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章 概 论

过程仪表及自动化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第一章绪论

v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检测仪表将生产工艺参数变为电信号或气压信号后,不仅要由显示仪表显示或记录,让人们了解生产过程的情况,还需将信号传送给控制仪表和装置,对牛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使工艺参数符合预期要求.

过程控制目的

v抑制外界扰动的影响;确保过程的稳定性;使生产过程的工况最优化。从而达到:

?保证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产量;

?节能降耗;

?实现安全运行;

?改善劳动条件;

?保护环境卫生;

?提高管理水平等。

过程控制定义

v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是

?温度

?压力

?流量

?液位

?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过程控制研究冶金、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的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v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被控过程(Process)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Instrumentation)

v被控过程是指运行中的多种多样的工艺生产设备;v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包括:

?测量变送元件(Measurement)

?控制器(Controller)

?执行机构(Control Element)

过程控制系统框图

过程控制常用术语

v被控过程(Process):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过程、设备或机器等。

v被控参数(Controlled Variable):被控过程内要求保持设定数值的工艺参数。

v控制参数(Manipulating Variable) :受控制器操纵的,使被控参数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

v扰动量(Interference):作用于被控过程并引起被控参数变化的因素。

v设定值(Set Point:SP):被控参数的预定值。

v当前值(Present Value:PV):被控参数的当前实际值。

v偏差(Error):被控参数的设定值与当前实际值之差。

过程控制仪表位号

v控制系统中,构成一个回路的每一个仪表(或元件)都有自己的仪表位号。

v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组合和回路编号两部分组成。v仪表位号中的第一位字母表示被测变量,后续字母表示仪表的功能。

v回路编号中第一位数表示工序号,后续数字(二位或三位)表示顺序号

v如TI-101,T表示被测参数是温度;I表示仪表具有

指示功能;101表示第一工序第01个检测回路。

过程控制仪表位号v几个常用字母代号:

?F(Flow):流量

?L(Level):物位

?P(Pressure):压力

?T(Temperature):温度

?W(Weight):重量

§1-1 控制仪表与装置的分类

v按控制仪表与装置所用能源的不同,可以将具分为电动、气动、液动和馄合式等几大类。

※气动控制仪表的特点是: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具有本质安全防爆性能,不受电磁场干扰、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电动控制仪表与装置都采用了电子技术,故称其为电子控制仪表与装置更为确切。

电动控制仪表和气动控制仪表的比较电动控制仪表气动控制仪表

能源

传输信号构成

接线

电源(220V AC)

(24V DC)

电信号(电流、电压或数字)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子

放大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

导线,印刷电路板

气源(140kPa)

气压信号

气动元件(气阻、气

容、气动放大器等)

导管,管路板

电子控制仪表与装置

v按控制仪表与装置信号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v1.模拟式控制仪表与装置

由模拟元器件组成,其传输信号通常为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电流信号,电压信号,气压信号等。

v1).基地式控制仪表:

以指示仪表及记录仪表为中心,附加一些线路或器件来完成控制任务。这些指示和记录仪表是电子电位差计、电子式平衡电桥以及动圈仪表等。基地式控制仪表一般结构比较简

单,价格低廉,它不仅能够进行控制,同时还可指示、记录。

因此适用于小型企业的单机自动控制系统。

v指控制系统(即仪表)与被控对象在机械结构上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仪表的各个部分,包括检测、计算、执行及简单的人机界面都做成了一个整体,就地安装在被控对象之上。

v单回路控制

v缺点:仪表系统封闭,无法与外界沟通

v早期的仪表控制系统——基地式仪表(50年代)

电子控制仪表与装置

v2)单元组合式控制仪表:

根据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中各组成环节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要求,将整套仪表划分为能独立实现一定功能的若干独立仪表(称为单元)。各单元之间的联系采用统一标准信号。由这些少量的单元经过不同的组合,就可构成多种多样的.复杂程度不同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

单元组合式控制仪表应用灵活,通用性强,便于控制仪表的生产、维护及备品库存等。

电子控制仪表与装置

v将测量、控制计算、执行及显示、设定及显示、记录等功能分别由不同的单元实现,互相之间采用某种标准的物理信号实现连接,并根据控制功能的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

v两大类:

?(1)气动单元组合仪表:以经过干燥净化的压缩空气作为

动力并以气压传递现场信号,其规范为20—100kPa。压缩空气提供的动力可以直接驱动气动阀门等现场设备。

很强的抗干扰性。可分为变送单元、执行单元、控制单

元、转换单元、运算单元、显示单元、给定单元和辅助

单元等八类。

?(2)电动单元组合仪表(60~70年代):由直流电源

提供动力并以直流电信号(电流或电压)传递现场信号的值。

信号规范:0-10mA:DDZII

4-20mA:DDZIII

v真正的控制系统是从单元式组合仪表出现后才逐步形成。不仅单回路,还可以串级、复合、几个回路互动。

康复护理学-第一章绪论作业

《康复护理学》习题作业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医学 2.康复护理学 二、填空题 1.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的 和 得到恢复,重建患者的 ,最大限度地恢复其 ,以平等资格 。 2. 康复医学着眼于 ,因而具有 、 、 ,并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 —社会”的医学模式。 3. 指导康复治疗的四大原则是 、 、 、 。 4. WHO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 、 、 。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康复护理的对象,下列 的描述是错误的。 A.躯体残疾者 B.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 C.急性期的病人除外 D.功能障碍的慢性病患人 2.下列 不属于全面康复的范畴。 A.心理、脏器及肢体功能 B.家庭功能 C.日常生活能力 D.就业能力 3.康复护理不强调 。 A.“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 B.“特别护理”和“周到的照顾” C.鼓励家属参与 D.充分发挥伤病残者的潜能

四、问答题 1.康复护理学有何新进展?2.康复护理应遵循哪些原则?3.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医学: 广义: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 狭义:康复医学是以功能为导向,为了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主要应用医学和康复工程的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的一门医学科学(国际上通 常所指的康复医学)。 2.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科学。 二、填空 1.残存功能、能力、身心平衡、生活自理能力、回归(重返)社会。 2. 整体康复、多学科性、广泛性、社会性。 3. 功能训练、全面康复、融入社会、改善生存质量。 4. 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四、问答题 1.康复护理学有何新进展? (1)康复概念渗入临床各科护理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是提高残疾者功能独立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的有效措施。 (2)康复护理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残疾人,老年病人,慢性病人康复需求量大,但财力有限,康复机构有限,因此,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势在必行。 (3)重视康复护理的研究工作 (4)加紧培养康复护理人员 (5)建设中国特色的康复护理 2.康复护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1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 试述下列各组概念: ⑴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⑵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 ⑷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参考答案: 略 2.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3.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 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a1,a2,…,a n}, R={|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0 1 2 … n-2 n-1 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 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图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 参考答案: 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k1,k2,k3,k4,k5,k6,k7,k8,k9}, R=,,,,,,,,, }。 6.设有函数f (n)=3n2-n+4,请证明f (n)=O(n2)。 证明:因为存在c=6,N=1,对所有的n≥N ,0 ≤3n2-n+4≤6×n2都是恒成立的,所以由书P16的定义可得f (n)=O(n2)。 7.请比较下列函数的增长率,并按增长率递增的顺序排列下列函数: (1) 2100 (2) (3/2)n (3) (4/3)n (4) n n (5) n2/3 (6) n3/2 (7) n! (8)n (9) n (10) log2n (11) 1/log2n (12)log2(log2n) (13)nlog2n (14) n log2n 参考答案: 按增长率递增的排列顺序是: 1/log2n< 2100

第1章--绪论--习题(2014版)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 3、微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5、实证分析 6、规范分析 7、均衡分析8、边际分析9、静态分析 10、比较静态分析11、动态分析12、案例分析 13、经济模型14、内生变量15、外生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 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 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 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 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对于“相对于人的需求,物品中是有限的”这个命题,以下表述中( ) 最符合经济学的思考范式。 A.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想获得更多的资源 B.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问题在于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的方案

C.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的欲望,资源迟早会被消耗光 D.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考虑可持续性 *7.经济学中对于土地、资本和劳动的描述,以下()选项是正确的。 A.数量是有限的,资源是稀缺的 B.用来生产产出,属于生产要素的范畴 C.决定这些资源产出的,是相关的技术含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知识点:“看不见的手” 8.最早在其理论体系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人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9.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 *11.经济学主要涉及()。 A.决定个人收支平衡的各种因素 B.决定公司盈利或亏损的各种因素 C.决定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各种因素 D.决定政府调控经济及其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知识点:机会成本 12.机会成本是指()。 A.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价格 B.用来衡量次优选择的成本

