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信贷风险报告2011年第03期

中国信贷风险报告2011年第03期

? 央行春节后加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 关注4万亿水利工程拟采取BT 项目融资的风险

? 警惕因企业诚信问题而引发的银行信贷风险

? 流动趋紧下银行转向中小企业风险需防范

?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法律风险的防范

? 制造业PMI 连续回落暴露企业经营短板

? 穆迪下调六家爱尔兰银行信用评级

? 亚洲银行风险偏好忽视价值创造过程

中国信贷风险报告 2011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系列 REPORT ON CREDIT RISK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2011年第03期(二月上)

总第170期

本期目录

I.本期关注:央行春节后加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

【政策分析】央行节后加息蕴藏多重涵义 (3)

【政策影响】加息可能给银行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5)

【政策走向】加息仅是开始 (6)

II.风险监管 (9)

【风险监管】信贷风险监管政策半月综述 (9)

Ⅲ.信贷风险 (11)

【信用风险】关注4万亿水利工程拟采取BT项目融资的风险 (11)

【信用风险】警惕因企业诚信问题而引发的银行信贷风险 (14)

【中小企业】流动趋紧下银行转向中小企业风险需防范 (17)

【法律风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法律风险的防范 (19)

Ⅳ.宏观研究 (23)

【宏观研究】制造业PMI连续回落暴露企业经营短板 (23)

Ⅴ.区域研究 (28)

【区域研究】区域环境波动半月综述 (28)

Ⅵ.行业研究 (30)

【房地产】银行渐离房地产疾步需缓行 (30)

【钢铁】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定调兼并重组和节能减排 (32)

【有色】新规划为有色业定产能天花板 (35)

【汽车】“十二五”超四千万,产能过剩或灼伤汽车业 (37)

【电力】新一轮煤电顶牛上演,电企陷高负债无解局 (38)

【煤炭】“倒煤”利益链揭秘 (41)

【综合】加息靴子落地,行业利空影响深远 (44)

【石化】2011年石化行业走势分析 (46)

【面粉】北方旱情或推动小麦与面粉价格上涨 (48)

【化工】玻璃纤维行业有望加速复苏,风险还需关注 (49)

【陶瓷】2011陶瓷行业需要关注的四大变化 (51)

【机械】2011年警惕潜在的挖掘机产能过剩风险 (53)

Ⅶ.国际视野 (55)

【国际视野】穆迪下调六家爱尔兰银行信用评级 (55)

Ⅷ.风险讲堂 (58)

【风险讲堂】亚洲银行风险偏好忽视价值创造过程 (58)

I.本期关注:央行春节后加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央行2月8日宣布,自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银联信认为,央行在春节过后立马加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于央行动作如此迅速;而情理之中在于,央行的此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这也表明1月份信贷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物价或因气候因素和春节因素再创新高,当前国内面临着加到的价格压力。而央行此举,更是释放出了多重信号。

【政策分析】央行节后加息蕴藏多重涵义

这是央行今年首度加息,也是央行重启加息以来的第三次出手。但与前两次不同,此次活期存款利率上调0.04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6.06%。其他各档次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整体来看,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幅度略大于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幅度,特别是中长期存贷款,此种差距较为明显。

图表1:利率历年调整一览表

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一、货币政策全面回归稳健

可以说,此次加息意味着央行今年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过去的适度宽松回归常态。根据央行2009和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统计显示,2009年货币政策呈现全年大放松的状态,仅在7月对部分贷款增长过快的商业银行发行过定向央票。而2010年下半年则开始逐步回归稳健。从2010年起,央行已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月、

2月、5月、11月(两次)、12月,2011年1月],3次加息(10月、12月,2011年2月)。在这10次“上调”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就有7次。

很显然,加息是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过程中的一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波动区间也较大,这为货币政策释放了一定的空间。

二、剑指通货通胀

央行在春节假期刚过这一节点上宣布加息,也说明1月份CPI同比涨幅较高,近期通胀压力不容忽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CPI涨幅明显抬头,其中11月份同比上涨超过5%,创出两年多来新高。

