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雨的形成及危害

雷雨的形成及危害

雷雨的形成及危害
雷雨的形成及危害

雷雨的形成及危害

文 / 杨立忠(飞行部)云的生成

雷雨的生命史

简言之,雷雨是指由积雨云所产生之地方性风暴,经常半有闪电及雷声,并常有强烈阵风、大雨、偶尔也会有雹。

雷雨是由于大气不稳定所造成。强烈对流性之上升气流为此类风暴最初阶段之特征,圆柱状降水之强烈下降气流则为其消散之迹象。中纬度之雷雨常发展至四万至五万呎之高度,在热带地区可发展至更高之高度;仅在平流层底部极为稳定之情况下,才能阻止其向上发展。

雷雨所独具之特性为其强烈之电能活动。有关雷雨电能之研究不仅包括闪电现象,还包含各种复杂雷雨电荷分离及雷雨影响范围内之所有电荷分布。

按气象观测实务之规定,当测站听到雷声即报雷雨当头,若于正常观测前15分钟之内听到雷声,则在规定之正常观测中报出。

雷雨的分类

雷雨分为小、中、大三种,可按下列性质区分:

1. 闪电及雷声之性质

2. 发生降水时,降水之种类及强度

3. 风速及其阵性

4. 云之型态

5. 对地温度之影响。

按整个天气形势之性质,可将雷雨分为气团雷雨、锋面雷雨、及雹线雷雨等类。

气团性雷雨〈Airmass Thunderstorm〉又可称为单核雷雨〈Singlecell Thunderstorm〉,其生命史可分三阶段:积云阶段、成熟阶段以及消散阶段。

多核性雷雨〈Multicell Thunderstorm〉

超级雷雨〈Supercell Thunderstorm〉

雷雨的为害

雷雨的危害有龙卷风、冰雹、雷电、大量降水、低云幕及低能见度、积冰、乱流-Microburst,Gust Front、Squall Line。

闪电与雷击

在大自然环境中对飞航安全造成影响的自然现象,包含雷雨、龙卷风、台风、乱流、以及风切等,其中以雷雨发生的机率最高,并以闪电或雷击的方式对飞航安全造成影响。

所谓闪电是大气中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其发生原因是由于云中形成的正电荷与负电荷区域间的电位差大于空气的绝缘强度,于是产生了闪电。闪电通常发生在积云、卷云、暴风雪、尘暴或火山灰中。

一般而言,研究人员依据闪电发生的方式,将闪电的方式区分为云地闪电及云内云间闪电。所谓云地闪电是指云层与地面间产生的电位差超过了当时空气的绝缘强度而发生的放电现象。所谓云间闪电系指云块与云块之间的放电现象,而云内闪电则是指单一云块内部结构间的放电现象。

通常云地闪电发生的初期微弱发光过程,并出现规则明显的台阶状,并以倒树枝的状态传向地面,当其接近地面时,诱发地面的反向电荷而发生回闪,同时造成至少20000安培以上的电流及30000oK以上的高温,因而对地面上的人畜造成伤害或建筑物的损害。如果航空器在起降过程中遭受此种雷击〈云地闪电〉时,则造成重大失事的机会将大幅增加。

但是航空气在高空飞航时所遭受到的雷击事件,则是指航空器与大气环境间的电荷不平衡所造成的放电现象。

由美国空军及美国联邦航空总署赞助的一项研究计划使用康维尔580型商用飞机执行共计42小时飞航及经历21次雷击事件。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的暴风危害计划则使用军用的F-106B型战斗机执行了1154次穿越雷雨区的飞航架次,并且经历了637次雷击事件。由这两项研究计划总共累积了658次的航空器雷击经验,研究人员并因而获得以下的结论:

1.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雷击事件是由航空器本身所引

起的。

2.航空器在雷雨区中遭受雷击的机率随着飞航高度的上

升而增加。

3.航空器在雷雨区中飞航时,遭受雷击的机率在雷雨区的

下缘最小,在36000~40000呎的空层最大。在雷雨区下

方飞行时,平均每三小时遭受雷击乙次;在18000呎飞

航时,平均每二十分钟遭受一次雷击;但在36000~40000

呎空层飞航时,则平均每分钟遭受雷击两次。

4.高空层的雷击总放电能量大于低空层的雷击。

5.由于尖端放电效应的结果,雷击通常发生在航空器的机

鼻、翼尖、机尾、或复材表面。

6.低空穿越雷雨区时,雷击通常发生于中度或强烈乱流区

的下缘及强烈下冲气流内;相反地,高空穿越雷雨区时,雷击通常发生在乱流较少或雨势较小的空域。

由于雷雨及闪电现象是大自然环境中的电荷平衡结果,而根据研究发现,任何时间全球各地约有2000处雷雨区产生,而雷雨区中每秒大约发生100次的闪电现象,而以整个地球来看,发生闪电最多的地区介于北纬30度到南纬30度之间。由过去的统计资料来看,一位民航机的飞行员大约每3000小时就会经历一次雷击事件!而每一架民航机每年都会遭受一次雷击事件!统计数据也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七的雷击

事件发生在每年的三月到七月间。

一般来讲,航空器遭受雷击后的损害可以分为直接损害及间接损害。直接损害系指大量电流通过机身结构时,因高温所造成的熔融及烧灼现象,同时大量电流通过机身结构时所产生的电器火花有可能造成电器走火或油箱爆炸!间接损害系指大量电荷流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场及磁场对航电装备所造成的损害。 1

