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姓名:代旭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指导教师:陶红2011-05

中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成为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2010 年,广东省通过制定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和中高职连读的政策来实现中高职的衔接。这一政策增强了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对于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性以及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然而,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广东省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在学制衔接方面:“3+证书”模式,有偏离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倾向;“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中高职连读”这两种中高职一体化的创新培养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发展尚未成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生考试影响中职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学时损耗;“中高职连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浪费了高职教育资源,缩小了高职教育的规模,挤占了中职教育的生源等。其二,在专业衔接方面,还存在着设置重复和衔接错位的现象。其三,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还存在专业理论课设置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技能训练课倒挂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成因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一、在学制衔接方面:以“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为主流衔接模式,以“五年一贯制”为辅助衔接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学制结构衔接模式,来实现中高职的顺畅衔接。二、在专业设置的衔接方面:针对中职与高职相近专业的口径宽窄不一容易造成衔接脱节的问题,中高职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宽窄结合。三、在课程衔接方面:针对不同生源,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分别教学;建立学分制和弹性选课制,实现课程的全面对接;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做好中高职课程的有机整合;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来保证衔接之路的通畅无阻。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dvancement speeding up strong momentum. Meanwhile, the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come the important problems to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formulated the same specialty entrance system and even read in vocational to realize the cohesion. This policy increases the appeal and attra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 But in operational and applications still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However, through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hesive still exist in the following problems: firstly, schooling cohesion aspects: "3 + certific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odel, a deviation of education concept tendency; "One-for-one autonomous enrol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a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ven in two of the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 is the integr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in exploration stage, is not ye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one-for-one autonomous enrol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ain problems of mode is duty school admissions exams influence the normal teaching, causing hours loss; "Even read" mode in vocational main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s was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rrowed the scale of the education, diverted to the school student, etc. Secondly, in professional cohesion, still exist set repetition and cohesion dislocation phenomenon. Thir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ar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setting repeat, culture disjointed, skills training hangs, etc.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above questions, through the cause analysis, foreign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e,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vocational cohesive one-for-one autonomous enrolment for mainstream cohesion," mode, in order to "five years Yi Guan Zhi" as the auxiliary cohesion, adopting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system mode, to realize structure cohesion

II

mode in vocational smoothly join. Second, the cohesion in professional setting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near the diameter size is differ easy professional disconnect problems caused by cohesion, with professional group in the 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broad-minded cohesion, size combination. Third, in courses asp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ents of different curriculum plan formulated respectively, teaching; Establish the credit system, realize the course system and elasticity of course thoroughly docking; Constructing "modular" curriculum structure, complet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course; By establishing a perfect policy guarantee system, to ensure the cohesive way unimpeded.

Keyword: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ect

III

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人完全了解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全文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保密(____年__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第一部分总体战略有关职业教育第六章第十四条指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广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其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单纯依靠中级技术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培养出大量的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对于广东省来说,意义重大。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目的在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广东作为全国发展的效仿榜样,其职业教育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广东为个案进行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探讨将具有示范和标志性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一)理论意义目前有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还不全面,不深入。例如,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方面由于理论的匮乏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衔接,对衔接内容的体系也尚未做深入的阐述,对其内涵缺乏准确的界定等等。立足省、市等地区的研究不是很多,而有关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尽管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但是尚缺乏完善的体系,衔接过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构建广东省中职与高职互相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 ,迫切需要一整套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来指导,因此,本研究对于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实践意义首先,本研究旨在探求广东省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为广东省中高职的合理衔接提供借鉴。能够尽早结束中职教育的终结

性局面,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拥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为高1

等职业教育提供了理想的生源渠道,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其次,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以广东为个案,研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满足广东目前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其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他省市地区也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广东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笔者检索了1979—2011 年的“CNKI 电子数据库”和“维普电子书库” ,总共检索到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文章共103 篇,对国内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文章共92 篇,对国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的文章11 篇,其中核心期刊38 篇。专著方面只检索到一本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的专著(耿金玲著),资料有限。(一)国内研究现状 1.整体性的概括与研究。国内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作整体性认识,包括对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目的和意义、衔接的原则、衔接的特点、衔接的可能性、必要性、衔接的发展阶段以及目前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战略对策等的探讨。诸如:《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王育培《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研究》(邵春芳《中国成人教育》2009)《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必要性和措施)(王读红《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08)《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研究》、(徐思成,李德明《职教论坛》2005)等40 余篇。 2.针对衔接某一方面的具体研究。有关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做具体的思考、探索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包括中职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生源和招生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制度以及教材的衔接、入学考试的衔接、课程的衔接等。如:《中_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豆运军《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李庆原《职业时空》2006)《对中_高职教育专业衔、接的对策研究》(王武林,单松龄《职业教育研究》2006)《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张家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课程观指导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张晓拔,谢革新《职业技术教育》2005)《中_高职数学、

