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建模技术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建模技术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建模技术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建模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建模技术

姓名:吕琼琼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指导教师:杨晓晖

20090601

重庆市三维两江四岸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090117

重庆市城市规划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仿真模型的术语、基本规定、成果内容及相关要求、建模要求及三维动画制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两江四岸规划区及其他重点控制区域(以下简称规划控制区)的现状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成果,以及规划控制区内的新建、改造建设项目三维模型成果制作。 2术语 2.1现状三维模型 指真实反映现状地形、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以及建筑外观和风格的虚拟现实模型。 2.2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指侧重于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表达规划编制范畴的城市空间布局、景观形象、地形、基础设施以及建筑设计的虚拟现实模型。 2.3建设项目三维模型 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的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和风格、外立面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3基本规定 3.1基础地形建模要求 1)城市规划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必须采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的景观设计材质库中选取相应的图片。 2)城市建成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必须采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由实地拍摄的数码照片,拍照应使用500万像素以上的广角照相机。 3)其他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可采用用1:2000或1:1万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由1:2000真彩色正射影像或分辨率不小于1m的彩色卫星影像图片获取。 3.2空间参考系要求 1)大地基准:必须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 2)高程基准:必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4成果内容及相关要求 4.1成果文件内容 三维模型成果必须经过烘培,能够真实而艺术地反映地形地貌、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以及建筑外观和设计风格。三维成果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三维渲染整体效果图,图像分辨率不小于2048×2048,图片格式采用*.tif。 2)带材质贴图且经过烘培的三维仿真模型,文件格式为3DS MAX 7.0或以上的*.max,贴图为tif格式。 3)对于建设项目三维模型,必须提交项目总平面、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等电子文件,文件格式为AutoCAD2005的*.dwg格式。 4)对于城市设计成果,必须提交相应三维动画(A VI)资料。

小面阵三维成像激光雷达原理样机

小面阵三维成像激光雷达原理样机 激光三维成像雷达作为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新型遥感技术,国内研究单位的热点多集中于点源和线列探测的民用测绘领域,由于受到阵列探测器的渠道制约,面阵探测器的研究未受到重视。本系统试以基于小面阵探测器的高帧频、宽收容的激光三维主动成像雷达为探索目标,研究了实现高帧频、宽收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完成原理样机系统的搭建。同时,对MEMS摆镜在小型化激光三维成像雷达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小面阵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样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用激光分束照明以实现发射光束与探测器像元的配准,同时采用了收发共口径的光学系统,有利于系统的小型化集成。 对于小面阵探测器的高精度激光测距技术,详细分析了激光测距的误差组成,研究了对面阵探测器的温度补偿技术、低噪声回波放大技术、恒比定时技术等,分别基于单元探测器和面阵探测器设计了高精度的测距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利用达曼光栅实现了发射激光束的分束照明,配合收发共口径的光学系统,实现了APD阵列像元和激光探测光斑的配准关系,缩小了光学头部的体积。(2)通过研究低噪声放大技术、自动温度补偿技术、恒比定时技术和峰值保持电路等,解决了小面阵探测器的并行高速处理技术,实现了小面阵探测器的厘米级高精度的测距结果。(3)在国内小面阵APD探测器三维成像工程应用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单束发射脉冲无扫描 的原理样机试验中,得到了探测目标的面阵成像数据,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4)对MEMS摆镜应用于小型化激光成像雷达的方案做出了分析,提出了配合二次光学扩束系统的收发共轴光学系统。

三维点云处理软件需求说明资料讲解

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数据处理软件需求说明 点云数据处理软件是专用扫描软件、数据处理软件、CAD软件接口及应用于检测监测、对比分析的软件。 基本描述 点云数据处理软件能够用于海量点云数据的处理(点云数量无限制,先进内存管理)及三维模型的制作。支持模型的对整、整合、编辑、测量、检测监测、压缩和纹理映射等点云数据全套处理流程。能够基于点云进行建模,拥有规则组建智能自动建模功能(一键自动建模)要求能够精细再现还原现场。具有真彩色配准模块,扫描物体点云的颜色即为物体真实的颜色。相机彩色图片可以配准贴图到三维模型。 1.可直接操作激光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及输出。可接受多种数据格式,如AutoCAD dxf、obj、asc、dgn、pds、pdms等,可接受自定义格式的文本文件输入。 2.软件应具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能够进行点云数据拼接、纹理贴图、特征线的提取、具有点云数据渲染、点云数据压缩、三角网模型生成、几何体建模等功能,软件快速、准确、易操作性。 3.可以智能地自动提取出特征线,同时也可提供人工方式进行特征线的提取。 4.能够提供多种断面生成方式,可以方便地生成一系列的断面线。生成的断面可以方便的导出到CAD及其它软件中做进一步加工处理和应用。应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量测物体尺寸的方法。 5.需要一体化软件且具备完整功能1). Registration模块:多种点云拼接模式、导线平差、引入地理参考、目标识别2). Office Survey模块:任意点云导入导出;点云的裁剪、取样、过滤;提取线形地物;在办公室任意量测数据;任意纵横断面;点云矢量化;3D等高线及标注;三角格网生成;任意形体建模;隧道及道路;任意体积面积计算;点云着色;纹理贴图;连续正射影像3).Modeling模块:

DEM三维模型Word版

在Arcgis中利用分层设色法实现DEM可视化分析,生成立体等高线、三维线框透视图、地形三维表面模型。 数据:汤国安ARCGIS数据里的DEM 分层设色法: 1、基于高程的分带设色 一、提取等高线 工具:空间分析里的,设置参数: 二、分层设色 对DEM进行分层设色。

生成的图: 2、基于高程数据的灰度影像 建立等立体等高线 打开ARCSCENE,添加等高线,在等高线的属性里面设置:

生成:

三维线框图 1、将等高线转换成点要素 执行命令【数据管理|要素|要素转点】 得到: 2、利用上述点建立TIN 执行命令【3D分析工具|TIN管理|建立TIN】 得到: 3、在Arcscene里面将TIN转换成三角形 执行命令【3D分析|转换|由TIN转出|TIN 三角形】,并调整填充颜色的显示得到:

地形三维表面模型 利用上述构成的三维线框图添加面的显示。 再把上述之前建立好的等高线加上来,并调整透明度【图层属性|符号系统|唯一值设置|高级|透明度】,得到 注:这里因为点数较少,所以得到的线框图比较简单,所以也就导致最后的三维表面模型有点生硬,不够贴合实际。 二、利用ARCGIS软件,基于地形晕渲法模拟一天中南京地形的光照变化(因为找到的南京地区的数据有问题,不能用,所以就用其他的DEM数据代替。) 1、提取坡度、坡向 利用【空间分析|表面|坡度、坡向】 得到:

2、利用山体阴影提取当地在不同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参考坡向和)得到的图: 太阳方位角=225°,高度角=15°方位角=315°,高度角=15° 太阳方位角=225°,高度角=60°方位角=315°,高度角=60°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三维激光扫描分类及工作操作规范

三维激光扫描分类及工作 操作规范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一、地面激光扫描系统 1、概述 地面激光扫描仪系统类似于传统测量中的全站仪,它由一个激光扫描仪和一个内置或外置的数码相机,以及软件控制系统组成。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激光扫描仪采集的不是离散的单点三维坐标,而是一系列的“点云”数据。这些点云数据可以直接用来进行三维建模,而数码相机的功能就是提供对应模型的纹理信息。 2、工作原理 三维激光扫描仪发射器发出一个激光脉冲信号,经物体表面漫反射后,沿几乎相同的路径反向传回到接收器,可以计算日标点P与扫描仪距离S,控制编码器同步测量每个激光脉冲横向扫描角度观测值α和纵向扫描角度观测值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一般为仪器自定义坐标系。X轴在横向扫描面内,Y轴在横向扫描面内与X轴垂直,Z轴与横向扫描面垂直。获得P的坐标。进而转 换成绝对坐标系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坐标或三维模型。 3、作业流程 整个系统由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数码相机、后处理软件、电源以及附属设备构成,它采用非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方式,获取地形或者复杂物体的几何图形数据和影像数据。最终由后处理软件对采集的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转换成绝对坐标系中的空间位置坐标或模型,以多种不同的格式输出,满足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源和不同应用的需要。(1)、数据获取 利用软件平台控制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特定的实体和反射参照点进行扫描,尽可能多的获取实体相关信息。三维激光扫描仪最终获取的是空间实体的几何位置信息,点云的发射密度值,以及内置或外置相机获取的影像信息。这些原始数据一并存储在特定的工程文件

CARD-1中利用点云数据(激光雷达数据)进行项目设计使用说明

如何在CARD/1中利用点云数据进行项目设计 点云数据是利用激光雷达或其他专业测量仪器对实地进行扫描得到的带有颜色和三维坐标的大量点数据的集合。点云数据是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最先进的测量数据形式。此数据可以真实的反映地形地貌,让设计者如同置身实地进行工程设计。点云数据,根据测量仪器的不同,点云数据有很多种格式,国外常见的有徕卡、瑞格、天宝等,国内常用的是激光雷达数据,其后缀为LAS。CARD/1能直接读取上述格式的点云数据。下面介绍如何在CARD/1中利用点云数据进行工程设计。 一、导入点云数据 首先,进入【测量】--【管理点云】,弹出边菜单,选择“新建”,弹出建立新点云的窗口, 输入一个名称(由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可以给一个用于以后辨认的描述,点击确定,弹出读取点云数据的边菜单,这里可以读入多种格式的点云数据,需要根据已有点云数据的格式选择使用,现有点云数据位LAS格式,点击变菜单中的LAS格式进行读入,会弹出选择点云数据文件的对话框,选择窗体菜单中的外部文件,找到需要读入的LAS点云数据,点击打开。

