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3)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3)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3)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3)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

【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真题呈现】

(2015届山东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九试于乡,不得举.(2)客有至者,则延.入

(3)常语.学者曰(4)于身心何所益.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4分)

【答案】

1.(1)任用,选拔(2)领,邀请(3)告诉,对……说(4)好处【评分】每空1分,共4分。2.(1)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2)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3)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人(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评分I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1)博览群书,身体力行。(2)安贫乐道,不慕荣华。(3)教海子孙,乐此不疲。(4)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S)勤奋著书。(6)热情好客。【评分】每条I分,共4分,答出其中4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使”“以为”“处”“安”“得”“盖”“足”

“道”,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疏通文字,大至读懂内容。本题是要求概括人物形象,要找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从其言行的反映的性格、思想品质方面来分析,可以根据人物具体的言行表现逐一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

1.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

2.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3.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

4.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一、(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少卓荦(luò)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后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边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荦(luò):明显,分明。

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禁之不止”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渔人甚异之. B.怅恨久之. C.水陆草木之.花 D.至之.市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迹。

D.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值母病笃.②向.者

③而其弊始.除④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2分)

译:

⑵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2分)

译:

【答案】

1.(2分) A

2.(2分) D

3.(4分)

①笃:严重②向:从前③始:才④潜:暗地里、偷偷地

4.(4分)

⑴(2分)先生到任后,惩罚了其中特别狡诈的几个人,商贩们都感动流泪了。(得分点:“至”“其”)

⑵(2分)(许曾裕)就亲自丈量河道的深度和宽度,不允许施工有丝毫差错。(得分点:省略句、深广)【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根据文段最后一句“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赦。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要判断许曾是爱民的,他的建议是“宽赦”,因为D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字词的古今异义,不可用念义替代古义,如本题中“向”“始”两词,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尤”“狡黠”“负”“工”“尺寸”,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16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12分)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1.下列句中的“之”和“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怅恨久之 B.楚人怜之

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

2.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齐事.秦昭王事:②大破.之破: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北:④信任贤.之贤: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2分)

翻译: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2分)

翻译:

【答案】

1.(2分)B

2.(2分)D

3.(4分)①侍奉。②打败。③向北(进军)。④认为……贤能。

4.①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2分)②于是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2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错,“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中的“居”不是“定居”,而是“驻扎”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北”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向北”,“贤”形容词动用,意为“认为……贤能”,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

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1.下列句中的“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2分)

A.怅恨久之 B.辍耕之垄上 C.渔人甚异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素.善留侯张良素: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要.项伯要: 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

1.(2分)B

2.(2分)A

3.(4分)①素:向来,一向②亡:逃亡,逃跑③活:使……活④要:同:“邀”,邀请4.(4分)①(2分)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或不同寻常的事)。

(关键词:所以、非常。判断句“……者,……也”句子通顺)②(2分)期望项伯(或您)详细地说我不敢背叛恩德。(关键词:具、倍,句子通顺)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语句表达的要点,仔细阅读文段内容,梳理有关信息,比较判断正误。A错,应该是“沛公的军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亡”为“逃亡”,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活”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使……活”,“要”通“邀”,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遣”“备”“盗”“非常”,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16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甲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

雎不辱使命》)【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亦免冠徒跣

..降于天()

..()(2)休祲

(3)唐雎说.信陵君()(4)破秦人,存.赵国()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2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B.与臣而.将四矣不可得而.知也

C.秦王怫然.怒卒然.见赵王

D.休祲降于.天人之有德于.我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4.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

1.(4分)⑴光着脚⑵不祥⑶游说⑷使。。。。。。幸存。

2.(2分)D

3.(4分)(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4.(2分)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反衬)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衬托)出了荆轲的沉着冷静。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

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休祲

..”的解释,“说.”字的古今异义。“存.”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D项的“于”分别解释为:从;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总结,从其语言上,行动上和他人的衬托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16届湖北省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①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当时随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②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宫中除④殊,执政莫知所因⑤。越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⑥,眷注⑦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词人。张文节:北宋大臣。②昆弟:即兄弟。③东宫官:

指辅助太子的官。④除:任命官职。⑤因:依据。⑥事:侍奉。体:规矩。⑦眷注:指皇上的眷顾。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帝许.臣僚择胜宴饮潭中鱼可百许.头 B.适.值御试进士而此地适.与余近

