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内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了解解放战争三大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的过程,以及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伟大进程,感知我党领袖毛泽东等人在战略决策上的英明、胆识气魄上的宏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认识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从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党我军及时抓住了有利得战略决战时机发动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国家统一,领土的完整。从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渡江战役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一个崭新的中国即将诞生,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板书)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板书)

教师用课件展示:

材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回答: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土地改革。原因: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派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土改运动,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到1948年秋,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过渡)

①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②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

③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课件展示:电影《辽沈战役》中民兵支前情节)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板书)

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板书)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回顾:

(1)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

生答:(略)

(2)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答:正确,(教师引导:因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①敌我力量对比变化,365万:280万,且国民党用于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仅170多万;②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提高;③敌军兵力收缩至大城市和中央交通线;④国统区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课件展示敌我双方对比:

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方面: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2、三大战役(板书)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1)下表由教师指导完成辽沈战役,其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学生可根据教材回答)

(3)结合教材地图讲述: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4)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呢?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①平津战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使北平城成为一座孤岛,解放军以百万大军层层围住北平,北平守敌完全陷入绝境。②我党对傅作义的积极争取。

意义:①使北平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②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为解放战争其他战场的作战提供了一个和平解放的良好范例。

(7)三大战役胜利有何意义?

过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学生可根据教材回答)

三、渡江战役(板书)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1)渡江战役前夕,蒋介石玩弄了一个什么阴谋?蒋介石的这次“求和”与1945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目的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同意和谈?为什么?和谈结果怎样?(学生可根据教材回答)(3)渡江战役的战线是怎样的?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重大意义?

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一个崭新的中国即将诞生。

(4)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本课小结)(分析主要原因即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出结论[课件展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作业] 问题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

课后反思:

本课所涉及的时间较短,内容条目清楚,重点明确,故事性强,教授难度小,但内容丰富,取舍难度大。其中渡江战役和三大战役都是重点和难点,但各自的环节都很多。因此,处理好这些问题将成为课堂成功的关键。

从本课教学中发现,本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学习中通过小组探究,再让同学们根据当时形势对重大问题做出判断,体会复杂情景下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研究,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对于“三大战役”的处理,教材材料丰富,讲述较为具体,采取了教师引导同学们读课文看着课件中的示意图自己归纳“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对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只是重点让同学们看课本提供的“参军图”、“支前图”,完成图表,使同学们领略到“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的结论;对于“平津战役”,则强调是顺乎历史潮流的和平改编为主。百万雄师过大江,只是采用看课件示意图讲述的形式完成了后面的教学任务。

回想起来,有很多不足: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复杂局面使同学们体会不到当时斗争的复杂性,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化,没有历史责任感。

⒉探究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问题出得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学生没有探究行为。对于战略决战选择东北问题,同学们地理、课外知识不够丰富,根本想不到那些知识点,不能把前后知识串起来,总体思维上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简单推理上。无法实现探究行为。⒊团队精神上,同学们欠缺很多,没有在学习上竟争的意识,潜意识中认为学得好、多动脑筋和少学知识、不动脑筋没什么大的区别,是典型中国“跨掉”一代的特征。

一堂教学反映的内容很多,但能写出来的很少,因为过多的重复现象使人觉得这些都正常了,就想刚来这个学校觉得这儿的学生学习状况如此令人不可接受,通过一年半的相处,看着他们在一些方面的成长,倒觉得他们还有很多让人欣喜的进步呢!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害最深,牺牲最烈,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它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改变了屈辱挨打的状况。终于摆脱了“恐洋症”,全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与自尊。从此感到自己作为世界上一个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够打败侵略者,这对整个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压,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抗战中形成的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世界上真正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抗战前,中国被认为是“东亚病夫”,而正是通过抗日战争,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起到的巨大作用都让世界刮目相看,战后的一系列会议都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也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在近代的许多屈辱得以洗雪,在甲午战争战败后,被迫割让台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了台湾;同时,这对民族精神也是一大提升。 纪念抗日战争的意义:我们纪念伟大胜利,不仅是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更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新世纪的世界和平事业。

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 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 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 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 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 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 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 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教案课件-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市优(广东)