而考虑到春节因素及近期南方部分省份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冬菜生产和运输,1月份CPI同比增幅会比2010年12月份再次加快。与此同时,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劳动力与资源品价格上行、国内流动性依旧宽裕。受翘尾和春节因素影响,1月CPI涨幅继续走高已无悬念,多家机构预测其可能“破五”。国际方面,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7个月上涨,1月全球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当前,食品价格上涨已开始蔓延到其他非食品商品,国际石油价格也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央行日前发布的《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警示称,流动性因素、结构性因素与通胀预期可能相互交织影响,将加剧今年的通胀压力。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央行将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货币工具使用方面,将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很显然,此次加息的首要目的是抑制通胀。由于当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对利率都不敏感,加息对减少总需求也无明显效果。但央行连续三次加息,其消除实际负利率局面的意图明显。通过加息缓解居民储蓄实际负利率,可以有效稳定居民通胀预期。

三、或对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调控进入了关键时刻,但长期的负利率对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极为不利,而资产价格泡沫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最不稳定的根源。央行这几次加息尽管一年期的基准利率上调每次都是相同的,但是其他档次的存贷款利率则是采取不对称的方式上调。即中长期的存款利率上调的幅度大于中长期贷款利率上调的幅度。这使得银行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对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直接方面,连续加息可以改变实际负利率的现状,可让居民手中持有的大量的流动性回到银行体系,从而挤出房地产泡沫。间接方面,央行逐渐地上调存贷款利率,不仅让存贷款利差直接缩小,而且也在改变商业银行对住房贷款性质的认识及行为方式。从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央行设计的一种价格机制。从目前来看,随着加息的实际到来以及加息预期的可期盼性,在当前这种住房利率机制下,国内商业银行全面取消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不仅能够改变商业银行以往把住房按揭贷款看作是优质资产的观念,重新审查住房按揭贷款在高房价的风险,也会改变商业银行向往住房按揭贷款过度扩张的行为。一旦国内住房信贷优惠利率全面取消,它将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除此以外,央行此次对中长期贷款利率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措施,其政策意图十分明显,即希望企业不会因加息而过多地增加资金成本。我国目前出现的通胀,是由于在前两年为了抗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袭扰而过多地提供了信贷支持,银行信贷超出了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导致过多的流动性出没于各类投资市场,出现了一些物资的轮炒现象,干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目前收缩市场流动性是有必要的。但是,收缩流动性,不等于切断所有的信贷支持,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运转,必要的信贷支持仍然是必需的,不能因为信贷收缩而误伤正常的资金需求,导致对经济运行产生反作用力,这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是有教训可吸取的。此次央行温和上调贷款利率,正是体现了这种政策意图。

【政策影响】加息可能给银行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难改存款活期化趋势

从此次加息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来看,除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相同之外,其他各期限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均大于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并且中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小。而不同于前两次加息的地方在于,央行首次提高了活期存款利率4个基点。很显然,这些举措反映出,通胀压力加剧环境下央行希望引导存款向长期转移的意图。

实际上,自2010年10月份加息以来,由于继续加息的预期,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占比持续走高,而定期存款占比则继续走低。截止2010年4季度末,银行业活期存款占比仍维持高位,达到42.9%,较3季度回升2.2个百分点。由于CPI处于高位,实际负利率依然明显,存款活期化趋势并未因为小幅加息而趋缓。很显然,在当前加息周期和加息预期的作用下,存款活期化的趋势仍将继续,而定期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也将继续维持低位甚至继续下降。

二、可能结束息差快速上升的势头

2010年加息以来银行利差持续扩大,市场预期2011年在信贷需求强劲和信贷额度控制的环境下,银行议价能力提升明显,息差将继续回升。与此他同时,由于信贷规模

的超长增长、净息差的见底回升,上市银行2010年业绩快报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均大幅超过了2009年。然而,此次的非对称加息,可能会结束息差快速上升的势头。

静态分析,此次加息短期存款的加息幅度较大,银行的定期存款80%-90%为一年期和一年期以内,因此,加息后将显著增加银行的贷款成本。加上活期存款4个百分点的利率上升,上市银行存款的平均成本上升幅度在15%-20%。而贷款收益率上升20%-25%,虽然贷款上升更多,但上市银行整体的存贷比不到70%,很显然,加息后贷款对于资产收益率的推动要明显低于存款对于负债成本的推动,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净息差可能降低。