出现导入点云数据的进度条,导入结束会提示导入的总点数,点击确定。 选择边菜单中的“预处理”,弹出对话框, 坐标及高程范围是系统自动获取的,无需修改,块大小是指系统将整个点云数据进行分块管理,每一个分块的面积大小,最小点数/最大点数指的是每一个分块管理的点个数。默认参数可以不用修改,也可以根据点云数据的大小情况来修改。点击确定,系统就会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块处理。这一步必须做,否则系统无法显示点云数据。 二、显示点云数据 完成上述操作,点云数据就被成果导入到系统中。进入平面视图,设置数据显示,边菜单中勾选“点云数据”,即可看到点云数据平面图。 如果点云数据太大,显示速度慢,可以换一种方式显示,即绘制点云平面图,然后显示绘图对象,这样显示速度会快很多。可以进入【绘制图表】--【平面分页】,建立一个绘图需要的平面分页,可以建一个比较大的分页,包含整个点云区域。然后进入【绘制图表】--【建立点云平面】,在边菜单中点击“点云·选

试论3D建模数据的类型、采集方式及建模方法

试论3D建模数据的类型、采集方式及建模方法 1.3D建模数据类型 由于二维GIS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图形学理论、数据库理论技术及其它相关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应用需求的强烈推动,三维GIS的大力研究和加速发展现已成为可能。因为地理空间在本质上就是三维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维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不同领域的人们大都接受了将三维世界中的空间实体转化为二维投影的概念数据模型。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和实践的需要又渐渐暴露出二维GIS简化世界和空间的缺陷,所以有关人员又不得不重新思考地理空间的三维本质特征和在三维空间概念下的一系列地理处理方法。 从三维GIS的角度出发考虑,三维地理空间应有如下不同于二维空间的基本特征: (1)几何坐标增加了第三维信息(Z坐标信息或H坐标信息),即垂向坐标信息。 (2)垂向坐标的增加导致了复杂的空间拓扑关系。其中突出的一点是无论是零维、一维、二维还是三维,在垂向上都具有复杂的拓扑关系;如果说二维拓扑关系在平面上是呈圆状发散伸展的话,那么三维拓扑关系就是在三维空间中的无穷延伸。 (3)三维地理空间中的地理对象具有丰富的内部信息(如属性分布,结构形式、关联特征等)。 过去十来年中,国内外学者围绕三维地理空间构模、三维地质空间构模、以及三维地理空间与三维地质空间集成构模,研究提出了二十余种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围绕这些不同特色的,模型的研究和比较,人们试图对三维空间模型机三维空间构模方法进行某种分类,如基于几何描述的分类和基于拓扑描述的分类等。 1.1基于几何描述的分类 若不区分准三维和真三维,则根据三维空间模型对地学空间目标的几何特征的描述是以表面描述方式还是以空间剖分方式,可以分为面元模型和体元模型两类。其中,面元模型采用面元对三维空间对象的表面进行连续或非连续几何描述和特征描述,不研究三维空间对象的内部特征;体元模型采用体元对三维空间对象的内部空间进行无缝完整的空间剖分,不仅描述三维空间对象的表面几何,还研究三维空间对象的内部特征。 基于这两类三维空间模型,形成了3类三维空间模型构模方法,即单一三维构模(single 3Dmodeling)、混合三维构模(compound 3D modeling)和集成三维构模( intergral 3D modeling)。其中,单一三维构模是指采用单一的面元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后处理软件(LiDAR_Suite)简介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后处理软件(LiDAR_Suite)简介 LiDAR_Suite是武汉天擎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基础上,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LiDAR 数据后处理软件(如图1)。 图1:LiDAR_Suite 系统界面 LiDAR_Suite 综合考虑了当前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实际,形成了一套从原始点云数据到高质量行业产品、成熟高效的机载LiDAR数据处理工艺流程。LiDAR_Suite 功能齐全,性能稳定,提供了涵盖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预处理、基础共性处理和专业应用处理等三个处理层次的丰富功能。具体包括: 1)机载LiDAR 点云数据、影像、矢量及DEM 等多源空间数据的存取与可视 化,提供了和主流LiDAR 数据处理软件、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以及GIS软件的数据接口; 2)机载LiDAR 数据质量控制;机载LiDAR 系统检校、点云数据精度评价 和点云数据的无缝航带拼接; 3)海量点云数据的工程化组织管理及其自动批处理;集群环境下的点云数据快 速处理; 4)多种点云数据的自动滤波、分类算法,基于多模式和多视图的点云编辑精细

