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H1000分布式测控

DH1000分布式测控

DH1000分布式测控
DH1000分布式测控

DH1000分布式测控

DH1000分布式测控系统是湖南银河电气针对电力自动化及工控领域的测控需求而研发的一种基于现场光纤总线技术、前端数字化技术的分散型测控系统。

该系统由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种分布式测量模块、I/O模块、透明传输及协议转换模块、DH1000数字主机及其配套的上位机测控管理平台组成。输入信号在前端由分布式测控模块转化成数字信号,经光纤与DH1000数字主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通讯采用自主研发的AnyWay-bus现场光纤总线技术,与上位机测控管理软件可迅速构建高性能、可灵活扩展的虚拟仪器测控系统。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新一代物联网的需要,该系统可通过网络接口与外部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交互与资源共享。

◎前端数字化和光纤总线传输:分布式测控模块置于被测点(受控点)前端,采用前端数字化技术,变个性的模拟量传输为共性的数字化传输,从而使模块可以方便地通过总线技术实现系统拓扑,适应现场不断变化、日益繁杂的测控需求,简化了现场线路、降低了布线要求,增强了系统的可拓展性。就近安装及光纤传输最大限度避免了被测信号和控制信号在源头引入的噪声干扰及数据传输中的传导干扰,从而大幅提升了测量准确度和控制可靠性。

◎独立:模块化结构,独立性强。维护、改进升级等不影响系统其它部分,易于拆装,便于计量溯源。

◎集中管理:与专用仪表相比,分布式测控模块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设备级的集中管理。除了被测量及受控对象集中显示外,还可通过通讯的广播功能对光纤总线上的所有模块同步启动采样,响应关联量的采集、控制的同步及实时性要求。

◎个性设计:分布式测控模块在设计理念上侧重于满足各种被测量和控制对象的个性需求。比如,温湿度等缓慢变化的信号,可采用低成本、高精度、积分型AD,即可满足高精度测试,又可消除电磁干扰的影响;电阻测量可采用比例法,无需稳定度的基准信号,就

可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低频信号可采用高通滤波器,高频信号可采用隔直耦合电容等,即可简化电路设计,又可改善测试结果。

网络拓扑方式

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

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1975-1980年,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 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DCS的控制程序: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过程控制站的组成: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I/O: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国内外应用 分散控制系统 1975 年美国最大的仪表控制公司Honeyw ell 首次向世界推出了它的综合分散控制系统TDC—2000 ( Toal Distributed Control-2000),这一系统的发表,立即引起美国工业控制界高度评价,称之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世界各国的各大公司也纷纷仿效,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集散系统,从此过程控制进入了集散系统的新时期。 在此期间有日本横河公司推出的CEN TUM,美国泰勒仪表公司的MO SË,费雪尔公司的DCÉ —400,贝利公司的N —90,福克斯波罗公司的Cpect rum 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m。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各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使DCS 很快从70 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90 年代初的第三代DCS。尽管在这之前的集散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弊病是:各大公司推出的几十种型号的系统,几乎都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每个公司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的都是专利网络,这就为全厂、全企业的管理带来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网络开发使各控制厂商更多地采用商业计算机的技术,80年代末许多公司推出新一代的集散系统,其主要特征是新系统的局部网络采用MA P 协议;引用智能变送器与现场总线结构;在控制软件上引入PLC 的顺序控制与批量控制,使DCS 也具有PLC 的功能。 至90 年代初各国知名的DCS 有:3000,Bailey 的IN F I—90,Ro semoun t 的RS—3,W est Hoo se 的WDPF,L eeds &Non th rup 的MAX—1000,Foxbo ro 的IöA S,日本横河的CEN TUM。这里所提到的均为大型的DCS,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各厂商也开发了不少中小型的DCS 系统如S—9000,MAX—2,LXL,A 2 PACS 等等。

(完整版)项目测试规范

项目测试规范 编 制 : 审 核 : 批 准 : 文 件 编 号 : 版 本 号 : v1.0 秘 密 等 级 :普通级 发 出 部 门 : 颁 发 日 期 : 年 月 日 发 送 至 : 抄 送 : 总 页 数 : 页 附 件 : 主 题 词 :