2

课程衔接的研究》(斯彩英,潘仲川《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探讨》(魏敏《职教通讯》2003)《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高原,曹晔,马四顺《教育与职业》2003)《、“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探索》(许英《辽宁高职学报》2000)等20 余篇。通过对上述

文献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我国目前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来看,中高职衔接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是对口升学模式。中职学校毕业生对

口报考高职、高专学校。第二种是“五年一贯制”模式。2.从课程衔接方式来看,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主要采用单元衔接法、分类衔接法和专业归类衔接法。3.从中高职教学衔接的内容方面,大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培

养目标的衔接:(2)课程结构与体系的衔接;(3)技能训练的衔接;(4)职业素质的衔接。4.课程设置方面,关于课程设置目标,中职的课程设置目标具体体现两大目标:(1)就业,立业和创业目标;(2)升学、自学提高的目标。高职在课程设置目标上,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在毕业后能有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岗位,并能胜任且能不断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高职培养对象,注重与中职课程设置目标的衔接,体现课程设置目标的准确定位和针对性。(二)国外研究现状当前检索到的有关国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比较研究上。研究多数是就学制衔接、培养目标和业务能力衔接、教学和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各国在衔接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不少共同之处。各国都非常重视从学制、培养目标和课程上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以便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其宝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如:《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赵志群《职教论坛》2009.12)《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Lina 现代职教网,海外职教, 2009.12)《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_高职衔接模式比较》(董绿英《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9)《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刘育锋《职业技术教育》2002)《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启示》(秦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之比较研究》(白宗新,汤厚宽《江苏高教》2001)等10 余篇。(三)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分散到综

3

合、由外在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初步的理论基础已经奠定,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但是上述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现有的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比较零散,不具体。多数研究或是单就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进行阐述,或是学制衔接方面的论述。他们都没有对中高职的整个衔接过程提出全面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研究不够具体,深入。大多都是从国家的层面进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而涉及到省市等地区的研究十分稀少,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广东地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3.目前对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还比较肤浅,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它们多是从表面上泛泛而谈,指导性不强,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性。本研究旨在解决广东省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还要立足现实,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本文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广东省的中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考察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现状。 1.实践调查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广东省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考查,就目前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衔接、学制衔接、课程衔接、专业设置以及入学衔接方式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汇编整理分析调查问卷得出结论,为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有效衔接研究提供依据。

2.理论探讨

利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文献检索等知识,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预测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视质化方法的采用,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1)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基本理论研究。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概念界定,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后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关于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现状调查研究。本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现状调查,进一步明确目前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4

(3)关于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存在问题的分析。本部分内容针对当前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学制结构衔接、专业设置衔接、课程衔接及入学考试衔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4)关于改进广东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本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广东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为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操作思路,以利于指导广东的职业教育实践。(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成果、文字报道、政策法规等进行检索、收集、分析、比较和归纳整理。2.访谈调查法:对广东省部分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及衔接模式等进行实地调查访谈,找出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经验总结法:对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其成败得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5

第一章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

第一节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关于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世界上很多国家是不一致的。有的称为“职业教育” ,有的称为“职业技术教育” ,有的则称为“技术和职业教育” 1 《国际教育词典》。指出:“职业教育是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提高职业熟练程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当今包括职业定向、特殊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等内容” 。我国《教育大辞典》对职业教育的解释是: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教育。是对职前、职后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总称。我国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表述:解放前和解放后很长时间沿用的是“职业教育”这一名称,1982 年 2 月 4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职业教育” 21985 年 5 月27 。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称“职业技术教育” 。但是在1994 年 6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的报告中又提为“职业教育” 。1996 年 5 月15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统一定名为“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说,它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说,它就是指学校职业教育,即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职业教育的实践不断促进职业教育领域的扩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3

二、中等职业教育(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 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中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二级教育中的高级层次(第二级教育包括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即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

6

工学校。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的“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 4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注重训。练职业技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5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6的教育,具体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教育。三、高等职业教育(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它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体上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部分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历大专,是在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的基础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世纪90 20 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汹涌澎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地大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较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主要“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复合性特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二是学生对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尽管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同一类型的教育,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技术性、职业性特点。但是两者层次不同,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它们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在于职业岗位的学历层次与知识内涵,在职业岗位要求上,高等职

7

业教育要比中等职业教育更为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的许多职业岗位与高新技术联系较密切,它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能力。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连接”“承接”的意思。、“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制度、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连接、承接关系。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内容上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在形式上大体有“以学校为中心”的衔接和“以课程为中心”的衔接;在路径上不仅有校校对接的“直通车” ,还可以通过社会这个“中转站” ,分段走向继续学习的立交通道。

