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之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之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之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之一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之一

姓名:姚小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学原理

指导教师:汪彦愔

2002.8.25

中文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的转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序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o.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迸一步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o。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目前。自主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第一部分: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部分主要是从自主学习本质特征的阐释、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和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三方面介绍国内外在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一自主学习本质特征的阐释。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作深入的理论探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派和主要观点分别是: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强调内部言语的发展和成熟: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强调外部强化作用;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行为、学习环境与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费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强调元认知的作用;齐莫曼在综合上述几种学派观点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性的作用。我国学者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主张从学习的纬度和过程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直到现在。自主学习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二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自主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以人本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为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建构性和调控性。在以上两种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自主学习理论,总结和概括出自主学习的基本

特征是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创造性。

三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在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如杜威及其弟子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学实验,麦臣鲍姆的言语自我指导训练程序。约翰森等的合作学习模式,曼宁的认知性自我指导模式等.近二十年,我国教育者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如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等。近几年的有北师大附中白幼蒂、李和平在历史教学中的“分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宁波中学近两年开展的“自主发展、积极引导”的课堂教学改革等。可见,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在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界定,初步构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较,其突出特点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通过理论研究,初步建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1.注重主体参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识以及主动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会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成败实施自我奖励或自我惩罚以实现对自己的学习实施自我强化,在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的效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认知策略的训练和元认知的培养,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创建有利的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第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刨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第三,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三部分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问卷调查结果说明,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方式仍以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学科教学活动的模式、过程、目标和评价取向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按准实验设计的要求,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进行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实验中,采取的主要对策:

1.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生物教学实验中.通过引导学生设置生物课程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兴趣.积极评价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等途径,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注重教学渗透,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在生物教学实验中。我们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学习生物学概念或规律的学习策略指导与训练以及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能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3.优化课堂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在生物教学实验中,我们设计的学习方式有:自学辅导式、模拟实验探究式、小组学习讨论式和问题情境启发式。根据生物教材特点.综合性、灵活性地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样化,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体验。

经过近半年的教学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下学期生物会考成绩进行T检验发现,实验班的成绩与控制班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观察、访谈和座谈表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的记忆、

观察和调控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策略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本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组织生物教学活动.第一.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二,能明显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第三?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第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力第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第六,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认识到以下几项对学科教学活动的改革有者特别的重要性。第一,教师是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第三.努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第四,重视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馈矫正。第五.充分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絮;9760s

内容提要

,’

I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f邑另的学习方式\、/

之一。发展学生自t-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着重探讨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

wI-_--●■-__●-■●■_一

习质量.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调查法和实验法。调查表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高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初步构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实验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优化课堂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生物科学素质的提高。

VvV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生物教学

Astudyontheteachingstrategiesforstudents’

Autonomouslearning

—Oneof

Biologyteaching托formsinseniorschools

Abstracts

Thecurrentcurriculumreforminelementaryandsecondaryeducationcallsforautonomouslearning。whichisalsofittinginwiththedemandofthetime.Therefore,todevelopstudents’abilitytolearnactivelyratherthanpassivelyhasbeenthefocalpointofteachingpracticetoday.

Onthebasisofcarefulinvestigationandateachingexperiment,thisthesismakesastudyonhowtodevelopstudents’autonomouslearningandtoimprovetheiracademicresults.Throughinvestigation,it’sobviousthatpassivelearningisstilldominantinseniorschoolstudents.Withtheexperienceofbiologyteachingforyears,thethesisprovidesfeasiblestrategiestopromotestudents’autonomouslearningonthebasisofacarefulstudyontheoriesandpracticeofautonomouslearninghomeandabroad.Theexperimentclearlyshowsthatit'seffectivetopromotestudents’autonomouslearningandimprovetheirbio-sciencecompetencedevelopingtheirlearningstrategiesandoptimizingthelearningstyleinclass.