文件更改历史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

目录 1编写目的 (4) 2测试团队构成 (4) 2.1职责 (4) 2.2角色划分 (4) 3工作流程及规范 (5) 3.1计划与设计阶段 (5) 3.1.1成立测试团队 (5) 3.1.2测试预通知 (5) 3.1.3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5) 3.1.4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6) 3.1.5设计测试用例 (6) 3.2实施测试阶段 (7) 3.2.1实施测试用例 (7) 3.2.2提交报告 (7) 3.2.3回归测试 (8) 3.3总结阶段 (8) 3.3.1编写测试报告 (8) 3.3.2测试工作总结 (9) 3.3.3测试验收 (9) 3.3.4测试归档 (10) 3.4缺陷跟踪 (10) 4缺陷类型定义 (11) 5测试标准 (12) 6争议处理 (12) 7标准文档 (12)

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测试团队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侧重测试工作流程的控制,明确软件工程的各阶段测试团队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2测试团队构成 2.1职责 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如下责任: ?在项目的前景、需求文档确立基线前对文档进行测试,从用户体验和测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编写合理的测试计划,并与项目整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编写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 ?针对测试需求进行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 ?认真仔细地实施测试工作,并提交测试报告供项目组参考。 ?进行缺陷跟踪与分析。 2.2角色划分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

DELL 信赖性测试标准(译文)

4.0 Finish Appearance Requirements 最终表面要求 4.1 Color (ASTM D1729) 颜色(ASTM D1729) Color specifications will be defined by the Industrial Design team (or its approved agent). Color tolerances will be specified in the Dell Color document (example in addendum). Finish color shall be determined from the piece part drawing or other applicable documents, and conform to the following spec: Dell Corporate Cosmetic Specification, P/N 6724U, “SPEC,DELL,COSMETIC,CORP-STD”. 颜色规格将由工业设计团队(或其认可的代理机构)定义。色彩公差将在戴尔色彩文件(如附录)中指定。最终颜色应由零件图纸或其他适用的文件确定,并符合以下规格:戴尔公司外观标准,P /N 6724U,“戴尔外观企业标准”。 Applicator shall measure L*, a* and b* at the locations specified on the piece-part drawing or other applicable document as stipulated in the Dell Corporate Cosmetic Specification, 6724U. If the location is not specified, the locations shall be approved by Dell Mechanical Engineer. 检验员应按零件图或戴尔公司外观标准6724U中规定的其他适用指定位置的文件,测量L *、a *和b *。如果文件未指定,则应由戴尔机械工程师批准。 4.2 Gloss (ASTM D523) 光泽度(ASTM D523) Gloss specifications will be defined by the Industrial Design team (or its approved agent). Gloss tolerance will be specified in the Dell Color document (example in addendum). Finish gloss shall be determined from the piece part drawing or other applicable documents, and conform to the following spec: Dell Corporate Cosmetic Specification, P/N 6724U, “SPEC,DELL,COSMETIC,CORP-STD”. 光泽度规格由工业设计团队(或其认可的代理机构)定义。戴尔的颜色文件中(如附录)中指定了光泽度公差。最终光泽度应由零件图纸或其他适用文件确定,并符合以下规格:戴尔公司外观标准,P /N 6724U,“戴尔外观企业标准”。 Applicator shall measure the gloss at the locations specified on the piece-part drawing or other applicable document. If the location is not specified, the locations shall be approved by Dell Mechanical Engineer. 检验员应测量在零件图或其他适用文件上注明的光泽度。如果位置未指定,则位置应由戴尔机械工程师批准。 4.3 Texture or Roughness, (R a, R z, R pc) 纹理或粗糙度(Ra,Rz,Rpc) Texture or roughness will be defined by the Industrial Design Team (or its approved agent). Applicator shall measure the texture or roughness at the locations specified on the piece-part drawing. If the location is not specified, the locations shall be approved by Dell Mechanical Engineer. R a, R z, & R pc must all be reported. 纹理或粗糙度由工业设计团队(或其认可的代理机构)定义。检验员应测量在零件图上指定位置的纹理或粗糙度。如果位置未指定,则应由戴尔机械工程师批准。Ra,Rz,和Rpc都必须报告。 4.4 Oxide, (ASTM B244), or Dry Film Thickness 氧化物(ASTM B244),或干膜厚度

