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精益布局layout

浅谈精益布局layout

浅谈精益布局layout
浅谈精益布局layout

浅谈精益布局实施步骤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制造企业传统的功能式布局模式日益凸显出其劣势:生产过程中七大浪费严重,在制品大量积压,产品的制造周期长……,造成企业的制造成本高居不下,不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众多企业管理者也在不断思考,企业如何降低库存,缩短制造周期?

针对存在功能式布局模式的制造企业,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实施精益布局,实现企业的流畅制造。那么企业如何实施精益布局?精益布局实施的步骤又是什么呢?下面就我在企业咨询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谈谈个人心得。

在了解精益布局实施步骤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精益布局。所谓精益布局是以现状布局为基础, 通过消除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上的浪费,来实现5者最佳结合的布局。

精益布局的目的:追求单件流

1. 提高工序能力;

2. 消除搬运;

3. 提高设备使用率;

4. 提高空间使用率;

5. 减少作业量;

6. 作业环境改善。

下面就来谈谈实施精益布局的步骤。首先要了解现状布局,因为现状布局是我们改善的基础。了解现状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调研:现状布局图、物流路线图、工艺流程图,通过充分了解现状,制定改善目标及改善方向。

确定了改善方向后,我们要选定试点区域重点推动。通过试点区域的快速见效以赢得客户的信心与信任。选取试点区域时要对产品产量分析并排序,选择产量大的产品系列,并结合现状布局选择投入少、见效快的产品系列作为试点。

试点区域及改善目标确定后,就要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并与高层沟通,得到高层对项目推动方案的认可,以便在项目推动过程中得到高层对项目的支持。要实现产品的“一个流”生产方式,就要从三个方面调研、分析并优化:第一、布局优化。按照最短路径原则优化工序间的物理位置,为实现工序间紧密衔接提供基础保证。第二、节拍平衡。节拍平衡是实现

流动的必要条件。收集各工序的加工信息,包括:节拍,人员,班次,产量需求等信息,掌握各个工序在有效时间下的生产能力、工作量大小和人员配置关系等管理资源的配置结构。首先根据产量需求确定定拍,然后根据定拍与各工序节拍的差异分析,确定瓶颈环节的解决方向。第三、生产异常的分析和解决。工装、模具的切换、设备故障、品质不稳定等因素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紧密衔接,为保证布局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必须通过工装改善等改善方法突破以上不稳定因素带来的生产停滞、等待的浪费,追求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分析及改善,我们针对每个工序的设备、工装、模具、人员、信息等要素进行了重新分布,输出未来布局图。我们需要对比新旧布局的差异,寻找布局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形成改善计划。在实施精益布局前需对布局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减少精益布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各个生产硬件的布局结构和位置确定后,我们需要通过现场改善的思想推动精益布局结构的优化和改善,如:减少动作浪费、等待浪费等。在此过程,我们需要发动员工参与到精益布局的完善过程中,提高精益布局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并不断优化和局部调整,以不断提升企业的作业效率和运行质量。

试点区域布局完成后就需要进行方案的全面推广。在试点推广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布局的产品,即按照20/80原则选择产量大的主要产品进行分析。其次,就要分析其生产工艺,按照工序相同或相似原则进行归类,以便确定布局的流水线数量。第三,分析过程块信息,包括设备资源统计、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统计车间面积、设备占地面积等。第四,根据各流水线的生产工序并结合现有资源输出未来整体布置图,并对整体布置图研讨,确定其可行性。第五,设备搬迁并布置。实施设备搬迁前需进行风险分析及控制,在保证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逐步搬迁。最后,设备搬迁后就要对各流水线内部进行优化,包括:节拍平衡,动作分析及优化,工序物流优化,工位5S优化、目视化,工装料架改善等。

企业推动精益布局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设备、工装的搬迁,需要各个部门的人员的认同和支持,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特别是企业领导人,需要一份韧性和耐性,即使实现精益布局结构,也会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产能的波动,我们报着容忍和信心的态度,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这样才会在精益之路上走得更远。

新工厂的精益布局方式

与传统的“以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截然相反,精益工厂布局从顾客开始,然后围绕作业员工来设计工序流动。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先从设备、工装开始,最后再考虑工序的流动。

精益布局的目标是为了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最小化,同时增强现场的目视沟通。以下是评估和设计精益工厂布局的常用工具:

价值流图分析–观察整体的材料和信息流动,理解其内在的关联。

办公布局"意大利面图"–画出员工移动的路线来识别无效的移动。

关系矩阵–识别流程和资源之间的内部顾客和供应商关系从而确定适当的位置。

物流评估–理解在不同顾客需求下工厂中的材料和人力的交通繁忙度。

生产准备流程(3P)–重新评估现存的生产设备,或按照精益流程原则设计新的生产线。

新工厂的布局,应该减少或消除产品和物料的大量搬动时间。此外,若把供料(组装)工序,具体放置在生产线的物料被消耗在下游产品上的装配点上,将会减少搬动和等候时间。

应该为新企业进行一种纸上模拟仿真,将工厂布置成精益结构。用创制一张大纸布局的办法,来开始资源的布局,表明了新精益生产线的所占面积。让团队参与时,所用纸张越大越好。标记出所有不能搬动的物体(“界标”),如电源地沟、房间立柱、排水沟、大型的搬动费用昂贵的设备和其他永久性的建筑结构等。对于每一种确定的资源装备,按照图纸设定比例,准备好同比例尺寸的纸样。

从最靠近顾客的点(通常是发货点)开始向上游工作,把算出的资源装备的纸样,顺着混合产品的流程图进行布局。对可以使搬动量最小,以及使产品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流动最佳化的所有想法,要加以检验。对所有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性夹具、支架和小车,都要制作相应比例的纸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源装备。一定要为所需物料的搬动留出容纳的空间,例如自动装卸车的通道和大型的物料集装箱。要把工位设计得紧凑些,但是对操作人员,要尽可能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最佳生产线的设计必须不受当前遗留的工作流的限制。头脑里要考虑到“界标”,布局时应该在没有障碍的为理想的生产线准备干净的空地上。最佳的布局可能会建议横穿一条现有的通道。通道并不是一种界标!要牢记OSHA(职业安全与卫生条例)的规定,以及环境与安全性的考虑,最佳精益方案的车间场地布局,应该优先于先前任何主观武断的阻塞性布置。

如果钱不成问题,就可搬动任何东西和每一样东西。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些物件的搬动,也许是太昂贵而负担不起的。对于某些搬动来说,从投资的回收看来,搬动到新的地方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具体的实例包括:安装在经过特别工程设计的混凝土底座上的重型车床、污秽而危险的工序、需要特殊通风或维护要求的EPA(工程实践修正)工序,或吵闹的工序等。应该将实用而价格恰当的办法,推荐给最后的生产线设计,以便使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显得通情达理。

在结束布局时,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在完成时,团队的全体成员,都必须同意新的生产线的设计。程序指导委员会还必须对新的精益生产线的布局,给予批准和签字。然后,应该把采用资源装备的纸样所进行的纸张布局,转变为一张正式的企业布置图,这通常要由生产或设备工程师,使用CAD系统来进行。根据最后的布局,必须制订安装生产线的设备计划。这通常涉及风道的设置和电线的布线、钳工桌的重新搬动,以及和索具公司和其他承包人签合同等。如果新的布局需要生产关停一段时间,也必须对关停和重新布局制订计划。