C.但.无钱不能出耳无他,但.手熟尔 D.公是.时贫甚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胡不见我于.王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下面对文本有关情节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晏殊做童子的时候便被推荐到朝廷,参加进士的应试。

B.皇上选拔晏殊做东宫官,是看中他不参加宴饮社交,注重学习,为人谨慎厚道。

C.晏殊没有参加宴饮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去参加。

D.晏殊得到朝廷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4.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答案】

1.A

2.B

3.D

4.我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有草稿还在,请另外命题。(共4分。重点词“旬日”、“尚”、“别”各1分, 语意完整、语言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晏殊少年时,张文节(以“神童”名义)向朝廷推荐他,(朝廷)征召他到了京城。恰好遇到皇帝亲自面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一看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草稿还在,(我)请求(皇上)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等到(晏殊)进了翰林院(担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子、幕僚选择风景好的地方设宴欢饮。当时侍从、文官、士大夫各自设置宴席,以至于集市内的酒楼、坊间,到处都提供帐篷作为游玩、栖息之地。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去(参加),独自在家呆着,与兄弟探讨学习。一天,(吏部)挑选辅助东宫太子的官,忽然从内庭中批复,任命晏殊为(东宫官),执政的人不明白(皇上任命)所依据的(缘由)。第二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内的臣子、幕僚,没有一个不开心游玩、设宴赏玩,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得到回复(任命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却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明白侍奉君王的规矩,垂爱一天天加深。仁宗登基后,(晏殊

【解析】

1.试题分析:A允许/左右 B.恰好 C.只,不过 D.这,这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得到赏识的主要原因是诚实。最终被重用(官至宰相)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六、(16届四川省安岳县永清责任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3

分)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年轻人,指他的学生)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

1.填空:(3分)

甲段文字选自《》,“说”是古代的一种(),跟现在的()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乙段文字选自《》

2.在甲、乙段中分别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

甲:乙:

3.写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2分)

(1)苛政猛于.虎也()(2)昔日吾舅死于.虎()

(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子.之哭也()

4.翻译(3分)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5.甲段文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乙段文字,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评价?(3分)

【答案】

1.捕蛇者说,文体,杂文,柳宗元,唐,礼记。

2.甲: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乙:苛政猛于虎也

3.(1)比(2)在(3)等待(4)你

4.(1)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2)孔子经过泰山傍边,有一位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5.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开放题,可答孔子有同情心、善于启发学生等。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化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古代的文体“说”“记”“铭”等。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然后分析主旨句,注意用原文回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孰知”“甚”“哀”,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出具有爱心,同情心等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七、(16届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九年级9月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

——《明史·杨继盛传》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①任:②益.自刻厉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

【答案】

1.(1)担负得起;(2)更加

2.(2分)年纪小的人可以担负得起放牛这件事,竟然担负不了读书这件事吗?

3.(3分)(1)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2)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尽力克服各方面的障碍。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3)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能紧扣杨继盛的经历中的某一点,引发出合理的积极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任”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八、(16届山东省禹城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清·陈善《扪虱新话》【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遂.无书不读()②然.旋读旋忘()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答案】

1.于是,就但是

2.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3.示例: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九、(16届江苏省大丰市南阳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初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魏钟繇①,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⑥,最妙者八分⑦。

(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礼愈至.()(2)援.疑质理()

(3)诞惜不与.()(4)皆书.象之()

2.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

..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活板》B.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3.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4.两文同述求学之事,宋濂和钟繇身上都有的特点。(1分)

【答案】

1.周到提出给,给予写,书写(每空1分)

2.B(2分)

3.(1)曾经跑到一百多里外拿着经书向当地学术界的前辈求教。(注意句子翻译的顺序以及“尝”“趋”“执”

等词的翻译)(2分)

(2)等到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注意“及”“令”的含义)(2分)

4.(1分)勤学好问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B为连词“来”;其他和例句都是“介词,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趋”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16届山东省荣成第三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8分)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②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羲之之书.晚乃善与朱元思书.