分类,多模式和可视化的分类精度评价; 5)基于机载LiDAR 点云的高质量数字高程模型和等高线生产; 6)面向机载LiDAR 同机航空数码相机的整区域快速正射影像生产;机载 LiDAR点云与非同机遥感影像的配准; 7)电力行业应用:电力线提取与建模、电力设施周边地物要素采集、危险点间 距量测等; 8)数字城市应用:独立的子模块Building Modeler,实现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的 自动、半自动建立。 LiDAR_Suite采用了当前机载LiDAR最新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以及插件集成技术,在可视化、人机交互、易操作性、处理精度与效率等方面与现有商业化的主流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软件相比均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并提供了灵活方便的、面向行业的二次开发功能。LiDAR_Suite兼顾了先进算法自动化处理和人机交互的作用,使系统更具实用性;面向专业应用提供了测绘生产、数字城市建模、电力行业应用等功能。目前,该软件已应用于实际的高精效测绘生产中,完成从原始点云数据到基础测绘产品生产(含DEM、DOM、等高线、部分DLG)以及产品精度评价的全部流程,效果良好(图2为数据生产工程管理示意图,图3为多模式和多视图的点云精细分类编辑示意图,图4为点云自动分类结果,图5为高精度DEM渲染结果,图6为电力悬链线的提取与建模,图7为建筑物半自动建模)。目前,LiDAR_Suite的生产处理成果已应用于国土、交通、水利等领域,并可望在更多领域如资源、环境、灾害、电力、农林等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的大比例尺地形图项目解决方案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解决方案 一激光雷达技术 1.1 综述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LiDAR)是当今测绘业界先进的遥感测量手段,是继GPS空间定位系统之后又一项测绘技术新突破。自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第一部激光雷达诞生以来,激光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航空遥感技术,与成像光谱、成像雷达共同被誉为对地观测三大核心技术。迄今为止,激光雷达的研究与应用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已成为航空遥感领域主流之一,其应用已超出传统测量、遥感以及近景测量所覆盖的范围,成为一种独特的数据获取方式。LIDAR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自动化且高效率的优势,集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技术于一身,同时配备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可实现对目标的同步测量,生成高密度激光点云数据,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大面积地表数据采集的重要主流与趋势。与传统摄影测量技术相比,激光雷达技术生成三维信息更快、更准确,特别能穿透地表覆盖的森林植被快速获取地形信息的能力,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采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地面及其覆盖物(植被、电力线等)的精确三维坐标,生成高精度地形信息,可作为土地利用、工程建设规划、城市管理、河海地形、水库大坝、山坡检测、防灾、矿业、农业、林业、公共管理等方面数字化、自动化等应用基础。 1.2 激光雷达技术基本原理 激光雷达是一种有效的主动遥感技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及精准的量测回波所经过的时间计算传感器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再结合飞行器姿态信息、位置信息进行相关解算和坐 .下载可编辑.

标转换可以得到高精度的三维数据。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主要由飞行平台、激光测距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以及相关的控制存储单元组成。 激光测距系统是激光雷达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发射、接收激光信号可以精确测量发射器和目标物的距离。激光测距一般采用方式:脉冲测距和连续波的相位差测距。连续波激光器市场上较为少见,因此现有的激光雷达系统多采用脉冲测距的方式。通过激光器发射一束窄脉冲,与目标物接触后产生反射,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回波信号。由于脉冲的速度已知(光速),接收器可以精确测量脉冲发射到接收到反射信号的时间,从而获得目标物与激光器的距离,其测量精度常常可以达到毫米级。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的飞行平台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作业条件进行多种选择,目前常见的搭载平台有小型飞机、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无人机、动力三角翼、无人飞艇等。 激光雷达系统工作原 .下载可编辑.