第二节国内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

一、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看成是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它们通过自身的职业教育改革,逐渐建立和完善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各国在探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既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也表现出相同或相似之处。(一)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原则 1. 核心能力本位原则英国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主要以能力本位为主线,强调职业综合能力的衔接,其重心为专业技术能力的衔接,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国家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知识、技能和核心能力上,对各层次、各专业(包含且不限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教学拟定了相关的标准,并且在证书等级与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化。在这一标准要求下,英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都十分注重以职业能力为基点,以核心技能课为内容进行衔接。瑞士职业完全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这些关键能力是他们升入高级职业院校必须具备的。根据珀金斯法案,美国学生在技术准备方案中应具有在各种不同技术岗位上把所掌握的

8

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德国“双元制”的职教课程是建立在岗位能力分析上的,非常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日本,培养学生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成为各类职业高中的重要任务。 2. 专业对口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开展高等教育,这是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德国的专科高中将职业培训的若干专业归为一类,使其人口拓宽与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相对应,这种举措使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是在完成“双元制”职业教育之后走进大学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课都是以综合课程方式组合,采取职业基础、核心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贯通的课程结构。英国采用统一系列模块课程分解,使各教学单元层层衔接。法国采用按专业分类分别组织高中会考,使之与不同高校对口衔接,同时通过采取宽口径、拓展性的职业方案来实现专业对接。澳大利亚中学开设高级证书职业课程,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是4-8 级,而准学历、学历和学位职业课程则要求达到职业能力等级6-8 级。其学历证书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相通,是建立在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对口基础上的。3.“入口”学历达标原则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是两个层次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或规格上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但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同教育形式,要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与衔接,体现出中职是高职的基础、高职是中职升华的目标,则必须以高职“入口”的学历达标作为基本原则开展衔接。国外一些国家在探索使中职毕业生的升学道路上,采取不改变、不冲击中职学生就业为主的教育功能,以中职毕业生的学历达标补习作为实现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举措。法国在政策措施上规定高等职业院校不设入学考试,凡持有普通高中、技术高中等毕业会考文凭的学生均享有高等职业院校的入学资格。为了使中职毕业生取得上高职的资格,则采用专门补习的方式,设置了高中毕业会考补习班,让中职毕业生再学习 2 年获得职业高中毕业会考证书,以此获得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格。学历达标补习以文化课为主,兼学职业知识。德国则通过举办“双重学历达标” 补习方式进行。德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必须经过过渡课程的学习。 4. 学业承认原则

9

学业承认原则是个人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以及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取得的相关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成果,如学习、培训的课程、取得的学业成绩、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都能够得到国家及社会的承认,并且将这些学业成果视为公民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新起点。学业承认原则是落实终身学习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中就有所规定:对持有国家职业资格(1-2 级)证书的中职生和在职人员,如注册学习三级及其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时,其以前学过的相关课程、获得的学分及学业证书等为职业教育机构认可,并可不断累计。德国的职业完全中学和专科高中本身就相当于高等专科学校和大学的预备学校。欧盟成员国中的大部分国家,如意大利、葡萄牙、卢森堡、西班牙等国家都承认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格,并以立法等形式进行了相关的保障,同时中职毕业生取得的相关成绩与证书也能够获得高校和社会的认可。俄罗斯于1992 年颁发的《联邦教育法》中就有提出,要寻求建立符合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的相关标准。1994 年,俄罗斯教育部首次针对国内30 种主要职业提出相关认可标准。澳大利亚举办的TAFE 考试中,TAFE 学院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选修的职业教育课程,所取得的学分进行累计,并且学生在中学阶段获得的国家职业资格1-2 级证书与TAFE 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美国政府于1994 年通过了《2000 年教育目标法案》,该法案对职业教育全国性标准进行了规定,随后成立了联邦一级的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对相关的技能标准进一步的细化,使之成为国家认可的资格标准。学业承认原则,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学习和职教资源的浪费,也促进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二)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内容1. 对口升学考试的衔接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的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完成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前期外在手段。国外高校“宽进严出”,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毕业生只要取得高中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就有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资格,都可在高校注册入学。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升学考试形式,不同的国家的态度和采取的做法各不相同。德国专科高中的毕业生,以及完全高中的毕业生,都可以直接升入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为4 年),其中专科高中生源是按专业方向划分的 2 年制高中,具有12 年普通教育基础,而不少人在入学前已接受过“双元制”职业培训。完全高中生源则无相应的专业基础,因此其学生必须用半年左右时间在企业“预实习”。德国还有部分联邦州的职业学院(学制规