閃電與雷擊

q 傳說與事實

1.基本上,除非是雷擊現象剛好引發油箱爆炸,否則通常航空器在遭受雷擊後多半能安全的在附近機場落地。一般而言,金屬的結構體在遭受雷擊後,通常不會有嚴重損害而

導致航空器失事,但是航電設備在

沒有適當保護下,往往會造成相當

程度的損失。

传说与事实

基本上,除非是雷击现象刚好引发油箱爆炸,否则通常航空器在遭受雷击后多半能安全的在附近机场落地。一般而言,金属的结构体在遭受雷击后,通常不会有严重损害而导致航空器失事,但是航电设备在没有适当保护下,往往会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失。

曾经有人说:「只要远离暴风雨就能避免雷击!」但是由过去的经验来看,此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过去有许多雷击事件发生时,航空器都未穿越雷雨区;但是在暴风雨过后,航空器飞越卷云的下风处时可能会引发雷击;在暴风雨附近,飞航在积云附近时可能会引发雷击;甚至有时在与暴风雨完全无关的层状云 及小雨中飞行也会引发雷击事件。

有些航空公司的内部规定认为只要与气象雷达所标示的雷雨区保持20浬以上的距离就能避免雷击事件,但实际上此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晴天霹雳」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只要是穿越雨区、火山灰区、及高度空气污染区域时都有可能因静电而引发雷击。

根据研究显示,当穿越雷雨区时,在各种温度及高度下都会发生雷击事件,而最常发生雷击的空域是在雷雨区的上

缘及乱流较小的空域;而最常发生雷击的环境是暴风雨减弱后,环境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时。

事实上,航空器在飞越温度低于冰点的空层时,较易遭受云内及云间雷击;而航空器在飞越温度高于冰点的空层时,较易遭受云层与地面间的雷击。此外,由于雷击必须是在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产生,而能量在未达闪电前已先达闪光的程度,因此,航空器在穿越雷雨区时,通常发生闪光的机率远大于雷击,而多数的空勤组员也会将闪光误认为是雷击。但由经验来看,闪光发生的机率与严重乱流、大雨、及冰雹的强度成正比,因此,虽然发生雷击的机率并不高,但也实在没有理由做穿越雷雨区的飞航。

飞越雷雨区的安全手则

尽量避免做穿越雷雨区的飞航;若实在无法避免时,应从雷雨区的上风边通过。由于风力的作用,大部分的静电会聚集在雷雨区下风边,因此,从雷雨区的上风边通过较安全。

飞的越高,越远离雷雨区。通常在地面因素及空气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多数的天气变化都会在20000呎以下的空域发生。一般来讲,在雷雨区上空飞航时,应至少保持在雷雨包上缘1000呎以上的高度,而且该空域的风速每增加10浬,飞航高度应再增加1000呎,以降低遭受雷击的机会。

在低于冰点温度的空层飞航时,较易遭受连续的小型雷击,而引发持续性的电荷流动;在高于冰点温度的空层飞航时,较易遭受短时间的大型雷击,其作用于航空器的时间较短,但瞬间通过的电流较大。

因雷雨包所引起的放电现象,即使在雷雨包消失后,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飞航时亦应避免穿越雷雨刚结束的空域。

在雷雨区附近飞航时,应将驾驶舱的灯光尽可能开亮,以降低闪电或雷击时造成瞬间失明而无法操控航空器的机率。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是用来躲避雷雨天气,而非用来穿越雷雨,若要有效使用气象雷达预知前方天气情况,必先正确使用气象雷达,了解气象雷达各项功能,才能完全掌握雷雨、分析雷雨情况。