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一、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一、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认识外部世界的一切。用耳朵听音乐、话音、机器的轰隆声、钟声、铃声等一切通过声音传递的信息;用手感觉温度、物体的硬软以及物质的存在;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的形状、颜色、运动状态、速度、位置、识别物体的种类等等。人的眼睛之所以可以看见外部世界,是因为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照射在物体上反射的结果。那么除了“可见光谱”之外还存在别的“不可见的光谱”吗?事实上,广义的光谱按频段的不同,有大家所熟悉的电磁波、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紫外光谱,而可见光谱区中,红色的光波长最长,紫色的波长最短。而且人们已经发现不同的物质辐射不同的谱线,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只辐射某一单一波长的谱线,当其人们发现不可见光谱区中的单一的光谱谱线具有可贵的特性的时候,就力图去产生、开发、利用这种单一光谱谱线,由此产生了激光及用于不同场合的激光系统。 视觉引发人们的形象思维,眼睛从外界事物所获取的信息量大,直接而快速,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代替的,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眼见为实”的深切内涵。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人们不愿受限于“可见光”的可见,而想去探求自然光条件下所看不见的东西,如想在漆黑的夜晚,去观察外部世界,就开发出了“夜视仪”。被动“红外热成像仪”也不是依赖于可见光的反射特性去观察变幻莫测的外部世界的,而是依赖于物体本身的热辐射,无论白天或黑夜都可以用以观察人类世界的一切,而且已经是超视距的。目前最新的热成像仪,1ms内热敏成像。红外成像高速测温用来检测来复枪,其射出的弹头在弹道上飞行速度为840m/s,弹头距枪口0.914 4m处的热成像还能分辨出弹头上不同部位摩擦热的温差。 遥感仪则可以依据物体本身的辐射谱线,包括电磁波段与红外光区,远距离成像,把肉眼原本看不见的自然变化,转化为可见,以照片的形式或屏幕显示的图像,甚至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当今人们感兴趣的可视化技术。人们力图从各个领域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通过眼睛人们能够确定方向——定位,作为控制手的动作的依据,当然这是受限于“视距”之内的,通过望远镜可以延伸视距;但是“定位”的精度达不到人们通用目的需要,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雷达满足了远距离定位和精度的要求,雷达源于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RADAR,于1935年问世。 当其“激光”这种波长处于红外光谱波段的“激光光源”被研究出来之后,人们自然想到利用微米波段(红外光谱波段)的光波作为信息的载体去探测、获取其他手段难于探测、观测到的目标的信息。激光雷达研制成功后,相继激光成像雷达应运而生。激光雷达的英文名字“LADAR”是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激光雷达的研究是从目标探测和测距入手的,早期(1962~1976年)的研究系统被称为光雷达(Optical RADAR),并命名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可以说军事应用对测量系统精确度的要求日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流程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 编制: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号:V0.1 日期:2019-3-22

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由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形式的拷贝或部分拷贝都是不允许的,除非是出于有保护的评价目的。 本文档由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此信息只用于软件业务项目管理的成员或咨询专家。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档的内容在没有得到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书面允许的情况下不能把全部或部分泄露给任何其它单位。

目录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 (1) 1.概述 (5) 2.软件准备 (5) 3.数据整理 (6) 3.1.GPS数据 (6) 3.2.LIDAR原始数据 (7) 3.3.影像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数据整理与存放..............................错误!未定义书签。 4.差分解算 (7) 4.1.GPS数据格式转换 (7) 4.2.影像POS数据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点云轨迹解算 (10) 5.影像数据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6.点云数据预处理 (26) 6.1.新建项目 (26) 6.2.点云解算 (30) 6.3.数据检核 (31) 6.4.特征提取 (33) 6.5.航带平差 (34) 6.6.点云赋色 (35)

6.7.坐标转换 (36) 6.8.点云标准格式(LAS)导出 (38) 7.点云数据后处理 (39) 7.1.数据分块 (39) 7.2.噪声点滤除 (40) 7.3.分类编辑 (41) 7.4.DEM输出 (44) 7.5.EPS采集DLG (45) 7.6.基于点云采集DLG (51) 8.成果精度检查与汇交 (57) 8.1.点云精度检查 (58) 8.2.成果提交(只列出点云成果,不含影像) (58)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操作说明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操作说明 中国地质大学三峡中心 钟成 2015年12月

1. 配置要求 扫描要求:密度高,扫描全面,站间重叠度高。 系统配置:XP系统,32位,有D盘盘符。 软件安装: ILIRS-3D软件包(绿色) polyworks_10_0_3_32bit.exe, chanzhuang.exe和配套库, Geomagic Studio10, TexCapture1.1。 Matlab 10.0 2. 数据预处理 2.1. 数据转换 2.1.1. 数据导入 打开ILIRS-3D软件包中Parser 5.0.1.4中Parser.exe,界面如图2.1.1: 图2.1.1 点击Add找到笔记本中存储扫描数据的文件夹:

出现以下界面: 图2.1.3 工具栏中放大缩小按钮可用于观察扫描范围。 2.1.2. 基本设置 然后点击setting对解压过程进行设置,出现如2.1.4界面。

图2.1.4 其中,Outputfile界面,主要设置输出路径和格式。默认路径在保存点云文件夹下,不用改。默认选择PIF格式,24-bit texture,也就是有颜色信息的点云,如果是8-bit scaled 则是点云强度信息。PIF格式是polyworks支持的格式。如果选择XYZ格式,则以ASCII码形式输出,也可以定义是否需要输出颜色信息。该格式可直接被Geomagic打开。 图2.1.5 2.1. 3. 颜色设置 然后,在最左边列表里选择Color Channel,出现如下界面:

选中, 默认的在会出现相应的照片信息,如果没有,则检查存储扫描数据的文件夹里是否有照片文件。 在里,默认是没有文件内容的,点击,到“ILIRS-3D”软件包,找到文件“10384 CameraCalParam.txt”即可。 2.1.4. 平移参数设置 然后在最左边列表里选择Pan tilt Transform,出现如下界面:

城市三维建模数据获取及方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4078530.html, 城市三维建模数据获取及方式研究 作者:曾秀芬贾振涛张睿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16期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数字城市的不断完善已 经成为城市壮大的新的契机,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数字三维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手段。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数字城市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三维数字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城市中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模方式,并以实例的方式实现了三维建筑物建模,结果表明该思路能满足实际应用。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城市三维建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041-02 “数字城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数字地球”的理念在城市的引用、延伸和拓展。由于在理解层面和切入角度上的差异,目前仍很难对“数字城市”内涵作确切的定义。但随着对“数字城市”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将会逐渐趋向统一,并形成对它的标准定义。 三维模型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三维空间信息,成为数字城市的研究重点。建筑物的三维建模作为主要的建模内容有着重要的地位,快速、逼真地建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成为建模的研究重点。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和现有的二维地籍数据、规划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结合,分别形成三维地籍系统、三维规划系统、三维土地利用系统等。这些三维系统具有快速的三维漫游、查询、定位、统计、分析、打印输出等功能,将更好地为“数字国土”服务。三维模型的快速建立与更新,对维护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现势性、直观性、更好地为国土资源利用提供更好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三维建模技术现状 三维城市模型(3DCityModel,3ocM)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3DCM的研究历史非常短暂,但人们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构建了各种具 有不同功能的3DCM,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1 遥感影像与DEM结合方式

(完整版)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转)

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 总则 为了提高规划审批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为规范廊坊市报建单位项目方案三维数据的提交,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范围 本规范适用建筑新建方案、改扩建项目方案虚拟三维模型制作及项目周边现状建筑物三维模型制作。方案三维模型是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必须与报建方案总平图包含内容一致。 空间参照系要求 建成的方案三维模型场景空间参照系必须与系统中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维模型总体要求 1.1制作软件: 3ds max9 1.2 模型单位: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所有模型必须按照实际尺寸制作且模型坐标必须定位准确,不得存在闪面及

漏面现象,模型的scale值为1。模型坐落位置坐标要与项目用地红线图、地形图一致。(整数部分:X坐标6位,Y坐标7位,小数点后保留3-6位) 1.3 模型要求:能够完整反映出三维模型的外观及楼体上的的附属结构,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数据量和材质数,做到数据的精简(单体建筑物模型面数控制在2500以内)。 三维模型具体要求 2.1模型制作位置的确定(坐标必须定位准确) 导入模型的边界dwg文件,最终完成的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2.2材质和贴图 2.2.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2.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里对贴图进行裁切。 2.2.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例如:32x32,64x128等。但图片的最大尺寸不要超过512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纹理图片的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2.2.4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表现

基于Terra Solid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应用

基于Terra Solid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20T11:45:12.6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姚思贤 [导读] 摘要: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与激光测距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主动式空间信息获取技术。 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00 摘要: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与激光测距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主动式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它可直接获取地面目标的三维坐标,不受阴影和太阳高度角影响,并可与数字航摄仪相结合获取地物光谱、纹理信息,具有控制测量依赖性少、受天气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成图周期短等特点,基于TerraSolid系列软件构建完整的用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的详细技术流程,通过优化处理流程提高其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对4组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基于Terra Solid;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应用 1、前言 近几年,随着机载激光雷达硬件系统的快速发展,其产生的点云数据也变得更加精确,更加海量。在整个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占60%~80%的点云数据分类工作已经成为制约LiDAR进一步应用发展的瓶颈问题,设计高效、高精度的海量点云数据处理流程意义十分重大。 2、基于Terra Solid的点云数据处理流程 目前的LiDAR数据处理技术、流程和方法还很不完善,使用TerraSolid软件实现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处理,直至生成DEM产品的过程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五大步骤。 2.1导入原始数据并建立项目流程 导入原始点云数据和建立项目是后面所有操作的阶石,具体操作步骤顺序如下: 1)设置坐标系。 2)导入飞行航线。 3)导入机载LiDAR点云数据,检查覆盖情况,确定点密度及单个作业Block大/]、(2GBRAM:5百万个点,4GBRAM:1.O~1.5千万个点)。 4)定义作业区。 5)裁切飞行航线(值得注意的是,航线不能自相交)。 6)定义项目(新建后要注意保存)。 7)定义作业分区Block(定义后,删除并在指定层重画Block)。 8)导入机载LiDAR点云数据点,生成分区存储的机载LiDAR数据点文件。 9)推测航线号并检查正确性。 2.2数据校正流程 原始数据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数据校正处理,任何一个技术环节把握不当都将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TerraSolid主要是用宏命令的方式帮助校正、平差、纠正相关数据项。详细流程如下: 1)创建用于数据校正的项目文件(注意只选择几个有不同坡向或多坡的Block区进行测试)。 2)装载TerraMatch模块。 3)运行“Measurematch”命令,量测相邻航线间的匹配差值。 4)运行“Findmatch”命令,计算3个角度偏转误差及镜向比例误差,保存改正数及误差报告。 5)运行“Applycorrection”命令,用上一步保存的改正数纠正整个项目区数据。 6)检查改正效果。 7)运行“Findmatch”计算Z误差(整个测区),保存改正数及误差报告。 8)选择整个项目,Solvefor:individuallines。 9)如果需要,对误差较大的航线调整其质量属性。 10)运行“Applycorrection”命令,用上一步保存的Z改正数纠正整个项目区数据。 11)检查改正效果。 12)运行“Findfluctuation”量测整个测区重叠部分的波动较差,保存改正数及误差报告。 13)对整个测区进行波动较差改正。 14)检查改正效果。 15)检查整体匹配效果。 2.3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自动分类流程 机载LiDAR的点云数据的分类处理概括地分为自动分类处理和手动分类两部分。这项工作在整个机载LiDAR的数据后处理过程中占六到八成的T作量。下面详细介绍自动分类处理的流程: 1)删除重叠点(有的项目不需要删除)。 2)创建宏命令进行单航线地面点分类,由4个命令组成:①“Lowpointclassification”ingroups,即成组的低点分类。主要指明显低于地面的点,如在开着的检修井里的点、反射错误的点等。②“Lowpointclassification”singlepoints,即单个的低点分类。③“Groundclassification”,即地面点分类。④“Belowsurface”,即低于表面的点分类,在非常粗糙的区域稍低于地面的点。 3)运行于一个区,检查结果。在利用宏进行数据分类时,由于分类宏参数设置的偏差,会导致房屋有些地方分的不到位,有一些不属于房屋的点进入。这样在后期处理时就要多注意一些。所以宏的参数设置很重要,需要多试验几次再确定。