10

定为3 年)生源是单一完全高中毕业生,但这些毕业生在入学高职院校前就与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合同,采用职业培训的“双元制”形式在学院和企业交替完成学业;法国的技术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持有高中会考证书)都可以升入职业学院就读,学制 4 年;而短期技术学院只招收技术高中毕业生(持有技术业士文凭),学制 2 年。美国的社区学院一般不需要入学考试,具有普通高中或者职业高中毕业资格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入学,学制一般为 2 年到 4 年。2. 学制的衔接学制的衔接是体现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基础,大多数国家都将高等职业教育规定于第三级教育,是建立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学制衔接方式。二战后德国的迅速崛起归功于其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德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分为职业专科学校、职业学校、专科高中、专科学校数种,高等职业教育则分为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两种。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先经职业补习学校补习一年再进入专科高中学习 2 年,只有取得两者的毕业资格才能升入高等专科学校。日本用的是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英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的衔接采取资格衔接模式,国家于1992 年通过实施普通职业资格,在推行普通教育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基础上,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起来。日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有:综合中学职业科、职业高中(或称专门高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有高等专修学校、专科学校、短期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招生主要通过推荐与选拔优秀职业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入取。高等专修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类似于国内的五年制专科,培养各行各业的中级技术人员。日本专科学校和短期大学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有不足一年的,也有二年至三年的,长短不一。美国主要是由职业中学、综合中学职业科、私立职业中学来承担中等职教,高等职业教育由社区学院、技术学院承担,在学制衔接上采取了学制迭加模式,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共可接受完12 年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办学上,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学制衔接也被称为“技术准备”,即将高中职业课程(2 年)教育改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加上2 年社区学院教育,其基本学制是“2+2”学制。中、高等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在同一学校或学院内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学院学习一般不需要入学考试。社区学院内既有高等职业教育,也有中等职业教育。3. 课程的衔接

11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方案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案 1、毕业设计开始前2个月,教学系应组织指导教师进行选题,教学系组成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拟订毕业设计工作计划,上缴教务办公室。 2、毕业设计开始前,教学系应对本系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动员,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和进度安排,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落实选题,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 3、学生应根据任务书要求,查阅相关资料,编写开题报告,一周内由指导教师审核,完成开题。 4、根据课题性质不同,毕业设计(实践)分三种类型:制作型、设计型和上岗型,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实践)执行不同的管理过程。 (1)制作型毕业设计 ?制作型毕业设计指借助于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或项目制作,毕业设计工作全部在学校完成。成果形式包括实验成果、制作成果和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管理,保证课题进度和质量,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指导教师应以半天为单位检查学生考勤,进行课题进度记录,填写毕业设计手册。 ?若指导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任务,教学系应做出替代指导人员安排,保证设计场地随时有指导教师指导和管理。 ?毕业设计结束前一周,学生上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和检查,并进行论文格式把关。 ?参加制作型毕业设计的学生要求参加毕业设计答辩。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情况、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综合进行成绩评定。 (2)设计型毕业设计 ?设计型毕业设计指以学生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承接毕业设计课题,不依赖学校设备资源,以学生自主完成毕业课题为主,课题包括软件开发、市场调研、艺术设计、专题研究等。成果形式包括软件成果、创意作品及相关毕业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或研究报告。 ?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当面向指导教师汇报课题进展,展示阶段成果,教师对学生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填写毕业设计手册,记录学生考勤。 ?毕业设计结束前一周,学生上缴开发成果、毕业设计论文(报告),指导教师进行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仝玺