气象雷达是根据水气密度的回波分为黑色、绿色、琥珀色、红色及洋红色,其密度大小可由以下简表得知

颜色密度降水(雨)率

黑色非常小的回波或无回波少于0.7 mm/hr

绿色轻微回波0.7~4 mm/hr

琥珀色中度回波4~12 mm/hr

红色强度回波超过12 mm/hr

洋红色乱流降水率超过11.2mph 如何操作气象雷达

1.起飞前: 进跑道起飞之前将天线角度调置上4度,除了四

周山区或障碍物,不要有地面的回波

2.爬升阶段: 将天线角度向上调15°,再向下调置地面回波,

了解前方云层顶、底之高度范围,最后保持向

上4度,只要飞机仰角在10°以上,气象雷达角

度ㄧ直保持上4度,但前方有天气情况时,可

上下调整角度以观察天气。

3.平飞阶段: 将距离选择在40NM,天线角度向下1°,若前方

无天气影响则选择80NM角度向下1°,保持

80NM的距离圈,最外层有星点状地面回波即

可,有天气影响时,则灵活调整距离圈观察天

气。

4.下降阶段: 在下降高度,15000英呎后,若前方有地形影响,

则每下降5000英呎,天线角度往上调1°,直到

向上4°。

在乱流颠簸模式,只有距离圈选择在40NM时有效,而天线的角度是指飞机与地平线的夹角,而非飞机的爬升角。

雨的形成过程

雨的形成过程 雨是哪里来的?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溏兮生烟”,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 《梦游天姥吟留別[‘诗中描写云雨关系的著名语句。1000多年前,从未涉足过气象领域的李白,通过他直观朴素的现察,码然写出丫 水生云、云生雨的真谛。 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大量漂浮在空中的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 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它们的个头很小,大多数直杼述不到1 毫米的 1好,至少需要100万个石滴微粒,才能制造一滴雨。 我们还知道云的形成需要凝结核,其实雨的形成也是-样,必须 以凝结核为中心,水汽在上面小断凝结增长。只不过幽滴的形成有 时候直接以云滴微粒为凝结核广。水汽在5滴或者小冰晶或者其他 凝铅核 I:凝结,乂由于云内丨二升气流的作用,云滴间不间的粒 子相丌碰掩,合并,大水滴不断“吃掉”小水滴,使得体积越来越大,其重力足以克服上升气流的I力时,就会「降到地面形成雨。 其实我们在初中,高中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可能经常经历自己“造雨”噢。 当我们将烧杯里加水放在酒精灯下加热时,如果用一块玻璃盖 片将烧杯盖住,等杯中水沸腾后,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4夫;过一会儿,会观察到玻璃盖片底有小水点聚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再过一会儿,便有“雨滴”不断落下来。这就是因为加热使得 杯内水汽饱合,凝结形成水滴,并最终落下来。 好,我们现在冋钊“火烧巧马懿”的谜案中来。今天我们从气 象学的观点来分析,这场大雨很可能是由葫芦谷的大火本身引起的。大火引发大雨?不要觉得奇怪,且肴详细分析。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决战发生在盛夏,魏蜀交兵处的渭水丨带当 时盛行东南风,给钥芦谷当地带来了大量潮湿的水汽。夏大太阳光 直射地面,地表增温极快,形成了上冷下热,上電下轻的不稳定状态。只要外界稍有一定的动力作用,水汽就会产生乖直运动,乖直 运动是最容易成云致雨的。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采用火攻.将丁柴-- 起点燃,猛烈的熊熊大火,使谷内空气骤然受热,腾空而起,四周 的冷空气则迅速流人补充,而产生丫旺盛的对流,再加1:烟屯乂 给水汽提供了凝结核,以至于在短时问内二只就不断增厚,云滴不

科学四年级《雨的形成》说课稿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3、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2、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设想。 (三)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 2、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凝结的概念、了解雨的形式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数码相机、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烧瓶、试管、玻璃片、水、冰、木夹子、火柴 《下雨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师: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探索科学知识,听说四一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这节课我就要来验证一下,大家有没有信心证明自己? 2、今天早上,我在学校经销店买了两瓶饮料,请同学们帮我看看,这两

瓶饮料的瓶壁上现在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观察出冷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 3、这是什么原因呢?(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4、课件出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水滴现象?由此引入课题:《下雨啦》(用湿抹布板书课题“下雨了”) 二、探究雨的成因 1、关于雨,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下雨?雨为什么要落下来?雨是从哪里来的?天上的雨为什么总下不完?等 2、刚才大家的思维活跃,再一次证明了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么,想要解决大家提到的这些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两个问题入手: 3、课件出示:水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是怎样变成雨从天上落下来的?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组讨论后认为,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光照射蒸发变成水蒸气,到高空遇冷凝成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是云,小水滴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就会落下来变成雨。 师:讲得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雨的成因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这样的知识是书上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雨的形成过程。 4、同学们都知道,雨也就是水的液态形式。水除了以液态形式存在

接触网对电力线路的感应电危害分析

浅谈接触网对电力线路的感应电危害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大包、包惠等主要干线已全部完成电化改造。但是,由于既有的自闭、贯通线路基本都是沿着铁路线架设的,与新架设的接触线平行路程较长、间距较短,带电接触网产生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在自闭、贯通线路上会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感应电压的形成原理及大小,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因感应电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安全。关键词:接触网电磁感应静电感应自闭贯通安全 电气化铁路开通以来,由于牵引供电高电压、大电流、强磁场的运行特点,对铁路沿线设备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邻近的电力线路影响显著。呼铁局管内的10kv电力贯通线、自闭电力线大都是架空线路,与接触网平行架设,其最小距离有的不足8米,由于接触网的强磁场,电力线产生较强的感应电压,对电力线的检修运行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1、感应电的认知 现场作业的职工经常提到在检修电力贯通线、自闭线过程中,在线路停电后用验电器验电,验电器有时仍会报警;在挂完接地封线后,上杆作业有时仍有麻电的现象发生。职工在作业时有惧怕心理,思想负担较重,因而必须弄清楚感应电产生的机理、感应电的危害,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感应电伤害。 接近线路产生感应电压的机理有两个因素。一是导体之间存在着

互感的电磁感应,二是存在电容耦合的静电感应。接触网对自闭、贯通线路的感应电压指的是带电运营的接触线通过电磁感应和静 电感应在自闭、贯通线路上产生的电磁感应电压和静电感应电压之和。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导体流过交流电流时,在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其他导体即产生感应电势。感应电势 e=-l*di/dt,它的大小与导体之间的互感及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导线之间的互感,与导线的平行长度成正比,与导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非线性关系)。因此两条线路平行长度越长,平行距离越近,线路电流越大,感应电势就越高。对电容耦合来说,线路平行长度越长,平行距离越近,线路电压越高,其静电感应电动势也越高。综合上述两种因素,感应电势的大小,与线路的平行长度、电压高低、电流大小成正比,而与平行线路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对带电导线附近的横担、爬梯等金属物件,同样存在这种感应电势。而且线路电流超大(发生短路故障)时,感应电势的放电电流也随之上升,因此危险性会更大。另外潮湿的空气如雨、雪、雾等,因电磁介质能力增强,加在停电线路上的感应电压也会增大。当出现大风天气时,线索的摆动,也会增强停电线索在带电设备的电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导致感应电压增大。 2、感应电的危害 应电的存在给停电线路作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如果作业人员缺乏对感应电的认识,稍不注意就会被感应电所伤。感应电流通过人体的表皮或体内后,其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大小、持

