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教案《我的战友邱少云》

优质课教案《我的战友邱少云》

优质课教案《我的战友邱少云》
优质课教案《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词句,从周围环境及侧面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出示阅读提示,读一读,明确自学要求。

2.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和同学一起自学、交流。

二、全班交流

1、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什么地方最令自己感动?

2.过渡:“我”做为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当时“我”的心情怎样?课文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我”的心情?

3.投影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4.围绕这一自然段体会如下问题:

(1)这怎么忍受得了呢?“这”指什么?(烈火烧身,联系前文具体说说当时的火势:看-听-闻;枯草-棉衣-身上-整个儿包住;火借风势,越烧越大。)

(2)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结合前文重点理解当时潜伏的环境。)(4)“我”不敢朝他看,又忍不住不看,这是一种什么心情?你怎么理解“我”这种矛盾的心情?

(5)“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有没有办法使战友死里逃生?救战友真的那么难吗?但是为什么“我”和邱少云都没有这样做?

(6)课文明明是在写邱少云,为什么把“我”的心理活动写得这么具体?

(7)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6.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联合插图看看邱少云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理解“千斤巨石”?

过渡:由于邱少云在烈火中坚持纹丝不动,严格遵守了潜伏纪律,所以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只用了20分钟就拔掉了“391”高地这颗毒牙。

出示有关句子

7.出示有关句子

比较“才”字的不同意思,你在时间一长一短的比较中体会出什么?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8.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仅仅是忘不了这一天吗?

三、总结全文

1.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后不久,在那松柏苍翠,巨石林立的“391”高地,在那巍峨高耸坚硬的石壁上,赫然出现了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板书)这是邱少云的战友们在夺下“391”高地后不久,用烈士生前打通道使用过的铁锹和大铲亲手精心刻写的碑文。它将永远屹立在世界之间,永远闪烁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

2.全班齐读碑文。

附:板书设计

板书:

14 我的战友邱少云

邱少云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没挪动,没发出

“我”不忍看……忍不住看忍受得了?刀绞一般

(内心活动)

《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课记叙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赞扬了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通过邱少云的外表描写,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10自然段。情感目标:学习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严守纪律的革命精神。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及理论依据

一、复习引入

1、讲一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引疑: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战士”?具体表现在哪儿?

(1、以疑导读。教学一开始,我以学生上一节课留下的疑问为教学的切入口,单刀直入,直奔“伟大的战士”,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思路,又抓住了课文蕴涵的意义的实质性问题。再凭借有关课文内容,抓住重点——第7、9两小结,一节抓“内心”,一节抓“外表”,并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拎起一个点,带动一个面”。)

二、学习课文第3大段

1、自读这一段课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划下来,再好好读一读。

2、反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相关段落进行研究。

3、学习第7自然段

(1)师:眼看着战友被烈火灼烧,作者的心情怎样?(出示第1、2句)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联系第5小结说说这是一团什么样的火。

说说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不仅指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难以忍受,还指作者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的心情也是难以忍受的。)

指导朗读:怀着极度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

(2、以情动人。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

之中,邱少云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2)作者的心情不但紧张,他还非常担心。(出示第3句)

读一读,体会:“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

指导朗读

(3)作者的心情除了紧张、担心,还有吗?(出示4、5两句)(极度矛盾的心情)

“我”为什么不敢看?

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式,是理解的重点,一方面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烧而心入刀绞,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个重大的潜伏任务作战计划不能完成,让学生理解“我”极为痛苦矛盾的心情,理解邱少云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从而让学生懂得邱少云为什么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精神力量,在学生的心目中建起一座“伟大战士”的不朽丰碑。)

这里的奇迹指什么?我为什么只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难道没有办法救出战友了吗?为什么不这样做?

指导朗读:怀着焦灼不安、极度矛盾的心情来朗读。

(4)这奇迹会出现吗?所以最后一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5)小结

这一小节写了“我”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内心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课文明明是写邱少云,为什么把“我”的心情写得这么具体呢?(贯穿目标,理解本文的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

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邱少云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他能经得起这生死考验吗?