Value Engineering 值,可通过合并式收购而使两面有足够单位促动正向网络效应,必 要时用低价使两面减低加入成本。如你是跟随者或后来者要集中力量开拓先进者或在位者忽略的市段。如你是先进者所采取战术应使其中一面倾向单一平台,但如你是跟随者成后来者则采取战术应使两面都倾向多平台,进入多平台运行。 3.3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就是明确企业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资源能力,如何才能获取和建立这些资源和能力。用双面互动引进新成员加入平台,如麦当劳平台引入了银行、出租的店面、牛肉供应商、麦当劳大学、想当老板者、食品供应商、食品行业企业家、运输公司等系统新成员,建立了强生态系统获 得优化利润,获得了两面忠诚的 “客户”。4推动经济转型 通过建立新的平台,实现价值链模式到两面市场模式的换转,形成平台与生产服务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双对推动力,做强做大生态系统,在使消费者得到新使用价值,也促使系统内诸多成员创业成功,实现了成员自己的意愿。同时由于诸多系统和成员的产生发展, 推动了当地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和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抓住有利时机,推动经济转型。 4.1转变理念要从以往的产品中心化转变到以客户中心化的观念,通过新平台、新客户着重转化现有市场,开拓创造国内新市场,通过启发消费者新的需求来建立强大生态系统,从而对消费者负责任,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实现“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转变。 4.2着力当前,抓住机遇由于中国市场是全球中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也是全球企业竞相进入的目标。而目前市场中中国企业较多处于价值链的上游,竞争能力很难突破,科技创新也很艰难。因此,利用我们了解国情的优势,用两面市场模式的要求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市场,引导新消费,是占领国内市场获得优化利润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并通过生态系统的不断建立,推动转型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式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各级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生力军。 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数量超过了高等教育,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后经济危机时代、国家政治格局多样化等国际因素影响下,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获得了更大的机遇。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 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 。新政的出台开启了民办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 并存。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可以有效地 解决现有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存在着诸如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数量不够,专业设置单一,毕业生分配困难,管理体制上的不畅等问题。今后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将随着教育体制,特别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而成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今后教育加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的发展,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就职业教育而言,主要是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即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支柱中,还没有把职业教育摆上应有的重 要地位,职业教育在社会环境、 政策支持和物质投入等方面,都不能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日而语。就民办教育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公办教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故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还相当狭小,其在法律地位、公平政策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难题。而对于民办职业教育来说,则兼有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双重”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公平政策环境问题;办学自主权问题;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2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遇到的问题 2.1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不足经费的不足是我国很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都面临的普遍难题和首要问题,也是制约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国外最好的学校基本都是私立学校,如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都是私立学校。它们收入来源除了学费收入外还有政府资助、社会捐助、经营收入及科研经费的支持等。相比国外,目前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资金来源单一,资金全都来源于自筹——————————————————————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我国民办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222324)。作者简介:仝玺(1978-),女,天津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Thinking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仝玺Tong Xi ;杨丽Yang Li ;杨金玲Yang Jinling ;于强Yu Qiang ;庞静Pang Jing ;齐亚莎Qi Yasha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1)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 Tianjin 300221,China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布局调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初步构建起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特别 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日渐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但是,目前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定不足, 文章针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初步探讨了我国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en built up its pattern which adapts to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pects,such as layout adjustment,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etc.Especially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educational power.However,there are a few problems for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eveloping at present,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strategies of China'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iming at existent problems.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发展;思考Key words: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05-02 ·5·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论文写作及打印的要求 一、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1.毕业论文用纸: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 2.单面打印页面设置:上2.2cm,下2cm,左2cm,右2cm,装订线1cm,页眉1.2cm,页脚1.5cm。 3.页眉设置为:以楷体小5号字键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居右;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 4.论文正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2. 提出毕业论文的构思与设想(包括:论文正文的章、节标题及解决的问题)。 3. 明确立题目的和意义。 4. 提出立题依据及技术条件。 5. 拟定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 三、毕业论文内容要求 摘要:小三号,黑体。 中文摘要: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设置为: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三)目录 号字见样式,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正文中各章节起始页码,题 )

(四)、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四号加黑;每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小四号加黑。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可分若干章或小节。写好这部分,首先是要有材料,有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分析、推理,最终形成观点。对于撰写这部分文章,首先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其次是注意词句,简明精练,通顺易读。论文可恰当地运用表格和图的形式来反映分析过程或结果,这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五)行间距要求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章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5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节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5 行。 正文行距设置:设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段前段后均为0行。 (六)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第一章,第二章…….。 ★节,编写为:1. 1、1. 2……,2. 1、2. 2….。 ★小节,编写为:1. 1. 1, 1. 1. 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 ②…。层次采用如下格式:(见正文样式) (七)毕业论文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图与表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图与表应有相应的名称,如“实验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序与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八) 结论 结论对全篇论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应对本课题所得成果作概括性的总结,应说明应用限制条件,可指出尚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结论的内容不只是前面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部分已经得出的研究成果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有进一步的认识。结论要简单、明确,用词严谨。要做到结论的语言,像法律条文一样斩钉截铁,只能有一种解释。成果应反映本人的研究成果并实事求是。 (九) 致谢 以简短的文字,对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给予直接帮助的导师或单位、个人表示自己的谢意。 (十)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采用宋体5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2。 参考文献的编写方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编号](空一格)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文页码.”例如: [1] 李治平.数控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机械设备维修学报,1998,4(3):31-3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最新文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得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由于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考虑质量效益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盲目发展,致使在校生数量少,就业率低。如,目前重庆市没有一所高职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 (2)资金严重不足,办学缺少保障 必要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高职的发展与人才质量的提高。目前,尽管有一些高职学院通过了办学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了优秀,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设备差距仍然很大,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既缺乏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又缺乏过硬的“双师型”的师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只能动口不能动手,被称为“黑板教学”,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这样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与社会缺乏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院校与社会缺乏广泛、紧密的合作,重学不重产。高职教育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学、企校间的结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学、研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5)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竞争力。如文秘、商贸、酒店管理、计算机以及机械类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不过中职、技校毕业生。原本有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线岗位,企业招聘的却是中专、技校学生;一般管理岗位招聘的多是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竞争力显得很苍白。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和接受它还有一个过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仍有较多的人认为高等职业学校是“二等教育”,“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2)办学资金投入不够 国家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据统计,1997~2000年间,国家拨款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为800万元,年平均仅为200万元。因此,现在一讲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则是强调两条:一是走重在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并以地方政府为主。这样,国家更多的是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而地方政府又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 (3)办学定位不准,管理体系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是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没特色、学生没特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教师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机制等,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1)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教师科研素质调查问卷