生产布局(LAYOUT)

1、生产方式决定布局

加工、组装生产线的机器配置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相同的机器聚集在一起的“机器别配置”,另一种是按工程顺序,将不同的机器排列起来的“工程顺配置”。

因为机器别配置只担当一个工程,所以有员工很快就可熟练工程的优点,但是工程间的半成品会增加,产品无法顺畅地流到下工程,还会导致生产周期延长。

对策时考虑工程顺配置,此种场合的机器排列方法如适合一个人作业的,可将设备排列成分开排列的分离小岛型、一条直线排列的步行传递货物直线型、把直线型弄弯曲的U字形生产线等。如此多种的生产线,在进行新的布局的时候,要满足物的流动、人的流动以及情报流动三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业流。

2、布局设计的要点

(1)辅助生产线的终点,应尽量接近供给对象的主生产线工序;

(2)充分探讨供应各工序零部件的方法;

(3)研究空卡板、包装箱、夹具等的返回方法;

(4)沿生产线设置大小适当的零部件暂放场所;

(5)不要忘记在生产线中设置检查工序和修理工序;

(6)确保设备的保养与修理所需空间;

(7)生产线的形状(直线型、圆弧形、Z字型、U字型等)受到产品和场地的制约,可从安装、零部件供应、管理方面考虑,采用最为合适的形状。

3、注意事项:

(1)入口和出口在一起,正面宽敞,里面可狭窄一些:

●固定工程内的存放量;

●固定人的工作领域;

●消除机器空转现象;

●实施适应工作量的少人化作业。

(2)排除“分离的小岛”、“笼子里的小鸟”等现象,集中人的作业范围。

(3)不可让1台马达驱动多条生产线运转。

虽然说马达还有多余的动力,但如果让其驱动两条生产线,可能会出现:A无法运转,B 也无法运转;或者在只需要A运转而不需要B运转的时候,B生产线也在运转的浪费现象。

工厂生产布局改善要点

工厂的布局是工厂生产过程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工厂布局必须符合工艺要求、生产流程及物流方向合理,共享设施和全车间的布置协调一致,单位面积产出值高,人机关系和各设备之间配合协调,便于

设备安装维修和保养,还要考虑生产线进一步发展,以及节能、环保、安全、采光等。简单说来是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的生产过程中,人员、材料、机器、设备能安排在最适宜的位置上,使生产能以最短的流程、最少的操作、最快的周期、最低的成本实现。布局工作实质上是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联合反映。

工厂的布局就是合理确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各种设备、装置的具体位置。一般工厂有六个部分组成:生产部分,包括各种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辅助生产部分,如模具与设备检修等;仓库部分,如原材料、半成品、工具存放处;通道部分,包括各种主辅通道;管理部门,如生产办公室、资料室、质量控制室等;生活部分,如休息室、更衣室、盥洗室等。

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一件重大的质量策划,确实会遇到不少难题。改变现行的生产布局,首先权衡一下有没有可能,也可不妨先搞一、两条生产线试点,摸索一些经验,再加以推广。因此在实施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整个策划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调查阶段

1. 现有机器设备的稳定性(故障率、完好程度)的调查;

2. 现有设备的工程能力系数(CP值、CM值)的调查;

3. 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调查;

4. 现行生产能力的调查;

5. 目前磨削工序生产成本的调查;

6.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水平的调查(不良率、散失率、一次性交检合格率);

7. 各工序在制品周转量的调查。

二、准备阶段

1. 场地的准备;

2. 人员技能的培训,明确各工种(操作工、调整工、维修工、检验员等)的职责;

3. 生产线上人员的配置方案(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4. 机器设备、工位器具、工量装、检测装置的安置;

5. 作业要领书、作业指示书、设备点检表等规定的制订(包括记录表式);

6. 检查方式和检查规定的制订(包括各种质量记录表式);

7. 定额的确定和产、质量考核办法的制订;

8. 备品备件(包括电气、机械)的准备。

三、实施阶段

1. 经考核后的操作工上岗,经资格认定的检验员到位;

2. 全部按新制订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3. 作好每日、每班的生产日报和质量记录;

4. 出现设备故障、产品质量异常及时报告。

四、总结阶段

1. 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加以改进的对策;

2. 实施一段时间后,从产品流转的加快,产品在库的减少,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等方面给予总结。

五、推广阶段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线生产的规模,关键是人员素质的提高,机器设备的稳定,生产管理的规范。

流水线布局心得

单一品种流水线又称为不变流水线,是指只生产一种产品,品种是固定不变的,且流水线上的设备有足够的工作负荷。因此,它一般适用于大量生产类型。

一、单一品种流水线组织设计的内容

单一品种流水线组织设计的一般内容有:

①确定流水线的生产节拍;

②组织工序同期化及工作地(设备)需要量;

③确定流水线的工人需要量,合理地配备人数;

④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

⑤流水线生产的平面布置;

⑥制定流水线标准计划指示图;

⑦对流水线组织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二、单一品种流水线组织设计的一般步骤

单一品种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可以分七个步骤来说明它的设计方法。

1.计算流水线的节拍

流水线、自动化流水线的节拍就是顺序生产两件相同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它表明了流水线生产率的高低,是流水线最重要的工作参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r=F/N

其中:r—流水线的节拍(分/件),F—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分),N—计划期的产品产量(件).这里:F=F0K,F0—计划期内制度工作时间(分),K—时间利用系数。

确定系数K时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设备修理、调整、更换模具的时间,工人休息的时间。一般K 取0.9—0.96,两班工作时间K取0.95,则F为:

F=FOK=306×2×8×0.95 ×60=279072(分)

计划期的产品产量N.除应根据生产大纲规定的出产量计算外,还应考虑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废品和备品的数量。

当生产线、生产线制造上加工的零件小,节拍只有几秒或几十秒时,零件就要采用成批运输,此时顺序生产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节奏,它等于节拍与运输批量的乘积。流水线采取按批运输制品时,如果批量较大,虽然可以简化运输工作,但流水线的在制品占用量却要随之增大。所以对劳动量大、制件重量大、价值高的产品应采用较小的运输批量;反之,则应扩大运输的批量。

2.进行工序同期化,计算工作地(设备)需要量

流水线的节拍确定以后,要根据节拍来调节工艺过程,使各道工序的时间与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比例关系,这个工作称为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是组织流水线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设备负荷和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进行工序同期化的措施有:

①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改装设备、改变设备型号、同时加工几个制件来提高生产效率;

②改进工艺装备。采用快速安装卡具、模具,减少装夹零件的辅助时间;

③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

④提高工人的工作熟练程度和效率;

⑤详细地进行工序的合并与分解。首先将工序分成几部分,然后根据节拍重新组合工序,以达到同期化的要求,这是装配工序同期化的主要方法。

工序同期化以后,可以根据新确定的工序时间来计算各道工序的设备需要量,它可以用下式计算:m(i)=t(i)/r

式中:mi—第i道工序所需工作地数(设备台数),ti—第i道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分)包括工人在传送带上取放制品的时间。一般来说,计算出的设备数不是整数,所取的设备数为大于计算数的邻近整数。若某设备的负荷较大,就应转移部分工序到其它设备上或增加工作时间来减少设备的负荷。