《新闻两则》教案 东安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⑶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⑷掌握新闻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⑵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掌握战争的主题。 2、掌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掌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局部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延伸拓展法: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掌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局部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和词义,积累词语;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掌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能力训练,学会正确听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示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澎湃,是新闻作品中车载斗量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播放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曲,教师板书文题。 二、背景资料简介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需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八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1-11-15 审核: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记住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记住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到104页的内容,ABC 三组同学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到10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共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 【归纳整理】小组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请你在下表内的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1.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 .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 .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七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 .毛泽东思想 C .马列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4.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 .甲午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抗日战争 6.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 ) A .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 .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7.武汉中山公园内的“受降堂”,如实记载了日本侵略军向在华中地区的中国人民投降的一幕。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幕应出现在哪一年( ) A .1942年 B .1944年 C .1945年 D .1946年 8.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C 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 美国的原子弹起了主要作用 9.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败一胜的关键在于 ( ) A .是否有外国支持 B .武器是否先进 C .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 .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0.假期里,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井冈山》 ③《甲午风云》 ④《血战台儿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11.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3)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12.右面是红色旅游 重要景点的图片: 请回答:(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请A 、B 、C 三组同学对照学案自我检查!C 组同学加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第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时间:2006年10月19日下午第一节 班级:高一(11)班授课人:吴光辉 授课类型:2006年红星中学教学开放日公开课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不同阶段所实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和意义,从中探究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的原因。 ⑵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发展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败一胜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⑶通过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等史实,理解国共两党不同的政治主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因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⑵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国共两次和谈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并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史实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经过战略反攻和决战,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播放幻灯片油画《开国大典》及幻灯片“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通过《七律·长征》的词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过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仅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练习题-精选文档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改变侵华策略,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主要原因是( C ) A.国民党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B.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C.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 D.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 2.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抗战历史后整理了如下图片,你认为他们小组汇报的主题是(A) A.同舟共济全民抗战 C.得道多助国际支援B.浴血疆场民族壮歌 D.港澳侨胞力援救国 3.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出现的叛徒是(C) A.张自忠B.杨靖宇C.汪精卫D.宋子文 4.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出战前致信将士们:只要敌人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将军是在哪场战役中为国为民族而牺牲的( B ) A.台儿庄战役B.枣宜会战 C.武汉保卫战D.反扫荡战斗中 5.抗战时期,一父亲送参军的儿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乃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这对父子(D)

①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 ③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A.①③ B.②④②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④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D.①②③④ C.①②④ 6.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一题词是抨击国民党制造的哪一惨案( C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D.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7.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C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8.有人认为: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下列对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评价正确的是(D) A.开天辟地 C.生死攸关B.星火燎原 D.灯塔指引 9.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第三年的作战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2、说重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①分析: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授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大战役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 (2)思考讨论: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式? 为什么北平能够得到和平解放? (2)难点: 难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①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突破策略: 引导学生回忆中共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及取得的意义,分析为什么中共会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 难点二、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 ①分析:在第二年的战略反攻阶段,中共将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主攻方向,是有其深刻的原因:A中原地区敌军力量薄弱;B能够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C能够得到人民的有力支持。 ②突破策略: 1、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作战情况和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方向。 2、播放战略进攻前国共双方实力对比的视频影片。 3、播放战略进攻形势示意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第 22 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全民族坚持抗战的事例、中共七大的意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 2.分析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二、自主预习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辅之以军事打击。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3.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 ,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 三、合作探究 1.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持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四、随堂演练 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是()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C.华中抗日根据地D.陕北抗日根据地 2.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是()

A.1945 重庆B.1945 延安 C.1945 南京D.1945 井冈山 3.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是() A.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讨论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C.讨论抗战胜利后由哪个政党执政的问题 D.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5.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是() A.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B.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其标志是() A.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C.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政治诱降 2.精卫公 3.延安 4.1945年8月15日 三、合作探究 1.这几种说法都正确。(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