南岸区教师科研素质调查问卷(讨论稿)尊敬的老师:您好! 为了客观地了解教育科研在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特意设计本问卷,请您配合如实填写。您不需要写出自己的真实姓名,也不需要和他人商量,更不要有任何顾虑,只需按表中的说明写出您的真实感受认识即可。 谢谢您的合作!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2016年8月19日 填表说明:1.凡符合您情况的项目,请在序号上打“√”。希望您每项都能填写,不要遗漏。 2.如果有些项目未列出适合您的情况,您可以在该项目的 空格线上自由填写。――――――――――――――――――――――――――――(问卷维度:1.教师的基本情况2.对教科研的认识3.参与教科研情况4.科研基本知识5.参与教科研培训情况 6.学校的教科研管理情况) 教师的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年龄:A.20-30岁 B.30-40岁 C.40-50岁

D.50岁以上 3.您的职务:A.校长 B.中层管理人员 C.教研组长 D.一般教师 E.专职科研人员 4.所属学校:A.A类高中 B.普通高中 C.城区初中 D.乡镇初中 E.城区小学 F.农村小学 5.最后学历:A.博士 B.硕士 C.本科 D.大专 E.中专 F.高中及其以下 6.最后专业: A.中文 B.数学 C.物理 D.化学 E.政治 F.地理 G.历史 H.外语 I.教管 J.其它 7.职称级别: A.高级 B.中级(中一.小高) C.初级 D.无职称 ------------------------------------------------------------------------------------------ 对科研的认识 8.您认为适应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最需要提高的是: A.运用教材教法能力 B.交际表达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操作能力 E.教育科研能力 F.心理教育能力 G.创新能力 H.其它 9. 您认为,参与教育科研的价值是因为: A.开展教研活动,讨论如何上好课 B.写教育教学论文 C.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会

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2009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 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2009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

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08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2008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2000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09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09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

高职生(专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生(专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为规范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保证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文摘要200~300个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字数:5000字左右。 6、正文: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9、注释:在设计(论文说明书)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11.论文装订时最后附2页空白纸,以供评委老师书写论文评定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2.4cm,右2.4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明确社会职业培训工作的定位,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对策,满足市场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标签: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对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社会已进入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劳动者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众多企业许多岗位无人胜任,出现招聘难的情况。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大量就业能力低下的弱势群体,导致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缓解招聘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抓好学历教育,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试图探索出发展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的有效对策。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意义 (一)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而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最主要形式。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办学机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口素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人才难得和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强调职业院校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特别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缓解人才匮乏和就业困难的供需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任重道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策略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策略 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1毕业生自身问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大多安排在第五或 第六学期,这个阶段除了有毕业设计任务以外,学生也在进行顶岗实 习或落实工作单位。面对各种人才招聘会,学生们东奔西跑,精力分散,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再加上指导老师管理、督促不到位的话,毕 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设计中学生精力投入 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1.2组织管理问题由于用人单位希望实习生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大部 分学生是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论文),且实习地点也相对分散,毕 业设计周期长,部分学生面临求职或补考的双重压力,毕业设计环节 经常是形同虚设,成为学生毕业前的最后过场。;另外尽管学校有明 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相关文件,但大部分指导教师也同时承 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对于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存在困难。 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选题(1)鼓励多样化的选题来源选题的来源可以多渠道,多方向。最好是结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除此以外,还可以是学生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且进行了研究的该专业的某一热 点问题;在校期间申请或参与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或有创业想法的 学生写的创业计划;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项目及竞技性成果;指 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的某个子课题;所参加社团的研究课题等。(2) 估计团队合作同一来源的选题,多人在同一个单位顶岗实习的或者是 在同一个社团的,可以共同完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指导教师事 先按照工作量进行明确的分工。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学生的认真程度、 资料查阅能力、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 职业素养。也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毕业设计(论文) 形式。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一直作为高等教育的“附属品”而发展,尴尬的地位和不良的教育现状严重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深刻剖析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力求找到高等职业教育正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原因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大力发展”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共识。政策大环境的不断变好,当前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膨胀”,高职教育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职业教育,选择做一名高级蓝领。因而,近些年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教学水平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存在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在很多人眼中,高等职业教育依旧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等职业教

育,认为其只是在高考失利或本身成绩不佳的情况下的一个“备胎”,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式”的,而非“主动式”的。这种无奈的选择和尴尬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杂疾缠身”的不良状态。 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 纵观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学上存在浮躁心理,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这种功利性、盲目性的办学模式无疑是一种“照猫画虎”的行为,显然没有把高职教育落实到实际之中,同时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可以说,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和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严重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另外,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无疑会降低高职学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越来越差、越来越走下坡路的恶性循环。 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单纯读书学知识具有更高的认可度,而对于高职教育则存在“歧视”。“技术工”“打杂的”这种不良标签都透露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不认可,社会氛围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招生、发展等各个方面。招生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相对来说都较低,因为大多数在高中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正规的大学教育,继续将读书作为自己以后