雨是如何形成的

雨是如何形成的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雨是如何形成的》的内容,具体内容:夏季是下雨下的最多的季节,那雨的形成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雨的形成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 夏季是下雨下的最多的季节,那雨的形成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雨的形成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 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 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

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除了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雨,比如蛙雨,铁雨,金雨,甚至钱雨。它们都是龙卷风的杰作。 雨的主要形式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雨的特点 好处

感应电的危害与预防word精品

感应电的危害与预防 目录 、感应电的分类 (2) (一)静电感应: (2) 1.静电感应的产生原理: (2) 2.处于强电场下电线路中的静电感应 (3) (二)电磁感应: (4) 1.直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感生电动势 (4) 2.自感和互感现象 (5) 、交流电气化线路的感应电干扰、影响及危害 (5) (一)交流电气化线路的感应电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5) (二)感应电对作业安全的影响及危害 (5) (三)接触网“ V ”停作业电气干扰的分析和预防 (6) 1.”停作业的电气干扰因素分析 (6) 2.“V停作业的电气干扰防护措施 (7) 、消除感应电的方法 (7) (一)接触网作业消除感应电的措施 (8) (二)电力作业消除感应电的措施 (9) 1.零电位作业 (10) 2.作业人员使用“保安线” (11) 3.其他经验 (11) 电能是自然界中蕴藏的一种可用不可摸的高效资源,自从被科学家发现它的利用价值以来,飞速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广泛的使用电能,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电能,没有电,社会生产活动就要停滞不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会发生混乱,造成一定的恐慌。电能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如果在使用中违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按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就会发生用电设施工作的不正常、损坏甚至危害人身安全事情。 感应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但在一些领域中,必须防止和消除它的存在,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对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电力行业(包括铁路牵引供电)的检修作业中,停电检修设施中产生的感应电对作业人员来说,是一种严重威胁作业安全的隐患,如果作业中操作不当或违反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安全措施、或不按规定的要求设置安全措施,就会发生设备损坏仍至人身伤害事故。 近年来,在我们兰州供电段先后发生了夏官营“7.31”、天祝“11.2”、甘草店“7.29”三起人身触电事故,经事故原因调查,我们发现都是由感应电所致。为此,需要全段职工对感应电的产生及危害性预防有一个新的认识。 感应电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感应电的危害呢?下面,我们一同走进感应电的世界,了解感应电的产生原理,掌握感应电生产的规律,以达到预防感应电损坏设备、威胁或伤害作业人员安全的目的。

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感应电触电伤害预防措施探讨

安全管理编号:LX-FS-A76678 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感应电触电伤害 预防措施探讨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感应电触电伤害 预防措施探讨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感应电危害 近几年广西、湖北电网都曾经出现过感应电伤人的事故。现举几起典型感应电击的案例,以帮助人们对感应电击的危险性提高认识。 案例1:20xx年1月21日,某供电局输配电管理所带电班一名工作班成员在110kV麻宜线#20塔两侧架空地线安装跳线支撑瓷担,处理绝缘架空地线。16时15分,在缠绕、固定绝缘架空地线引流线预留的尾线时,不慎造成预留的尾线弹出,弹出的尾线把绝缘架空地线侧的接地线线夹击脱,致使其被

危险作业风险及防范措施完整版

危险作业风险及防范措 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危险作业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时常组织员工进行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安全风险较大的作业项目。如何防范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严格做好防护保障措施,员工应按照规程操作,以减少事故伤害。 【动火作业】 ☆易燃易爆物质危害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电焊、气焊工具有缺陷 ☆易燃物外泄、火星飞溅 ☆通风不良、未定时监测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现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安全要点 1.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并经分析合格后再作业。储罐内应存储清水或惰性气体进行保护,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进行保护。员工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加盲板隔断,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清除动火点周围的易燃物,对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进行清理并封闭。

4.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他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高处动火需办理高处作业证,防范火花飞溅。若涉及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6.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其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应小于10米,气瓶不得在烈日下暴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工具,确保安全可靠。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泄漏,应立即停止动火。 8.在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对周围设备进行遮盖,密封水漏、清除油污,附近不得进行易燃物质清洗作业,可采用局部强制通风措施。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9.监测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分钟,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10.动火现场应备有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等,固定泡沫灭火系统应进入预启动状态。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检查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受限空间作业】 ☆隔绝不可靠 ☆机械伤害 ☆触电危害 ☆通风不良、氧气不足 ☆防护措施不当

雨的形成教案1

《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能综合运用各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科学童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验记录表、开水、冰块、塑料袋、火柴、保鲜膜;量筒;烧杯、三角铁架、石棉网、酒精灯;皿盘、烧杯、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今天来跟老师合作上这堂课的同学们都是我的新朋友,我请大家喝饮料好吗?出示两瓶饮料(惊讶的:啊,怎么漏出来了?是哪里裂开了?好像没有啊)反复寻找,谁来帮老师检查一下。

漏了吗?瓶子外面布满了什么?手摸瓶子感觉怎样? 师:原来这个瓶子没有裂呀,那我就放心了。那么,为什么冰过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呢? 生交流: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饮料瓶子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师:在平时你看见过这样相类似的现象吗,谁与大家说说? 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冬天刚进暖屋子,我的眼镜片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小水珠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P31页的四幅图。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从天而降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生交流:滴滴嗒嗒下雨的景象;沙沙沙下雨的景象;…… 师:课件展示下雨的画面,同学们想象得真好。看到下雨,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交流:天空为什么有时晴朗有时下雨呢?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雨的形成》。(板书课题:雨的形成) 二、引导探究: 1、猜想 师:这些从天而降的水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科学家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猜看吧!