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数据处理与建模

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数据处理与建模点云的预处理由于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对扫描目标的阻挡和遮掩,如移动的车辆、行人树木的遮挡,及实体本身的反射特性不均匀,需要对点云经行过滤,剔除点云数据内含有的不稳定点和错误点。实际操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过滤算法来配合这一过程自动完成。 点云配准使用控制点配准,将点云配准到控制网坐标系下;靶标缺失的点云,利用公共区域寻找同名点对其进行两两配准,当同名点对不能找到时,利用人工配准法。后两种方法均为两两配准,为了将所有点云转换到统一的控制网坐标系下与控制点配准法得到点云配在一起,两两配准时要求其中一站必须为已经配到控制网坐标系下的点云。 点云拼接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至软件时会根据坐标点自动拼接,但由于人为操作和角架的误差,一些点云接合处不太理想,这时需要进行手动拼接,对一些无坐标补扫面的拼接也需手动处理。手动拼接时对点云应适当压缩,选择突出、尖角、不同平面的特征点,以降低操作误差。如采用1cm激光间隔扫描时拼接后的误差在3mm以下较为理想。 建立三维模型当建筑物数字化为大量离散的空间点云数据后,在此基础上来构造建筑物的三维模型。

点云的漏洞修复由于点云本身的离散性,会导致模型存在一定缺陷,需要在多边形阶段对其进行修补、调整等操作后,才能得到准确的实物数字模型。由于建筑物形状复杂多样,所以目前网格的修补难以实现全自动化。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数据的漏洞修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当空洞出现在平面区域内,比如窗户或者墙面上的洞,可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填补空洞数据;当空洞出现在非平面区域,如圆柱上出现的漏洞,可采取二次曲面插值方法。