B.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其远出海门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羲之之.书晚乃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又尝自休于.此邪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今为.州学舍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4.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并谈一谈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2分)

【答案】

1.C

2.A

3.略

4.略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结构助词,的”;B:因为/用;C:在/对;D:建造/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此处注意关键词“被”

等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模拟实战☆真题精选

一、(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A文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文段

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萧岗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梁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人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

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宝刀,装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选编自《广东军务记》)【注释】①梁帅:大头子,带兵的高级军官。②逆夷:指英国侵略军。③未刻:下午一时到三时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

A.并.杀两尉(并且) B.比.至陈(比较)

C.枪械云.集(聚拢) D.是.役也(这)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陈胜佐之.(代词,代押送的军官) B.祭以.尉首(介词,用)

C.夺而.杀尉(表顺接) D.毙其.梁帅伯麦(代词,清军)

3.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愿是天生的贵种吧)

C.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4.写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A.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围困(英国头领义律赶紧逃跑,又被当地人层层围起来)

B.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当时互相呼应参加战斗的有三个乡共一百人)

C.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有的被坑水冲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饿死)

D.柄镶宝石,映日不可逼视(刀柄上镶有宝石,对着太阳不能逼真地看)

5.选出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拥护扶苏、项燕,于是就联合扶苏,项燕一并起义,依从老百姓的愿望。

B.A文段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C.“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描写了佛山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场景。

D.“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说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谋。

【答案】

1.D

2.A

3.B

4.C

5.A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虚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比较判断各项释义。A错,“之”代吴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比较各译句,判断正误。B项中“宁”译错,“宁”为“难道”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本题是根据判断概括内容正误题。首先要读懂两文的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有关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A错,不是“联合扶苏,项燕”,而是利用扶苏,项燕之名。【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2015届海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

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2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苏教版教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缚一人诣.(yì)王B.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

C.缚者曷.(jiē)为者也D.寡.(guǎ)人反取病焉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晏子将使.楚(2)齐之习辞.者也

(3)晏子避.席,对曰(4)入楚则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欲辱之,何以也?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1.(2分)C

2.(4分)(1)出使(2)言辞(辞令)(3)离开座位(4)偷窃(偷盗)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3.(4分)(1)我想要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给分点:辱、何以)(2)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似.他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给分点:徒、其实)

【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4.(2分)示例1:晏子是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人。示例2:晏子善于辞令,不卑不亢,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名项中加点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 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C项中“曷”拼音错,应读hé。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如第一句中的“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为“用什么办法”,第二句中的“其实”是两个字词,“其”为“它”,“实”为“果实”,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本文中讲的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故事,内容不难理解,抓住故事中晏子的言行,从其个性和政治气魄两方面来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5届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A.①父大怒逐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

..失爱由是:

(2)鉞贩盐市.中市:

(3)而己有饥色.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5.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④

2.A

3.(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4.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5.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注意提干要求,不行同的项:A项“之”分别代指:归鉞;修岳阳楼这件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色.”

是古今异义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翻译,加上语言描写,写出二者分别表达的情感。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题干已定位在第二段,把第二段中表现归鉞的优秀的品质写出来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2015届黑龙江牡丹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

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至.其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小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满分100分) (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分)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文中“晋平公”、“祁黄羊”、“解狐”、“午”皆为人名。 1.(5分)翻译上文中以隶体字打印的句子。 2.(6分)给上文框出的句子注上标点。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二)王右军诈睡(13分)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 ①王右军:即王羲之。②减十岁:不满十岁。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⑥阳:同“佯”,假装。⑦从:同“纵”。 1.在读懂上文的基础上,推敲末句横线上应填的字词是()。(3分) A.智 B.谋 C.才 D.诈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8分) 恒须臾觉既 诈于是全于时 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2分)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 [注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③能:友善。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游指"游泳",古今相同。"游"原写作"遊",与行走有关。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号②弟子③诧④叩⑤讽⑥试 2.翻译: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②不意经生亦然 【参考译文】 46.文人相轻 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眉卿、铁桥应该是他们的号或者字之类的)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太守)问他从哪里来,(严先生)把实话告诉他,(太守听后)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 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 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 《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常用它)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参考答案】 46.文人相轻 1.①号称②学生③惊讶④问⑤背诵⑥尝试2.①这是个村夫子,怎能做你的老师?②想不到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人也是这样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41.《论语》十二章 (1)《论语》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2.《左传·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富贵不能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 例作简答。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 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昃:zè,太阳偏西。 1. 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既长.() 2. 解释加点字 既长.:再适.长山: 五年未尝.解衣: 知其.世家: 日昃始.食: 3. 翻译下面句子 或夜昏怠: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 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说说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哪几件事?