集团化企业校招-如何做好多区域、跨部门、跨角色的分布式校招

每年的校招季,Recruiter们都像在打一场仗,前方的校园巡回战场在进行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后方是在短时间内落实校招流程、协同内部资源、避免抢人纷争的内部效率战役。今天我们要分享一下如何高效的做好多区域、跨部门、跨角色的分布式校园招聘。 所谓“分布式校招”,是从招聘流程的角度出发,按照企业中集团-分公司,或公司-部门在校招流程中的参与程度不同,Recruiter,HRBP,用人部门负责人在流程中被分配的工作不同而定义的校招方式。与“巡回式校招”并不冲突的是,很多采用巡回式校招的集团化企业,也在流程中采用分布式校招模式。目前比 较流行的分布式校招有三种类型: 一、同步推进,分而不乱 T公司是大型的家电制造集团,下属分公司按事业部的制式,每年校招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计划进行独立招聘,集团仅负责整体流程的制定和招聘计划的审核。各分公司也主要在各自的所在地高校中进行招聘,由分公司招聘主管全面负责,?但是,由于各个下属分公司推进时间不同,导致总部统筹起来很难推进。 二、集中管控,分工协作

B公司属于互联网行业,部门的招聘工作由HRBP负责,因为业务划分的不同,各部门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需要集团来负责整体校招的规划和实施。所以,在招聘环节中,简历筛选、录用阶段由各HRBP负责,中间的主要筛选环节测评考试、面试由集团统一安排执行,各部门经理还要根据集团的时间参与面试官的工作。加上总部会巡回的跑城市做宣传,在这种要求下,把各地收来的简历按部门分配下去,协同面试官面试及反馈结果,就成了校招组织中比较繁重和头疼的工作。 三、集团主导,组合分工 H集团非常注重雇主品牌的塑造,加上带有国企的基因,对流程管控比较严格,在内部也有防止各分公司抢人“打架”的要求。因此在校招的流程中,主导前期的筛选环节,包括简历筛选、测评和面试,面对快速紧张的校招行程,总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各校招城市所在的分公司也需要行政部门的同事进行主导环节的支援。后续复试、录用等阶段由分公司各自进行,组织内部难以协同。 (一)校招工作协同的三大痛点 分布式校招无论是哪种类型,都绕不过几个关键词:流程、协作、管控、权限,在校招数以万计的简历规模里,哪个都不能出了乱子。加上全国巡回的工作量,校招协同其实有3大痛点: 1、流程不能因为分工不同被劈开,集团要关注到全流程的推进:我们见过将简历像文件夹一样的管理,到了流程的某个阶段,就建一个文件夹,把简历塞进去,传给负责的人,而集团是无法汇总所有的文件夹的,方法太原始,坚决说不! 2、简历要有权限,不能说抢就抢:两个分公司都招工程师,给同一个人发面试邀请或Offer,总部Recruiter也纠缠不过来。 3、简历分发给面试官,仅做筛选或面试,不能干扰其他流程,防止作弊:还是那句话,几百份简历打包发给面试官,太out! (二)做好“后勤”保障,提高校招推进效率

软件测试规范标准[详]