3.计算工人需要量,合理配备工人

工业流水线、涂装线的工序数确定以后,就可计算流水线上的工人需要量。

(1) 以手工劳动和使用手工工具为主的流水线工人需要量可用下式计算:

pi=sigwi

式中:Pi—第i道工序工人需要量(人),g—日工作班次,si—第i道工序工作地数,wi—每个工作地同时工作人数(人)

p=∑m i=1pi=∑m i=1sigwi

这里P为流水线操作工人总数(人)。

(2)以设备加工为主的流水线工人需要量可采用下式计算:

p=(1+b 100)∑m i=1Sig fi

式中:b—后备工人百分比,fi—第i道工序每个工人的设备看管定额。

4.流水线上传送带的速度与长度的计算

传送带运行的速度(V)可由下式求得:

V=s[]r(米/分)

式中s表产品间隔长度。由上式可知节拍r为定值时,产品间隔长度s越大,传送带运行速度越大;s越小,V亦越小。

产品间隔长度的选取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其最小限度为0.7-0.8米,为照顾其它原因,还要给予附加的宽裕长度。

流水线传送带的长度可由右式计算:

L=mB+X

其中:L—传送带长度,m—工序数,B—工序间隔长度,X—传送带两端附加富裕量。

5.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

流水线的平面设计应当保证零件的运输路线最短,生产工人操作方便,辅助服务部门工作便利,最有效地利用生产面积,并考虑流水线之间的相互衔接。为满足这些要求,在流水线平面布置时应考虑流水线的形式、流水线内工作地的排列方法等问题。

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流水线的形状有直线形、直角形、开口形、环形等,如图2-1所示。

流水线内工作地的排列要符合工艺路线,当工序具有两个以上工作地时,要考虑同一工序工作地的排列方法。一般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偶数个同类工作地时,要考虑采用双列布置,将它们分列在运输路线的两例。但当一个工人看管多台设备时,要考虑使工人移动的距离尽可能短。

流水线的位置涉及到各条流水线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加工部件装配所要求的顺序排列,整体布置要认真考虑物料流向问题,从而缩短路线,减少运输工作量。总之,要注意合理地、科学地进行流水生产过程空间组织。

6.流水线标准计划指示图表的制定

流水线上每个工作地都按一定的节拍重复地生产,所以可制订出流水线的标准计划指示图表,表示出流水线生产的期量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等等,为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连续流水线的标准计划指示图表比较简单,只要规定整个流水线工作的时间与程序就可以了。间断流水线的标准计划指示图表比较复杂,要规定每一工序的各工作地工作的时间与程序。

7.流水线经济效果指标的评价

流水线的经济效果指标主要有,产品产量增加额及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及增长速度,流动资金占用量的节约额,产品成本降低额及降低率,追加投资回收期,年度综合节约额等等。除了上述数量指标外,还要考虑一些不可定量的指标,如劳动条件,环境保护的改善等。

企业应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单一品种流水线设计,所设计的流水线应符合企业的生产要求,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就必须对流水线进行适当的调整、重新设计或直接淘汰。

浅谈精益布局实施步骤.

浅谈精益布局实施步骤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制造企业传统的功能式布局模式日益凸显出其劣势:生产过程中七大浪费严重,在制品大量积压,产品的制造周期长……,造成企业的制造成本高居不下,不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众多企业管理者也在不断思考,企业如何降低库存,缩短制造周期? 针对存在功能式布局模式的制造企业,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实施精益布局,实现企业的流畅制造。那么企业如何实施精益布局?精益布局实施的步骤又是什么呢? 在了解精益布局实施步骤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精益布局。所谓精益布局是以现状布局为基础, 通过消除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上的浪费,来实现5者最佳结合的布局。 精益布局的目的:追求单件流 1.提高工序能力; 2.消除搬运; 3.提高设备使用率; 4.提高空间使用率; 5.减少作业量; 6.作业环境改善。 下面就来谈谈实施精益布局的步骤。首先要了解现状布局,因为现状布局是我们改善的基础。了解现状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调研:现状布局图、物流路线图、工艺流程图,通过充分了解现状,制定改善目标及改善方向。 确定了改善方向后,我们要选定试点区域重点推动。通过试点区域的快速见效以赢得客户的信心与信任。选取试点区域时要对产品产量分析并排序,选择产量大的产品系列,并结合现状布局选择投入少、

见效快的产品系列作为试点。试点区域及改善目标确定后,就要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并与高层沟通,得到高层对项目推动方案的认可,以便在项目推动过程中得到高层对项目的支持。要实现产品的“一个流”生产方式,就要从三个方面调研、分析并优化:第一、布局优化。按照最短路径原则优化工序间的物理位置,为实现工序间紧密衔接提供基础保证。第二、节拍平衡。节拍平衡是实现流动的必要条件。收集各工序的加工信息,包括:节拍,人员,班次,产量需求等信息,掌握各个工序在有效时间下的生产能力、工作量大小和人员配置关系等管理资源的配置结构。首先根据产量需求确定定拍,然后根据定拍与各工序节拍的差异分析,确定瓶颈环节的解决方向。第三、生产异常的分析和解决。工装、模具的切换、设备故障、品质不稳定等因素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紧密衔接,为保证布局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必须通过工装改善等改善方法突破以上不稳定因素带来的生产停滞、等待的浪费,追求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分析及改善,我们针对每个工序的设备、工装、模具、人员、信息等要素进行了重新分布,输出未来布局图。我们需要对比新旧布局的差异,寻找布局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形成改善计划。在实施精益布局前需对布局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减少精益布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各个生产硬件的布局结构和位置确定后,我们需要通过现场改善的思想推动精益布局结构的优化和改善,如:减少动作浪费、等待浪费等。在此过程,我们需要发动员工参与到精益布局的完善过程中,提高精益布局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并不断优化和局部调整,以不断提升企业的作业效率和运行质量。 试点区域布局完成后就需要进行方案的全面推广。在试点推广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布局的产品,即按照20/80原则选择产量大的主要产品进行分析。其次,就要分析其生产工艺,按照工序相同或相似原则进行归类,以便确定布局的流水线数量。第三,分析过程块信息,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DOC33页)

