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新大道站附属结构模板方案

高新大道站附属结构模板方案

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2标

高新大道站附属结构

模板支架体系及脚手架施工

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

3号线2标项目部

2014年4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4)

1.1编制依据 (4)

1.2编制原则 (5)

1.3编制范围 (5)

第二章工程概况 (5)

2.1工程位置 (5)

2.2设计概况 (6)

第三章模板及脚手架体系总体施工方案 (16)

3.1侧墙模板、支架体系 (16)

3.2中板、顶板模板 (17)

3.3中柱、纵梁模板 (19)

3.4其他模板 (20)

3.5模板设计 (21)

3.6碗扣式脚手架施工技术要求 (22)

3.6.1脚手架材料要求 (22)

3.6.2碗扣式脚手架搭设 (23)

3.6.3搭设步骤及要求 (24)

3.6.4质量控制 (25)

3.6.5脚手架拆除 (26)

3.7模板施工技术要求 (28)

3.7.1模板的加工 (28)

3.7.2模板安装 (28)

3.7.3混凝土浇筑 (31)

3.7.4模板拆除 (31)

3.7.5模板支撑体系验收程序 (33)

第四章资源配置及工期进度计划 (34)

4.1项目工程的形象进度 (34)

4.2主要机械设备 (34)

4.3主要材料配置 (34)

4.4劳动力的配置 (35)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 (35)

5.1附属结构模板施工危险源 (35)

5.2其它灾害产生的危险源 (36)

5.3危险源汇总 (37)

第六章应急预案 (37)

6.1项目部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37)

6.2项目部应急设备及设施 (39)

6.3应急预案 (40)

6.3.1模板支架坍塌及涨模事故应急预案 (40)

6.3.2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预案 (41)

6.3.3垂直吊装作业事故的应急预案 (41)

6.3.4触电事故的应急预案 (41)

6.3.5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 (42)

6.4应急程序及行动方案 (43)

6.4.1信息报告程序 (43)

6.4.2应急处置 (44)

6.4.3应急保障 (47)

6.4.4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47)

6.5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48)

6.5.1演练 (48)

6.5.2培训 (48)

6.5.3奖罚 (49)

第七章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 (49)

7.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49)

7.2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50)

7.2.1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50)

7.2.2安全管理措施 (50)

7.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2)

7.3.1安全教育制度 (52)

7.3.2安全检查制度 (53)

7.3.3安全考核及奖惩制度 (53)

7.3.4安全公示牌制度 (54)

7.4 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5)

7.4.1一般安全要求 (55)

7.4.2 地下施工的通道、通风、照明措施 (56)

7.4.3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7)

7.4.4 模板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57)

7.4.5 模板体系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58)

7.5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59)

7.5.1环境及文明施工保护管理体系 (59)

7.5.2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59)

第八章附件及附图 (61)

附件一模板及支撑计算书 (61)

附图二高新大道站附属结构施工工期计划 (86)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3)《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成都地铁投融资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成地铁建[2012]24号);

(7)《关于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实施意见》成建委发2008-101号文件;

(8)《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成轨建司发2011-18号文件;

(9)《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2]19号);

(10)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如下: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36-2006);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1)施工图纸如下:

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高新大道站-第二册-车站附属建筑图地下部分(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高新大道站-结构-第三册-车站附属结构(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12)《成都地铁3号线2标高新大道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成都地铁3号线2标高新大道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14)我公司对现场的调研及程序文件关于环保及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1.2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的施工方案。

(2)严格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原则。

(3)确保施工工艺合理、先进,与施工规范、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完善。

(4)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确保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1.3编制范围

本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成都地铁3号线2标高新大道站附属结构(A、B、C、D、1号消防通道出入口,1、2号风道)模板、脚手架工程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高新大道站是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的中间站,为单柱双跨地下二层岛式车站,站后设单存停车线。车站位于一环路与衣冠庙立交桥的交叉路口,车站主体沿一环路呈东西向布置,如图2-1所示。

图2-1

2.2设计概况

高新大道站车站中心里程为DK24+121.000,车站结构外缘起讫里程为DK23+970.2~DK24+187.000,全长216.8米;配线段结构外缘起讫里程为YDK23+732.622~YDK23+970.200,配线外包总长237.578米。整个车站由主体、配线段、出入口及风道(风亭)组成。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2座风道、风亭及1座紧急疏散出入口,其中B 出入口与2号风道合建,D 出入口与1号风道合建;本站共设置二处盾构接收井,一处盾构始发井。