01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C.人体细胞的功能 D.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骨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软骨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阈电位 D.阈强度 E.动作电位 4.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 A.静息电位减小 B.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阈强度减小 D.阈强度增大 E.反应性增大 5.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低于正常 C.高于正常 D.等于正常 E.无法测出 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血浆 E.细胞外液 7.生物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兴奋 D.正反馈 E.负反馈 9.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反射弧 E.突触 10.关于反射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E.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11.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风沙入眼引起眼泪 B.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C.天气炎热引起出汗 D.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心跳加快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2.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 B.伤害性刺激引起肢体屈曲 C.疼痛引起心跳加快 D.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强光照射引起瞳孔缩小 B.叩击股四头肌引起小腿伸直 C.情绪紧张引起心跳加快 D.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E.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 14.维持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有赖于 A.条件反射 B.反射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正反馈调节 1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

第一章绪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本章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主要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三节内容。 本章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3)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关系。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习题 1、名词解释 稀缺、经济物品、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经济模型、边际分析、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 2、单项选择题 (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更多的生产而消耗光 (3)研究个别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4)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决定谁获得多少商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6)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B.研究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在竞争中的用途 C.消费者如何获取更多的收入 D.企业获取利润的活动 (7)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示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判断改错题 1-1-1 铸铁结构由于没有屈服阶段,所以在静载作用时可以不考虑其应力集中的影响。 ( × ) 应考虑其应力集中的影响。 因铸铁属脆性材料,因此构件在静载作用时,在尺寸突变处,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来缓和应力的增加,应力集中使该处的应力远大于其它各处的应力,构件首先从该处破坏,所以静载作用时应该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1-1-2 构件内力的大小不但与外力大小有关,还与材料的截面形状有关。 ( × )。静定构件内力的大小只与外力大小有关,与材料的截面无关。 1-1-3 钢筋混凝土柱中,钢筋与混凝土柱高度相同,受压后,钢筋与混凝土柱的压缩量相同,所以二者所受的内力也相同。 ( × ) 它们的内力大小不一定相同。 钢筋混凝土柱受压后,由于钢筋的弹性模量E 1不等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2,钢筋横截面积A 1 也不等于混凝土的横截面积A 2,所以有 , 2 2112122 1112 12 2221 111,,,2 A E A E N N A E N A E N l l A E l N l A E l N l ==?=?= ?= ? 故在E 1 A 1=E 2 A 2 时,才有N 1=N 2 。否则21N N ≠。 1-1-4 杆件的某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则该截面上的轴力为零。 ( √) 1-1-5 只要构件的强度得到保证,则该构件就能正常的工作。 ( × )。只有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都得到满足,构件才能正常工作。 1-1-6 两根材料、长度l 都相同的等直柱子,一根的横截面面积为A 1,另一根为A 2,且A 2>A 1. 如图所示。两杆都受自重作用。则两杆的最大压应力相等,最大压缩量也相等。 ( √ )。自重作用时,最大压应力在两杆底端,即 l A Al A N ννσ=== max max 也就是说,最大应力与面积无关,只与杆长有关。所以两者的最大压应力相等。 最大压缩量为E l EA l Al l 222 max νν= ?=? 即最大压缩量与面积无关,只与杆长有关。所以两杆的最大压缩量也相等。 (a) A 1 A 2 (b) 题1-1-6图 题1-1-7图

第1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2 一、判断 1、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2、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端。() 3、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4、构件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 也可以由几个零件组成。() 5、整体式连杆是最小的制造单元,所以它是零件而不是构件。() 6、连杆是一个构件,也是一个零件。() 7、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箱体都是通用零件。() 二、选择 1、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什么 A机构B构件C部件D零件 2、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B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C各构件间能否产生相对运动D两者没有区 3、下列哪一点是构件概念的正确表述 A构件是机器零件组合而成的。B构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C构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D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4、下列实物中哪一种属于专用零件 A钉B起重吊钩C螺母D键

5、以下不属于机器的工作部分的是 A数控机床的刀架B工业机器人的手臂 C汽车的轮子D空气压缩机 三、填空(每空一分) 1、根据功能一台完整的机器是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的。车床上的主轴属于____________部分。 2、机械中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的单元体。 3、机械中制造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运动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装配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 4、从____________观点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工程上统称为____________。 5.机器或机构各部分之间应具有____________运动。机器工作时都能完成有用的____________或实现转换____________。