新工厂的精益布局方式 与传统的“以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截然相反,精益工厂布局从顾客开始,然后围绕作业员工来设计工序流动。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先从设备、工装开始,最后再考虑工序的流动。 精益布局的目标是为了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最小化,同时增强现场的目视沟通。以下是评估和设计精益工厂布局的常用工具:?价值流图分析–观察整体的材料和信息流动,理解其内在的关联。?办公布局"意大利面图"–画出员工移动的路线来识别无效的移动。 关系矩阵–识别流程和资源之间的内部顾客和供应商关系从而确定适当的位置。 物流评估–理解在不同顾客需求下工厂中的材料和人力的交通繁忙度。 生产准备流程(3P)–重新评估现存的生产设备,或按照精益流程原则设计新的生产线。??新工厂的布局,应该减少或消除产品和物料的大量搬动时间。此外,若把供料(组装)工序,具体放置在生产线的物料被消耗在下游产品上的装配点上,将会减少搬动和等候时间。 应该为新企业进行一种纸上模拟仿真,将工厂布置成精益结构。用创制一张大纸布局的办法,来开始资源的布局,表明了新精益生产线的所占面积。让团队参与时,所用纸张越大越好。标记出所有不能搬动的物体(“界标”),如电源地沟、房间立柱、排水沟、大型的搬动费用昂贵的设备和其他永久性的建筑结构等。对于每一种确定的资源装备,按照图纸设定比例,准备好同比例尺寸的纸样。 从最靠近顾客的点(通常是发货点)开始向上游工作,把算出的资源装备的纸样,顺着混合产品的流程图进行布局。对可以使搬动量最小,以及使产品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流动最佳化的所有想法,要加以检验。对所有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性夹具、支架和小车,都要制作相应比例的纸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源装备。一定要为所需物料的搬动留出容纳的空间,例如自动装卸车的通道和大型的物料集装箱。要把工位设计得紧凑些,但是对操作人员,要尽可能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最佳生产线的设计必须不受当前遗留的工作流的限制。头脑里要考虑到“界标”,布局时应该在没有障碍的为理想的生产线准备干净的空地上。最佳的布局可能会建议横穿一条现有的通道。通道并不是一种界标!要牢记OSHA(职业安全与卫生条例)的规定,以及环境与安全性的考虑,最佳精益方案的车间场地布局,应该优先于先前任何主观武断的阻塞性布置。?如果钱不成问题,就可搬动任何东西和每一样东西。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些物件的搬动,也许是太昂贵而负担不起的。对于某些搬动来说,从投资的回收看来,搬动到新的地方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具体的实例包括:安装在经过特别工程设计的混凝土底座上的重型车床、污秽而危险的工序、需要特殊通风或维护要求的EPA(工程实践修正)工序,或吵闹的工序等。应该将实用而价格恰当的办法,推荐给最后的生产线设计,以便使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显得通情达理。?在结束布局时,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在完成时,团队的全体成员,都必须同意新的生产线的设计。程序指导委员会还必须对新的精益生产线的布局,给予批准和签字。然后,应该把采用资源装备的纸样所进行的纸张布局,转变为一张正式的企业布置图,这通常要由生产或设备工程师,使用CAD系统来进行。根据最后的布局,必须制订安装生产线的设备计划。这通常涉及风道的设置和电线的布线、钳工桌的重新搬动,以及和索具公司和其他承包人签合同等。如果新的布局需要生产关停一段时间,也必须对关停和重新布局制订计划。 工场规划布局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模式,还是要看我们的具体情况,以下思路仅供参考: 1:基本思路(以流水线、或形成一个流生产型态为例子) 1)确定厂房的平面图(尺寸); 2)产品的工艺流程图、生产线布置图、生产单元布置图、周转库(店铺)布置图、成品库布置图、原料库等(布置图均核算占用面积); 3)确定车间大物流、分割生产单元位置、确定车间通道及物流方式(笔直流为宜); 4)按分割好的位置、物流型态,摆放生产单元(一条线一条线的布置)、店铺布置; 5)核算车间能耗(水、电、气、油等),规划设计总桥架,生产线桥架,按桥架要求施工;

精益生产精益布局

第五章:精益布局 第一节:企业布局概论 第一节:企业布局概论 企业在前期硬件投入和后期经营运行过程都需要科学的策划和统筹,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及未来的产品要求对工具、设备、工艺、平面布置进行重新规划和持续改进,以达到制造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的改善,这种改善的运作体系就是工艺、工程规划。 但是很多企业工艺、工程规划本身先天性不足,导致企业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出现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比如某企业的场地规划状态如图5-1 所示: 图5-1 工艺工程规划问题示意图 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先天工艺工程规划的不合理而直接导致的结果,他们经常会采取功能式布局或直肠式布局模式,导致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场地拥挤、物流混乱等,孤岛现象层出不穷。 另外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经常会投入一些工装、设备和其他硬件设施,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见缝插针,导致企业在硬件投入过程中是以能够“挤得下”为目标,从而没有从系统的工艺流程结构来考虑企业的物流状态和 生产组织方式,导致企业生产制造问题多多,七大浪费的现象在现场随处可见,而企业似乎又无能为力去解决。

我们来看一家企业的生产现场布局结构模拟图5-2所示: 图5-2 传统布局结构运行示意图 通过对企业的现状布局结构进行改善,分析过程的七大浪费环节,建立一个流畅、精益的布局规划,从而为企业实现单件流模式提供条件,如图5-3所示。 图5-3 现代布局结构运行示意图 精益专家解析: 传统布局结构没有考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路线的紧密程度和生产组织过程中的流动要求,严重制约着企业精益物流的运行和精益制造模式的

建立,对企业生产制造现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现场混乱不堪、物流资源耗费巨大、场地拥挤无序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单件流”的实现,整个制造周期由于传统的布局结构而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企业可以用“单件流”的思想实现企业现场精益布局来克服企业制造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 【读书心得】 第二节: 传统布局解析 国内很多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建立之初才组建起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比较特殊,没有激烈的竞争压力,产品系列比较单一,生产规模比较小,在公司筹建的过程中没有对设备、厂房等硬件的配置和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在企业不断成长过程中,通过硬件填补的方式发展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很多企业还没有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苏醒过来,保持传统的制造模式和布局结构,他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呢? 为了更好把现代的精益化布局方式导入近来,我们先来了解传统布局结构的方式和特点,需要对不同的工厂可能采取不同的生产布局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对比加强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常见的查布局结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集群导向的功能式布局 集群导向的功能式布局是将加工工艺相似的产品或设备全部摆放在一个区域内,集中进行加工操作,模拟图5-4所示。 例如,将钳工的设备、车工的设备和铣工的设备分门别类摆在一起。在集群导向布局方式下,有利于产品的大批量加工。但是,这种布局必然带来大规模的在制品库存,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尤为不利。

版图LAYOUT布局经验总结94条

layout布局经验总结 布局前的准备: 1 查看捕捉点设置是否正确.08工艺为0.1,06工艺为0.05,05工艺为0.025. 2 Cell名称不能以数字开头.否则无法做DRACULA检查. 3 布局前考虑好出PIN的方向和位置 4 布局前分析电路,完成同一功能的MOS管画在一起 5 对两层金属走向预先订好。一个图中栅的走向尽量一致,不要有横有竖。 6 对pin分类,vdd,vddx注意不要混淆,不同电位(衬底接不同电压)的n井分开.混合信号的电路尤其注意这点. 7 在正确的路径下(一般是进到~/opus)打开icfb. 8 更改cell时查看路径,一定要在正确的library下更改,以防copy过来的cell是在其他的library下,被改错. 9 将不同电位的N井找出来. 布局时注意: 10 更改原理图后一定记得check and save 11 完成每个cell后要归原点 12 DEVICE的个数是否和原理图一至(有并联的管子时注意);各DEVICE的尺寸是否和原理图一至。一般在拿到原理图之后,会对布局有大概的规划,先画DEVICE,(DIVECE 之间不必用最小间距,根据经验考虑连线空间留出空隙)再连线。画DEVICE后从EXTRACTED中看参数检验对错。对每个device器件的各端从什么方向,什么位置与其他物体连线必须先有考虑(与经验及floorplan的水平有关). 13 如果一个cell调用其它cell,被调用的cell的vssx,vddx,vssb,vddb如果没有和外层cell连起来,要打上PIN,否则通不过diva检查.尽量在布局低层cell时就连起来。 14 尽量用最上层金属接出PIN。 15 接出去的线拉到cell边缘,布局时记得留出走线空间. 16 金属连线不宜过长; 17 电容一般最后画,在空档处拼凑。 18 小尺寸的mos管孔可以少打一点. 19 LABEL标识元件时不要用y0层,mapfile不认。 20 管子的沟道上尽量不要走线;M2的影响比M1小. 21 电容上下级板的电压注意要均匀分布;电容的长宽不宜相差过大。可以多个电阻并联. 22 多晶硅栅不能两端都打孔连接金属。 23 栅上的孔最好打在栅的中间位置. 24 U形的mos管用整片方形的栅覆盖diff层,不要用layer generation的方法生成U形栅. 25 一般打孔最少打两个 26 Contact面积允许的情况下,能打越多越好,尤其是input/output部分,因为电流较大.但如果contact阻值远大于diffusion则不适用.传导线越宽越好,因为可以减少电阻值,但也增加了电容值. 27 薄氧化层是否有对应的植入层 28 金属连接孔可以嵌在diffusion的孔中间.