动态分析,今年以来,银行贷款利率延续了去年4季度以来的趋势,上浮比例加速上升。与此同时,2011年以来银行在多个业务领域的定价能力已经在提高,其中房贷、个人经营性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和公司贷款上浮比例在10%-30%,上浮水平已经明显超过贷款法定利率的最低水平。这种一定程度脱离法定利率的贷款利率的上浮,表明目前贷款利率是较为市场化的,法定加息对于贷款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影响要明显小于100%,使得这次加息对于贷款收益率的影响幅度可能是要小于法定水平的,可能未来贷款利率的上浮水平会有所下降。而与此相反,目前存款利率是明显低于通胀水平的,存款成本将100%反映法定利率的上升,因此从动态来看,对息差的影响偏负面。总体来看,此次非对称加息,有可能结束商业银行息差快速上升的势头。

三、银行经营压力加大

如今的银行业,是在用47.9万亿元的贷款,养活着71.8万亿元的存款,存贷差额高达近24万亿元。这24万亿元存贷差额当中,有13.6万亿元是法定存款准备金,随着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3%,相对于1.62%法定存准利息而言,银行13.6万亿元资金估计已经出现亏损。另外,按照去年12月底的统计数据,银行至少有15万亿资金处于负效率运营。除去这15万亿元,加之少量库存现金,估计在货币市场运营的资金在8.5万亿元。这部分资金按现在的货币市场利率应当有相当的盈利,但由于货币市场利率大起大落,所以盈利十分不稳定,银行目前的经营压力很大。

【政策走向】加息仅是开始

经过本次加息之后,央行的整个货币政策的意图基本统一:首先,本次加息选择的时机非常果断,表明央行今年抗通胀的底气很足,而通过本次加息,已经在宣布,中国的货币政策将进入从紧和加息的周期。其次,意在抑制通货膨胀。最后,经过本轮加息之后,5年期的存款利率达到5%,负利率的状况大为改观,这将对高房价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今年央行在政策的选择上依然面临着多重困局:一方面,在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之

后,热钱的推动对于资产价格和输入性通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考虑到金融危机刚过,只能过过的很多中小企业复苏的基础依旧不牢固,如果过度收缩信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农业和中小企业。而且,是否继续加息除了要观察物价形势外,还需要关注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如果美国经济态势良好,美联储加息预期将逐步增强,美元将形成可持续的反弹甚至反转,届时中国央行加息与否将视情况而定。与此同时,国内持续的干旱已经加重了两家上涨的预期,这使得加息远远不够,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仅是开始。

一、通胀预期仍难以驯服

由于去年10月以来黄淮、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山东,河南等小麦主产区旱情严重,持续干旱背景,粮价上涨预期开始蔓延。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28万亩,其中重旱面积1506万亩;全国有281万人、25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而除了天气的因素之外,在城市化扩张中,大片土地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切断了农田水利管网,使得旱情加重。从当前来看,持续的干旱已经加重了粮价上涨的预期。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市场流动性依然宽松,增强了大宗商品的金属属性,在全球天气状况不佳、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作为市场风向标的商品市场基金不断布局处于价值洼地的农产品,形成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础。由于粮价乃百价之基,粮价上涨的预期迅速蔓延到宏观经济领域。灾情将加剧通胀预期,提高总体农产品价格对产量波动的敏感性。与此同时,干旱还将绕开“小麦减产—麦价上涨—通胀传导”环节,这一背景下,直接于干旱发生之时就开始冲击总体通胀预期,当前我国通胀预期压力已然非常明显,此次干旱无疑在火上浇油。

尽管针对当前的饿通胀形势,央行及政府部门毫不手软,纷纷出台了多项措施和政策,在在国内外因素共同的影响下,通胀预期仍然保持下高位,这给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通胀上行紧缩继续