软件测试规 1目的 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2适用围 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 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 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 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 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 系统测试 在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应对整个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系统测试。对性能、可靠性、健壮性、压力承受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浅谈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摘要:论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并且对当前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 1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来实现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并且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而应运产生的综合控制系统,它紧密依赖于最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计算机参与工业系统控制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 在60 年代,控制领域中就引入了计算机。当时计算机的作用是控制调节器 的设定点,具体的控制则由电子调节器来执行, 这种系统称作是计算机监控系统。这种系统的调节器主要是采用了模拟调节器。系统中既有计算机又有调节器,系统复杂,投资又大。在60 年代末期出现了用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一个机组或一个车间的控制系统,简称集中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控制系统中, 计算机不但完成操作处理,还可直接根据给定值、过程变量和过程中其它测量值,通过PID运算,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 以使被控量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这种控制系统即常说的直接数字控制( DDC) 系统。计算机DDC 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使用一台计算机代替若干个调节控制回路功能。最初发展时希望能够至少可以控制50个回路以上,这在当时对小规模、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系统,特别是对具有大量顺序控制和逻辑判断操作的控制系统来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整个系统中只有一台计算机, 因而控制集中,便于各种运算的集中处理,各通道或回路间的耦合关系在控制计算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映,同时由于系统没有分层, 所有的控制规律均可直接实现。但是,如果生产过程的复杂,在实现对几十、几百个回路的控制时,可靠性难以保证,系统的危险性过于集中,一旦计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 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 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 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 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 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 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系统网络是DCS的工程师站,它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 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二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 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 测试标准框架 1.1 整体框架 1.2 测试样品数 1.3 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2 外观等级面划分 2.1 外观等级面定义 3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3.1 距离 3.2 时间 3.3 位置 3.4 照明 3.5 环境 4 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4.1 膜厚测试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条件 4.1.3 合格判据 4.2 抗MEK(丁酮)测试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条件 4.2.3 程序 4.2.4 合格判据 4.3 附着力测试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条件 4.3.3 程序 4.3.4 合格判据 4.3.5 等级描述说明 4.3.6 测试工具 4.4 RCA纸带耐磨测试 4.4.1 试验目的 4.4.2 试验条件 4.4.3 程序 4.4.4 合格判据 4.5 酒精摩擦测试 4.5.1 试验目的 4.5.2 试验条件 4.5.3 程序 4.5.4 合格判据 4.6 橡皮摩擦测试 4.6.1 试验目的 4.6.2 试验条件 4.6.3 程序 4.6.4 合格判据 4.7 振动摩擦测试 4.7.1 试验目的 4.7.2 试验条件 4.7.3 程序 4.7.4 合格判据 4.7.5 说明 4.8 铅笔硬度测试

4.8.1 试验目的4.8.2 试验条件4.8.3 程序 4.8.4 合格判据4.8.5 测试工具4.9 抗脏污测试 4.9.1 试验目的4.9.2 试验条件4.9.3 程序 4.9.4 合格判据4.10 牛顿笔测试 4.10.1 试验目的4.10.2 试验条件4.10.3 程序 4.10.4 合格判据4.10.5 说明 4.11 显微维氏硬度测试4.11.1 试验目的4.11.2 试验条件4.11.3 程序 4.11.4 合格判据4.12 耐化妆品测试 4.12.1 试验目的4.12.2 试验条件4.12.3 程序 4.12.4 合格判据4.13 耐手汗测试 4.13.1 试验目的4.13.2 试验条件4.13.3 程序 4.13.4 合格判据4.13.5 说明 4.14 低温存储 4.14.1 试验目的4.14.2 试验条件4.14.3 程序 4.14.4 合格判据4.15 高温存储 4.1 5.1 试验目的4.15.2 试验条件4.15.3 程序 4.1 5.4 合格判据4.16 交变湿热 4.16.1 试验目的4.16.2 试验条件4.16.3 程序 4.16.4 合格判据4.17 温度冲击 4.17.1 试验目的4.17.2 试验条件4.17.3 程序