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自读,划出描写邱少云行为表现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

(2)反馈

出示: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重点理解“千斤”“巨”)他为什么能这样?他想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

(3)观看录象,用语言描绘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双手,还要想象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当场写话,反馈

(3、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

教学重点部分4—8自然段时,如果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在脑中展开想象,难以直观地感受课文所写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有一定的难度。

我借助了电影片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情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述的环境和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内心的活动。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断,特别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和环境。这样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课文描写人物内心活

动这一内容有了更好更易的理解,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激情,对英雄产生了敬佩之情。

看完片段后,我再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用语言描绘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双手,想象他的内心活动。使这一环节的教学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三、学习课文第4大段

(1)一个邱少云牺牲了,千万个邱少云式的战士站了起来,齐读第9自然段。

(2)比较句子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这两个“才”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突出了他怎样的精神?

(3)我为什么忘不了那一天?

我仅仅忘不了这一天吗?

感情朗读第10小节。

四、总结全文

在战斗胜利后不久,在那“391”高地的石壁上,出现了一行大字:为集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这是战友们怀着最崇敬的感情,用邱少云生前达坑道使用的铁钎、大锤精心刻写的碑文。它将永远屹立在天地之间,闪耀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请同学们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碑文

《我的战友邱少云》

实录

师:同学们已经初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板书)一课,初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仔细地阅读课文,认识邱少云是怎样一个人,他具有什么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提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现在同学们先谈一谈对邱少云的初步认识好吗?

〔引导学生直奔中心。〕

生:(齐声地)好!

师:(表示满意,示意举手发言)。

生:邱少云是一个严守纪律的人。

生:他是一个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人。

生:邱少云是一个自学地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师:都说得对,最后这位同学做了全面的概括,提出邱少云是自学地严守纪律,不惜牺牲。很好,那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邱少云是这样的人呢?

〔改变传统的依照课文顺序阅读为变序阅读,直奔中心。〕

生:从隐蔽情况可以看出。

生:从他在烈火中壮烈牺牲这一段也可能看出。

师:应该说从他在烈火中壮烈牺牲这一段更可以看出,对吗?

生:对。

师:好,咱们先看邱少云是怎样隐蔽的?谁能把这一段课文读一下?

师:(举手者中,指名一人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我们听着听着好像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潜伏的情景。

师:同学们想一想,上级对这次隐蔽的要求(也就是隐蔽的纪律),是什么呢?

生:是不能让敌人发现。

生:不能有一点儿声音和一点点儿动作。

师:对,谁能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

生:“纹丝不动”。

生:“必须纹丝不动”。

师:对极了。“纹丝”是什么意思?

生:一点点儿。

生:一丝一毫。

师:那么“纹丝不动”就是?

生:(齐答)一点儿也不动,非这样不可。

师:这,就是这次战斗前的隐蔽纪律。

师: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从这段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邱少去自觉地严守隐蔽纪律的?找

出这些语句来。

生:作者看到邱少云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师:说得好。请问:“隐蔽得更好”是什么意思?

〔弄清了“隐蔽得更好”的意思,可以突出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生:就是隐蔽得特别好。

师:与谁比,他隐蔽得特别好?

生:与我所看到的班长和几个战士相比。

师:那么,这个意思应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句子中的“更”字,一是说班长和几个战士隐蔽得很好;二是说邱少云比他们隐蔽得还要好。

师:理解得很好,能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意思,你真会动脑筋,很聪明! 生:前边交代了邱少云离“我”不远,这句话中又说“几乎找不到他”,这说明邱少云“隐蔽得更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找”不是一眼就能看得见,而是“我”在草丛里看了一个时间才发现的。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我们平时找东西,不是马上看到,而是经过他细、认真地看才发现,这叫找。“找”字用得好。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思考问题,我们学习课文,就应该这样下功夫。

师:大家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这么严格的隐蔽纪律呢?

生:因为我军离敌人前沿阵地非常近,稍微动一下,稍微有一点儿声音都会被敌人发觉。生:离敌人的前沿阵地只有六十多米,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生: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所以隐蔽的要求很严。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很全面。正因为我军离敌人非常近,所以对隐蔽的要求很高,在“纹丝不动”前边又加了“必须”二字。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隐蔽得很好。这是从隐蔽情况看出邱少云是自觉地严守纪律的。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

生:他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一动不动。

师:好,我们默读这段课文,然后具体地说说邱少云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是怎样自觉地严守纪律的?

生:(默读课文,情绪很好)

师:大家再听我把第二段课文读一遍。

师:听我读了这部分课文,你想些什么?