Keyword:autonomouslearningteachingstrategiesbiologyteaching

11#学生11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之一

序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可见,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然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很少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以学习结果为主,很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致使学生形成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把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作为生物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之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二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并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在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初步构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如何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自主学习本质特征的阐释

长期以来,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学者都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作过深入的理论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国内外的几种主要观点.西方不同学派对自主学习的看法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的过程,该学派强调内部言语的发展和成熟.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该学派强调外部强化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具体的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该学派强调学习行为、学习环境与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以费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该学派强调元认知的作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强方学者齐莫曼在综合上述几种学派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当学生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励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该学派强调学生主动性的作用。

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本质问题也作了一些理论研究,其中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的理论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主张从学习的纬度和过程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学习的纬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诸方面来综合地规定自主学习的本质属性.他认为,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从学习过程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阐述自主学习的实质.他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这就是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I.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主张心理学者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o罗杰斯(CarlRallsomRogers)作为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学习的自主性: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寻求知识、真理和智慧以及探索秘密的欲望,学习过程就是求知或学习的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因此,人的学习以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罗杰斯还指出.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主体性:罗杰斯还主张,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学习不是学习静止的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学习。要想学会如何学习,必须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学习,而要想掌握学习过程.就必须认真地参与学习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源于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其主要观点是:

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要对外部的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习的建构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体系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以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是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转换的过程。

学习的调控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通过反思性的活动,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实现学习的自我调控。这样.才能促进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学习建构。

三、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早在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杜威及其弟子就通过“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

学实验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学>-3的探索性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自主学>-3的相关性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如麦臣鲍姆的言语自我指导训练程序、约翰森等的合作学>-1模式、曼宁的认知性自我指导模式等教学实验研究都是教育学者在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实践与探索.

近二十年,我国教育者依据不同的理论,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如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等。近几年,随着紊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自主学习”、“自主性创新”、“学会学习”等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中、在各门学科教学中迅速展开,许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借助不同的教育媒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开拓性的研究与实践.如北师大附中白幼蒂、李和平在历史教学中的“分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宁波中学近两年开展的“自主发展、积极引导”的课堂教学改革等。可见,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

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很多,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完全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注重学生课余的选择性学习:学生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同时强调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学生以课程目标为主要学习目标,同时引导学生确定自己个人的志向和理想;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本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被动接受学习相比较,其突出特点:

学习的主动性:人的主体性的显著标识就是他的主动性,主动性包括人行为的目的性、选择性、自我调节性。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实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做出行动,并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节。这种主动性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保障。

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学习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习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样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的负担.而变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

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地学习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和学习条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策略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涵义,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的说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Ellen.D.Gagne,1989)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刨造性;以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自主发展”的教学观,初步构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1.注重主体参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以及主动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因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使课堂充满活力;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主动建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积极发言,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能学、会学,引导学生不断体验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由此我们提出“注重主体参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的教学策略。

2.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者由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将使自主学习有一个长久的动力。由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受学习志向、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行为结果、归因等因素的影响。3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供学习榜样、进行言语说服、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自己的进步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和积极评价等教学行为教会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成败实施自我奖励或自我惩罚以实现对自己的学习实施自我强化。据此,我们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教学策略。

3.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林崇德教授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习目标而使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其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前人们对学习策略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o。对学习者来讲,学习镱略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它主要包含学习方法、认知策略和元认知三个方面。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用在编码、存储、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或技能,它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

和控制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成分,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组成成分;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它是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是学习策略的又一个重要的核心组成成分。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知道促进知识理解记忆的认知方法,而且还能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的效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即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持续的学习活动中,通过教与学的积极互动,逐步形成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策略的水平,也才能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教学策略。

4.创建有利的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有优化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效的学习环境条件。我们认为,第一。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问题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产生疑问和认识的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从而产生探索的渴望与热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独立地探索解决问题,既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又能发展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学习气氛是自主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第三,选用形式多样的、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教师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直接相关,并有举足轻重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教师在教学没计时,不仅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为学生自主从事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三部分高中生物教学中,

