造成主城区功能要素过于集中,产生了集聚但不经济的现象,同时交通拥堵、功能混杂等城市病凸显。 随着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设,“摊大饼”式单核发展模式已不适合我市的发展,建议以义西南战略区为载体,加快新区建设,融合上溪、义亭及佛堂资源优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副城,实现我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副城与主城

区形成相对比较明显的城市区域职能分工,并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整体集聚优势,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同时副城的建设也能促进城市人口空间的重新分布,降低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吸纳主城区的污染企业外迁,避免中心城区工业和居住混杂状况,从而实现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 ㈡优化老城结构,重塑老城中心的功能和形象 老城中心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她本身的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解构,正在逐渐失去她原有的中心魅力。面对产业升级和城市形象提升带来的各种压力,老中心区亟需注入新的物种空间形态与新的文化精神,来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具体思路如下: 1、控制城区用地的无序蔓延扩张,集约节约用地 通过副城建设,避免主城“摊大饼”单中心发展弊端,在城市主要干道轴线、重要节点及交通枢纽实现高强度开发,采用TOD开发模式有利于节约土地、增强主城区集聚功能,实现主城区土地高效利用。 2、加快主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目前我市主城区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工业用地,建议采用“腾龙换鸟”、“退二进三”等工程,把工业产业从主城区迁移出去为商业、服务业等对区位条件要求较高同时也能支付高昂地租的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逐步降低城市用地中工业、仓储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居住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管委会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规划管理部门可根据

需要

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规划管理规定。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表2.1 新增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市台路地块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版本

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市台路地块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版本 1 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市台路地块项目 (2)建设单位:上海金地宝山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2)项目地点:东至规划道路,南至市台路,西至嘉定区界,北至规划锦秋路的范围 (3)项目所属行业:房地产业 (4)项目内容: 本项目为商品住宅小区,同时设置了标准菜场、小区休闲会所、垃圾压缩站、市政设施等配套功能。本项目用地性质为综合用地(商业、居住用地),项目总用地面积91359.6㎡;总建筑面积255167m2。 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二类区、地表水V 类区、声环境2 类区。 (2) 现状环境质量评估 本次评价期间监测点二氧化硫小时平均浓度范围0.023 mg/m3~0.056mg/m3,小时最大浓度占标率为11.2%;二氧化氮小时平均浓度范围0.0234mg/m3~0.128mg/m3,小时最大浓度占标率为53.3%;PM10日均浓度范围0.036 mg/m3~0.126 mg/m3。以上三项常规大气因子监测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的薀藻浜及新槎浦监测断面,pH、DO、石油类监测结果均能达到Ⅴ类水质要求,COD、BOD、氨氮监测结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区域地表水已经存在相当的有机污染影响,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不够理想,不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本评价区域内地块西北侧边界外1米昼间噪声有所超标,原因主要是离混凝土搅

拌站较近,除上述点位噪声超标外,其余点位昼间、夜间噪声全部达标,项目地块内的声环境质量基本能够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3 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以项目为中心,半径2.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评价范围外的重点污染源也要考虑。 声环境:项目区域边界外100米之内的范围组成的区域(包括四周的交通)。 水环境:进入污水管的污水排放口。 4 评价重点 根据拟建工程和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及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本次评价工作内容包括总则、区域环境概况、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外环境对本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区域规划相容性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居住区生态适宜性分析、公众参与、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结论与建议等。其中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外环境对本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为重点。 5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地块位于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北边界处,项目东面板块为祁连社区,主要为已经建成的住宅小区及文教单位;南面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片区,主要是企业单位分布其中;西面为嘉定南翔工业开发区,以企业为主;北面隔蕰藻浜为宝山顾村镇范围。 此外,从项目性质来看,项目主体将成为区域内重要环境敏感目标。 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1) 工程分析 项目废水主要来自区内住户的生活污水,其次为商业建筑内产生的办公和餐饮废水。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住户厨房及餐饮产生的燃烧废气和厨房油烟气。项目建成后项目产生的噪声源主要有各类水泵、变压器、通风风机、空调室外机组等设备。本项目固体废物来源于各类生活垃圾,此外餐饮项目还将产生少量油泔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