0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习题与答案 1. 填空题 (1)计算智能是 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受到 的启发而设计出的一类算法的 。 (2)计算智能中的优化算法是已知 ,依据一定的判 定规则,通常称为 ,或者称为 ,在某种搜索机制的引导下在解空间寻找 的过程。 解释: 本题考查计算智能的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1)人工智能,大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统称 (2)所有解(解空间),适应度函数,目标函数,最优解 2. 如何理解最优化问题?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形式和实质。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最优化问题就是在一个给定的变量空间内,依据一定的判定条件,在多个已知解中选择最优解的问题。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形式为:12min ()[(),(),,()] ()0,0,1,,s.t.()0,0,1,,n m i j F f f f g i p h j q ∈==???==??X R X X X X X X ≤,其中 ()12......m f f f X ,是目标函数,()i g X 和()j h X 是不等式约束条件和等式约束条件。

T 12(,,,)n n x x x =∈X R 为已知解, 12,,......,n x x x 为设计变量。 例如:123 12123min ()x +x 20x ,x ,x 2f X x x x =++≤????≤≤??,1230x x x ===时,即X =(0,0,0),()f X =0为最小值。 X =(0,0,0)为最优解,()f X =0为最优函数值。 3. 简要叙述最优化问题的分类及依据。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依据最优化问题要素的不同特点,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对最优化问题进行分类。(1)根据目标的数量,最优化问题可分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又可分为二、三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和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2) 根据设计变量是否连续,最优化问题可分为连续变量优化问题和离散变量优化问题;(3)根据是否约束条件,最优化问题可分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和约束优化问题。 4. 简要介绍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各自特点。 解释: 本题考查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特点。 具体内容人工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传统优化方法具有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然而,传统优化方法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1)单点计算方式大大限制了计算效率的提升。传统优化算法是从一个初始解出发,每次迭代只对一个点进行计算,这种方式难以发挥现代计算机高速计算的性能。

第1章 绪论习题

第1章绪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规定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求等,居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最高层次的是() A.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B.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C.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D.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 2. (),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从1993年7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实施。 A.1991年11月 B. 1992年11月 C. 1990年9月 D. 1988年9月 3.确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空间范围的基本假设是()。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4. 在会计核算中,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出现,都是源于()基本假设。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5.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6.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7.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8.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9. 对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其所体现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10.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 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 2.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4.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 5.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 6.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7.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8.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和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是倍数系列。(╳) 9.产品的经济性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10.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1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绝对、相对测量: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 1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 1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1-6等,0-k 级 ) 1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1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 1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 1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误差=X-X0 0.006mm )。 1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 的。( × ) 1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 2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ABD_______ A、测量误差δ往往未知,残余误差γ可知。 B、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和应趋于零。 D、当|γ|>3σ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E应该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_______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答案--第1章绪论

第一章引论 填空 1、计算机网络按照通信传播方式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点对点网络,广播网络 2、根据通信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网络划分成为: A.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的网络,其拓扑方式有:,,,。 B.采用广播方式传输的网络,其主要拓扑结构形式有以电缆连接的网络和以卫星、微波等方式传播的无线网络。 答案:星形、树形、环形、网状形;总线形 3、“三网融合”指的网,网和网。 答案:传统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 4、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和是推动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的原动力。 答案:兼容性、互操作性 单选 5、计算机网络可供共享的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A.CPU处理能力B.各种数据、文件 C.昂贵的专用硬件设备D.大型工程软件 答案:B 6、将6台计算机用点-点方式全连接起来,则每台计算机需要5条线路,全网共需________线路。 A.5 B. 10 C. 15 D. 20 答案:C 7、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局域网/广域网B.总线网/城域网 C.环型网/星型网D.有线网/无线网 答案:B 8、下列有关网络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星形结构的缺点是,当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站时成本比较高 B.树型结构的线路复杂,网络管理也较困难 C.早期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 D.广域网一般采用点--点全互连型拓扑结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网络的服务区域不仅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内,则可能是广域网或城域网。 B.今后计算机网络将主要面向于商业和教育。 C.调制解调器是网络中必需的硬件设备。 D.计算机网络的唯一缺点是无法实现可视化通信。 答案:A 10、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精度高B.共享资源 C.可以分工协作D.传递信息 答案:B 1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答案:B 12、计算机网络体系之所以采用层次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层次结构允许每一层只能同相邻的上下层次发生联系。 B.层次结构优于模块化结构。 C.使各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使得各层次实现技术的进步不影响相邻层次,从而保持体系结构的稳定 性。 D.层次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答案:C 1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主机与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传递数据; B.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 C.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D.基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化标准。 答案:B 14. 是目前LAN(局域网)的主流网络? A.3 plus网 B. Novell网 C. 互联网 D. 以太网 答案:D 15、技术常用于构建内联网和外联网。 A.虚拟专用网 B.传统电信网 C.红外 D.卫星导航