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实验背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为了解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我们采用自己设计的‘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附录lt问卷包括学习>-j惯、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与学习方式相关的10题单项选择题),对厦门市一所普通中学的367名高二年学生(其中男生169名,女生198名)进行问卷调查(以统一的指导语在8个班级同时对3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闯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积极思考等.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是:61%的学生在老师有布置预习时才进行预习,41%的学生在老师要求复习时,才进行复习,68%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因遇到难题而抄袭作业的学生达45%。可见,学生依赖教师的现象较为严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学生被动性、消极性的学习行为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为淡薄。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复习、课外作业四个基本环节,认真把握学习的基本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在以上四个学习基本环节中的行为表现是:仅有9%的学生袭示经常预习,从不预习的达29%;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占26%;只有22%的学生能坚持平时复习:平时基本不复习,考试前集中复习的占37%;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37%的学生表示能独立完成:63%以时间不够或因难题不会解答为主要理由而抄袭作业。以上情况分析表明.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策略水平较低:运用学习策略展开学习是使学习过程最优化,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学生回答的情况如下;在学习的计划性方面.每学期能分阶段制定计划的占13%.考试前制定学习计划的占49%,从不制定学习计划的占38%。在学习方法方面.经常总结学习经验,时常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的占14%,注意讲究学习方法,但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的占49%,很少思考如何改进学习方法的问题的占37%。在学习时间的管理上.经常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统筹安排,学习时间比较固定的占13%,一般是随机安排学习时间。每天的学习时间变化比较的大占46%,很少事先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时间长短经常受到学习状态影响的占4l%。从学生对以上三个问题回答的情况分析,能有意识地选择学习方法,

设计、管理学习程序和时间的学生并不多,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不平衡,多数学生学习缺乏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4.学习行为与价值取向非同步发展: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说明,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存在较大的偏差。闯卷中,“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所持有的希望是”,75"/o的学生答“不断进步”;“对自己的前途,你认为”,87%的学生答“自己努力奋斗”。可见,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和目标与其具备的学习行为存在显著非同步发展的现象。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很少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凡此种种现象说明了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意识和行为由来已久。从传统的教学行为层面上分析,我们认为,造就当前中学生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要的影响因素:1.重“教”轻“学”的教学过程的影响.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长期以来,教师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和教法的探讨。以陈述性知识传递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如何教”一直是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基本忽视了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研究。多数教师在不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如何学”的指导.学生未能系统地学习、全面地理解制定学习计划、运用学习方法等“如何学”的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只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诱发出来的偶然学习结果。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活动阻碍了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是造就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的原因之一。

2.重“灌输”轻“自主”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是国绕着教师的“教”进行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无论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还是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教师往往都要讲解,有时甚至一讲到底。这种教学把学生简单地视为被动的客体,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宰着一切,学生只能按教师的要求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往往不知道下节课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和如何学。这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实践和体验.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了学生在学习上严重依赖、随从教师的学习倾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提升和发展。

3.重“知识”轻“情感”的教学目标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知识是测量的主要对象,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业水平、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以考试为导向。而考试又以知识为衡量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唯一的教学任务,忽视动机,意志等情感方

面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缺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意志的训练.学生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单一化的学习活动,学生普遍丧失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内趋力,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厌学等不良情感得于产生并被不断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支持。

4.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取向的影响。当前,教学评价仍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的终结性评价为主,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多数教师通过书面测验、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学生在过于频繁的测试、考查、评比中体验失败的痛苦,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未能获得自主学习的积极体验。

对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说明,教学活动的模式、过程、目标和评价取向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和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机会和条件。

=、实验依据

1.理论依据:以人本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建立的自主学习理论,以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为本课题教学实验的主要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首先,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因此,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将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善于学习、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刨造型人才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创新的基础在于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很难适应知识迅猛增加的新时期,为了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的需要,人们将不得不选择学习、工作、再学习这样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学习已扩展到人摧个一生,惟有全面的终身学习,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我们认为.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正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

三、实验假设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定的环境、机会和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能提高学生

10

生物课程的学业成绩,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此外,通过教学实验,对教师提升教育理念、转换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等方面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实验方法

根据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本实验采用准实验设计,选用不等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类型。

五、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某普通中学高二年级的二个班。笔者所任教的高二(3)为实验班,学生人数为42。根据高一下学期期末考成绩,选择和实验班学习成绩情况最相近的高二(4)班为对照班,学生人数为43。

