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高考领航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 1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对点快训 含答案

【精选】高考领航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 1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对点快训 含答案

【高考领航】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3-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对点快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类比,“好像、好比、如同”的意思)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表比较,“好像”)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表比较,“及、比得上”的意思)

④若入前为寿(表条件,“如果”的意思)

⑤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指示代词,“那”的意思)

⑥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表假设,“假若、如果”的意思)

⑦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表比喻,“好比、如同”的意思)

A .①③⑤⑥

B .②⑤⑥⑦

C .③④⑤⑦

D .①②④⑥

解析:②是“接近、相似”的意思;④应该是代词,你;⑦应该是表示揣测,“似乎、好像”的意思。

答案: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

????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

遽扑之,入石穴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A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结构,引进时间、地点。B.以:介词,“凭借……身份”/介词,因为、由于;C.为:介词,被/介词,为了;D.之:代词,代虫/指示代词,这。

答案:A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何如:怎样。

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而况:何况。

C.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且如:而且如同。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于是:与“于是”今义同。

解析:C项“且如”是复音虚词,不能简单采用两者相加的办法推断它的意义和用法。这里的“且如”,是“就像”的意思。

答案:C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③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④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⑥吾攻赵,旦暮且下

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⑧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

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解析:①②表并列的连词,“并且”;③⑤副词,“尚且”“况且”;④⑥副词,“将、将要”;

⑦⑧副词,“暂且”。

答案: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⑤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⑥焉用亡郑以陪邻

⑦屋极有窗以达气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⑤⑥

C .②④⑥⑦

D .①③④⑤

解析:②④⑥⑦都是连词,表前面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后面的目的,可译为“来”。①介词,可译为“用”;③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而且”;⑤介词,可译为“因、由于”。 答案:C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表承接,“就、便”的意思)

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表示承接假设的结果,“那么、那就”)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因果,“所以”的意思)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可是、却”的意思)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条件,“才是”的意思)

⑥口耳之间则四寸耳(用在主谓之间,限制修饰谓语,“只、才”的意思)

⑦愿依彭咸之遗则(名词,“侧面”的意思)

⑧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与“已”连用,“而已、罢了”的意思)

A .②③④⑧

B .①④⑤⑦

C .①②④⑥⑧

D .③⑤⑥⑦ 解析:③应该是“就、那么”的意思;⑤应该是表判断,“就、就是”的意思;⑦应该是名词,“准则”的意思。

答案:C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魏与赵攻韩 B.?

????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 吾与汝毕力平险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是谁之过与吾与点也 解析:C.都是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A.前句中的“与”是介词,可译为“和、跟、同”;

后句中的“与”是连词,表并列,译为“和”。B.前句中的“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和”;后句中的“与”是介词,可译为“替、给、为”。D.前句中的“与”是语气词,表示设问或反问,可译为“呢”;后句中的“与”是动词,解释为“赞同”。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③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壮士能复饮乎

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⑦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A.①②⑤⑦B.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D.②④⑤

解析:②④⑤都是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可翻译为“吗”。①语气词,表感叹,与“嗟”一起可译为“唉”;③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语气,不译;⑥语气词,表反诘,可译为“呢、啊”;⑦语气词,表强烈的感叹语气,可译为“呢、啊”。

答案:D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作《师说》以贻之

④宋何罪之有

⑤填然鼓之

⑥行不知所之

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⑤⑥⑦⑧D.②④⑤⑥⑦⑧

解析:①结构助词“的”;②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代词,译为“他”;④宾语前置的标志;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