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方案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

实施方案

申报专业物流管理

所属专业大类管理大类

项目负责人郑志丽

项目联系人马俊鹏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471

手机号码139********

电子邮箱Majunpeng2011@https://www.doczj.com/doc/773806306.html,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2-5-15

目录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3)

1.1 专业建设背景.......... (3)

1.1.1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物流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3)

1.1.2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 (4)

1.2 专业建设基础 (4)

1.2.1 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 (4)

1.2.2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5)

1.2.3 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5)

1.2.4 加大投入、校企共建,实践育人环境逐步完善 (7)

第二部分建设思路与目标 (6)

2.1 建设思路 (6)

2.2 建设目标 (7)

2.2.1 “校企合作、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9)

2.2.2“宽平台、重实际”的专业课程体系 (9)

2.2.3“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实习就业平台 (10)

第三部分重点建设内容 (8)

3.1 培养方案实施情况及调整 (11)

3.1.1 培养方案实施情况 (12)

3.2依托行业企业,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12)

3.2.1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13)

3.2.2 全面推进道德素质教育 (10)

3.2.3 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实施双证融通,推行“双证书”制度 (12)

3.2.5 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发岗位课程模块 (13)

3.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训实习条件 (17)

3.3.1创建工学结合的公司化实训模式 (23)

3.3.2与企业共建社会化物流服务公司................................ .24 3.3.3改造现有的实训室,实现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 .25 3.3.4加大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步伐 (26)

3.3.5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27)

3.5建设教学团队,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素质”优秀教学团队 (28)

3.5.1 构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28)

3.5.2落实培养措施,完善培养机制 (29)

第四部分建设进度与预期目标 (29)

第五部分建设经费预算 (31)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1.1 专业建设背景

1.1.1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物流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

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11年的17.8%,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二”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

1.1.2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

为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将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长、产品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等短板,自治区党委适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动全区经济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自治区明确提出了加快把物流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要求,努力把内蒙古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现代物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几年自治区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1.2 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创建于2006年,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与经验摸索,尤其是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训室、ERP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的建成,使得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实训条件,以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突出优势和特色。

1.2.1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

与创维集团、金碟公司、伊利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以校内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为依托,逐步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

生按学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由系部统一安排到企业实际参观学习,实现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相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核心技能课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即适应工作环境,并能掌握大部分专业技能,就业时实现与企业无缝接轨。

1.2.2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通过与企业交流,了解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物流解决方案、物流规划及人员培训等项目,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职业意识,以提高职业能力;三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企业课程,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等内容安排到生产管理一线,由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讲授,安排学生进行现场实训,以实际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作为考核依据,实现教学与实践应用的零距离对接,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2.3 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18名。专任教师中教授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1.2%;15名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2人,比例为80%;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达81.3%。兼职教师中高级工程师2人,硕士2人,学士8人,其中特聘专家1人。专业教学团队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

普遍好评。

1.2.4 加大投入、校企共建,实践育人环境逐步完善

教学实验条件在国内同类院校的相近专业中居于先进水平。我院目前已经建成ERP、配送中心、物流信息技术等多个物流实训室,供教学和实验实训使用。同时,教室全部配备有投影设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实践环境,每学期学生都要进行两周的物流相关岗位的实训,通过实训、实习,学生在就业前就已具备了培养目标中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第二部分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2.1 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紧贴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信息化”特色的现代管理类专业教学基地,与学院其它专业相融互补,扩大学院的专业支撑面,丰富学校的办学内容,满足学生灵活多样的就业需要。达到在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中办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就业好,为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贡献。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念,面向内蒙古自治区物流行业,深入学习与研究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施人才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培养职业能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完善顶岗实习过程考核与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贯穿

整个培养过程的素质教育体系。

2.2 建设目标

2.2.1“校企合作、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学院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形式、定期与不定期地对物流企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追踪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物流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公司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创新“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并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动态地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优化调整,与用人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2.2.2“宽平台、重实际”的专业课程体系

参照物流职业岗位标准,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构建“宽平台、重实际”的专业课程体系。“宽平台”为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职业技术课程平台;第1~2学期学习职业基础课程,第2~3学期学习职业技术课程,第4学期学习职业方向技术课程,第5~6学期在校外合作企业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职业技术课程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方向技术课程满足学生即时就业的需要。

采用不同形式,针对内蒙古地区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满足订单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针对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重实际”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1∶1,保证职业通用能力训练,强调职业技术能力训练,突出职业方向技术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迁移能力。

2.2.3“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实习就业平台

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训练、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实现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物流业务处理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校外实习主要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结合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采取和校企合作单位或其他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用人企业签订协议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

第三部分重点建设内容

3.1 培养方案实施情况及调整

3.1.1 培养方案实施情况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是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具备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熟练的操作和维护物流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了落实方案的培养目标,加强对方案的实施管理,严格按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对每门课程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日志等文件齐全、完善,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教学管理文件的能做到严格执行,调整合理、规范,对执行结果进行定期检查。

同时,现有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注意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相互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学生能较好的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现有方案还需进一步完善,计划从几个方面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出进一步地修改和调整

3.1.2 培养方案调整

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等多元化要求,适当增加文化科学基础及人文、社科类教学内容。

2、鼓励个性化发展

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适当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打算通过增加专业选项,采用模块式课程及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弹性学制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进一步加大实验、实训环节所占课时的比例,完善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范围,“十二五”期间,力争与企业共建2-3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更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从内容、体系、组织方式、训练模式、考评手段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

3.2依托行业企业,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3.2.1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吸引企业负责人、职教专家、物流作业工程师等参与专业建设,成立由职业教育专家、物流工程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可视情况随时招集会议。

表1专业建设委员会人员构成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3.2.2人才培养方案紧贴行业企业需要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岗位职责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重组等,都要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毕业生工作信息收集反馈,由行业企业的行家专家、专业教学团队等共同研讨论证、归纳整理,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可行,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使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每年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走

访)企业座谈会,召开(走访)毕业生座谈会,收集各类反馈信息,再进行分析研讨,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如此循环,每年进行,使人才培养方案紧贴行业企业的变化,使培养出的毕业生素质能力等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3.2.3 全面推进道德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渠道,以科技、文化、体育和心理教育活动为内容,以专业、社团、技能比赛为载体,以青年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形式的道德素质教育模式。

专业学习阶段,以职业岗位素养训练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领域能力、职业生涯、职业规划、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顶岗实习阶段,以工作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完善毕业班顶岗实习制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掌握知识技能情况共同确定成绩,做出鉴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与人合作能力,使之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中形成“职业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社会就业能力提升,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3.2.4 实施双证融通,推行“双证书”制度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助理物流师、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

业资格证书列为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目标,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获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必须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在三年不间断技能训练中,既注重培养良好职业技能,又注重培养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100%。

3.2.5 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发岗位课程模块

1、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

根据就业岗位群技能分析,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知应会内容,按企业的岗位要求分解不同模块,每一教学模块中,根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制定了有相应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目标。

2、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按“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由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职业方向技术课程三部分组成,另有公表2物流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分析表

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作为补充。如下表所示:

表4实践教学体系示意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