课件一雨的形成过程精编版

姓名:刘婷婷 年级:三年级 科目:自然科学 教学内容:1、雨是怎样形成的 2、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3、雨天安全措施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5、星星为什么晚上才出来 6、云的种类 教学目的:1、使小朋友们了解基本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及科学道理。启发他们对于自然 的兴趣 2、引导小朋友们留心注意身边的平常现象,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3、让他们知道一些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理解这些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掌握安全小常识。 引例:同学们看外面哈,今天天气蛮不错的,万里晴空,那前几天呢就下了一场雨,老师 在外面看见雨滴打进小湖里面泛起层层涟漪,特别好看,老师心里就萌生出了一个 问题,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怎么认为的呢?那我现在就请几个同学来回 答一下老师的问题?(提问2----3人)大自然可是奥妙无穷的呢,那老师还有很多 疑问,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是怎么出现的?星星为什么晚上才出来?白白胖胖 的云朵又有哪些种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讨论吧! 内容:1、雨是怎样形成的? 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滋润万物,同学们的答案都各有特色,那么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雨其实是这样形成的。 天空会下雨,主要是因为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为水蒸气(解释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并在空中降温,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会相互合成大水珠,大水珠太重啦,空气承受不住它的重量,大水珠就会掉到地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下雨),所以简单的说雨就是云形成的。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彼此的撞击而变大的大的。因此,在水云里,云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云很厚,云滴浓密,含水量多,这样,它才能继续变大;其次,在水云内还需要存在较强的垂直运动(用手势来表示垂直运动),这样才能增加多次碰撞并合的机会。而在比较薄的和比较稳定的水云中,云滴就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啦,所以它不能和其他小伙伴结合,只能引起多云、阴天,不大会下雨。

防触电伤害安全控制措施

《防触电伤害安全控制措施》 一、接触网专业 1.产生感应电压反应的处所 ⑴软横跨接地侧绝缘子 站场作业攀登支柱跨越接地侧绝缘子时,左、右两脚分别站在绝缘子串两侧,一只手接触导电侧,一只手接触接地侧易造成感应电伤人。 防护措施: ①按规定着装,穿绝缘鞋、戴安全帽。 ②在跨越接地侧绝缘子时,应使用双绳安全带,避免感应电流穿越身体造成感应电伤人。 ⑵地线与钢轨呈虚接状态 在天窗作业时,接地线人员接撤地线时,接地端与钢轨连接接触不良,钢轨锈蚀,地线与钢轨呈虚接状态,无法有效消除感应电压。

防护措施: ①要求接地靴与钢轨连接的紧固件设计合理,与钢轨地脚接触良好。 ②接地人员在接挂地线前对锈蚀钢轨进行除锈,打磨彻底后进连接。 ⑶高压线路与接触网平行或较近 接触网与高压线路平行或较近,接触网停电后已造成停电线路出行感应电。 防护措施: ①缩短接地线距离,必要时对邻近高压线路进行处理。 ②在接触网设备检修时,应加挂随车地线,随车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裸铜绞线制成,并有透明护套保护。随车地线宜采取与梯车(作业车)固定连接的方式减小电阻。 ⑷器件式分相、关节式分相、绝缘锚段关节 进行器件式分相、关节式分相、绝缘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时,已出现感应电。 防护措施: 除在作业区两端工作支装设接地线外,还应在中性区加挂接地线,并将断口进行短接封线(绝缘锚段关节只短接断口)。

⑸牵出线、专用线处所作业 在牵出线、专用线作业时接触网设备未与其它股道存在电气连接时易造成感应电。 防护措施: 在牵出线、专用线作业时,检修作业前,除在来电侧装设接地线外,在接触网末端也必须装设接地线。 ⑹回流线、吸上线等附加导线出现断口 利用天窗进行时回流线、吸上线等附加导线断口作业时易造成感应电。 防护措施: 作业前,应先采取接设短接线等旁路措施,连通即将断开的接触网设备后在进行作业。 ⑺更换、检修电连接 更换或检修接触网电联结时,再未采取安全措施前易造成感应电。 防护措施: 在更换电连接时必须先安装新电联结,确认接好后再拆除旧电联结。检修电联结时,不得同时打开同一支的承力索、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如需同时打开,必须提前设好短接线。