2.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班教学由笔者担任,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组织生物教学;对照班教学由对照班科任教师担任,运用常规的教学策略组织生物教学.相同的教学内容即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相同的课时、相同的练习、相同的测试反馈方式。(全年级使用统一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3.前测:高二年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成绩。(采用本校试卷)

4.后测:高二年下学期生物会考成绩。(采用全省统一试卷)

六、实验的主要对策和案例展示

1.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引导学生设置生物课程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理论认为,教会学生设置适合的学习目标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极为重要。研究发现.与低成绩学生相比,高成绩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帮助低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会设置近期学习目标。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趣:对于低成就动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设置目标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9。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程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指导学生设置远期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置近期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将外部给定的课程学习目标与自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整合。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与调整,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习什么和将要达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学习目标成为学生个人学习的要求和愿望,以内化的学习动机自觉定向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我们认为,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引导学生设置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认同学习任务和要求是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和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实验中,根据高二生物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引导和帮助学生设置以下几方面的学习目标:

生物课程会考的成绩目标。在生物课程学习之初,向学生介绍生物会考的目的和

意义,历届学生会考的成绩分析和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会考,了解会考的基本情况和会考的难易程度,初步设置本学年学习生物学的成绩目标。目标层次可分为优(100…90)良(89~80)、及格(79…60)。鼓励学生设置较高层次的成绩目标。

生物课程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明确生物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学习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做到乐学愿学。

阶段性的成绩目标。在每个章节学习之前,根据学生前一个章节的学习情况和本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设置阶段性的成绩目标。

课堂的学习目标。在每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现状,与学生共同商讨近期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利用目标导向,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学习。

总之,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置远期和近期的学习目标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力求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水平。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和维持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无疑指的就是兴趣。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求知的兴趣.需要教师自身的影响、启发和诱导。生命学科作为21世纪的前沿学科,已成为当今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生命科学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了解学生求知兴趣发展的特点,根据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神秘性和富有挑战性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介绍生命奥秘的破解历程和生物学家的奋斗史;展望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倾向,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兴趣。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在探究中获得学习乐趣的体验。如选择与当前生命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生物学知识的拓展点,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的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动态以及与生产实践相关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通过“辅学资料”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学习参考资料,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在拓展科学思维、开阔知识视野、熏陶科学情感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提供必要的、有效的帮助。例:在DNA结构的学习过程中。将有关DNA发现的辅学资料(附录2)提供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DNA相关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为DNA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3)积极评价学生.正确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师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积极的

12

评价方式。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自我意象”,并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全面主动的发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要用简短、恰当的措词,或在热情中给予褒奖,或在委婉中道出不足;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尽量发现他们非智力因素中的“闪光点”唤起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愿望和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多用“我相信你一定能…”等鼓

励、信任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希望和肯定,通过期望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注重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通过表扬激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

(4)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模式和他们的交往水平。融治的师生情感将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驱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反之则会抑制人学习的积极性,使人稍遇困难边浅尝辄止。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为前提,以惩罚、讽刺、挖苦的方式批评学生,不仅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更是对学生心灵上的伤害,根本达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教师应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善于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允许学生自由坦然她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平易近人,乐于聆听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学生交往,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为师生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悦纳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环境熏陶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是不平衡.这是客观存在,也可以说是世界丰富多彩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教师应坦然地面对个性不一的学生,愉悦地接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在教育教学中t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了解学生个性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个性优势,矫正个性偏差;在处理教育事件时,既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应认同教育的反复性,信任学生.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不良行为的反复出现是难免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因学生在教育中出现的反复对学生丧失信任和信心,从而变本加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名师优秀资料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 目前,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在全省已全面铺开,为了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教与学的高效性,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们务必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提升,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构建积极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上来,加强教与学过程的研究和落实,加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有效指导、把握和衔接,加强课堂中“精讲、精练、精点拨”的落实,注重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巩固落实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中三种课型做以说明: 新授课 一、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作业布置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的获取当中,借助有效的情景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积极主动的接受课题的探究。 在情景创设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要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题学习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3)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水平实际。(4)创设的情景要有探究空间、少而精,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可望也可及。 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可以先说明本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应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也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进行。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探究植物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及教学质量 [摘要]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最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应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容和方法。设计一个基于探究的实验活动对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来说,只要能在两方面加以改变,就可以将验证式的实验转变成开放性探究实验。一是改变实验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优先次序,不要将实验活动安排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实验前还不知道实验的结果;第二是将以往只注重验证课本理论的一些典型实验项目,改变成比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验让学生加以探究。 关键字:探究、学生实验、 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是生物教学最显着的特征,也是生物教师最常用、最擅长的手段。但是,在实践中“实验”与“探究”的结合并不象预想的那样顺畅。基于探究的实验教学策略,是在吸收已往实验教学改革中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有效、完整、开放的实验教学方式,以回归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证意识、思维品质、质疑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实验教学是指在使用实验仪器情景下的一种教学形态。高中生物实验与其他理科实验一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能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但这种对实验和实验教学的认识,在本质上将它放在了知识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教学的目标只是追求一个预设的结论。虽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注意对学生进行有关实验技能、方法和探究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但这些往