生:(争先举手,抢答:)邱少云太了不起了,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而他连动都没动,连哼也没哼一声!他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生:烈火在他身上烧了那么长时间,我觉得这太无法忍受了!而邱少云却纹丝不动。

生:我们平时稍被火烧或热水烫一下,就叫起来,甚至疼得直哭,而邱少云不但没动,连哼一声也没有,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啊!

〔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英雄的处境。很好。〕

生:他确实是一个严守战斗纪律,不怕牺牲的英雄。

师:大家讲得非常好!烈火烧身的剧痛,常人所不能忍受,而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却忍受了,他的确是一个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人!

师:看来大家已经明白课文主要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高尚品质,为了表现邱少云的这种伟大精神和品质,作者还写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活动,请看,“我”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会突然叫起来。

师:作者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他“跳起来了”吗?

生:没有,“他没挪动一寸地方”。

师:他“叫起来了”吗?

生:没有,他“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我”的担心也是必然的,因为邱少云太年轻了,又没有经过长期的锻炼,万一出了意外,“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然而,邱少云的表现为“我”的担心作了坚定的回答: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像千斤巨石一般,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充分地表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段总结性谈话,可以使学生对英雄有个全面、完整、深刻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15.1.4.1 整式的乘法(一)教学设计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谢海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式的乘法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的运算,熟练地进行整式的计算与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体验来真正理解法则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探索、猜想、体验及应用,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教学难点: 迅速准确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及运算过程中的系数与符号问题。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公式。 算一算: =?422 =?32x x ()=2310 ()=32x ()=22b ()=-3 23a 公式:()()。,,n n n mn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 (二)新授。 <一>出示自学目标: 1、复习乘法的运算律。 2、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法则的来历,掌握法则。 3、学会运用单项式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出示自学提纲。

<二>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运算律有哪些? 2、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是什么? 3、单项式乘法的法则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用到哪些知识? 4、单项式乘法的法则内容是什么? 5、单项式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通过自学教材P 144~145页内容,和同学们讨论或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自学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1)()()243b ab -?- (2)()()y x x 2325? (3)()()236a ay -?- (4)236 53b b ? 2、填空: (1)()()x a ax 22?= (2)( )()3522y x y x -= (3)()()()=-?-?-3433y x y x (4)22216??? ???-abc b a = (5)()() =-?-52323243b a b a (6)=??--11215n n n y x y x <四>通过学生做题反应的情况,酌情讲解教材上的例题。 <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六>依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所有学生自主单独完成下列题目。 当堂检测: 1、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532743a a a =? (2)1243532x x x =? (3)()2221553m m m -=-? 2、填空: (1)=?2552x x (2)=?323 22a ab (3)=?xyz y x 1655232 (4)()()=?-?23 2243x xy y x 3、计算下列各题: (1)??? ??-?322834yz x xy (2)?? ? ??-???? ??c b a b a 332331273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及侧面积,练习二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积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①半径是1米②直径是3厘米 ③半径是2分米④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请你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物品。动画圆柱的形成(2)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3)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书上第10页出现五幅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直圆柱体。教师说明: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材分析: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语句。 2.理解正反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 3.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探讨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文意。(2)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1)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2)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3)把握本文的内容主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孟子》一书,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比喻、类比来说理,辨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死亦我所恶.(wù)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一箪食 ..(dān shí) 一豆羹.(gēng)蹴.尔(cù)

《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圆柱的认识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积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提高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准备 课件、圆柱、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屏幕2,这是什么,读出来。(客家围屋、比萨斜塔、岗亭、蜡烛、灯笼)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来看学习目标。(课件3,抽生读) 二、认识圆柱 1、出示课件4,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大家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呢? 2、看来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非常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特征。 出示例1(课件5),默读。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自学提示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6) 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了解的圆柱呢?

鱼我所欲也 公开课优质教案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优质教案 18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整式的乘法优秀教学设计1

整式的乘法 【教学要求】 1. 探索并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 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乘法运算。 3. 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5.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6.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自己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a a m n m n ·=+(m 、n 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 a m n m n =·(m 、n 均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的乘方之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 即:()a b a b m m m ·=(m 为正整数) 注:①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首先要看是否同底,底不同,就不能用。只有底数相同,才能指数相加。 如:a a 23·中底数a 相同,指数2和3才能相加。 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要注意指数是相加,而不是相乘,不能与幂的乘方法则中的指数相乘混淆。 ③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底数不一定只是一个数或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式子,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如:()()()()x y x y x y x y --=-=-+23235·,其中x y -是一个多项式。 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幂的个数可以推广到任意多个数。 如:()()()()()a b a b a b a b a b +++=+=+++23523510·· ⑤要善于逆用积的乘方法则,有时可得不错结果,可使计算简便。