护理科研意向调查问卷

护理人员科研意向调查问卷 各位护士: 你们好!为了能更好提供科研辅导,护理部意欲改良科研沙龙的活动形式,在此对您参加科研的意向进行了解,您的回答没有对错,只需真实给出您的答案,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所属科室 2.您的职称 3.您的年龄(周岁) 4.您认为上课的频率怎样更合理? A一月一次B二周一次C一周一次D一周两次 5.上课的时间: A 30min B 40min C 60min D 90min 6.您认为科研老师的设置应当: A以一个老师授课为主,这样保证课程比较系统,连贯 B听不同老师的讲课,有利于科研思路的多样性 C老师的设置不是重点,重点还是看中课程内容的设置 7.以下授课计划,哪个更合理? A课程安排密集,一个季度完成20节课,剩下3个季度不安排。 B循序渐进,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2周一次),一年参加20节课。 C护理部挂课程表,我根据兴趣选择性参加,一年参加20节课。 8.您认为上课的模式: A分组讨论B老师讲课C一节课中要既讲课又分组讨论D有些课时安排讲课,有些课时安排分组讨论 9.需要听课的人群如何分班? A按不同职称分班(主要根据有无晋升需要进行分班) B按申报类型不同分班(课题、文章、专利) C 按自身科研基础分班(基础班,进阶班) 10.课程内容的版块怎样分更合理? A理论课,案例课 B课题,文章,专利,院内外科研政策和最新科研信息 C 干预性研究,调查性研究,病例报道,量表(按常见的研究类型分专题) 11.您学科研是为了(可多选):

A我的兴趣 B 文章 C 课题D发明、专利E上课拿学分或上级要求参加 12.您认为科研上最大的阻碍(可多选): A英文文献看不懂B统计太深奥 C 没有兴趣D文章撰写技巧E选题选不好13.您不能来参加的直接原因是(可多选) A科研离我还太远,暂没打算开展B虽有想法,仍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C 授课的内容和我的需求不匹配D授课的内容太浅,收获不多 14.你对我们科研安排有什么建议或者你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调查时间:2018-05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设计论文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设计论文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设计全文如下: 摘要:永城职业学院是河南省的高职学院之一,近年来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而毕 业设计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但在毕业设计的环节中目前采用 的选择方式为公布教师题目,由学生选择,该方式存在透明度低,效率低下的问题,广大 教师和学生意见较大。随着近年来毕业生的增加,该方式的弊端更加突出。学校为提高毕 业设计的选题管理效率,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拟建设高职院校毕业论文选题系统。 关键词:毕业论文 0、引言 永城职业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食品化工系、建筑工程系、经济贸 易系、文化艺术系、矿业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基础部和培训部等教学实体。本论文根 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建设基于.Net技术的选题管理系统。系统涵盖教师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管理员模块等主要环节,也包括数据报表的统计输出,初始数 据的导入,系统的阶段管理等;系统采用B/S架构,三层架构开发,符合学校的软硬件情 况[1]。 1、系统开发技术方案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采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21进行开发的,该版本 可以支持.NET Framework 2.0/3.0/3.5/4.0,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版本的 其他辅助设计功能也非常完善和稳定。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7c3918215.html, 2021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https://www.doczj.com/doc/7c3918215.html,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2]。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是由SQL Server 2021 Express版本提供的,它是微软专门针对 学生、初学者等入门级的版本,比较适合本课题的开发和应用环境。 系统采用B/S结构,三层架构开发。https://www.doczj.com/doc/7c3918215.html,框架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 用任何基于.NET的语言开发https://www.doczj.com/doc/7c3918215.html, Web应用程序。本课题采用的是C#语言,因为C# 是.NET平台上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有利于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改进。https://www.doczj.com/doc/7c3918215.html,访问技 术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能力,https://www.doczj.com/doc/7c3918215.html,为运行SQL查询、存储过程、操作XML数据提 供了所需的工具,它能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2、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总体功能规划 根据学院的需求的分析,可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功能。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名词和领域,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起步不早,但是我们非常希望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和已经成功的一些模式,来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借此机会,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对中国高职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我们未来的一些设想作一介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介绍高职教育前,还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况作一简单回顾。 一、2004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图1 办学机构类型 从下页图1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有三大块:一是普通高等学校,二是成人高等学校,三是各类社会力量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一共是1 731所(截止到2004年的数据),举办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机构全国一共是3 500个,这样看来,普通高等学校占全国各级各类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的50.6%,在1 73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将近6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举办高职教育的普通学校中,有的高职教育占学校主体,有的只是补充,其中以举办高职技术教育为最主要形式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学校,截止到2004年年底,一共是1 047所,2005年10月份之前又增加了几十所,其数目占整个普通高等学校的60%多。 另外,成人高等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和其他的各类机构,它们的办学主体都