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科学探究的提出给实验和实验教学以全新的视角。《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科学探究是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动态的部分”[1]。高中生物课程应该反映生物科学的“完整画面”,应该将科学探究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容和方法。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生物实验作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科学探究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强化学生实证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作用,倡导基于探究的实验教学策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打破原有学科的封闭性和课程选择的单一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实质上就是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如何在一般实验中体现探究的思想 美国学者施瓦布曾经把科学实验活动分成三个层次, [2]根据实际还可以加上一个层次,即将问题、方法步骤及答案均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要按此步骤去做实验,验证已知的结果,可称之为零层次(见表1)。 探究也是分层次的,一些学者根据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参与探究程度的不同,将探究性实验划分了不同的层次(见表2)。[3] 至此,可以清楚地表明,验证性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基本上属于0水平探究,也就是没有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随着有关实验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做结论等几个方面学生参与程度的增加,探究的深度也不断增加,直至开放式的研究。由此可见,随着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核心理念,实验和实验教学的作用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2-04-19T10:44:40.41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3期供稿作者:朱辉平[导读]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 朱辉平 (丹阳市司徒中学,江苏镇江2123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 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四、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临潼田家炳中学姜会民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学科素养主要是指由学科的核心概念内化而成的“科学观念”,将指导我们在今后的生活生产中做出科学决策和判断。生物核心概念是指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构建核心概念,有多种教学策略,需要我们不断探究,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实施的核心任务。《课标》要求“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理解、掌握、并应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界定“生物学核心概念”?怎样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核心概念?是每个生物教师必需探讨、并明确的。关于核心概念有多种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得提出,组成科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该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它们被称为核心概念。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认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所以核心概念既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重点概念,也不是我们认为的生物学观念。核心概念的核心指的是核心(重点)问题,即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概念不是只指基本概念而是指概念性知识,即与某一生命活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基本意义和应用等相关概念性知识点有机建构的整体认知或概念模型。如光合作用作为代谢的核心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名词概念,而是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影响因素、意义应用等有机构成的一个概念系统,外化的核心概念可以用概念图来表示。课程学习中学生获得的是多个核心概念,从而形成了生物学观念。今后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研究中始终指导我们的可能就是由核心概念形成的科学观念。生物高考也主要考察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的当下,怎样突破核心概念教学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着力点,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构建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同行都在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课题。查阅并学习有关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理论及资料,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究。现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同行之间交流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核心概念的效率。 一.现代学习理论关于概念学习的两个主要的学习观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用教学新模式引领高中生物课堂