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一一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 (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0)

食一个長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像下面这样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o)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冷雨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孟子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 3.初步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学习相应的论证方法。 2.深入了解生死和义的价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导语:(出示“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她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在送医院的途中,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她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在颁奖典礼上人们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张丽莉老师在面对危险那一刻为什么能舍己救人,做出生与死这样艰难的抉择呢?今天通过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相信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听示范读,注意节奏。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如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吟读课文,引情入境。 反复吟诵课文,揣摩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读出磅礴气势,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彼此心心交融。 三、复习旧知 师:学习新的内容前,老师先测一测同学们对上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检查朗读情况。(师:我们首先大声地齐读课文,看看你们能否读准字音,能否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 2.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8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2.重要实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4整式的乘法公开课优质教案 (3)

1.4 整式的乘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过程中,利用乘法的运算律将问题转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问题情景,记作(§1.4.1 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1.4.1 B) 第三张:例题,记作(§1.4.1 C) 第四张:练习,记作(§1.4.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整式的运算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了它的加减运算,还记得整式的加减法是如何运算的吗? [生]如果遇到有括号,利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然后再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 [师]很棒!其实整式的运算就像数的运算,除了加减法,还应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下面我们先来看投影片§1.4.1 A 中的问题: 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如图1-1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8 1x 米的空白. (1)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二幅呢?你是怎样做的? (2)若把图中的1.2x 改为mx ,其他不变,则两幅画的面积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1)从图形我们可以读出条件,第一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x 米,1.2x 米;第二个画面的长为1.2x 米,宽为(x -81x -81x)即4 3x 米;因此第一幅画的面积是x ·(1.2x)=1.2x 2 平方米,第二幅画的面积为(1.2x )·(4 3x)=0.9 x 2 平方米.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 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猜一猜,(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二)、引入课题 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

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高。 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 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 (二)、研究圆柱的特征 1、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 ①、随着学生回答质疑: 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 ③、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1个侧面——曲面 3、高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教案 (2)

14.1.4整式的乘法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单项式乘法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三)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多项式的乘法; (四)通过整式乘法中运算的转化体会数形结合,换元等数学方法和“转换”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在复习单项式和多项式概念的基础上逐步讲解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三种整式乘法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单项式乘多项式及多项式乘法中不要出现漏乘,多乘现象. 符号问题. 教学难点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特殊二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引导探究. 教具学具 黑板. 教学过程 知识点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乘法是指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为了防止出现系数与指数的混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与幂的乘方性质的混淆等错误,同学们在初学本节解题时,应该按法则把计算步骤写全,逐步进行计算.如 21x 2y·4xy 2=(2 1×4)·x 2+1y 1+2=2x 3y 3. 在许多单项式乘法的题目中,都包含有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解题时要注意综合运用

所学的知识. 【注意】 (1)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后乘法,最后加减. (2)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也就是避免知识上的混淆及符号等错误. 知识点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a(m+n+p)=a m+a n+a p. 【说明】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其实质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要注意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 探究交流 下列三个计算中,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 (1)3a(b-c+a)=3a b-c+a (2)-2x(x2-3x+2)=-2x3-6x2+4x (3)2m(m2-mn+1)=2m3-2m2n+2m 点拨(1)(2)不正确,(3)正确. (1)题错在没有将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 (2)题错在没有将-2x中的负号乘进去. 知识点3: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说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是通过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来解决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a+b)(m+n)=(a+b)m+(a+b)n=a m+bm+a n+bn. 计算时是首先把(a+b)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单项式,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计算. 典例剖析 1化简(-x)3·(-x)2的结果正确的是( ) A.-x6 B.x6 C.x5 D.-x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幂的乘方与单项式的乘法,解法有两种:①原式=(-x3)·x2=-x5;②原式=(-x)5=-x5.故正确答案为D项.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 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圆柱。 师:这些圆柱形物体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ppt出示 小组合作探究一: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高有多少条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从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 2个,完全相同圆 圆柱侧面 1个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下面的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 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这一散文的语言艺术,探究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并展开论证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所说的一句话。大丈夫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学了今天的这篇课文,同学们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