A 出入口全长为36.9m ,结构顶板埋深约4.6m ,结构底板埋深约9.5m ,标准段主体结构高4.9m,标准段主体外包宽度为5.5m 。

B 出入口全长为46.7m ,结构顶板埋深约4.6m ,结构底板埋深约9.5m ,标准段主体结构高4.9m,标准段主体外包宽度为7.5m 。

C 出入口全长为51.7m ,结构顶板埋深约4.8m ,结构底板埋深约10m ,标准段主体结构高5.2m,标准段主体外包宽度为7.5m 。

D 出入口全长为34.5m ,结构顶板埋深约6m ,结构底板埋深约10.15m ,标准段主体结构高4.15m,标准段主体外包宽度为5.5m 。

1号风道南北跨度为14.4m ,东西方向跨度为29m ,结构顶板埋深约4.6m ,结构底板埋深约9.5m ,标准段主体结构总高4.9m 。

2号风道南北跨度为12m ,东西方向跨度为19.5m ,结构顶板埋深约4.6m ,结构底板埋深约15.6m ,标准段主体结构总高11m 。

高新大道站附属A 、B 、C 、D 号出入口部分明挖段为地下单层单跨箱型结构,出入口敞口段为U 型槽结构。1号风道为地下双层多跨矩形结构;2号风道为地下单层多跨矩形结构。本站范围内的管线较多:一环路下东西向砼900、砼1000污水管,

一环路南侧洗面桥下南北向砼800污水管。一环路下铸铁1200给水管。施工期间加强测量监测。

高新大道站附属均采用明挖发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基坑内设钢管支撑;出入口敞开段当基坑深度小于3m时采用放坡开挖加土钉,坡面支护采用,8@150*150钢筋网、喷射150mm厚C20砼。附属主体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设置外包防水层。

车站附属A出入口、B出入口及2号风道、C、D出入口顶板及底板厚600mm,侧墙厚500mm;车站附属1号风道底板厚度为800mm,中板厚400mm,顶板标准段厚700mm。车站附属纵断面图见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所示。

图2-2 车站附属A出入口纵断面图图2-3 车站附属B出入口纵断面图

图2-4 车站附属1号风道纵断面图

图2-5 C出入口纵断面图

图2-6 D出入口纵断面图

图2-7 1号风道纵断面图

图2-8 1号消防通道专用出入口纵断面图

2.2.1附属结构

高新大道站附属A、B、C、D、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部分明挖段为地下单层单跨箱型结构,出入口敞口段为U型槽结构,B出入口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A、B、C、D、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敞开段U型槽结构分别如图2-9、2-10、2-11、2-12、2-13所示、B出入口无障碍电梯如图2-14所示。

图2-9 图2-10

图2-11 图2-12

图2-14

2.2.2附属结构标准段断面图

附属结构A、B、C、D、1号消防专用通道标准断面分别如图2-15、2-16、2-17、2-18、2-19、2-20所示。

图2-15 A出入口标准段断面图图2-16 C出入口标准段断面图

图2-17 B出入口及2号风道标准段断面图

图2-19 D出入口及1号风道纵断面图图2-20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纵断面图2.3附属结构施工区域顺序划分

综合考虑结构防水、施工缝、结构型状、钢支撑的架设等因素,将A、B、C、D、出入口均分成3段,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分成2段。分别如图2-21、2-22、2-23、2-24、2-25所示。

图2-21 A出入口划分图

图2-22 B出入口及2号风道划分图

图2-23 C出入口划分图

图2-25 1号消防通道专用出入口划分图

图2-24 D出入口及1号风道

附属结构A、B、C、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2号风道每一施工段施工顺序为:垫层→底板(底梁)→柱、侧墙→顶板(顶梁)。附属结构A、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划分段施工顺序为1→3;附属结构B出入口及2号风道、C出入口划分段施工顺序为1→ 4。分别如图26、图27、图28、图29所示。

附属结构D出入口及2号风道每一段施工顺序为:垫层→底板(底梁)→负二层柱、侧墙→负一层中板(梁)→负一层柱侧墙→顶板(梁)。附属结构D出入口及2号风道划分段施工顺序为1 →6。如图30所示。