针对当前通胀有增无减的局面,央行在春节后迅速加息。虽然央行加息的这一举动,意味着货币政策全面回归稳健,但物价的高企和灾害性天气加升通胀预期的双重作用下,使得紧缩政策还远没有结束。灾害性天气造成国内外粮价上涨,让中国食品价格为核心的CPI体系面临更大的压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节日期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高涨的势头。主要进口农产品中,大豆、玉米、棉花均出现环比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主要农产品价格已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势头。而国内外灾害性天气仍在持续,中央气象台预计,华

北地区2月份仍可能没有有效降水,巴西、澳大利亚等地的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粮价上涨局面仍在继续。从内部因素来看,农产品在供给冲击下造成的上涨加上生产资料、人力成本等在内的成本推动,本轮通胀的惯性将明显加强,整个一季度CPI同比增速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很显然,在通胀压力加剧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局面难有放松的余地。面对通胀水平的整体上移,货币紧缩的政策取向在上半年难有改变。由于强劲的经济增长、1月份再创新高的CPI和政策部门对稳定物价的高度关注,仍将会成为再度加息的触发因素。同时,加息无法代替准备金率的调整。尽管央行去年10月份以来四次提高准备金率,但依然没有完全对冲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流动性。此外,今年一季度央票到期量很大,尤其是今年3月份央票到期量在6000亿元以上,如果央行不提高央票发行量将很难抵消央票到期量。因此,2月份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的可能。

总体而言,央行春节后加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而央行的此举已经意味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加息通道,鉴于国内宏观经济背景的复杂性和政策的多难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后期仍将面临着较大的揽存压力和经营压力。

II.风险监管

【风险监管】信贷风险监管政策半月综述

近期,央行、银监会、住建部等多部委在存贷款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调整、社会融资概念、县域经济发展以及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面进行了调控。具体措施如下:

图表2:近期监管政策与同业风险管理动态回顾

资料来源:央行银监会银联信整理

首先,央行于2月8日晚间突然宣布,从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此次对称上调存贷款利率,意在平抑1月份较快的信贷增势,将有助配置信贷资源,引导信贷资金用在实体经济最关键的领域。此外,央行在欧美仍然保持极低利率的同时连续加息,将使得热钱流入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加重人民币汇率的投机影响因素,从而推高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此次加息,使得业内流传的“央行支持升值”的观点得到“支持”。不过,本次加息对通胀的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事实上,加息导致的投资投机冲动性扩大,不仅不能抑制价格,相反会刺激上涨,可能会出现越加息越通胀的状况。

其次,有消息称,春节后,央行对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措施,这些银行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央行拟定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公式为,银行上缴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于按照宏观稳健审慎要求测算的资本充足率与实际资本

充足率之差,再乘上该行的稳健性调整参数。如果该消息属实,则意味着央行对银行放贷监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银行为了避免被实施差别准备金率,要么减少信贷投放,这将削减银行利润;要么提高资本充足率,这将扩大银行的生存空间。两者相权,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后者。

最后,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很显然,“社会融资总量”被频繁提及,而信贷总量控制仍然被搁置,这一转变可能预示着金融调控可能会出现政策变动。我们认为:信贷规模控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不能据此认为信贷控制会出现松动;社会融资总量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控制“社会融资总量”需要更多借助市场化手段,提高对价格型工具的运用;在商业银行也可以借助直接融资来“输血”之时,对信贷的数量控制成为难题,窗口指导、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数量型调控工具的效用受到限制和削弱。

Ⅲ.信贷风险

【信用风险】关注4万亿水利工程拟采取BT项目融资的风险

在日前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未来10年投资达到4万亿元,水利建设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如何完成年均4000亿元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成为关键?由于目前地方融资平台面临的问题较多,如果让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再举融资大旗,将会进一步积聚银行贷款风险以及地方政府信用风险。从目前的情形是,BT模式无疑是解决水利建设资金的好办法,但由于BT项目融资还没有推广开来,银行大规模融资必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风险。