分布式控制试题答案总结

简答题 1、典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一个典型的DCS系统包括四大部分组成:至少一个现场控制站(完成系统的运算处理控制),至少一个操作员站(完成人机界面功能、供操作员操作监视),一台工程师站(用于离线组态、’。也可以利用一台操作员站兼做工程师站)’和一条通信系统 2、分布式都有哪几种冗余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要采用冗余结构? 1)分布式控制有两种冗余结构,一种是整体式冗余结构,另一种是分离式冗余结构。 2)整体式系统是由早期单回路调节器和PLC组成,因本身有操作器,常采用仪表盘 备用方式;分离式冗余结构常采用多重化冗余结构:配备冷备用数据库,操作器热 备用,CRT远程遥控备用等。整体式冗余结构可以实现完全与系统分离备用,系 统受干扰较小,但是系统成本较高,自动化水平较低;分离式冗余结构可以选择重 要部件备用,投资较小。 3)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实时在线控制系统,搞可靠性是评价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主要指 标,通常要求MTBF达到99.9999%以上,就必须对系统采用冷备用,热备用等方 式。通常通信系统全部冗余,控制站中主控部件热备用,电源N+1:N热备用,子 模件和端子板N+1:N冷备用。 3、简述最小拍控制系统的特点。 1)若参数不变,可以实现时间最优控制; 2)本质是开环控制; 3)加反馈可实现闭环最优控制。 4、为什么说分布式控制是递阶控制系统? 1)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2)网络结构,将各个子系统通过总线连接起来; 3)分层结构,有工程师站,操作站和控制站等构成; 4)主从结构,集中操作、分散控制,控制站内部又分主从部件。 5)基于以上三点,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递阶控制系统。 5、人机界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人机接口主要是CRT的操作站。对他们主要要求是环境要求,输入特性和图形特性的要求; 1)化境要求首先指人机接口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有耐冲击和振动的特性;环境要求的 第二部分是对供电的要求,它包括供电电压等级、类型和容量及允许的极限值等,也涉及到供电方式,冗余配置等内容;环境要求的第三部分是对互联设备的通信距 离限制; 2)输入特性的改善使操作员的操作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3)图形特性是人机接口的重要特性: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图形处理器(GP) 和图形缓冲(GB)使人机接口的图形特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人机接口的性能取决于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库、高速数据查询语言及X窗口技术,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监视和错做生产过程,使得控制工程师可以方便的组态和编程,使维护工程师能及时发现故障并正确处理。 6、报警的定义? 答: 7. 分布式控制系统为什么采用现场总线控制力式? 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20模拟仪表通讯的瓶颈现象:将传统的通讯是单向的模拟信号转变为双向①消除4mA

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第一章 1.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又称数字控制系统,是指计算机参与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既:用算机代替模拟控 制装置,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部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是由主机、外部设备、过程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软件部分: 软件是各种程序的统称,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2.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数据处理、操作指导控制系统;计算机对被控对象不起直接控制作用,计算机对传感器产生的参数巡回检测、处理、分析、记录和越限报警,由此可以预报控制对象的运行趋势。 ②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一台计算机可以代替多台模拟调节器的功能,除了能实现PID 调节规律外, 还能实现多回路串级控制、前馈控制、纯滞后补偿控制、多变量解藕控制,以及自适应、自学习,最优控制等复杂的控制。 ③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由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级DDC 计算机, 完成直接数字控制功能;第二级SCC 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提供的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必要的运算,给DDC 计算机提供最佳给定值和最优控制量等。 ④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基本控制单元,经高速数据通道与上一级监督计算机和CRT 操作站相连。 1.3.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主要区别是什么?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主要区别:计算机控制系统又称数字控制系统,是指计算机参与 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既:用计算机代替模拟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 与采用模拟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相比较,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控制规律灵活,可以在线修改。(2)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 (3)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 (4)可以得到比较高的控制精度。 (5)能同时控制多个回路,一机多用,性能价格比高。 (6)便于实现控制、管理与通信相结合,提高工厂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7)促进制造系统向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 图1.3-2 典型的数字控制系统 给定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CMTBF信赖性测试评估准则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信赖性测试评估准则 信赖性测试评估准则 ( Reliability Review Guideline ) 1 目的: 1.1 为确保产品设计的信赖性,以及加强产品在市场之竞争力,建立〝零件额定使用率〞 ( Component Stress Test ) 及〝机种预估寿命〞(MTBF Prediction) 之信赖性准则, 用以为厂内设计验证之依据。 1.2 提早介入及加速产品之成熟度。 1.3 避免上市后之风险。 2. 范围: 凡是本公司电源事业部所开发之产品均适用之。 3. 权责: 3.1 零件额定使用率 ( Component Stress Test ) 及机种预估寿命 (MTBF Prediction) 由信赖性 工程师负责测试,Component Stress De-rating 之定义由设计部及信赖性共同定义。 3.2 测试样品由设计工程师负责提供,且须经过Bench Test 测试,或有机种之验证报告。 3.3 信赖性完成之测试报告须会签设计部及其部门主管认可后,才可对外发行。 3.4 信赖性完成之测试报告文件,均须透过DOC 才能对外发行。 4. 参考标准: 4.1. 零件额定使用率参考准则 : ISO 9001 NPS-MD-P-013。 4.2. 机种预估寿命( MTBF )参考准则: MIL-STD-217F, Bellcore TR332 ISSUE 6。 5. 定义: MTBF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 :平均间隔失效时间。 MTBF = 1/p λ(p λFAILURE RATE)610* HOURS 6. 作业流程图: 6.1 信赖性测试评估作业流程图如 附件1 7. 作业内容: 7.1 新产品导入会议 ( Kickoff Meeting ): 7.1.1 新机种由业务主导之新产品会议中决定: 7.1.1.1. 决定样品 ( SAMPLE ) 及其它资料日期. 7.1.1.2. BLUE BOOK 发出之日期. 7.1.1.3. 信赖性工程师应于EVT 阶段开始执行评估, 且必须于Pilot run PCB 修改定案之前 完成零件额定使用率之测试与评估, 以符合量产及客户的需求。