684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 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 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 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指挥林彪、罗荣 桓刘伯承、邓小平、 粟裕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 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 军 东北、华北人 民解放军 歼敌 人数 47万余人55万余人52万余人 意义解放东北全 境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4.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学生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5.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 案) 一、选择题: 1.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2.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 3.(题文)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如下图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一幕,促使这一幕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D.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 5.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非法侵占和窃取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中国领土,这是不可抹杀的历史事实。近代历史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能够回归祖国是因为(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美国支持中国抗战C.中华民族投入抗战D.蒋介石与美国合作 6.报纸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如图的报纸最早有可能发行于何时( ) A.1945年8月2日B.1945年8月16日C.1945年9月2日D.1945年9月9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教材分析 从1946年6月开始,中国革命进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时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本课列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A、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读图梦里和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B、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以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观点来肥西看待历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的探究,认识蒋家王朝覆灭是历史必然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从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新思考、用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党我军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反攻,埋葬了蒋家王朝,维护了国家统一,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2.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的制定。 【教具准备】 地图册 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活动比赛讨论等 【板书设计】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间: 过程: 二、三大战役 1、战略决策时机的选择 2 、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 4、平津战役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渡江战役 A、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B、渡江战役 (1)路线 (2)意义 C、南京政府的垮台 D、人民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教师提问: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材内容】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歌曲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什么年代? 这首歌曲诞生于1943年,歌曲气势雄壮,表现出中国人民面对日寇进攻团结战斗的精神。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学习新课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几要素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补充介绍七大召开的背景:国际上: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 3.学生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 4.结合背景、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5.讨论:那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团结”是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胜利”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01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02 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抗战经验,制定了,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 03 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并取得一系列胜利。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对日本宣战。 04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和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选择题 05广州、武汉沦陷以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B.日军加紧进攻国民党 C.日军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D.日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国民党军队

06广州、武汉沦陷以后,日本转变策略的主要原因是( ) A.武汉会战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 B.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 C.国民党已经妥协投降 D.共产党已经妥协投降 07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 C.古田会议 08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B.大会的目的是争取抗战胜利 C.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确定了对日战略反攻 09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0日本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加紧进攻,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下面不是这些政策所引起的后果的是( ) A.汪精卫叛国投敌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传 单元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 公开课自评材料

八·下单元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 公开课自评材料 自评人: 讲课时间: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讲课班级:初二·三班 讲课内容:八·下单元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 课型:复习课 自评: 本课复习的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段历史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本单元包括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两课内容,本课复习全部内容。 课前,本人充分备课,认真搞好三备,认真书写了说课材料并按要求及时上交了教务处。 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从素质教育入手,本人仔细研读了历史新课标有关本单元的基本目标,并对本单元知识结构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理解基本线索,确定了如何突破重点与解决难点等,并制作了符合课堂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本人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确定了多种教学与学习方式、方法,还认真了解了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设计思想与理念上,本人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感悟历史,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努力使历史教学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学以致用,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同时,学生的使命感和理性的爱国情感也得到增强,进而真正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作用。此外尤其兼顾中考目标。 课前,本组组长和老师们给予了大量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本人虚心学习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通过课堂实践,本人感觉有许多成功之处,也有尚待改进之处,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本堂课充分体现了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实现了新课标规定的三大目标,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发挥了历史教育的育人作用。多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理清了基本的知识结构与线索、掌握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同时感悟了这段历史,认识了到了革命领袖与先辈为了实现民族独立解放而努力奋斗、甚至牺牲,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爱国情感;认识到了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胜利来之不易,认识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从而要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增强了对党的热爱与情感。通过国共关系发展特征的归纳、今天台湾问题的来历与现状的联系等等,引导学生从历史回归到了现实生活,认识到了国共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谋发展、才能有利于国家独立与解放、才能有利 1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基础知识巩固 1.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延安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抗日战争 ( ) A.已经胜利 B.即将胜利 C.刚刚爆发 D.处于最困难时期 4.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 ( ) A.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讨论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C.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由哪一个政党执政的问题 D.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 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6.1945年8月,向中国派遣军队。进攻东北日军的国家是 ( ) A.苏联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7.1945年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苏联 8.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间是 ( ) A.1931年9月18 日 B.1937年7月7日 C.1945年8月15日 D.1945年9月2日 9.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最重、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D.日本 10.列举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1.1945年,为了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全国代表大会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2.下列不属于中共“七大”内容的是 ( ) A.讨论了抗战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B.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提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 B.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创新题 14.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伟大意义的认识,最深刻的是 ( ) A.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B.它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 C.它使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D.它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5.小军假期外出旅游,参观了抗战时期中共中央 的所在地。这个地点应该是 ( ) A.瑞金 B.南京 C.延安 D.重庆 16.当原子弹试爆成功、蘑菇云腾空而起时,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喃喃自语:“我们正在毁灭世界!”世界上第一个遭受核灾难的城市是( ) A.柏林 B.东京 C.广岛 D.纽约 17.2005年4月26 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属于第二次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9月2日上 午9时, 标志着二 战结束的 日本投降 的签字仪 式,在停 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 上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 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 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 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 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 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

时间 1945年4月 地点 延安 内容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 央领导机关;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的方向。 目标导学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学生归纳:①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④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目标导学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想一 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 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 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课堂总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