【银联信分析】

一、4万亿水利投资不宜重蹈地方融资平台覆辙

在日前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农田水利建设首次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今后10年总投资规模将达4万亿元,且每年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完成年均4000亿元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成为关键?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2.7万亿元,以此计算,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划拨的水利建设款项将达2700亿元;此外,2009年地方政府投资水利建设资金约700亿元左右。这两项资金合计约3400亿元。尚余600亿元从哪里来?庞大的社会资金将成为主要来源。中央政府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多渠道拓宽水利建设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不过,目前地方融资平台面临的问题较多,能够“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委实不多,其发债和商业贷款两个主要资金“入口”均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严控;如果让此类平台公司再举融资大旗,将会进一步积聚银行贷款风险以及地方政府信用风险。

二、BT模式或是不错的选择

从目前来看,BT模式倒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水利建设资金的办法,能够有效形成社会资金的聚合效应。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

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就是投资方先与政府签订基建项目投资建设合同,然后投资方自行筹措资金建设基建项目,并将完工项目交付政府,政府再按照合同总价分期返还给投资方。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从目前社会资金的渠道来看,国内可以为BT模式运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充足的资金。比如庞大的商业银行贷款、基建类信托资金、国有企业资金、民营企业资金乃至社会游资都可以被有效地整合起来。此外,从投资学的角度上,BT模式是政府很好的资金杠杆,政府仅需要向BT投资方支付一定的回报,就可以撬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资金。BT模式还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了稳定的融资贷款利息,分享了项目收益。

但目前的情形是,BT模式并未在全国农田水利建设领域推广开来。据了解,目前国内仅广东省实行了运用BT模式建设水利水电项目,其余地区绝大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或地方融资平台资金。

三、采取BT项目融资银行面临的风险

1、规模大、工期长带来的“时间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一般建设规模大、周期长,筹集资金数额较大,因而会带来较大的风险。由于项目建设的工期长,涉及到的施工过程、环节、部门等很多,导致BT模式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较长、花费较大,成本较高。并且水利建设BT项目一般规模大、工期多数达3至5年。在这期间,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机械成本的波动都比较大,而这三者是影响建设成本的最主要因素。这也就给商业银行融资给建设单位的资金带来巨大的“时间风险”。

2、项目公司存在较大信用风险

由于水利工程风险较大,水利工程BT项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公司的融资和管理能力。如果项目公司由于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管理能力不足,以及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等不可抗力导致的项目回报率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银行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3、政府回购的债务偿还风险

BT项目融资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于政府的债务偿还是否按合同约定。由于政府缺乏完善的偿债机制、信用机制,没有相应的法规规范政府的行为,政府对投资方做出的承诺很难在现实中实现,比如政府财力不足或者政府换届。甚至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国家宏观政策“大转向”了,导致资金回收缓慢,最终将风险转嫁到商业银行。

4、缺乏健全的法规体系面临法律风险

首先,目前BT项目融资还缺乏健全的法规体系、市场运行机制和系统的项目管理体制。其次,由于对BT模式的投资回报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统一、规范的计算方法,很多施工单位提供给审计部门的承包价格一般会高于常规的承包市场的价格。如果到期回购后出现争议,一旦审计部门按照招投标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审计,就会出现法律纠纷。再次,目前绝大多数BT合同都是政府承诺或是政府指定土地的将来收益权的首先偿还承诺,这些承诺都是国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或认定无效的。此外,急于开工的项目规划、报建手续等前期手续往往是不齐全的,通常都是由地方政府出面协调,这也是一个隐藏的法律风险。

5、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经验不足

目前国内仅广东省实行了运用BT模式建设水利水电项目,银行在BT项目融资过程中风险控制能力还存在不足。一是由于缺乏熟悉BT模式的专门人才,委托咨询中介公司或投资公司除增加成本外还面临第三方信用风险;二是BT模式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无例可循,谈判时间较长也很艰难,操作难度较大;三是合理的回报率不易确定,信贷资金的风险比例难以确定;四是尚缺乏资金的有效监管模式以及缺乏资金退出的正确时点判断经验。

四、水利工程BT融资的银行操作建议

1、项目选择上需同时考察企业和政府的偿债能力

首先,由于BT项目合同签订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政府承担的风险。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承担BT项目承包商的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投资人的资金实力及工程施工的总体实力。因此,选择BT工程项目的企业一定要注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诚信、支付能力以及项目本身的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必须选择在资金、技术、设计、施工各方面有雄厚实力的承包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要考察政府的诚信能力、偿债能力、项目政策制定的完善程度,最大限度规避政府的回购风险。