浅谈精益生产

浅谈精益生产 44130520 物流工程姚博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市场进入了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这就要求工业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在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战胜美国之后,丰田生产方式随后被管理专家深入研究并称之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开始风靡全球。本文将从精益生产管理的理念和如何推动生产实施要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精益生产的内涵 精益生产(LP, Lean Production),即通过持续改进措施,识别和消除所有产品和服务中的浪费/非增值型作业的系统方法。词取“精”字中的完美、周密、高品质和“益”字中的利和增加,更有“精益求精”的含义。其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组织耗时五年对日本等国汽车工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后总结出来的生产方式,故又名“丰田生产式”。丰田汽车公司于1937年成立,年产量仅4000辆汽车,到了1982年,人均产量却达到了55辆,人均利润达14000美元,是美国通用公司的10 倍,到2006 年的赢余高达140 亿美元,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赢利总和还高。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其基本思想是:旨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因此,精益生产方式也称为准时制生产方式、适时生产方式或看板生产方式。 二、精益生产的管理原则 1.消除浪费 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浪费为: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等。 2.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 管理大师戴明说:“员工只须对15%的问题负责,另外85%归咎于制度流程。”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改进流程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

PCBLayout布局布线基本规则

布局: 1、顾客指定器件位置是否摆放正确 2、BGA与其它元器件间距是否≥5mm 3、PLCC、QFP、SOP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间距是否≥2.5 mm 4、PLCC、QFP、SOP与Chip 、SOT之间间距是否≥1.5 mm 5、Chip、SOT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的间距是否≥0.3mm 6、PLCC表面贴转接插座与其它元器件的间距是否≥3 mm 7、压接插座周围5mm范围内是否有其他器件 8、Bottom层元器件高度是否≤3mm 9、模块相同的器件是否摆放一致 10、元器件是否100%调用 11、是否按照原理图信号的流向进行布局,调试插座是否放置在板边 12、数字、模拟、高速、低速部分是否分区布局,并考虑数字地、模拟地划分 13、电源的布局是否合理、核电压电源是否靠近芯片放置 14、电源的布局是否考虑电源层的分割、滤波电容的组合放置等因素 15、锁相环电源、REF电源、模拟电源的放置和滤波电容的放置是否合理 16、元器件的电源脚是否有0.01uF~0.1uF的电容进行去耦 17、晶振、时钟分配器、VCXO\TCXO周边器件、时钟端接电阻等的布局是否合理 18、数字部分的布局是否考虑到拓扑结构、总线要求等因素 19、数字部分源端、末端匹配电阻的布局是否合理 20、模拟部分、敏感元器件的布局是否合理 21、环路滤波器电路、VCO电路、AD、DA等布局是否合理 22、UART\USB\Ethernet\T1\E1等接口及保护、隔离电路布局是否合理 23、射频部分布局是否遵循“就近接地”原则、输入输出阻抗匹配要求等 24、模拟、数字、射频分区部分跨接的回流电阻、电容、磁珠放置是否合理 外形制作: 1、外形尺寸是否正确? 2、外形尺寸标注是否正确? 3、板边是否倒圆角≥1.0mm 4、定位孔位置与大小是否正确 5、禁止区域是否正确 6、Routkeep in距板边是否≥0.5mm 7、非金属定位孔禁止布线是否0.3mm以上 8、顾客指定的结构是否制作正确 规则设置: 1、叠层设置是否正确? 2、是否进行class设置 3、所有线宽是否满足阻抗要求? 4、最小线宽是否≧5mil 5、线、小过孔、焊盘之间间距是否≥6mil,线到大过孔是否≥10mil

第五章:精益生产--精益布局

第五章:精益生产--精益布局 第五章:精益布局第一节:企业布局概论 第一节:企业布局概论 企业在前期硬件投入和后期经营运行过程都需要科学的策划和统筹,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及未来的产品要求对工具、设备、工艺、平面布置进行重新规划和持续改进,以达到制造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的改善,这种改善的运作体系就是工艺、工程规划。 但是很多企业工艺、工程规划本身先天性不足,导致企业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出现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比如某企业的场地规划状态如图5-1所示: 图5-1 工艺工程规划问题示意图 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先天工艺工程规划的不合理而直接导致的结果,他们经常会采取功能式布局或直肠式布局模式,导致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场地拥挤、物流混乱等,孤岛现象层出不穷。 另外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经常会投入一些工装、设备和其他硬件设施,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见缝插针,导致企业在硬件投入过程中是以能够“挤得下”为目标,从而没有从系统的工艺流程结构来考虑企业的物流状态和生产组织方式,导致企业生产制造问题多多,七大浪费的现象在现场随处可见,而企业似乎又无能为力去解决。

我们来看一家企业的生产现场布局结构模拟图5-2所示: 图5-2 传统布局结构运行示意图 通过对企业的现状布局结构进行改善,分析过程的七大浪费环节,建立一个流畅、精益的布局规划,从而为企业实现单件流模式提供条件,如图5-3所示。 图5-3 现代布局结构运行示意图 精益专家解析: 传统布局结构没有考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路线的紧密程度和生产组织过程中的流动要求,严重制约着企业精益物流的运行和精益制造模式的建立,