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孟子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背景资料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3.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大类型。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有严密的逻辑性。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兼.(jiān) 苟. 得(gǒu) 辟. 患(bì)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弗.(fú) 蹴.(cù) 妻妾. (qiè) (2)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bì)也(“辟”同“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biàn)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④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3)古今异义词 以 ????? 古义:能够用来。例: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是? ?? ?? 古义:指示代词,这。例:是.亦不可以已乎?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豆?????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例:一箪食,一豆羹。今义:指豆类作物。

14.1《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教案

14.1整式的乘法(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展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过程. 也可以这样考虑: 当X=m+n时, (a+b)X=? 由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知(a+b)X=aX+bX 于是,当X=m+n时,(a+b)X=(a+b)(m+n) =a(m+n)+b(m+n) 即(a+b)(m+n)=am+an+bm+bn =am+an+bm+bn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此内容. 例题讲解: 例题1:计算: (1)(x+2y)(5a+3b);(2)(2x-3)(x+4); (3)(x+y)2;(4)(x+y)(x2-xy+y2)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具体应用,通过教师演示向学生提供严格的书写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训练.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例题2:计算以下各题: (1)(a+3)·(b+5); (2)(3x-y) (2x+3y); (3)(a-b)(a+b); (4)(a-b)(a2+ab+b2) 解:(1) (a+3)·(b+5) =ab+5a+3b+15; (2) (3x-y) (2x+3y) =6x2+9xy-2xy-3y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6x2+7xy-3y2(合并同类项) (3)(a-b)(a+b) =a2+ab-ab-b2 = a2-b2 (4)(a-b)(a2+ab+b2) =a3+a2b+ab2-a2b-ab2-b3 = a3 -b3 例题3: 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a-4)其中a=2/17 解:(2a-3)(3a+1)-6a(a-4) =6a2+2a-9a-3-6a2+24a

鱼我所欲也 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2.重点词语 (1)生字:不为苟得也(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2)理解词义。 3.一词多义

(1)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例句:呼尔而与之 (2)而: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比。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这种。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得到,拥有。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助词。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为了。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例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5.古今异义 (1)钟: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三、整体感知

《鱼我所欲也》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它古文,它在文字上有此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是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二、教学设想: 新课程理念中要求,语文课程应对学生精神领域有深广的影响,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形式,如默读、文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三、教材内容的重组与加工 (1)课文内容: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的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2)授课顺序:本文寓意思深刻,气势充沛,感情强烈,所以采取读、译、析、感的顺序进行教学。 在拓展延伸时,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式的构建:本节教法主要采用,指导法、竞赛法、讨论法、座谈法、辅 以投影仪、黑板、录音机等手段进行。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方式方法:(1)诵读法:即朗读和背诵,在诵读过程中梳理层次加深理解。 (2)质疑法: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文章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立: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依据单元学习重点,教材内容) 教学难点确立: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依据:新课标理念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七、教学过程、步骤 (一)导入、讲述、板书课题:(意图:情境引入) (二)检查预习:字音,作者,体载(意图:为学新课扫除障碍) (三)新授 1听读、练读、初知大意 2译:四人一组交流,全班交流(掌握文意) 3析:(1)整体感知、简述课文大意 (2)分步品味;抓住精彩句,关键句领悟 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突破重点) (3)讨论中明确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意图:突破难点) 4感:(1)说明课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论证面临人生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 (2)对此,投影显示了材料,说明价值观的取向 1

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1)》教案

6.5 整式的乘法(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过程中,利用乘法的运算律将问题转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问题情景,记作(§6.5.1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6.5.1B) 第三张:例题,记作(§6.5.1C) 第四张:练习,记作(§6.5.1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整式的运算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了它的加减运算,还记得整式的加减法是如何运算的吗?

[生]如果遇到有括号,利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然后再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 [师]很棒!其实整式的运算就像数的运算,除了加减法,还应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下面我们先来看投影片§6.5.1A 中的问题: 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位画家设计了一幅长6000米、名为“奥运龙”的宣传画. 受他的启发,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如图6-1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8 1x 米的空 白. 图6-1 (1)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 米2; (2)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 米2. [生]从图形我们可以读出条件,第一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x 米,mx 米;第二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mx 米、(x -8 1x -8 1x)即4 3x 米.因此,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x·(mx) 米2;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mx)·(4 3x)米2.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运算:x·(mx),(mx)·(4 3x).这是什么样的运算. [生]x,mx,4 3x 都是单项式,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师]大家都知道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整式的乘法.我们先来学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Ⅱ.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