2、融资后主动介入,保证项目推进

信贷资金一旦介入就有了金融机构和企业各自的权益。B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建设方式,目前尚未形成通用文本并无现成规范的模版套用,大多数政府部门和企业尚不熟悉,商业银行要主动介入到融资项目中,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3、借鉴广东省的BT融资经验

广东省的运作模式是成立项目公司运作水利BT项目,通过金融市场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与国家开发银行广州分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国家开发银行广州分行获得项目融资贷款。融资贷款的前提是在省水利厅的支持和推动下,由地方政府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土地担保条件,保证项目融资,规避回购风险。同时,实行工程概预算总承包建设形式,由省水电集团控股的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对水利投资公司运作的BT项目实行工程概预算总承包。工程竣工并验收完毕后,在确保总承包单位合理收益的前提下,项目业主回购该工程项目。

【信用风险】警惕因企业诚信问题而引发的银行信贷风险

从早期三聚氰胺事件,到去年的紫砂煲事件,到阿胶造假,到北京青鸟健身俱乐部的突然停业,再到近期的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虽然每一个事件都处在不同的行业,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事件发生之后都给相关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银联信认为,这些信任危机事件的爆发,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市场各种规范制度及相关法律滞后性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事件将是一个高发期,而且由于事件的突发性,每个行业都存在遭遇信任危机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很有可能会出现迅速分化的格局。那么,商业银行在行业中应如何选择未来的优质企业,从而避免相应的风险将是一个值得各个银行深思的问题。

【银联信分析】

近期,家乐福的欺诈事件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了解,全国各地家乐福门店在销售商品时存在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低价高结等价格欺诈行为。据零供网统计,截至2月10日,已有11家家乐福门店被责令立即改正,退还多收价格,并做出了罚款50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决定。但由于涉嫌价格欺诈事件,一度导致相关超市的客流和销售下滑,部分超市的客流量甚至比往常减少了1/3。如此同时,家乐福的欺诈事件也引发了对零售行业的整体反思。

一、企业不诚信的原因何在?

可以说,近期家乐福和沃尔玛价格欺诈等现象的存在,从而引发行业整体反思的现象只是我国众多行业中的冰山一角。从早期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类似的事件不断的重演,不断的打磨着消费者的信心的同时,也使得同样的事件不断的被媒体挖掘了出来。我们认为,此类事件的频频上演既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存在,也有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外部客观的原因直接体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市场各种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下,各个行业及企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然而相关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步伐,使得监管滞后、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企业的被动失信。而一旦这种被动失信的局面没有尽快得到扭转,必然在行业内部引发“劣币淘汰良币”的趋势,从而使得整个行业及整个社会的企业诚信不足。与此同时,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高速,然而道德文明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也成为了企业道德沦丧的另一原因。

内部主观的原因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松懈。以家乐福为例,家乐福原有的7-8明比较能干的区域级别管理人才相继离职,同时也流失了一批店长,这造成各个门店管理出现漏洞。比如标价,必须有严格体系和大量理货人员执行,然而当管理人员流失,缺乏监管时,很容易出现标价与条形码不符合的情况。实际上,当企业的内部管理的松懈,遇上外部管理监督的不力,最终必然会形成对消费者不利的格局,而企业的诚信也会荡然无存。

二、企业的不诚信容易诱发多重危机

从近年来企业不诚信的事件中可以看到,企业的不诚信可能会带来多方面的风险。一方面,企业的不诚信必然会使自身的信誉受损;另一方面,企业的不诚信很有可能会演变为行业的信用危机。而由此,则可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部分企业的信贷安全。

1、企业自身信誉受损

从早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可以看到,三鹿最终的悲惨下场。很显然,一旦企业直接卷入相关事件的核心,企业在短期内信誉必然会受损。一旦企业处理不当,或实际的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企业可以处理的范围,企业必然会因突发事件而面临生存危机,这又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的信贷安全。