感应电的危害与预防

感应电的危害与预防 目录 一、感应电的分类 (2) (一)静电感应: (2) 1.静电感应的产生原理: (2) 2.处于强电场下电线路中的静电感应 (3) (二)电磁感应: (4) 1.直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感生电动势 (4) 2.自感和互感现象 (5) 二、交流电气化线路的感应电干扰、影响及危害 (5) (一)交流电气化线路的感应电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5) (二)感应电对作业安全的影响及危害 (5) (三)接触网“V”停作业电气干扰的分析和预防 (6) 1. “V”停作业的电气干扰因素分析 (6) 2.“V”停作业的电气干扰防护措施 (7) 三、消除感应电的方法 (7) (一)接触网作业消除感应电的措施 (7) (二)电力作业消除感应电的措施 (9) 1. 零电位作业 (10) 2. 作业人员使用“保安线” (11) 3. 其他经验 (11) 电能是自然界中蕴藏的一种可用不可摸的高效资源,自从被科学家发现它的利用价值以来,飞速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广泛的使用电能,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电能,没有电,社会生产活动就要停滞不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会发生混乱,造成一定的恐慌。电能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如果在使用中违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按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就会发生用电设施工作的不正常、损坏甚至危害人身安全事情。 感应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但在一些领域中,必须防止和消除它的存在,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对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电力行业(包括铁路牵引供电)的检修作业中,停电检修设施中产生的感应电对作业人员来说,是一种严重威胁作业安全的隐患,如果作业中操作不当或违反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安全措施、或不按规定的要求设置安全措施,就会发生设备损坏仍至人身伤害事故。 近年来,在我们兰州供电段先后发生了夏官营“7.31”、天祝“11.2”、甘草店“7.29”三起人身触电事故,经事故原因调查,我们发现都是由感应电所致。为此,需要全段职工对感应电的产生及危害性预防有一个新的认识。 感应电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感应电的危害呢? 下面,我们一同走进感应电的世界,了解感应电的产生原理,掌握感应电生产的规律,以达到预防感应电损坏设备、威胁或伤害作业人员安全的目的。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说明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水的三态变化。 2、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能综合运用各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三、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篇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科学童话。 四、课前准备: 试验记录表、开水、冰块、塑料袋、火柴、保鲜膜;量筒;烧杯、三角铁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师:今天来跟老师合作上这堂课的同学们都是我的新朋友,我请大家喝饮料好吗?出示两瓶饮料(惊讶的:啊,怎么漏出来了?是哪里裂开了?好像没有啊)反复寻找,谁来帮老师检查一下。 漏了吗?瓶子外面布满了什么?手摸瓶子感觉怎样? 师:原来这个瓶子没有裂呀,那我就放心了。那么,为什么冰过的瓶子外面有小水珠呢? 生交流: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饮料瓶子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师:在平时你看见过这样相类似似的现象吗,谁与大家说说?

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冬天刚进暖屋子,我的眼镜片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小水珠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P31页的四幅图。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从天而降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生交流:滴滴嗒嗒下雨的景象;沙沙沙下雨的景象;…… 师:课件展示下雨的画面,同学们想象得真好。看到下雨,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交流:天空为什么有时晴朗有时下雨呢?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雨的形成》。(板书课题:雨的形成) (二)引导探究: 1、猜想 师:这些从天而降的水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小科学家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猜看吧! 生思考交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设计实验 师:这位小科学家得猜想既有根据又合理,我们不能像悟空一样飞到天上去看究竟,我们就在实验室模拟一场雨怎么样? 师:我们的猜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那要得到水珠先得有什么呢?(水蒸气)水蒸气要怎样才能凝结成水珠?(遇冷)那好,我们要制造降雨得模拟试验,重点得考虑两个问题:①如何在短时间得到足够多得水蒸气?②怎样使这些水蒸气遇冷?

接触网感应电对电力线路的危害

接触网感应电对电力线路的危害 摘要随着电气化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铁路干线已经完成了电气化改造。然而既有的贯通线路多是沿着铁路线架设,与新架设接触线间距较短、平行线路程较长,带电接触网所产生的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会在贯通线路上产生较强的感应电压,对铁路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认识感应电的基础上,重点对接触网感应电的危害进行研究,并提出预防措施,保障铁路供电安全。 关键词接触网;感应电;电力线路;危害 1 感应电概述 电气化铁路在运营中,因其牵引供电具备强磁场、大电流及高电压等特点,其对铁路沿线设备及电力线路影响较大。在一些地区,其铁路10KV电力贯通线、自闭电力线多应用架空线路,与接触网以平行方式进行架设,最小间距不足8m。因接触网其磁场较强,电力线产生感应电压较强,影响电力线路检修安全性。为保障电力线路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研究接触网感应电产生原理,并分析接触网感应电危害,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接近线路感应电压产生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分别为导体之间存在的互感电磁感应与存在电容耦合的静电感应。接触网对自闭、贯通线路的感应电压,即带电运行中接触线通过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在自闭、贯通线路中产生的静电感应电压及电磁感应电压相加和。按照电磁感应原理,当导体内经过交流电流时,在导体周围则会产生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范围内的其他导体则会产生感应电势。感应电势值与导体互感及电流变化率为正相关关系,导线间互感则与导线之间距离为负相关关系,与导线之间的平行长度为正相关关系。如电力线路平行长度越长,平行距离越小,则线路电流及感应电势越大。综上,感应电势值与电压值、电流值、线路平行长度值之间为正比,与平行线路距离值为反比。接触网对带电导线周边的金属物件,如爬梯等均存在感应电势;当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线路中电流值极大,感应电势则会随之增加,带来更大危害性。在自然环境影响下,如大风作用下线索摆动,引起停电线索在带电设备电磁场中进行切割磁力线运动,引起感应电压增加;在雨雪天气中,电磁介质增强,其停电线路感应电压会增加。 2 接触网感应电危害研究 2.1 接触网感应电对附近通信线路影响 在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多为工频单相25KV交流制供电,多采取直接供电、AT供电、BT供电、直供加回流线供电四种方式。因其供电方式为不平衡供电系统,当牵引电流通过接触网时,接触网导线附近则会产生较强的磁场及电场,对强磁场及强电场范围内的通信线路及设备会产生干扰,降低通信质量,严重则会对设备安全及人身安全造成影响。