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与 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 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发 合作框架协议 甲方: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省

法定代表人: 鉴于: 1、甲方是一家合法成立并存续的有限合伙企业,专门投资光伏电站、分布式能源,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投资开发光伏电站及分布式能源项目; 2、乙方是一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合法成立并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所需的屋顶资源并可以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提供建设场地及其他配套建设条件; 3、甲方有意与乙方展开合作,在乙方自有或由乙方控制的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经营主体所建设并拥有物业运营管理权的厂房、园区和住宅楼屋顶及其空地上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甲方同意以优惠价格提供光伏电力给乙方使用。甲方负责投资建设,乙方负责提供建设场地和其他配套建设条件。 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就上述事宜达成如下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定义 1.1 “项目”:指按照本协议的约定由甲方和乙方合作,由甲方利用乙方提供的屋顶及空地资源投资开发的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1.2“项目场地”:指乙方提供的供甲方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所需要的建设场地,包括乙方自有的或和由乙方控制的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经营主体所建设并拥有物业运营管理权的厂房、工业园区、住宅楼屋顶及其空地。 1.3“项目公司”:指甲方独资注册成立的项目投资主体,专门投资于本协议项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并对其进行运营管理的公司。 1.4 “项目场地管理单位”:指乙方或由乙方控制的,对某一项目场地拥有使用权或经营管理权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乙方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由乙方实际控制的经营主体。 1.5 并网发电:本协议中称“并网发电”均指本项目发电机组发电并接入当地电网,且通过电力公司并网验收。 1.6 “屋顶租赁合同”:指甲方与项目场地管理单位签署的,租用其拥有使用权或经营权的屋顶或空地进行项目开发建

软件测试实用标准要求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内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系统测试

某某集团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合作框架协议-2017

湖北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与 湖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 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发 合作框架协议 二〇一七年三月 甲方:湖北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工业园2栋4层 法定代表人: 乙方:湖北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 法定代表人:

鉴于: 1、甲方是一家合法成立并存续的有限合伙企业,专门投资光伏电站、分布式能源,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投资开发光伏电站及分布式能源项目; 2、乙方是一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合法成立并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所需的屋顶资源并可以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提供建设场地及其他配套建设条件; 3、甲方有意与乙方展开合作,在乙方自有或由乙方控制的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经营主体所建设并拥有物业运营管理权的厂房、园区和住宅楼屋顶及其空地上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甲方同意以优惠价格提供光伏电力给乙方使用。甲方负责投资建设,乙方负责提供建设场地和其他配套建设条件。 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就上述事宜达成如下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定义 1.1 “项目”:指按照本协议的约定由甲方和乙方合作,由甲方利用乙方提供的屋顶及空地资源投资开发的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1.2“项目场地”:指乙方提供的供甲方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所需要的建设场地,包括乙方自有的或和由乙方控制的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经营主体所建设并拥有物业运营管理权的厂房、工业园区、住宅楼屋顶及其空地。 1.3“项目公司”:指甲方独资注册成立的项目投资主体,专门投资于本协议项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并对其进行运营管理的公司。 1.4 “项目场地管理单位”:指乙方或由乙方控制的,对某一项目场地拥有使用权或经营管理权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乙方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由乙方实际控制的经营主体。 1.5 并网发电:本协议中称“并网发电”均指本项目发电机组发电并接入当地电网,且通过电力公司并网验收。 1.6 “屋顶租赁合同”:指甲方与项目场地管理单位签署的,租用其拥有使用权或经营权的屋顶或空地进行项目开发建设的租赁合同。 1.7 《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指由甲方项目公司与项目场地管理单位签署的关于项目公司以优惠电价出售光伏电力给项目场地管理单位使用的合同。