2、行业信用危机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紫砂煲事件、到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等等,无一不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大型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引起整个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格局。在这个格局中,虽然有部分企业能够迅速的上位,但也必然会有部分企业走向衰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这类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此前的优质企业因此而变成“伪优质”,银行有可能会面临损失。

3、抬高行业进入标准以及提高监管力度

每一次事件从发生到深思背后,必然会引起管理部门对相关问题的重视,这也就意味着整个行业从快速的发展逐步的走向成熟。人类有史以来,都是按照出现问题—加强监管—再出问题—制定新的监管这种模式不断的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因此,发生问题之后,行业很有可能会面临更高的进入门槛以及更大的监管力度。然而,随着监管力度的提升,企业相关的投入成本等方面也会相应的增加,这会迫使企业被动转型或升级。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要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一旦企业被淘汰,或转型升级失败,银行也有可能会面临信贷风险。

三、银行在企业诚信事件中应如何保障信贷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可以想象,未来类似的企业诚信时间将会层出不穷。而且,由于事件的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银行需要从多维度审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才能够确实的保障信贷安全。

首先,银行在选择企业时需严格把关。从一系列的企业诚信缺失的案件中可以看到,诚信的缺失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在于企业的服务质量。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就是产品的质量;对于服务性企业而言,就是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银行在授信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规模以及财务实力等综合因素,更要关注企业的服务质量。比如,企业的产品生产的流程化、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等等。建立商业银行在授信时,需要全面摸牌整个行业的生产情况,并根据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等进行打分,以决定授信策略。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关注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日后的发展。好的危机处理,不仅可以使企业起死回生,更能够达到不可思议的宣传效果。相反,坏的危机处理,则有可能会使企业迅速的走向衰亡。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知性,每个企业都有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因此,商业银行在授信是,需要了解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比如,可以通过面谈以及实地走访的形式了解,企业是否有危机意识、企业是否进行危机事件的分析预测、企业是否做好危机预防等等。

再次,商业银行在贷款之后,需要加强贷后跟踪管理。一方面,需要关注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动态,把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一旦因企业诚信问题而引发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用危机,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模型,合理的估计可能给贷款企业所带来的损失,并借此评估损失是否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旦损失超过企业的可承受范围,银行应积极开展贷款资金的保全工作。

最后,从企业的诚信问题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的思索之中,银行也应自省。银行自身是否诚信,银行自身的危机处理能力是否过关等等。尽管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银行业实质上仍带有垄断性质,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商

业银行应该以客户为本,努力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并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及危机处理能力。

【中小企业】流动趋紧下银行转向中小企业风险需防范

2月8日央行宣布加息,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去年重启加息以来的第3次加息。在流动性收紧的趋势下,银行纷纷调整信贷结构,以前被视为冷馒头的中小企业业务变成了香饽饽。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小贷公司的竞争风险值得关注,总之,银行重新看好中小企已是大势所趋,但风控方式继续改善。

【银联信分析】

一、银行发力中小企业业务

央行一再出手收缩流动性,显示了当前通胀和信贷增势不容忽视,加息将有助于对信贷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银行继续优化信贷结构。近期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业务在银行的地位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例如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2010年全部的投放额度中,有超过7成的贷款对象为中小企业。某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小企业金融部相关人士表示,该部门2010年对核心岗位进行了重置,提出2011年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长目标为12%。可见银行机构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小企业。

我们也认为目前形势下各银行机构应适当转移视线,在当下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各家银行对大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银行对大客户的议价能力并不高,而对于中小企业业务,银行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如可上浮贷款利率、要求客户附加在贷款行办理的中间业务等。中小企业业务带来的综合收益在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会逐年增长。

不过对中小企业发力时,银行首先需关注综合效益。银行不仅仅向小企业发放贷款,还要求提高综合效益,比如要求小企业客户在本行办理存款、结算、贴现等业务。但做太小的企业,银行贷款成本会上升,整体收益与对公业务的大客户也是有差距的。