用教学新模式引领高中生物课堂 发表时间:2012-11-07T09:35:01.1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郑春颖 [导读]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王艳花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本文从现状、课堂模式转变的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与广大生物教学者进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力 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现在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1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在我国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在实际推广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许多学校虽然在生物教学上一直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但是在过程中却过于理论化,根本在教学中开展不起来,让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露出弊端。 首先,师生缺乏交流。许多老师想要与学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老师虽然想要去转变教学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层次的还是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这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老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在实践中用新的模式引领生物课堂 2.1 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一部分学校中,忽视了生物学科的地位,认为可有可无。老师没有积极地去转变教学思想,从而更加恶化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视生物的地位,我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2 新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2.3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由此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野DNA 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者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他们看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总之,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优化,如何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坚持不断地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3493608.html,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作者:赵伟仪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目前高中生物学科概念教学偏重对学科概念表述的识记和重现,但有效的概念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重要方式。笔者基于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归纳了进行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14-02 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是围绕几个大概念开展的,基于大概念分解而来的重要概念,形成了高中生物学科课程的内容框 架[1]。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落实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关键。一 些教师常常把概念教学理解为名词解释,生硬地要求学生掌握名词术语及定义,将其作为孤立的名词解释让学生死记硬背。事实上,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2],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重要 的是,概念的描述语言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是可以发生改变的,概念的内涵是可以被完善被丰富的。如,“cell”一词由R.Hooke命名他所观察到的小室以来,包含的内涵就不断发生完善和加深。最初代表了R.Hooke所观察到的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但现在“cell”一词指的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胞。词语还是那一个,但含义却深入了许多。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科概念表述的识记和重现是错误的。 目前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也存在不少的误区。教师将概念教学理解为名词解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如关于“细胞分化”概念在教材中的表述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学生完全可以只字不漏地背下来。但是,这短短的几十个字却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细胞分化的时机——个体发育过程;分化的细胞的来源——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教学如若不能帮助学生认识细胞分化概念的这些关键要素,学生就不能理解什么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因而就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提取相关知识去进行分析作答。因此,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不是只记住词汇才是概念教学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实概念的内涵,建立概念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在不同情境中学习运用,顺利实现概念的迁移运用解决问题。 1; ;提供丰富事实,支撑概念形成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国普通高中的教学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在逐年扩大。在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日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既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来把高中学生引入我们的课堂,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又要求我们的在课堂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迅速的成长以适应更高要求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主体;教学情境;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是一门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基础学科,学生本来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在目前我国现有的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学习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也在逐 年增加,再加之高中生物学科考察的知识点较细,涉及的范围较广,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一直不太高。但是在高考总分中,生 物却又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生物学科的教师就必须要善于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在今年的高考中帮助学生获得一个令人自己和家人满意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现根据自己生物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生物教学。 1.尊重学生主体,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引导 在深入推进课堂变革的今天,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再对学生适用,在课堂中我们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都是先在课件 中向学生展示本节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本,在课本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答案,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再到自己的学习小组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一阶段,教师 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辅助学生的学习,给予学生适当、及时的学习引导和指导,教 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在课堂辅导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课堂中有同学的想法或解题的思路较为新颖,也可以邀请同学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或技巧,同时教师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展示中充满信心,获得去解决更深层次问题 的勇气,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一个主体力量。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交流中,学生的进步是巨大的。这样,课堂就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 就大大地提高了,懂得真正的为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自然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细胞器的基本结构,还需要掌握每一个细胞器的基本功能及各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仅只是教师苍白的向学生描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学生在参加考试时, 也很难准确的分辨出各种的细胞器,更别提让学生记住其功能了。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大胆的放手,把橡皮泥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自己的理解去制作各种细胞 器的模型,制作的细胞器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动去了解和记忆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其功能,另外,制作的细胞器模型比图片中的要形象生动,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其区别。 2.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生物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只有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情境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性教学方法。我们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我们的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学生的情况,为我们的学生主动创设适当的生物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让我们的学生主动融