图2-26 附属结构A出入口施工顺序图

图2-27 附属结构B出入口及2号风道施工顺序图

图2-28 附属结构C出入口施工顺序图

图2-29 附属结构D出入口及1号风道施工顺序图

图2-30 附属结构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施工顺序图

第三章模板及脚手架体系总体施工方案

3.1侧墙模板、支架体系

面板采用15mm厚优质木胶合板,次楞采用50×100mm方木@200mm竖直布置,主楞采用10工字钢@900mm沿出入口方向设置,脚手架采用满堂脚手架搭设。侧墙模板剖面图如图3-1所示。

图3-1 侧墙模板剖面图

3.2中板、顶板模板

车站附属A出入口、B出入口及2号风道、C、D出入口顶板及底板厚600mm,侧墙厚500mm;车站附属1号风道底板厚度为800mm,中板厚400mm,顶板标准段厚700mm。

高新大道站车站附属结构A出入口标准段侧墙高度为3.7m,B出入口、2号风道标准段侧墙高度分别为3.7m、4.95m,C出入口标准段侧墙高度为4m,D出入口标准段侧墙高度为2.95m,1号风道负一、负二层标准段侧墙高度分别为5m、3.98m,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标准段侧墙高度为3.1m。

结构各层板模板均采用15mm厚优质木胶合板做面板,顶板次楞采用50×100mm 方木@200mm竖直摆设;中板次楞采用50×100mm方木@200mm沿车站长度方向摆设。

A、B、C、D、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2号风道顶板及1号风道中板、顶板主楞均采用I10工字钢沿出入口方向摆设,中心间距900mm;模板支撑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钢管规格为φ48×3.6mm,立杆的纵向间距900mm,立杆横向间距9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A、B、C、D、1号消防专用出入口顶板及中板支撑体系如图3-2所示。支架四周根据规范要求设置一组竖向剪刀撑,上下每四层设一组水平剪刀撑(间距为4.8m),模板支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剪刀撑,斜杆和立杆每步进行扣接。脚手架底部设可调底托,顶部与主楞之间设可调顶托。

图3-2 中板及顶板支撑体系

顶板梁最大高度为195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最大为3.85米,顶板梁模板均采用15mm 厚竹胶板,梁底部次楞采用50×100mm 方木,方木间距150mm ,主楞采用10工字钢间距900mm 。梁侧面次楞采用50×100mm 方木,方木间距200mm ,主楞采用10工字钢间距900mm 。

(1)扫地杆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50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见图3-3所示。

1-横向扫地杆 2-纵向扫地杆

图3-3纵、横向扫地杆构造图

(2)剪刀撑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表3-1的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车站附属结构柱主要为矩型柱尺寸为600mm×800mm。各层柱均一次装模、一次浇筑砼到梁底下5cm。矩形柱模板采用胶合板(18mm厚),用可调柱箍作夹箍,“3”字扣钩头螺栓固定,同时利用压木及对拉螺栓组合约束侧向压力。为保证柱模板体系的垂直度,在柱模四面设φ48.3钢管作斜撑,斜撑与满堂脚手架连接为一个整体,经测量校正,确保柱模垂直。此外,为更好固定模板及防止柱脚砼出现烂根现象,柱底处预先在底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10cm高,形成一个模板支点。

矩形柱模板安装及固定见图3-4所示。

(2)顶板梁模板的支设

顶板梁最大高度为1950mm(上翻梁)。梁底模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模板下次楞采用50×100mm方木纵向铺设,间距150mm;主楞为10工字钢,间距900mm;梁底立杆纵横方向间距900mm。梁侧模同样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做面板,次楞为

50×100mm方木,

600mm。

顶板梁支撑体系如图

图3-5 顶板梁模板加固图

3.4其他模板

(1)楼梯模板的支设

楼梯模板底模下设置50×100mm木枋(间距为300mm),木枋下按楼梯的斜度设置钢管。竖向支撑间距不大于1200mm。踏步侧模采用50mm厚木枋,木枋高度与楼梯踏步高度相同。木枋下部切角,以保证砼抹面时能抹到边角。踏步侧模通过角钢与楼梯上部设置的50×100mm木枋固定(木枋下部均按楼梯级数及踏步形状设置50mm厚三角形木楔,与木枋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各级踏步的宽度一致)。浇筑砼时,楼梯侧模的侧向压力由楼梯上部设置的木枋承受,木枋按间距不超过1m设置。楼梯上部木枋固定在已浇筑完的砼楼面上,用木块顶在端部,上部各处用斜木枋固定已浇筑好的砼墙体上,再在两根斜支撑木枋下部用一根木枋拉起来,以增加其稳定性;将楼梯上部木枋的上下部分各用一条木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见图3-6。

图3-4 中柱模板安装加固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