点云数据实现三维实体建模方法探索

第43卷第15期山西建筑Vol.43No.15 2 0 1 7 年 5 月SHANXI ARCHITECTURE May.2017 ? 257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15-0257-02 点云数据实现三维实体建模方法探索 赵吉潘永刚陈佳慧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以奇台县半截沟镇镇大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镇大门三维建 模流程与方法,指出利用该技术创建的模型精度符合测量要求。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三维建模,纹理贴图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〇引言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它是测绘技术领 域内继G P S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它不同于传统的单次 单点测绘方法,而是使用激光束进行整条线上的扫描,一次获取 目标物上一整条的数据信息,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的特点。利用 这种线式的高速扫描测量方法,结合激光扫描仪自身配备的C D D 专业相机,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快速获取对象表面具有高分辨率的 点云数据,这种新的结合模式为外业测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 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用于物质文化 遗产的研究、保护和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Pesci等[1]对将三维 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比萨斜塔的研究之中;Teza等[2]利用点云 数据监测了意大利倾斜钟楼情况;Hinzen等[3]利用点云数据分析 了古罗马大剧场看台石阶的倾斜特征。在国内,赵煦等[4]在研究 云冈石窟时使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李德仁等研究的敦煌石窟 项目,采用双目立体相机与激光扫描相结合进行三维建模[5];王 茹[6]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结合人工作业和照片的形式完成古建筑 3D模型重建。 1点云数据三维建模基本流程 通过野外现场数据采集过程得到了镇大门建筑表面的原始 点云数据。要对原始的多站点数据进行配准拼接、去噪简化等处 理,才能获得完整的镇大门点云数据。然后进行镇大门的三维实 体重建,具体包括基本几何体创建、平面创建和纹理贴图三个部 分(见图1)。三维实体重建利用3ds M a x建模软件,对镇大门的 所有部分进行建模。 |原始点云@ 点云数据处理 |配准拼接噪简化 实体点云数据| I模型三维实体重建 | !|几何体创建|—?|平面创建P{纹理贴图| ! 1r————: J I实体模型生成1 图1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镇大门三维建模流程本文着重讲解建筑物基本几何体的创建、平面创建和纹理贴 图部分。对于点云数据的处理,包括配准拼接和去噪简化不加以介绍。 2点云数据的三维实体建模过程 2.1 点云数据导入 我们所使用的建模软件版本是Autodesk 3ds Max 2017,在新 版本中,创建面板增加了对点云系统的支持。通过三维激光扫描 仪扫描出来的点云数据生成格式为.res的数据库文件,将该种格 式的文件导人到3ds M a x中进行建模。 在界面右上方呈“十”字形的“创建”面板中点击“几何体”按 钮,在下拉栏中点击“加载点云”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镇 大门点云文件并将其打开。在m a x任意视窗中创建点云对象。 2_ 2模型三维实体重建 本文以奇台县某镇的镇大门为例,经过实地调研以及使用三 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测量后。得到了该大门格式为.res的点云数 据文件(见图2)。 图2镇大门点云数据 点云数据只包含物体表面测点的空间坐标信息,经过对点云 数据的处理后,便可对镇大门进行三维实体重建,使其具有实体 三维造型。三维重建包括基本几何体创建、平面创建和纹理贴图三个步骤。 2.2.1 基本几何体创建 由实地调研可知,该大门的主要构成部分可分为下部左右两 边的梯形台、4根长立柱、若干横长柱以及大门上部的斗拱和房 顶等。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下部主体为左右两个大致对称的梯 形台,在m a x中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标准几何体,所以我们选择 先建立一个长方体,然后对长方体使用修改器列表中的F F D2 x 2 x2工具。选中建立的长方体体块,点击右侧命令面板F F D2 x 2 x2工具下的控制点按钮。我们会发现长方体的8个顶点处于 可移动的状态,接下来分别将各个顶点移动至对应位置,在移动 的过程中要将捕捉开关打开,方便选取点云顶点。对该长方体的 顶点进行位置变化后,便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梯形台。这里需要 收稿日期:2017-03-13 作者简介:赵吉(1991-),男,在读硕士;潘永刚(1966-),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陈佳慧(1992-),女,在读硕士

数字城市制作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

数字城市制作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 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包括图形数据处理与影像处理两部分,其中,图形数据处理分为二维矢量图形处理和三维模型制作,栅格处理分为影像处理和相片纠正。 当前,GIS领域已有完善的DLG、DOM处理工具和流程,并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讨论三维模型的制作。三维模型制作标准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 (1)模型坐标系 具有统一的三维地理坐标是建造大规模三维场景和应用系统的基础。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建设以国家1:2000和1:500地形图为基础,以使该系统能与其他GIS和测量系统兼容。为使三维模型能够顺利、正确地导入数据库,所有坐标都应基于统一的坐标系。 (2)模型的基本单位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采用采用平面坐标系,以米为单位,因此模型建造也应以米为基本单位,按实际地物的实际尺寸建模,尺寸精度根据该模型所处的LOD级别而定。 (3)模型的制作 三维数字地图主要用于表现城市外观风貌,考虑到数据量的问题,应只对室外可见部分建模,在制作过程中,应在保持地物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面片数量。对这部分的内容,应有详细的规范,并提供?验指标(如圆柱的边数、球的段数设置等)。 (4)模型定位参考点 每个模型必须有用于定位的参考点。定位参考点是模型的局部坐标系的?点,用于精确定位模型的空间位置,这对于引用三维场景中相同或类似的地物非常有用(如:电杆、路灯、交通灯等)。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建模规定:模型的定位点为地形图上该地物外接矩形的中心,纵向为模型最低点。 (5)模型的高度 模型的高度,尤其是建筑物高度,根据不同细节程度模型的表现需要,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体块模型、基础模型的建立,可根据现有二维GIS数据(如:楼层数)确定建筑物及其他要素的高度;质量要求较高的模型,可采用航片立体相对、激光测高仪或LiDAR确定建筑物及其分段部位的高度;精细模型从建筑设计图或施工图获得。 (6)样条曲线∕面的使用 样条曲线∕面能用较少的参数细腻地表现连续表面,但转化为通用格式(如3DS)后会带来巨大的数据量,因此模型的制作尽量不采用样条曲线∕面,或者在使用后将其转化为折线,而后进行曲线∕面优化。 (7)相片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