第1章 绪论 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1.简述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答: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基石,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也是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2.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有哪些? 答: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和可靠性。 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分两方面:一是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二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计算机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等 网络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自身固有的安全缺陷和网络黑客的入侵与攻击(人为的因素)等三个方面带来的安全威胁。 3.什么是(信息)安全机制?主要安全机制有哪些? 答:所谓安全机制就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也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攻击及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ISO 7498-2(我国称为GB/T9387-2)标准中,将安全机制定义为特殊的安全机制和通用安全机制两大类。 特殊安全机制包括加密(Encryption)、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鉴别(Authentication)、业务流量填充(Traffic Padding)、路由控制(Routing Control)和公正机制(Notarization Mechanisms); 通用安全机制包括可信功能、安全标签、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机制。 4.什么是(信息)安全服务?主要的安全服务有哪些? 答:安全服务就是加强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安全性的一类服务,采用安全服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完善现有操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其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阻止安全攻击。 在ISO 7498-2标准中定义了5类可选的安全服务:鉴别(Authentication)、数据机密性(Data Confidentiality)、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可用性(Availability)、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服务。 5.简述信息安全攻击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 答:(1)被动攻击:是未经用户同意和认可的情况下将信息或数据文件泄露给系统攻击者,但不对数据信息进行任何修改。通常包括监听未受保护的通信信息、流量分析,破解弱加密的数据流、获得认证信息(如密码等)。 (2)主动攻击:主要涉及某些数据流的篡改或虚假数据流的产生。主动攻击常分为假冒(或伪造)、重放、篡改信息和拒绝服务四类。 (3)物理临近攻击:是指未授权人以更改、收集或拒绝访问为目的而物理接近网络系统或设备。这种接近可以是秘密进入或公开接近,或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4)内部人员攻击:可以是恶意的也可以非恶意的。恶意攻击是指内部人员有计划地窃听或损坏信息或拒绝其他授权用户的访问。 (5)软硬件配装攻击:是指在软硬件生产的工厂内或在产品分发过程中恶意修改硬件或软件。 6.简述信息安全模型及其含义。 答:从网络通信的角度看,网络信息系统可分为通信服务提供者(系统)和通信服务使用者(系统)等两个系统。 通信服务提供者的目标是安全可靠地跨越网络传输信息。当通信双方欲传递某个消息

第1章 绪论第2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什么是遗传,什么是生理成熟,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掌握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3、了解著名的格赛尔所作的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 二、教学重点 1、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概念、划分和实质; 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学难点 心理现象 四、授课时数:1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思考导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 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六、教学过程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人的祖先的生物特 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头发和神经系 统等的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遗传特性 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好比一粒要生根发芽的种子,如果这粒种子是坏的,那么,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发芽和生长。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离开遗传的条件。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想要训练他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做到的。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因为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研究表明,黑猩猩在最好的训练和精心照顾下,其心理水平仍然很低级,因为它只有动物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而没有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心理水平永远也达不到人的心理活动水平。由此也可以证明,正常的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第1章 绪论 作业答案