对企业生产制造现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现场混乱不堪、物流资源耗费巨大、场地拥挤无序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单件流”的实现,整个制造周期由于传统的布局结构而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企业可以用“单件流”的思想实现企业现场精益布局来克服企业制造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 【读书心得】 第二节: 传统布局解析 国内很多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建立之初才组建起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比较特殊,没有激烈的竞争压力,产品系列比较单一,生产规模比较小,在公司筹建的过程中没有对设备、厂房等硬件的配置和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在企业不断成长过程中,通过硬件填补的方式发展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很多企业还没有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苏醒过来,保持传统的制造模式和布局结构,他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呢, 为了更好把现代的精益化布局方式导入近来,我们先来了解传统布局结构的方式和特点,需要对不同的工厂可能采取不同的生产布局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对比加强我们的认识和理解。 企业常见的查布局结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集群导向的功能式布局 集群导向的功能式布局是将加工工艺相似的产品或设备全部摆放在一个区域内,集中进行加工操作,模拟图5-4所示。 例如,将钳工的设备、车工的设备和铣工的设备分门别类摆在一起。在集群导向布局方式下,有利于产品的大批量加工。但是,这种布局必然带来大规模的在制品库存,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尤为不利。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终审稿)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新工厂的精益布局方式 与传统的“以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截然相反,精益工厂布局从顾客开始,然后围绕作业员工来设计工序流动。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先从设备、工装开始,最后再考虑工序的流动。精益布局的目标是为了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最小化,同时增强现场的目视沟通。以下是评估和设计精益工厂布局的常用工具: 价值流图分析–观察整体的材料和信息流动,理解其内在的关联。办公布局 "意大利面图"–画出员工移动的路线来识别无效的移动。关系矩阵–识别流程和资源之间的内部顾客和供应商关系从而确定适当的位置。物流评估–理解在不同顾客需求下工厂中的材料和人力的交通繁忙度。生产准备流程(3P)–重新评估现存的生产设备,或按照精益流程原则设计新的生产线。新工厂的布局,应该减少或消除产品和物料的大量搬动时间。此外,若把供料(组装)工序,具体放置在生产线的物料被消耗在下游产品上的装配点上,将会减少搬动和等候时间。应该为新企业进行一种纸上模拟仿真,将工厂布置成精益结构。用创制一张大纸布局的办法,来开始资源的布局,表明了新精益生产线的所占面积。让团队参与时,所用纸张越大越好。标记出所有不能搬动的物体(“界标”),如电源地沟、房间立柱、排水沟、大型的搬动费用昂贵的设备和其他永久性的建筑结构等。对于每一种确定的资源装备,按照图纸设定比例,准备好同比例尺寸的纸样。从最靠近顾客的点(通常是发货点)开始向上游工作,把算出的资源装备的纸样,顺着混合产品的流程图进行布局。对可以使搬动量最小,以及使产品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流动最佳化的所有想法,要加以检验。对所有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性夹具、支架和小车,都要制作相应比例的纸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源装备。一定要为所需物料的搬动留出容纳的空间,例如自动装卸车的通道和大型的物料集装箱。要把工位设计得紧凑些,但是对操作人员,要尽可能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最佳生产线的设计必须不受当前遗留的工作流的限制。头脑里要考虑到“界标”,布局时应该在没有障碍的为理想的生产线准备干净的空地上。最佳的布局可能会建议横穿一条现有的通道。通道并不是一种界标!要牢记OSHA(职业安全与卫生条例)的规定,以及环境与安全性的考虑,最佳精益方案的车间场地布局,应该优先于先前任何主观武断的阻塞性布置。如果钱不成问题,就可搬动任何东西和每一样东西。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些物件的搬动,也许是太昂贵而负担不起的。对于某些搬动来说,从投资的回收看来,搬动到新的地方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具体的实例包括:安装在经过特别工程设计的混凝土底座上的重型车床、污秽而危险的工序、需要特殊通风或维护要求的EPA(工程实践修正)工序,或吵闹的工序等。应该将实用而价格恰当的办法,推荐给最后的生产线设计,以便使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显得通情达理。在结束布局时,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在完成时,团队的全体成员,都必须同意新的生产线的设计。程序指导委员会还必须对新的精益生产线的布局,给予批准和签字。然后,应该把采用资源装备的纸样所进行的纸张布局,转变为一张正式的企业布置图,这通常要由生产或设备工程师,使用CAD 系统来进行。根据最后的布局,必须制订安装生产线的设备计划。这通常涉及风道的设置和电线的布线、钳工桌的重新搬动,以及和索具公司和其他承包人签合同等。如果新的布局需要生产关停一段时间,也必须对关停和重新布局制订计划。 工场规划布局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模式,还是要看我们的具体情况,以下思路仅供参考: 1:基本思路(以流水线、或形成一个流生产型态为例子) 1)确定厂房的平面图(尺寸); 2)产品的工艺流程图、生产线布置图、生产单元布置图、周转库(店铺)布置图、成品库布置图、原料库等(布置图均核算占用面积); 3)确定车间大物流、分割生产单元位置、确定车间通道及物流方式(笔直流为宜); 4)按分割好的位置、物流型态,摆放生产单元(一条线一条线的布置)、店铺布置; 5)核算车间能耗(水、电、气、油等),规划设计总桥架,生产线桥架,按桥架要求施工; 6)期间还要关注车间排污、排气、车间辅助设施位置等(如计量室、车间现场办公室、设备保全备品室、模具库房、模具保全区域、车间垃圾废料置场等)。

IE七大手法、精益生产

IE七大手法 一、IE人员主要从事的七个方向,它们是: 1.研究与开发管理; 2.生产系统设计与控制; 3.效率工程; 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5.实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6.工业卫生与安全; 7.人力资源管理。 二、基础IE里的东西: IE手法包括:方法研究(程序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布置研究,Line Balance等,但好象不够七个。在现场IE里,IE七大手法包括:程序分析、动作分析,搬运分析,动作经济原则,作业测定,布置研究,Line Balance。 三、台湾公司教材里面的 1、工程分析。 2、搬运工程分析。 3、运动分析(工作抽查 work sampling) 4、生产线平衡。 5、动作分析。 6、动作经济原则。 7、工厂布置的改善。 四、其它的各种说法 1、IE七大手法为:作业分析、程序分析(运用ECRS技巧)、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时间分析、稼动分析、布置搬动分析、生产线平衡 2、七大手法:流程分析法、动作分析法、动作经济原则、时间研究、工作抽查法、人机配置法、工作简化法 3、七大手法:动作改善法(动改法)、防止错误法(防错法)、5*5W1H法(五五法)、双手操作法(双手法)、人机配合法(人机法)、流程程序法(流程法)、工作抽样法(抽样法) 4、七大手法:程序分析、时间分析、动作分析、流水线分析、稼动分析、物料分析、环境分析。 知识和方法是从不停总结中出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运用各种知识,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分析以及不断的总结。从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和实践可行性等各种原则制作出标准以供后来者学习和运用。我发现国外并没有IE七大手法的说法(也许是我没有找到),那么IE七大手法必定是我们国人所造,我们需要IE 七大手法吗?当然需要,这也许是我们国内IE自己人走出IE基础的第一步。虽然我们用的手法基本都是国外创造的手法,但是我们加以总结,对于我们工作学习来说,有一个准确的IE七大手法,我们更加容易掌握和使用。加以总结,使得这些手法更加的适合我国的企业实际情况的运用,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IE七大手法没有定论,上面的IE七大手法基本是各自的运用而产生的,那么你所在的企业都用到了那些IE的方法总结出一个IE七大手法呢?IE七大手法没有定义,你是否可以给IE七大手法下个定义呢?如何给IE七大手法下定义呢?我想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IE七大手法所使用的范围(生产、质量、品质、服务等) 2、 IE七大手法的施用对象(5M1E) 3、 IE七大手法使用的主要途径 4、 IE七大手法的功能作用 5、 IE七大手法的目的、目标 6、 IE七大手法的原理

精益生产布局改善-组装二车间布局改善

精益生产布局改善-组装二车间布局改善

精益生产布局改善 -----组装二车间布局改善 精益生产是消灭浪费,降低价格和扩大产品需求的途径,其中心思想可概述为五个原则:精确地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出每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不间断地流动;让用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永远追求尽善尽美。清楚地了解这些原则,然后将这些原则加以试行,管理人员就可以充分利用精益技术,并可以保持稳定发展。唯一问题是,我们是否是一位准备好要实现精益飞跃的人? LBE的人一直在向精益生产方向努力,经历4个月时间,由现场工艺主导,在现场工装和生产部门的努力协作下,对组装小车间完成了布局优化改善,节省了空间、搬运距离和行走距离,减少了浪费。 改善要点: 1.激光打标区域改善:

3.组装小车间质检、领班办公区域改善: 小车间南边通道为成品入库的主通道,质检、领班办公区占用通道,使通道木拍成品运输不方便,改进后将办公区移至High end小屋前面,将主通道向南移,紧挨墙面立柱,保证通道宽度情况下,每排生产线增加1个工作台。 4.P$S区域生产工作台和物料区域改善: 上料通道与员工生产通道在同侧,上料不方便;工作台为坐式工作台下无备料件放置区域,生产使用原料与备料件同放 置在通道上,人员行走及不方便;流水线工作台与组件工作台 混杂在一起,生产时料流方向不清晰;组件区域距流水线较远,组件生产和使用造成重叠搬运;成品木拍占用生产线区域,使 生产线工位减少。 针对P$S以上问题点,经过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以下目标:(1)更换工作台,由坐式作业改为走动式作

业;(2)上料与生产通道分开;(3)改进工艺路径和设备布局,使组件区域与流水线区域分开;(4)设立一条机动线,利于 Lexus和P&S线柔性生产。 5.焊接区域工作台和物料区域改善: 工作台高度较低,物料放置在通道上,通道堵塞。物料通道和人行通道没有分开,上料员需在员工背后上料,上料不方便。改善:购买可调座椅,加高工作台,使人员操作更加方便。与研发部协商,工装柜后移500mm,以增加1条上料通道(800mm)。 6.组装小车间工装、C件物料架的改善: 小车间主要产品为Lexus系列和P&S系列,原工装架的位置不合理,距Lexus生产区域较远,且两种系列的工装混合放置,工装搬运和管理不便。改善:将旧工装物料架淘汰并购买统一的白色物料架,将原质检、领班办公区改为Lexus专属工装区,将Lexus系列和P&S 系列的工装分别放置在各自生产区域旁,节省搬运距离,方便工装管理。

传统工厂布局向新工厂精益规划布局设计的转变过程

传统工厂布局向新工厂精益规划布局设计的转变过程 传统的工厂布局设计没有考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路线的紧密程度和生产组织过程中的流动要求,严重制约着企业精益物流的运行和精益制造模式的建立,对企业生产制造现场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现场混乱不堪、物流资源耗费巨大、场地拥挤无序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单件流”的实现,整个制造周期由于传统的布局结构而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从传统工厂布局向新工厂精益规划布局设计的转变,要从以下9个步骤进行推进: 1、PQ分析 根据产品的销售预测,分析未来1年的产品产量占比情况,然后依据2/8原则,进行分类; 2、产品工艺分析 将步骤1得到的产品按照制造工艺、工艺路径进行产品分类; 3、产能分析 对步骤2中各类产品结合C/T、CO、DT等进行产能分析,得出各类产品单机产能; 4、产品物流动线分析 结合产品分类、存量、面积、运输距离、地理位置等进行物流路线分析,画出动线图,并对识别其中的改善机会,优化物流动线;

5、确定设备需求数量 综合产品分类、单机产能、物流动线图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设备需求的种类及数量; 6、确定产线的数量 结合得出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预测,确定其生产线的数量,并给出各条产线的产能对比; 7、制定初步布局方案 综合得出生产线数量,依据工厂实际面积及物理位置情况,制定出产线布局、工厂布局、整体物流动线图、机器清单等; 8、优化布局 将其他部门的活动与初步布局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得到最终优化布局; 9、数据对比 从生产车间面积、过程存量、生产前置时间、单间产品运送距离等进行现状与新方案对比; 来源:天行健咨询

如何为新工厂的精益生产布局

如何为新工厂的精益生产布局 总结:新工厂首先必须规划好一个恰当的精益生产环境,应该将实用而价格恰当的办法,做一个最后的生产线设计,以便使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 精益布局的目标是为了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最小化,同时增强现场的目视沟通。以下5个工具是评估和设计精益工厂布局的常用工具: 1,价值流图分析——观察整体的材料和信息流动,理解其内在的关联。 2,办公布局"意大利面图"–画出员工移动的路线来识别无效的移动。 3,关系矩阵–识别流程和资源之间的内部顾客和供应商关系从而确定适当的位置。 4,物流评估–理解在不同顾客需求下工厂中的材料和人力的交通繁忙度。 5,生产准备流程(3P) ——重新评估现存的生产设备,或按照精益流程原则设计新的生产线。 与传统的“以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截然相反,精益工厂布局从顾客开始,然后围绕作业员工来设计工序流动。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先从设备、工装开始,最后再考虑工序的流动。 新工厂的布局,应该减少或消除产品和物料的大量搬动时间。此外,若把供料(组装)工序,具体放置在生产线的物料被消耗在下游产品上的装配点上,将会减少搬动和等候时间。 应该为新企业进行一种纸上模拟仿真,将工厂布置成精益结构。用创制一张大纸布局的办法,来开始资源的布局,表明了新精益生产线的所占面积。让团队参与时,所用纸张越大越好。标记出所有不能搬动的物体(“界标”),如电源地沟、房间立柱、排水沟、大型的搬动费用昂贵的设备和其他永久性的建筑结构等。对于每一种确定的资源装备,按照图纸设定比例,准备好同比例尺寸的纸样。 从最靠近顾客的点(通常是发货点)开始向上游工作,把算出的资源装备的纸样,顺着混合产品的流程图进行布局。对可以使搬动量最小,以及使产品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流动最佳化的所有想法,要加以检验。对所有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性夹具、支架和小车,都要制作相应比例的纸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源装备。一定要为所需物料的搬动留出容纳的空间,例如自动装卸车的通道和大型的物料集装箱。要把工位设计得紧凑些,但是对操作人员,要尽可能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如果钱不成问题,就可搬动任何东西和每一样东西。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些物件的搬动,也许是太昂贵而负担不起的。对于某些搬动来说,从投资的回收看来,搬动到新的地方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具体的实例包括:安装在经过特别工程设计的混凝土底座上的重型车床、污秽而危险的工序、需要特殊通风或维护要求的EPA(工程实践修正)工序,或吵闹的工序等。应该将实用而价格恰当的办法,推荐给最后的生产线设计,以便使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显得通情达理。 最佳生产线的设计必须不受当前遗留的工作流的限制。头脑里要考虑到“界标”,布局时应该在没有障碍的为理想的生产线准备干净的空地上。最佳的布局可能会建议横穿一条现有的通道。通道并不是一种界标!要牢记OSHA(职业安全与卫生条例)的规定,以及环境与安全性的考虑,最佳精益方案的车间场地布局,应该优先于先前任何主观武断的阻塞性布置。 在结束布局时,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在完成时,团队的全体成员,都必须同意新的生产线的设计。程序指导委员会还必须对新的精益生产线的布局,给予批准和签字。然后,应该把采用资源装备的纸样所进行的纸张布局,转变为一张正式的企业布置图,这通常要由生产或设备工程师,使用CAD系统来进行。根据最后的布局,必须制订安装生产线的设备计划。这通常涉及风道的设置和电线的布线、钳工桌的重新搬动,以及和索具公司和其