拓展知识-雨的形成过程

雨的形成过程 雨(rain)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感应电

1.感应电的形成:在高强度的电磁场中,如有金属物体或导电性能的物体侵入,会在强电磁场作用下,感应出交变电流,这就是感应电。 感应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但在另外一些领域中,必须预防和消除它的存在,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对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我们接触网停电检修和临近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力行业检修作业中,停电检修设备上产生的感应电对作业人员来说,是一种严重威胁作业安全的隐患。如果作业中操作不当或违反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安全措施、或不按规定的要求设置安全措施,就会发生设备损坏乃至人身伤害事故。 2.感应电压:感应电压是指临线接触网通过牵引电流时,交变电磁场对停电线路接触网各线索产生的感应电势,其大小与上、下行线路的间距、平行长度有关,同时还与牵引电流的大小有关,当发生短路时影响更大。 感应电压是邻线高压电场通过空气介质感应过来的,电压有时高达数千伏,这在平时用验电验电时验电器报警、挂地线时出现打火现象。根据验电器的灵敏度试验规定:验电器的触发电压要保证在额定电压20%~25%情况下启动,以接触网为例:27.5KV,验电器报警电压为5500v~6875v。一旦将停电侧接触网上(或停电的电力设备)的各线索可靠接地,感应电压值急剧下降,几乎为零。因此,电磁感应的防护措施仍然是在作业区两端装设接地线。 3.穿越电流:V停时,停电线路与不停电线路的接触网利用绝缘装置可以隔开,但由于上、下行钢轨通过车站渡线及道岔,以及大地是互相连通的,所以牵引电流通过钢轨回流时,上、下行钢轨均有牵引电流流过。当停电线路的接触网作业挂接地线(通常是要和钢轨相联)时,作业区两端的地线将钢轨与接触网并联,必然在接触网上产生分流,现场将其叫作“穿越”电流,穿越电流的大小,则与接触网、钢轨和大地的电气参数以及电力机车运行位置有关。 V停时,作业区两端挂接地线后,尽管有穿越电流流过,但如前所述,接触网上的感应电压很低,而作业人员包括作业机具的阻抗远大于接地线的阻抗,因此,穿越电流对作业组人员产生的分流可视为开路,不会对作业组人员造成危害,如果作业区段内的接触网与接地线构成的回路有开路的情况发生时,则穿越电流将会通过作业人员,就会对人身产生危害。 4.接触网电磁场:接触网的额定电压为25KV,最高电压为27.5KV;最低电压为19KV,因此它属于高电压、强电流等级范围。由于强电流通

实测输电线路的感应电的影响

实测:高压电附近究竟有没有辐射? 为了得到高压变电站周围电磁和电场的普遍强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梦培及其实验小组用了8年的时间,测试了北京大大小小约500个变电站,形成了12本数据结论手册,可以有效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市电力公司海淀500千伏变电站,于2014年6月正式投运,解决北京西北地区高峰负荷期间部分设备重载问题。 1、为什么要采用高压送电? 我国供电系统使用50Hz(赫兹)为工作频率,由电厂发电,升高电压至500kV(千伏)后,电能经输电线输送,再通过层层变电站降压,供用电单位或个人使用。一般要经过四次降压:第一级变电站电压从500kV降到220kV;第二级变电站降到110kV;第三级变电站降到10kV:最后再经过第四级变电站降到220伏(三相工业用电380伏),之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之所以要这样先升高电压再降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梦培说,北京有自己的发电厂,也有从外地输送过来的电,电压越高,在传送过程中的损耗越小,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路途遥远,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能耗。输电电压与输送容量、输送距离的关系如下表: (数据由北京地区居住环境电磁水平调查课题组提供)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梦培说:“我是人大代表,有居民向我反映高压变电站辐射的问题,我就带上人和设备为他们测试,告诉他们是安全的。没想到,这‘一测不可收拾’,测了八年,测试数据1 2本。” 2、“感应电磁场”不是“电磁污染” 电能传输有两种途径,一种为架空线路传输,一般市内线路使用10米以下线杆架设,为了安全起见,“高电压”的输电线路都架设在距地面20-50米左右的高空。另一种为地下电缆传输,通常敷设在地下电缆沟道内。 沈梦培说,有一些人质疑传输电能的架空高压线和变电站有电磁辐射,这个问题也并非我国独有的现象,也是国际上的关注焦点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极低频场环境健康准则(EHC)科学专家工作组于2005年10月正式评定:对于公众通常可遇到的0-300Hz的极低频电磁场不存在实际健康问题,低频磁场的长期健康风险不能证实,而执行低频电场与磁场的国际标准可以保证包括儿童与孕妇在内的公共健康与安全。 事实上“感应电磁场”一直被人们误读为“辐射”,甚至等同于“核辐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不应在工频电磁场行业标准中使用“辐射”二字,但由于我国一些行业标准中的标注问题,使得公众错误地把这种感应电场与磁场称为“电磁辐射”,甚至认为这种“辐射”与日本福岛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是一回事。其实,这是工频电磁场,而非电磁辐射。 工频电磁场本身就是极低频电磁场,而我国的供电系统频率为50Hz,波长为6000公里,如果把电力线路看做一根“发射天线”,那它的“发射”能力几乎为零。 3、中国标准更严格 环境保护部在2014年9月23日发布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标准》,这个标准是对《电磁辐射保护法规定》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整合修订,还参考了一系列关于电磁工作环境的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限制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此次是第一次修订,增加了1Hz-100kHz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制。本标准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感应电的危害与预防