初中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历年中考文言文

近4年江西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骑数千四面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2)备()(3)遁()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01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53960257.html,]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2012)(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原文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 2.翻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译: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译: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译: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杭州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 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 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 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 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 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 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八) 武行德辨盐 正文:武行德之守洛京也,国家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必加厚赏。时不逞之徒,往往以私盐中人者。尝有村童,负菜入城。途中,值一尼自河阳来,与之偕行。去城近,尼辄先入。既而,门司搜阅,于菜篮中获盐数斤,遂系之以诣府。行德取其盐视之,裹以白绡帕子,而龙麝之气袭人,惊曰:“吾视村童,弊衣百结,蓝缕之甚者也。岂有薰香帕子?必是奸人为之耳。”因问曰:“汝离家以来,与何人同途?”村童以实对。行德闻之,喜曰:“吾知之矣。此必天女寺尼与门司冀幸以求赏也,”遂问其状,命亲信捕之,即日而获。其事果连门司,而村童获免。自是官吏畏服而不敢欺,京师肃然。 问题1 :守门的士兵抓住了什么人?为什么要抓这个人? 问题2 :行德为什么认为私带禁盐者不是村童? 问题 3 :行德为什么断定尼与门司有勾结? 词句:解释划线的字 1 、国家方设盐法 2 、往往以私盐中人 3 、途中,值一尼自河阳来 4 、去城近,尼辄先入 5 、此必天女寺尼与门司冀幸以求赏也 答案: 问题 1 :村童,私带禁盐。 问题 2 :盐是用香帕包裹的,村童不可能有香帕。 问题 3 :行德问明与村童同行的是女尼,香帕必是女尼的;女尼若要贩盐,不可能自销,必有人接应,最有可能的是门吏。 1、正在 2、陷害 3、遇到 4 、距离;就 5 、企图;侥幸 译文:武行德任洛京留守时,国家正在实施盐法,规定凡能捉获贩盐一斤以上者,心加重赏。当时一些为非作歹的人,常常用私盐来陷害人。曾有一个村童,背菜进城,路上遇到13 / 1 . 一个尼姑,从河阳来,与他同行。快到城时,尼姑却先走了进去,一会儿,守门的吏卒前来搜查,在村童的菜篮中查获了私盐数斤,便把村童捉了起来,送到府中。武行德取过盐查看,见外面裹着白纱手帕,而且有一股袭人的龙麝香气,惊异地说:“我看村童破衣烂衫,甚为穷困,怎么会有薰香手帕呢?一定是坏人干的勾当。”于是问村童说:“你离家以后,曾与什么人同路而行?”村童如实作了回答。武行德听了,高兴地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一定是天女寺的尼姑与守门吏卒企图侥幸谋求赏金啊。”便问明尼姑的形貌,命令亲信去逮捕,即日捕获。经过审问,此事果然牵涉到守门的吏卒,村童获得了释放。从此官吏们对武行德又惧又怕,又佩服,不敢再有所欺蒙,整个洛京为之肃然。 (一Ο七)李惠拷皮 正文: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

初三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六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 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 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 “ 每以天下为己任” 的正确译句是( A .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墨子怒耕柱子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墨子怒耕柱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原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

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所以才对你生气你。”耕柱子醒悟了。 注释 1子墨子:即墨翟,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3.愈:超过,胜过。4.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5.怒:发怒。6.策:驱策。 7.足:值得。 要点导引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

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名师押题练习+解析答案,建议下载背诵)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6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明史·任环传》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本文选自《明史·任环传》,部分有删节) 注释:三板沙、明代地名。 问题: 1、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个是____?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C、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D、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3、下列各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个是____? A、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B、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C、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D、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jLI_l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完整版)课外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h i n g a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一)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③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h i n g a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___________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3.反归取之 反:___________ 之:____ ___4.及反,市罢 反:___________ 罢:___________ 5.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之市,而忘操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郑人买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三)圯上敬履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1下邳圯上:下邳,地名。今江苏省雎宁北。圯:y í, 桥,桥梁]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