是高等职业教育高专教育。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种: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不在校生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其中全日制在校学习方式主要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 400余万人,年招生规模近500万人,2005年已达到500万人,其中高职生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42.1%,招生量占49.5%,都接近了一半。非全日制在校学习生主要是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举办,其中高职生占整个非全日制在校生的66.3%,高职高专生招生规模占整个招生数的65.7%,非全日制不在校学习主要以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这种形式来举办,主要以非学历教育机构和国家考试这两个为框架,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有1 200余万,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历的人数近400万。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来逐步开展起来的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现在,这类教育在中国的注册学生数已达236万,共涉及150余个专业。这是到2004年年底为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回顾。 二、1998年至2004年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为什么把时间框在这儿呢?因为中国高职教育真正纳入到高等学历教育基本上就是从1998年后开始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在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设置了高职高专处,来统筹管理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在这几年中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关于人才培养、办学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定位问题。我们对于中国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人才。那么,对学生的定位是什么呢?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换句话说就是高级的蓝领和初级的白领。从我们国家来说,定位于银领人才。目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在专科层次,也就是两到三年学制的学历教育。为什么说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到2004年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呢?因为中国是从那时开始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办学目标的。而在提出这个目标时,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现在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已发展到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在校生是596万人,这是我们的办学规模。刚才我已说到,除此之外,还有成人和网络教育这两种形式,这两年的成人高职高专在校生是278万人,网络生是109万人。半壁江山的主体是指普通高等教育,在成人和网络里则占有更大比例。 图2 1998~2004年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数

【问卷模板】学院科研服务管理工作调查问卷

【问卷模板】学院科研服务管理工作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以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您对学院科研工作的看法,了解学院科研服务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的影响,为了改进科研绩效管理、提高科研质量提供依据。本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您的答案将是保密的。您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分析情况,并成为对学院建议的重要依据之一。感谢您百忙之中完成此调查问卷! 1. 您的年龄大约是 56岁以上 46-55岁 36-45岁 35岁以下 2. 您的职称是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 3. 2016年至今,您在学院学术期刊分级目录的A级或B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5篇以上 3-5篇 1-3篇 没有 4. 2011年至今,您出版(主编或第一作者)的著作(不含教材教辅)有

5部以上 3-5部 1-3部 没有 5. 您认为科研工作占据您工作时间总量的 50%以上 35-50% 20-35% 20%以下 6. 您认为教育科学规划指导中心的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好 还可以 一般 非常差 7. 您认为学院目前科研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充分调动科研积极性能 能调动一部分积极性 不能 不清楚 8. 您对教育科学规划指导中心的科研服务管理工作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不关心 9. 您认为申报国家级课题的主要难度是

功底不行,前期基础不扎实 选题欠佳,论证没有新意 事务繁杂,没有时间组织申报材料 人脉欠缺,没有内部人士做工作 其他(请填写您的答案) 10. 您认为申报高层次评奖的主要难度是 自身成果的立意不高、水平不够 缺乏有力的佐证材料 不熟悉评奖规则,申报材料不够细致完善 缺乏高层次成果 其他(请填写您的答案) 11. 您认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科研的意义是 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解决教育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为职称晋级评先评优创造条件 是学院的一项工作,不得不参加 其他(请填写您的答案) 12. 您认为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是 聆听专家讲座,与专家深入交流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接受新鲜事物,开拓眼界参加培训班,系统全面地提升专业素养 由学科骨干传帮带,在科研合作中不断成长其他(请填写您的答案) 13. 您认为自身科研业务能力的短板是 创新能力

新课程背景论文主体作用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背景论文主体作用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学生 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 摘要: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已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让学生占有课堂、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及时地参加“实践”是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需注意的问题是:时间分配要合理、教师要当好向导。作为一线地理教师,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有关问题,将会促进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并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地理学习;主体作用;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新课程的使用已全面铺开。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以下简称地理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内容,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解决。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身学习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外因,而学生是其学习成绩变化的内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毫无疑问,学生就处于主体地位。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使用,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而且,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也是目前发展均衡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如何发挥学

生在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成了目前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三年来使用地理新教材的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行们商榷。 二、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1.让学生“占有”课堂。从地理新教材的结构来看,插入了大量的“活动”内容,或“探究”、或“阅读”、或“实践”、或“思考”。例如,必修i当中的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一节,这些内容大致占到了该节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其中这一节当中,“探究”和“实践”活动所占的比重更突出。且大多是地理学科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线速度、角速度的计算;昼夜更替的成因;某地的经度计算;时区、区时的有关计算;日期的判定;日照图的绘制及昼夜长短的判定;正午太阳高度及计算。所有这些要通过“活动”来解决,就必须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而学生学习地理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因此,教师必须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地理的相关问题。 2.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现代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当是学,而不是教,承认理解应当是学习的目标,因此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主张应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在教学目标上,丰富性教学强调从多维度、多层面完整地把握教学目标,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