第1章绪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下游技术(下游加工过程):是一种技术,即下面加工过程的技术。 人们通常把工业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比作河流:微生物育种技术为上游技术,发酵技术为中游技术,那么产物分离及产品制作即为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概念: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源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 2.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二. 选择 1.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是指(C )。 A、“物质分离” B、“产品加工” C、“物质分离”和“产品加工” 三. 选择题 1 分离是混合的逆过程,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四. 简答题 1 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应考虑那些因素? 答:某一具体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与下列情况有关: (1)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2)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3)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差异;(4)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5)产品的市场价格;(6)废液的处理方法等。 2 与目的产物混合的杂质主要包括那些成分? 答:与目的产物混合的杂质包括:1.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2.未消耗完毕的原料;3.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化学试剂;4.生产设备材料物质。 第2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亲和色谱:利用生物物质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或者说是利用了某些生物物质之间特异的亲和力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 二填空 1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平衡分离过程)、(拟平衡分离操作)、(非平衡分离操作)。 2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物性差异(越大),作为分离基础的实际利用价值越大。 3 一般地说,物质间的化学作用与物质间的物理作用力相比,选择性(更强),在高度选择性的精密分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简答题 1 以物理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可分为那几种操作过程? 答:以物理学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衡分离过程:建立在相平衡关系上的。利用相的组成差别进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 2.拟平衡(速度差)分离操作:在混合物体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之外加一个能引起物质分离的势能场,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分离场。 3 .非平衡分离操作:1、2以外均划归其中,利用物质移动速度差和广义的、基于“屏蔽效应”的分离操作。 2 生物高分子特异性结合作用包括那几种可逆结合作用? 答:生物高分子特异性结合作用包括有:1.离子间的相互作用2.氢键结合3.硫水性相互作用4.对金属原子配位5.弱共价键结合 第2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亲和色谱:利用生物物质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或者说是利用了某些生物物质之间特异的亲和力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 二填空 1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平衡分离过程)、(拟平衡分离操作)、(非平衡分离操作)。 2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物性差异(越大),作为分离基础的实际利用价值越大。 3 一般地说,物质间的化学作用与物质间的物理作用力相比,选择性(更强),在高度选择性的精密分离中占有重要地

01第一章 绪论-习题与解答

1-1 什么是电力系统,电力网?电力系统运行有那些特点?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 电能质量指标主要指哪三个?各自允许的波动范围是多少? 1-4 根据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一般将符合分成那三类?怎样保证供电? 1-5 变电所有那些类型?其作用是什么? 1-6 举例说明为什么在同一电压等级下,各种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不一样? 1-7 根据电压高低电力网分为哪几种类型?配电网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8 试标出图1-17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1-9 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输电电压的确定要考虑那些因素? 1-10什么是接地保护,工作接地? 1-11电力系统中性点有哪集中运行方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 1-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消护线圈对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有哪几种?一般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1-1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是为什么能继续运行,能否长期运行?

1-1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的电气装置连接而成的整体,它完成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任务。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电力网。 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1. 电能生产、输送与使用的同时性; 2. 与生产及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3. 过渡过程的瞬时性。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1. 满足用电需求; 2. 安全可靠地供电; 3. 保证电能质量; 4.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电能的质量指标主要是电压、频率和波形。 电压容许变化范围为额定电压的%5±; 频率的允许偏差为Hz )5.0~2.0(50±; 波形应为正弦波,畸变率要十分小。 1-4 将负荷按重要程度分为三类:一类负荷、二类负荷、三类负荷。 一类负荷——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电源供电,电源间应能自动切换,以便在任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对这类用户的供电不致中断。 二类负荷——需双回线路供电。但当双回线路供电有困难时,允许由一回专用线路供电。 三类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允许较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但也不能随意停电。 1-5 变电所类型及其作用: 一、按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1. 升压变电所:将发电机电压变化成35KV 以上各级电压利用高压输电线路把电能送到需要地点,向用户供电。 2. 降压变电所:将输电线路的高电压降低,通过各级配电线路把电能分配给用户。 (1) 枢纽变电所 (2) 中间变电所 (3) 地区变电所 (4) 终端变电所 二、按电压高低划分: 1. 大型变电所 2. 中型变电所 3. 小型变电所 按变电所的结构型式划分: 1. 屋外式变电所 2. 屋内式变电所 3. 地下式变电所 4. 箱式(变电所) 1-6 如图所示,设发电机在而定电压下工作,给电力网AB 供电。由于线路电压损失,所

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 不经挑选,调整与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就是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V) 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X ) 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X ) 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就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 X) 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X ) 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V 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与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就是倍数系列。 ( X) ) ) ) (绝对、相对测量:就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 产品的经济性就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X 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就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V 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x 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V )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使 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x ) 0~25mm 千分尺的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就是一样的。( V 用多次测 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某仪器单项 测量的标准偏差为b (x 1-6 等,0-k 级 ) ( x ) =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0.006mm ) 。 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xx 误差=X —X。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x ) 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与灵敏度。( x ) 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V ) 二、选择题( 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BD __________ A、测量误差3往往未知,残余误差丫可知。E、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与应趋于零。 D、当| 丫|>3 b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E 应该就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 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 度的目的出发, 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 ____________________ A、直接测量 E、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 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测量器具零位不对准时,其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