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14T16:53:14.08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2期供稿作者:周丽[导读] 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学做好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学673100 摘要:生物实验在高中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解答高考生物试题也有极好的培养和训练作用,对学生综合学识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所以做好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从书本上先让学生了解和预习实验课程内容 在进行实验课以前,老师要带领学生从书本上了解实验课程,做好预习工作。重点从实验用到的各种原理等知识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其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认识及其操作、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把这些知识掌握在脑子里,知道自己将要干什么、怎么干。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实验、从实验中掌握知识,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要求学生熟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实验时的步骤要与书面理论结合,减少实验当中因为步骤错误所造成的实验失败。 二、实验教学的进行要根据课程因时因地准备和开展 生物实验教学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点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有的实验材料会因为季节或者时间上的关系而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部分试验的结果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以后才可以出来。所以,生物实验的教学要结合课程进度因时因地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使用的实验材料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保鲜要求,所以都有保存时间的要求。比如植物细胞壁分离的观察实验,可以直接到菜市场购买洋葱之类的蔬菜;比如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以用韭菜,也可以用麦苗。 提倡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演示,这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热情都有很大的好处。教师要注意这几个问题:一要对实验反复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实验步骤和结果详细了解;二要确保实验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正确;三要注意实验操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的摆放位置,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看到演示过程和实验器具器材。 三、优化生物实验进行的流程 生物实验教学一般都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步骤,而且要尽快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种特殊的紧迫性就要求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对实验的流程进行优化。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步骤,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直接完成,减少实验对教学实践的过度损耗。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因为对细胞的分解和漂洗次数时间较多较长,教师最好把这些提前做好,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染色的实验步骤开始。 四、分小组进行实验学习 根据实验室和班级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小组内的具体分工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习和教学,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在生物实验操作和学习中的分工协作、相互交流能力。通过对实验报告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与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升用语的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与准确性。 五、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实验和做实验 实验教学对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学习。在实验准备时和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预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究,开动思维的脑筋。比如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在根尖长到5cm时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么?解析为什么要用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 六、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地辅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的状况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更重要的是保障实验步骤的重点部分顺利和成功进行。教师在学生自主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不但给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可以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操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设置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及时督促学生在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科目较多,知识密度也大,所以随着实验的结束,学生过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忘掉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所以老师要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对生物实验进行讲解回放,让学生不断保持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收获,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印象和知识的巩固。 参考文献 [1]贾丹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20):27-28。 [2]沈忠平结合实验强化高中生的生物解题能力[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3,(6):8-9。 [3]达珍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学导报,2014,12,(9):33-34。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 胡剑更新时间:2015-3-25 20:01:47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 (1)背景 《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18日第8版载文说:“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关键所在。”东京大学佐藤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现在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学事关重大。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始终贯穿着一个非常清晰地教学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跨过去的一个坎。否则,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不能化为现实,只是纸上谈兵。因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2.事业的需要。 在第20个教师节,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著名生物教育家,原北师大附中校长朱正威曾这样讲过:“高中生物学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多学科中,虽只占一席之地,然而,它所承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却是全面的、艰巨的。如同一滴水珠能折射出阳光所包含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全部波长的光那样。”教育是有目的地有效地促进人发展的事业,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 3.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对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分析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四大技术大显风采(1)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3)纳米技术(4)认知科学。其中两大技术和生物有关。大家知道,技术的突破,将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例如全世界治疗血友病,传统用献血,需500万人提供血浆。用转基因奶山羊来生产,那就只需1头这种转基因羊就可满足需要。一头转基因动物就是一座天然基因药物制造厂。世界上把生物制药产业称为钻石产业。如果没有今天有效的教学,就不可能有明天经济的腾飞。为此,研究高中生物学的有效教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现实的需要。 医生的成果在手术台上,袁隆平的成果在大地上,教师的成果应在课堂上。基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孜孜追求的东西,我们每一天的辛苦工作,就是要追求“理想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力求高效的最大限度的收获(实施有效教学)。我们一生的辛勤劳作,就是要追求当“理想的教师”: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通过我们有效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在一所学校里,若教师人人争当有效教师,个个实施有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1-10T16:26:38.4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崔晓晓 [导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261300 摘要: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钻研和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自信中学,在快乐中学。这样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一、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鳞片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地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对于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二、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 教师或学生在课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和信息是很多的、杂乱的,需要整理和筛选出对相关探究内容有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即有结构的材料。 