二、银行掘金中小企谨防小贷公司

(一)与小贷公司的市场抢占风险

银行的信贷投放向中小企业倾斜,或许会遭遇与小贷公司抢食市场的局面,而小贷公司的竞争力不容忽视,因其在许多方面比银行还具有优势。

一方面,银行尽管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加大,但仍有一部分市场是一般银行机构不适合做的。银行习惯了做动辄数千万元、过亿元的对公贷款业务,即使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贷款额度至少也是以数百万元计,对再小额的贷款不具有经验,贷款成本也较大,而一些小贷公司近半数的贷款业务是单笔50万元以下贷款。

另一方面,小贷公司在贷款流程以及审批过程的灵活度方面有一定优势。通常,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采用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抵押贷款方式占到中小企业贷款方式的62%。而在抵押贷款方面,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一般以房产、土地等不动产为主,但这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并非易事,尤其在创业初期,中小企业一没房产、二没土地,没有抵押就很难向银行申请贷款。小贷公司多采用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相对较少,灵活性较强。小贷公司通常向小企业提供5-6个月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满足其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上海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万余笔,总额达17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0%;存量贷款3550笔,总额65亿元,其中60%的贷款均投向“三农”和小企业。

(二)与小贷公司的合作风险

实际上在中小企业业务上,银行除了关注与小贷公司的直接竞争关系,还需关注合作中隐藏的风险。去年年末银行信贷额度紧张之际,有不少银行提出要和小贷公司合作发放贷款。这种方式或将在近期继续得到银行的采纳,但我们认为银行尤其需警惕其中风险。

表面上看,商业银行小贷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由银行出资金和业务管理要求,小贷公司寻找客户进行具体的放贷,贷款风险由小贷公司承担,双方按照利息收入分成,如此一来银行可降低贷款成本,小贷公司也可获得利息收入,但在具体利息分成方面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不过事实上,这种合作关系依然有值得警惕之处。在与银行的合作中,虽然风险全部由小贷公司承担,获取的利息收入或可达到7%甚至更高。但小贷公司比银行的贷款风险评估更宽松,相比银行以抵押或质押为主的贷款模式,小贷公司的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更多倾向于贷款者个人自身的评估而弱化不动产或其他抵押物,有些小贷公司为了高利息收入和争夺客户,会采用更为宽松的评估机制。这样很容易导致评估的失实,导致小贷公司的频频坏账,在多次失利下,倘若小贷公司难以支撑破产,合作银行所出资金也将遭遇风险。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尤其面对不熟悉的行业,信贷员和中层管理者难以保证放款与回收贷款的安全性,需要更加谨慎的选取合作公司,纵使合作,也要选取具有相对科学的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小贷公司。

三、银行涉足中小企还需做好以下三点

银行方面,可以在兼顾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对申请企业进行详实的调查;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只要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就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首先,降低业务门槛,前面提到,在银行的眼中,所谓中小企业也是“很大的企业”。比如工商银行,它们所定义的小企业一般都是自有资金规模5000万以上,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企业。这样标准的小企业,中国实际并不多。像温州的加工企业,能有1000万自有资金规模的企业已经不算小,而在大银行眼中便没有纳入企业行列。于是众多企业被拱手相让,银行机构下一步可以适当降低企业规模标准。

其次,我们认为,目前银行可以通过缩小单笔贷款的规模并提高利率,以从中小企业方面获得更多利润。

最后,银行局部地区涉足中小企需慎,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历史上小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言,如今已经时过境迁,大量的小企业倒闭,值得警惕。客观地讲,需知现在中国银行市场的现状是:大银行的风险偏好在不断提高,以期更高的收益;而小银行的风险偏好在不断降低,以避免因小企业倒闭而增加自身的风险。

【法律风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法律风险的防范

多年来,全国各地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城市络绎不绝,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也不断增加,但成效一直不明显。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不清晰、知识产权受保护力度不足、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知识产权市场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也增大了该业务的法律风险。

【银联信分析】

2008年长沙市政府出台了《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推进科技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贷款。2010年8月底,长沙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城市,以促进知识产权资源和金融资源深度融合。三年来,湖南长沙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领域的创新探索,促成了银行多笔贷款金额的发放,为不少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不清晰、知识产权受保护力度不足、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知识产权市场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增大了该业务的法律风险。在全国首个试点城市知识产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