感应电的危害与预防 目录 电能是自然界中蕴藏的一种可用不可摸的高效资源,自从被科学家发现它的利用价值以来,飞速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广泛的使用电能,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电能,没有电,社会生产活动就要停滞不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会发生混乱,造成一定的恐慌。电能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如果在使用中违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按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就会发生用电设施工作的不正常、损坏甚至危害人身安全事情。 感应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但在一些领域中,必须防止和消除它的存在,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对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电力行业(包括铁路牵引供电)的检修作业中,停电检修设施中产生的感应电对作业人员来说,是一种严重威胁作业安全的隐患,如果作业中操作不当或违反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安全措施、或不按规定的要求设置安全措施,就会发生设备损坏仍至人身伤害事故。 近年来,在我们兰州供电段先后发生了夏官营“”、天祝“”、甘草店“”三起人身触电事故,经事故原因调查,我们发现都是由感应电所致。为此,需要全段职工对感应电的产生及危害性预防有一个新的认识。 感应电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感应电的危害呢? 下面,我们一同走进感应电的世界,了解感应电的产生原理,掌握感应电生产的规律,以达到预防感应电损坏设备、威胁或伤害作业人员安全的目的。

一、感应电的分类 感应电一般有两种: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一)静电感应: 1.静电感应的产生原理: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 是由原子核和其外围电子组成的。如图1所示,两种物 质紧密接触后再分离时,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 质而带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这种现象 就叫做静电感应。一般认为,两种接触的物质相距小于 25×10-8 cm时,即会发生电子转移,产生静电。两种 物质摩擦时,增加两种物质达到25×10-8 cm以下距离 的接触面积,并且不断的接触与分离,也可产生较多的 静电。 接触后再分离或相互摩擦能够产生静电。处于强电 场中两种物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电荷将按电场方 向移动,负电荷将逆电场方向移动,当电荷的移动达到平衡状态后,如图2所示,正、负电荷在两种物质的表面上就会大量累积形成静电,即产生静电感应。 与流电相比,静电是相对静止的电荷。这种电荷在两种物质紧密接触的瞬间,正负电荷要产生相互吸引。这种电荷相互吸引,就形成了静电电荷的流动,即产生静电感应电流。静电感应电流的出现,会使两种物质间产生的静电电荷消失,静电就会消 除。与此相似,在强电场中产生的静电荷,如果两种电荷间形成接触的通路,静电电荷也要形成流动,即产生静电感应电流。同样,静电感应电流的出现,会使静电电荷消失,静电感应就会消除。 静电感应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如雷电、电容器残留电荷、摩擦带电、复印资料时纸张带电等都属于静电感应带电。静电感应利用的好,能够为我们的生产生

高压输电线路感应电的危害及防止对策

高压输电线路感应电的危害及防止对策的全文-应伟国-电 恐惧和敌对情绪,往往源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对风、火、雷、电等自然现象,人类都经历了恐惧、崇拜、认知、应用的漫长过程。 直至今天,大多数公众对感应电健康风险的认识仍属空白。在输电线路或电力设施周围环境中,电场与磁场单独存在,并不类似高频电磁场那样以电磁波形式形成有效的电磁能量辐射或形成体内能量吸收。事实上,我国对输变电电磁场的环境标准限定比国际标准更为严格。WHO推荐的国际权威组织颁布的旨在保护公众健康的工频电场强度暴露限值为5千伏/米,工频磁场强度暴露限值为0.1毫特斯拉;而我国对公众的保护限值为电场4千伏/米,磁场为0.1毫特斯拉,在实际施工中,往往还低于这些标准,完全符合或严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权威标准所规定和“旨在保护人体安全”的暴露限值,正常工作的电力设备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既然输电线路对人没有危害,为什么有时在高压线路下行走会有麻感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事实上,输变电工程工频电磁场虽不会危害人体,但会对生物体产生一些细微的影响。在天气湿润的情况下,人体接触到高压架空电线下工作着的未能接地的金属物体充电,会产生麻的感觉,这是能量非常小电磁感应现象,类似冬天脱毛衣时的静电效应,不对人体造成危害。WHO将这种影响定义为“生物影响”,并指出“生物影响”与“有害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当暴露引起生物系统内某种可注意到的或可检测到的生理变化时,“生物影响”就发生了。 国际研究表明,输变电工程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在生物系统中的主要影响是,在体内感应出电场与电流的作用。其所感应的电流一般比我们体内自然存在的电流数值还低,并未发现具有值得注意的健康影响。现有证据表明,除了由躯体表面电荷产生的刺激外,暴露到高达20千伏/米的电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并且是无害的。即使电场强度高达100千伏/米以上时,电场也没有显示对动物生殖与发育有任何影响。 根据实际测量,对于500KV的高压输电线,它的辐射强度小于53dB,其单位面积和辐射功率相当于一般城市家庭中所接收到的无线电广播电磁辐射功率强度的千分之一,当然它对人身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说输变电设施不能形成有效的电磁辐射。但只要有电压和电流,就会产生电场和磁场,因此输变电设施产生的是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而非电磁辐射,因此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分享 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