例如选择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熟悉的或易接受的、在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材料,通过这些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结构性材料,采取实验演示、多媒体技术、趣味实例、知识复习等手段以及采用猜想、类比、矛盾、故事、游戏等方法,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师除了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并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重视及激励,促使学生“可问—敢问—会问—善问—常问”,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设计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问题,激起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让学生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去进行探究并在最后体会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 三、做好探究过程的调控和管理,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 1.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做好教学目标的控制。 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无关的枝节不做无谓的纠缠,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一课中,在学生做好了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并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时,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很多学生只停留在“我看到细胞了”的兴奋状态下,不作深入的观察;二是学生在刚观察到细胞后,又匆忙换了另一种观察材料如黄瓜、西红柿等。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就要让学生冷静下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观察——“观察到的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各结构的颜色深浅相同吗?”以达成“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目标。 2.灵活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对探究活动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但是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采取灵活的小组组建方式。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注重学生思维的冲突和融合、个人观点的表达和小组意见的整合,可以选择“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组建小组,小组在成员的搭配上主要应依据学生知识结构基础、表达交流能力等因素将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编成合作小组,实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进发展”的理念,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改革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改革 发表时间:2013-08-22T10:37:41.21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4期供稿作者:李金昌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应加强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李金昌河北省魏县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应加强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就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新方法,有针对性的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能力实验多媒体 一、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迅速、正确地吸收书写或印刷载体的意义以及电子出版物的数字化信息的一种能力。该能力对学生的学业乃至整个人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成效明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发阅读兴趣,激励乐于读书;指导阅读方法,适时进行疏导,加以点拨,可达事半功倍效果。如在阅读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共同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词含意,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和吸收知识信息。引导学生注意“至少”和“同一”两个词。“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意并非仅含一个,而是不低于一个,即一个或一个以上。“同一个碳原子”,其意不是两个,更不是三个或多个,非其它原子。如此分析点拨,学生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牢固。也可以通过启发引导学生透过语句的字面意义或图表直观意义领悟出图文的内部含意,找出潜台词或言外之意,暴露隐含之规律,变暗示为明示。如(1)在形成卵细胞的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是平均分配至子细胞;(2)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前期和后期细胞中DNA量相等,这些内部信息都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自己去领悟出来。还可以利用生物学教材中的大量插图和表格,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繁杂的文字叙述条理化。另外,把可比性的阅读材料放在一起比较,确定异同,发现问题,进行辨析,从而获得深入的理解,新鲜的体会。 总之,在当前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了创新和改革,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上每一次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的过程,因此,课本中每个科学研究史都是学生探究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机会。在处理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鼓励学生再现科学家的探究思想和探究过程,对科学家的实验进行评价、改进或重新设计,让学生会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再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纠正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遗漏和错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多地获得成就感而提高生物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植物激素一节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往往把温特实验作为结论性知识,逐步介绍给学生,忽略了科学方法和探究思想的教育,使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脱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将这个经典实验转变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至探究过程中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节课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会提出假设: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性是由尖端决定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及向光性是尖端决定的,但到底是尖端本身还是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应如何通过实验研究该问题?学生会特别有兴趣,积极投入到讨论当中。然后教师逐步提出探索性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②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怎样处理自变量和观测因变量?③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质吸附这种物质?如何验证该物质是否存在?④用怎样的实验方法排除基质对实验的影响?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如下过程:对假设重新思考→寻找方法→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通过上述探索性思考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的设计,在学习温特实验的同时也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接下来的研究植物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分布之间关系以及植物的顶端优势的原因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前面实验探究的模仿而自行解决。 三、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高中生物课程加强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可以从实验课开始,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实验课引入发挥得好,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望,并直接影响该节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我们可创设如下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社会上出现食用劣质奶粉的小孩成为大头娃娃,你能否证明我们买到的奶粉是否是劣质奶粉?”“现在市面出现的假鸡蛋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吗?”“现在有很多食品宣传是专供给糖尿病人食用的无糖食品,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它是否真的无糖吗?”通过这些问题,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课中,可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问及“滤纸条下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我看学生在思索后仍很茫然的样子,就问“如果不剪结果会怎么样?”学生还在想,我就又点明到“何不操作一下看看”(事先我每组多发了一张滤纸片),这时,学生纷纷动手操作,不一会就有学生喊道“层析液沿滤纸两边扩散较快”。通过这样启发的过程,学生牢牢学会了知识,也使得学生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既增加了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降低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变难为易,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知识的学习时,利用教材中的整个图解进行讲解光合作用过程,学生在理解时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该过程分解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能轻松地掌握这两阶段发生的变化,最后再将这两个阶段进行组合,使学生认识到两个阶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可见,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改后总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