分布式控制系统样本

分布式控制系统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 综合了计算机, 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在特殊控制领域, 如核电站控制系统, DCS的含义被误叫做数字化控制系统( Digital control system) , 其实质仍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概述 首先, DCS的骨架—系统网络, 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 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 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 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 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 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 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

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 一方面能够随时增加新的节点, 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 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特别是操作员站, 这样, 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 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 系统网

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 能够说, 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 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多年中, 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可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 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 更加标准化, 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 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 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 它不但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 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 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 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 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 即total solution的层次。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集团协同办公门户的分布式解决方案(1)

集团协同办公门户的分布式解决方案(1) 前言: 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关于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的讨论和研究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迫切寻求一个适合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那么是否有一个针对集团企业的解决方案呢? 解读——集团协同办公门户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KM(知识管理)应用和企业协同办公解决方案的培训、咨询、研发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有着成熟的技术,丰富的实施经验和具有创新思想的产品,打造了许多成功的样板项目。针对集团型企业蓝凌提出集团协同办公门户的分布式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能给集团企业解决哪些问题?我们连线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的售前支持部总监林殿兴先生,为大家解疑答惑。 方案提出背景 现阶段大部分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这样的:集团企业的用户数都是数千,而且随着现在集团性公司的多元化发展,经营方式的多变,传统的集中式解决方案就不是特别适合集团企业了。因为用单套系统来实现多个业务组织的需求,对系统维护难度太大。单一的服务器也没有办法容纳同一时间如此大量用户一起访问。而且集团内部海量数据的存储也会受到单套系统数据库容量的限制。再加上现在有些跨地域的集团公司,因为地域关系,像南方大都用电信,而北方大都用的是网通,就会受网络带宽限制,给数据的传输带来不便。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解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集团企业的需求了。 随着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蓝凌有着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林殿兴先生说到:“集团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一直都是蓝凌重要的目标客户群,由于集团型企业的管理需求、IT管控模式、跨行业经营特性、跨地域运作和海量数据存储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集团型企业的IT架构与一般企业并不相同,所以蓝凌针对集团型客户提出了符合企业特点和需求的协同办公门户分布式解决方案。” 客户特点 哪些类型的客户适用集团分布式解决方案?从蓝凌目前已经实施和准备实施的客户来看,采用分布式解决方案的集团型企业一般有以下的特点: 1、组织架构复杂,人员数量较大,往往是由多级下属企业组成; 2、管理层次复杂,上级企业侧重宏观管理,下级企业侧重微观管理,随时可能会进行组织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调整; 3、业务种类繁多、企业经营多元化、跨地域运作; 4、集团各单位需要全面的协同工作,集团的决策依赖下属企业的信息汇总。 方案价值 集团型企业选择分布式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内部沟通管理、IT管控和应用系统性能等的问题: 从内部沟通管理上来说,集团型企业各单位在办公协同上有信息互联互通的要求,但集团下属各公司运作的独立性又要求在集团统一应用逻辑的情况下,能有自己相对的独立应用。对于部分IT建设推动较好的企业,还有本单位个性化的应用需求。 而从IT管控角度来说,传统的应用模式维护集中在总部,而各下属单位的人员注册、组织架构调整、应用调整等受总部限制极大,导致应用系统在下属企业很难有效推行。蓝凌分布式解决的分级管理功能,总部在IT管理方面可以集中管理,也可以根据下级公司需要授权给下级公司自行维护,当然这个权限是可以根据总部IT管控需要进行回收和下放。 而在应用系统性能方面,分布式解决方案突破了单机和地域的性能限制,支持将应用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