精益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精益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主办单位: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12月24-25日深圳 培训费用:3800元/位(含培训费、讲义费、午餐、茶水费、奖品、税费、笔记本) 【课程背景】 ◆丰田公司一部汽车平均赚取2000美金;同期通用公司平均每部车赚200美金。10倍,为什么整整相差10倍? ◆善于反思与学习的美国由麻省理工学院,投入5年时间与众多一流学者,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研究与总结,提出的一种生产管理新思想: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这种核心是消灭一切“浪费”的思想,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流线化、TPM、看板管理、IE技术等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精益生产究竟是什么?究竟在做什么? ◆理解错误可能从初始就导致了应用的失败。“理不明则行不正”,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对精益的实现生死攸关,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十年后的市场地位。 【课程目标】 ◆掌握精益生产的核心原理及思想精髓,如何通过推行精益生产来提升经营业绩; ◆学习精益价值流(VSM)图,从精益价值流切入剖析工厂制造成本,掌握通过精益价值流改善缩短制造周期的方法; ◆学习精益生产常用工具:价值流图、现场七大浪费、SMED等,价值分析及浪费识别的工具、方法,通过运用消除浪费的工具即刻提升生产效率30% ◆掌握建立拉动式(PULL)生产系统的方法,通过拉动式生产实施降低库存50%,大幅缩短制造周期; ◆学习如何通过单元化生产(CELL PRODUCTION)实施化解多品种少批量给企业带来的困惑; ◆掌握快速换线SMED的精髓及实施步骤,全面提高设备整体效率(OEE),彻底降低设备成本; ◆精益生产的价值体现:精益生产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分析,制造业如何通过精益生产的有效实施提升核心竞争力; ◆精益生产成功实施的管理基础:精益生产要求下的的计划物控(PMC)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生产现场管理体系;IE工程支持体系分析; ◆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技巧:精益生产项目推行组织设计;项目的策划与计划;精益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精益生产项目负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培训形式】 ◆世界及国内著名企业通过推行精益生产降低成本的改善案例分享; ◆课程内容实战性,技术性强,寓理论于实战方法中,课堂生动,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演练管理技术,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课程大纲】 一. 精益生产基础

如何做好新工厂生产线精益布局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a3833781.html, 如何做好新工厂生产线精益布局 关于新工厂来说.实施精益生产首先要做好生产线的规划,老工厂亦是如此,生产线单元化能给出产带来有力的改变,下面是精益生产咨询公司整理的以下优点: 一、生产周期受控 因为拼装的整个链条信息统一,即从开始的零部件到最终的产品由一个小单元完成,生产信息受控,生产周期随之受控,而且因为使用了“一个流”的方法,生产周期随之大大缩短。 二、工作浪费减少 在重新设计生产线时充沛使用IE技能,使用MODE法,对生产岗位的工作台进行人性化设计,减少了很多工作浪费发作的本源,随之是工作过程中的浪费大大减少,提高了工作功率。 三、转产应变能力提高 一个人或几个人构成一条单元生产线,许许多多的单元线构成公司的拼装车间,可一起对应多个类型商品的生产。同时因为单元线较短,商品换型的时刻也随之削减,增强了转产应变能力。 四、消除了搬运浪费,生产进程目视化,减少质量隐患 消除了过程库存,同时也就消除了作业搬运及商品生产进程中不断调换生产环境的问题,使商品的整个工作进程直接简略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便于公司内部品管人员的监督,为有用操控公司商品质量提高了基础。 五、半成品库存消除 每个商品均在一条单元线上完结所有的拼装进程,消除了半成品库存的表象。 客户:生产线单元化能减少WIP和交给周期,并能更快相应客户的更改和需求. 公司: ①在坚持灵活性和可靠性的一起,答应最大程度地使用空间和资源以使成本最小化; ②能够实现制作的目视管理; 员工:①减少疲劳,简化工作流程和有用减少输送。②清楚地指定安全地重复生产高质量商品的加工技术。 来源:天行健咨询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

新工厂的精益布局方式 与传统的“以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截然相反,精益工厂布局从顾客开始,然后围绕作业员工来设计工序流动。资产为核心的布局方式先从设备、工装开始,最后再考虑工序的流动。 精益布局的目标是为了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最小化,同时增强现场的目视沟通。以下是评估和设计精益工厂布局的常用工具: 价值流图分析–观察整体的材料和信息流动,理解其内在的关联。 办公布局 "意大利面图"–画出员工移动的路线来识别无效的移动。 关系矩阵–识别流程和资源之间的内部顾客和供应商关系从而确定适当的位置。 物流评估–理解在不同顾客需求下工厂中的材料和人力的交通繁忙度。 生产准备流程(3P)–重新评估现存的生产设备,或按照精益流程原则设计新的生产线。 新工厂的布局,应该减少或消除产品和物料的大量搬动时间。此外,若把供料(组装)工序,具体放置在生产线的物料被消耗在下游产品上的装配

点上,将会减少搬动和等候时间。 应该为新企业进行一种纸上模拟仿真,将工厂布置成精益结构。用创制一张大纸布局的办法,来开始资源的布局,表明了新精益生产线的所占面积。让团队参与时,所用纸张越大越好。标记出所有不能搬动的物体(“界标”),如电源地沟、房间立柱、排水沟、大型的搬动费用昂贵的设备和其他永久性的建筑结构等。对于每一种确定的资源装备,按照图纸设定比例,准备好同比例尺寸的纸样。 从最靠近顾客的点(通常是发货点)开始向上游工作,把算出的资源装备的纸样,顺着混合产品的流程图进行布局。对可以使搬动量最小,以及使产品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流动最佳化的所有想法,要加以检验。对所有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性夹具、支架和小车,都要制作相应比例的纸样,虽然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源装备。一定要为所需物料的搬动留出容纳的空间,例如自动装卸车的通道和大型的物料集装箱。要把工位设计得紧凑些,但是对操作人员,要尽可能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最佳生产线的设计必须不受当前遗留的工作流的限制。头脑里要考虑到“界标”,布局时应该在没有障碍的为理想的生产线准备干净的空地上。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方法【详细版】

新工厂精益布局规划方法【详细版】 一、工厂总体布局规划 工厂总体布局规划是制造业工厂设施规划的核心,也是物流系统规划的重要环节。除了传统的经验做法外,主要有摆样法、数学模型法、图解法、系统布置设计SLP法等。 1、摆样法 该方法是最早的布局方法,它利用二维平面比例模拟方法,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样片在同一比例的平面图上表示设施系统的组成、设施、设备或活动,通过相互关系分析,调整样片位置可得到较好的布置方案。该方法适用于较简单的布局设计,对复杂的系统就不能十分准确,而且花费时间较多。 2、数学模型法 该方法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中模型优化技术(如线性规划、随机规划、多目标规划、运输问题等)研究最优布局方案,提供系统布置的精确性。但是数学模型的求解困难,但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帮助人们解决设施布置的复杂任务。 3、图解法 该方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有螺旋规划、简化布置规划及运输行程图等具体方法。

其优点在于将摆样法和数学模型法结合起来应用,但现在实践中应用得较少。 4、系统化布置设计SLP法 该方法是最具代表性的布局方法,它使工厂布置设计从定性阶段发展到定量阶段,是当前布局设计的主流方法。 二、系统化布置设计SLP法 系统化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是典型的分析设计法,是美国人R.缪瑟(R.Muther)在总结了大量工厂布置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设施规划方法。SLP法的程序布置具体程序如下: 1、准备原始资料 主要是通过充分讨论和研究,对作业单位进行合理的划分。 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针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分析是布置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物流强度等级及物流相关表来表示;作业单位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可以用量化的关系密级及相互关系来表示。在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简单加权的方法将物流相关表及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表综合成综合相互关系表。 3、绘制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在分析了物流—活动范围相互关系后,根据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将活动范围和工序展示在线图上,得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称拓扑关系,称为活动范围关联线图。 4、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 在实际的设施布置设计过程中,受到现有厂房或可利用土地面积与形状的限制等,而不得不把需要的面积与可利用的面积结合起来权衡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